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行走或運動時的疼痛,小心!

行走或運動時的疼痛,小心!#糖尿病

人類全身的動脈血管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趨向硬化,造成血管腔道得狹窄阻塞,加上飲食及生活形態的改變,加速血管壁的硬化,導致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日漸增加,如果不能即早診斷及治療,會有截肢的可能。新店耕莘醫院 盧崇弘醫師表示,罹患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最普遍的症狀是患者在行走或運動時,小腿肌肉因為缺血缺氧,引發下肢的疼痛越來越顯著,休息後,疼痛現象會緩解消失,臨床上,稱為間歇性跛行症。如進一步嚴重缺血,連休息狀態都無法獲得足夠的供血量時,會造成肢端的靜止疼痛,再嚴重者,會出現夜晚疼痛,最終將導致肢端的組織潰瘍或壞死。對於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完整的檢查包括血壓、頸動脈雜音、腹主動脈瘤、腳足部皮膚的顏色、毛髮、腳趾、動脈脈動、小腿腹肌肉萎縮等。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好發的位置,通常是在股動脈和膕動脈交界處,愈遠端阻塞,血管繞道重建的可能性愈低,因為,遠端血管管徑越來越細小,繞道吻合手術困難度高,縫合的動作有可能破壞血管內膜的完整性,造成更嚴重、更遠端的血管阻塞。此外,因為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的病變,所以,不單是四肢的動脈會受影響,心臟的冠狀動脈、腦部的動脈都是受到同樣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煙、肥胖、年齡、低溫環境等的影響。因此,完善的血管功能檢查就顯得相當重要,而動脈儀對患者周邊血管的檢查是一種安全、簡便、迅速、高度準確性、無侵犯性以及可重複檢驗的方式。其中,ABI (踝肱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的數據還可以用來推測心肌梗塞、中風的存在危險性;ABI正常指標值應大於 0.90,因此,若ABI 指標值小於0.90,患者就有周邊動脈阻塞的可能。同時,ABI指標值若越低,患者周邊動脈的硬化阻塞越嚴重。如果藥物治療無法改善周邊動脈阻塞的症狀,在血管外科手術考量下,就必須要有血管硬化程度、阻塞位置所在、側支循環情況等等資料,提供適宜的血管繞道手術,為患者肢端建立充足的血流管路,此時就必須考量進行動脈攝影的可能。提醒您,定期追蹤、常規服藥是確保人體血流暢通的必要條件;而戒菸(包括二手菸)、少攝食脂肪、維持正常血壓、血糖、適當的運動,則是延緩周邊動脈硬化的良方。

常見的糖尿病迷思

常見的糖尿病迷思#糖尿病

近年來糖尿病已是國人10大死因第4位,而且其發生率是年年上升,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日益加大。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2.46億 人口飽受糖尿病困擾,每年更以700萬人的速度增加,更可怕的是,每10秒鐘就有一人因糖尿病相關疾病而死亡。您對於糖尿病的認識夠嗎?小心!錯誤的認知可能會害了你!有不舒服就不必控制血糖嗎?當然不可以!很多人以為如果沒有不舒服,就是正常人,就不用在意血糖高低!既然罹患糖尿病,就表示身體對於血糖穩定的調節能力已逐步喪失中,初期患者通常沒有症狀,但是超過標準的血糖,會一步步傷害血管內皮、神經纖維、腎臟、視網膜,這種破壞是漸進式的,一天一天慢慢累積,哪一天驚覺時,傷害已經造成,而變得不容易處理。小便有糖,才是糖尿病?其實等尿液出現糖份時,已經是血糖太高了!並且有時患者不一定會在尿液中出現糖份,尤其是年紀大的人。杏儒中醫診所 蔡易昌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血糖濃度超過180mg/100ml時,腎臟中負責將葡萄糖從尿液再吸收回血液中的攜帶者已飽和,所以開始出現尿糖,滲透壓增加,所以水分隨著葡萄糖從尿液中排泄,造成多尿現象。所以並不是看小便有糖才是糖尿病!根據統計,糖尿病發病10~15年後,30~40%會出現尿蛋白,而從早期尿蛋白到腎衰竭尿毒症平均要8~10年左右,所以早期篩檢出尿蛋白並積極治療就很重要。只要在抽血前注意血糖控制,血糖值漂亮就好了?很多患者都是平時大吃大喝,一到要抽血了,怕抽出來數字不合格被醫師罵,特別會在前幾天控制飲食,就以為天衣無縫了!其實,血糖值只是單一時間點的當時血糖高低,並不能知道平時的血糖穩不穩定,所以,醫師會利用『糖化血色素』(HbA1c)這個指標,來瞭解患者最近三個月的血糖波動幅度。美國訂為7%以下為良好,歐洲則訂為6.5%,但在台灣,即使是放寬標準,訂為8%以下,仍有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不及格,表示血糖控制情形極須改進。症狀不明顯用藥能拖就拖?想到再吃?很多患者喜歡自己當醫生,把1天的藥當2天吃,或者高興再吃!這都是十分不好的喔!因為本來好好治療控制血糖,穩定一段時間之後,醫師就會幫你逐步降低藥物劑量,甚至進一步停藥改為飲食控制;若偷工減料想吃藥時才吃藥,反而讓胰臟細胞易凋亡,讓未來更需依賴胰島素注射,甚至出現腎臟、心血管、神經系統、視網膜等併發症,千萬別排斥用藥,因為及早用藥控制,反而讓血糖控制更好,不易產生併發症,用藥量也會降低。

