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頑固型高血壓,吃3種藥也無法降⋯恐隨時中風、心衰竭

頑固型高血壓,吃3種藥也無法降⋯恐隨時中風、心衰竭#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女兒陪著爸爸來看診時表示,爸爸患有高血壓已經有幾10年,目前光是血壓藥,一天就要服用5種,但血壓控制效果仍不佳,常常超過160毫米汞柱甚至有時會到180毫米汞柱多,調整藥量也不見起色。醫師確認檢查報告,發現病患除了高血壓外,也有高血脂的問題,腎功能亦較差,腎絲球過濾率(GFR)是34,已進入需要特別注意的程度。女兒表示,心臟科醫師原先建議爸爸做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後因腎臟血管合併腎功能不佳,因此作罷,才會希望以中醫調理身體,希望讓血壓穩定一點。服用藥物超過3種仍無法降血壓,恐是頑固型高血壓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當高血壓病患在經過同時使用或服用3種以上、且包含其中1種為利尿劑的降血壓藥物後,仍無法控制到目標血壓值時;或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肌酸酐大於1.5毫米汞柱,或尿蛋白大於每日300毫克)的病人身上,血壓仍大於130/80 毫米汞柱,即稱之為「頑固性高血壓」(Resistant hypertension)。蔡易昌說明,影響血壓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雖降血壓的西藥有很多種類,但也很常遇到不論怎麼調藥,血壓都無法控制得很好的狀況,時間一久對身體的傷害很大。根據統計,在超過2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將近500萬名高血壓病患中,卻有1/3患者不自覺,這是非常危險的,隨時可能會出現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主動脈瘤、廣泛性動脈粥樣硬化、肺栓塞、認知障礙、痴呆和慢性腎臟病等重大疾病風險。高血壓最新治療指引:130/80毫米汞柱以上蔡易昌進一步解釋:「過去認定的高血壓是140/90毫米汞柱,但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仍有出現高血壓併發症情形。因此,美國心臟協會已調整高血壓的最新治療指引,重新定義血壓達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就是高血壓。正常血壓的定義則維持於120/80毫米汞柱以下,希望可以提高民眾對於高血壓有更多的警覺性。」其實,在中醫沒有「血壓」這個名稱。蔡易昌指出,高血壓在古時候,多依其症狀分散在「眩暈」、「頭痛」等範疇,大多屬於肝、脾、腎功能的失調。最早的紀錄見於古籍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的「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以及《靈樞.海論》的「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內經》認為無論虛實皆可致眩。到了漢朝的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則使用六經辨證來區分不同的血壓眩暈問題,開啟了不同的思考。宋朝以後進一步豐富了各種論述,南宋的著名醫家嚴用和在《濟生方.眩暈門》提出:「所謂眩暈者,眼花屋轉,起則眩倒是也,由此觀之,六淫外感,七情內傷,皆能導致。」補齊了六淫七情所傷致眩的理論。到了元朝的朱丹溪,則提倡痰火學說,曾在醫學名著《丹溪心法》提到:「無痰不作眩。」而明朝溫補學派的著名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認為:「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當以治虛。」從此確立了中醫對於高血壓的病因病機,是屬於「本虛標實」。高血壓病機為「本虛標實」致眩,依不同體質調理蔡易昌表示,中醫認為高血壓主要是為肝腎陰陽失調,陰虛為本、陽亢為標,因此透過中醫調理陰陽失調的情形,就是其治療重點。