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發症

感染C型肝炎沒發覺 男子吐血就醫

感染C型肝炎沒發覺 男子吐血就醫#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日前一名林先生,因突然吐血就醫,經醫師詳細檢查後,發現是C型肝炎加上有喝酒情形,引發的肝硬化食道靜脈出血併發症,需作長期的追蹤治療,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詩典說,大部分C型肝炎沒有症狀,所以有些C型肝炎患者透過健康檢查的時候發現時,已經是慢性C型肝炎,部份C型肝炎更會變成肝硬化、肝癌。陳詩典主任表示,會感染上「C型肝炎」的原因,是體液與血液傳染,而C型肝炎大部份沒有症狀,只有少部份有茶色尿、倦怠、或黃疸等肝炎症狀,而有C型肝炎的林先生長期有喝酒情形,更加快肝硬化的病程,吐血是因為肝硬化的併發症食道靜脈破裂出血。 林先生更在去年(100年)病情加劇,因大量腹水並併發腹膜炎,反覆住院、數度危及生命,後在今年5月經由小兒子捐肝完成換肝手術,目前精神狀況恢復良好,再也沒有大腹便便的負擔。  陳詩典主任說明,當肝臟發炎太厲害時,超過肝臟修復能力,就會形成纖維組織,久了就會變成了肝硬化。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種,大多數的肝硬化,是由病毒性、酒精性、藥物性三類肝炎演變發展的結果,另外有一小部分的肝硬化是屬於遺傳性,而在台灣最常見的則是因B型肝炎病毒及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很多肝硬化的病人都沒有症狀,如果沒有定期作健康檢查,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有C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嚴重的地方是它的併發症:食道靜脈曲張,肝昏迷,腹水(有時併發腹膜炎),同時肝硬化的病人,有機會會轉變成為肝癌。 陳詩典主任強調,肝病民眾應切記不要相信偏方治療,如民間中草藥等,以避免再造成肝臟負擔。另外,一般的工作生活相處並不會傳染C型肝炎,所以民眾並不需要排斥C型肝炎者,只是C型肝炎者患應該注意處理自己沾有血液及體液的污染物(如衛生棉、皮膚傷口等),不要讓這些污染物直接接觸其他人,即可避免生活上的傳染機會。

血糖偏高不在意 當心併發症找上身

血糖偏高不在意 當心併發症找上身#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經濟環境不景氣,許多人東省西省,也把健康照顧省掉了,其實經濟越是不景氣,更要注意健康照顧,因為早期預防、治療疾病的支出相對是小錢,若是拖成大病,影響體力、與後續的醫藥費用、住院及長期復健,才是沉重的經濟負擔。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指出,門診常有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就診時發現血糖偏高,但因為之後要前往大陸工作,因此僅說會自行飲食控制便離開。之後趁返台時再次就醫時,發現血糖嚴重失控,甚至有人已經引起心血管併發症。哪些人是血糖偏高的高風險族群?洪建德醫師說,BMI值>23,患有高血壓、高三酸甘油酯血症、黑棘皮症、多卵性卵巢、父母親有糖尿病、有過姙娠糖尿病史、沒有規則運動習慣、有特殊內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末端肥大症、甲亢、庫辛氏症等)、使用類固醇者、更年期後女性等,都是血糖偏高的高風險族群。洪建德提醒,血糖控制不易理想的人,長期持續數十年的血糖過高,即使只是偏高(糖化血紅素7.0%至8%),也可能引發糖尿病的併發症,像是微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大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神經病變、骨質密度、免疫力降低等全身性的影響,同時老人癡呆症的機率也會上升。甚至造成急性感染症、結核病、或急性併發症(高滲透壓高血糖症或酮酸血症等)而病危。在預防血糖失控方面,洪建德醫師指出,上班族年輕人,特別是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平時應多加強體能活動,注重均衡營養,保持理想體重,預防糖尿病於未然。沒有健康食品能夠取代藥品達到適當控制血糖的效果,或是讓人免除醫師診治。平時多把握健康檢查的機會,儘早發現血糖異常的現象,早期發現並立即治療。若已經罹患糖尿病時,要面對它,不要忌病求醫或是長期否認,找專科醫師長期監控與諮詢,並且指導飲食藥物運動的配合,達成正常血糖,以避免併發症。當血糖不理想或糖化血紅素高於7.0%,持續3個月以上,應使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不會傷肝腎,反而會有治療與預防肝功能不好、腎臟衰竭、老人失智症的優點。在早期花小錢,僅早治療,可以避免往後發生併發症時,需要更多的金錢、時間與精神來治療。

