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婦女尿失禁 不要怕尷尬

婦女尿失禁 不要怕尷尬#尿失禁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逐年提高與對生活品質的重視,婦女尿失禁,己從過去隱忍忌諱至今日門診中普遍常見的問題。根據資料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婦女有尿失禁的困擾,且與年齡的增長有明顯的相關性。其發生的原因:骨盆腔手術、懷孕、生產時及其支撐之骨盆肌肉、神經組織受到傷害;更年期缺乏荷爾蒙而造成的陰道和尿道黏膜萎縮老化;有些人更因職業的關係,長期憋尿而導致膀胱功能失調,所以尿失禁它是一種症狀,並非是一種診斷,更不能算是一個正常的老化現象。婦女的尿失禁若經由專業之專科醫師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其治愈的成功率都會有明顯的提高。何謂尿失禁,在醫學上指為膀胱內的尿液,在不自主的情況下無法由意志來控制,經由尿道向外流出、溢出或滲出的情形。它是一種多因性的身體功能障礙,其症狀輕重程度分別可以從少數幾滴到完全無法控制的大量尿液漏出。尿失禁的種類又可分為:1.應力性尿失禁(urinary stress incontinece):主要原因是支持膀胱頸的組織變弱或具有高度移動性尿道及尿道功能性異常障礙所致,通常較常發生在咳嗽、打噴嚏、提重物、跳躍等因腹部壓力上升時而導致的尿失禁。2.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此為逼尿肌呈現不穩定性收縮,通常患者容易有頻尿、尿急、夜尿甚至尿失禁的情形。3.混合型尿失禁(mixed incontinence):同時合併多種不同原因之尿失禁,此種佔女性尿失禁病患中約20%。4.滿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主要為神經病變或長期憋尿而導致膀胱功能性障礙,因而膀胱變大且缺乏張力所造成。5.暫時性尿失禁(temporary incontinence):多發生於生產、尿路感染或精神異常者,此為暫時性可針對病因治療而痊癒。6.其它病因之尿失禁:可能因中風、腦血管病變、長期臥床、巴金森氏症等導致之尿失禁。我們要如何去診斷尿失禁呢?首先應詢問患者之病史、理學檢查、尿液常規檢查、棉墊試驗、尿路動力學檢查、陰道─膀胱內視鏡檢查、超音波檢查等等,當然各項檢查之必要性是依照每一個患者的情形,由專科醫師指示而作。至於尿失禁的治療方式又可分為骨盆底肌肉(提肛)運動復健法(kegal Exercises)、陰道圓錐自療法、骨盆底電極刺激治療、會陰壓力行為治療、生理迴饋(訓練)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替代性治療等,這些治療的方式亦是由具經驗的專科醫師依患者之病態狀況篩選最適合的方法施行之。婦女的尿失禁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事情,不要認為它是一件尷尬、麻煩、又不健康衛生,甚至造成離群索居而喪失自信心。目前,尿路動力學的研究,就是在找出尿失禁的種類與排尿困難的原因,也因此才能找到正確的診斷與治療的方向。本院為提供婦女們有關尿失禁這方面的服務,新增了婦女泌尿疾病檢查治療中心,其中派有親切、具愛心及耐心的專業技術員為您操作儀器檢查並參與教學,同時也在舒適溫馨具隱私的環境下提供檢查及治療,更有陣容堅強的醫療團隊為您服務,讓您找回往日正常而健康的快樂人生。 (本文作者由臺安醫院提供,作者為婦女尿動力學科主任廖文劍醫師、泌尿科主任陳欣宏醫師、技術員 - 桂湘蓁、林欣怡、簡素容)

