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職場壓力無法宣洩 長年累積比癌症還嚴重!

職場壓力無法宣洩 長年累積比癌症還嚴重!#心臟病

隨著社會的競爭力迅速攀升,職場上的壓力愈來愈大,若無法找到宣洩的方法,不僅影響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可能反應在身體上。日前英國特許人事資源發展學會(CIPD)的一項調查顯示,上班族平常擔心是否被裁員與經濟壓力,帶來的心理壓力大過於心臟病、癌症等生理疾病。國內104市調中心調查發現,職場新鮮人由於經驗不足、適應問題與求表現卻受打擊的情況下,壓力日漸俱增。而英國CIPD最近針對辦公室一族做調查,結果顯示工作壓力帶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極大,如果無法尋求宣洩的方式,長期下來對身心理的折磨,比癌症與心臟病帶給身體更大的危害。開業心理師許曼君表示,壓力會讓心理出現問題,如情緒不穩、易焦慮緊張等之外,也會造成身體上的影響,像是女性經期錯亂、膚質變差、代謝變差而變胖、睡眠品質不佳、易緊張導致心悸影響血壓,甚至會掉頭髮與腸胃不適等問題。長時間下來,造成身體上的嚴重問題。許曼君心理師表示,有壓力絕對要想辦法發洩,要發洩壓力的第一步,就是調整自己的睡眠品質,一天盡量睡滿7至8小時讓精神變好,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效地讓心情容易平靜下來,並且讓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時許曼君心理師強調,上班族要避免休假的時候在家狂睡一整天,應該睡滿8小時後,就進行一些休閒娛樂,如看電影、跟朋友吃飯、運動等,或是一個人出去散心等,都是調節壓力很好的方式。菜鳥壓力比主管大 咀嚼有助紓解壓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02&HN_Yr=0&HN_Mon=0歡歡吃安眠藥助睡吃到洗胃! 「健康搜查隊」帶你對抗失眠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07&HN_Yr=0&HN_Mon=0

男性不孕易罹患心臟病?專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男性不孕易罹患心臟病?專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心臟病

根據《人類生育學》期刊(Journal Human Reproduction)報告指出,不孕症的男性容易死於心臟病。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in California)的麥可艾森伯格博士(Michael Eisenberg)表示,之前就有報告發現,不孕的男性罹患癌症風險較高,現在又發現不孕的人容易得到心臟病,我想我們應該用一個全新的觀點,來看待不孕症與男性健康的關係。研究人員分析美國中老年人協會(AARP)13萬5千個男性成員發現,有一萬多人已經死亡,約有兩千人是死於心臟疾病,其中有一成的人沒有小孩。艾森伯格博士表示,大部分已婚男性都有機會生育,所以我們無法判定這些沒有小孩的夫妻是不能生,還是不想生。於是我們將沒有小孩的男性都視為不孕症,然後進行數據的分析與統計。艾森伯格博士指出,經過統計後可以觀察到,沒有小孩的男性得到心臟病的機會,比那些當爸爸的人還要高出17%。艾森伯格博士認為,之前的研究發現,當了爸爸以後,男性的睪固酮會下降,但是我猜測那些無法生育的男性,是因為睪固酮的含量不足,導致精子量不多,所以沒有辦法生小孩。至於未婚男性會不會容易發生心臟病?這個問題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知道這兩這之間的關連。艾森伯格博士強調,這項調查不代表無子女的男性就一定會罹患心臟病,但是可以讓科學界正視男性不孕症和健康的關係,甚至可以當作一個心臟病指標,幫助醫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年不避孕卻未懷孕 醫師:這就算不孕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931別老翹「二郎腿」 當心「蛋蛋」被夾壞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43頻繁「嘿咻」難懷孕? 對精子排斥才可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16

充滿愛的力量? 研究:已婚男性心臟病患術後存活率較高

充滿愛的力量? 研究:已婚男性心臟病患術後存活率較高#心臟病

根據CNN最新的報導,美國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在手術後15年內,已婚者的存活率比單身還要高出2.5倍;且婚姻幸福美滿的病患存活率比婚姻不佳的還要好,但是不管婚姻幸不幸福,從中獲益的患者幾乎都是男性。羅澤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護理學院教授凱瑟琳博士(Kathleen B. King)表示,一段好的婚姻不管對於男性或是女性,都有很大的益處。因為已婚的人充滿著「愛的力量」,會相互扶持、彼此叮嚀,甚至會為對方改變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所以一段好的婚姻可以讓人有活下去的理由。凱瑟琳博士同時也指出,這裡所提到的「婚姻」並不一定是傳統的婚姻關係,像是同居、親屬關係或是男女交往等等都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存活率。至於為什麼對男性的助益比較大?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馬修伯格(Matthew M. Burg)解釋,女性相較於男性在建立社交關係的技巧上還來的吃香,因此女性善於結交朋友,可以從同儕關係裡獲得滿足及支持,不一定侷限在婚姻裡。事實上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uisville)社會系助理教授大衛羅夫斯(David Roelfs)博士先前也有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已婚男女較未婚男女多活7到15年。不過除了結婚的人以外,專家也發現平時有良好人際互動的人也可以同樣長壽,這或許代表著隨著年齡增長,則需要與更多人互動以獲得關懷及支持。