糖尿病友當心!24型人格恐致併發症

糖尿病友當心!24型人格恐致併發症#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北市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見圖,攝影/陳茂軒)本(5)日指出,台灣的醫療水準和環境比起全球先進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糖尿病病友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卻遠高於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地,其原因在於患者有24種不同的人格特質及就醫態度,導致病情不易受到控制,併發症找上門的機率當然大幅增加!記者再將這24種臨床上常見的患者人格特質,分作「自我感覺良好」型、「身心因素」型和「生活習慣」型種,讓病友能檢視是否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進而能改進、配合治療。按照洪建德醫師提供的資料,「自我感覺良好」型的患者最為常見。自我感覺良好型的患者多半會出現「自覺無病、置之不理」、「自覺痊癒、擅自停藥」或「有病自己醫、不想靠醫師」三種情形,這些患者自認身體狀況良好,醫師善意提醒反而遭病人白眼,當發現嚴重併發症時,為時已晚。「身心因素」型的患者因為過度擔憂或緊張自身的病情,在醫師諮詢、衛教時不是心不在焉不專心,就是語無倫次毫無邏輯,一離開診間醫師的叮嚀全都忘光光,病情當然也無法控制。甚至還有病人懷疑醫師的診斷,所有資料都要拷貝、錄音,但自我的解讀卻又與醫師大相逕庭。此外,還有患者過度迷信偏方,或每當有新藥、新治療方法或別人介紹不同醫院的醫師都一定要嘗試,導致規律的療程一直被中斷,病情無法控制。此外,也有患者將自己的病情視為「不願意面對的真相」,產生鴕鳥心態,遲遲不接受治療。「生活習慣」型的患者因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看病,服藥也不規律,加上應酬、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病情惡化。再者,有患者以為補充「營養食品」就可以強身、治病,一打開抽屜琳瑯滿目的補充食品十餘種,曾有患者因服用過量的營養品,使腎臟功能急速惡化。而洪建德醫師收治的患者中,約有十分之一的病患屬於公司外派的人員,可能出國三個月才能返台就診一次,不利於病情的追蹤或藥劑調整。洪建德醫師呼籲,雖然經濟環境不景氣,許多人把健康照顧的支出省掉了,但其實經濟越是不景氣,更要注意健康照顧!因為預防及早期治療疾病的支出相對是小錢,若是拖成大病,影響體力、業務績效與後續的醫藥費用、住院及長期復健,更是沉重的經濟負擔。※臨床上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4型人格(洪建德醫師提供):01.自我感覺型:自覺沒有症狀,就放著不管。02.偷工減料型:一個月分的藥可以吃半年。03.過河拆橋型:自覺好了就好,不用再監測與用藥。04.自己醫治型:不管有沒有醫師處方,藥物劑量自己決定。05.滾石生苔型:聽到哪邊有新醫院,有新藥,就換醫師,但是滾石永遠不生苔。06.緊張焦慮型:來到診間格外緊張,什麼都忘了;醫師說什麼,出了診間馬上忘記。07.中西合璧型:中西醫都看,反正健保都給付,兩種藥都吃。08.血汗工廠型:沒有時間看病,全神、全時間投入工作。09.絕不吃藥型:打死也不吃藥,迷信吃藥傷身體,就等併發症出現,還是怪罪藥物。10.健康食品型:打開抽屜,都是健康食品,一天十來種,一口吞下。11.鴕鳥心態型:視而不見,醫師有責任指出國王沒穿新衣是會感冒的。12.缺乏運動型:很少運動,更不用說辦公室坐整天了。13.飲食偏食型:又分大口吃肉型、狂吃麵包型、嗜飲料型、暴食水果型等。14.交際應酬型:每天不規則用餐的份量與三大營養素的分配。15.用類固醇型:使用類固醇或吃了偷加類固醇的藥物。16.老邁失智型:因為老邁缺乏人們照顧生活,或年輕就開始失智。17.心不在焉型:說了一整天,回到原點。無法溝通、衛教、說明。18.明察秋毫型:抱一些無理頭刊物找醫師無理頭接話,但是沒有邏輯來發現眼前已有併發症了。19.性急暴躁型:急性子,血壓飆高,瞳孔放大,呼吸急促。20.旁若無人型:每次一到診間就敲門進來要先看或拿藥,無視前有病人隱私的存在,沒有考量旁人。21.太空飛人型:外派國外,每三個月回台看病,還可以美食訪友,好不樂哉。22.事事懷疑型:任何醫師都甭騙我,所有資料都要拷貝,每句話都要記錄,但是解讀卻不與人同。23.滿嘴英文型:說話滿口英語,但是又無理頭。24.精神分裂型:已經吃藥了,所以就很鎮靜,沒吃藥就不能來看病了。註:為配合版面編排,故名稱有些許調整,但不影響原意

