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

男性卻有C罩杯 肥胖男性有女乳外觀

男性卻有C罩杯 肥胖男性有女乳外觀#乳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英國整形外科醫生協會統計發現,近5年男性縮乳手術人數增加25倍,歐美男性女乳症的患者比例在急速上升中。整形外科李久恆醫師表示,歐美男性可能吃太多含荷爾蒙的肉類,加上高比率的肥胖,才需要動刀縮乳,台灣情況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外食族吃太油膩或含過多荷爾蒙食品、甚至服用藥物,都可能影響荷爾蒙分泌異常,因而造成男性女乳症。一到了夏天要游泳戲水、入伍時洗澡裸裎相見時,男性女乳症患者就有遮不住的困擾。以食指與拇指掐住胸部脂肪,若皮膚厚度超過兩公分,就有可能是男性女乳症。李久恆醫師表示,以目前先進的醫學科技,男性女乳症都可經由手術來改善,手術方式要看個人乳腺、乳房脂肪分布情形而定,男性女乳症治療手術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乳腺切除手術、抽脂手術,以及乳腺切除合併抽脂手術。另外部分患者是因為肥胖胸部囤積大量脂肪,才會出現男性女乳症外觀。李久恆醫師表示,門診案例就曾遇到一位從事金融業的張先生,卻擁有女友也羨慕的C罩杯,經研判應該是因為長期工作壓力大及作息不正常,造成體內荷爾蒙失調,加上飲食過量又缺乏運動,讓胸部脂肪增多,乳房越來越明顯,像張先生這類患者可使用手術來恢復胸部正常外觀,透過手術將多餘的脂肪取出,術後隔天還是可以正常上班,他已經不再害怕袒胸露乳,因而恢復自信心。李久恆醫師表示,但不管進行哪種手術,若醫師經驗不足,都很有可能出現手術後血腫等風險,因此須慎選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由於每個手術都有風險,民眾在動手術前針對不了解的地方,還是應該多請教專業醫師的說明建議。

乳房攝影異常 及早就醫存活率高

乳房攝影異常 及早就醫存活率高#乳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1歲的林小姐篩檢結果發現異常,經進一步切片檢驗,確認為良性腫瘤。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表示,乳房攝影篩檢發現異常時毋需驚慌,就算是良性腫瘤或較早期的癌症,只要及早治療,乳癌5年存活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符合篩檢條件的婦女應該把握機會接受檢查。林俊宏醫師表示,做乳房攝影篩檢後,有時會接到檢查結果有微鈣化點或不對稱陰影的通知,常讓受檢的婦女十分擔心害怕。但其實再接受進一步檢查後,有時會發現只是影像上無法判斷清楚,若確實有可疑微鈣化點,需要接受組織切片檢查,有些結果沒有問題,有部份則可能是腫瘤。59歲的李小姐接受健檢的乳房攝影篩檢,發現兩側乳房都有小於一公分的陰影,接到衛生所通知後,就近到大林慈濟醫院斗六門診部接受進一步檢查,所幸經超音波及觸診檢查,並未發現異常。林俊宏指出,即使是良性腫瘤,只要日後按時追蹤即可,毋需擔心。就算切片結果屬於惡性腫瘤,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非常好。其中原位癌或是較早的第一期乳癌,目前五年存活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腫瘤大小在二公分以內,無淋巴轉移者,五年存活率也有95%以上。林俊宏醫師強調,在台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每年有近7,000人罹患乳癌,1,600人因乳癌死亡。但早期發現乳癌不到40%。乳房攝影是目前乳癌篩檢中最有效率的方法,準確率接近90%,還能發現用手摸不出來的早期乳房異常,全民健保補助45至69歲婦女、每二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符合資格的婦女,務必把握機會接受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一個乳房哺育四子 台灣母親愛的力量

