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少女心律不整5年 冷凍療法助根治

少女心律不整5年 冷凍療法助根治#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3歲的小鳳從國小3、4年級開始,每一兩個月會發生一兩次心跳很快、胸口悶悶的症狀,心律不整近5年,每次發作就臉色蒼白、心跳加速,就讀過鐘後發作頻率變高,但他仍認為是太緊張造成,就醫後才發現原來是心律不整在作怪。心跳很快、胸口悶誤當情緒緊張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醫師吳焜烺表示,小鳳是沃夫帕金森懷特氏(WPW)症候群誘發房室迴旋頻脈(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心率不整患者。這類病人心跳每分鐘可跳200-300下,只要一發病就像失控的野馬,會發生陣發性心搏過速(PSVT),會引起面色蒼白、心悸、頭暈、氣短、胸痛,甚至暈倒。這類患者可能每分鐘都存在猝死風險一般人房室節通常阻止大多數這些脈衝,但這類患者可能每分鐘都存在猝死風險。一般心律不整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但這類WPW患者需「經導管高週波燒灼術」燒掉多餘的傳導路徑,就可以得到根治。醫師為小鳳安排進行經導管高週波燒灼術,順利把不正常副傳導線燒掉,半年後再利用無輻射3D影像系統加冷凍消融治療心律不整。一般電燒心律不整對孕婦和短期內需要治療2次以上的病患,可能有輻射線暴露過多的問題,因此相對成人而言,兒童對於輻射線防衛能力更加脆弱。新技術減少傳導組織、輻射暴露的風險吳焜烺醫師表示,冷凍治療與心導管3D立體定位系統,這兩種新的技術一方面減少傷害正常傳導組織的風險、另一方面降低輻射暴露的風險,對病童來說是一大福音。吳焜烺醫師提醒,家長應隨時留意孩子身體狀況,如有疑似心律不整症狀,還是要找兒童心臟電生理專科就醫,以提供孩子正確、專業的醫療協助。 

事前無徵兆!心臟亂跳不管恐致死

事前無徵兆!心臟亂跳不管恐致死#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0歲的洪先生有心律不整的病史,因為平時並無太多不適,所以平時沒有固定回診用藥。此次發病正是病患陪著小孩到亞東醫院小兒科門診就診時突然失去意識,經院方緊急急救,並於病人恢復心跳血壓後立刻進行緊急心導管及其他檢查,排除其他可逆因素後,安排植入性體內去顫器手術。因為搶救及時,病人於當晚即回復意識順利拔管,並於一週內順利出院,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許多患者的心律不整沒有明顯症狀一般而言,正常人感覺不太到自己的心跳,當自己可以感覺到自己心跳很重、時快時慢、突然出現停拍或停頓的感覺時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心律不整在作怪。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林恆旭表示,心律不整為心跳不規則的通稱,症狀上除了常見的心悸、胸悶外,常因為陣發性表現導致不易偵測,亦有許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通常心律不整可粗分為心搏過緩及心搏過速兩大類心律不整。以心搏過緩來說,輕則無症狀且無須用藥,只需定期追蹤,嚴重者需要住院觀察,如果問題無法改善需要進行心律調節器置放手術。所以當民眾注意到自己心跳持續過低時,請儘速至醫療院所求診,以免造成休克昏厥。心搏過速一發作容易致死 事前毫無徵兆至於心搏過速,絕大多數病人會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不適,甚至可能會有昏厥的情況發生,在各種造成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中又以心室顫動與心室頻脈最為致命,經常一發作就是猝死,且事先無任何前兆。林恆旭醫師表示,有鑑於各類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背後原因迥異,所對應到的治療也有極大差異,建議不管是有無症狀的心律不整都儘早到心臟科做整體的評估,了解心律不整可能的成因及嚴重度,給予適切的治療。

2招助放鬆 橫膈膜內臟伸展操必學

2招助放鬆 橫膈膜內臟伸展操必學#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像這樣諸如「心律不整」、「上氣不接下氣」、「便秘」、「腰痛、腰閃傷」、「拉肚子」等,乍見似乎沒有任何關連的症狀,卻全都與橫隔膜的動作有關連,很不可思議吧?當然,身體不舒服時,最重要的還是請醫師診療。但是如果醫師檢查不出個所以然,卻出現心律不整的情況、不是貧血卻常氣喘吁吁、想不出什麼相關原因卻持續便秘或拉肚子時,就很可能是橫隔膜不動所造成的。此時,請嘗試看看接下來要說明的「橫隔膜的內臟伸展操」。橫膈膜的內臟伸展操1 垂直水平、手肘直角法1) 坐在椅子上。2) 手臂水平伸直,手肘彎成直角,手掌向後。3) 讓上半身前傾約10度。4) 保持此姿勢,緩緩做深呼吸3次。5) 後方肋骨位置不動,以橫隔膜後側得以伸展的狀態,慢慢挺起上半身。橫膈膜的內臟伸展操2 45度前屈法1) 與桌子距離約30公分,坐在椅子上。2) 撐起骨盆,手臂水平伸直,手肘彎成直角。3) 以該姿勢,順勢讓上半身前傾45度,手掌撐住桌面。4) 保持該姿勢,緩緩深呼吸3次。此時,請意識到肋骨後側的擴張。5) 後方肋骨位置不動,以橫隔膜後側得以伸展的狀態,慢慢挺起上半身。(本文摘自/3分鐘解決身體的問題/平安文化)