乳癌術後及早復健 可預防併發症發生

乳癌術後及早復健 可預防併發症發生#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最新資料顯示,乳癌發生率為女性十大癌症的第一位,其死亡率為女性癌症的第四名,每年新增超過八千名患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宣宏說,治療乳癌的外科手術不僅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患側乳房,大多數需合併摘除同側腋下淋巴結。手術後伴隨而來的不良影響,術後可能會造成患側手臂疼痛、淋巴性水腫、冰凍肩、感覺麻木、肌肉無力、關節活動度受限,以及手臂功能障礙等合併症。根據國民健康局2010年的資料顯示,台灣乳癌患者好發年齡介於41至50歲,此年齡層的婦女大都是兼顧家庭的職業婦女,需要家庭與工作兩頭忙,心裡又害怕丈夫嫌棄,因此常常伴隨有恐懼、沮喪、焦慮不安與無助等症狀。由此可知乳癌術後影響婦女生理及心理層面,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活動的執行,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如何幫助她們走出創傷與提升手術後的生活品質,術後身體復健與心理重建是現在應該著重目標。陳宣宏表示,乳癌術後的復健運動在增加肌力、肌耐力、身體組成的瘦肉量增加、體脂肪及腰圍降低,以及生活品質量表中,身體功能面向有顯著效益。更重要的是,接受復健運動訓練並不會增加淋巴水腫及運動傷害風險。因此,乳癌術後及早復健運動對於乳癌術後患者而言相當重要,不僅可以預防併發症產生,進一步有助於幫助恢復自信,適應家庭及社會生活。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率先於99年組成全國首支乳癌患者龍舟隊,經過復健活動、中醫療養、心靈成長、人物分享、營養食譜、划船技巧訓練後,並參加端午節比賽,增加了乳癌術後患者的身心健康。

高血壓併發症多 南市籲民眾重視血壓

高血壓併發症多 南市籲民眾重視血壓#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99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依序為癌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高血壓性疾病和腎炎、腎徵候群及腎病變。在前十大死因中,與高血壓相關疾病者即高達5成,其中除了包括心血管疾病外,糖尿病、腎臟病和高血壓也存在極高的共存病症。今年世界高血壓日(5月17日)之宣導主題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血壓」。所以,要遠離高血壓及其共存病症的威脅並提升高血壓控制率,大家應從健康的生活調適做起並養成天天量血壓的好習慣。首先,控制血壓首重少吃鹽,每天鹽份攝取量勿超過 6公克。其次就是不抽菸、飲酒勿過量,小酌閒飲致趣,酗酒則有害身心。再者要健康減重,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24之間。另外,每人每天至少要攝取3份蔬菜與2份水果並少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而且要持續地每週5天,每天30分鐘的有氧運動。 此外,台南市衛生局更是提醒民眾,要養成天天量血壓的好習慣。民眾若居家沒有血壓計可量測,本市各區衛生所、社區關懷據點及社區藥局設有血壓站提供民眾前往量測血壓,一旦發現有血壓異常,應就近至醫療院所諮詢醫師相關意見。