男性久坐、常憋尿 易「前列腺發炎」

男性久坐、常憋尿 易「前列腺發炎」#尿失禁

頻尿、尿急迫、尿失禁、尿路細小、殘留尿液、尿後滴尿…等等的擾人不適症狀即統稱為下泌尿道症狀,這些症狀直接影響到病人的生活品質,造成情緒不安、尿濕褲子,身上常有尿味等等,所以應該重視了解,並且積極治療。大里仁愛醫院泌尿科 - 張靜閔醫師指出,造成下泌尿道症狀的疾病很多,包括泌尿道感染、膀胱功能障礙、前列腺肥大、尿路結石…等等,上述這些疾病都屬於病因清楚,且診斷及治療均有標準的方式,且療效也是可以預期的,所以如果有下泌尿道的症狀,建議應迅速找泌尿科的專科醫師診治。唯獨「前列腺發炎」,是屬於病理機轉不明,療效模糊不可預期,卻又持續困擾人的疾病。前列腺為男性的泌尿生殖器官,又稱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處,其內壁形成尿道的第一段,腺體分泌與生殖相關的物質,精液出口的管道也在其中,所以一旦它出問題了,會同時影響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而所謂的發炎又分為急性及慢性,細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視其病情的時間及有無合併明顯的感染症而定。張靜閔醫師表示,在門診治療的病人中,以美國醫院診所的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被歸於前列腺發炎的診斷,而以國內的情況似乎也差不多,且有增加的趨勢,好發於長時間坐椅子、常憋尿、生活作息不正常、吃檳榔、生活上壓力調適不良、水份攝取少、愛喝酒、愛吃刺激性食物的人身上,所以有時認為它是一種文明病,而且會逐漸增加,所以在治療的療程中,一定要找出可能的因素,並加以矯正,才可以有較好的預期效果。如果有上述的下泌尿道症狀時,首先必須先檢查,尿液及腹部X光片以排除尿路感染及結石的可能性,再以肛門指診直接觸診前列腺,如此可以分辨出是肥大,或是發炎,或肥大又合併發炎,或前列癌也可順便做一次攝護腺按摩,並留取按摩後的尿意做檢驗,通常如果是前列腺發炎時,觸診會有劇烈的疼痛,前列腺是腫且有內容物,擠壓之後,腫會暫時消退,而如果合併高熱的感覺,同時病人有發燒不適等明顯的感染症狀時,可能是細菌性感染的急性前列腺發炎,張靜閔醫師建議應住院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積極治療。至於一般的慢性前列腺發炎,則會給予甲型阻斷劑例如Doxazosin或Terazosin,及消炎藥,長期治療。張靜閔醫師說,由於剛開始的症狀改善及進步並不像其他疾病一般明確迅速,故建立良好互信的醫病關係,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良好的醫病關係下,醫生才能了解病人有無不良的生活習慣需要進一步改進的,並能適時的根據症狀給予一些舒緩下泌尿道症狀的藥物,也才能了解病患,對此疾病的認知以便長期耐心的接受治療,並進而根治此病。

迎接婦女節 提供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迎接婦女節 提供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尿失禁

子宮頸癌佔歷年台灣地區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女性癌症死因首位則為肺癌)。若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會有良好的成效,這是因為子宮頸可藉由簡單的檢查即可看得到、摸得到,故極方便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而且在內診時,也可趁機發現是否有子宮肌瘤、骨盆腔腫瘤、膀胱或陰道脫垂、尿失禁等常見婦女生殖器異常,可惜國內婦女接受抹片篩檢的比率僅約三成,相較於歐美先進國家仍不算普及。為迎接婦女節的到來,和平院區加強推廣子宮頸抹片篩檢之重要性,特於當週(3/2-3/6)舉辦來院參與30歲以上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之民眾,即贈送精美小禮品乙份,並於3/3-3/5舉辦「貼心婦幼情  關懷百分百」婦女節系列慶祝活動,期待能帶給社區民眾兼具趣味、溫馨、健康的和平院區健康之旅,為婆婆媽媽留下特別的回憶。此次系列活動特別安排關懷樂音心靈饗宴活動、健康美容講座及當週,欲藉由現場音樂演奏帶來美妙樂音、精采健康講座及免費健康篩檢,促進社區情感交流,為達關懷散播溫馨情之優美旋律,營造溫暖、快樂、活力的『真、善、美』就醫環境。