例如:肝火亢盛、陰虛陽亢、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痰濕阻逆、氣虛血瘀等,皆為臨床上常見的體質分型,依照每個人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就可以讓我們身體逐漸找回調控血壓的能力。對於頑固性高血壓,中醫這種針對體質的調理,反而比西藥更有優勢。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調理,該名爸爸回診時血壓大約都控制在130左右,和以前比起來穩定相當多。蔡易昌也分享,中醫對於高血壓的治療,並不是著重在於「用藥降血壓」,而是在於「讓身體自己可以調控血壓」。(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台灣洗腎發生率下降,需提早介入處方標準化

台灣洗腎發生率下降,需提早介入處方標準化#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人洗腎人數相當多,根據台灣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國內有9萬多人需定期洗腎,但慶幸的是,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行的2020年台灣腎病年報中發現,在經過年齡的校正後,腎臟透析發生率終於有下降的趨勢。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腎臟學科教授吳麥斯表示,一直以來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多為65歲以上、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及有家族病史的族群,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是重要的預防方法。 另一方面,台灣人的飲食豐富,蛋白質攝取普遍都過高,尤其近期流行減肥吃「生酮飲食」,對高危險群來說腎臟負擔很大。同時健身實施的高蛋白營養餐,也不適合所有人當作日常飲食。建議除了節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平時也要盡量少油少鹽。 腎病防治持續於偏鄉宣導衛教,落實轉介提早介入 同時擔任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吳麥斯表示基金會長期為落實疾病預防,除了日常衛教工作外,長年深入偏鄉提醒年長者注意三高警訊,更提供免費篩檢服務,協助建立通報機制協助追蹤。期望能夠補足常規醫療系統較難著力之處,透過提早介入與轉介,減少洗腎人口的發生。 嚴格落實醫療關鍵流程,減少透析與增加存活有成效 吳麥斯指出,目前台灣腎臟病人在進入醫療系統後都有相當嚴謹的治療流程,處方也相當標準化,台灣的作法不僅受到國際肯定,在回診狀況與具體延緩腎病、減少透析人數、增加存活率方面都有明顯成效。 吳麥斯說明,去年12月腎臟醫學會發表的CKDOD(慢性腎臟病之觀察性資料庫)初期研究結果,有別於嚴格控制篩選條件的臨床實驗,更能夠反映出真實世界的疾病數據,具有相當參考性,更重要的是可看出醫師所給予處方之病患遵從度,透過這樣的判斷,對於日後的精準醫療相當有幫助。「要整體改善台灣人的腎病,除了預防,遵從治療更是關鍵,未來要補強的缺口便是在回診後的病患執行度,以及預後的效果觀察。」 在遵照醫囑情況下,多數腎病都能獲得良好控制,但若有疾病感染、共病因素,或者不小心服用到腎毒藥藥物,也可能會突然間急速惡化,這也是為何要持續溝通防治衛教的原因。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有效控制惡化 在腎臟治療當中,非透析病患第5期健保有補助酮酸胺基酸治療,在國外研究中,也看到患者以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達到延緩洗腎或有效控制腎臟惡化的成果。吳麥斯強調,在腎臟治療當中,仍舊要依照個案依循關鍵流程診治,以酮酸胺基酸治療來說,患者必須要嚴格控管低蛋白飲食的搭配,才能夠真正達到效果。 看更多腎臟病衛教專欄

心臟肥大恐心衰竭、猝死!醫:高血壓出現心悸別輕忽

