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肺癌逆轉勝 掌握四大關鍵!

肺癌逆轉勝 掌握四大關鍵!#肺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肺癌發生原因與抽菸、二手菸、空氣污染、長期處在油煙、接觸化學物質的環境、以及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有關。抽菸雖不是罹患肺癌唯一因素,但研究已證實,若一天抽一包菸,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0倍。二手菸危害也不小,日本的研究發現,若丈夫抽菸、妻子罹患肺癌的風險比丈夫不吸菸的女性高一倍。另外,不抽菸的人若得肺癌大多數是肺腺癌,這也是台灣目前數量最多的肺癌類型。1) 健檢揪出早期肺癌/肺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當有咳嗽、咳痰帶血、胸痛、呼吸困難,或者出現吞嚥困難、意識模糊、頭痛等症狀去找醫師,近8成已經是晚期的肺癌。好消息是愈來愈多人利用健檢,比方電腦斷層、正子掃瞄發現小於1公分的腫瘤,確診後就能立刻切除。終身志工孫越即是透過體檢發現右肺有一顆1.2公分腫瘤,屬於第一期A肺腺癌,接受胸腔鏡手術切除。建議有肺癌家族史、曾經得過一種癌症的肺癌高危險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2) 微創手術傷口小/陳志毅醫師表示,這幾年肺癌手術採用微創、也就是胸腔鏡手術、迷你開胸手術比例提高,保留肺臟比例增加。技術與照護進步,降低了死亡率與併發症,病人開刀不輸血、不用住加護病房,復原時間大幅縮短,手術後5天即可出院。3) 多樣性、個人化的化學治療/台北榮總蔡俊明醫師表示,拜新藥研發之賜,化療藥物種類、療程組合變化愈來愈多,幫助醫生規劃個人化治療計劃。化療也朝標靶化發展。利用一些生物標記,希望能精準鎖定目標族群,達到最大療效。4) 標靶藥物剋治肺癌的成績傲人/大概每個治肺癌的資深醫師都可舉出好些個晚期肺癌病人接受標靶治療後,腫瘤快速縮小、甚至消失的例子。標靶治療還有副作用小、療效迅速的優勢,通常使用一個月內就可看出效果。目前肺腺癌一線治療的主力武器就是標靶藥物,超過八成可獲得有效控制。而2013年起,健保除了原本給付的一線用藥Gefitinib,也新增給付另一標靶藥物Erlotinib用於一線治療。這個新選擇不只能減少患者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根據國內外大型研究顯示,可提高存活率以及延緩肺腺癌病患無疾病惡化時間超過一年。「最大特色是藥物在血中的濃度高,」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表示,Erlotinib在腦脊液中的濃度是Gefitinib的7~8倍,穿透血腦屏障的通透率也較高,尤其對肺癌腦轉移患者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通常晚期肺癌患者中,三個人有一人出現癌細胞轉移到腦部。此外,Erlotinib雖然對皮膚與腸胃道的毒性較大,但肝毒性卻低很多,可避免病患因肝功能異常而被迫停藥、中斷治療的困境,「對不同類型的肺腺癌患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高尚志指出。(本文摘自/別讓身體比你老/康健出版)

爬樓梯也喘 肺癌又肺積水害的!

