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

天熱喝酒沒有補足水份 當心痛風發作!

天熱喝酒沒有補足水份 當心痛風發作!#痛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儀蒂表示,最近天氣高溫炎熱,提醒民眾千萬別忘記要補充水分;近來門診常見有痛風病史病患因痛風發作痛苦萬分,甚至有民眾痛到無法正常行走,必須坐輪椅至診間就診。林儀蒂醫師說,這些民眾大部分因為天氣熱,常愛喝冰涼啤酒,覺得有消暑感覺,除此之外,忘了要補充水分,因酒精會抑制尿酸排出,水分又不充足,更讓尿酸在血中堆積,結果關節一腫痛起來,完全無法安心睡眠,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圖:痛風致腳盤關節紅腫)林儀蒂醫師指出,痛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滑液或其他組織,腎臟也可能形成尿酸結石。痛風發生風險隨尿酸濃度增加,但年紀與性別也占了很大角色。林儀蒂醫師說,痛風發作常見於30歲以後的男性與停經後女性,但現在年輕男性發作也不在少見。她舉例說,一位30歲男性,因腳盤關節紅腫熱痛就醫,自述前晚喝了6瓶啤酒,家族中男性長輩皆有痛風,高中時第一次痛風發作,之後每到夏天狂喝啤酒時,往往難逃痛風發作命運。另一位是40歲男性,因大腳趾關節腫痛難行就醫,自述年紀很小時就開始痛風,發作前往往是吃了高脂肪肉類、豆類等食物。雖然尿酸高是痛風的危險因子,但高尿酸與急性痛風的發作關係仍不相當明確。一般說來,血中尿酸濃度波動較易引起痛風發作,有些患者發作時,血中尿酸濃度正常,但有些病患長期高尿酸卻從未有痛風發作。大多數痛風發作的病患第一次為單一、不對稱的關節發作,突然腫脹和疼痛,表面皮膚紅而發亮,尤以第一足庶趾關節為多,其他如足踝、足背、膝關節也常見,如未治療,也可侵犯多個關節。林儀蒂醫師提醒,急性發作時,應避免更動原本尿酸藥物的使用,以免造成尿酸波動,並盡量讓關節休息,臥床、泡溫水可使症狀減輕。使用利尿劑、外傷、手術、接觸冰冷、感染、飲酒等,皆會加重病情。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在急性症狀緩解後,才開始調整降尿酸藥物。林儀蒂醫師表示,一旦曾經痛風發作過,就應調整生活方式,以避免痛風性關節炎反覆發作,導致痛風石、破壞性關節炎及尿酸性腎結石發生。逐步減重、減少飲酒、避免食用高普林及高脂肪食物,充分水分攝取(至少2,000c.c.以上),以利尿酸排出是相當重要的。※痛風好發因子肥胖 :中廣型肥胖,痛風機率多3倍高熱量飲食、醣類接觸冰冷、感染、使用利尿劑/阿斯匹靈、酒精水分不足降尿酸藥物未按醫囑使用高普林食物※急性痛風發作時怎麼辦?臥床休息 避免阿斯匹靈及更動降尿酸藥物之使用減重,避免高醣、高酯、高熱量飲食避免飲酒 ,多補充水分

啤酒消暑當水喝 竟痛風發作無法行走

啤酒消暑當水喝 竟痛風發作無法行走#痛風

炎炎夏日有民眾喝啤酒消暑,但三杯黃湯下肚後竟然引起痛風發作,不但痛到睡不著覺,關節嚴重腫脹甚至無法行走,嚴重影響到工作表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儀蒂指出,天氣炎熱民眾愛喝啤酒消暑卻忘了補充水分,因為酒精會抑制尿酸排出,加上水分又不充足,讓尿酸在血中堆積引起痛風,甚至還有患者痛到無法行走必須靠輪椅才能活動。

