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肺癌患者別氣餒 基因檢測對症下藥

肺癌患者別氣餒 基因檢測對症下藥#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令人聞癌色變。但隨著醫藥科技的發達,如今已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的時代,可進行EGFR及ALK基因檢測,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不僅副作用低,且可提高治療效果。在肺癌的類型中,小細胞癌約占10-15%,而大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肺腺癌等非小細胞癌則佔了85-90%。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洪仁宇主任表示,目前對於肺癌的治療,臨床上會先進行EGFR基因檢測,然而若是結果為陰性者,以往因為沒有適當的標靶藥物,僅能以化療為主;隨著醫療的進步,現今已發現另一個重要的致癌基因─ALK,若為ALK基因陽性者,已有相應之標靶藥物可治療,幫助患者延長存活期。ALK基因患者勿氣餒 新一代標靶藥物有助控制肺癌「一般來說,EGFR及ALK基因的突變,最容易出現在肺腺癌的病人身上。以國內的統計數字來看,有EGFR突變者約佔55%、ALK則有5%,且這兩種突變基因通常不會出現在同一名患者身上。」洪仁宇醫師說,目前兩種基因突變都有標靶藥物可使用,與化學治療相比,副作用低、可降低治療過程中的種種不適。由於ALK基因突變的患者幾乎沒有抽菸習慣,且發病年齡較其他肺癌患者年輕,平均年齡約為52歲,洪仁宇醫師建議已知罹患肺癌的患者,最好詢問主治醫師自己是否做過基因檢測,「只要有做,就有機會透過標靶藥物對症下藥,提升治療效果。」臨床上已有針對ALK基因的標靶藥物,然而第一代ALK藥物在腦部的穿透力差,且治療一段時間後仍有可能出現腦轉移,因此建議治療過程中要密集進行腦部常規檢測。而新一代ALK標靶藥物,對腦部的效果比第一代好,且還可穿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組織,有效對付轉移大腦的癌細胞,讓對第一代ALK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病人有後線治療的機會,面對棘手的腦轉移也不再束手無策。年輕女性、不抽菸卻罹患肺癌 應高度警覺為ALK基因作祟洪仁宇醫師指出,國內罹患肺癌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且多數發病原因不明,更不侷限高齡,臨床上就曾遇過23歲的女性患者,不抽菸、沒下廚卻罹患肺癌。洪醫師提醒,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對於平日不咳嗽的人來說,若有超過三週以上的咳嗽未癒,就應該到醫院照X光做進一步檢查;至於老菸槍常有咳嗽現象者,當咳嗽嚴重度超過平常、痰量比平日多時,即使曾經做過檢查,也要再次確認肺部有無其他病變。此外,一旦罹癌也別灰心,可進行基因檢測,積極治療,對症下藥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 

久咳肺癌現身 免疫療法供新選擇

久咳肺癌現身 免疫療法供新選擇#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的沈先生原本是職業軍人,退休後某日突然開始咳嗽,沒想到咳了2週後竟出現嚴重背痛症狀,就診後發現右肺整片泛白確定為肺癌末期。使用癌症免疫療法治療後,沈先生的腦部腫瘤幾近消失,肺部的狀況目前病情已獲得控制。肺癌罹患人數近10年成長48%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教授蔡俊明表示,台灣肺癌罹患人數近10年成長48%,近10年因著標靶治療興起,標靶治療雖然能讓患者能有個人化的治療選擇,但只能使用於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如沈先生一樣,一般的肺癌患者還是要使用傳統的化學治療。今年9月國內通過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Pembrolizumab用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適應症,蔡俊明教授表示,相較於化療藥的6個月,使用免疫療法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達10.3個月,降低50%疾病惡化的風險。越早使用免疫療法 治療效果越好蔡俊明教授表示,台灣肺癌患者逾9成為非小細胞肺癌,其中肺腺癌患者約佔6成,約4成未基因突變,和鱗狀及其他細胞肺癌的患者逾千人,在過去治療上就像沈先生一樣只能選擇化療,且到了晚期造成死亡的原因有9成是因為轉移,不僅效果有限,副作用也常造成患者的負擔。免疫療法的副作用小 但可能侵犯更多器官癌症免疫療法的出現,讓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多一項治療選擇,且研究顯示越早使用免疫療法,治療效果越好,提供晚期肺癌患者新的治療希望。雖然和傳統化療比較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較小,但是可能會侵犯更多的器官。蔡俊明教授提醒,免疫療法是一種透過病人自身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因此也有可能使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病人的正常器官或組織,如免疫媒介性肺、結腸炎等,而有時這些問題會造成嚴重或致命的威脅甚至導致死亡。其他最常見的相關不良反應為疲倦、搔癢、皮疹、便秘、噁心、腹瀉、以及食慾降低等。建議在肺癌治療精進的同時,高危險族群還是要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養生董娘罹肺癌 竟是ALK基因作祟

