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美男子身體佈滿70個腫瘤 竟奇蹟治癒

美男子身體佈滿70個腫瘤 竟奇蹟治癒#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身體裏頭,有多達七十多個惡性腫瘤環伺,那還能奢望繼續活下去嗎?美國就出現了一位四十七歲的男子,多年前被診出罹患淋巴癌,診斷結果出爐後,他一向很配合醫師所做的各種治療,不幸的是,數年後他的癌細胞大量擴散,身體各處佈滿七十多個大大小小的腫瘤,從x光片看上去,就連不懂醫術的民眾都能直覺情況大勢已去,就在絕望的此刻,新的抗癌藥物進行臨床試驗,他就搭上這班試驗列車,沒想到才僅僅服藥12周,腫瘤竟幾乎消失,讓醫師也大為驚喜!大家都悲觀 他藥物試驗成功抗癌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這名男子,因為淋巴癌擴散全身,導致身體長滿七十個致命腫瘤,他的主治醫生當時也悲觀的看待,但因為新抗癌藥物的問世,必須進行臨床試驗,而男子就搭上此波試驗,積極的配合研究治療,在12周之後,腫瘤竟然奇蹟消失。負責研究新藥物的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成功治愈的病例向病患們展示了臨床試驗的價值,希望所有的病患都不要放棄任何治愈的機會。

罕見病例 他口腔癌遭誤診為牙周病

罕見病例 他口腔癌遭誤診為牙周病#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口腔癌竟然被當成牙周病!台中就有一名60歲男性,日前因為牙痛到牙科診所看診,被醫生診斷為牙周病,遂把牙齒拔掉,未料一個月後,拔牙的傷口竟未癒合,且還持續疼痛,使得患者不僅食慾不佳,更影響生活品質。進而到臺中榮總求診,經診斷發現牙齦上有異常黏膜腫塊,經過切片化驗後確定罹患齒齦癌。每十例口腔癌 僅一例腫瘤長在牙齦上台中榮總口腔醫學部程稚盛醫師指出,在台灣每十位罹患口腔癌的病患中,就有一位惡性腫瘤生長在齒齦部位,僅次於頰黏膜癌及舌癌。因牙齦部位的結構特殊,早期的齒齦癌經常表現牙痛、牙齦紅腫、牙齒動搖及齒槽骨破壞等一般牙周病的症狀。這名患者會被當成牙周病診治,是因為實例上臨床醫師在缺少常見的臨床症狀作為口腔癌的診斷依據時,難以適時發現惡性的黏膜變化;而這些病患最終接受拔牙等一般性的治療。直到拔牙傷口處長久無法癒合,且腫瘤從傷口處生成時,才會被臨床醫師警覺為口腔癌。程稚盛醫師提醒,當拔牙後傷口癒合不良為非典型齒齦癌的初期表徵,這類病例實難與牙周病作鑑別。病患若警覺拔牙傷口無法癒合、拔牙後齒槽骨持續疼痛或麻木、異常腫塊自拔牙傷口處生成時,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科的協助,以免耽誤病情。

96歲老翁抗癌十年 歷經40次放療他不怕!

