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不動又吃太好 年輕人罹心血管病變多

不動又吃太好 年輕人罹心血管病變多#高血壓

「六十八歲的老翁,睡覺醒來突然中風了!」這是在寒冷的冬天裡最常見心血管疾病。由於人體的血液循環較差,加上能量及氧氣的需要量增加,便使得原本功能不佳的血管更加「滯礙難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自然也就跟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容易遺留身體功能殘障,造成生活自理及工作生存威脅,及整個家庭的負擔。阮綜合醫院高血壓衛教師吳曄薰表示,一般而言中、老年人最難逃這類疾病的糾纏,但隨著生活形態改變(運動量減少)及生活飲食的西化(高脂肪),有愈來愈年輕化的傾向。男性在45歲後要特別留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女性則因為有女性荷爾蒙可以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因此通常在停經後才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是動脈硬化的促成因子,因為血壓過高會促使動脈硬化,導致腦出血及腦栓塞;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的血糖偏高,會使心血管提早硬化,引發心臟、血管的問題。除了疾病因素外,家族遺傳、體質及肥胖等。膽固醇中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或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易形成血管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然而高密度膽固醇本身也具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因此提高高密度膽固醇 (建議維持40mg/dl以上),就保護了心血管。另外值得提醒的吸菸族,尼古丁已證實會加速血管粥狀動脈硬化,也呼籲癮君子戒菸。

最新研究發現 老人痴呆從45歲開始

最新研究發現 老人痴呆從45歲開始#高血壓

很多的人都認為,老人痴呆症通常是60到70歲的老人家才會發生,但是根據國外最新的研究發現,其實老人痴呆從45到49歲就已經開始。根據英國BBC的報導,英國倫敦大學跟法國的研究小組追蹤了7000位45歲到70歲的男性與女性後發現,老人癡呆症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經過長期的累積才會產生,而最重要的關鍵年齡就是45歲到49歲。主持這項研究的Archana Singh-Manoux表示,其實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老人癡呆症的發生,像是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還有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是老人痴呆症的重要因子,如果跟年齡搭配來看,45歲開始正是這些慢性病開始影響人體的時候;Singh-Manoux表示強調,這項研究推翻過去認為老人痴呆症只有老人會得到的迷思,其實這種疾病是有機可尋,所以應該將防治的年齡層下修,才能真正預防老人痴呆症的發生。

醫訊/藥品回收

醫訊/藥品回收#高血壓

美國FDA於1月4日發布藥品回收訊息,加拿大Apotex Inc.藥廠回收Amlodipine Besylate錠劑包括2.5mg(批號:JD0780、JE3558、JF5111、JE3555、JF5110、JG6578)、5mg(批號:JD0787、JD4612、JD4613、JF5172、JD0872、JD4611、JF5171、JG6592)及10mg(批號:JD0788、JD4614、JD4615、JE7873、JE7876、JF1994、JD0789、JE7881、JE7882、JF5173、JF5174、JG6603),回收原因為該藥品於例行安定性試驗時,發現降解產物含量與原核准規格不符,基於民眾用藥安全,故進行藥品回收。Amlodipine Besylate錠劑主成分為Amlodipine Besylate,為高血壓治療用藥,經查衛生署核准單方藥品主成分為Amlodipine Besylate共21張藥品許可證,經查,衛生署並未核准該公司製造的該藥品,案內回收藥品並未進口國內。此外,美國Sanofi-aventis藥廠回收3批Lantus 10mL Vail, 100U/mL注射劑(批號:A1259、A1271、A1295),製造廠為義大利Gruppo Lepetit Srl藥廠,回收原因為無法確保該藥品符合無菌狀態,基於民眾用藥安全,故進行藥品回收。衛生署指出,Lantus 10mL Vail, 100U/mL注射劑主成分為Insulin Glargine ,為糖尿病治療用藥,經查衛生署核准品名為「蘭德仕10公撮小瓶注射劑 Lantus 100 Units/mL Solution for Injection, 10mL Vial(衛署菌疫輸字第000745號)」藥品,申請廠商為賽諾菲安萬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廠為德國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與該回收藥品的製造廠不相同,所回收藥品也並未進口國內,請民眾放心。為確保藥物安全與醫療效能,衛生署已建置藥物安全監測,即時監視國內、外藥物安全訊息,除設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及藥物不良品通報中心之外,並對於藥物安全性與療效亦隨時進行再評估,如醫療人員或病患疑似因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請立即通報衛生署所建置的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食品藥物管理局:兩種高血壓藥合用 併發症風險恐提高

