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心臟病發頭暈目眩 老婦栽進洗衣機

心臟病發頭暈目眩 老婦栽進洗衣機#心臟病

苗栗一名75歲的謝姓老婦人,被家人發現頭下腳上栽進家中洗衣機,身體已經僵硬,沒有呼吸,經警方調察發現屍體周圍並無打鬥痕跡,死者房間也無可疑之處,警方初步排除外力因素,今天下午警方與法醫相驗,研判因老婦有高血壓、心臟病且有時會感到暈眩,判斷應是在洗衣時病發,頭暈目眩,不慎栽入洗衣槽內溺死,釀成憾事。老婦身材矮小,身高不到150,而洗衣機高度約90公分,警方認為婦人可能是想撈洗衣機內的衣服,同時併發心臟病,一時頭暈目眩,因此栽進洗衣機,警方已認定為意外死亡,根據台中仁愛醫院衛教文章表示,心臟病是常見疾病,也是重要的死因,心臟病常常是突發性、陣發性、沒有明顯誘因或預警。心臟病最可怕是突然心臟病發猝死。很多心臟病在靜態或休息狀態下亳無症狀,但活動或刺激後才發心臟病,所以一般健康檢查並不容易查出心臟病,因此需要找心臟科醫師定期檢查治療。文章中也特別提到,要想預防心臟病或是減輕心臟病發的可能性,平時就要注意飲食,採低鹽、低熱量、低脂肪的均衡飲食法,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像是辣椒、咖啡、濃茶等,另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菸、不酗酒,不熬夜,保持生活輕鬆愉快,天冷注意保暖等,最後還要定期健康檢查,聽從醫師的指示。

痛失至親摯愛 心臟病機會增21倍

痛失至親摯愛 心臟病機會增21倍#心臟病

很多人聽到親人死亡的消息,都會有心碎的感覺,現在的調查也發現,當聽到關係很近親友的死亡消息,很容易引起心臟病發作。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的Murray Mittleman和Elizabeth Mostofsky的採訪調查發現,在2千個訪談的案例當中發現,在深愛親友過世的第一天,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1倍,到了一個星期後,還有將近6倍的機會。科學家已經發現到,如果親人離開很容易會產生「心碎症候群」,但是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但是他們猜測或許是因為親友的離去,會讓身體內釋放壓力的賀爾蒙,增加心跳、血壓且促使血液凝固,進而影響到心臟的功能。他們也表示,等到一個星期過後,罹患心臟病的機會就會下降,所以這些科學家建議其他親友,一定要密切注意,並且給予適度的支持。

有汽車與電視 心臟病風險高出27%

有汽車與電視 心臟病風險高出27%#心臟病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若是你同時擁有汽車與電視,可能就是一個致命的組合,因為這兩樣東西,導致久坐行為,因而提高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因此研究人員實驗指出,同時擁有汽車與電視的人,心臟病風險比沒有汽車與電視的人高出27%,此篇研究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這份研究由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的赫爾德(Claes Held)教授領導,涵蓋了52個國家,近3萬多人參與此研究,赫爾德(Claes Held)教授表示,以前很少人研究,工作與休閒活動上的心臟病的風險關係,接著他指出,若自工作時從事輕度至中度活動,或在閒暇時從事任何程度的運動,會減少心臟病發風險,像是輕度活動能使心臟病風險降低13%,中度或劇烈運動則心臟病風險會降低24%,但工作上的勞力運動,則沒有降低心臟病風險的作用。汽車與電視促使人們形成久坐的生活模式,因而造成心臟病風險提高,研究人員也指出,較窮困與中低所得國家中有1/4受訪者擁有1輛車和1台電視,在富裕國家則是2/3,這些人『心臟病發作風險較高』。因此英國心臟基金會(BHF),提醒民眾,每周至少運動5天,每次至少30分鐘,從這些微小的變化開始,就可以幫助心臟免於罹患心臟病,對健康的影響甚大,且鼓勵民眾盡量走路而非開車,盡量從事運動休閒活動而非在家看運動頻道。

阿斯匹林治心臟病 健康者吃反有害

阿斯匹林治心臟病 健康者吃反有害#心臟病

阿斯匹林確實能有效減少心臟病、中風的發生率,不過根據英國一項最新調查研究發現,若是健康者每天服用阿斯匹林,反而是弊大於利,有害身體健康,此研究針對10萬多人做調查,發現天天吃阿司匹林會導致內出血的危機上升,要特別注意,此研究將刊登在美國最新一期「內科醫學文獻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中。(照片取自英文版維基百科,作者Ragesoss)一個常規的劑量可以幫助非致命性心髒病發作,且減少10%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但是阿斯匹林可能引起內出血的問題,卻導致死亡率上升30%,領導此研究的Rao Seshasai博士表示,那些有心臟病的病患及有中風史的人,原本每天服用阿斯匹林的人不應該任意停藥,應該要與專業醫師商討後再決定。不過到底健康的人,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來防止心臟病,還有待醫界討論。