一個乳房哺育四子 台灣母親愛的力量#乳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998年,秀滿28歲,曾經健康檢查時醫師判定的乳房囊腫,在半年內快速長大成比雞蛋還大的硬塊,確診罹患第三期乳癌,醫師表示要做右側全乳切除,告知她大概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時,秀滿手術後還綁著繃帶和拖著淋巴引流袋,交往六年的加拿大籍男友聽聞秀滿罹癌,只說:「我們結婚吧!」十四年後的今天,秀滿已經是四個孩子的媽媽,並且每一個孩子都以她僅剩的左邊乳房餵母乳,最小的女兒已經一歲八個月,仍在喝母奶。從第一個孩子,擔心化療屆滿一年仍有胎兒畸形的風險,毅然決然的生下,很幸運地,女兒非常健康,秀滿和先生感謝上帝的愛,取名為「愛恩」,之後雖曾經歷乳癌復發和流產的陰影,卻又陸續順利生下「又恩」、「力恩」和「亮恩」,秀滿見證台灣母親的愛及力量。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副理事長杜麗珠表示:「台灣女性在家庭及社會上肩負著雙重責任,罹癌後除了要面對治療,大多姐妹更必須在康復之路上履行家庭責任。尤其是年輕的乳癌患者較高齡患者所承受的婚姻、生育、子女教養、經濟壓力等更為沉重。TBCA除了扮演著病友同儕互助及生活關懷外,更希望透過教育、知識、分享等的方式,讓乳癌姐妹更有力量,甚至能回饋社會。」

早期乳癌難察覺 乳房攝影保健康

早期乳癌難察覺 乳房攝影保健康#乳房

女性十大癌症中乳癌發生率排名占第一位,每年造成全球46萬名婦女死亡,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有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臺北市各區健康服務中心運用多元行銷宣導癌症篩檢服務,於社區、機關、職場、學校等定點設站辦理乳癌篩檢活動,接受市民網路報名、電話預約、傳真及親臨現場等服務,松山區100年共6,318人做乳房攝影檢查,篩檢後發現疑似陽性個案有432人,經進一步衛教複診,追蹤後確診為乳癌個案有24人。早期乳癌因癌細胞侷限在乳腺管內,未侵犯其他組織,摸不到腫塊,臨床也沒症狀,只靠自我檢查、醫師觸診很難察覺發現,乳房攝影下可清晰顯示微小的乳房組織鈣化點,憑此診斷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九成。部份婦女因為害怕乳房攝影過程造成不適或疼痛而拒絕受檢,其實進行乳房攝影時,壓緊乳房是要幫助固定乳房位置以獲得清晰的影像,讓腫塊無所遁形,並能降低輻射量,目前新型乳房攝影儀造成的不適感亦已大幅降低,婦女朋友只要忍受3秒鐘的不適感換來乳房的健康,還是值得。另外,婦女月經來前一週乳房較腫脹,建議不要受檢以免不適。檢查結果異常的婦女朋友,勿因自覺健康或害怕被診斷為乳癌而不去就醫,應儘速至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以免延誤病情,錯失早期發現診治的黃金時間。臺北市衛生局為關心市民健康,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舉辦「首次四癌篩檢 刮刮樂拿獎金」活動,凡設籍臺北市且首次參加免費癌症篩檢的市民,請大家把握此項福利政策;另為便捷市民癌症篩檢服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開放預約癌症篩檢網站網址http://screening.health.gov.tw/,民眾可線上申辦癌症篩檢預約服務或利用電話預約。

女性的私密空間 婦女健康中心將上路

女性的私密空間 婦女健康中心將上路#乳房

臺北市的婦女朋友有福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乳癌篩檢的獨立「婦女健康中心」,將於101年在聯醫各綜合院區(和平婦幼院區、仁愛院區、中興院區、忠孝院區、陽明院區)陸續上路。今後,婦女朋友就醫,可確保隱私,不必到處奔波。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及仁愛院區已設置婦女健康中心,其他綜合院區,包括中興院區、忠孝院區、陽明院區,也正規劃全面設置,預計101年底前完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陳火木主任說,因為規劃完整,就醫友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女健康中心自96年成立以來,已服務婦女門診68,465人次,平均每月1,161人次。乳房超音波平均每月604人次,乳房攝影平均每月647人次,97年起更因全方位乳癌篩檢的優良績效,連續四年榮獲國家品質標章認證。陳火木表示,因為成效卓著,婦女健康中心近期將再擴大空間,持續規劃女性全身健康檢查,以提升更友善的空間,更優質之醫療照顧,服務更多婦女朋友。外科主任陳火木說,婦女健康中心只服務女性患者,候診區也特別區分為內外候診區,男性陪伴家屬只能在外候診區陪伴,因此可以完全顧及女性患者隱私與不必要的尷尬。另外,在做乳房攝影檢查時,為避免不必要的暴露,還特別設計獲有專利許可的斗篷衣,充分營造出女性友善的就醫空間。臺灣自實施全民健保後,民眾就醫方便性已有大幅提昇,但在就醫友善性方面,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在女性患者隱私保護與心理感受上,仍未受到足夠尊重。目前,許多好發於女性或牽涉私密部位的疾病,如乳房、肛門直腸、尿道等,仍與男性患者混雜看診,確實讓女性患者尷尬與難堪,甚至因此諱疾忌醫。因此,提昇婦女就醫友善度,實在是醫院服務改進重點,也應當成為國家重要醫療政策。

