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你吃對了嗎?睡前吃降血壓藥 能更有效控制血壓

你吃對了嗎?睡前吃降血壓藥 能更有效控制血壓#高血壓

有高血壓的人,通常需要服用降血壓藥物來控制血壓,大部分的民眾通常都在清晨服用血壓藥,不過最近在美國知名醫療網站WebMD上有一篇新研究指出,罹患慢性腎臟病(CKD)和高血壓的病患,睡前服用至少一種降血壓藥物,可顯著改善血壓控制,長期而言,還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這篇報導由西班牙Campus Universitario、Vigo大學生物工程暨慢性病生物學實驗室的Ramon C. Hermida博士等人在今年10月24日的美國腎臟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線上發表他們的研究結果,而根據國內網路媒體報導指出,高雄醫大醫院內科部長許寬立引用去年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將2156名高血壓病患分為兩組,一組在早晨服用所有的降血壓藥,另一組則至少有一種降血壓藥在睡前服用,再持續進行血壓監測,結果發現睡前服用降血壓藥物者,日後死於心血管併發症的比率,都低於早晨服用者,因此病人如果至少一種降血壓藥改於睡前服用,有助於睡眠時血壓的穩定。不過最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趙嘉倫指出,去年心臟學會發表國內首份高血壓治療指引,其中提及夜間血壓及清晨血壓若控制不好,對病人預後較差,但他也強調,每個人情形不同,是否改為晚上或睡前服藥,仍需由醫師視個別差異而定。高血壓、糖尿病患注意! 罹阿茲海默症機率恐超過5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11年輕不養成「深睡」習慣 日後恐引發高血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23認識高血壓http://w3.uho.com.tw/sick.asp?aid=6929

什麼!含糖飲料不只會發胖 還可能引起心臟病

什麼!含糖飲料不只會發胖 還可能引起心臟病#高血壓

含糖飲料不只會讓人變胖,還有可能引起更多疾病,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中年婦女每天喝兩杯以上的含糖飲料,即使沒有發胖或是體重增加,她們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含量,會是不喝含糖飲料婦女的四倍;而且最恐怖的是,她們腹部的脂肪會大量地增加、血糖也會升高,最後會造成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項研究是奧克拉何瑪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niversity of Oklahoma Health Sciences Center)的雪伊(Christina Shay)教授所進行,並且在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中提出來,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美國心臟協會發言人愛麗斯(Alice Lichtenstein)表示,這個研究顯示含糖飲料與心臟病的關連,但是並不代表含糖飲料會導致心臟病。美國心臟學院副院長、加州大學的心臟專家哈羅德(John Harold)教授表示,他認為最好的飲料,不是零卡路里的飲料而是水,他也建議他的病人要多喝水,對身體才是最好的選擇。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老年人照護不可忽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90&HN_Yr=0&HN_Mon=0心臟病患自己救自己 幹細胞療法新突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88&HN_Yr=0&HN_Mon=0吃綠藻補身卻換來洗腎 血液變綠色嚇壞醫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89&HN_Yr=0&HN_Mon=0

