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

必知!家中有失能老人 可申請醫師到府訪視

必知!家中有失能老人 可申請醫師到府訪視#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當老人尿布將比嬰兒尿布還多的時刻,家中若有失能長輩,子女肩膀肯定沉甸甸,每日備受煎熬,也因此長照議題一直都成為近期來,社會所關注的焦點,但事實上,政府目前正提供居家護理服務,只要民眾願意向外求援,即可獲得照護諮詢以及各種照顧失能患者的資源,獲得一絲喘息機會。照顧失能老人難度高 時常越顧越嚴重臺中醫院家醫科陳禹超醫師表示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化及失能的病人也隨之增加。當病人病情無法再改善時,往往必須帶著管子回家,例如鼻胃管、導尿管、氣切管及尿管等,而且其中有高比例為卧床的病患。接下來家屬要如何到定期換管路或就醫,可就讓家屬傷透腦筋,加上家人照護技巧不純熟或欠缺正確觀念,導致臥床病人有褥瘡或感染等問題,時常帶給照顧者眾多的心理壓力。居家護理服務 只要民眾負擔小部分費用即可所幸目前健保局提供的居家護理服務,由居家護理師定期前往家中更換管路,並指導病人正確的各種諮詢,如營養、管路、水份、翻身、拍背、藥物使用、傷口照顧等,及各種資源的轉介,如喘息照護、到宅服務、各醫療科、輔具補助等。醫師也會在收案時前往了解病情、評估用藥、提供各項諮詢、指導日常照護,並且每二個月進行一次家訪。提醒民眾,居家護理是由健保局補助,經由醫師與護理師到府服務,減少患者與家屬奔波,給予病人良好的醫療服務,若家中有慢性病患者,尤其有鼻胃管、導尿管、氣切管或傷口須護理的病人,向醫院居家護理師申請居家護理服務,只要繳交部份負擔的費用,有榮民、低收入戶或重大傷病卡的病人甚至可免部分負擔。若家中有經濟困難者,護理師會主動協助轉介醫院社工師,社工師評估狀況並連結相關社福資源予以協助。

骨折失能達8成 保骨3步驟遠離骨鬆

骨折失能達8成 保骨3步驟遠離骨鬆#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骨質疏鬆稱之為沒有症狀的疾病,且骨鬆導致骨折的機率高,女性約每3位就有1位、男性5位即1位!對此,骨質疏鬆的治療不應輕忽,醫師呼籲,長者需遵守保骨3步驟和防跌之道,遠離骨鬆致死風險。鹿港基督教醫院杜思德院長表示,骨鬆骨折恐嚴重影響生活,如髖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平均約20%、30%會導致永久殘障、40%無法獨立行走、80%無法單獨進行至少一項日常活動,顯示出骨鬆骨折的併發症眾多且對生活極為不便。保骨3步驟:補營養、好作息、持續治療對此,杜思德醫師建議患者,應補充足夠營養,如鈣質、維生素D等,確保骨骼健康;保持良好作息,如多運動、戒除菸酒、作好跌倒預防措施等,預防骨鬆、並減少發生骨折風險;此外,更應持續藥物治療,避免骨鬆惡化。杜思德醫師進一步說明,運動可提高骨骼的血流量、減低骨骼流失、增強骨骼耐受力,有效預防骨鬆;並注重防跌措施,如廁所加裝防滑墊、夜裡要點亮家中小夜燈、上下樓梯需加裝扶手,減少發生髖骨骨折的機率,避免後續嚴重併發症發生。防跌之道:物品應歸訂位、浴室別濕滑、室內燈光應明亮此外,台大醫院骨科部楊榮森教授也建議,長者更應注重防跌措施,降低發生骨折的機率,提醒長者及家屬,應將物品歸定位、鞋子玩具等不可亂丟;室內燈光應明亮、避免看不清楚跌倒;冬天容易夜尿,臥室廁所應開小夜燈,浴室也應避免濕滑;老人家剛起床時,容易頭昏、最好坐一下再起身;避免使用有輪子的椅子;最後建議多運動,維持大腿肌耐力,有效預防跌跤。

獨居長者過好年!居家飲食服務年節不打烊

獨居長者過好年!居家飲食服務年節不打烊#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為了讓失能和獨居長者也能安心過好年、共享節慶的喜悅,衛生福利部請各個直轄市、縣(市)政府啟動居家、送餐服務,讓關懷與溫暖不因年假而打烊。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建立單一緊急連絡窗口,若遇到緊急狀況,可以即時通知相關單位提供居家、送餐、物資等服務。衛福部表示,農曆春節期間,失能與獨居長輩的照顧不容間斷,因此要求各縣市政府在農曆除夕、正月初一~初三期間(1/30~2/2),針對獨居或子女因故無法在家陪同過年的長輩,持續提供居家服務或餐飲服務。居家、餐飲服務之照顧員與志工 酬勞加倍衛福部表示,依據往年經驗,預估今年約可提供5300名老人居家服務,2800名老人餐飲服務;至於犧牲假期提供服務的照顧服務員、志工,則加倍發給酬勞或交通費,因此居家服務補助經費,將從每小時新臺幣180元提高為360元;送餐志工交通費每人每日補助從100元提高至200元,以慰勞工作人員的辛勞,他們的溫暖服務同時也讓失能長輩過個平安快樂的好年。

