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

竹苗「心患」免煩惱 台大分院再升級

竹苗「心患」免煩惱 台大分院再升級#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自100年7月改制後,即以發展急重症照護為首要目標。在心血管疾病方面,除了招聘心臟內外科新血加入心臟血管團隊外,同時也積極推展開心手術及緊急心導管治療,是新竹地區唯一同時具有全天候心導管治療與開心手術之醫院,使竹苗區鄉親不必因為心臟血管疾病而奔波外縣市。目前,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也已通過中度緊急急救責任醫院評鑑,是竹苗地區唯一通過之醫院。心臟加護病房原本僅有5床,因服務量快速擴展,原有硬體空間設備不足以應付所需,病患常需借住其他內外科加護病房,對重症專業照護品質必然產生不良影響。為因應服務量快速成長以及提供優質心臟照護品質,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於今(101)年07月,進行心臟加護病房擴床工程,於11月13日完工。擴大空間,重新規劃裝潢,同時再新增9個床位,並更新所有監視設備與醫療器材。目前總床數共14床,包括5床可以提供透析洗腎的床位。原本心臟加護病房的服務對象僅限於心臟內科之病人,擴床工程落成之後,可以整合所有心臟內、外科重症病患,集中照護,例如急性心肌梗塞、不穩定心絞痛、急性心臟衰竭、急性肺水腫、惡性心律不整、急性主動脈剝離、高血壓危症、心因性休克、心導管或開心手術處置後需加護照護者,皆為心臟加護病房的服務對象。除了改善硬體設施,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更整編專業醫護團隊,全力投入心血管重症照護。目前心臟加護病房設有1位病房主任、2位專責主治醫師、1位護理長及27名護理師;另有呼吸治療師、藥師、營養師定時訪視病患;此外,心臟內外科共9位專任主治醫師及24小時待命之葉克膜團隊,可提供全天候而且全方位之支援照護。繼續守護竹苗地區民眾健康,並提供更高品質之心血管重症專業照護。(圖/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抽自體脂肪回填豐胸 術前術後應定期檢查

抽自體脂肪回填豐胸 術前術後應定期檢查#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長庚醫院在周末(10、11日)舉行「體雕與自體脂肪移植手術學術研討會」,邀請法國魯昂大學醫學中心(Rouen University Hospital)教授蘇勒芒(Dr. Yves Surlemont)與會;會中指出利用自體脂肪回填豐胸能使雕塑出的線條更加柔和自然。不過,醫師提醒,自體脂肪隆乳雖不會增加乳癌風險,但若出現鈣化,恐怕會影響乳癌篩檢結果的判別,建議患者術前、術後都要定期接受乳房健康檢查。另外,家族有乳癌病史民眾也要特別考量。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潤茺指出,目前水刀自體脂肪移植在外科手術上的運用極為廣泛,不只豐胸,也用於臉型雕塑、填補兩頰凹陷、豐潤太陽穴、撫平皺紋細紋,甚至用來改善手部疤痕等。但是,陳潤茺補充,由於術後的移植組織與現有組織充分結合與生長,因此以自體脂肪豐胸,會隨著患者變胖,胸部跟著變大;如果變瘦,胸部自然縮水。此外,有些患者胸部皮膚空間不大,卻一次打入過多的脂肪,細胞存活率就會下降,也會增加脂肪細胞鈣化、壞死等風險。

靜脈曲張成就慢性潰瘍 17年來手術53次!

