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老年人跌倒挫傷 千萬不要輕易推拿

老年人跌倒挫傷 千萬不要輕易推拿#骨折

一位78歲老太太,日前在家中的樓梯跌倒,造成右側臀部靠近大腿的位置疼痛,以為只是一般挫傷,於是到國術館接受推拿治療,推拿時突然覺得右邊的臀部一陣酸痛,之後便覺得右臀部無力,整個人無法行走。家人帶她到醫院急診,經過醫師的檢查及照X光,發現右邊髖部的股骨頸有骨折的現象,而且骨折位移厲害,必須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才能恢復行走。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骨科蔡忠慶醫師表示,老年人因為骨質流失,容易有骨質疏鬆的現象,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骨質會加速流失,骨頭比較脆弱,受到輕微的外力便容易造成骨折。老年人若是不慎跌倒造成髖部挫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隨便推拿,以免骨折位移而加重傷勢。蔡忠慶醫師表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方式,須看它位移的程度與病患的年齡而採取不同的治療原則。一般而言,股骨頸骨折位移不明顯或沒有位移的,則可以採取以骨釘固定的手術方式。如果位移嚴重且病人年齡在60歲以上,則建議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住院時間約七天左右,手術後兩、三天便可以下床練習走路,臥床的時間與恢復的時間都很短,因此發生其他併發症的機會也很小。如此,可以減少家屬照顧上的負擔,也可以維持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如果有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千萬不要輕言放棄治療,因為即早治療,康復的機會是很大的。預防勝於治療,老年人由於老化的關係,大都會有骨質疏鬆症,適當的補充鈣質、維生素與蛋白質等營養素是必須的,此外適度的運動與散步可以維持體力與骨頭和肌肉的強度。女性停經之後則可能須要補充女性荷爾蒙,至於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引起骨折,則或許要補充活性維生素D,或給予抑鈣激素以防止鈣質的迅速流失。

運動促健康 暖身不足變傷身

運動促健康 暖身不足變傷身#骨折

在現今生活步調緊湊的社會環境,每個人都背負著相當的壓力,而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身體健康、減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率外,也可以適當紓解心理的壓力。天主教聖功醫院復健科黃建銘主任醫師指出,運動一般可分成接觸性運動,如:足球、籃球、冰上曲棍球、美式足球、橄欖球等,和非接觸性運動如:游泳、羽球、網球、高爾夫球、自行車、跑步、舉重等,但不論從事何種型態的運動,專業運動員或是一般民眾,在運動過程中都可能造成受傷,這些統稱為運動傷害。造成運動傷害發生的原因包括周遭的溫度、運動的環境不良、設備器材不足、肢體碰撞、參與者的技術與體能等,而發生的傷害可分成急性與慢性,急性包括有皮膚擦傷或撕裂傷、挫傷、骨折、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而慢性則多與運動份量過重(時間太長或太劇烈)或不當技術造成組織負荷過重有關,如網球肘、髕肌腱炎。為了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黃建銘醫師提醒,在從事運動前一定要有足夠的暖身與肢體伸展、適當補充水分與保暖、穿著合適的裝備、運動的時間與強度宜循序漸進,不可因一時興起而從事時間過長或過度劇烈的活動,若感覺身體不適需立刻停止運動,不可逞強,從事運動最好能結伴同行,可彼此照應及相互鼓勵,當運動傷害發生時,需立即停止運動,將患部抬高、局部壓迫及冰敷,以減少患部腫脹及進一步的傷害,並確保傷者處在安全的環境,再進一步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骨鬆奶奶舉胖孫 壓垮脊椎躺過年

