#焦慮

我的表情不對稱!?壓力、疲勞造成顏面神經失調

我的表情不對稱!?壓力、疲勞造成顏面神經失調#焦慮

眼部周遭肌肉突然不自覺的異常頻繁跳動,抖個不停,整臉看似眼歪嘴斜,很多上班族曾被自己這樣突如其來的症狀嚇壞了,其實這些症狀的發生主因就是「顏面神經失調」。根據臨床經驗,越來越多上班族曾患顏面神經失調,尤其是30歲上下、從事競爭較為激烈的業務或行銷工作的上班族。如果顏面神經失調究竟該怎麼辦?適當休息與紓解壓力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臺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黃尚本醫師表示,很多壓力大和經常熬夜的上班族,曾因過度疲勞或壓力大,眼部周遭肌肉不自覺的頻繁抽動,這就是顏面神經失調。以醫學定義來看,顏面神經失調通常指一種無法控制,且無意識地連續收縮眼皮的疾病─眼皮肌肉會不自主的持續異常收縮及痙攣。整體而言,顏面神經失調患者的眼睛通常都很正常,但眼皮被迫連續關閉會引起視覺障礙,患者也經常會被這突如其來的症狀嚇壞。■ 自律神經失調 導致顏面神經失調究竟顏面神經失調如何發生?主要跟自律神經失調相關。正常而言,身體肌肉分為隨意肌和不隨意肌兩種系統。其中隨意肌是指人能隨心所欲控制的肌肉,如看到人,對人眨眼睛、對人笑,以上肌肉動作是經由大腦下達指令才產生;而不隨意肌是指身體不需經過大腦下指令,就會自動產生動作,也稱為自律神經系統。例如看書看得太久,眼睛感到疲累,身體為讓眼睛休息,眼皮就會不自覺眨一下。由此可知,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是彌補隨意系統的空檔,讓身體能有放鬆和休息時間,不讓神經繃得太緊。就像駕駛員開飛機很累時,便會啟動自動飛行系統,讓身體休息一下。但若自律神經系統太過活躍,過於取代隨意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會讓身體產生過多不自覺動作,也就可能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壓力、休息不足 最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黃尚本醫師指出,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指的是體質,有可能是遺傳,像有些人個性比較容易激動、緊張、睡不著覺,其自我控制系統,就比一般人容易出問題,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最常見的後天性原因,是壓力、經常熬夜、睡眠不足、情緒不佳;其中,睡眠不足是顏面神經失調患者最常見、可辨別的警訊來源。 顏面神經失調的發生都在一瞬間,很難有清楚可辨的身體徵兆。不過當上班族意識到自己睡眠品質不佳,就要嚴防發生顏面神經失調。睡眠品質不佳,主要可從底下四件事來判斷:1.白天猛打瞌睡。2.晚上毫無睡意。3.早醒,經常半夜3、4點驚醒。4.一直作夢,無法安穩入睡。■ 調整好生理時鐘 遠離顏面神經失調黃尚本醫師強調,避免顏面神經失調最有效的方法是良好的睡眠品質與紓解壓力。調整好個人生理時鐘,將有助於上班族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一、睡覺睡到自然醒:這是最好的睡眠狀態。睡眠週期,從淺睡、深睡,到快速動眼期,通常需1.5到2小時,充足睡眠時間則應完成3到4個睡眠週期,也就是約6到8小時。二、固定臥床時間:每天臥床時間隨個人而定,重點是固定上床時間,讓大腦有明確的睡眠時間表,往後時間到,大腦自然會有睡意。三、多曬太陽:大腦主要靠光線差異產生睡意,也就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上班族白天在戶外活動,眼睛看到光線,會產生「退黑激素」,大腦便知現在是白天。到夜晚,沒有光線,不會產生退黑激素,大腦就知道這是晚上,該睡覺了。因此,為讓大腦有明確的白天或夜晚意識,上班族要多曬太陽,如利用中午買便當時間,多到戶外走走。四、睡前2小時不使用電腦。電腦已是上班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但電腦螢幕的亮度與閃爍頻率,卻會讓大腦誤以為是白天而毫無睡意,所以建議上班族睡前2小時不要碰電腦。一旦患有顏面神經失調,治療方法可分為行為和藥物治療法。行為治療法就是幫助身體放鬆、紓解壓力,或好好睡一覺。若情況比較嚴重,則必須就醫尋求藥物治療,通常服用藥物包括肌肉鬆弛劑、抗焦慮藥、神經安定劑、助眠劑等。總而言之,放輕鬆最重要,顏面神經失調也能不藥而癒。