96歲老翁抗癌十年 歷經40次放療他不怕!#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患者,在對抗癌細胞時,總是辛苦,就有一名九十六歲的老翁,他十年前不幸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他早年歷經國共內戰,生活困苦,一番顛頗曲折之後,走向晚年人生,卻不能好好享福,必須被迫接受這樣的事實,不僅他不願意,家人也深受打擊,可是,他宛如發揮軍人的剛毅特質,抗癌超過十年,這些時間,歷經高達40次的放射治療,以及數次的化療,他九十多歲的身子,都能努力的與癌症對抗,那同樣是罹患癌症,較年輕一輩的癌症病人,是否該撐起膀子,挺起胸膛,樂觀的抗癌呢?十年前他被診斷出攝護腺癌這名老翁年輕時,是位軍人,經歷了國共內戰,一路顛沛從陝西、東北到滇緬成了異域孤軍,直到1954年來到台灣定居。10年前因頻尿、解尿不便的症狀就醫,被診斷出攝護腺癌。當時醫師評估向他的年事已高,曾有心臟病史,且家屬也不忍心讓讓他接受手術治療,所以子女們討論過後,選擇放射線以及賀爾蒙療法治療。10年過去了,總共經歷放療高達40次,還有多次荷爾蒙治療,但近期還是不幸讓癌細胞轉移到骨頭,必須再用副作用極大的化療治療。癌細胞轉移骨頭 化學治療讓他深受打擊「繼續化療,可能癌細胞殺得差不多了,我也快完啦!」經過了幾次的化療,因身體的極為不適,飽受折磨,甚至生活機能慢慢喪失,進食狀況不佳,連大、小便也開始失禁,對於年輕時征戰沙場的他來說,生理與心理同時遭受重擊。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治療癌症的藥物日新又新,加上天天心繫在老翁身上的子女,積極的尋找任何能夠控制病情的藥物,終於,對抗攝護腺癌的新藥問世,老翁也開始服用,病情竟然獲得好轉,令家人十分振奮。老翁說,現在還能唱唱詩歌,到公園走走,精神也變得更好。因此,在抗癌藥物的不斷進步,雖不幸罹癌的你,還需要如此悲觀嗎?

做好防癌4招 遠離癌症保健康

做好防癌4招 遠離癌症保健康#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是民眾健康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透過拒菸、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減少肥胖等來預防,另外透過定期的癌症篩檢,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更是防癌的重要法門。罹癌人數暴增 民眾不得不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在未來二十年內,全球罹患癌症的人數,恐怕會激增一倍以上,而我國每年癌症新增人數,每年也持續以將近十萬人增加,對此,國民健康署呼籲,預防癌症,應從新的年度就要開始,最好能全家人立下健康新誓願,幫助我們的下一代,健康從小做起:1) 以攝取新鮮、均衡的飲食取代加工、高熱量及速食食品,建立健康好體質。2)培養全家共同的運動興趣並維持運動習慣,強化健康體能。2) 戒菸、不讓自己與孩子暴露於二手菸環境,拒絕菸、檳、酒等致癌因子,選擇健康好環境。4)接種經實證顯示可預防癌症之疫苗,例如,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可預防6至7成的子宮頸癌發生。

非痔瘡而是癌!熟男長達1個月排便出血如血崩

非痔瘡而是癌!熟男長達1個月排便出血如血崩#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病患若有血便不止的情況千萬不能輕忽!尤其是併有痔瘡、潰瘍或胃出血者,即使抽血、指診、糞便潛血檢查等結果皆正常,也不該疏忽大腸鏡檢查的療程,以免錯失癌症治療黃金期。43歲的賴先生,從國中開始就血便不斷,每次出血都像大血崩,當時醫師診斷是痔瘡引起,久而久之他也不以為意,直至去年3月,至美國洽公、餐餐都吃肉類及辛辣食物,回台後出現胃悶痛、排便大出血長達1個多月,於是緊急前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診。造成血便因素多 大腸鏡確診才安心!一連串檢查顯示顯示,抽血、糞便潛血皆無異常,但醫師指診發現直腸有個2公分左右的潰瘍,初步懷疑是造成血便的原因,醫師為求謹慎,堅持安排賴先生做大腸鏡篩檢,透過病理切片證實為直腸癌第3期末。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郭立人醫師表示,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讓他覺得病人肛門流血的情況不容忽視,當初若未替病人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可能只會認為血便是因直腸潰瘍所導致,而錯失直腸癌治療的時機,同時呼籲民眾若出現血便情形,不應輕忽,立即求診確保自身健康。

八旬翁機器手臂除癌 一口氣四顆腫瘤說掰掰!