腰肥肚子大不是「帶財」 是要小心代謝症候群

腰肥肚子大不是「帶財」 是要小心代謝症候群#高血壓

很多老人家認為,腰部、腹部多點肉,代表有財運亨通,但看在醫師的眼中,這代表你的身體出問題了。其實腹部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密度膽固醇過低及高三酸甘油酯,其中只要有3項或3項以上超標,即罹患代謝症候群,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黃麗卿表示,如果年輕時已經有腹部肥胖,年紀大後男性有23.3%會罹患代謝症候群,女性則有25.8%,而多運動,少吃高脂、高鹽食物及多蔬果,仍是遠離代謝症候群的不二法則。根據花蓮玉里榮民醫院陳冠儒護理師在衛教文章中表示,代謝症候群不是一種特定的病,而是一種病前狀態,代謝症候群泛指各種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腎臟病等,學者們在探討代謝症候群致病的過程中發現內臟脂肪的堆積為其主因,雖然代謝症候群不是由單一因素所造成,但肥胖及胰島素阻抗是最重要因素,一般民眾可先從飲食、體重控制及生活習慣上做改善。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基隆醫院營養室衛教文章中表示,研究指出,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死亡率是沒有代謝症候群的2.5倍,而國人十大死因中,代謝症候群相關者就占了五項,造成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原因是喝酒、抽菸、壓力過大及大魚大肉的飲食方式等所造成,改善方式則可先從健康的生活型態調整起,不吸菸、少喝酒、調適壓力、定期體檢及健康的飲食方式等做改善,預防慢性病的發生。代謝症候群是啥米碗糕?http://www.uho.com.tw/sex.asp?aid=4231腰圍過大,代謝症高危險群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3490中醫治療代謝症候群 分中藥、針灸、運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992

慢性病用藥拖垮健保 健保局呼籲民眾「減肥」

慢性病用藥拖垮健保 健保局呼籲民眾「減肥」#高血壓

國衛院教授蘇益仁投書媒體,擔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慢性病患,恐成為拖垮健保的負擔。根據健保局統計,光是這三種慢性病的用藥在近三年來,每年都花掉健保費300億元,佔健保費的四分之一。一般認為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的成因,跟肥胖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飲食過度精緻與攝取過多高脂肪、高膽固醇與高糖份的食物,會讓身體產生代謝困難,慢慢地引起血液當中的糖份、脂肪與膽固醇上升,最後變成「三高」症狀。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肥胖防治網站表示,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為長期攝取高熱量的食品所造成。肥胖除了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導致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高血壓、痛風、骨性關節炎、冠心病、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疾病。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施如亮表示,三高用藥確實造成健保的負擔,國人若是藉由運動、飲食來改善,並及時預防,不僅能節省龐大的藥費開銷,也能減少用藥對身體造成的負擔。出國停健保取消 人在國外須繳保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49影音/詐領健保 新北聯合醫院2醫師收押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72健保愛心專戶捐款助弱勢民眾 溫馨滿人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781

提重物就「氣喘如牛」 原來是COPD

提重物就「氣喘如牛」 原來是COPD#高血壓

根據自由電子報報導,一位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的石先生,近幾年雖然已戒酒卻仍改不掉抽菸習慣,前幾個月發現自己提重物,爬三層樓梯就喘吁吁,這幾天更是平面道路走200公尺就氣喘如牛,連睡覺都無法好好睡。經過一番檢查後,醫師發現時先生的肺,被發現有中、重度的阻塞,確定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若不戒菸情況將會越來越嚴重,而石先生現以戒菸,搭配藥物及運動,「喘」的情況也改善了。●孫越竟有94歲的肺! 肺部保健、從戒菸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5●愛小孩就不要抽菸 二手菸致兒童睡眠問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05●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 戒煙很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65