心臟肥大恐心衰竭、猝死!醫:高血壓出現心悸別輕忽#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79歲蔣先生因運動性呼吸困難與心悸就醫,依心電圖和初步心臟超音波顯示左心室肥厚,但除此之外看不出有其他原因。醫師進一步透過形變照影心臟超音波才發現,左心室心尖部縱向應變顯著下降,是典型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變,治療以藥物為主,並需注意心律不整的發生。呼吸困難、胸痛、心悸,恐心臟肥大病變另有陳先生53歲,因有運動性呼吸困難、胸痛、心悸與姿勢性頭暈等症狀前來就醫,心電圖顯示右束傳導阻滯,經傳統心臟超音波證實為左心室出口肥厚,伴隨有輕度出口血流阻礙,且由於病患合併有一些神經症狀,經形變照影心臟超音波診斷後,確認為左心室出口阻塞型心肌病變。醫師建議藥物治療,預防心律不整,並避免長時間蹲下後急速變換姿勢,定期回診追蹤。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惟全表示,心臟肥大是一般人常見的心臟病變,主要是指心臟的左心室擴大或肥厚的變化。左心室是維持心臟功能最重要的腔室,負責將心臟的血液送給全身器官運用。當左心室有擴大或肥厚的變化,甚至兩者都存在時,代表左心室已經有病變,嚴重者甚至有心臟衰竭與猝死的風險。左心室擴大或肥厚,常見成因不同造成左心室擴大的常見原因包括: 心肌梗塞 心肌缺氧 心肌病變 瓣膜性心臟病 通常伴隨左心室收縮功能下降造成左心室肥厚的常見原因包括: 主動脈瓣狹窄 肥厚性心肌病變 浸潤性心臟病變 高血壓蔡惟全說明:「臨床上常因心電圖或胸部X光檢查,懷疑是否患有左心室擴大或肥厚可能,就需要進一步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傳統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可以測量左心室大小與質量,進一步確認左心室的變化是擴大或肥厚,還是兩者都有,且可以探查可能的原因,例如瓣膜性心臟病。」然而,有時傳統心臟超音波僅能看到左心室肥厚,沒有發現特異的原因時,此時需再透過形變照影心臟超音波。蔡惟全指出,形變照影心臟超音波是利用亮點追蹤技術,可直接測量心肌的變化,適用於病患有心肌肥厚、心肌病變、懷疑心臟衰竭但左心室射出分率正常、冠狀動脈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右心室肺動脈高壓,癌症化療的心臟毒性評估等情況,也有助於病患心臟衰竭的心肌存活與預後評估,可更精準解決病患問題。

有食譜》高血壓怎麼吃?營養師教你「飲食6原則」

有食譜》高血壓怎麼吃?營養師教你「飲食6原則」#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進入深冬季節,日夜溫差加劇,易導致血管急速收縮,造成血壓升高、增加急性心臟病發作機會。「高血壓」不但是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更潛伏在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患者身上,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依據衛福部109年十大死因調查,高血壓性疾病位居十大死因第7位;另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逾26%,等於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得舒飲食(DASH) 血壓管理飲食新選擇血壓若不好好控制,容易引發心臟病、中風等多項併發症,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血壓3原則:定期量血壓、按時服藥、落實良好的生活型態。除了規律運動、減重、戒菸及少油、低鹽、多蔬果之健康飲食型態與習慣;其中「得舒飲食」(DASH)更是一種降低高血壓的飲食方法。「得舒飲食」是一種全方位的飲食方式,秉持「藥食同源」理論,利用吃進正確食物有效穩定血壓。其原理是使用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及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搭配多種營養素,促進身體健康,達到降血壓目的。