上班族解壓、不鬱卒的「五」林秘笈

上班族解壓、不鬱卒的「五」林秘笈#焦慮

為何有人面對壓力的時候仍然可以不憂鬱呢?因為他們有較「好」的「壓力因應能力」。面對壓力究竟該如何因應,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簡玉坤臨床心理師,提出以下幾個觀點是值得民眾學習的。(一) 時常舒壓讓壓力無法累積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壓力是會累積的,一個上班族的壓力不是只有工作,家庭、感情、婚姻、人際、甚至生涯規劃,都一一疊在我們的肩膀上,影響每天的身體和心理,哪天壓力瓦斯桶過度灌氣,就會在身體上出毛病,或是悶悶不樂,甚至想一走了之;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壓力,但真正讓你瓦解的是壓力的累積量,因此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舒壓,靜態的(如閉眼冥想、按摩、聽音樂),或動態的(如運動、旅遊),就是別讓壓力有機會越過警戒線,是第一個「好」的「壓力因應能力」。(二) 學習第一種好個性:別太要求完美你要求完美嗎?如果人生是一塊圓餅,你可以容許有百分之幾是壞掉的?還是你是那種用盡吃奶的力氣,也要挽救失敗的人?許多研究都顯示,過度要求完美是身心健康的危險因子,上班族所面對的壓力是多重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所有事情解決到面面俱到,如果一直期待每件事都完美結局,想掌控每件事的成敗,那只會讓你更自責或怪罪環境。做自己能做的,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三) 學習第二種好個性:別太負面思考看事情的角度常常影響你所感受到的壓力量,習慣看到「黑色」角度的人,總會不斷地自問「為什麼我沒有?」、「為什麼別人總是有?」;而學習從「非黑色」甚至「白色」角度看生活的人,會看到困境並不如想像中糟,因為常常自問「我仍擁有的有那些?」、「如果問題真的是很糟,那我還有哪些方式可以調整我自己?」。(四) 學習第三種好個性:別太過份敏感有人打針打完了還不曉得已經打了,也有人還沒打下去已經尖叫若雷,對環境變動過度敏感或太過焦慮的人,常會高估壓力的嚴重性。對人際衝突敏感的上班族,得學習別太在乎每個人的看法;對生涯規劃太多擔心的人,得懂得發覺自己的已有能力,因為你的過度擔心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更讓你的潛能無法發揮。(五) 建立外在資源讓倒下的機會減少創造屬於對你有建設性的環境因素,即使在壓力之下,你也比較不須一個人獨撐。這些還境因素包括:固定跟朋友分享生活上的不愉快、定期參加一些專業成長或心靈成長課程、知道自己走不出死胡同時可以找誰協助、甚至尋找自己信任的精神科專業人員。懂得求助的人才是勇敢照顧自己的人。

善用小撇步改善經前症候群!

善用小撇步改善經前症候群!#焦慮

「只要看到我大吃,就知道我的月經快來了。」「我的朋友每個月的某幾天總要忍受我的歇斯底里。」妳是否經常出現這樣的告白? 擔心月經快來時,情緒還有身體上的變化呢?萬芳醫院林德熙醫師表示,「女人其實是上帝最精緻的設計」。女人身體中有著微妙的內分泌系統,這個系統透過月經週期的表現,掌管我們的心理與生理,除了能夠孕育生命外,我們的喜怒哀樂也會受到內分泌的循環而受到影響。每個女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會在月經來臨前的那幾天,經歷焦慮、易怒、情緒低落,疲倦、好睡、脹氣、便秘、拉肚子或是食慾大增、身體水腫、長青春痘等現象,這些狀況都是經前症候群的表現。如果程度不致於影響生活作息,則不需擔憂,但如果狀況已經造成了心理或生理的壓力,甚至影響到人際關係、工作表現、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則應該要進一步尋求醫師協助。林醫師說明,經前症候群發生的原因與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有關,想要降低經前症候群的狀況,可以在月經週期來的前一週,藉由下列幾種方式幫助自己:一、 清淡飲食:降低鹽份及避免太甜、太鹹或刺激食物的攝取。二、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及過度疲勞。三、 運動舒壓:每天養成運動的習慣有助於壓力的釋放四、 補充維他命B群及鈣質:穩定情緒及生理機能 五、 如果症狀更嚴重而未能改善時,也可以請教婦產科醫師,使用荷爾蒙的治療,或選擇適當的避孕藥來降低荷爾蒙的變化,來改善症狀,而更嚴重的情緒性症狀,則可考慮跟精神科醫師見面。林醫師表示,低劑量的口服避孕藥能用來調節經前症候群,降低荷爾蒙變化。有些新型的低劑量避孕藥含有可抑制水分滯留、降低皮脂腺分泌的成分,除了能實際改善經前水腫及皮膚狀況外,對於情緒穩定也有一定的作用對於經前不適症改善更明顯。但避孕藥為處方用藥,使用前應先經過醫師諮詢及診斷。延申閱讀:http://www.wewomen.com.tw/blog/blog_article.asp?dataId=496  