乳房問題應看「外科」! 兩成婦女誤看婦產科

乳房問題應看「外科」! 兩成婦女誤看婦產科#乳房

「當初我就是因為走錯科,才延誤就醫!」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16年前罹患乳癌也誤看婦產科,還好最後轉介到外科才確診。乳癌病友協會經問卷調查發現,兩成婦女誤以為乳房問題要看婦產科,而不是乳房外科或一般外科,顯示我國乳癌防治衛教仍待加強。為宣導乳癌防治,乳癌病友協會3年前開始,動員500位病友志工巡迴全國319鄉鎮宣導,經過宣導後,能正確回答乳房問題要看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的民眾,提高至8成2,林葳婕說,只有減少走錯科別,才能即早發現、即早治療,避免乳房切除、減少治療疼痛。行政院衛生署在衛教宣導中也提及,若發現乳房任何異常現象,應立即前往公私立醫院「外科」做進一步檢查。林葳婕更提醒婦女朋友應該每個月至少自我檢查一次、年過35歲每年應由專科醫師做觸診與超音波檢查、年逾45歲後每兩年接受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她說,在腫瘤兩公分時,超音波檢查可發現;腫瘤一公分大小,乳房攝影就可找到。衛生署也提醒,早期的診斷治療,不但可使乳癌治癒的機率大為提高,且如治療情況良好,乳房在外觀上亦不會太大的改變。目前乳癌的診斷及治療非常進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幾乎百分之百可以治癒。忍受3秒鐘乳房攝影不適 換來乳房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94行動數位乳房攝影車 讓婦女揮別乳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808婦女日喝5杯咖啡 不容易患乳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374

