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少年不菸不酒感冒半年 竟罹鼻咽癌

少年不菸不酒感冒半年 竟罹鼻咽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民眾若有長期感冒症狀,且脖子出現腫塊,吃藥也不曾好過,就要擔心恐怕是癌症作祟!台中就有一名年僅十八歲的白姓少年,半年前開始出現耳鳴、鼻塞等症狀,且脖子處還出現腫塊,至附近診所看診卻都查不出原因,直到近日症狀日漸嚴重,出現耳朵疼痛且聽力衰退的症狀,才到大醫院看診,未料一經檢查後,竟是第三期鼻咽癌,無家族病史且無不良習慣的少年,卻不幸罹癌,讓醫師也頗感驚訝!少年不菸不酒卻罹癌 病因難找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俞瑞庭醫師表示,白姓病患本身沒有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且家族無相關遺傳病史,有可能因為EBV病毒感染,或病患晚上打工的工廠通風不良,導致工作一年多吸入過多刺激物(如粉塵)導致。又患者因為年紀很輕,所以當鼻塞、耳痛等症狀持續時,自恃年輕警覺性降低,才會拖延半年才到大醫院看診檢查。呼籲民眾只要感冒超過2週以上都無法改善,或脖子出現腫塊且沒有變小或消失時,都須儘速到醫院看診。經治療後少年目前認真準備大學考試放射腫瘤科葉啟源醫師指出,白姓患者因未儘早到醫院檢查,發現時鼻咽已有3公分左右的惡性腫瘤,並癌細胞擴散到淋巴腺,初步需接受同步化放療,其中放射線治療約需35次,隨後再接受輔助性化療;現在多次接受同步性化放治療,病情已獲得改善控制,目前正準備大學指考。葉啟源表示,鼻咽癌平均罹患年齡為40~50歲,早期症狀或病徵並不明顯,因此常被誤認為感冒或火氣大;呼籲民眾當出現持續鼻塞、耳鳴、聽力減退、複視、流鼻血或頸部出現腫塊時,要多加留意,並且有家族史、抽菸者等高危險族群更要特別注意。由於鼻咽癌細胞對放射線治療特別敏感,只要遵循醫囑按部就班接受治療,痊癒機率是很高的。

大腸癌早期發現 治癒率高達八成

大腸癌早期發現 治癒率高達八成#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綜藝天王藝人豬哥亮日前出示診斷書,親自証實罹患大腸癌二期,現年67歲的他,曾經在2年前因為有血便,一度懷疑罹癌,但是當時已經排除;豈料2年後經過高雄長庚醫院診斷後,確認罹癌。原本以為是例行健檢,卻不料檢出大腸癌二期,令豬哥亮本人也感到意外。 大腸癌六度蟬聯癌症之冠2011年發生人數最多的前10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序位同2010年。發生人數以肺癌及乳癌增加最多,較2010年分別增加444人及401人(各增加4%);而大腸癌癌症發生人數再創新高,六度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乳癌則發生人數首度突破萬人大關。癌症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大腸癌就是一個早期無明顯症狀的癌症,病人往往因等到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症狀才就醫,卻已經進入二到三期。事實是,許多癌症在早期會發出自己獨特的訊號,透過篩檢便可辨識這些訊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提升存活率。 癌症早期發現 治癒率皆高癌症篩檢發現早期個案之比率較高,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及大腸癌之早期個案佔所有篩檢個案之比率分別為89.3%,83.2%,32.8%及55.1%;而前述四癌之早期個案的5年存活率皆達8成以上,大腸癌80.7~85.5%,乳癌88.7~97.5%,口腔癌83.2%及子宮頸癌88.8~96.8。對此,新竹市衛生局提醒:1)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2)乳癌篩檢:45~69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3)大腸癌篩檢:50~74歲的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4)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且有嚼檳榔(含戒檳榔)或吸菸者,每2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鴻海跨醫療 與台大攜手治療癌症

鴻海跨醫療 與台大攜手治療癌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永齡健康基金會與世界放射治療設備公司瓦里安、臺大癌醫中心醫院加上鴻海集團進行產、學、研三方合作,共同簽署備忘錄,期望在未來能為所有華人提供減低痛苦、更好、更先進的治療科技。郭台銘先生建立的癌症預防、治療及研究中心,永齡健康基金會將與瓦里安合作,項目包括提供亞太地區放射治療臨床學術研究及訓練、共同研發次世代光子及質子治療設備,並擴及放射治療周邊設備開發等。提升醫療技術 減少時間與負擔在光子技術共同研發上,將打造新型態的設備,有效節能並減少病人的等待時間,並且讓病人負擔經費減少50%;在質子治療部分計畫有效縮小質子治療設備體積,使其技術更加普及;後續生醫設備製造上,鴻海科技集團將提供全球頂尖開發科技服務。此次開創性合作,成功連結世界三大第一,同時讓美國醫療、台灣科技開啟合作契機,從設備開發、治療過程中學習經驗與不斷完善,在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能提供華人世界提供最優質的癌症治療服務。臺大癌醫中心醫院預計2018年加入癌症臨床服務,配合剛竣工之永齡生醫工程館,將與永齡健康基金會展開全面性產學研合作,結合國際頂尖醫療設備大廠瓦里安,將放射治療高科技產品研發技術引進臺灣,帶動臺灣生命科學產業,在預防、研究、設備、製造與技術轉移上,邁向華人癌症醫學治療新的里程碑。

母子倆罹腸癌末期 雙雙經治療都康復!