別讓「壓力」吞噬你!

別讓「壓力」吞噬你!#焦慮

近來經濟不景氣、股市重挫,加上各種政治弊案、天災人禍紛擾,整個社會都籠罩在一股低氣壓中,因此,一些與壓力相關的情緒問題也明顯增多。在壓力普遍較大的現代社會中,該如何調適,以免情緒的壓力鍋爆炸,是每個人都應正視的課題。壓力究竟從何而來?來源其實非常廣泛,包括身體或情緒上、內在或外在的因素,不同的身體和情緒刺激、內在衝突,乃至重要的生活事件,甚或一般性的生活事件,都可能從中產生壓力,進而造成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影響。我們對壓力的反應,簡單的說就是「戰或逃」,此一過程是由自律神經系統所控制,大腦會釋放出一種荷爾蒙,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感覺敏銳,新陳代謝也產生變化;而這些生理影響,會因恐懼、緊張、不安等不同感覺,有所不同。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心理衛生科-張傑文醫師指出,理論上這種反應是為因應壓力而生,隨著壓力的消失,也應該回歸正常。不幸的是,許多現代的壓力源並不會立刻消失,以致身體總要維持在謹慎反應的狀態,當這些反應持續過久或變得過度時,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及情緒障礙。與壓力有關的情緒問題,主要是憂鬱與焦慮的症狀,常見者包括失眠、情緒低落、煩躁不安、容易緊張、心悸、呼吸急促、容易發脾氣等。張傑文醫師強調,這些症狀如果經常發生,甚至已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功能,就必須注意,是否自己處理壓力的能力出了問題。如何增強壓力調適的能力?張傑文醫師提供以下簡單的方法參考:首先,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很重要。許多人在面臨壓力的時候,生活節奏會被打亂,且變得急躁,在此狀況下,思考及判斷力都會受影響,對於壓力的處理,當然也變差。因此,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甚至刻意放慢腳步,才不會因壓力慌了手腳。其次,很多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不但對身體有好處,對於心理的放鬆及睡眠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可釋放壓力,因此多運動對壓力的調適非常有用處。第三,學習一些放鬆的技巧,可以紓解緊張的狀態,也有助於調適壓力。第四,作好時間管理,將事情分出輕重緩急,作妥適的時間分配,才不會造成一團混亂,也才能夠有條理的把事情都處理好。當然,當壓力已大到自己無法調適時,應儘早尋求專業的協助,才不會讓失調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壓力也才不會愈積愈多、愈來愈大。

『心理健康諮詢』協助宣洩壓力情緒

『心理健康諮詢』協助宣洩壓力情緒#焦慮

『為什麼我這麼多年對家庭的付出,他怎麼可以這樣一筆抹殺掉?』這是許多『劈腿族的受害者』的心聲。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陳世哲主任表示,在臨床醫學上,經常會遇到許多哭訴無門的個案,通常因為覺得羞愧、憤恨而不敢告訴朋友或家人,因此積壓許久的情緒無處宣洩,搞到生活大亂。通常醫師在和個案會談後,會轉介給『心理健康諮詢門診』的心理師,透過一次次的心理健康諮詢門診中,讓個案宣洩情緒,慢慢找回生活重心!陳世哲主任表示,心理師所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可靠的『肩膀』,或說是『柺杖』,幫助個案從『苦情』角色裡走出來。藉由這個暫時的、專業的依靠,讓個案徬徨的心有依歸;紛亂的情緒有出口;茫然的心情有人傾聽與瞭解,甚至對後續的生活安排,也有人可提供客觀的建議。陳世哲主任指出,心理師會用客觀、有利於個案的角度去分析,並安撫個案的情緒,而不是隨著個案的情緒起舞。即今天個案跟丈夫吵架時,親友義憤填膺;明天個案跟丈夫和好了,親友就變成豬頭,心理師會用中立而專業的態度提供建議。無論結果是分是合,都讓個案在這場風暴中,有個安全、安心的避風港,可以靜靜療傷。陳世哲主任建議,每個人難免有滿腹心事無處可說的時候,若放任壓力堆積而不做處理,會逐漸地影響到情緒,進而干擾到睡眠,更嚴重地可能會導致焦慮憂鬱!而這樣的情形雖然還不到需要看精神科門診的程度,但是若不積極面對處理,可能會導致如憂鬱症之類的精神疾患發生。因此,有這類困擾的民眾可多加利用特有的『心理健康諮商門診』,讓壓力獲得適當的宣洩以避免生病。目前在『心理健康諮商門診』,以工作職場壓力或婚姻感情關係所造成的壓力,而前來諮詢的民眾最多。當然有些民眾會擔心自己的秘密流出或留下記錄,關於這個部分可以不必擔心,該門診所有的會談資料內容都會完全保密,且不會記錄於病歷上,民眾可安心地於暢所欲言,釋放心中沈重的壓力!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焦慮