養生董娘罹肺癌 竟是ALK基因作祟#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董娘,平日注重養生,不抽菸、喝酒,生活習慣良好。但是卻一直有個症狀困擾著她,就是成日有咳嗽的症狀卻久未改善,嚴重影響生活。就醫檢查後,赫然發現肺部長了3公分的非小細胞肺癌,且診斷時就已經出現腦轉移。在找不到危險因子下,醫師建議做基因檢測,發現董娘的EGFR基因篩檢為陰性,進一步檢測後發現ALK基因為陽性,才了解原來是非小細胞肺癌的高危險族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主動檢測EGFR、ALK基因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肺癌暨胸腔檢查治療中心主任何明霖指出,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5〜88%,且大部分患者早期都沒有症狀。何明霖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研究顯示,ALK基因重組者多數為女性、年輕(平均年齡為52歲)、沒抽菸史三大特點,且有三成的患者會同時出現腦轉移,因此年輕又從不吸菸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必需高度警覺,可主動詢問醫師檢驗ALK基因。目前治療肺癌的標靶藥物中,除了有常見的EGFR外,如今也有對應ALK基因的標靶藥物,對於腦轉移的患者有明顯的反應率。上述案例中的董娘,在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恢復情況良好,治療兩個月後,董娘的肺部、腦部、肝臟都已經看不到腫瘤了。何明霖醫師表示,新一代ALK標靶可穿過血腦障蔽進入大腦組織,有效對付轉移至大腦的癌細胞,更可預防或延緩腦轉移。試驗也發現,新一代ALK標靶藥物針對原標靶藥物已產生抗藥性的患者,仍然有效帶來後線治療的新希望,即使做為第二線標靶治療,反應率也高達5至6成。尋求正規治療、定期追蹤 穩定控制肺癌據統計,在EGFR陰性患者中,約有一成的人為ALK陽性,因此建議EGFR呈陰性的患者,可再進行ALK基因檢測,以利醫師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何明霖醫師提醒,造成肺癌的原因很多,最好的預防方式,是儘量避免會誘發肺癌發生的危險因子,如抽菸、油煙空汙等。何醫師呼籲,若不幸罹癌也別氣餒,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應尋求正規就醫管道,並接受肺癌腫瘤基因檢測,積極治療,不聽信偏方,醫師會衡量病人的病況條件,選擇最適合的藥物或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初期肺癌無症狀 慢性咳嗽別輕忽!