常胸悶心悸?心律不整恐找上門

常胸悶心悸?心律不整恐找上門#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枉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律不整」是可怕的殺手!一名40歲的洪先生帶女兒到門診就醫時於診間外突然發病,失去意識,沒有呼吸心跳、測不到血壓,院方立刻啟動急救小組進行電擊急救後,安排植入性體內去顫器手術。當心跳節奏變得奇怪就要懷疑是心律不整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林恆旭醫師表,:心臟在人體內就像一具永不停歇的幫浦,規律且有效率地把血液送至全身。在心臟右心房上有一稱作竇房結的構造,會規律地放電,放出的電流透過心臟內的傳導系統傳至心臟各處刺激心臟跳動。一般而言,正常人不太感覺得到自己的心跳,所以當自己可以感覺到自己心跳很重、時快時慢、突然出現停拍或停頓的感覺時就要特別注意,很有可能是心律不整在作怪。心悸胸悶 無明顯症狀、不易偵測林恆旭醫師提到,「心律不整」為心跳不規則的統稱,症狀上除了常見的心悸及胸悶之外,常因為陣發性的表現導致不易偵測,亦有許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心律不整可分為許多種類,其中又以「心室頻脈」及「心室顫動」最為致命,經常一發作就是猝死。林恆旭醫師提醒,不管有無症狀的心律不整,都建議要到心臟科做整體的評估,了解心律不整可能的成因及嚴重度,以給予適切的治療。心室顫動與心室頻脈是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大宗,近年來因為高級心臟救命術及自動體外電擊器(AED)的大力推廣,使得許多罹患此類心律不整的患者有了活命的機會。大部分患者除了需要規則服用藥物之外,亦需接受體內去顫器的植入,體內去顫器可以在下次發病時及時電擊心臟救回病人一命。目前全國每年約有三四百名患者需要此類救命機器,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喝咖啡心悸?腦中風機率恐高5倍

喝咖啡心悸?腦中風機率恐高5倍#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人喝咖啡會心悸,若是你也是喝咖啡會心悸要小心,最好就醫檢查確認是否有心房顫動!由於心房顫動會導致心律不整,並進而容易引起腦中風;根據臨床統計,有心房顫動者出現腦中風的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5倍,不得不慎。 心血管疾病及甲狀腺亢進都會引起心房顫動會隨著年齡增長有增加趨勢;根據統計,60歲以上盛行率為4%,80歲以上則增加到10%。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造成心房顫動的原因很多,有人是因為心血管疾病,也有人是因為心血管退化或是心肌病變,甚至是甲狀腺亢進也可能會引起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有4成沒症狀張嘉修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會導致心律不整,甚至出現中風的機率都要比正常人高出5倍之多;然而,心房顫動大約有40%沒有症狀,以致很多人並不知道有此疾病。所以,民眾若是有出現心悸、心跳過快或是心跳不規則時,最好能進一步就醫檢查。 要減少茶與咖啡的攝取目前針對心房顫動已有很多治療方法,包括抗心律不整藥物、傳統抗凝血劑、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心房顫動電燒手術以及左心耳封堵器。張嘉修醫師進一步指出,至於心房顫動病人要確診,必須要做心電圖檢查,並根據不同病況做治療;而且要減少茶與咖啡的攝取,也可以預防心房顫動的症狀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防「嚇」死 心臟不適快就醫