您最近常常睡不著?或者很容易驚醒?常有些人會說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易入睡,白天常常無法集中精神或者常覺得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除了服用安眠藥外,從中醫觀點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在中醫醫學中「不寐」,即一般所謂〝失眠〞,症輕者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後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在西醫對睡眠障礙的定義:一種睡眠的質或量令人不滿意的情況,且持續一段時間。抱怨睡眠潛伏期過長、夜醒的頻率增加或睡眠無恢復性,而失眠持續時間至少四週以上,失眠頻率為每週三次以上。失眠可引起病人焦慮、抑鬱,或恐懼心理,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不寐常見於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等。奇美醫院中醫部主任-劉鳳醫師表示,一般中醫認為正常的睡眠,依賴於人體的〝陰平陽秘〞,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心神則安定。不寐病位多在心,主要指神明之心,與肝、膽、脾、胃、腎關係密切。臨床症狀有虛實之別,虛証大多由於陰血不足或氣血虧虛,治療多以滋補肝腎或益氣養血;實証宜清火化痰,消導和中。劉鳳醫師指出,臨床上有以下幾種類型,治療多以調整陰陽為原則:心脾兩虛型:其症狀有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飲食無味、氣色不好、胸悶胃口差,可服用歸脾湯。陰虛火旺型:其症狀有心煩不寐、心悸不安、精神焦慮、容易生氣、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口渴咽乾,可服用黃連阿膠湯。心膽氣虛型:其症狀有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心悸氣短、倦怠、小便清長或虛煩不寐、形體消瘦、面色蒼白、易疲勞或不寐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口乾咽燥,可服安神定志丸。痰熱內擾型:其症狀有不寐頭重、痰多胸悶、心煩、嘔惡噯氣、口苦、目眩或大便秘結、一夜難眠,可服用溫膽湯加黃連、瓜蔞。肝鬱化火型:其症狀有不寐、急躁易怒、嚴重者徹夜不寐、胸悶肋痛、口渴喜飲、不思飲食、口苦而乾、目赤耳鳴、小便黃赤或頭暈目眩、頭痛欲裂、大便秘結,可服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除了以上類型外,在日常養生也可以運用食療的方式來促進睡眠,平時在家可以煮些藥膳來改善睡眠,劉醫師提供下列食療以供參考:生大棗、桂圓、核桃、蓮子共煎湯,可酌加冰糖或紅糖沖服。白木耳燉冰糖。蓮子粥:蓮子去心、芡實、鮮荷葉加適量糯米,煮粥食用。核桃芝麻丸:胡桃仁、黑芝麻略加,掐成泥作丸服用。另外可以經常按摩穴位如:兩耳神門穴、兩手腕部之神門、靈道、通里及內關穴,上述穴位皆有定心安神的效果。對抗對失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尤其重要,盡量避免情緒激動,適當的活動及規律的生活作習,都能有直接助益。劉醫師建議,有失眠現象的民眾,治病宜早;按時服用藥物,可配合氣功及心理治療。此外,因失眠証型諸多,如何辨証分治,選方用藥,須有賴於專業合格之中醫師處方用藥為宜。

