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影音/「心肌橋」? 心臟怪病恐致命

影音/「心肌橋」? 心臟怪病恐致命#心臟病

52歲的林先生,是一名水泥工,平時身體硬朗、很少生病,但最近天氣變冷,某天出門時他就覺得胸口有點疼痛,但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接近中午的時候,他突然昏倒休克,一度沒有生命跡象,嚇壞他的家人和同事。幸好鄰居緊急撥打119,並將林先生送醫急救,才把他從鬼門關前救回來。後來經過詳細檢查才發現,林先生患有先天性心臟血管疾病、叫做「心肌橋」,而這種疾病平常不易察覺,但天冷或劇烈運動過後,特別容易使得心臟前壁缺氧,嚴重的話很可能會猝死。醫師說,入冬以來,醫院急診和門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約增加兩、三成,因此醫師特別提醒民眾,如果發現有胸悶、胸痛、心律不整或氣喘等症狀時,一定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而平時也要注意均衡飲食,少油少鹽,保持適當運動,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發作機會。

影音/家犬死因像人 癌症心臟病最多

影音/家犬死因像人 癌症心臟病最多#心臟病

七歲大的母狗溫刀(台語)乖乖的躺在主人懷裡,看起來有些虛弱,因為去年她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已經做了好幾次化療。在台大獸醫學院首次針對台北市家犬十大死因的調查裡,癌症是台北市家犬死因的第三名,至於第一名是心臟血管疾病、第二名是腎衰竭、這前三大死因就佔了44%,至於許多狗狗都有的心絲蟲病屬於傳染病,排在第六名。再以死亡家犬的品種做分析,混種犬死亡率最高,再來是馬爾濟斯、第三是貴賓,而分析死亡家犬的年齡層,12到16歲的狗狗比例最高,接近三成。這次的調查發現,台北市家犬因為醫療資源普及,飼主也重視,平均壽命也較高。最長壽的死亡病例是一隻25歲,相當於人類至少115歲的狗瑞。此外,以治療心絲蟲的藥為例,將近六成五的買主都是都會區民眾,顯示家犬的健康也有城鄉差距。

綜合維他命有效嗎? 科學研究兩極化

綜合維他命有效嗎? 科學研究兩極化#心臟病

現代人大多都是外食族,常常擔心攝取的營養素不足,所以會些吃一些綜合維他命來補充適當的營養素,但是另外補充綜合維他命真的對身體有幫助嗎?這個問題在科學界仍然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新一期的《國際流行病學雜誌》刊登的一份研究顯示,法國南錫大學(Nancy University)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服用維生素的人與不服用的人相比,罹患癌症或心臟疾病的風險,沒有任何差異。但是有另外一份報告則表示,多吃魚油並攝取維他命,可以預防老人痴呆。(圖片是維他命示意圖,翻攝自Highlight Health網站。)南錫大學的研究人員花了6年的時間,針對8千多人進行實驗,其中一組人每天服用維生素,另外一組則服用看起來像維生素的「安慰劑」。研究者對這8千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追蹤調查後發現,每天服用維生素的人與不服用的人相比,罹患癌症或心臟疾病的風險,並沒有任何差異。英國倫敦聖喬治醫院營養學家認為,有些人其實對自己的健康產生焦慮症,因此認為每天服用維生素,可以對抗老年癡呆症、心臟病或者中風,但根據這篇報告顯示,或許他們只是在浪費錢。但是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研究則持不同的看法,研究團隊找了104位平均87歲的老人家,然後去測量他們血液中的營養素含量,並且觀察他們大腦灰質容量。研究負責人鲍曼博士(Gene Bowman)表示,研究的結果發現到,那些攝取魚油與綜合維他命的人,大腦灰質容積幾乎沒有萎縮,但是沒有吃進這些營養素的老人,卻有明顯的灰質萎縮,而大腦灰質的萎縮可能會造成記憶力、思維能力下降與老人痴呆。因此鲍曼博士認為,透過攝取這些食物,可以避免老人痴呆。

美國研究:養貓對心臟有益?

美國研究:養貓對心臟有益?#心臟病

根據美國知名健康網站webMD一項新研究顯示,與從未養過寵物貓的人相比,養貓的人較少死於心臟病發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而這項研究發現發表於美國中風協會(ASA)國際中風會議上,此研究針對將近4,500位男性和女性做分析資料,年齡大約在30~75歲之間,他們參與過國家健康與營養檢驗研究,當他們在1970年代參與這項研究時,所有的人都沒有心臟血管疾病。研究結果發現在超過20年的研究期間,超過一半(55%)的貓咪飼主,和那些從未養過貓咪的人做比較,沒養過貓咪的人死於心臟病的機會則高了40%,也比較容易死於其他心臟血管疾病,包括中風、心臟衰竭以及慢性心臟疾病。儘管在養狗的人身上並沒有調查到相關數據,不過美國Minnesota大學的中風研究所所長Farhan Siddiq醫學博士表示,只要是養寵物的人,或是寵物的愛好者,通常都有類似的個性,像是比較能夠對抗壓力,生活也比較不緊張,這些都可以保護他們防止心臟疾病與中風的風險。美國中風協會發言人Daniel Lackland醫學博士也同意,養貓或養狗都是好的,寵物可以讓你感覺更好,而且根據研究顯示,養寵物確實與提升整體健康有關,不過他也強調,即使養寵物能增進健康狀況,但人們在生活上仍應注意控制血糖、膽固醇與糖尿病的重要數值。