而在改善高血壓飲食的實際選擇上,可依照以下這6項得舒飲食原則:1. 選擇全穀根莖類2. 每天攝取5份以上蔬菜及5份以上水果3. 多喝低脂乳4. 紅肉換白肉5. 吃堅果用好油等6. 提醒病患在使用此方法前應先諮詢營養師,專為高血壓及慢性病患者設計適合的客製化飲食。穩定血壓同時享受美味 6道營養師食譜輕鬆做 芝麻牛奶雪泥冰:結合芝麻、牛奶2種高鈣食物,1杯直接滿足50%的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 摺疊海苔飯包:運用海苔、紫米等12種多元食材,充分達到吃高纖全榖、以白肉(鮪魚)取代紅肉、以及選用芝麻油等不飽和油脂類3大要件,吃得健康美味外也可輕鬆帶著走。 浪漫綠拿鐵:以無糖豆漿作為基底,搭配各式蔬菜及水果,製成營養蔬果汁,除了高纖、高鉀外,更提供適量的蛋白質,補足所需體力! 起司番茄盅:以番茄搭配起司,兩者皆含有豐富的鈣質、蛋白質及鉀離子,能一次補足約1/4的每日營養需要量。 低鹽莎莎醬:在家自製比起市售「鈉」含量降低80%的莎莎醬,可作為佐餐的高纖開胃小菜。 莓果燕麥餅:選用高纖食材穀物,製作美味及健康兼具的日常點心。詳細食譜可至台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查詢,料理影片將於本月10起至12月1日,每周一午餐時間(中午12點至12點30分)及每周三晚餐時間(晚間6點至6點30分),於悠遊台北頻道推播,或至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臉書專頁及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Youtube頻道收看。佳音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梁風琦表示,這6道食譜的食材不但容易購買、製作過程也簡單上手,擺脫過去為了健康而捨棄美味的刻板印象,提供讓高血壓患友無負擔的營養搭配及攝取,在飲食上也能享受不同選擇。

耳鳴竟是高血壓惹禍!血管阻塞恐害聽神經萎縮

耳鳴竟是高血壓惹禍!血管阻塞恐害聽神經萎縮#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患者十多年來固定吃藥控制高血壓,近來開始出現耳鳴、眩暈等症狀,心臟內科醫師也一直為他調整藥物,看了一下藥單,除了血壓藥之外、還有血清素、抗焦慮藥、抗組織胺、鎮靜劑、末梢循環藥。患者表示,「耳鳴的問題,我看了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後來吃血清素後症狀有減輕一些,但是隨著吃藥時間拉長,藥物的副作用讓我整天昏昏沉沉,沒辦法好好工作,而且耳鳴狀況後來變成時好時壞,我想嘗試中用調身體。」耳內血液循環不良 養分減少造成病變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高血壓看似與耳鳴牽扯不上關係,其實兩者具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主要是高血壓患者的血管較容易硬化,而發生血管阻塞的情況,影響內耳血流的供應,一旦養分減少則會造成內耳病變形成耳鳴,需避免內耳血液循環不良,無法獲得充分的營養,造成聽神經萎縮。治療上必需高血壓及耳鳴雙管齊下,除了要好好控制高血壓,同時還必需針對耳鳴給予各項藥物,例如打通內耳血路的藥物、活化神經的營養劑,及阻止血管過度收縮的藥物,另外像是抗焦慮、鎮靜藥物都可依需要來使用。中醫方面,最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相關的論述,《內經‧靈樞‧脈度》提到「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及《靈樞‧海論》提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認為元氣不足時,容易出現耳鳴。另外,《靈樞‧口問》提到,「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顯示腸胃所吸收的營養,化生宗氣,提供氣血,若氣血不足則易耳鳴。到了唐朝的醫學名家王燾在《外台秘要》提到,「病源足少陰之經,宗氣之所聚,其氣通于耳,其經脈虛,風邪乘入,風入于耳之脈,使經氣痞塞不宣,故為風聾。」