骨鬆奶奶舉胖孫 壓垮脊椎躺過年#骨折

板橋一位70多歲、長期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王奶奶,農曆年前因為孫子難得回來,當下便抱起11公斤的胖孫,開心地高高舉起,沒想到這一舉,骨頭喀啦一聲,痛得她哇哇大叫,當場倒在地上,家人趕緊將她送醫治療。經X光檢查後發現三節脊椎骨折,醫師趕緊進行手術治療。除夕夜當天,家人都到醫院來陪她。在醫院過年,王奶奶覺得非常觸霉頭,後悔當初沒有聽從醫師建議積極用藥治療,才會在大過年期間發生這種慘況;她發誓出院後一定會乖乖聽醫師的話,再也不想要有這種慘痛經驗。前亞東醫院主治醫師高敬為醫師指出,許多老年人常忽略骨鬆的嚴重性,加上服用的慢性病藥物太多,常常中斷骨鬆藥物的治療,一旦治療不持續,骨質疏鬆越來越嚴重,便容易因為輕微外力而造成骨折。高醫師表示,骨折治療費用少則十萬元,多則二、三十萬元,且出院後多半要長期復健,患者若行動不便、還得請看護照顧,非常多家庭被這些高額費用拖垮。部分患者更因為傷到神經而造成癱瘓,或因長期臥床容易引發各種嚴重感染,死亡的機率相當的高,許多家庭因此天倫夢碎。高醫師指出,骨鬆治療藥物主要有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素、雌激素及抑鈣激素等,每種藥物都有其優缺點及功效,目前最新的藥物已經發展到注射劑型,每次只要注射15分鐘,藥效便可維持一年,可以改善病患自行中斷用藥的現象,在國外已有數年、超過數十萬人的成功治療經驗,國內也已核准使用在停經後骨鬆病患的治療,在歐美甚至已核准使用於男性骨鬆病患。高醫師最後呼籲民眾,應該安排家中長者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查,若骨質密度小於-1.5,就應該考慮使用藥物積極治療,減少因為骨折造成癱瘓死亡的機會。

年終孝親新選擇 「老人年針」健康好禮表孝心!

年終孝親新選擇 「老人年針」健康好禮表孝心!#骨折

受到金融海嘯影響,民眾的荷包紛紛縮水,年終獎金也不如以往豐厚,年節將近,又到了向長輩表達孝心之時,彰化秀傳醫院骨科部長李佩淵醫師呼籲民眾,經濟不景氣,民眾送禮更應該精打細算,表達孝心不一定要準備豪華大禮,能守護長輩身體健康的好禮,才是最聰明又實用的選擇!在寒冷的季節裡,許多老年人因衣著厚重、反應遲緩,很容易發生跌倒的意外,所以家中如有年老的長輩同住,應格外留心、預防他們跌倒,尤其是罹患骨質疏鬆的年長者,更要注意行動上的安全。李醫師強調,骨質疏鬆症因不容易被發覺,故常被忽略或只是消極認為它是老化的必然現象,無須處理,殊不知骨質疏鬆症患者可能因為骨頭密度不足而發生骨折的危險,就好像房子的樑柱被侵蝕,一旦侵蝕過度,房子隨時都會有倒塌的風險。根據李醫師的臨床經驗,每到過年前,骨折人數就會出現一波高峰,主要原因是低溫造成老人家臨危反應變慢,像是行走在潮濕的地面或在家中掃除時發生跌落或是扭傷等意外,就容易發生骨折。李醫師表示,一旦發生了「骨質疏鬆症」,一般人很難單純藉由鈣質補充把流失的骨質補回來,這時就非得需要藉由藥物來治療。目前新的骨質疏鬆治療傾向使用長效型注射式的骨鬆藥物,根據臨床研究證實,一年接受一次骨鬆藥物注射治療,可以降低二至七成不同部位骨折發生率及三成髖部骨折手術後死亡率,對於害怕吃藥或是容易忘記吃藥,以及腸胃脆弱的老年人是個方便的選擇。目前每次療程的費用約為二萬多元,比起購買名牌包包或是出國旅遊來孝親,是比較實際且具經濟效益的選擇,因為骨折後衍生的疾病治療費用與照護成本,可是高的嚇死人。避免骨折意外也可以從其他方面下手,李醫師提醒大家,民眾可以在家中浴室及陽台添加防滑設施、更換具有防滑止跌功能的拖鞋,甚至添購外出時可使用的拐杖等輔具幫助步行,這些都是小支出大效益的投資。最近景氣低迷,如果年終獎金有限,不如把錢花在刀口上,幫助長輩遠離骨鬆骨折意外,才是最孝順的表現喔!