男急性痛風關節炎 左腳大拇指疼痛腫脹

男急性痛風關節炎 左腳大拇指疼痛腫脹#痛風

一位中年男性近日因左大拇趾疼痛異常加上外側腫脹,連皮鞋都沒辦法穿。最近公司安排年度體檢,除了血壓有點高之外,抽血檢查報告裡表示數值都在正常範圍,因此帶著剛收到的體檢報告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門診求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李俊秀說,該位男性患者在公司擔任主管職位,頂著一個啤酒肚。經醫師詳細問診與理學檢查後發現,患者年輕時曾有痛風病史,但最近十幾年都沒有發作,平常收縮壓大約都在140至150mmHg。該男子這幾天因為應酬加上多喝了一些酒,結果日前開始左大拇趾關節及周圍軟組織處開始有紅、腫、熱及劇烈疼痛,無法彎曲,也曾經想過是否又是痛風,但是健康檢查報告抽血檢驗尿酸指數為6.8mg/dl,因此感到納悶:「我抽血尿酸指數是正常的啊,怎麼會是痛風呢?」李俊秀醫師表示,血清中尿酸鹽濃度急速且大量變化時,就可能引發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他說,關節疼痛需要詳細病史與理學檢查來排除感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疾病,典型痛風主要是以急性單一關節發炎來表現,最易受到侵犯的關節是第一蹠趾關節(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如果曾有過痛風發作的過去病史,更須將痛風列為鑑別診斷疾病。延伸閱讀「疏忽亂吃小心痛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96

圍爐火鍋食材湯底新選擇 高血壓患者忌雞湯塊湯底

圍爐火鍋食材湯底新選擇 高血壓患者忌雞湯塊湯底#痛風

農曆過年即將到來,在這年節期間是返鄉團聚的重要時刻,而圍爐火鍋更是年節期間不可或缺的必備佳餚。奇美醫學中心營養師賀智瑢表示,傳統圍爐火鍋的食材琳瑯滿目,包含甜不辣、豬血糕、各式火鍋料、肉類、海鮮類與當季蔬菜等,其湯底是經由大骨熬煮,為了方便性,民眾會直接添加高湯塊,甚至使用半成品的酸菜白肉、韓式泡菜等口味的湯底來增添風味。而醃製品的酸菜、泡菜與高湯塊含有過高的鈉含量,各式火鍋料與甜不辣等加工品,其油脂與鈉含量也偏高,容易增加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造成慢性患者的身體負擔。賀智瑢說明,可運用食材本身鮮美的味道可自製圍爐湯底,此類食材包含玉米、蛤、干貝、乾魷魚、蝦米、柴魚片、昆布、蔥、高麗菜、白菜頭、紅蘿蔔、 乾香菇、蕃茄、洋蔥等,不一定非要大骨熬湯或是添加味精才具鮮味。有蔬菜湯底、柴魚高湯與香菇湯底這三種不同湯底供民眾參考。另外,賀智瑢提醒罹患慢性疾病者,除了按時服藥且需遵循食材挑選原則之外,年節圍爐必須注意以下重點,才能穩定病情,享受健康,如:高血壓患者:火鍋料的丸子類、魚板、魚餃、燕餃與雞湯塊的鈉含量較高,會加重患者病情,不建議患者飲用此湯底,除此之外,食材需選用低脂肪來源的瘦肉、豆腐等,因此建議選擇以新鮮蔬菜熬煮作為圍爐火鍋的湯底,低鈉無油健康多。高血脂患者:減少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蝦卵、蟹黃等,避免增加負擔,且傳統圍爐湯底、丸子類與魚餃類等食材的油脂含量偏高,不建議患者食用,而新鮮蔬菜熬製的湯底與蔬菜除了增添美味,更增添纖維含量,有助於膽固醇的代謝。高血糖患者:需注意五穀根莖類的份量控制,因為過量會造成血糖值偏高,可選擇纖維含量較多的食材,有助於延緩血糖值上升,且傳統圍爐湯底油脂含量高會加重身體負擔,建議依據營養師設計專屬個人化的圍爐火鍋飲食計畫,有助於平穩血糖的波動。痛風(高尿酸)患者:不要暴飲暴食,避免高油脂的飲食,如:五花肉、較油的高湯等,以免妨礙尿酸排出體外,更要避免高普林的飲食,如:香菇、牡蠣、火鍋肉湯。一般民眾可將圍爐火鍋該餐次熱量控制成人男生800~1,000卡、女生500~700卡,飲食原則應遵循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搭配自製的圍爐火鍋湯底與沾醬,除此之外,賀智瑢強調,慢性患者需按時服用藥物與適量運動,控制可以選擇的食材份量,使其不要加重身體負擔,讓每個人都能饗年節圍爐,也能享個人健康。延伸閱讀「圍爐火鍋食材分類挑選」: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826