最新研究發現 老人痴呆從45歲開始

最新研究發現 老人痴呆從45歲開始#心臟病

很多的人都認為,老人痴呆症通常是60到70歲的老人家才會發生,但是根據國外最新的研究發現,其實老人痴呆從45到49歲就已經開始。根據英國BBC的報導,英國倫敦大學跟法國的研究小組追蹤了7000位45歲到70歲的男性與女性後發現,老人癡呆症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經過長期的累積才會產生,而最重要的關鍵年齡就是45歲到49歲。主持這項研究的Archana Singh-Manoux表示,其實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老人癡呆症的發生,像是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還有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是老人痴呆症的重要因子,如果跟年齡搭配來看,45歲開始正是這些慢性病開始影響人體的時候;Singh-Manoux表示強調,這項研究推翻過去認為老人痴呆症只有老人會得到的迷思,其實這種疾病是有機可尋,所以應該將防治的年齡層下修,才能真正預防老人痴呆症的發生。

影音/「心肌橋」? 心臟怪病恐致命

影音/「心肌橋」? 心臟怪病恐致命#心臟病

52歲的林先生,是一名水泥工,平時身體硬朗、很少生病,但最近天氣變冷,某天出門時他就覺得胸口有點疼痛,但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接近中午的時候,他突然昏倒休克,一度沒有生命跡象,嚇壞他的家人和同事。幸好鄰居緊急撥打119,並將林先生送醫急救,才把他從鬼門關前救回來。後來經過詳細檢查才發現,林先生患有先天性心臟血管疾病、叫做「心肌橋」,而這種疾病平常不易察覺,但天冷或劇烈運動過後,特別容易使得心臟前壁缺氧,嚴重的話很可能會猝死。醫師說,入冬以來,醫院急診和門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約增加兩、三成,因此醫師特別提醒民眾,如果發現有胸悶、胸痛、心律不整或氣喘等症狀時,一定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而平時也要注意均衡飲食,少油少鹽,保持適當運動,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發作機會。

影音/家犬死因像人 癌症心臟病最多

影音/家犬死因像人 癌症心臟病最多#心臟病

七歲大的母狗溫刀(台語)乖乖的躺在主人懷裡,看起來有些虛弱,因為去年她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已經做了好幾次化療。在台大獸醫學院首次針對台北市家犬十大死因的調查裡,癌症是台北市家犬死因的第三名,至於第一名是心臟血管疾病、第二名是腎衰竭、這前三大死因就佔了44%,至於許多狗狗都有的心絲蟲病屬於傳染病,排在第六名。再以死亡家犬的品種做分析,混種犬死亡率最高,再來是馬爾濟斯、第三是貴賓,而分析死亡家犬的年齡層,12到16歲的狗狗比例最高,接近三成。這次的調查發現,台北市家犬因為醫療資源普及,飼主也重視,平均壽命也較高。最長壽的死亡病例是一隻25歲,相當於人類至少115歲的狗瑞。此外,以治療心絲蟲的藥為例,將近六成五的買主都是都會區民眾,顯示家犬的健康也有城鄉差距。

綜合維他命有效嗎? 科學研究兩極化

綜合維他命有效嗎? 科學研究兩極化#心臟病

現代人大多都是外食族,常常擔心攝取的營養素不足,所以會些吃一些綜合維他命來補充適當的營養素,但是另外補充綜合維他命真的對身體有幫助嗎?這個問題在科學界仍然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新一期的《國際流行病學雜誌》刊登的一份研究顯示,法國南錫大學(Nancy University)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服用維生素的人與不服用的人相比,罹患癌症或心臟疾病的風險,沒有任何差異。但是有另外一份報告則表示,多吃魚油並攝取維他命,可以預防老人痴呆。(圖片是維他命示意圖,翻攝自Highlight Health網站。)南錫大學的研究人員花了6年的時間,針對8千多人進行實驗,其中一組人每天服用維生素,另外一組則服用看起來像維生素的「安慰劑」。研究者對這8千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追蹤調查後發現,每天服用維生素的人與不服用的人相比,罹患癌症或心臟疾病的風險,並沒有任何差異。英國倫敦聖喬治醫院營養學家認為,有些人其實對自己的健康產生焦慮症,因此認為每天服用維生素,可以對抗老年癡呆症、心臟病或者中風,但根據這篇報告顯示,或許他們只是在浪費錢。但是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研究則持不同的看法,研究團隊找了104位平均87歲的老人家,然後去測量他們血液中的營養素含量,並且觀察他們大腦灰質容量。研究負責人鲍曼博士(Gene Bowman)表示,研究的結果發現到,那些攝取魚油與綜合維他命的人,大腦灰質容積幾乎沒有萎縮,但是沒有吃進這些營養素的老人,卻有明顯的灰質萎縮,而大腦灰質的萎縮可能會造成記憶力、思維能力下降與老人痴呆。因此鲍曼博士認為,透過攝取這些食物,可以避免老人痴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