重視糖尿病問題 澎湖縣邀請加入病友會

重視糖尿病問題 澎湖縣邀請加入病友會#併發症

糖尿病近年來正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若是控制不良,勢必會引發多種併發症,例如足部病變、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等,每一種併發症都嚴重威脅健康與生命,有鑑於此,澎湖縣馬公市第二衛生所配合行政院衛生署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及成立病友會。澎湖縣衛生局,希望能藉由經過訓練的專業醫事人員(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的團體合作,落實以病人為中心之理念,提供診察、檢驗、衛教及追蹤等完整的服務,期能降低及延緩糖尿病患者併發合併症,維護病人的健康,亦可減少健保醫療費用給付。 馬公市第二衛生所於3月21日辦理「歡喜糖病友會」聚會,共有20位病友及家屬參加,護士劉秀娟強調健康生活行為的重要性,例如培養運動習慣,讓適度的體能活動變成生活的一部份,並且可以有效的控制體重、減少脂肪、增加肌耐力、強化心肺功能、提高胰島素敏感度等功能;飲食控制、並多攝食蔬菜水果和全穀類。 馬公市第二衛生所歡迎糖尿病病友們踴躍參加「歡喜糖病友團體」,藉由定期舉辦相關衛教及病友聯繫活動,達到互相支持、鼓勵與提醒對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性。

疾管局最新確認 流感再增4死

疾管局最新確認 流感再增4死#併發症

根據衛生署資料表示,目前流感疫情趨緩,整體而言疫情已脫離高峰期,但疾管局今天再度確認了四名流感併發症死亡案例,尤其週末強烈冷氣團將報到,疾管局提醒民眾,應注意保暖、維持自我健康習慣,以避免遭受感染及傳染他人,如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治療,並在家休養至康復。(圖片翻攝自衛生署衛教海報。)經衛生署最新確認的4例流感併發症死亡病例,分別為居住中部51歲女性、南部50歲女性、61歲男性及86歲女性,該四名患者陸續於今年元月發病,並於元月底及2月初死亡,4人分別具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史,4人均未曾接種流感疫苗,感染病毒型分為為,3例B型流感,1例A型流感(50歲女性),發病後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等因素死亡。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流感疫情監測資料顯示,本年流感季(自100年7月1日起)至今,累計共1,089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上流感季同期1,609例),其中68例死亡(上流感季同期167例),目前每周確定病例人數已穩定下降,不過衛生署提醒民眾,勿輕忽流感嚴重性,最好減少出入人多且擁擠的公共場所,並持續保持自我防護,若發現自己出現流感危險徵兆,如呼吸短促、血痰或濃痰、胸痛、高燒持續72 小時等病癥,應立刻前往醫院就醫。

雷射後遺症是永久性 英國術後併發症患者增

雷射後遺症是永久性 英國術後併發症患者增#併發症

台灣第一個引入雷射近視矯正手術的名眼科醫師蔡瑞芳於前日(14日)宣布停做此手術,引發一場軒然大波,讓許多人原本想做近視雷射手術的病人卻步,蔡瑞芳醫師更表示,長期觀察下來,發現不少接受雷射手術後的病患,在10多年後出現視力下降等問題,懷疑可能和動刀後角膜瓣發炎有關,為避免傷害繼續擴大,選擇停做雷射手術,而根據英國每日郵報也爆出,自1989年進行第1起近視雷射手術以來,術後出現問題的案例增加。(照片取自英國每日郵報)名眼科醫師蔡瑞芳此言論一出,也引發一些國外專家的認同,英國每日郵報指出,一名已退休的驗光師Dominic Devlin說,事實上進行近視雷射手術並不完全能終生治療視力問題,有一些患者仍然會出現手術的副作用,像是晚上仍需要戴眼鏡、視力恢復不完全,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絕大部分的人最後還是要戴上眼鏡。然而因為手術在英國十分普遍,且技術上良莠不齊,因此爆出術後出現副作用的案例一直增加,英國皇家學院說,75%的患者接受近視雷射手術,確實恢復正常的視力,但約有1/3的人,仍然需要配戴眼鏡,另外還有一些人即使視力卻時恢復正常,但卻出現一些令人痛苦的併發症,像是眼睛乾澀、夜晚視力下降、散光、眼皮發炎等。但總體而言,皇家醫學院認為,病人在近視雷射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不到5%,失明的機率更低於0.2%,不過部分私人診所出現高達40%的病患術後有併發症,因此Dominic Devlin呼籲將接受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在開刀前,一定要三思期可能面臨的風險,同時也要慎選合格的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