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反覆包皮炎 竟是糖尿病引起!

反覆包皮炎 竟是糖尿病引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5歲的陳先生包皮反覆發炎已持續半年,每當包皮出現裂傷時便自行塗抹藥膏,近日發覺包皮口變狹窄無法翻開,才趕緊就醫。檢查發現,包皮外觀有明顯紅腫且反覆撕裂傷,驗尿顯示有尿糖,診斷為糖尿病引起的包皮炎。糖尿病患傷口癒合能力差 包皮發炎撕裂傷易反覆發生泌尿科醫師林儒廷表示,門診觀察發現,反覆包皮炎的患者中有1成有糖尿病,常見於30至40歲男性,這群人特點是包皮炎反覆發生,外觀體型肥胖,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往往罹患糖尿病而不自知。反覆包皮炎竟是糖尿病引起!林儒廷醫師說明,由於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時,抵抗力會下降,傷口癒合能力較差,因此包皮發炎引起撕裂傷不易痊癒且反覆發生機會增加。包皮炎常因包皮過長、衛生習慣不佳、性接觸、抵抗力下降發生林儒廷醫師進一步說明,包皮炎常因包皮過長、個人衛生習慣不佳、性接觸、抵抗力下降等而發生。在症狀上會出現包皮局部紅腫、疼痛、撕裂傷,同時反覆發炎結痂,會使得包皮口變狹窄,包皮無法翻開,對清潔造成困難,包皮炎的情況更難痊癒。治療方面,視症狀治療包皮炎外,還需做好血糖控制。如果同時伴隨包皮過長,在發炎情況改善及血糖控制良好後,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割包皮。平時注意包皮清潔,單一性伴侶避免危險性行為,謹慎控制血糖,規律運動習慣及作息加強抵抗力,可預防包皮炎發生。最後林儒廷醫師提醒,門診中常出現年輕男性因反覆包皮發炎困擾不已,後續檢查才發現是糖尿病引起。由於糖尿病在初期不一定會有明顯多吃、多喝、多尿、體重下降症狀,因此如果反覆包皮發炎、糖尿病高風險族群應接受糖尿病篩檢,早期發現治療。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當,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飲食控制。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24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姜貴明營養師主講「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本講座幫助糖尿病友認識均衡飲食、飲食份量代換,使病友飲食更具多樣性!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8年4月24日(三)下午14:00-14: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糖友只防高血糖?小心低血糖無形殺手

糖友只防高血糖?小心低血糖無形殺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只需要注意高血糖嗎?大家普遍認為糖尿病是高血糖導致,事實上控制血糖時,發生低血糖也會影響患者生活。低血糖除了出現冒冷汗、發抖等症狀,嚴重更將導致昏迷、致命。然而,面對低血糖,糖友卻多採取事後補救而非積極預防,血糖長期劇烈起伏,恐徒增心血管併發症及死亡風險。嚴重低血糖 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較一般糖友多3至4倍根據研究指出,發生嚴重低血糖的糖友較一般糖友多3至4倍的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夜間低血糖及低血糖相關症狀,可能發生睡夢中驚醒、甚至昏迷送醫,嚴重時影響隔天的工作或學習,為此不敢參與過夜的活動,影響社交生活。低血糖問題若未能妥善處理或預防,成為糖尿病患者生活的枷鎖,對疾病管理更是一大隱憂!過去一般大眾對低血糖的認識僅止於輕微症狀,呼籲正視低血糖問題,中華民國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攜手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發起「解開枷鎖 正視低血糖」活動,邀請糖友分享過去低血糖經驗並拍攝解開枷鎖照片,更讓大眾一起響應、陪伴揮別低血糖!低血糖嚴重可能導致嗜睡、言語不清、不自主怪異行為台灣糖尿病死亡率高,據衛福部106年統計,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因而死亡。過去,大家普遍認為是高血糖所致,事實上糖尿病低血糖問題更是隱藏的糖友殺手!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秘書長表示,低血糖輕則出現自主神經症狀,如冒冷汗、發抖、心悸等問題;嚴重可能導致嗜睡、言語不清、不自主出現怪異行為、甚至昏迷、致死。除了生理症狀外,低血糖更連帶加速併發症發生。長期低血糖會造成心臟更多的負擔,研究顯示,嚴重低血糖的糖友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較一般糖友高3至4倍,整體死亡率更增加3至4倍,重擊患者的存亡問題。聰明用藥、飲食及作息 積極控糖糖尿病患者過去面對低血糖多半採取補救措施,但是根據健保急診數據資料顯示,10年間糖尿病患者因低血糖送往急診人數增加5倍,且出現低血糖症狀的患者住院天數也較一般患者多達1周。未能防範低血糖,不只是患者受累,更可能成為糖尿病病患與社會沉重的負擔。國內研究調查指出,高達9成5糖尿病病患都曾出現低血糖,更有3成糖友會反覆發生低血糖。王治元秘書長表示,面對低血糖應從治療端開始注意,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與糖尿病衛教學會呼籲糖友與大眾一起正視低血糖問題。除了聰明選擇用藥,更需從飲食、作息多管齊下。三餐定時定量、規律的活作息和運動都可以積極預防血糖過大的波動,並配合醫囑才是最有效控制病情的不二法門。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讓身體少疾病,而且又不容易發胖。適當吃素其實對身體有好處,但吃素同時也要講究,才能兼顧健康。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19日(五)舉辦營養講座,由吳宛真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健康吃素」,此場團體衛教將帶著大家一起解析吃素的優勢和劣勢,並告訴大家如何健康吃素。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健康吃素時間:108年4月19日(五)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糖友防糖尿病足 每天檢視腳部健康