解決惱人頻尿 藥物加行為療法 雙管齊下

解決惱人頻尿 藥物加行為療法 雙管齊下#尿失禁

膀胱過動症是一種症狀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解尿前感覺急迫,合併尿失禁或者沒有合併尿失禁。通常有頻尿及夜尿症狀,在歐洲六個國家調查,年紀超過四十歲的一般大眾,約有16.6%有膀胱過動症狀。在亞洲女性調查,約有53%有膀胱過動症狀。在臺灣,約有18.6%女性有膀胱過動症狀。然而,53%有膀胱過動症狀的亞洲女性,卻只有21%病人會尋求醫療幫助。可見大多數有此症狀病人都不知道、或不想尋求醫療幫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醫師林姿吟表示,在膀胱過動症的症狀中,最常見為頻尿(約佔85%),其次為急尿(約佔54%)。造成膀胱過動症危險因子包括:年紀大、糖尿病、泌尿道感染、抽菸、神經性疾病,以及骨盆鬆弛等等。林姿吟說,膀胱過動症就像鼻竇炎或關節炎一樣常見,同時它也會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影響。林姿吟說,關於膀胱過動症治療可分為兩方面,包括:行為療法及藥物治療,兩者治療成效都顯示對膀胱過動症有極大改善。行為療法包括:按照時間上廁所、骨盆底肌肉訓練及運動、生理回饋治療急迫感抑制訓練,以及飲食控制等。她指出,治療膀胱過動症,藥物治療亦扮演一重要角色,因為不論藥物或行為療法,都是經由不同機轉發生作用,所以合併兩者,可提高治療成效,使婦女不再受頻尿所苦,更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擔心產後尿失禁!?輕鬆學會提肛運動

擔心產後尿失禁!?輕鬆學會提肛運動#尿失禁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生育年齡婦女尿失禁發生率約20%,停經後5年尿失禁的發生率約比停經前增加10%以上。的確婦女進入更年期後隨著體內女性荷爾蒙的減少,除了典型的更年期症狀,如停經、盜汗 、熱潮紅之外,生殖泌尿系統方面也會因為尿道黏膜上皮變薄,而容易產生頻尿、夜尿、尿失禁等症狀。根據國際尿禁制協會(ICS)的定義,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流出的一種情況,是一種個人衛生及社會的問題。而臨床上常見尿失禁的種類可分為以下四種:一、應力性尿失禁:當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就會漏尿,因支撐膀胱頸和尿道的韌帶以及骨盆底的肌肉,由於懷孕、生產或體重過重等因素造成拉傷而失去彈性所造成的。二、急性尿失禁:一旦急尿就要立刻上廁所,否則就會漏尿。這是因為膀胱太敏感或膀胱逼尿肌不穩定,常見造成的原因就是膀胱炎。三、溢滿型尿失禁:主要為神經病變或長期憋尿而導致膀胱功能性障礙,因而膀胱變大且缺乏張力所造成。四、混合性尿失禁:患者通常合併應力性尿失禁與急性尿失禁兩種。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廖文劍指出,尿失禁經由專科醫師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治癒的成功率是相當高的,診斷的方法包括了問診、內診、尿液常規檢查、尿路動力學檢查、棉墊漏尿測試,同時患者也可自行紀錄解尿日記以協助醫師診斷。輕微的尿失禁是可以經由自我訓練骨盆底肌肉(提肛)運動而得到改善的。廖文劍醫師表示,像「凱格爾提肛運動」是由在1948年所提倡的,這項運動適用來訓練骨盆底肌肉群,以達到強化肌肉群的功效。由於膀胱、陰道、子宮骨盆底器官就是由這群肌肉所支撐,所以做此運動可用來預防及治療輕微的因為此肌肉群鬆弛所引發的疾病,包括應力性尿失禁、子宮脫垂、膀胱脫垂、陰道鬆弛等問題。以下就簡單教導民眾在家如何自行學習操作凱格爾運動:1. 收縮骨盆底肌肉此動作就像平常解小便中途忽然憋住的動作。2. 初學者可將食指放在陰道內來感受肌肉收縮的力量,如果動作正確則手指會有被壓迫的感覺。3. 除了提肛肌群請注意腹部、大腿、臀部均不可用力。4. 過程中請持續收縮約5秒再放鬆10秒如此重複10次每天一次。5. 凱格爾運動不受人、時、地影響皆可輕鬆操作。廖醫師提醒,骨盆底肌肉運動需終身施行且持之以恆,成功率約70%左右。由於提肛肌肉群隱藏於骨盆腔內,外觀既看不到也摸不到,所以初學者常需透過專業醫師或技術員的指導才能做的正確。