初期肺癌無症狀 慢性咳嗽別輕忽!#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本影視明星中村獅童於5月中旬宣布罹患早期肺腺癌,其並無任何特異性症狀,而是經由規律健康檢查發現的。醫師提醒,若出現慢性咳嗽多年,別誤以為是老症狀就忽略不管,很有可能已經陷入肺腺癌而不自知。低劑量胸部斷層成為目前篩選的首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鄒冠全表示不,,傳統使用胸部X光作為篩檢工具,但因X光準確性差及對於小腫瘤診斷率偏低,待腫瘤長至X光發現時,可能已進展至晚期肺癌。因此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成為目前定期篩檢的首選。針對早期肺癌,手術治療切除後,肺活量能得以保持。若是有症狀且晚期肺癌,目前雖有標靶治療、化學放射治療及免疫治療等多重療法,但存活率均相當有限。慢性咳嗽、長期吸菸者 建議定期接受篩檢高速電腦斷層設備有利於發現早期肺癌。住院天數短且回復快,術後復原快且傷口疼痛感少。針對早期肺癌病患,不僅可達到診斷,又同時可達到治療目的,一舉兩得。鄒冠全主任表示,對於慢性咳嗽、長期吸菸及家中有親人得到肺癌的民眾,建議定期接受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如有發現結節,應遵從醫師指示定期回診或進一步治療,勿輕信坊間無實證的另類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講座/對付靜悄悄的健康殺手:肺癌的診斷與治療

講座/對付靜悄悄的健康殺手:肺癌的診斷與治療#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而癌症死因又以肺癌連續十年蟬聯首位,近年來並有逐漸年輕化現象,更顯得肺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當重要。特別邀請本院鄧仲仁醫師在課程中針對肺癌發病信號,及肺癌目前最新治療現況做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對付靜悄悄的健康殺手: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時間:2017/09/14(四)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高危險群!「煮」婦、機車族當心肺癌

高危險群!「煮」婦、機車族當心肺癌#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空污問題嚴重,除了吸菸族之外,連一般民眾肺癌罹患率都日益增加。根據國健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十大癌症中肺癌發生人數高居第二名!肺癌初期並無明顯症狀,當出現咳嗽、氣喘等表現,時常已是癌細胞轉移的階段,而發生癌細胞轉移的晚期患者中,更高達四成深受癌細胞骨轉移所苦。肺癌非吸菸族專利 肺癌骨轉移表現以疼痛為主,初期從輕微的腰痠背痛、跛行,轉移的程度與範圍加劇,疼痛會越來越強烈,甚至因癌細胞造成骨質嚴重流失,動作稍不慎即發生骨折,造成患者行動不便,實不可輕忽。肺癌女性患者中,9成沒有吸菸習慣,根據103年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調查報告,造成女性罹患肺癌的危險因子除了二手菸害之外,再來相關性最高的成因就是暴露於高溫烹煮的油煙中。因此,家庭主婦或是常處於交通廢氣、空汙惡化環境中的機車通勤族,都是肺癌的高危族群。台大雲林分院胸腔內科陳崇裕醫師曾治療過一名45歲女性家管,因腿部無力跌倒導致大腿骨折,檢查後竟然是肺癌骨轉移,輾轉來到他的門診。患者原以為是長期做家事才腰痠背痛,沒想到是罹患肺腺癌。經過標靶藥物治療搭配單株抗體保骨針,讓被癌細胞侵蝕的骨骼逐漸恢復,原本僅能臥床休養進展到又能行動自如,治療成效相當好。骨鬆新藥減緩疼痛、副作用低癌症骨轉移因骨骼被癌細胞侵蝕,骨骼中鈣質溶出,產生高血鈣症,不但導致代謝失衡,也讓骨骼空洞化,成了癌細胞寄居的溫床。陳崇裕醫師說明,晚期肺癌患者的死因,甚多來自骨不良事件所導致的意外,因骨質疏鬆引發骨折,或是腿腳疼痛無力,上下樓梯時容易跌倒,撞擊引發內出血等都是高危險需多加防範的。針對骨轉移,已有藥物只需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可減緩骨骼被侵蝕的速度,降低骨折風險,減輕骨頭疼痛,並有降低血鈣效果,常見副作用大多輕微,可經由適當衛教預防並處理。治療方式日新月異 抗癌別放棄陳醫師表示,從過去傳統化療,進展到運用基因檢測、使用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醫師手上的武器越來越多,癌症治療已經從以往的絕症逐漸成為慢性疾病,有機會可以控制,呼籲患者聽到罹癌別放棄,積極接受治療,仍有一線生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期處在粉塵環境工作 當心引發肺癌