食品藥物管理局:兩種高血壓藥合用 併發症風險恐提高#高血壓

目前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種類繁多,但談到高血壓的治療,如果只使用單一種降壓劑,有時候不能把血壓降到正常數值,只好使用不同的降壓劑,2種或3種合併使用,不過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根據歐洲醫藥管理局(EMA)於最近所發布新聞中提醒民眾,並非每一種藥物都可以合併使用。像是正在使用新型高血壓治療藥物aliskiren(RasilezR)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且同時併有腎功能不全或有重大心血管疾病病史之高危險群病人,如果同時有合併使用血管收縮素轉化脢抑制劑(ACEI)、或是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最好停用aliskiren,因為根據國外初步結果顯示指出,上述類型的患者合併藥物,除了無法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腎臟疾病的發生率、致死率外,更可能會增加非致死性中風、高血鉀、低血壓、腎臟併發症等風險,因此國外目前已停止這項「aliskiren成分藥品新適應症之臨床試驗」,而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同步停止國內參與該項新適應症之臨床試驗計畫。最後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醫師,最好立即檢視正在使用aliskiren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時併用血管收縮素轉化脢抑制劑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宜停用aliskiren,並監視病人有無不良反應情形。

男有高血壓、膀胱癌 罹登革出血熱

男有高血壓、膀胱癌 罹登革出血熱#高血壓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第20例本土登革出血熱病例,為高雄市鳳山區79歲男性,有高血壓及膀胱癌病史。疾管局提醒,雖近日氣溫下降,但南台灣登革熱病媒蚊(埃及斑蚊)主要棲息於戶內,戶外溫度降低對該病媒蚊活動力影響有限,且南部地區每週仍持續有本土病例發生,疾管局提醒醫師,仍應對登革熱疑似病例保持警覺,給予民眾適切診治,並請民眾持續落實清除積水容器等相關防治工作。新增第20例本土登革出血熱病例為79歲男性,有高血壓及7年膀胱癌病史,過去未曾感染過登革熱。12月15日開始陸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口乾舌燥、食慾不振、紅疹及血尿等症狀,12月20日及22日曾至當地診所就診,均診斷為泌尿道感染,因症狀持續且未改善,於12月22日再前往當地醫學中心急診室就診,並觀察至12月24日安排住院治療。該男於住院當日被通報為登革熱,12月25日確診。因住院期間仍持續發燒,且出現血小板下降及肋膜積水等症狀,於12月26日被通報為登革出血熱病例。這名民眾恢復情形良好,已於12月27日出院。疾管局表示,由於登革病毒第一至第四型皆曾於臺灣流行,且今年本土病例亦同時出現第一至第三型流行,當登革熱患者以前曾被不同型別的登革病毒感染時,就很可能會出現登革出血熱的症狀。該局呼籲民眾應積極配合檢視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主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並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才能避免因先後感染不同類型登革熱而發生死亡率較高的出血性登革熱,以維護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罹腹主動脈瘤還吸菸 腹部劇痛不已

罹腹主動脈瘤還吸菸 腹部劇痛不已#高血壓

王伯伯三年前即由醫師診斷出腹主動脈瘤,但並未遵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追蹤,且仍持續抽菸。一日晚餐飯後,突然腹部劇痛,送往急診後電腦斷層發現腹主動脈瘤破裂,緊急手術才挽回一命。(圖左:傳統腹主動脈瘤手術;圖右:新式血管套膜支架手術)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陳柏霖醫師表示,所謂腹主動脈瘤,是指腹部主動脈直徑超過正常1.5倍(通常指大於3公分),隨年齡增加,發生率亦增加。據統計,60歲之男性人口約1%有大於4公分之動脈瘤,尤其與吸菸、動脈硬化及高血壓有密切關係。若腹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5公分,破裂機率即大大提高,手術風險亦倍增。然而腹主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大多數病人是在做其他檢查時無意中發現,若病人本身很瘦,有時亦可在肚臍週圍摸到一搏動性的腫塊。陳柏霖醫師指出,目前已可由導管方式置入血管套膜支架治療腹主動脈瘤,傷口僅在雙側腹股溝約五公分長,不僅疼痛減輕許多,病患恢復亦快,一般隔日即可進食並下床活動,約一週內可出院,大大減輕病患不適及住院天數。