糖尿病和性功能障礙有關係?

糖尿病和性功能障礙有關係?#糖尿病

優美的音樂、香醇的美酒、誘人的香水、迷人的另一半…正在興頭上時……,突然間……『親愛的…對不起,我…今天不行,改天好嗎?』這是許多糖尿病患者心中的痛,而且也是難以啟齒的痛。根據臨床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出現性功能障礙的機率與患病時間長短有很大關連。在不分年齡的概括性統計中發現,糖尿病患者陽痿的發生率約60%,比沒有糖尿病的人高出將近5倍,這是個多麼令人心痛的數字!在2002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統計數字更是驚人,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與性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從患糖尿病5年以內的59.9%,到6~10年的68.4%,11~15年的71.7%,16~20年的73.8%,甚至是20年以上的78.5%。依照此數字推論,如果30歲罹患糖尿病,到了35歲時就有將近六成的人不舉,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加上近年來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不斷下降中,哪天遇到一個20歲就得糖尿病、25歲就有性功能障礙也就不足為奇了!為什麼糖尿病會和性功能障礙有關係呢?目前醫學界的推論,認為糖尿病會由下面四方面造成性功能障礙:一、神經病變:高血糖會在神經纖維上形成醣類物質沈澱,造成神經纖維腫脹變性,當支配陰莖勃起的神經受累之後,當然就會一蹶不振。二、血管病變:高血糖容易使血管內壁鈣化變性,造成血管腔縮小狹窄,當供應陰莖的血液循環受影響時,當然就無法完成充血的任務了。三、內分泌異常:糖尿病患者內分泌系統容易出現紊亂失控,常會影響腦下垂體及睪丸的功能,當雄性激素分泌受影響時,就失去了勃起的驅動力。四、NO系統異常:NO(一氧化氮)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對於陰莖充血具有促進作用,如果缺少NO就會造成陽痿,而糖尿病剛好會減弱及干擾NO的作用。如果您有糖尿病,應該要面對它,先好好配合醫師,將血糖穩定下來,如果藥物不按時服用,偷工減料,血糖當然會高,那就要擔心哪天您也要說出『親愛的…對不起…改天好嗎?』

親愛的,今天不行,我可以等!

