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洗腎全身癢⋯竟是「尿毒性搔癢症」中醫教4帖藥方緩解症狀兼補虛

洗腎全身癢⋯竟是「尿毒性搔癢症」中醫教4帖藥方緩解症狀兼補虛#腎臟

70多歲的林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因末期腎病,2年前開始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經過一段時間的透析過後,四肢皮膚起疹,乾燥搔癢無比,逐漸蔓延到身體各處,經診斷為腎病所致的尿毒性搔癢症。在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楊茲甯治療近半年後,林阿嬤食慾漸增、脹氣減輕、小便時已無灼熱感、下肢腫脹消退、身體各處的皮疹也逐漸痊癒,大大改善了生活品質。

腎病變程度怎判斷?中醫曝「這1期」解熱、利尿已無效

腎病變程度怎判斷?中醫曝「這1期」解熱、利尿已無效#腎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先生住在南投山區,有一大片山都是他的,平時就忙著果園、茶園、休閒農場的大小事。多年來,他一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問題,也有持續服藥控制中,不過,隨著年紀增長,體力也大不如前,時常感覺到疲倦、呼吸費力、喘,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的腳有按了會凹陷的水腫,似乎臉也腫腫的。回到他平時拿藥的醫學中心,醫師表示「因為長期的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的狀況持續受到影響,這次的水腫就是因為腎臟功能不好了,目前肌酸酐Cr值是4.3,也就是一腳踏進第5期腎病變了,要有心理準備。」有一回農場接待到一位大老闆,原來他除了多年的三高慢性病,另外也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目前除了大醫院拿藥之外,也有看中醫調身體,腎臟的指數持續有在進步中,勸王先生要盡快開始調理,才不會後悔。腎病變共5期,末期恐尿毒症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不管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都會無聲無息的傷害腎臟,肌酸酐Cr值會變高、而腎絲球過濾率GFR則是會下降,伴隨蛋白尿、水腫、疲倦,因為這些症狀都是漸進式的出現,直到超過生理的代償機制,這時就很嚴重了。慢性腎臟病第1期:腎功能正常GFR≧90,合併尿蛋白異常UPCR≧150,此階段不會有明顯症狀,但可能出現夜尿、多尿及血尿等排尿型態。慢性腎臟病第2期:腎功能輕微下降,GFR≧60~90,合併尿蛋白異常UPCR≧150,和第一期相同,不會有明顯症狀。慢性腎臟病第3期:腎功能異常,GFR≧30~60,中度慢性腎臟病,此時可能仍無明顯症狀,腎功能為正常人的30~59%。慢性腎臟病第4期:腎功能異常,GFR≧15~30,重度慢性腎臟病,腎臟功能已明顯受損,腎功能約為一般人的15~29%,易出現疲勞、易喘及高血壓的症狀。慢性腎臟病第5期:腎功能異常,且GFR≧15,此階段是末期慢性腎臟病,腎臟功能已明顯受損,腎功能約為一般人的15%以下,腎臟無法正常代謝運作,開始出現尿毒症狀,應控制飲食、血壓及血糖,並注意貧血及營養不良等問題。蔡易昌指出,王先生呈現的是典型的中醫脾腎陽虛證型,已經無法使用初期腎臟病常用的「清熱解毒」法來加強尿毒排泄了,「活血化瘀」法也因為腎衰竭出現的氣血虧虛而效果不佳,「利水滲濕」法因為陽氣虛衰而無明顯作用,這時最重要的就是改善腎臟剩餘功能。第5期腎病變,利尿消水腫無效第5期腎病變,這個階段就是中醫「關格」的階段了,「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腎陽衰弱,開闔不利,膀胱氣化失常,水液稽留,以致泛濫橫溢,而成水腫,明末清初的著名醫家喻嘉言說:「腎司開闔,腎氣從陽則開,陽太盛則關門大開,水直下而為消。腎氣從陰則闔,陰太盛則關門常闔,水不通而為腫。」說明了水腫的主要原因,就是陽氣虛衰。至於治療方面,明朝著名醫家張景岳,為溫補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故凡治腫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氣。若氣不能化,則水必不利。惟下焦之真氣得行,始能傳化,惟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釐清,求古治法,惟加減腎氣湯,誠對證之方也。」是後世治療水腫的重要方法,不是直接利尿、也不是瀉水,而是溫陽化氣行水,暖水臟,溫脾腎,補陽以驅水,是陰病的根本治法。經過了半年多的調理,王先生和太太回診時臉上帶著笑意表示,這一次檢查很多紅字都不見了,腎臟科醫師也嚇了一跳,說腎功能進步很多,這次的肌酸酐Cr值是1.3!太太也高興地表示,早知道就早點來調身體了。(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腎臟差止痛藥別亂吃!醫警告:誤食「這成份」恐洗腎