中秋烤肉「三低一高」健康吃 掌握均衡飲食原則

中秋烤肉「三低一高」健康吃 掌握均衡飲食原則#痛風

文/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 林珈汶中秋節是國人三大節日之一,傳統上,除了吃月餅、剝柚子、賞月之外,烤肉已成為現今不可或缺的活動。在琳瑯滿目的烤肉食材中,要如何挑選才能讓您在享受中秋夜的團圓樂中,又能兼顧健康與美味!奇美醫院營養科藉著佳節來臨之際,就食材準備、烤肉技巧、份量拿揑、沾醬使用…等提供您如何掌握及運用的方法!食材準備 均衡選擇生鮮低脂食材海鮮及肉類:盡量選擇油脂較低的海鮮類,例如:蝦子、花枝、文蛤、香魚…等,及去皮的雞腿、雞胸肉或豬里肌肉片…等瘦肉。減少選用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及油脂含量高的三層肉、霜降肉、梅花肉、雞翅膀及其加工製品,例如:香腸、培根、貢丸、熱狗…等,以減少攝入過多的食品添加物及看不見的油脂。五穀根莖類:常為烤肉時被忽略的食材,建議列入烤肉的菜單中,以避免攝取過多肉類造成攝食不均衡,像:土司、玉米、地瓜、米血糕、甜不辣、麻糬、糯米腸…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蔬菜、水果類:蔬菜是最不造成身體負擔的食材,除了可平衡營養素的均衡度,其豐富的纖維質可增加飽足感以減少肉類或主食類的攝取量。像杏鮑菇、香菇、甜椒、金針菇、絲瓜、筊白筍…等,是很適合做為烤蔬菜的來源。在烤肉活動中不免會準備應景的柚子,雖然柚子含有豐富的纖維質、維生素C,能幫助消化、具有抗氧化能力,不過兩片柚子約165公克就有60大卡,一天最多吃半顆柚子就達到足夠攝取量了。烤肉技巧 把關燒烤過程衛生安全對於不規則不易烤熟的食物,可先煮半熟再烤,如雞翅、雞腿,也可以鋁箔紙包覆或隔開烤肉架與炭火方式烤,以減少高溫燒烤產生的燒焦致癌物,同時注意生熟食交叉汙染的問題,為燒烤過程的衛生安全做好把關。份量拿揑 少肉類、多蔬菜、多喝水食材的採購量及熟食的攝取量都必須掌握少肉類、多蔬菜的原則,而吃烤肉時為了達到止渴之效,最好準備冰涼的白開水、無糖綠茶、花草茶、檸檬水或零卡可樂,盡量減少飲用含糖飲料,因為含糖飲料不僅無法解渴還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的問題。沾醬使用 自製DI Y或稀釋法取代市售沾醬烤肉的調味最好取用天然食材自製,如:蔥、蒜、白蘿蔔泥、香菜、九層塔、白醋、檸檬汁…等,與清淡的日式和風醬油調製或取市售沾醬以1:1的稀釋法取代,以降低鹹度。另外,為了讓烤肉的食材更入味,會事先醃漬肉品,如此較容易吸附過多鹽份,建議以塗抹自製或稀釋沾醬取代醃漬法。另外,慢性疾病患者在吃烤肉時,應多加留意,如高血壓的患者應避免使用調味沾醬;高血脂症患者攝取肉類時需先去除肥肉、雞皮後再食用,並避免食用含糖飲料;痛風患者應減少帶殼海鮮類及菇類的食物,且避免攝取酒精飲料,以免痛風發作。糖尿病患者除了蔬菜以外,其它食材要注意份量控制,尤其是五穀根莖類例如:土司、玉米、米血糕、甜不辣、麻糬…等,且避免含糖飲料攝取,以免中秋過後血糖上升舊疾復發。其實只要均衡的攝取各類食物,再稍微改變烹調方式,慢性疾病患者也可以滿足味蕾的需求,健康過佳節。最後不忘提醒:在烤肉活動除了遵守少油、少鹽、少糖、高纖「三低一高」的均衡飲食原則,還需將應景的月餅納入飲食計劃中。若在享受中秋團圓樂的氣氛中無法節制口慾之滿足,建議在烤肉前後,可減少其它食物的攝取量、增加運動量,如此不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才能度過一個健康歡樂又沒有負擔的中秋佳節。