八旬翁機器手臂除癌 一口氣四顆腫瘤說掰掰!#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老年人若年事已高又不幸罹癌的話,家屬很有可能會因為年老不適合開刀為由,進而拒絕治療,而台中就有一位八旬老翁,被泌尿系統癌和血尿折磨了三年,經過機器手臂手術後,一口氣除掉了四顆腫瘤,且出血量少,出院後恢復狀況良好。機器手臂 能助年長者除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黃志平醫師說,其實病患在四年前就因慢性腎衰竭展開洗腎,三年前則因血尿在其他醫院檢查出左側腎盂癌,顧慮到他年事已高,加上高血壓和腎衰竭等多重因素,家屬認為手術風險太大,決定放棄進一步治療,直到去年九月情況惡化,病患的反覆性血尿且症狀加劇讓他痛苦不堪,才轉送到該院就診。經一系列檢查發現,癌細胞在泌尿系統裡四處蔓延,病患的兩邊腎臟、膀胱、泌尿道和攝護腺,通通都被侵犯了。如果此時再不採取行動,非但長期血尿解決不了,連生命都受到威脅,家屬決定聽從建議,以對老人家衝擊最小的方式開刀。老翁傷口小、出血低 一次清掉四顆腫瘤黃志平醫師表示,在歷時約六小時的手術過程,為除惡務盡,病患的腎臟、輸尿管、膀胱、攝護腺全部根除,骨盆腔淋巴結也仔細廓清,黃志平說,這是很少見的大手術,病患的出血量卻非常少,完全用不到輸血,且於一週後就平安出院。追蹤顯示,病患肚皮上小傷口的疤痕逐漸淡去,血尿的夢魘也徹底遠離。黃志平認為,複雜且困難度較高的腹腔鏡微創手術,因為有達文西手臂系統的輔助,醫師在立體超高解析視野下操作,傷口小但手術更為精準,併發症因此降低。手術安全有保障,對處境類似的年邁長者是一大福音。值得注意的是,國人腎盂癌或輸尿管癌的發生率高出歐美許多,這種現象在腎衰竭的族群尤其明顯。黃志平提醒腎衰竭並接受洗腎的病患,若出現血尿、反覆性泌尿道感染或腎臟水腫時,罹患腎盂癌或輸尿管癌的可能性大增,應及早做進一步檢查。 

七月大男嬰竟罹癌 轉移肝、肺不治!

七月大男嬰竟罹癌 轉移肝、肺不治!#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別以為「兒童」或「少年」就不會罹癌!在我國每年癌症新增個數每年以逼近十萬的人數增加,癌症早就可能發生在「不分年齡」的每個人的身上。台中就有一名14歲的陳姓男童,出現一直嘔吐、發燒、疲倦、腹痛的症狀,到診所看診都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三個星期都無法痊癒,到童綜合醫院檢查後,發現男童的白血球高達9萬多,尿酸指數與血鈣都偏高,確診罹患血癌,目前接受持續的治療,男童的狀況穩定。七月大男嬰肚子越來越大 跑診所兩個月都無解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名七個月大的鄭姓男嬰,因為肚子越來越大,家人帶至診所看診,但醫師都說是腹部脹氣,服用藥物、擦脹氣膏都沒有效果,兩個月內到不同的診所求醫卻無法治癒,且男嬰越來越虛弱;最後帶至童綜合醫院,經腹部斷層掃描檢查後,確診為惡性腎腫瘤,並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肺、肝,已經無法治療,最後不幸離開人世。對此,兒童醫學部錢新南醫師表示,癌細胞大多源自於自體基因的突變,除非家族成員中有多人罹患各種不同癌症才有遺傳的可能性,而兒童癌症大致有九大症狀,若出現以下的症狀,家長們就要提高警覺,並直接到大醫院就診: 1) 臉色蒼白,身上出現莫名紫斑或有出血傾向。2) 不明原因的發燒(逾兩周的不明熱)、疼痛、異常的腫塊、淋巴腺腫大(不會變小或消失)。3) 肝脾腫大(如腹脹或食慾不振)。4) 神經症狀(頭痛、嘔吐、抽搐等)。5) 眼睛有異常反射光(瞳孔可見白色物體)。錢新南醫師呼籲,孩子只要出現任何異樣狀況,都應就醫檢查並接受治療,不可忽視小症狀背後潛藏的危機;由於兒童罹患癌症治癒率比大人高很多,只要能早期發現配合治療,就有高達七成的治癒機會。 

醫訊/癌症病患飲食衛教

醫訊/癌症病患飲食衛教#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都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因此,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在此次講座中王昱鈞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伴病友度過這艱辛的過程。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3年1月6日(一)上午10:00 ~ 11:00地點:亞東醫院一樓思源廳 洽詢:02-7728100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