腎臟差止痛藥別亂吃!醫警告:誤食「這成份」恐洗腎#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電視廣告中常見止痛藥的療效宣稱,有的強調「不含消炎成分」、有的強調「有消炎才有效」,民眾疑惑到底要不要「消炎」呢?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科醫師黃耀宣解答,應視自己的身體情況,再來決定是否需要消炎,因為不同類的止痛藥副作用不同。黃耀宣舉例,一名65歲曾姓男子幾個月前因持續性頭痛,吃了女兒從日本買回來的日本製止痛藥,原本想說日本藥比較好,應該不會有副作用,沒想到本身就有慢性腎臟病的曾男,斷斷續續吃了1個月後,身體開始疲倦不舒服,就醫發現腎絲球過濾率竟從原本的28%降到10%,瀕臨洗腎,才嚇到遵從醫囑換吃別種止痛藥。延伸閱讀:止痛藥吃多傷身?藥師教你搞懂「這5點」就不怕吃錯藥有腎臟病,別亂吃「含消炎成分」止痛藥若吃的止痛藥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就會影響到腎臟。黃耀宣指出,因曾男原本就有慢性腎臟病,僅吃1個月腎功能就大幅滑落,換吃別類止痛藥之後,曾男的腎絲球過濾率才慢慢回到原有數值。黃耀宣進一步表示,許多民眾習慣自行到藥房買止痛藥,或是吃外國製的止痛藥,未先徵詢醫師或藥師,以致常吃出問題,甚至演變到洗腎的地步。他解釋,常見的止痛藥可分為3大類,除了第3類是醫師處方用藥,受到嚴格控管之外,另2類可在藥局買到。: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 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消炎、非消炎成分止痛藥,代謝方式不同乙醯胺酚是非消炎止痛藥,經由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阻斷疼痛傳導,緩解發燒頭痛,如普拿疼、斯斯,通常強調「不含消炎成分」,由於它會從肝臟代謝排出,因此有嚴重肝臟疾病者,應避免使用。黃耀宣補充說明,在美國含乙醯胺酚止痛藥服用過量,已經成為急性肝衰竭的首要原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則含有消炎成分,大多具有消炎、鎮痛、退燒等藥效,如阿斯匹靈(asprin)、布洛芬(ibuprofen)等,從肝、腎代謝,容易出現腸胃、肝及腎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會影響到腎臟。如該個案的曾男腎臟就大受影響,瀕臨洗腎,因此醫師馬上請他停吃日本製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另開乙醯胺酚止痛藥,3個月後腎絲球過濾率回到27%,才擺脫洗腎危機。 黃耀宣特別提醒,上述的3大類止痛藥,除了鴉片類止痛藥能止痛之外,另2類止痛藥也都有止痛效果,一般人只要不過量,服用後通常不會有大的副作用,很快就從身體代謝掉,若有肝腎及腸胃疾病者最好由醫師開藥,避免自行購買及服用止痛藥。