擺脫尿失禁 微創陰道懸吊手術有一套

擺脫尿失禁 微創陰道懸吊手術有一套#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不想或不可解尿時,尿液卻不自主滲出的症狀。約有30%以上的的婦女有如此困擾。家住沙鹿的陳小姐今年才40初頭,第一胎生產後,就出現輕微尿失禁的狀況。老三出生後,尿失禁的問題變本加厲,只要一用力或打噴嚏、咳嗽,尿液就會不自主的滲出來。如今,她尿失禁的問題嚴重到得每天包著尿布,種種不便簡直讓她忍無可忍,施以最新的「微創陰道懸吊手術(TVT-O)」,終於解決了尿失禁困擾。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 蘇棋楓醫師指出,尿失禁的種類包括應力性尿失禁,或膀胱過動等因素造成的尿失禁,其中又以應力性尿失禁的例子居多。蘇棋楓醫師表示,應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因為尿道出口的憋尿機制退化所造成,尤其女性因陰道生產、停經後荷爾蒙缺乏、老化鬆弛或憋尿機制退化的關係,使得尿道支持力變弱,在抬重物、咳嗽、打噴嚏、跑跳或大笑時,會因腹部壓力增加,導致尿液溢出,多數女性病人羞於啟齒或就醫,甚至不敢出門。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透過「微創陰道懸吊手術」,就可以有效治療婦女應力性尿失禁的問題,這項手術是以人工材質的吊帶,懸吊於中尿道部位,避免用力時尿液外溢的狀況。且「微創陰道懸吊手術」可在半小時內完成,傷口小,病人置導尿管一天後,即可除去尿管出院。深受尿失禁問題所苦的婦女們,建議可至醫院婦產部接受詳細檢查與專業治療,切莫一拖再拖,影響生活品質。

不滴不漏,做個快樂的乾媽

不滴不漏,做個快樂的乾媽#尿失禁

根據統計,台灣地區的成年婦女,大約每3個人便有1個人有過尿失禁的經驗。其中有百分之十的病患,其尿失禁發作相當頻繁且漏尿嚴重,須要積極以及完整的治療,可惜,統計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這類患者曾尋求醫療協助,大部分不是羞於啟齒,便是不知往哪裡尋求可以信賴的醫療服務而裹足不前。其實造成尿失禁的原因相當多,臺安醫院泌尿科醫師 陳欣宏表示臨床常見的”濕濕”有兩種,第一種便是應力性尿失禁是指當腹部突然用力,如咳嗽、打噴嚏、跑跳或提重物時等動作,就會造成不自主漏尿的一種疾病。這類疾病常發生於生產次數過多或有難產經驗而造成骨盆肌肉傷害,或是因更年期後女性賀爾蒙缺乏或是尿道的黏膜萎縮老化等等,使尿道發生閉鎖不全,導致腹壓增加時,尿道壓力過低而造成尿失禁。第二種常見的”濕濕”便是急迫性尿失禁,常伴隨有頻尿現象,通常是因為支配膀胱的神經系統發生故障,使得排尿行為無法經由大腦控制,導致一有感覺尿意便要上廁所,但還來不及到廁所,便尿在褲子上的一種疾病。上述二種疾病其實只要加以詳細的診斷及給予合適的治療,大多可以獲得相當滿意的效果。本院婦女泌尿中心除了引進各種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手術技術及治療材質外,更有完整的骨盆底肌力測定及刺激器、生理回饋治療等儀器,幫助輕度及中度症狀的患者可以免於手術,而獲得相當不錯的療效。除了上述尿失禁會造成婦女生活上的困擾以外,常見有些婦女合併有陰部的膀胱、小腸、子宮及直腸脫垂的問題。嚴重者甚至無法正常走路且有腹部下墬感及排尿不順的症狀,這些都可經由正確的理學檢查及動態核磁共振掃描(dynamic MRI)得到精確的診斷,並以人工網膜修補加強組織癒合的能力,而大大降低復發的機率。