改善腸子鬧脾氣 高纖少油、放輕鬆

改善腸子鬧脾氣 高纖少油、放輕鬆#焦慮

23歲的鄧小姐(化名)有便秘困擾,長期服用瀉藥,因此常導致腹部絞痛,排便後才得以緩解;56歲的陳先生(化名)則是吃了東西就想拉肚子,每天要上十多次洗手間,他們就醫做了多種檢查,始終找不出原因,其實這都是「腸躁症」惹的禍。腸躁症也稱為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功能性的胃腸障礙,主要症狀為腹痛、且疼痛在解完大便後會緩解、腹漲、腹瀉、便秘或是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排便有黏液狀物、排便困難、解不乾淨的感覺、解了又想解、排便急迫、肛門口有異物感等。如果做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到原因,就可能是得了腸躁症。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胃腸肝膽科陳振寬醫師表示,這是一種身心官能症,多半是遺傳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像從小的飲食排便習慣、緊張壓力、心理人格特質等,都是腸躁症的可能成因。腸躁症是胃腸科門診最常看到的病症,在台灣約有20%的人罹患此病,程度輕微的偶爾腹痛、腹瀉、便秘,不治療也會自然痊癒;中等程度的病人常需要看醫師、服用藥物才能改善,而嚴重者即使一再就醫服藥仍無法得到緩解,往往影響日常生活、正常工作,甚至需求助精神科醫師。陳振寬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腸躁症和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的症狀往往不易區別。如果年齡超過50歲、有大腸癌家族史、出現血便、貧血、體重減輕、腹部腫塊、最近排便習慣改變等警訊,便可能不只是腸躁症,而須進一步接受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大腸X光攝影、大腸鏡檢查,以診斷是否為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其實,腸躁症的預後相當良好,病人除了不適症狀外,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或有生命危險。但為了改善症狀,減少日常生活不便,仍需改變飲食、作息、服用藥物多管齊下。陳醫師建議,生活上應避免緊張壓力、三餐定食定量、勿進食太快、選擇高纖少油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運動等,都可改善腸躁症的不適。嚴重時則應找胃腸科醫師,考慮使用止痛、止瀉、通便、整腸、抗痙攣、抗憂鬱、抗焦慮等藥物。

更年期情緒障礙起因:荷爾蒙改變

更年期情緒障礙起因:荷爾蒙改變#焦慮

許多更年期的女性,都曾經被一些精神上的症狀所困擾,例如:失眠、容易疲勞、倦怠、暈眩、失眠、頭痛、緊張、焦慮、情緒不穩、性慾降低、嚴重的失落感、空虛、注意力不集中,憂鬱,以及情緒失控…等等。美國前總統布希的太太芭芭拉在其回憶錄中指出,她在更年期時,也曾經患有嚴重的情緒障礙,並且一度因而產生自殺的念頭。可見情緒障礙是許多更年期婦女共同感到困擾的問題,只是大家比較少將問題說出來而已。臺安醫院婦產科周輝政醫師表示,許多學者認為更年期荷爾蒙和生理的變化,是引起更年期憂鬱症的主要原因。例如:因為更年期熱潮紅的症狀導致失眠,到了白天因為睡眠不足而感到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起勁,並間接的影響人際關係和家庭生活;也有些人因為熱潮紅,全身燥熱,就忽然間情緒失控。這些因為更年期症狀所引起的情緒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荷爾蒙補充療法和其他藥物的配合,大多能夠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並非所有發生在更年期的情緒障礙,都和荷爾蒙的缺乏有關。有些只是時間上的巧合,剛好發病的時間在更年期、或是原本就有潛在的精神障礙,加上更年期缺乏荷爾蒙所帶來的生理症狀,潛在的精神障礙就被激發出來了。周醫師舉例說明,像是更年期尿道炎或是陰道炎的問題,使得夫妻的性生活出現問題,或導致尿失禁也會使人易於畏縮、遠離社交場合,甚至感到羞恥而自閉於自己的生活圈中;像這些狀況,都必須配合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診斷和治療,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周醫師指出,更年期婦女適逢「空巢期」,或者因為自己或是因為配偶的退休,心理上和生活腳步上都必須重新調適,這些精神症狀的發生,源於生活方式的重大改變,不一定和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有關。許多報告指出,積極走入社會或是扮演多重角色的婦女,較少發生更年期的情緒障礙;像有些更年期婦女因為家庭負擔減輕,就積極開創個人的事業、加入慈善工作、學習藝術或是參與宗教活動等,這些正是避免更年期情緒障礙的最佳方式。此外,對於停經或是老化的恐懼心理,深怕自己變老變醜、失去曲線、甚至失去先生的愛、擔心得到癌症或死亡,對於更年期女性都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周醫師建議,此時應徵詢醫師的意見,尋求家人的支持,和充分自我心理建設,才是正面的處理態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