3高患者小心第4高!醫警告:高血壓恐誘發「高腎壓」

3高患者小心第4高!醫警告:高血壓恐誘發「高腎壓」#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且有超過9成6的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自知。由於腎臟無痛覺神經分布,初期腎臟病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病患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導致腎功能無法恢復。而專家提醒,腎臟病不只要留意3高,還有常被忽略的第4高「高腎壓」。病患林先生平時自覺身體狀況控制得宜,只是常感到疲憊、 出現泡泡尿,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檢測,才發現竟將邁入慢性腎臟病第3期,所幸發現及時,及早接受治療並調整生活型態,得以延緩腎功能惡化。腎臟病控制不只3高,還要注意「高腎壓」慢性腎臟病病患常伴有精神體力不佳、尿液有濃泡等異常警訊,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表示,除了控制3高外,更要留意「高腎壓」的發生。當大量血液通過腎臟時、血管內壓力上升,形成「腎壓」(腎絲球內壓),若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腎臟代謝功能負擔加重,就可能導致腎壓過高,造成腎臟損傷。「腎臟就像是身體的污水處理廠。」黃尚志解釋,一旦流入的污水過量、含有太多廢棄物,就會使得污水處理廠故障出問題,即出現「高腎壓」。由於腎臟每天要處理大量血流,並藉由過濾血液來排除體內代謝廢物,當血液通過時,會讓腎臟血管內壓力變大、形成腎壓,而腎臟無法承受過高的腎臟壓力。因此身體若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下,將使得腎壓過高;若是處在高血糖狀態時,也易導致腎絲球硬化或腎元破壞,損害腎臟功能。3高族群易腎病變,掌握3點延緩惡化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指出,3高族群更容易併發腎病變,民眾除了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外,也建議40歲以上3高族群掌握以下3點: 及早檢測尿蛋白 定期腎絲球過濾率(eGFR)檢測 關心並了解自身腎臟功能民眾亦可善用政府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源頭避免或延緩腎臟疾病惡化。每位病患腎臟功能惡化速度不一,只要定期篩檢、早期發現、透過生活型態調整與治療介入,及早控制「高腎壓」,便有機會顯著改善或延緩腎功能持續惡化。黃尚志提醒,如發現身體不適或異常,應及早就醫、尋求醫師專業建議,勿信偏方,以免忽略實際病灶而誤用止痛藥,反而忽視了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可能性,且濫用藥物反而更傷腎,加速腎臟惡化的速度。延伸閱讀誤信密醫止痛藥、偏方消水腫⋯醫驚:救腎不成反洗腎