親愛的,今天不行,我可以等!#糖尿病

當您搭配著優美的音樂、香醇的美酒、誘人的香水、還有您的另一半…箭在弦上之時,突然間……『對不起,我…今天不行,改天好嗎?』當然要以寬大的胸襟說『親愛的,沒關係!…今天不行,我可以等!』身為糖尿病患者的另一半,必須要有無比的耐心,陪他共同面對疾病,好好治療,忍一時之癢換得一輩子的幸福,一定會有撥雲見日雨過天青的一天。根據臨床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出現性功能障礙的機率與患病時間長短有很大關連,從患糖尿病5年以內的59.9%,到20年以上的78.5%。只有積極的治療,可以避免如此的慘況。中醫認為糖尿病性功能障礙,可依臨床症狀辯證論治:一. 濕熱壅盛型:濕熱不攮,宗筋弛長。常見形體素豐,陽事萎頓,小便黃渾,口臭,舌胖嫩,苔濁膩而黃。治療方向:以清化濕熱,升清降濁為主。常用方藥:如清熱滲濕湯,知母、黃柏、蒼朮、黃連、土茯苓、萆薢、淡竹葉、佩蘭等。二. 氣陰兩傷型:燥傷氣陰,脾病及腎。常見精神困頓,動則氣促,自汗,口乾大便難,面色白,唇紅,舌胖大苔薄中裂。治療方向:以固護氣陰,調補肝脾為主。常用方藥:如慎柔養真湯,生黃耆、生地黃、懷山藥、黨參、炒白朮、蓮子、芡實米、杭白芍、麥門冬、天花粉等。三. 肝腎不足型:燥傷精血,肝腎並損。常見口乾少津,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眼乾澀,舌紅少苔。治療方向:以補益肝腎,滋陰養血為主。常用方藥:如知柏地黃丸,知母、黃柏、生地、熟地、山茱萸、懷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太子參、女貞子、旱蓮草等。四. 心脾兩虛型:常見心悸氣短,神疲乏力,飲食無味,脘腹脹悶,動則汗出,舌淡嫩邊齒痕苔白欠潤。治療方向:以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為主。常用方藥:如歸脾湯,黨參、炒白朮、茯苓、生黃耆、遠志、石菖蒲、酸棗仁、廣木香、龍眼肉、夜交藤等。五. 水火未濟型:肺腎陰傷,心相火炎。常見虛煩不寐,小便頻,手足心熱,口乾咽燥,大便硬,舌尖紅刺苔薄剝裂。治療方向:以交通水火,坎離既濟為主。常用方藥:如坎離既濟丹,人參、天門冬、五味子、生地、熟地、山茱萸、枸杞紫、當歸身、白芍、遠志、炒棗仁、茯神、肉蓯蓉、牡丹皮、澤瀉等。六. 奇經暗損型:燥傷精血,八脈交傷。常見腰酸足弱,腦轉耳鳴,小便頻有餘瀝,陽事萎頓,精薄精冷,舌胖苔薄潤。治療方向:以溫柔濡潤,固益奇恒為主。常用方藥:如五子衍宗湯。枸杞紫、菟絲紫、五味子、覆盆紫、車前紫、韭菜紫、沙苑紫、蛇床紫、女貞子等。身為糖尿病患者的另一半,我們必須以無比的耐心愛心,陪伴著他,確實配合治療,將會有柳暗花明的驚喜!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中醫治療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中醫治療#糖尿病