宋朝內科名家楊士瀛的《仁齋直指方‧耳》提到,「腎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氣調和,腎氣充足則耳聞而聰。若勞傷氣血,風邪襲虛,使精脫腎憊則耳轉而聾。」進一步說明了耳鳴、耳聾是腎精虧損、胃氣不足、肝火、痰濁上蒙,以及風邪上襲耳竅所引起。晚上不再失眠睡得好 白天不再昏沉沉治療方面,在明朝著名醫家張介賓所著的《景岳全書》提到「凡暴鳴而聲大者多實;漸鳴而聲細者多虛;少壯熱盛者多實,中衰無火者多虛;飲酒味厚,素多痰火者多實;質清脈細,素多勞倦者多虛。」對本病的新久虛實作了扼要的概括。這位患者高血壓、耳鳴、眩暈的情形,臨床表現還出現頭痛頭脹、容易發脾氣、經常睡不著、心情煩悶、口乾口渴、臉紅目赤、便秘等情形,是屬於中醫辨證論治中「肝陽上亢」的證型,用藥上就以清肝瀉火為主,佐以疏肝理氣、滋腎塡精,另外加上耳鳴的專病用藥,療效不錯,又沒有西藥鎮靜類藥物的副作用,白天精神好、晚上不再失眠也睡得好,自然各方面都慢慢改善了!(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血壓飆破300殺了小羅斯福 你不可不知的寧靜殺手

血壓飆破300殺了小羅斯福 你不可不知的寧靜殺手#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常會聽到「高血壓」這個病名,即使現在高血壓的盛行率很高,但更多患者並不習慣規則控制血壓,只要一量到血壓變高,就會說「啊,剛剛可能太匆忙了」或「現在剛好比較緊張」等解釋血壓變高的情境,總認為自己「血壓高只是暫時性的」,而沒把高血壓當成是需要注意的長期狀況。今天我們就來回歸最原始的情景,了解什麼是高血壓,以及為什麼大家需要注意血壓。血壓首先,什麼是血壓呢?古代常有戰爭,想要在戰爭中打敗騎兵隊,對手會將長矛指向奔跑的馬,企圖撂倒壯碩的馬。當馬兒倒下,隨後再補上一刀,拔出後人們注意到,血整個像噴泉般往上噴的好高。這時,人們就想到:「哇!血在體內流動,是有很大的力量的。」這就是大家注意到「血壓」的開始。簡單來說,我們的血管裡有血液流動著,流動的血液對血管管壁就會產生壓力,而這個壓力就被稱為血壓。高血壓講到血壓,你可能有印象大家會講到137/86 mmHg這樣的數字,還會聽到兩個名詞「舒張壓」和「收縮壓」,究竟137代表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呢?收縮壓,就是代表「心臟收縮」時血管承受的壓力;而舒張壓是「心臟放鬆」時血管承受的壓力。因此,心臟收縮出力時,血管承受的壓力會比較大,因此收縮壓的數值是寫在前面,比較高的那個,所以137/86的血壓是指:收縮壓137毫米汞柱,後面那個數字則代表舒張壓86毫米汞柱。目前認為正常的收縮壓是小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寫在一起,紀錄為120/80毫米汞柱,是目前認為健康的血壓值。若是「高血壓」,就代表著血管承受著比平常人還要來的高的壓力。過去較多的高血壓標準設定在140/90mmHg,然而現在多數共識會將高血壓的標準下修到130/80mmHg。也就是說,血壓量起來超過130/80mmHg時,就算高血壓。被誤解的高血壓通常患者偶爾到醫院測量到超過130/80mmHg的血壓後,會說:「真的嗎?我怎麼不知道?」或「可是我都沒有什麼不舒服?高血壓不是會讓人頭痛嗎?」嗯,這真的是個很常見的誤解。第一,高血壓通常不會讓人有什麼樣的症狀,如果沒有測量,很少人會知道自己血壓高。第二,頭痛雖然是可能是高血壓造成的,但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會造成頭痛,不一定是血壓高。第三,許多人都以為血壓高的時候應該出現頭痛、頭暈、肩頸痠痛等症狀,不過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通常沒什麼感覺,高血壓就像悄悄蟄伏的「寧靜殺手」,一旦出事,病人往往非死即殘。如果沒有控制血壓,會怎麼樣?多數患者剛開始被診斷為高血壓時,會傾向拒絕承認高血壓是個問題,也拒絕改變生活型態來改善血壓,因此我們最好要先問問,萬一沒有控制血壓,身體會有什麼變化嗎?想想看,所有的器官都需要血流經過才能運轉,但血流經過時若是帶有極高的壓力,那對器官是有好處的嗎?不會。就會像電壓過高會傷害電器,水壓過高會傷害管路那般,血壓過高就是會讓器官損傷,因此被忽略的高血壓會持續傷害身體各個器官,最終導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中風、視力變差、腎臟衰竭。