你吃的「少油少鹽」其實仍太鹹!醫教你換算「鈉額度」

你吃的「少油少鹽」其實仍太鹹!醫教你換算「鈉額度」#腎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面色暗沉的中年患者來看診時表示,自己歷年來的腎功能檢查紀錄中,5年前腎絲球過濾率(GFR)還有70左右,但是這幾年持續變差,到上個月GFR只剩下14而已,代表腎臟病的惡化導致腎功能持續減弱。病患表示平日裡雖有吃腎臟藥,也有控制血壓,但3餐幾乎都外食、應酬,腎臟科醫師曾提醒吃過鹹,腎臟功能才會一直變差。病患雖從去年初開始改成少油少鹽飲食,但檢查腎功能的指數仍持續下降,才會希望以中醫調理身體。鹽攝取量一天不能超過6公克,高鈉食物少碰為妙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根據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建議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假使換算成鹽的重量,大約是6公克。一般天然食物中原本就有含鈉,以一般人飲食來看,即使都吃天然食材,一整天下來這些天然食材就約提供了將近600~800毫克的鈉(約等於將近2公克的鹽),所以額外可以添加的調味料額度,就只剩4公克的鹽。且調味料不是只有鹽含有鈉,烏醋、醬油、味精等也都含有鈉,可見以下的簡易換算:1公克鹽(400毫克的鈉)=6㏄醬油=5㏄烏醋=12㏄番茄醬=1/3湯匙味精。另外,蔡易昌提醒,除了基本調味料含有鹽以外,常見的炒飯、炒麵、泡麵、麵線、糕餅、蛋糕、麵包、小西點、蘇打餅乾、麥片、各式發酵食品、湯品、蔬果汁、運動飲料、起司、火腿、香腸等等,也都是高鈉食物,所以在吃東西之前,最好能先看一下營養標示。鈉太高恐致水腫、血壓飆!阻礙腎功能自我修復吃太鹹怎麼會影響腎臟呢?蔡易昌指出,民眾常聽到的「吃太鹹」會造成血壓升高,是因為鹽中含有的「鈉」會讓水分滯留在身體裡,過多的水分,會造成水腫、讓血壓升高,一方面會使腎臟增加很大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會因為血壓升高,腎功能就會急速被破壞。根據研究顯示,過多的鈉離子會刺激腎臟的交感神經,會啟動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RAAS),讓血管收縮、增加身體對水分的吸收、減少排尿,進而讓血壓上升。這個系統被刺激時,人體的交感神經反應增強,影響到正常的壓力感受器,使身體的血壓調節無法順利運作,就會容易讓患者維持高血壓的狀況;若器官一直無法進入自我修復,損傷會持續累積。蔡易昌表示,吃太鹹造成的腎臟損傷,主要是和腎臟的血液灌流量下降,進而影響到腎功能,是與氣血不通的氣虛血瘀證密切相關,不過其起源卻是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刺激,造成肝陽上亢、肝鬱氣滯,所導致的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長期經絡瘀阻、氣血不通,易導致水腫、腎病變在中醫裡,肝鬱氣滯導致濕濁淤毒鬱阻,加上腎氣虛贏,精血虧少,致髓海失於充養,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脾虛運化失常,腎失固澀而精微下泄,就會出現蛋白尿,陰損及陽,最終導致濕、痰、濁膠著於內,久病入絡,瘀阻經絡,也就是吃太鹹而致腎病變的中醫病機。蔡易昌進一步說明,本病主要在於「鬱」,鬱則氣不行、血不通,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提到「瘀血不去,其水乃成」、「孫絡水溢則經有留血」等,說明氣血不通的血瘀形成時,容易出現水腫腎病相關的疾病。清朝醫家喻昌認為:「瘀濁占據,水不趨而泛溢,無不至矣。」說明了腎病變化的由來。而中醫古籍《靈樞.刺節真邪》提到「津液內溢,乃下留於睪,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俛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榮然有水。」說明了水遏血瘀,血滯水停,水血搏結的病機理論。中醫治療上,針對上述的病理變化,以補虛瀉實為主,補虛根據虛損臟器的不同而養肝、健脾、補腎;瀉實則根據病情及病程分別選擇清肝、瀉火、潛陽、燥濕、化痰、瀉濁、活血、化瘀等方法,辨證使用。另外會加上改善腎臟血流、修復腎絲球功能的中藥材,一方面穩定血壓、一方面也能改善腎功能,再搭配低鈉飲食及運動、生活作息調整,更可加以改善腎病變。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調理,患者回診時高興地表示,這次檢查腎絲球過濾率GFR已經恢復到41,不僅自己和醫生都很驚訝與高興,也總算脫離了洗腎危機。(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久倦、血尿⋯其實腎已壞!醫:不想洗腎先「做這件事」