母子倆罹腸癌末期 雙雙經治療都康復!#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醫師我要跟你說謝謝!真的感謝」原先罹患大腸直腸癌末期的台中四十四歲的張先生,八年前不幸得知自己罹癌時簡直天打雷劈,甚至都已送進開刀房把肚子打開了,醫師才宣告腫瘤太大無法切除,讓抗癌路程更加艱辛,但他快放棄之時,輾轉轉院到台中榮總醫院進行多專科治療,歷經12次化療及5年追蹤療程終將腫瘤縮小、切除,擺脫病痛,還生了一個小孩,在記者會上,他心存感激多次向治療他的醫師九十度鞠躬,一身健朗的樣子,完全看不出來他是大腸直腸癌的患者。我國大腸癌發生率 居高不下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癌症時鐘再度快轉,每5分鐘40秒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快了8秒。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3倍,而大腸直腸癌則持續登上每年癌症新增個案的榜首,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近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其中,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攝取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而脂肪、紅肉等攝取過多則可能增加大腸癌的發生。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表示,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了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75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初期排便會出血,但有時混在便中不易察覺,常被誤認為是痔瘡而未重視,建議有家族病史的民眾也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早期診治。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其實是可以早期發現,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蔣鋒帆醫師指出,目前大腸癌在臨床上已有相當多的藥物選擇,醫師能夠依據患者病情及基因檢測結果給予治療,搭配手術切除腫瘤,已有不少抗癌成功令人振奮的案例。像是張先生腫瘤已經大到無法開刀,經過多年治療,目前回歸正常生活且健康,另他的母親在去年也不幸同樣罹患大腸癌,且症狀比張先生更加嚴重,腫瘤瀰漫擴散到十二指腸、胰臟並發生腸阻塞,但經過二十多次的化療,並使用抗癌製劑與標靶藥物,目前腫瘤全部消失,堪稱醫學奇蹟。因此醫師就呼籲,罹患各種癌症,不必絕望看待,只要樂觀以對,依目前的醫療科技,一定能獲得良好的癌症控制。

女老師罹甲狀腺癌 不追蹤治療骨頭遭癌細胞吃癱

女老師罹甲狀腺癌 不追蹤治療骨頭遭癌細胞吃癱#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大家都誤認甲狀腺癌,不會造成生命危險,結果他就死給你看」甲狀腺癌不如其他癌症一樣,因症狀較為明顯,透過觸診脖子處,就可以輕易知道是否有腫塊,能盡早進一步檢查,使得甲狀腺癌的十年存活率遠高於其他癌症,但部分病患卻因此而毫無警覺心,第一次治療後往往不再定期追蹤檢查,導致每年還是有超過200多位國人死於甲狀腺癌,醫師就提醒,別以為甲狀腺癌較為和善,但事實上它一樣是癌症,同樣會轉移,也同樣會致死,呼籲病患可別輕忽!甲狀腺癌十年存活率極高甲狀腺癌是內分泌門診最常見的癌症,且好發於20~40歲年輕女性,每年每十萬人中約有3至10位的確診案例。目前對甲狀腺癌的發生原因仍不明,一般而言,女性的發生率高於男性(民國100年男性4人女性13人)。因為甲狀腺是一個很表淺的器官,很容易為人察覺和發現。通常腫瘤大到看到或觸摸得到時,百分之90%還是良性的結節。而甲狀腺癌的預後及存活率極佳,經過手術等治療後都能得到相當好的控制,對病人的生活並沒有特別的影響,通常病人能夠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暨正子中心主任諶鴻遠表示,甲狀腺癌的10年存活率至少8~9成,男性病患較差可能只有7成。病患時常無法乖乖回診追蹤但也因如此,許多病患在第一次治療後,認為可以大病痊癒,而不願再進一步長期追蹤,諶鴻遠指出,一般甲狀腺癌第一次治療後要追蹤六年以上,且前三年需每半年就追蹤一次,但病情較嚴重者,則需延長至11年的追蹤期,可是部分病患卻不聽從醫囑,自認不用追蹤,醫師勸到嘴角全泡,還是無法讓病患乖乖回診。過去諶鴻遠就曾治療過一名甲狀腺癌病患,為一名五十歲的女性老師,罹患甲狀腺後,經過第一次治療,病情還控制得宜,但她卻疏於追蹤,原本每年至少要追蹤一次,卻一拖好幾年才回診,不料,腫瘤復發轉移至附近淋巴,之後,又轉移到骨頭造成癱瘓,沒多久後就不幸離世。然而,雖甲狀腺癌患者須定期接受追蹤檢查,但因患者須長期服用甲狀腺素,在追蹤期間須停藥長達一個月,不只會造成精神恍惚、幻聽、幻覺等問題,也會嚴重肥胖,「過去就有一位病患停止甲狀腺素後,竟然出現幻覺,還翻牆去偷竊」諶鴻遠印象深刻的說著。追蹤期間可使用人工甲促素諶鴻遠說,甲狀腺癌患者的治療在手術和放射碘治療後,需長期服用甲狀腺素,不過傳統在進行約28天的追蹤檢查期間,須止使用甲狀腺素,此時就容易發生如恍神、疲憊、代謝異常等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症狀,此時甚至不建議開車以免有安全的疑慮。諶鴻遠表示,許多女性甲狀腺癌患者在罹癌時已結婚生子,身負親職重責,或正值衝刺事業、力求職場表現的時刻,停藥副作用恐為她們的生活帶來劇烈的影響。如配合醫師指示施打基因重組人工甲促素,不僅可以緩解副作用,也能將放射性碘自身體裡快速排除,使患者無需經歷停藥期的不適,兼顧家庭與工作。他也呼籲病患,第一次治療後,務必定期回診追蹤,以免復發後卻不自知,導致腫瘤轉移全身,無法治療。