常見婦女泌尿疾病

常見婦女泌尿疾病#尿失禁

相信很多婦女都曾有過排尿方面的困擾,例如排尿疼痛、頻尿、尿失禁、排尿困難、血尿、濁尿等症狀。這些問題常令人覺得尷尬不好意思或就醫時難以啟齒。根據統計,約有25%的女性一輩子會發生尿路感染。尿失禁及骨盆器官脫垂(膀胱、子宮、腸子脫垂等)發生比例也很高,80%的女性在停經後會出現生殖系統及泌尿系統老化不適的情形。所以其實婦女的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就如同傷風感冒一樣是很普遍的健康問題,在此要特別呼籲請婦女同胞們以平常心看待這些疾病,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把小病拖成大病就得不償失。為何婦女容易罹患泌尿生殖系統的毛病呢?臺安醫院 陳永泰醫師指出,除了個人衛生習慣要注重之外,女性的骨盆結構天生就與男性不同,也是罹病主要的原因:例如1、婦女的尿道很短(只有3公分左右)並且離陰道口、肛門口很近,因此會陰部的細菌容易侵入尿道滋生到膀胱炎成尿路感染。2、女姓尿道括約肌比較不發達,而且沒有男性攝護腺這個器官,加上生產後及停經後骨盆肌肉容易鬆弛因此發生尿失禁的機率就大為增加。以下將婦女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尿路感染:細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尿道、膀胱、腎臟造成發炎、感染。往往有頻尿、尿道灼熱、解尿疼痛、下腹不適、甚至血尿、腰痛、發燒等情形。應迅速就醫接受尿液檢驗、尿路檢查並服用藥物治療。如果同時有陰道發炎也必須一併醫治才不會兩者反覆交互感染。平時宜多攝取水分,避免憋尿,不要經常沖洗會陰部。◎ 應力性尿失禁:是指咳嗽、打噴嚏、大笑、運動或提重物時尿液會滲漏。病因包括尿道組織萎縮、老化及骨盆肌肉鬆弛尿道移位。宜避免經常會增加腹壓的動作,有慢性咳嗽、便秘等問題須即早治療。尿失禁輕微者可先嘗試骨盆肌肉鍛鍊運動(凱格運動),嚴重者宜接受漏尿測驗、排尿功能檢查,配合藥物或手術治療。◎ 骨盆器官脫垂:骨盆肌肉鬆弛時膀胱、子宮、直腸等器官可能從陰道膨出。尤其是腹部出力時就會察覺陰道突出一個異物。有時候可以用手輕輕推回去,但很快又會掉下來。必須做內診或攝影檢查確認究竟是膀胱脫垂、子宮脫垂或腸道下垂。有時候會同時有兩個或三個器官脫垂,並且經常合併有尿失禁的問題。因此排尿功能也必須一併做評估。早期輕度的患者可以嘗試骨盆肌肉鍛鍊,嚴重者須接受手術治療。◎ 頻尿:不到2個小時就要跑廁所,嚴重時一天要上十幾二十次。原因很多,包增微生物感染、飲水量過多、攝取過多含咖啡因的食品、糖分太高、膀胱纖維化、神經性膀胱病變或間質性膀胱炎等。宜記錄飲水及排尿日誌,並細心查證病因再對症施治。◎ 其他:婦女有較高的比例發生先天性腎孟狹窄造成腎水腫、膀胱尿液逆流引腎臟發炎以及尿道憩室、尿道口瘜肉等泌尿系統疾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