乳房攝影夠嗎? 乳房腫塊診斷輔助利器—乳房超音波

乳房攝影夠嗎? 乳房腫塊診斷輔助利器—乳房超音波#乳房

40歲曾小姐,因摸到右側乳房腫塊來醫院求診,本身沒有乳癌家族史,平常也無乳房自我檢查的習慣,腫塊是在一次美容療程中,由美容師發現,並建議她進一步檢查。經由門診醫師確認乳房腫塊後,安排乳房攝影檢查,攝影報告顯示「右乳上側有不對稱乳腺」,建議進一步對照乳房超音波檢查。在乳房超音波檢查中,於腫塊區看到兩顆相鄰腫瘤,疑似惡性病灶,於是安排超音波導引下穿刺切片,最後病理報告為乳房惡性腫瘤,經醫師解釋後,病人住院進行治療。  另一位44歲劉小姐,自己發現右側乳房腫塊,經由婦產科診所轉介來衛生署台南醫院做乳房攝影檢查,乳房攝影報告顯示「無異常」,但附註因乳腺緻密,建議進一步對照乳房超音波檢查。之後婦產科診所回報,病患於診所內的乳房超音波檢查顯示有疑似惡性腫瘤,經診所醫師解釋後,病人至鄰近醫院治療,並確認為乳房惡性腫瘤。乳房攝影和乳房超音波的結果為何不同,乳房攝影沒看見腫瘤是看片醫師誤診嗎?衛生署台南醫院放射科王美文醫師表示雖然乳房攝影檢查,根據西方國家30多年的經驗,證實對於50歲以上的婦女,不論是接受乳癌篩檢或是診斷,乳房攝影都是第一線的檢查工具,它最大的功能在於偵測出「不正常的微小鈣化」,這是早期乳房原位癌最常見的表徵,但對於乳房腫瘤的偵測,則敏感度差異很大。其中「乳腺緻密度」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乳腺緻密度愈高,腫瘤就愈有可能被遮蓋,即使是已觸摸到的腫瘤都有可能無法看到,這就是乳房攝影的「盲點」。而東方女性的乳房通常較西方女性乳腺緻密,加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層較歐美低(年輕的乳房乳腺較緻密),都易導致在乳房攝影中,腫瘤被遮蓋,無法顯示出來。以醫師的立場,最不願意見到這種假陰性的個案,所以常會建議其他的檢查輔助,以避免假陰性個案發生,而延誤病患的治療時機。 署立台南醫院王美文醫師表示目前對於乳腺緻密的乳房,超音波檢查是最常使用的輔助診斷工具。國外文獻報告指出,針對乳房攝影正常但是乳腺緻密的婦女,以超音波檢查輔助篩檢,結果這群婦女中每1000人可再多發現六例乳癌病患,診斷率提高約四成。那只做乳房超音波檢查,不做乳房攝影篩檢可以嗎?答案是不行的,因為乳房超音波對於的微小鈣化不敏感,這對大部分早期無症狀之乳房原位癌常無法偵測,因此並不適合單獨作為乳癌篩檢工具。乳房攝影對不正常的微小鈣化敏感度高,而乳房超音波檢查對塊狀腫瘤敏感度高,兩者為相輔相成的檢查工具,建議45歲以上婦女,王美文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也要定期至醫院作乳房超音波檢查,尤其是乳癌高危險群或有症狀的婦女更要提早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早期乳癌治癒率高,為了您的健康,請記得定期作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檢查。

缺蛋白質 減肥妹變平胸族

缺蛋白質 減肥妹變平胸族#乳房

夏天要到了,愛美的減肥族可要小心!一位31歲粉領上班族吳小姐,身高160公分,體重卻高達近60公斤,八個月前她開始積極減肥,每天只吃水果,偶爾會吃冬粉裹腹,經過半年後狂甩20公斤,體重剩40公斤的她,雖然身材變瘦了,不料卻把原本C罩杯的胸部減成A罩杯,連事業線都消失了,讓她苦不堪言!後來找了專業醫師治療,經過二個月讓她體重增加了10公斤,再以手術將新長出來的局部脂肪抽出後,打到胸部,才讓她重新找回事業線。減重專家楊名權醫師表示,最近天氣轉熱,開始穿上清涼服裝,所以前來諮詢減重減到胸部的女性患者有增加的趨勢。通常這類患者絕大多數是減肥方式偏差,只靠喝水、吃水果或只吃低熱量澱粉,大約三個月就可能出現缺乏蛋白質,造成乳房罩杯縮水。由於胸部並非人體主要組織,當身體長期缺乏蛋白質,就會使蛋白組織崩解或萎縮,例如乳房之下的胸大肌就會崩解,乳腺組織也會萎縮,胸部就會變小或變平坦。楊名錦說,減肥減到胸部變小或變平的患者,如果年齡在22歲以前,通常可以靠本身發育及飲食調養慢慢恢復,但如果超過22歲以後,因身體生長激素不夠,就只能靠外力,如隆胸手術來改善。吳小姐後來經飲食調養後,體重增加10公斤,肚子及臀部有足夠的脂肪可以進行「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將抽出來的脂肪進行純化後,再以注射方式打到乳房,達到隆乳效果。不過,自體脂肪隆乳手術除了患者太瘦,局部脂肪不夠者不適合做外,醫師也會考慮患者乳房空間是否足夠,經專業評估後才能進行手術。許多患者擔心接受此隆乳手術後,脂肪的存活率是否可以持久?楊名錦表示,影響脂肪的存活率因素包括年齡及術後保養方式。如果是更年期以後的女性,就不建議進行手術,而術後保養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及酵素,另外也要做好術後局部按摩,提高血液循環。楊名權提醒,減重過程千萬不能忽視營養攝取,尤其是蛋白質一定要正確補充,像肉類、豆腐類、蛋類或牛奶都富含蛋白質,也不要為了求快使用減肥偏方,以免瘦了體重卻也瘦到不想瘦的地方。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