急性青光眼當高血壓 老婦人失明

急性青光眼當高血壓 老婦人失明#高血壓

有一位80多歲的老婦人,因為頭痛、血壓飆高、腹瀉到急診室求診,醫師認為是高血壓,但是在急診室躺了三天卻沒有好轉,於是轉送到三軍總醫院,三總醫師發現到婦人眼壓不斷上升、視力越來越模糊,斷定婦人罹患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但是因為眼壓升高持續時間過長,最後還是造成失明。(圖片為青光眼看到的影像模擬,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為美國National Eye Institute。)三軍總醫院青光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青光眼可分為隅角開放性與閉鎖性青光眼;開放性屬慢性青光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好發在歐美人士;閉鎖性青光眼屬急性,突然發生,症狀包括眼睛脹痛、視力模糊、眼壓高及頭痛劇烈等,好發在亞洲人,治療方式以雷射為主。為什麼青光眼會出現腹瀉、頭痛、血壓高呢?呂大文醫師解釋,當青光眼發作時,眼壓會從原本正常的20,飆升至50、60,進而影響了交感神經的運作,而交感神經會連結到內臟的神經,所以會出現類似腸胃炎等症狀,因此如果病患突然頭痛、腹瀉、血壓增高,就應提高警覺,進一步檢查是否為急性青光眼。呂大文醫師提醒民眾,一般來說,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在秋冬最容易發生,高危險群多為女性、年紀大於60歲、身高小於160公分、遠視100度到400度,如果這4個條件都符合,又突然發生不明原因頭痛,就應該要注意是否為急性青光眼患者,如果疑似是急性青光眼患者,就需要趕快治療,否則就會像上述老太太一樣,造成失明的遺憾。

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 五成民眾「霧煞煞」

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 五成民眾「霧煞煞」#高血壓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長期以來都致力於推動代謝症候群的預防與宣導,希望透過宣導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代謝症候群,可以減低三高的發生率。昨天(26)由基金會董事長孫璐西教授與署立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祝年豐醫師,公佈每年一度的「千禧之愛代謝症候群認知調查」。發現到超過5成民眾對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有超過6成不知健康腰圍標準,而其中好發縣市完整了解代謝症候群內容者僅6.6%。(圖片為代謝症候群標準,資料來源:千禧之愛基金會。)有鑒於今年國健局公佈之十大死因,其中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由去年的四成攀升至今年的「五成」,調查除了針對台灣三大都會區民眾,還特別針對十大死因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5個好發地區,包括花蓮、台東、南投、嘉義、苗栗等縣市進行其認知度與行為,結果發現超過5成民眾對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超過6成不知健康腰圍標準,而5好發縣市完整了解代謝症候群內容者僅6.6%!孫璐西教授表示,代謝症候群雖然不是疾病,一旦引發相關疾病卻會致命!※下圖是祝年豐醫師分析代謝症候群的問卷結果:祝年豐醫師表示,以臨床經驗來看,平均四分之一的患者對於代謝症候群有錯誤認知,常見狀況包括以為不吃糖就不會血糖超標、每日五蔬果卻成了五果零蔬、誤認血壓降低就可以停藥、錯覺預防代謝症候群只要減重就好等。醫師提醒,有代謝症候群之民眾未來引發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及腦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到6倍以上;腰粗1公分,小中風機率亦增加2%到20%。※下圖是測量腰圍的示範:祝醫師進一步呼籲3D健康生活飲食對策,包括Do Control,確實控制自己的生理指數,包括定期控制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特別是「腰圍」健康不容小覷;Do Healthy Diet,選擇健康的飲食,挑選低脂高纖多蔬果的健康食物,把握少油少鹽少糖的烹調原則;Do Exercise,每天要確實地運動,運動可以分段做、累計算,每天合計滿30分鐘,讓生活動起來,就可以避免代謝症候群上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