你的尿液有泡泡嗎?小心是腎功有問題

你的尿液有泡泡嗎?小心是腎功有問題#痛風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我國洗腎發生率與盛行率居於全球之冠,每天都有慢性腎臟病患病情惡化,正逐步走向洗腎的命運。不過您知道嗎?即使是以前認定可能需要洗腎的慢性腎病患者,透過積極專業的治療後,仍有機會避免或延緩洗腎的命運。根據光田綜合醫院慢性腎病中心(CKD)近兩年統計,院內有將近兩成的第五期(接近洗腎階段)慢性腎病患者接受治療後腎功能進步免於洗腎,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配合醫師診斷積極治療後,仍有機會避免或延緩洗腎命運。70多歲的陳老伯五年前罹患痛風,每當病情發作痛得受不了時就自己到藥局胡亂購買止痛藥或成藥服用,嚴重時一天吃上好幾顆,也因此種下腎臟病因。前些日子陳老伯發現自己小便變少、尿液中有泡泡,而且四肢出現水腫的情形,狐疑之下到光田醫院檢查,才發現肌酸酐指數已經飆高到10,須要洗腎(正常範圍1.5以下)。陳老伯非常驚訝,明明在這之前身體並未出現其他不適,沒想到一檢查就已是尿毒症!原本以為要洗腎一輩子,所幸透過該院慢性腎病中心施以2個月的腎臟保護藥物治療後,陳老伯腎功能大幅改善,肌酸肝指數降到6,延緩了洗腎的命運。光田綜合醫院慢性腎病中心(CKD)暨腎臟科王家良醫師表示,台灣號稱洗腎王國,許多民眾認為慢性腎病發展到第五期(末期)勢必要終身洗腎。但是隨著醫療的進步,有許多腎臟保護的藥物被發現,配合衛教師、營養師專業全方位的照護計畫,就能提供患者更積極的治療。為此光田綜合醫院成立的慢性腎病中心(CKD)就是以「減少洗腎、優質洗腎」為宗旨,在早期或腎病急性發作時使用腎臟保護藥物積極治療,避免患者走向洗腎命運。在尿毒症已出現時,則採取優質高效率的血液透析,改善營養狀態,使洗腎病友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以及正常的工作能力。根據該院慢性腎病中心統計,去年院內126名第五期慢性腎病患者中,就有22名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下腎功能改善,延緩洗腎厄運,比率近2成,治療績效卓越。因此建議罹患慢性腎病的患者切莫妄自菲薄,好好配合醫師的診斷接受治療仍是有恢復健康的機會。王家良醫師指出,因腎臟是沉默的器官,初期少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都已較嚴重,建議有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而長期服用藥物的高危險群每年定期做腎功能檢查。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尿液有泡泡、四肢水腫、貧血、疲倦、血壓難控制等症狀時,請立刻至醫院檢查。此外平時應避免私自購買不明藥物或食品服用,健康的生活習慣與飲食才是杜絕腎臟病發生的方法。

痛風患者別讓”尿酸”縮短你的壽命

痛風患者別讓”尿酸”縮短你的壽命#痛風

根據衛生署國人營養的調查,發現台灣地區成人(大於十九歲)罹患高尿酸血症的比率男性達四分之一,女性達六分之一,其中以青壯年(十九到四十五歲)罹患最多。高尿酸血症會造成痛風關節炎,而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狹心症、心肌梗塞)及腦血管病變可能與尿酸高有直接關連,且有慢慢增加的趨勢。因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風濕免疫過敏科醫師們強調,聰明的痛風族朋友,我們不只要治療痛風,那些與痛風相關且會影響壽命的問題才是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痛風與糖尿病張棋楨醫師表示,痛風患者糖份負荷實驗結果有30%~40%呈現異常,而肥胖的痛風患者更可發現其對胰島素感受力降低造成糖的代謝異常。由此可證明尿酸值與血糖值有相當明確的關係。據美國的著名期刊指出痛風與糖尿病的併發率相當可觀,痛風患者併發的糖尿病剛好是瀕臨正常型與標準邊緣的部分。◆ 痛風與高血壓痛風併發高血壓的頻率很高,痛風患者的高尿酸血症,若長期控制不良會造成動脈硬化而引發高血壓。廖學聰醫師提醒,另外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廣被國內醫界作為治療高血壓第一選擇的利尿劑(Thiazide類)會使血液中尿酸增高,易造成治療痛風的問題。因此醫師要為患者挑選最適合的降血壓藥物。◆ 痛風與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病人中大約4~6成同時有高血脂,除了遺傳因素外,與飲食、肥胖和喝酒有相當大的關係,高血脂乃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痛風合併此型較多)過高,若再合併良質的脂蛋白(HDL)下降或惡質的脂蛋白(LDL)偏高,這些都會拉近痛風與動脈硬化的距離。進而影響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病變。◆ 痛風與缺血性心臟病及腦血管病變張棋楨醫師說,根據最新的數據得知,痛風患者死亡原因的首位乃是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臟病的一種),而歐美方面的調查發現痛風患者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機率乃為正常人數倍之多。痛風患者併發腦血管的比率也是日益增多,此二者與痛風的關連性同樣為動脈硬化所導致。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有經驗的專科醫師對於痛風的治療是全面性的,除了長期控制病人的尿酸外,還要更深入更廣泛的去發現病人是否有伴隨與 痛風有密切關係且會減低壽命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缺血性心臟病及腦血管病變。早期發現問題,加強衛教病人,力行相關的飲食控制(如低鹽、低熱量、低脂、減肥,配合適當運動),如此方符合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廖學聰醫師提醒痛風族朋友千萬不可痛時方就醫,痛風不會要人命,但痛風可能是這些會影響壽命的慢性疾病的先發部隊或前驅症狀。平時的預防保健再配合專科醫師的指示,才能使痛風族活得更健康、更長久。