失能中風復健更順遂 家屬不手忙腳亂

失能中風復健更順遂 家屬不手忙腳亂#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老年人口數直線攀升,有些因老化導致失能或急性中風病患需要家屬更多時間與精神照顧,醫療、社會資源的需求及家庭照護支出也相對增加,衛生福利部為促進人民幸福,大力推動「中期照護」銜接醫療與長照系統。臺北醫院林水龍院長表示,為響應衛福部政策,故針對因外科疾病開刀或內科急性疾病所產生的身體功能退化等需要急性後照護的病患,開設「中期照護」病房,協助出院後無法馬上回家的患者,在疾病控制穩定後,經由「中期照護」繼續在醫院接受團隊照護及積極復健,協助病人恢復功能,同時減緩家屬在照護上的負擔。醫院提供中間銜接照顧 讓病患、家屬不無所適從「中期照護」提供整合性的健康照顧服務,內容包括身體功能復健、營養狀況調整、藥物諮詢、認知功能恢復、出院安置及訓練家屬照護作業,並經由醫師、護理師、專業復健師、臨床藥師、營養師及社工師的專業評估,搭配積極復健,來協助病患恢復功能。臺北醫院目前設置5張床位提供中期照護服務,提供患者在急性醫療後與出院返家間的持續性照顧,以協助患者恢復最佳的生活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失能長者福音 醫院附設日間照護中心

失能長者福音 醫院附設日間照護中心#失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今社會人口結構呈現高齡化、少子化,加上失智症及其他慢性病盛行,失智失能長者的照顧負擔問題日益嚴重,成為許多家庭沈重的負擔。不過即日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將成立陽明得憶齋日間照護中心,鎖定失智、失能長者,分擔部分家庭的難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詹金烈說,該院區附設日間照護中心,不但就醫方便,醫療資源也可充分利用。白天長者在中心內參與活動,在職能治療師、營養師、社工師、心理師及活動休憩管理師等專業共同照護及設計活動下,歡樂充滿心中。課程內容包括:活力音樂、體適能活動、美術、園藝及舞蹈等。長者們在陽明院區專業醫師團隊及志工陪伴下,做做規律活動及作息。傍晚再由家屬帶回,不影響家人上班工作,也減輕照顧上的負擔一舉數得。因此,北市聯醫陽明院區決定成立陽明得憶齋日間照護中心。有鑒於失智失能長者都是病人,照顧上與一般老人安親服務不同。況且日間照護中心的設置標準不同於一般病房,因此得視長者健康狀況,訂定收案、轉案、結案標準。同時依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01年度老人日間照顧服務個案收託費用補助辦法,設籍並實際居住台北市並符合條件的長者,依不同失能程度及家庭收入,有不同補助額度,但已申請外籍看護工(外傭)者,不得申請此項服務的補助款。詹金烈表示,希望陽明得憶齋日照中心開幕,能減輕市民照顧家裡失智、失能長者的身心負擔,家庭幸福指數上升。

周全性評估預防失能 提供老年人專業照護

周全性評估預防失能 提供老年人專業照護#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101年苗栗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為13.50%,在台灣地區排名第五,衛生局配合醫療網站於102年推動住院中老人整合性醫療服務,以「積極老化、預防失能」為目標,邀請為恭、大千等苗栗縣內6家醫院共同參與,邀請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專家學者共同組成跨專業照護團隊,針對多重疾病、多種用藥、功能正在變差的老年人,配合周全性老年人身心功能評估。苗栗縣101年老人人口數76065人,佔13.50%;人口老化指數逐年提升由民國91年的56.25%,上升至民國100年的88.50%。苗栗縣鄉鎮市老年人口比率前三名依序為:獅潭25.09%、西湖21.69%、三灣19.74%,隨著人口老化情形日益顯著,解決人口老化所衍生的各種問題,為醫療照護服務當前亟需解決之重要課題,將透過小組成員:醫師、護理、復健、營養、藥師、社工等各專業人員之團隊合作,提供整合性照護服務,使其得到適當照顧。苗栗縣衛生局羅局長財樟表示:透過老年人周全性評估及身體功能性檢查評估後給予良好的醫療品質、處理及照護,解決有關老人身體、智能、功能、環境、及經濟上的問題,以維繫最佳的功能狀態,延緩失能、活躍老化,協助老年人能夠邁向健康、積極、正向、成功的老化前進。提供老人衰弱、老人復健、中風後失能防治及老人周全性醫療照護服務,以因應縣內逐漸增長的老年人口及其醫療需求。