防「嚇」死 心臟不適快就醫#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夜溫差大,除了應小心心血管疾病導致猝死,熟睡中也可能因刺激而猝死!「長QT症候群(Long QT Syndrome,LQTS)」與「布魯蓋達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 Brs)」為2種心因性猝死的遺傳性疾病,青壯年患者可能會在運動、游泳、情緒刺激甚至熟睡時,因為聲音的刺激產生致命的心律不整!醫師提醒,民眾若為慢性病家族史或是高風險群,可至心臟內科進行諮詢、安排相關檢測。年輕人也不能輕忽心血管疾病好不容易回暖,大陸冷氣團又將南下,氣溫驟降,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妥善管控三高,並且注意保暖,若出現持續性的胸悶、胸痛、昏厥等心臟疾病急性症狀應儘速就醫。據衛福部104年統計資料顯示,45歲以上死因為心臟疾病占了近3成,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嚴元鴻表示,雖然資料顯示因心臟疾病死亡者多為中老年人,年輕人也不能輕忽心血管疾病。保持規律生活作息、養成良好運動習慣,降低因低溫或者溫差過大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可至心臟內科安排相關檢查,確認是否是基因突變導致的高危險群。噁心、嘔吐、冷汗應立即就醫由於許多先天性心律不整猝死的病患都是年輕人或者是具有生產力的青壯年,強化這類患者的診斷相當重要,洪弘昌院長建議,民眾如果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腎臟病家族史或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可至醫院諮詢專業醫師。若出現噁心、嘔吐、冒冷汗、頭暈、頭痛、疲倦、焦慮、呼吸困難及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安排相關檢查,減少猝死的風險。

心跳過速3天 恐致休克亡!

心跳過速3天 恐致休克亡!#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歲的蘇小妹妹在1年前罹患心律不整,因為心跳過速、強烈不適,到急診檢查發現她的心跳速度高達每分鐘186下!原本一直吃藥控制,有次在學校心跳過速,竟為了不想再掛急診,自行吞下3~4顆藥抑制心跳,而後接受了電燒治療,如今已完全治癒,不需服藥,僅須偶爾返院追蹤。心跳快、臉色蒼白、胸痛,頭暈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醫師吳焜烺表示,心律不整會造成心跳過快、過慢、不規則或停止,兒童心律不整的主要的症狀是心跳快、臉色蒼白、胸痛,頭暈,冒冷汗,有些人會想吐,嚴重甚至猝死。心跳過速3天 引發心臟衰竭造成休克需注意的是,有些小朋友不懂表達容易誤以為是肚子痛,吳焜烺醫師表示,臨床上曾經遇見心律不整的幼童,連續3天到醫院、診所求診,卻因為被誤認為腸胃炎,差點因為心跳過速3天引發心臟衰竭造成休克。電燒後陣發性上心室頻脈不再發生 吳焜烺醫師指出,兒童電燒治療的特點,電極導管由患者鼠蹊部靜脈放置,不會從頸部靜脈放置導管,以免影響腦部血液流通,兒童電燒治療以鎮靜方式進行,可以減低對醫療措施所帶來的疼痛與憂慮,再者兒童電燒之電極導管直徑較成人明顯要小,傷口小且降低正常心臟組織傷害風險。留意孩童是否有心跳過快、心悸問題心電圖有確診病理性心律不整,而藥物治療無效且控制不佳或不能承受藥物副作用或長期服藥,危及生命心律不整,都是符合電氣燒灼術適應症,況且如果常常忽略心律不整發作3天以上,將可能造成心臟肥大,有致死風險,所以建議家長留意孩童是否有心跳過快、心悸、臉色蒼白的狀況,以利盡早發現心臟問題、提早因應。

頭暈容易累 恐為二尖瓣脫垂

頭暈容易累 恐為二尖瓣脫垂#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女性心臟有二尖瓣脫垂的問題,而且好發於身材瘦高者,通常是沒有症狀,而且很多是因為感冒就醫,醫師藉由聽診器聽到有心雜音,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然而,也有些二尖瓣脫垂會出現不適症狀,甚至合併有心律不整,病況嚴重必須要接受手術治療。 胸悶、走路會喘、下肢水腫根據流行病學統計,二尖瓣脫垂的盛行率大約2至3%,而且有家族遺傳傾向,有人會出現二尖瓣脫垂症候群,會有容易疲勞、心悸、胸悶、呼吸不順、頭暈、偏頭痛等症狀;台北榮總心臟內科李慶威醫師表示,若是二尖瓣脫垂嚴重時,病人會有胸悶、走路會喘、下肢水腫等症狀,且會導致心律不整,恐有猝死風險。 超音波評估血液逆流程度李慶威醫師指出,二尖瓣脫垂會出現血液逆流的現象,如果仍屬於輕度至中度,只需要藥物治療與追蹤,但若是達到重度病況,就會需要手術治療;可藉由超音波評估血液逆流到心臟的程度,血液逆流60cc以上是重度,30-60cc是中度,30cc以下是輕度。 外科手術為主 高風險病人可用導管修補二尖瓣脫垂出現重度病況時,通常仍然以外科手術為主;不過,李慶威醫師進一步指出,除了外科開心手術之外,也可經由導管將瓣膜修補好。國外仍建議50歲左右病人以外科方式開心手術做修補,但若是高齡者無法手術,或是曾有心臟開過刀,以及屬於高風險病人,曾有人換過腎臟在吃免疫調節抗排斥藥物,因而以導管方式修補。(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