糖友防糖尿病足 每天檢視腳部健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長久下來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及作息生活改變,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跟著提高。代謝症候群正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發出的警訊,其中糖尿病躍上台灣十大死因之一。近年來糖尿病又有年輕化的趨勢,期望民眾更深入瞭解糖尿病,預防勝於治療。糖尿病患者血循不佳、感覺遲鈍 小傷口致糖尿病足恐截肢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李書鳳表示,骨科病房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正是糖尿病足,為糖尿病造成的足部潰瘍,無形中漸漸入侵至骨髓,導致截肢。最常遇到病人只是剪指甲時不小心有傷口而發生,糖尿病患者常併發血管及神經病變,造成感覺變遲鈍,血液循環變差,一旦血液循環不佳,無法避免缺血性懷死惡化,慢慢入侵至軟組織的膿瘍,此時截肢是唯一治療的方式。糖友每天檢視足部健康 確認有無傷口、皮膚溫度與顏色李書鳳護理師表示,糖尿病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盡早偵測足部的神經病變或是周邊動脈的阻塞。潰傷時不一定會有深度的足部感染,只要能早期處理缺血問題,就不一定會發生缺血性壞死。糖尿病患者宜多注意足部衛生照顧,每天檢視足部是否有小傷口,摸摸腳趾確認皮膚溫度與顏色,行走時穿著適當的鞋具,避免穿尖鞋、拖鞋或涼鞋,以免踢傷。萬一出現傷口時不需驚慌,因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較差,馬上至醫院請醫生評估,給予專業護理照顧,切忌亂塗藥。早期發現,早期正確治療,大都可以抵禦糖尿病足上身。糖尿病患者要維持血糖控制,遵循醫師規則服藥,避免抽菸導致血管收縮血循變差,且不可使用過熱的水以免燙傷,讓這個「隱形殺手」沒有可以入侵的管道,與糖尿病和平共處,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講座/糖尿病人良好控糖的益處與方法

講座/糖尿病人良好控糖的益處與方法#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若沒有控制好,當心併發症纏身。糖尿病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的內分泌疾病,主要的併發症都由日積月累的微細血管病變造成,其中眼睛問題部份,影響病人日常生活最多的是視網膜病變。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將於4月13日(六)舉辦衛教講座,由新陳代謝科李國陽醫師主講「糖尿病人良好控糖的益處與方法」,講座中醫師將針對糖尿病友正確控制血糖的方法進行介紹。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治療新進展時間:108年4月13日星期(六)下午12:30-13: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講座/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

講座/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快速西化,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相關死亡率更是逐年快速上升。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性的動脈硬化。且有報告顯示,60%以上糖尿病患者合併血脂肪異常現象,更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因此如何控制飲食,將血脂肪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月20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施淑梅營養師主講「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希望大家藉由此場團體衛教了解糖尿病相關飲食對策,常保健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時間:108年3月20日(三)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糖友聰明選擇 營養師教火鍋健康吃

糖友聰明選擇 營養師教火鍋健康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約60歲從事營造業的劉先生,過年與家人聚餐,一連9天都吃火鍋,每天測量的血糖數值越來越高,趕緊回診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標高至9.0%,三酸甘油脂超標2倍,令他十分驚訝!冷天與親朋好友聚會,吃熱呼呼的火鍋也是一大享受!台灣的火鍋一年四季到處皆可吃到,選擇種類很多,親愛的糖友,你做出你的決定了嗎?常常會有糖友疑問可以吃火鍋嗎?要怎麼吃火鍋?每次出去吃火鍋後血糖都很高,是不是不能出去吃?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糖尿病中心衛教營養師分享糖友冬天如何安心吃火鍋的秘訣:1) 選擇清淡湯底/昆布、柴魚或是番茄蔬菜當湯底,不僅可以減少過多油脂的攝取、還可以增加纖維的攝取與飽足感。若湯底煮過其他食材就儘量不喝湯。2) 斟酌用餐順序、慎選食材/建議糖友吃火鍋時先吃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可延緩血糖上升,增加飽足感;再來吃豆魚蛋肉類的食物,雖然豆魚蛋肉類的食物不會直接影響血糖,但攝取過多會使油脂量超過而延緩血糖下降的速度,所以建議選擇油脂含量較少的肉類,例如魚類、海鮮、雞肉等,也要避免加工品及內臟,選擇「原型」食物最後才吃全穀雜糧類且不可過量,除了常見的白飯、冬粉、烏龍麵外,地瓜、芋頭、南瓜、玉米、山藥與米血糕,也屬於全穀雜糧類(澱粉類)而非蔬菜。食用時應注意份量與代換,例如:若每餐的全穀雜糧類為4份,可以吃1碗飯(4份)或半碗飯(2份)加半碗南瓜(1份)加半碗山藥(1份)。3) 飲料、沾醬與飯後點心的小叮嚀/‧甜點、飲料要減糖/飲料最好選擇白開水或無糖的茶類,飯後點心以1 份水果代替冰淇淋、蛋糕等甜點,避免取過多的糖份造成血糖波動太大。‧減少使用沾料/選擇蔥、薑、蒜、生辣椒、白醋、蘿蔔泥等天然的食材,加上少許的清醬油,代替高油脂、高鈉的沙茶醬和辣椒醬,減少熱量降低腎臟、血壓負擔。綜合以上,相信糖友們應該懂得如何聰明選擇健康吃火鍋。以昆布火鍋為例,熱量約870大卡。全穀雜糧類5.4份,建議吃了白飯就不要再吃火鍋菜盤中玉米、南瓜、米血、粉絲,或是吃1/3碗白飯與菜盤中的玉米、南瓜、米血、粉絲做為全穀雜糧類來源,約控制在3至3.5份的全穀雜糧類。不吃過度加工食品,可以請店家不用給予蛋餃、貢丸。既可控制好血糖也可享受美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