靜脈曲張成就慢性潰瘍 17年來手術53次!#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靜脈曲張易被人們忽視,但你知道漠視的結果竟會造成皮膚慢性潰瘍!花蓮地區一名62歲的邱先生原本腿部就有靜脈曲張的症狀,沒想到一次意外小腿被鋼筋壓到,小傷口顏色漸漸變黑,左一條、右一條密麻又彎曲狀似蚯蚓的青筋布滿雙腳,讓他飽受慢性皮膚潰爛出血,甚至感染蜂窩性組織炎,17年來進出醫院治療33次,接受手術治療更高達53餘次。由於靜脈曲張不痛不癢,讓疏於關心自己健康的邱先生因為小傷口,飽受反覆下肢反覆性潰瘍、感染的問題,需長期接受手術及抗生素治療,住院次數頻繁。所幸經花蓮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俊達採顯微自由皮瓣重建手術治療後,目前病患恢復狀況良好。李俊達主任說,據統計,約有25%的女性、15%的男性患有靜脈曲張,其中老人、護士、美髮師、專櫃小姐、老師、廚師等都是高危險群。但是像邱先生這樣不在意腿部的浮腳筋,放任皮膚表層密布蜘蛛網狀、蚯蚓橫生的血管,讓靜脈曲張病情拖了又拖,最後釀成蜂窩性組織炎的案例,並不算罕見。李俊達指出,靜脈曲張有不同的程度,大部分是出現在腿部,有人只是細小靜脈擴張,在腳踝或小腿局部表皮下的小靜脈曲張如蜘蛛般呈放射狀浮現擴張;有人則整個靜脈擴張明顯凸出。嚴重時,甚至發生腳部血液淤積,腳踝變紫色,血液不易回流會發生色素沉澱,皮膚有濕疹樣皮膚炎出現,進而產生潰瘍、感染、出血等症狀。李俊達建議,民眾平日就要避免久站或久坐;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都是可促進靜脈循環的適當運動,避免便秘、肥胖、抽菸,以及穿著彈性褲襪等,也是預防靜脈曲張的好方法。另外,呼籲民眾不要擅自做主購買成藥,或誤信偏方,以免延誤病情治療時間。

醫訊/乳癌治療新趨勢與手術後復健運動

醫訊/乳癌治療新趨勢與手術後復健運動#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聞癌色變!其實擁有正確的衛教資訊以及正面的態度來打擊癌症,癌症也沒有想像中的可怕!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北國泰醫院舉辦乳癌學習營,希望能讓更多癌症家庭能有機會獲得資訊並進而參與。將由國泰醫院乳癌中心杜世興主任暨陳惠玲復健師主講,讓乳癌病友與家屬正確認識乳癌治療新趨勢與手術後復健運動。時    間:101年10月11日(四)13:30 ~17:00地    點:台北國泰醫院國壽大樓B1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仁愛路四段280號)洽    詢:(02)3322-6286 分機131

靜脈曲張及早治療 術後傷口小復原快

靜脈曲張及早治療 術後傷口小復原快#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久站的人擔心自己有靜脈曲張,為何會產生靜脈曲張?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是因為我們的血液積存在血管裡,造成靜脈高壓,進而變形浮凸出,腿上可見青紫色彎彎曲曲浮出像是蚯蚓或蜘蛛絲般的血管。阮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趙廷光表示,患者應避免站立不動、避免長時間靜坐、睡覺時將腳稍微墊高、避免抽煙、小心食用避孕藥,某些避孕藥可能引起這種問題、穿著彈性襪等避免靜脈形成血栓。靜脈曲張在發生之初,往往是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人會小腿皮膚癢、腿部腫脹、酸痛、腿部沈重感,站立時在小腿的後面及腿部的內側會出現明顯的藍色、腫大的靜脈,會愈來愈明顯。女性特別是在月經來前及經期中會變得更嚴重。尤其是站了一整天下來,小腿酸痛、腳踝腫脹,把腳抬高就比較舒服。站著的時候下肢靜脈血要回到心臟,主要靠二個機制:靜脈血管主要靠周遭的肌肉組織協助,以及靜脈血管裡杯狀的靜脈瓣膜會交替地開合讓血液通過,然後關上以防血液倒流。除適當運動外,要避免久站或久坐不動,可選用下列方法:壓迫治療法:穿彈性襪或以減少靜脈逆流及鬱血現象;最好早晨一起床就穿,晚上睡覺時不必穿硬化劑治療;硬化劑打入靜脈,破壞內皮細胞、發炎反應而形成血栓、纖維化,達到消除靜脈曲張目的;手術治療:目的在去除曲張的靜脈,靜脈曲張嚴重時醫生會建議開刀,因開刀是最令人滿意治療方式。趙廷光表示,應儘早治療已發生的靜脈曲張。以通電閉合術治療靜脈曲張傷口小、復原快。傳統手術傷口大、住院天數長,術後帶給患者生活較多不便。維納斯電燒灼靜脈閉鎖治療的手術方法是只要在患者的足踝間開一個針頭大小的孔,將一根導管經由小孔穿入患者腿部靜脈內需去除的部分,整個過程醫師會以超音波掃描器密切監視。由於傷口很小,也大幅降低了術後發炎的機率,通常患者可於48小時內復原。