所以若問:「為什麼需要控制血壓?」大家請務必記得,長期失控的血壓會導致身體多重器官受損,最後容易死在相關併發症。現代人才有高血壓嗎?許多人會以為「高血壓是現代醫學的騙局」,或問:「以前的人沒有高血壓嗎?」嗯,應該這麼說,以前的人也會血壓高,只是過去大家還不懂高血壓會帶來一堆問題,因此沒有控制血壓的概念。怎麼證實以前人也會血壓高呢?我們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小羅斯福」總統留下的血壓變化紀錄一窺究竟。小羅斯福第二次參選總統時是54歲,血壓162/98毫米汞柱;第三次任期時血壓為188/105毫米汞柱;到了第四度參選,小羅斯福的收縮壓已經衝破200毫米汞柱大關,大約都是維持200到240毫米汞柱之間,後來突然倒下時,收縮血壓衝破300毫米汞柱,是大片的腦出血中風,昏迷兩個多小時後死亡,身亡時63歲。你可能會想:「這個血壓也太誇張了!竟然收縮壓平時都超過200毫米汞柱!身為美國總統竟然都不用控制血壓嗎?」其實,那時候的醫學觀念不一樣,大家以為高血壓是「自然的回饋機制」,身體老化後血壓就「必須」變得這麼高。因此在1940年代,許多人在40出頭血壓就極高,平時雖然沒有什麼症狀,但漸漸會因為心絞痛、心臟衰竭、中風、腎衰竭而住院,旋即喪命。小羅斯福即使是總統,仍舊走上這條因失控的高血壓而中風、器官衰竭的路。直到後來,醫學臨床發現患者在血壓降下來之後,能大幅改善血尿、頭痛等症狀,大家才漸漸明白高血壓對於心臟、肝臟、腎臟、內分泌及神經系統的負面影響,才發現我們需要好好控制血壓,減少因為血管疾病死亡或傷殘的機會。預防高血壓生活中許多不健康的型態會讓人血壓變高,像是喜歡吃大魚大肉、油膩速食、或吃重鹹、醬料不停加。身體活動很少,經常久坐,或本身肥胖,血壓也會比較高。另外,抽菸、使用菸草、與過量飲酒都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因此,想要預防高血壓,最好每周選個5天做運動,每天運動個30分鐘。平時採取健康飲食,盡量吃新鮮蔬菜、水果,以及少調味的新鮮原型食物,要限制鹽分和酒精的攝取量,不要抽菸,減少生活的壓力。(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中醫耳穴貼壓治失眠 連高血壓都改善

中醫耳穴貼壓治失眠 連高血壓都改善#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患有高血壓的70歲陳女士,近半年多來為失眠所苦,每天都須躺1小時以上才能睡著,且半夜會醒來一至二次,伴隨有頭暈、頭痛及耳鳴的症狀,原本穩定的血壓亦隨之超標。1個月前到中醫求診,確診為「肝陽上亢」證型,經耳穴貼壓治療後,失眠狀況大幅改善,血壓偏高的狀況也得以控制。年齡小於60歲、每晚睡不到5小時 高血壓發病率會顯著增加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高血壓是內科常見疾病,高血壓伴隨失眠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高血壓患者第一次就診就是因爲失眠。高血壓與睡眠有著密切關係,據臨床統計,有高達46.6%的高血壓患者為失眠所苦,另有研究結果指出,年齡小於60歲且每晚睡不到5小時的人,高血壓發病率會顯著增加。失眠可能使高血壓患者交感神經的活性增加,導致血壓處於持續升高狀態。因此改善睡眠質量對維持血壓的平穩至關重要,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林在裕表示,耳穴貼壓療法能促進經脈循行並增強臟腑功能,以達調暢氣血、陰平陽秘之功效。另外,亦可促進末梢神經與大腦皮質相應區的聯繫,使患者大腦皮質的抑制、興奮趨向平衡,來改善失眠質量,進而對失眠合併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值亦有良好的調節作用。耳穴貼壓是一種簡單又方便的保健療法,醫師將耳穴貼壓膠布貼在特定的耳穴上,經過適當的耳穴按摩即可發揮助眠、降壓療效。每次療程可貼壓2至3天,五個療程後評估療效。長期使用藥物治療疾病的確會加重肝、腎的負擔,為了避免藥源性所導致的毒害,選用非藥物療法(如耳穴貼壓療法等),激發身體天然的抗病能力,改善失眠質量的同時也能讓血壓偏高的狀況獲控制。