調整飲食、鹼化尿液 可改善”結石體質”

調整飲食、鹼化尿液 可改善”結石體質”#痛風

事實上,食物並不會改變體質的酸鹼,因為身體會藉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將過酸或過鹼排出體外,以保持血液酸鹼值的衡定。因此,血液的酸鹼不受食物改變,但尿液的酸鹼卻是會受食物影響。台東基督教醫院張靜芬營養師表示,尿液一般呈現弱酸性(pH6.0~6.5),但攝取食物若提供較多的五穀雜糧、豆類與蛋類、肉類等被稱為酸性的食物時(因所含的氮、硫、磷質多過於鉀、鈣、鎂),尿液會更偏酸。偏酸的尿液促進含鈣結石和尿酸結石的形成,因此建議有結石體質的人,除了多喝水,應該利用食物來鹼化尿液。怎麼做呢?張靜芬建議採用均衡飲食,避免大魚大肉並多吃蔬果。因為蔬菜水果含有的鉀、鈣、鎂多過氮、硫、磷,是屬於「鹼性食物」。比較特別的是,蔓越莓雖然是蔬果,但卻是酸性食物,它利用使尿液酸化的方式預防尿路感染,也因此預防因尿路細菌感染產生的感染性結石,但卻不適合含鈣結石和尿酸結石的患者。但喝茶、喝咖啡對於草酸鈣結石的患者而言,是不被鼓勵的,張靜芬表示,因為茶類、咖啡、碳酸飲料等都是含草酸高的食物。另外,含鈣結石中有些是磷酸鈣結石,針對降低尿液中磷酸的濃度,患者也要少吃高磷的食物。張靜芬指出,服用維他命C常被視為可以增強免疫、預防感冒,但有研究指出,大量的維生素C會促進尿液中草酸的排泄量,酸化尿液並增加草酸鈣結石的機會。因此,曾有含鈣結石、尿酸結石的人,維生素C最好均衡的從天然蔬果攝取就好。每天一百毫克的維生素C(兩顆柳丁或一顆奇異果)就可以達到身體的需要量,不必額外補充。另外,含鈣結石的患者若有必要服用維生素或礦物質的補充劑時,也要注意其維生素D的量是否太高。張靜芬解釋,因為鈣質若攝取過多,小腸對鈣質的吸收率會下降;而維生素D攝取太多時,卻會增加小腸對鈣質的吸收率。過多的維生素D會升高血鈣的濃度,當血鈣過高時,身體便會藉由尿液排出多餘的鈣質以維持血鈣的衡定;這時尿鈣濃度就會增加,易形成含鈣結石。所以服用維生素或礦物質的補充劑時,要特別注意到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D量,最好在安全的範圍(維生素D每日建議量為五~十微克)。由於尿酸來自核酸物質──普林的代謝物。高普林的食物也會增加尿酸結石的機會。高普林食物包括:海水魚、小魚干、沙丁魚、內臟、肉汁、肉湯、香腸、香菇、洋菇、蘆筍、豆類、酵母(養樂多、健素糖)、雞精、干貝、蛤蜊、草蝦、蚌、豆芽、紫菜。再者,尿液偏酸使尿酸的溶解度降低,會增加尿酸結石形成的機會。因此在飲食上除了採用低普林飲食,最好能利用鹼性食物調整尿液的酸鹼值,以預防結石的機會。張靜芬說,有坊間還建議,多喝啤酒有利尿效果可預防結石。但利尿過多也有可能造成結石患者發生脫水,反而加速了結石的產生。更何況,若是高尿酸而引起的結石,酒精更是禁忌呢!【酸性食品】蛋、肉類、貝類、五穀根莖類、堅果類、乳酪、梅子、葡萄、西瓜、玉米、蘆筍、扁豆、李子、南瓜、蔓越莓等。【鹼性食品】牛奶製品、冰淇淋、綠色蔬菜、水果、柳丁、柑橘、檸檬、蘿蔔、杏仁、栗子、椰子、芹菜、乾碗豆、葡萄乾、海帶、海藻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