乳房切除會成單峰?術前良好溝通可避免

乳房切除會成單峰?術前良好溝通可避免#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罹患乳癌若需要切除乳房,多數婦女在乳房切除之後會很在意失去了乳房成為單峰女人,進而影響到自信心與生活品質。其實只要在醫病之間做充分溝通,往往都讓患者感受失而復得的喜悅。前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郭菁松表示,早期發現的乳癌患者存活率極高,現在醫學進步很多乳癌患者還可以活上十幾二十年以上,因此乳癌手術前應該好好與醫生溝通,尋求最合適且影響外觀最小的方式做治療,不要因聞癌變色而匆促做下醫療決定,要求醫師開刀時切除越多越好的治療方式,以免將來後悔。郭菁松指出,乳癌手術後可以選擇接受乳房重建手術找回雙峰或是配戴體外義乳來得到外觀上的平衡,回復原本的生活型態。如果考慮要做乳房重建,最好在做乳房切除之前與醫生討論,做術前的評估規劃手術方式,至於選擇配戴義乳則比較單純,可以請教醫生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配戴即可。郭菁松說,藉由乳房重建手術來找回雙峰的人有增加的趨勢,重建手術雖然會經歷一段辛苦的過程,但是透過有經驗的醫療團隊,一般來說乳癌手術是乳房外科做而乳房重建則是由整形外科來主導的,在充分溝通及密切合作下所得到的結果,往往都讓患者感受失而復得的喜悅。現在乳癌的治癒率相當高,醫學的發達讓患者可以選擇不會變成少奶奶,科技的進步也讓病患有不同的選擇來找回外在的平衡。

奇蹟!手術13次「重新做人」

奇蹟!手術13次「重新做人」#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器官全部重建!何姓軍官意外墜樓後歷經13次手術,等於是「重新做人」!台中一名何姓軍官意外從五樓摔落地,五臟六腑摔爛,歷經十三次手術,在醫院躺兩年,他重新做人,救回一命,他說要做好事來回報老天爺給他的大奇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陳宏基說,廿六歲何姓軍官,因不慎從五樓高墜地,兩年前送達醫院時,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因為撞擊太嚴重,急診醫師立即切除他的胃、食道以及脾臟。從挽回生命到恢復正常生活,歷經兩年,等於重新打造一個人。可以用「支離破碎」來形容當時身軀,肝臟破裂、腹膜發炎、血胸、右股骨骨折、臉部裂傷、下肢多處深裂傷。陳宏基說,經大小十三次手術後,兩次最長時間手術達十二小時,命保住了,卻因無食道也沒有胃,只能靠腸造廔來灌食,而食道因重擊破碎切除,改將大腸拉長到食道,取代食道功能。

成大心臟移植團隊日漸茁壯

成大心臟移植團隊日漸茁壯#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自民國89年核准成大醫院為心臟移植手術醫院,成大醫院執行定期動物心臟移植實驗、派醫師及護理人員至國外著名心臟移植醫學中心短期學習,經過嚴密周詳的訓練及計畫之後,組成以楊友任教授及羅傳堯主任為領導的心臟移植團隊。民國94年12月開始完成雲嘉南地區第一例心臟移植,並於6年多的時間內,成大心臟移植團隊在前院長陳志鴻及現任院長林炳文全力支持下分別成立了心衰竭及心臟移植特別門診,提供心衰竭患者全面的治療,許多病友獲得改善,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末期心衰竭患者,團隊已連續成功的完成32例心臟移植手術,術後一年的存活率為87%、術後三年及五年存活率為83%,心臟移植成果豐碩,患者術後已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及回到工作職場,更有許多病友於身體狀況穩定後至世界各地旅遊感受新生的喜悅,如加拿大、合歡山及北海道等都有他們的足跡。民國96年5月由社工部協助成立『心臟移植病友會』,除了使心臟移植的病友能互相扶持及有彼此分享心路歷程的管道外,病友會成員因瞭解等待器官移植病友的心情及為感念捐贈者大愛,亦積極參與及支持器官勸募活動。對於無法接受心臟移植的重度心衰竭患者,團隊亦給予植入心室輔助器的治療,除挽救病患生命外,期待給病患更好的生活品質。由成大醫院心臟移植發展中可看出,成功的心臟移植所代表的不只是心臟外科醫師手術技術的精進,它顯示的是心臟移植團隊整體醫療品質的精緻化與進步,無論是臨床服務或是研究方面,期待心臟移植團隊能更加茁壯,為台灣心臟衰竭患者進一份心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