耳穴貼壓療法效果顯著但缺大型臨床研究 北聯醫徵受試者林在裕指出,門診時像陳女士這樣罹患失眠合併高血壓的患者不少,中醫理論中的耳穴貼壓療法臨床上證實有顯著效果,不過缺乏大型且科學性的臨床研究,為有系統評估耳穴貼壓療法的療效,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將進行門診療效評估計畫,即日起徵求自願受試者。研究計畫將分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共有5次療程,每2至3天替換一次耳穴貼壓膠布。有興趣的民眾可向中興院區報名,諮詢專線:02-2552-3234分機5207。

高血壓心臟負荷超載 心衰竭機率多5倍

高血壓心臟負荷超載 心衰竭機率多5倍#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老先生在兒子攙扶下,邊走邊喘來看診,兒子表示,爸爸一直有吃藥控制,但這幾年越來越喘,心臟科醫師說是心室肥大,應該和高血壓有關,原本以為心室肥大和其他慢性病一樣,按時吃藥就會改善,但是似乎不是這樣,爸爸症狀越來越多,非常容易累、胸悶、頭暈、心悸、腳腫,越來越不舒服……出現心室肥大 五年內死亡率約50%心臟肥大通常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心室擴張」,通常是心臟瓣膜的問題,因為血流沒辦法正常打出去,會回流到心室,讓心室血流堵塞,導致被撐大。這類的心臟肥大症狀就會比較早出現,可能會覺得胸口悶悶、總是呼吸困難,或是動一下就覺得喘、心悸等;另一類則是「心肌肥厚」,這位老先生的心室肥大就是屬於這一類型,就是心臟打血打不出去,常見的是心臟的出口狹窄(主動脈瓣膜狹窄)、血管末梢阻力增加(高血壓)、心肌病變(遺傳性心肌肥厚症)。血液越打不出去就越用力,越用力就心肌更肥大,一直惡性循環下去,初期幾乎不會有症狀,等到出現心悸、呼吸喘的症狀,也代表心臟已經開始無法負荷了。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老先生是因為長期高血壓,造成心臟長期處於高負荷高出力狀態,心肌一直被迫鍛鍊,所以持續肥大。高血壓造成的左心室肥大是很常見的併發症,它同時也容易合併心律不整、冠心症、心衰竭等問題,左心室肥大早期可導致心臟舒張性功能異常,之後會逐漸併發收縮性的鬱血性心衰竭(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壓病人導致心臟衰竭的機率是正常人的5 倍,控制不良的高血壓,大約50%的患者會出現左心室肥大、心臟衰竭,這時候的五年內死亡率大約是50%。中醫調理助翁改善虛弱 「可以到處走走真好」心室肥大歸屬於中醫的「心悸」、「胸痹」、「喘證」的範疇,是本虛標實或是虛實夾雜的病證,虛以氣虛、陽虛為主,標實以瘀血、痰濁為主,夾有水飲,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脾肺腎等臟,病情嚴重時可發展為心陽暴脫,甚至陰陽離決而猝死。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逆調論篇》記載:「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而《金匱要略》也提到:「心水者,其人身中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就是描述了心室肥大心臟衰竭患者水腫、行動易喘、不能平躺等的臨床表現。治療上,中醫以扶正祛邪為大方向,扶正以養心益氣溫陽為主,祛邪以化痰活血為主,兼利水散除外邪。要辨別病證虛實、氣血的屬性,如久病不已,心慌、氣短、神疲、乏力為虛證,憋悶、疼痛為實證,脹悶或走竄疼痛為氣滯,刺痛且痛處固定為血瘀。常見的臨床分型為氣滯血瘀型、痰瘀互結型、氣陰兩虛型、水飲凌心型、陰陽失調氣機逆亂型,搭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調理,加上專病使用的中藥,可以提升心臟功能及降低心臟負荷的用藥,並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老先生還是一樣由兒子陪同來回診,他很高興的說,「我現在好多了,體力好很多,走路也不喘了,可以到處走走逛逛了,真好!」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