保『命』防『跌』!高齡跌倒意外死亡率占25%

保『命』防『跌』!高齡跌倒意外死亡率占25%#骨折

家真的是安全的堡壘和避風港嗎?人的一生有近90%的時間是在家裡和辦公室,但因民眾對於建材與室內裝潢美麗外表下的安全品質與知識所知有限,很容易因為忽略而延伸出身體上的健康問題。根據新光醫院腎臟科江守山醫師在其著作「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中指出,因家中地板設計不良而滑倒的情況,是危害民眾居家健康的重大殺手之一,滑倒死亡率遠甚至高於大腸癌!此外,老人及幼童特別是因設計不良而滑倒的重大受害者,幼童在仔細看顧下,只要非重大撞擊,恢復得還算快,但現今成年人在40多歲後骨質疏鬆的比例已大幅提高,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更超過60%,只要不慎跌倒,後果不堪設想,根據調查,因同一平面上跌倒造成的高齡者死亡率,占住宅內意外事故之死亡率約25%!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除了交通事故外,跌倒是老人意外事故傷害的第二大原因,在過去一年內曾經跌倒的老人就高達46萬人,其中有12萬5千名老人因而脫臼、扭傷、骨裂,甚至是骨折,被迫躺在床上,無法動彈。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宋永魁醫師表示,大部分骨鬆病人都是在骨折之後,才知道自己 罹患了骨鬆,其中停經婦女更為骨鬆的高危險群,約七成六骨質不足,一成七有骨鬆。 這些患者平常若不小心注意,很容易因為疏忽滑倒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導致骨折情況加劇,甚至有死亡危機,因此建議民眾要注重居家防滑安全,避免的造成更大的傷害。幸福空間設計師劉嘉雯指出,『一般家中容易滑倒的地方像是浴室、廚房、玄關、陽台,一但有水或泡沫就很容易造成危險。在室內設計的角度上,居家防滑的預防建議一開始就選擇有防滑功能的建材,像是接縫較多的馬賽克磁磚,及表面粗造的磁磚。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施工,或在外租屋不方便,或是因為懷孕、受傷等突然出現的暫時性防滑需求,這時就可以選擇一些方便、可替換的防滑產品來補強,只要貼在家中容易濕滑的地面,即可有效達到止滑的效果』。在選擇市面上防滑貼片產品時,建議選擇知名品牌較可靠,近來市場有廠商新推出的防滑貼片,不但有多種圖案且採用3M特殊背膠處理,較不會因為遇水或是肥皂泡沫而移動,可增添使用上的安全性。也可以在一些主要動線上貼上避免小朋友跌倒,防滑貼片使用上非常方便消費者DIY,也不破壞原有裝潢,在費用上相對於防滑建材亦較划算。

一旦骨鬆難恢復 醫師呼籲:護「骨」工作要趁早

一旦骨鬆難恢復 醫師呼籲:護「骨」工作要趁早#骨折

國內六十五歲以上的女性有四分之一以上是骨質疏鬆患者;而五十歲以上的男性罹患骨質疏鬆患本症的機會也高達十二分之一。如何儘早預防、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姚定國十五日晚間將在大愛電視「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中分享保骨本的方法。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增加,尤其是70歲以後,年齡每增加5歲,骨折的機率也會加倍。無可否認,「骨質疏鬆症」已是一項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許多老年人骨折的潛在因素。 國內六十五歲以上女性有四分之一以上是骨質疏鬆患者;而五十歲以上男性的罹病機會也高達十二分之一,此外,年輕女性骨質流失的情況也較高。姚定國醫師指出,無論男女都會發生骨質疏鬆的問題,尤其是高危險群,更應儘早做預防工作,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姚定國醫師說,目前醫學界還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幫助已疏鬆的骨骼恢復原狀,因此,預防保健很重要,年紀輕的朋友不可輕忽「護骨」的工作,年長者也不可認為自己年邁來不及了,因為保住骨本永遠不嫌遲。 十五日晚間,除了骨科姚定國醫師在節目中暢談如何解決骨頭的困擾,同時邀請到一位因為骨質疏鬆導致骨折的許富子奶奶分享罹病以來的心情轉折。節目中還有還有八位醫師接受民眾call in諮詢服務,當晚的「一招去百病」單元,由慈大附中徐振家老師傳授一招強身健體的運動。