久倦、血尿⋯其實腎已壞!醫:不想洗腎先「做這件事」#腎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女性病患臉色黯淡且長期患有嚴重腎臟病,慢性腎絲球腎炎的檢驗報告顯示,腎絲球過濾率(GFR)只剩下14。病患表示約30幾年前就發現自己有蛋白尿,定期檢查追蹤但症狀未有改善。後來血壓逐漸變高,血脂和尿酸數值也持續上升,雖有用藥控制,但後期卻開始貧血,醫師只能為她定期施打紅血球生成素。另加上降磷降鉀、防血栓藥物,藥越用越多,導致腎功能每況愈下,腎臟科醫告知若繼續惡化,就要準備洗腎。慢性腎絲球腎炎可能與免疫力不佳有關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慢性腎絲球腎炎,是台灣目前末期腎臟病(腎衰竭)致病因素第2名(第1名是糖尿病腎病變),雖然稱為「慢性」,但卻不可輕忽,目前臨床上慢性腎絲球腎炎的病因不明,被認為可能與免疫力不佳有關。各種因素引起腎絲球發炎、或是體內的免疫反應,抗原與抗體形成免疫複合體後,逐漸沉澱在腎絲球內,或抗體直接作用在腎絲球細胞抗原上,與免疫相關的補體活化,造成大量吞噬性白血球進入腎絲球內,引起一連串連鎖免疫反應,所形成之發炎症狀及發炎物質,恐破壞腎絲球結構。多好發且反覆發作於20~39歲青壯年期男性蔡易昌指出,慢性腎絲球腎炎可發生於不同年齡,且以男性居多,多發病在20~39歲青壯年期,常反覆發作;長期追蹤的結果顯示,腎絲球腎炎的病人有將近5成,經過5~15年後會轉變成末期腎臟病。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只有疲倦,等到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腎臟疾病警訊,可能已經惡化。目前腎臟科對於腎絲球腎炎的治療,一般是以利尿劑、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化學治療藥物等為主,依症狀治療水腫、發炎的情形;但因為致病因素不明,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所以用藥上也可能會持續破壞腎臟。腎臟病末期恐尿毒症,中醫以調理代償功能為主慢性腎絲球腎炎,在中醫屬「水腫」、「癃閉」、「關格」等範疇,病患的腎絲球過濾率只剩下14,當數值小於15時,就是第5期腎病變——尿毒症的階段。此階段腎臟剩下的功能已經很少,水分和毒素的代謝皆已出問題,全身的生理功能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到此時已進入中醫『關格』階段了。」蔡易昌解釋,「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中醫認為腎絲球腎炎,疾病特點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所以治療上必須要注意標本兼顧,依照每個人體質不同及臨床症狀不同,加以不同調理。蔡易昌說明,不同臨床證型的表現及症狀特點都不同,可以散風宣肺利水消腫,益氣固表補腎利水,健脾益氣滋腎利水,健脾溫腎利水消腫,滋腎清熱利水消腫,滋陰清熱固腎消腫,扶正固本化瘀瀉濁等加以治療調理。蔡易昌表示,目前病患即將進入第5期腎病變,本虛更會凸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存在濕濁毒邪,整體治療上更應偏重在本虛的調理,盡快讓身體的代償能力加強工作。而振奮脾腎陽氣為優先,配合調理氣虛血瘀的病證,邪毒的排泄則是放在後位。經過2個月的調理,病患精神恢復明顯,檢查的腎絲球過濾率也進步到19,身體的水分及毒素代謝亦勉強可以開始進行。在經過半年調理後,腎絲球過濾率更回到了26,已能暫時脫離洗腎危機。(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心律不整恐致腎臟中風!婦「腰子劇痛」驚為右腎血栓

心律不整恐致腎臟中風!婦「腰子劇痛」驚為右腎血栓#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常聽到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常造成腦中風、耳中風等病症,但你有聽過腎臟也會中風嗎?苗栗一位65歲陳姓婦人,因腰痛到多家醫院診所就診,皆被告知是腎結石,但服藥後仍未改善且有劇烈疼痛感,檢查後才發現婦人原本就有心律不整問題,導致右邊腎臟的血管阻塞,俗稱腎中風。腎中風發生僅1~2% 婦被誤診為腎結石大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吳亞伸表示,腎結石是屬於阻塞性的疼痛,會造成腎臟痙攣,讓病人痛到全身冒冷汗;而腎中風是缺氧性的疼痛,會產生劇烈又有撕裂的疼痛感,但因為腎中風發生率只有1~2%,在臨床上不易診斷,因此仍需透過精密的檢查才能確認。吳亞伸進一步說明,腎臟有1條主要的腎動脈,再分成2條大血管及3條小血管,只要任一個地方被阻塞,血流進不去腎臟,就會造成缺氧現象而產生劇烈疼痛。心律不整、高血壓、糖尿病族群患腎臟血栓風險高腎臟血管阻塞的原因有2個:1. 血栓阻塞,與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道理相同2. 在劇烈運動後造成血管內壁破損,也會造成阻塞。若是血栓阻塞,就需透過血管攝影及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而內壁破損只需透過血管攝影將內壁打開即可。腎中風一般好發於年長、長期患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與糖尿病族群等。此次病患是屬於本身有心律不整問題而導致血栓形成,因此也會協同心臟內科醫師共同診治,預防下次可能因血栓造成腎中風的現象。最後,吳亞伸提醒,當發生腎中風時,若能及早確診治療,病人的腎臟功能都能完全恢復正常、且無後遺症,因此建議民眾務必把握治療黃金時機,也能有效降低腎中風再次發生的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