失能阿嬤愛吃炒米粉 市長上菜獻愛心

失能阿嬤愛吃炒米粉 市長上菜獻愛心#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讓弱勢長輩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嘉義基督教醫院居家服務中心邀請全嘉義市220位失能與獨居老人、身心障礙者外出圍爐,在爆竹音樂的襯樂下,嘉義市長黃敏惠和嘉義基督教醫院長陳誠仁化身為「幸福點燃手」,點亮LED燈泡製成的電子炮燭,還發送包著10元硬幣的「10在有禮」紅包給長輩,讓現場喜氣洋洋。其中特別的是,黃敏惠得知與會的一位王阿嬤第一次參加圍爐宴,也相當喜歡吃炒米粉,卻因行動上的限制鮮少嚐到,特地吩咐廚房特別準備,並親自為王阿嬤上菜,讓阿嬤感動不已。73歲的王阿嬤,唯一的兒子多年前意外過世,她也在17年前發生車禍而造成行動不便,近年先生行動能力也逐漸退化,接二連三的人生變化讓阿嬤選擇待在家裡,幾乎足不出戶。91年被社會局發現後,由嘉義基督教醫院開始提供阿嬤身體清潔的居家服務,在居家服務員的陪伴下,阿嬤有機會與外人親近,卻仍因行動上的限制而鮮少外出,就連喜歡吃的炒米粉也難得品嚐。黃敏惠得知張阿嬤鼓足了勇氣今天第一次出門圍爐,特地為阿嬤準備了一盤熱騰騰的炒米粉,並親自為阿嬤上菜,鼓勵阿嬤多外出、多與人接觸,讓阿嬤相當感動,不禁紅了眼眶。黃敏惠表示,每年的老人圍爐都是長輩最期待的一天,發紅包時也發現許多長輩們特別精心打扮出席,嘉義市是高齡友善的示範城市,也希望未來能夠透過社政、衛政與民間單位的合作,共創嘉義市老人的福祉。嘉基院長特助林茂安表示,也期待民眾能繼續支持居服中心未來一整年的服務,每月600元認助長輩緊急需求的「生活幸福包」,讓社工能更及時的回應長輩需求,也期望民眾能加入送餐志工的行列,讓愛延續一整年不斷炊。(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延緩失智減少失能 YMCA教防跌操

延緩失智減少失能 YMCA教防跌操#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一項以預防臺中市高齡市民不失能、不臥床的健康促進計畫,將由臺中市政府高齡友善推動委員會邀請日本大阪YMCA、臺中市YMCA於1月29日上午由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親自主持簽署「高齡者照護預防健康促進計畫」共同宣言儀式,希望能透過人才培育與社會教育,預防及延緩高齡者成為「被照顧者」。臺中市政府則以政策支持、倡議,三方共同合作推動「高齡者照護預防健康促進計畫」,達到減少失能、延後失智、延長健康餘命的目標。今日簽署記者會當中,由臺中市YMCA督導及資深體適能教練示範有關高齡者在自我照護預防及健康促進等簡易的技術,如防跌操的腳力訓練及失智預防的反應訓練。副市長表示,透過共同簽署「高齡者照護預防及健康促進計畫」,將照護預防及健康促進的技術及經驗推廣至各社區,2001~2011年老人人數平均年成長率,全國平均為2.51%,大臺中為3%,都會區則高達3.59%。因此預防或延緩高齡者落入「需要被別人照顧」的機會是越來越重要的課題。這項合作計畫是由日本大阪YMCA提供教學技術經驗、臺中YMCA進行實務推動工作,培育人才師資,使其成為高齡友善傳播種子,協助推動高齡者照護預防的理念與健康促進活動,本計畫第一期的推展目標,將培訓5000名高齡市民照護預防推動協助員,藉由協助員深入臺中市各社區、家庭,推廣照護預防理念及健康促進活動,讓臺中市高齡市民活出健康、享受生命,以實踐「友善樂齡、幸福臺中之高齡友善城市」願景。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除了交通事故外,跌倒是老人意外事故傷害的原因之一,2009年,調查全國老人曾經跌倒的比率為17.5%,而跌倒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危險因子,本次透過國際合作,結合推展高齡者照護預防健康長達20多年之日本大阪YMCA,及長久推動社會服務及社會教育之臺中市YMCA公益組織,共同推展適合東方高齡者健康促進之活動。(圖/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