聆聽天籟美聲 響應失智醫療勸募

聆聽天籟美聲 響應失智醫療勸募#骨折

失智症已成為國際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統計,國內老年失智症的發生率約2~4%,隨著年齡增加,約每增加5歲即增加一倍。至96年10月底止,我國老年人口計233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0.2%,老化指數57.6%(內政部,2007)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老人長期照護之需求亦隨之提高。有關老人照護延伸的問題行為,以老人離床後所產生的「跌倒或遊走」問題最為嚴重,特別是在各類型的失智症或失能患者身上,因腦功能退化或基於自尊的考量,總是無法或羞於表達自身的需要,才會產生長輩強行移動而受傷或走失的問題,輕者或許經過簡單照護即無大礙,但嚴重者可能造成長輩脆弱身體遭無法挽回之傷害(ex.骨折與死亡),如何因應及處理即成為照顧者一大挑戰。考量照護者與年老者的需求(心理大於生理),天主教聖功醫院在長期照護體系,計畫將階段性地導入IT產品做一整合運用,使整體長期照護(護理之家、失智日間照護、全日失智照護中心)其效益定能大幅提升,且提供以病患更為核心的服務,以達成「品質導向」為訴求的照護目的。因此,計畫目標首重於「離床時的警示與安全維護」,避免患者身體的傷害、增進患者認識現實環境及自我照顧能力。此次為勸募失智老人的醫療設備,天主教聖功醫院規劃在12月18日,晚上7:30~9:30,於13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音樂心‧聖功情~疼惜咱仔國寶」失智募款音樂會,特別邀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一起舉辦。其它還包括跳蚤市場暨義賣活動、全方位健康講座…等,在這聖誕感恩的季節裡,誠摯的邀請大家一同聆聽天籟美聲,一起為失智醫療勸募盡份心。以上活動所得扣除活動舉辦的必須經費後,全數作為失智老人照護中心設備的勸募基金。詳細活動訊息可以天主教聖功醫院網站查詢。

金融海嘯狂襲 聰明投資顧「骨」本

金融海嘯狂襲 聰明投資顧「骨」本#骨折

經濟不景氣,許多民眾投資失利,造成股本流失荷包縮水,民眾的消費意願降低,只求錢要花在刀口上。許多醫師反應近期醫院看診人數明顯減少,甚至許多自費治療的項目,患者還會跟醫師討價還價。以骨質疏鬆症為例,這種看似不痛不癢的疾病,一但中斷治療就無法預防骨折意外的發生,曾是菜籃族的劉太太說:「股市大跌造成投資股本流失,為了節省開銷,就停止自費治療骨質疏鬆症,沒想到一停藥就發生脊椎骨折!」根據統計,台灣的菜籃族婦女一但開始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其骨鬆發生率是一般人的6-8倍。骨鬆患者很容易因為受到外力而發生骨折,據調查顯示,骨鬆造成骨折的發生率是腦中風的2-4倍,遠比心臟病及乳癌罹患率要來的高。骨折經常發生在橈骨、脊椎以及髖骨三個部位,其中以髖骨骨折對於患者的死亡威脅最大,發生後第一年的死亡率約15~20%。家醫科林育弘醫師表示,骨折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加上復原時間較久,六成患者生活起居需要家人協助,算一算每個患者的醫療費用再加上後續復健、照護甚至中斷工作的成本,恐怕數十萬元跑不掉。不但造成家人龐大的負擔,也會耗用極大的社會資源。林醫師說目前衛生署已經核准一種一年只要施打一次的骨鬆新藥,這項新藥透過靜脈注射方式,只要15分鐘,治療效果就能持續一年。患者接受治療後,平時只要注意鈣質的補充,即可有效降低七成脊椎骨折及四成髖關節骨折風險,與三成髖骨骨折死亡率。這種治療選擇目前收費約二萬多元,可以節省許多病患就醫的等待時間還有金錢,除了能有效治療骨鬆外也能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仔細算一算,非常符合投資報酬率。使用新型藥物治療來預防發生第二次骨折的機率,劉太太說:「投資股市連本都留不住,不如投資健康不虧本。」醫師特別提醒菜籃族注意,一但自覺有身高縮水、駝背或是骨頭酸痛等症狀出現,一定要就醫接受骨密度檢查,如果發現有骨密度流失的症狀,千萬不要為了節省花費而放棄治療,以免像劉太太一樣因小失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