長期處在粉塵環境工作 當心引發肺癌#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建築材料常見的石綿具高度致癌性,加上目前政府對這類建材並無相關檢測規定,讓許多裝潢、建築業者持續暴露在致癌的高風險中。不論是呈絹絲狀的纖維、呈細針狀結晶,或是呈粉塵碎片的石綿,均有可能進入人體,而造成慢性健康危害。接觸滑石粉、金屬拋光作業致肺癌今年內成大醫院診斷出2名因工作中石綿暴露導致肺癌個案,其中謝先生從事電線製造壓出生產作業21年,工作中會接觸到滑石粉,經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協同作業環境監測人員進行現場採樣,發現其中含有石綿成分;另1位劉先生從事金屬拋光作業41年,工作上需使用到拋光砂輪「海綿輪」,操作過程因海綿輪磨擦裂解產生粉塵微粒,工作現場無通風排氣設備且未使用呼吸防護用具。 石綿可能會引發石綿肺症、惡性間皮瘤、肺癌等成大醫院職環部主任郭耀昌表示,這2名職業病個案中主要都是石綿引起的疾病問題長期暴露在粉塵環境中,已被證實可能引發石綿肺症、惡性間皮瘤、肺癌,喉癌與卵巢癌等。 石綿引起肺癌之潛伏期至少10~15年,間皮瘤則為30年以上,使得建築業、裝潢業、拆除業勞工陷於罹癌風險。另外,石綿更是被國際癌症研究署歸類為一級人類致癌物質。石綿纖維容易飄散在空氣中造成慢性傷害職環部王榮德教授指出,石綿主要用於房屋裝潢,浪板、裝潢夾板、天花板、水管、紡織製品、保溫材料等。石綿使用範圍廣泛,目前台灣的建築環境仍隨處可見石綿,拆除建築物時,不僅建築工人很容易吸入粉塵,石綿也容易飄散於周邊環境中 造成危害。懷疑身體不適症狀快到醫療中心尋求協助因此,王榮德教授也提醒,曾在石綿環境中作業的勞工,如懷疑疾病與工作相關或身體不適症狀,皆可至包括成大醫院等全國10大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尋求醫療協助。成大職業及環境醫學部接受勞動部職安署委託,辦理南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主動開立職業性肺病及職業性癌症特別門診,提供職業傷病診斷、治療及協助維護職災勞工權益。

與菸品分手 戒菸必勝3絕招

與菸品分手 戒菸必勝3絕招#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天是七夕,國民健康署要勸你與菸品分手!有鑑於吸菸已被證實會導致身體每個器官健康的惡化,也會導致肺癌、心血管疾病等,最可怕的是無形中的二手菸及三手菸,也會讓家人在不知不覺中離健康殺手越來越近。另外若以每日1包菸計算,1年甚至需要花上3萬6的花費,真是要錢又要命!國健署呼籲您放開菸品危險情人,找回活力人生。每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喪失性命菸害是國人頭號殺手,平均約每20分鐘即有1位吸菸者因菸害而喪失寶貴生命。據美國疾病管制局指出,吸菸已被證實會導致肺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食道逆流、骨質疏鬆症與甲狀腺疾病等疾病。戒菸必勝3絕招 捨離徹底分手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戒菸維持6個月的民眾在情緒感受、生活品質以及社交生活上的滿意度均顯著高於仍在吸菸者。戒菸後比較不容易生病,重要的是,戒菸後的生活更有活力,情緒也更平靜,能以舒適的身心和所愛的人們共處。國民健康署提出戒菸必勝3絕招「斷」、「捨」、「離」,戒菸非難事,持之以恆就能遠離:1) 設定戒菸日,「斷」絕菸癮/有設定戒菸日的戒菸者比未設定的高出2成的成功率。2) 「捨」棄買菸、帶菸習慣/透過戒菸藥物及專線諮詢,捨棄買菸、帶菸在身上的習慣,建立無菸生活。3) 遠「離」吸菸環境,尋求支持/與專業人員一同討論拒絕他人請菸的對策與支持,讓您更有信心克服誘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