北韓證實金正日逝世 死因疑是過勞猝死

北韓證實金正日逝世 死因疑是過勞猝死#心臟病

北韓官方電視台今天宣布,北韓國家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逝世,享年69歲。根據報導指出,金正日是17日上午8點30分搭乘火車的途中,疑似過勞而亡,金正日在2008年被傳中風後,近年健康狀況持續惡化,所以積極佈局接辦人的計畫,BBC(英國廣播公司)駐南韓記者指出,金正日死訊將會造成北韓全國的大震撼。(圖片為金正日,翻攝自維基百科。)北韓官方電視台主播今天身穿黑衣,一邊哭泣一邊報導,領導人金正日已於17日上午8時30分,死於身心過勞。根據台灣復健醫學會復健醫師藍青所寫的衛教文章表示,近年來,「過勞死」這個名詞頗為流行,意指工作繁忙的中年人不幸猝死。事實上,醫學上並沒有「過勞死」這個名詞,猝死多半是心臟病發作引起,因此,大多數的「過勞死」可歸諸於心因性猝死。該文章也指出,「過勞」是否會猝死,牽涉的因素十分複雜。除了工作壓力外,人格特質、生活方式(如吸菸、缺乏運動)、工作性質(如晝夜顛倒、超時工作),及危險因子(如吸菸、高血壓、高脂血),都會影響心臟病發作。

一周吃兩次速食 女性罹患糖尿病、心臟病風險增

一周吃兩次速食 女性罹患糖尿病、心臟病風險增#心臟病

速食餐廳、油炸食物,想必是許多年輕人的最愛,不過根據一篇國外研究指出,澳洲研究員發現,年輕人一週若吃兩次速食,就足以讓糖尿病及心臟病風險都增加,這種情況尤其在愛吃速食的女性身上更顯著。這項研究刊登在歐洲臨床營養期刊上,分析1896位,26-36歲的男女,根據分析,有40%的男性及20%的女性每週至少出現兩次速食外帶的狀況,研究人員對這些自願受試者進行一些相關的醫學檢查,包含血糖及胰島素數值,兩者測出來都高的話代表正在朝第二型糖尿病邁進。結果發現女性若是每週至少有兩次以上的速食外帶,血糖值明顯高於那些每週只有一次或者是更少速食外帶的女性,研究人員在男性身上也看到類似的情況,但嚴重性遠遠不及女性,研究人員不確定是否是因為不當飲食習慣所造成,或是缺乏運動所致,不過根據研究結果仍然顯示,吃速食容易使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疾病的風險增加,且在2008年一項研究發現單單一次的速食外帶就有23.2克的飽和脂肪酸,這遠遠超過一個女性每天攝取的容許量,因此速食對女性來說,最好敬而遠之,以減少糖尿病及心臟病的相關風險。優活推薦:●麥當勞PK漢堡王速食戰 消費者是最大贏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86●瘦下來還不會復胖 改變生活形態是關鍵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64●青少年愛吃速食要當心 不要小小年紀就一身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218

身體質量指數超標 你的心受得了嗎?

身體質量指數超標 你的心受得了嗎?#心臟病

針對國民健康局於2002年完成的「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調查」6,600名15歲以上個案,於5年後(2007年)追蹤發現,體重過重及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4)但無心臟病之民眾,每1千人會有68.4人發生心臟病!但如果這群體重過重及肥胖的民眾能夠減輕體重,將BMI下降至正常範圍,就可以減少23.3%的人發生心臟病。上述追蹤調查顯示,體重過重及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4)造成心臟病發生的可歸因危險達3成,亦即表示15歲以上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國人發生心臟病的原因有3成是因過重及肥胖所造成的。肥胖是一個世界性的議題,依據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20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2.7%(男性:51.8%,女性:33.5%);其中20~64歲過重及肥胖者中,只有將近3成(27.9%)執行減重,近半數 (44.5%)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尤以男性較為明顯,而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的百分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另對於已經患有心臟病之民眾,是否會因此而進行體重控制呢?根據前項調查結果顯示,20~64歲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心臟病民眾,採取控制體重者僅有6成多,仍有進步的空間。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已被證實是控制體重的有效方式,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有四分之三民眾以飲食自我控制為主要方法,半數以上民眾透過多運動來控制體重。

低鹽未必較健康!研究:易罹心臟病

低鹽未必較健康!研究:易罹心臟病#心臟病

多年來我們常常聽到身邊的人說低鹽飲食比較健康,醫師和營養師也警告大家,高鹽飲食會增加高血壓及其他心臟問題風險;不過現在卻有一項新研究指出,低鹽飲食者罹患心臟疾病而死亡的風險反而較高,且因心臟衰竭而住院治療風險也升高,這項研究報告甚至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上。加拿大麥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一項研究顯示,鹽分攝取過少並不會促進身體健康,反而對身體健康有害,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大;而飲食攝取高鹽的人,中風、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問題風險也高。因此研究人員表示,過多、過少的鹽分攝取都是不好的,只有適量攝取鹽分的人,心臟出現問題的風險才是最低。領導這項研究的麥馬斯特大學專家尤素夫博士表示,研究主要凸顯出那些高鹽飲食者對於降低鹽份攝取的重要性,且應該降低高鹽加工食品中的鈉含量,但對那些攝取適量鹽份者,是否要進一步降低飲食中的鹽份,則有待商榷。營養師教你如何吃的更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081冠心病飲食藥膳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5188心臟衰竭之診斷及治療新趨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52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