一般來說,罹患糖尿病後10~20年左右,會有將近50%的患者會出現各種類型的神經損傷症狀,且隨著時間增加,其中最常見的是周邊神經病變,也稱為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多神經病變。但是也有無臨床症狀的神經病變。而在超過25年以上者則是最高危險群。通常是先侵犯感覺神經,症狀常是由下肢遠端開始再進行至上肢,和神經纖維損傷有關。 隨著時間及病情進展麻木會呈現如戴手套或襪子般,若血糖繼續控制不良,再末期驅幹也會有感覺喪失的危險。 血糖控制不良、合併高血脂、高血壓、體重過重、超過40歲是出現神經病變的高危險群。 糖尿病神經病變,包括: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病變三種。運動神經病變會引起病人小塊肌肉萎縮,力量失衡,足部變形,及足壓增加等。感覺神經病變可以造成病人手腳發痲、刺痛,症狀時好時壞,尤其晚上症狀會加劇,須靠止痛藥及一些抗憂鬱劑來減輕疼痛。此外,感覺神經病變常使病人腳部、腿部及指頭對震動、溫度、及痛的感覺日漸喪失,最後完全喪失感覺。自主神經病變則使病人汗腺失去功能,皮膚乾裂,容易感染。而且自主神經病變也可影響到內臟自主神經,造成消化障礙,男性性器勃起功能障礙而造成性無能等,病人應到泌尿科檢查再作進一步治療。 中醫常以其臨床表現分型治療: 一、氣陰兩虛,風寒濕傷症狀:神經系統症狀加倦怠乏力,動則汗出,或口乾多次,手足心熱,五心煩熱,舌質紅,偏瘦,苔薄白,脈細弱。治法:益氣養陰,祛風除濕。常用處方:生脈散、左歸丸。二、肝腎陰虛,血脈瘀阻 症狀:神經系統症狀加口乾咽燥,腰膝酸軟,脅疼,耳鳴、健忘,手足麻木,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補益肝腎、破血逐瘀、搜剔經絡。常用處方:獨活寄生湯、小活絡丹。 三、脾腎陽虛,痰瘀阻絡 症狀:神經系統症狀加畏寒肢冷,腰膝以下疼痛,遇寒加重。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治法:溫補脾腎,化痰消瘀通絡。常用處方:金匱腎氣丸、丹參飲。 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之最基本且有效方法,就是良好控制血糖。糖尿病期愈久,神經病變機會愈大。已有許多報告顯示,糖尿病的控制與神經病變之間有相當密切的關係,發生神經病變原因有的與血液循環有關,有的與代謝異常有關。臨床症狀病人可能出現膀胱無力、腹脹、便祕、瀉肚、陽萎、對冷熱感覺差,另外造成手腳無力酸麻刺痛,嚴重時連走路掉了鞋子病人都因感覺遲鈍而不自知,甚至當腳底出現傷口時,病人也沒有感覺疼痛,因此糖尿病人要特別注意足部的護理照顧,每晚睡前一定要好好檢查腳底是否有傷口。

《常見病茶飲湯方》之`糖尿病`篇

《常見病茶飲湯方》之`糖尿病`篇#糖尿病

何謂「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相關的疾病,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無法被身體利用,造成血糖值升高超出正常,而產生一連串的疾病。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如果經過一段時期未經有效的控制,還可演變成許多的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對身體健康容易導致嚴重的傷害,甚至造成患者死亡。1. 周邊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冠狀動脈性心臟病、腦血管意外、間歇性跛行、壞疽等。2. 視網膜病變:會導致視網膜出血或剝離,嚴重可造成失明。3. 糖尿病性腎臟病症候群:常出現在患十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初期可見腎性高血壓及蛋白尿,末期可導致尿毒症。糖尿病性腎臟病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4. 周邊感覺神經病變:最主要出現在患者足部感覺遲鈍、異常;患者自覺麻木、冷熱覺遲鈍等,以及深層的疼痛。5. 其他的併發症:例如泌尿系統反覆感染、搔癢、陽痿、傷口容易受到感染、癒合力差、免疫功能下降等皆是。哪些人容易得到糖尿病?1. 體重過重者(超過理想體重20﹪)。2. 親人中有糖尿病患者。3. 罹患惡性疾病者。4. 長期不當服用某些藥物者(eg.類固醇、降壓利尿劑)。5. 懷孕中的婦女。6. 體質虛弱者。7. 飲食失當者。8. 長期作息紊亂、壓力過重、過勞者。9. 性生活無度者。糖尿病的養生茶飲葛根花粉飲【材料】:葛根21g、天花粉18g、麥門冬15g、五味子12g、茯苓9g【做法】:加入900ml清水共同煎煮,沸騰後改以小火續煮至一半量,即可熄火,取藥汁待溫飲用。【功效】:糖尿病、血壓高、咽乾、口渴、虛勞、多汗。【注意】:孕婦不宜飲用。中藥的性味功效*葛根:甘辛涼,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止瀉。 *天花粉:苦微甘寒,清熱生津、消腫排膿。 *麥門冬:甘微苦微寒,滋陰潤燥、生津除煩。 *五味子:酸溫,收斂心氣、除煩渴、生津液、安神。 *茯苓:甘淡平,利水濕、健脾、安神。(本文作者為美國全國針灸中藥醫師      - 魏哲彰/湯立嘉 醫師)(文章擷取自-常見病茶飲湯方1)