醫訊/癌症病患食慾不振對策

醫訊/癌症病患食慾不振對策#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所以,這時候的營養治療對患者們來說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邀賴玉釧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幫助病友們攝取到營養,對此,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5月9日(五)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大樓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洽詢:(02)7728-1001

四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存活率達8成

四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存活率達8成#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由於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使得台灣癌症發生率,新竹市衛生局表示,不管是人數還是速度都持續增加中,變成每5分鐘40秒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快了8秒,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3倍,而癌症發生年齡之中位數,與2010年同為62歲。癌症發生率 正逐漸增加中過去,在2011年發生人數最多的前10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然而現在,發生人數變成肺癌及乳癌增加最多,較2010年分別增加400多人,而大腸癌發生率已6度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乳癌發生人數則是首度突破萬人。癌症擁有特殊訊號 即早發現即早治療癌症早期無明顯症狀,像是大腸癌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但事實上有許多癌症在早期是會發出自己獨特的訊號,只要透過篩檢便可辨識這些訊號,即早發現即早治療,進而提升存活率。癌症雖成長快速,但30%以上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像是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及大腸癌就是早期發現能有較高存活率的個案,且早期發現的個案5年存活率皆達8成以上,此外,篩檢還有個好處,可預防癌前病變,經簡單治療即可預防其轉變成癌症,因此民眾千萬不能輕忽定期接受篩檢的重要性。預防勝予治療 少煙、少酒、少紅肉預防重於治療,為癌症防治理念最佳寫照,然而預防癌症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少菸酒紅肉、天天五蔬果、每日運動30分鐘,加上定期癌症篩檢,遠離癌一點都不難。 最後衛生局也提醒各位民眾,30歲後應定期4項接受檢查,預防勝於治療:1)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2)乳癌篩檢/45-69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3)大腸癌篩檢/50-69歲的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4)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且有嚼檳榔(含戒檳榔)或吸菸者,每2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驚!肝癌平均每41分鐘就有帶走1人

驚!肝癌平均每41分鐘就有帶走1人#癌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擁有國病之稱的肝病,是危害國人健康的本土病,且據衛生局篩檢發現,身心障礙民眾肝病的陽性率遠高於全國,對此提醒民眾一定要定期接受檢查追蹤,即早發現即早治療,避免肝癌之苦。B、C肝病毒 為肝癌最大元兇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統計,近20年來肝癌一直是男性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二名,女性癌症十大死因前三名,由其是B、C肝病毒為最大元兇,若帶原者不定期追蹤檢查,極有可能會引發肝硬化或肝癌以造成遺憾。目前,在台灣約有250萬B型肝炎帶原者,平均帶原率約15%~20%,而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癌比例又明顯高於非帶原者,接著就是C型肝炎,僅次於B型肝炎危害國人健康的肝炎病毒。肝病變肝癌 應定期檢查遠離病變且每年因肝臟相關疾病死亡的人數超過一萬人,換句話說,就是平均約41分鐘就有一個家庭成員因肝病往生而致家庭破碎,這不但造成個人及家庭的損失,也成為社會醫療資源的重大負擔。最後,衛生局鍾局長呼籲民眾,除了定期檢查外,日後一定要定期追蹤,了解身體情況,以避免造成自己與他人負擔,用行動表現關心,即早檢查即早治療,避免肝癌找上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