喝還是不喝? 葡萄酒可以降血糖 卻會增加乳癌風險

喝還是不喝? 葡萄酒可以降血糖 卻會增加乳癌風險#高血壓

葡萄酒對於人體到底有沒有幫助,是許多科學家持續探究的問題。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兩篇報導指出,紅葡萄酒當中的成分可以幫助身體預防心臟疾病與糖尿病,但是女性卻會增加50%的乳癌風險。到底紅葡萄酒是該喝?還是不該喝?荷蘭的科學家發現到,紅葡萄酒當中有一種抗氧化劑稱為白藜蘆醇,它不但可以降低血糖值,還可以讓血壓下降。荷蘭的研究人員找了11個肥胖男子,然後給他們服用白藜蘆醇的補充劑,結果在30天後,這些人的脂肪肝減少,血糖值也下降了,甚至血壓也降低了。但是哈佛大學的研究可就不是好消息了,因為研究人員分析了約10萬5千位婦女後發現,每天喝兩杯葡萄酒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增加50%。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酒精會刺激雌激素增加,進而誘發乳癌的發生,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女性應減少喝葡萄酒的習慣。所以到底該不該喝葡萄酒呢?有科學家說出了一個有趣的解答,如果你們家有乳癌的病史,但是生活很健康,沒有心臟疾病,那就最好不要喝。但是如果你或是親人沒有乳癌病史,確有心臟病或是糖尿病,那麼可以小酌兩杯,幫助降低血壓,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要喝或是都不要喝,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的身體體質與疾病狀況。男聲、女聲 傻傻分不清楚?原來是甲狀腺病變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79&HN_Yr=0&HN_Mon=0眼睛乾澀易疲倦 小心乾眼症上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78&HN_Yr=0&HN_Mon=0阿輝伯健康亮紅燈 罹患大腸癌開刀切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76&HN_Yr=0&HN_Mon=0

影音/高風險性侵犯強制治療 不公布個資

影音/高風險性侵犯強制治療 不公布個資#高血壓

性侵害防治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除了讓所有性侵犯都納入刑後強制治療的範圍,彌補空窗期,同時增訂未成年犯,經評估認為有必要後,也應接受強制治療,不過化學去勢這項,只放在附帶決議中再研議,內政部長江宜樺表示,在衛生署的評估,化學去勢後,並沒有很好的成效。而這次修法也沒有將公佈性侵犯個資納入法條,江宜樺強調,學校或托兒所,都可以查詢性侵犯的個資,而修法後,這些高風險性侵犯都已強制接受治療,沒必要再全面公布個資。雖然不會全面公布性侵犯的個資,但江宜樺表示,如果性侵犯出獄後,沒有定期報到、接受治療,因此被通緝的話,就會公布個資。※新聞內容由公視晚間新聞提供失眠傷神又傷身 恐增加45%心臟病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91&HN_Yr=0&HN_Mon=0自殺最難過的… 是留下來的親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01&HN_Yr=0&HN_Mon=0小心「肝」爆掉了! 「健康搜查隊」追蹤無聲器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04&HN_Yr=0&HN_Mon=0

新郎機上腦溢血倒地 錯失黃金救治期

新郎機上腦溢血倒地 錯失黃金救治期#高血壓

由於中風通常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常常來得讓人措手不及,日前一對剛在10月初新婚的夫妻,搭機前往維也納度蜜月的途中,丈夫忽然在機內廁所倒地不起,送醫後確定是俗稱「腦溢血」的出血性中風。而根據馬偕醫院的衛教資訊中提及,造成腦溢血很可能是血壓過高所引起。新婚夫妻開開心心準備飛往維也納時,丈夫卻在機上開始嘔吐,且突然在廁所倒地不起,下機後馬上送往當地醫院治療,並確定是腦溢血。經過數週的治療後,這名新郎已從昏迷中恢復意識,但仍有無法說話的問題。根據馬偕的衛教文章指出,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大多有高血壓,且會出現頭痛頭暈、頻頻嘔吐、失去平衡與不能說話等的狀況。而隨著天氣漸漸轉涼且氣溫變化大,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注意保暖,由於溫度的急速變化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攀升,很容易造成腦出血,根據馬偕的衛教資訊顯示,尤其在12月至2月的腦中風患者偏多,提醒民眾隨時注意身體保暖與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日前台灣腦中風學會也提醒民眾,一旦發覺有半邊身體無力、說話不清楚、嘴臉眼歪斜等狀況,必須趕緊送醫,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陳威宏強調,出現中風症狀的患者只要在2小時內就醫、3小時內注射血栓溶解劑,就能減少腦部受損的程度、降低2%的死亡風險與12%的臥床機率。武術高手驚傳中風? 錯過黃金時間死亡率增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24這是真的嗎?! 冬天到了少吃也會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68&HN_Yr=0&HN_Mon=0健保卡加註器捐意願 重罰買賣器官行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67&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