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糖尿病

所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血管,導致眼球內出血、結疤。諾貝爾眼科 張朝凱醫師指出常見的症狀有視力減退、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視力突然變壞幾近失明等,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沒有特殊症狀,須經醫師檢查及早發現。 【主因為糖尿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可能與下列變化有關】1) 黃斑部水腫: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心,是視力最敏銳之處,也是對於缺血最敏感的地區,當血流不順暢時,黃斑部容易水腫,感光的機能相對地變壞。 2) 眼球內出血:新生血管破裂造成眼球內出血(玻璃體出血),光線通過瞳孔後受阻於混濁的玻璃體,視力必然變壞。3) 視網膜剝離:眼球內反覆出血會導致結疤(纖維化),使視網膜變形,甚至將視網膜扯離眼球壁,造成網膜剝離症。【治療方法】1) 雷射光凝固療法:局部雷射光凝療法可用來治療因視網膜內微血管滲漏而引起的黃斑部水腫,當視力因黃斑部水腫而產生變化時,應早期治療使水腫消退。 增殖前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部份),可用泛雷射光凝固治療,尤其當視網膜病變惡化到可能產生新血管,即須接受雷射治療,以消除新生血管,預防眼球內出血,此法不但具預防性,也是公認為可靠的方法之一。 2) 手術治療:玻璃體是填充於眼球內透明的水膠物質,當網膜新生血管出血,流入玻璃體時,原本清澈的玻璃體會變成混濁,玻璃體若不能自行恢復透明時,即須施行玻璃體切除術。當眼球內結疤嚴重,把視網膜扯離眼球壁,造成視網膜剝離時得施行手術治療。

包皮過長,悶熱天氣易產生龜頭包皮炎

包皮過長,悶熱天氣易產生龜頭包皮炎#糖尿病

蔡呈芳 醫師表示,龜頭包皮炎一般發生在包皮過長者,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症狀也不相同,以常見刺激引起的情形,多數是在龜頭被包皮覆蓋處、冠狀溝或是包皮內側產生界限不清楚的紅腫、滲液情形,變得溼溼、黏黏的,表面變得較為敏感、刺痛。更嚴重時,就會產生黃色膿液,導致糜爛、潰瘍形成。在多次反覆發作後,有時即使在不發作狀態也會留下一塊隱約浮現的光滑紅斑。如果是念珠菌感染引起者,則病灶處呈現紅色光滑表面周圍有細小薄膜狀脫皮,有時還可看見小膿皰存在。 【導致的成因主要有五類】《外傷》例如性交時的擦傷,或不小心被拉鍊夾傷。《刺激》如前面提到的汗水、尿液、包皮垢,或是未沖乾淨的清潔劑,甚至是清水,在密封情形下,都可能形成刺激的來源。《過敏》一般男性較少在生殖器塗塗抹抹,但卻可能會在性行為時,接觸到女性局部塗抹的藥劑或栓劑而過敏。《感染》最常發生的是念珠菌,在糖尿病患,或是配偶有陰道念珠菌感染時,最易發生。《鏈球菌或是厭氧菌》也有人的發炎是起因於菜花病毒感染。此外,一些皮膚病,如脂漏性皮膚炎、乾癬、梅毒,都常在龜頭處發病。蔡呈芳 醫師建議去除刺激,加強局部清潔是治療的第一步,但已經發炎的皮膚,需要較溫和的清潔成分,且洗後要充分衝去清潔劑。如果病灶表面十分潮溼,可以稀釋的過錳酸鉀,或直接以生理食鹽水浸泡數次,以加速局部乾燥。如果有明顯的感染跡象,則給予口服或外用抗菌藥來加以控制。龜頭包皮炎往往有復發性,平時想辦法將包皮後推,以露出龜頭,注意清潔,避免尿液、清潔劑殘留,如果仍然無效,可能就要靠局部手術切除包皮。男性的念珠菌感染,多半來自異性伴侶潛在的念珠菌陰道炎,此時必須雙方同時治療,才能真正根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