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注意四癌三高篩檢

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注意四癌三高篩檢#心臟病

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都為99年臺北市之十大死因,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57.2%。但這些慢性疾病可透過定期篩檢,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癌症連續29年為10大死因之首衛生署公布99年國人10大死亡原因,癌症連續29年蟬聯榜首,死亡人數4萬1,046人,再創新高!另依臺北市99年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女性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分別位居臺北市10大癌症死因之第3位、第4位、第9位及第10位。民國92年至98年,臺北市僅大腸癌標準化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12.76上升至14.01;其餘女性乳癌標準化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12.66下降至11.55;口腔癌標準化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3.93下降至3.78;子宮頸癌標準化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5.09下降至3.31。這4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為迎接今年8月8日父親節的來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精心規劃於8月8日(星期一)上午8時至11時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4個院區(仁愛、婦幼、陽明及和平院區)及2個院外門診部(松山及中山門診部)舉辦「四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衛生局呼籲民眾,平日除攝取均衡飲食、養成規律運動外,也不要忘了定期接受四癌三高健康篩檢。※ 注意事項:1.  當天檢查請攜帶健保IC卡。2.  子宮頸抹片檢查者請穿著裙裝以方便檢查。3.  女性於懷孕或生理期請勿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有心臟病卻不自知 運動太激烈猝死

有心臟病卻不自知 運動太激烈猝死#心臟病

高雄市某知名健身俱樂部日前傳出,一名正值壯年的李姓軍人在館內使用跑步機時,突然跌倒陷入昏迷,教練實施心肺復甦術,再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法務部法醫研究所驗屍結果發現,李姓男子是因為心血管嚴重阻塞、心肌纖維化及冠心症,導致心因性休克死亡。

戒菸藥「戒必適」有風險 恐增心臟病機率

戒菸藥「戒必適」有風險 恐增心臟病機率#心臟病

美國日前公佈一起最新研究指出,國內常見的幫助戒菸藥物戒必適(Chantix),可能增加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美研究專家 Curt D. Furberg博士提醒,戒菸者最好靠著意志力完成目標,盡量控制服用戒必適的量。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日前針對超過千名戒菸者做最久達一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有不少服用戒必適的戒菸者,出現包括心臟病、心律不整等的心血管問題,且發病機率增加達7成2之多。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09年規定,藥物盒上必須註明戒必適有造成精神性疾病的風險,包括憂鬱症、有自殺幻想等的狀況發生。且Curt D. Furberg博士表示,通常使用過戒必適的戒菸者達9至10年後,皆有可能再對抽菸的習慣上癮。目前在香港方面,衛生署已針對戒必適發布警告消息,提醒醫護人員關於戒必適的風險,並適當控制對戒菸者開出的劑量。至於國內方面,則食品藥物管理局未對這則訊息多做說明。˙吸菸易導致掉牙!及早戒菸做植牙 ˙慢性阻塞性肺病惡化 戒菸才能緩病情 ˙免費4週戒菸藥物服務 3個月戒菸成功率高達46%

「心因性猝死」突然意識喪失到死亡一小時內

「心因性猝死」突然意識喪失到死亡一小時內#心臟病

據上月媒體報導,新竹縣東元醫院34歲男護士,於開車途中身體不適猝死駕駛座,坐在身旁的女友立刻打119,並為男友做CPR,再送往醫院急救,可惜最後仍救不回一條年輕生命。在法醫相驗遺體後,確認死亡原因可能與死者身材較肥胖、心室顫動有關。心臟科醫師說,去年至今發生多起職場過勞死事件,亦可能為心因性猝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中行解釋,「心因性猝死」是指在沒有其他明顯原因下,因心臟血管系統問題,突然意識喪失並在一小時內非預期性的死亡。統計上,三份之二的非外傷性猝死(Sudden non-traumatic death)是心因性的。林中行指出,心因性猝死約八成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大部分是因為2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中,75~80%的心律一開始是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林中行說,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煙、老化、男性、遺傳等。根據去年10月份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一篇關於男性心因性猝死的論文指出,抽菸長達十年以上,會增加心因性猝死症27%的風險。家族中有冠心症病史者,會增加62%的風險,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75%的風險。高血壓患者之收縮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會增加13%的風險。接受心肺功能體適能量檢測,每增加一個新陳代謝等值量(MET),會降低心因性猝死症22%的風險。林中行提醒民眾,平常如有容易喘氣、半夜需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是不是有心臟問題。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昏厥等徵兆,但是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所以需做好平時預防。林中行表示,一般預防主要是針對前述的危險因子,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戒菸、增加活動量、攝取少量酒精、減肥等…。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控制危險因子、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是預防猝死的第一步。林中行提醒民眾,冠心症是心因性猝死的主因,因此好好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並避免抽菸,可有效減少心肌梗塞發生。在生活習慣上,抽菸及肥胖都會增加猝死機率,情緒上的壓力也與猝死發生有所關連。延伸閱讀「心因性猝死」: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56

「預防三高四癌」社區整合篩檢一次全到位

「預防三高四癌」社區整合篩檢一次全到位#心臟病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今年(民國100年)3月~9月於12區特別精心規劃了61場社區「整合性預防保健篩檢」活動。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加。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均為98年臺北市之十大死因,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58.3%。但此類慢性疾病可透過定期篩檢,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民國98年癌症為臺北市民十大死因第1位,另依臺北市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統計資料顯示肝癌,大腸癌、女性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分別位居臺北市主要癌症死因之第2位、第3位、第4位、第8位及第9位。民國93年至98年,北市因大腸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19.73上升至22.64,乳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15.2上升至17.49,口腔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5.26上升至5.66,子宮頸癌自84年開始篩檢,已有不錯的成效,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6.51下降至5.11。上述5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台北市衛生局提醒市民朋友平日除攝取均衡飲食、養成規律運動外,也不要忘了每年要定期接受健康篩檢。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社區整合篩檢活動,相關活動訊息請洽台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延伸閱讀「篩檢小常識」: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3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