爬樓梯也喘 肺癌又肺積水害的!#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數千萬人的生命因癌症而消逝,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新增癌症病人人數高達1200萬人,在過去10年中,全球癌症病人約增加了20%,其中又以肺癌增長最為迅速。台灣肺癌病人人數也不容小覷,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統計,每年約新增1萬人次。由於肺癌初期沒有顯著徵兆,多數病人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透過手術治療,僅能以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治療為主。不可逆標靶藥物 無惡化存活率是可逆性標靶藥物的兩倍肺癌病人與家屬在聽聞化療時,往往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有病人因此放棄治療。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及基因檢測精進,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褚乃銘主任表示,初診斷為肺癌的病人皆會進行基因檢測,若檢測有EGFR基因突變,則會建議適合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針對歐洲腫瘤醫學會發表的標靶治療研究結果,第一線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肺腺癌,相較於第一代標靶藥物而言,不可逆標靶藥物可進一步降低約27%腫瘤惡化之風險,且兩年疾病無惡化存活率更為第一代標靶藥的兩倍以上。研究顯示,即便是肺癌晚期病人,只要第一線能精準規劃用藥策略,便有機會抑制腫瘤並延長存活期。晚期肺癌不氣餒 存活率不斷提升褚乃銘主任分享一位李奶奶的病例,過去肺癌存活率五年僅約4%,但透過醫療精進與標靶藥物治療的輔助下,即便是高齡70歲的李奶奶,目前已治療長達4年以上。起初,李奶奶因出現喘及嚴重咳嗽等症狀,經檢查發現兩邊肺部出現積水與多顆腫瘤,EGFR基因檢測呈陽性反應,立刻投予不可逆標靶藥物進行治療。2週後,多數腫瘤已縮小至肉眼看不見,較大顆的腫瘤也由7公分縮小到2公分,李奶奶爬樓梯不再那麼喘,病人與家屬對於第一線腫瘤抑制反應良好,感到非常欣慰。晚期肺癌活得精彩 國內外旅行自在遨遊褚乃銘主任表示,因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相對便利,不少病人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甚至可以比罹癌前更加豐富,從國內輕旅行、短程旅遊甚至長途旅遊的病人比比皆是,如李奶奶幾乎每半年都會走訪不同縣市,品嘗各地的美食,每年家人也會規劃一次國外旅遊。因此,肺癌病人莫因罹癌而沮喪、放棄人生,應抱持正向、積極的態度勇敢面對,與醫療團隊溝通,規劃出最適合的個人化精準治療,以延續生命,活得精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健檢發現肺結節 就是罹患肺癌嗎?

健檢發現肺結節 就是罹患肺癌嗎?#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症治療最重要的預後因子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肺癌是癌症致死的第1名。當病患出現久咳不癒、咳血、胸痛或呼吸喘等症狀才到檢查時,多半已是治療效果不好的晚期肺癌,此時要能達到長期存活的治療效果並不容易。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可降20%肺癌死亡率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張懷陸表示,隨醫學影像科技的進步,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大幅提升肺癌的偵測率,且其中多為早期肺癌,經外科手術切除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達70%以上。2011年美國國家級大型肺癌篩檢的研究報告,針對發生肺癌的高風險族群的長期追蹤結果發現,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約20%。發現0.5公分以上的毛玻璃霧狀結節時 應於3個月後追蹤張懷陸主任表示,早期的肺腺癌在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常呈現毛玻璃霧狀結節,但不是每一個肺部毛玻璃霧狀結節都是肺腺癌。針對這些毛玻璃霧狀結節,如何密切追蹤並審慎選擇開刀時機,就成了臨床醫師和患者非常重要的課題。美國及日本等專業醫學會所指引建議,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0.5公分以上的毛玻璃霧狀結節時,應於3個月後追蹤一次胸部電腦斷層檢查。評估病灶是否消失或持續存在,之後每一年安排1次電腦斷層檢查至少3年。當單一或主要病灶有變大超過0.8公分或病灶的實質部分超過0.5公分時,則須安排切片檢查或切除手術已確定診斷。總之,當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毛玻璃霧狀結節時不必過度驚慌,配合定期追蹤檢查,當結節病灶有發生變大或實質化增多時,應接受切片檢查或肺臟腫瘤切除手術以確定診斷,如早期肺癌也可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而能長期存活。

遠離肺癌三部曲 慢性咳嗽別輕忽

遠離肺癌三部曲 慢性咳嗽別輕忽#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位病人從十幾歲起抽菸到快四十歲,卻因慢性咳嗽好不了,到戒菸門診時,才認識吸菸會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會咳、會喘、會有膿痰,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年輕人常跟著家人或同儕起鬨模仿抽菸,卻輕忽其危害,內科醫師巫慶仁進一步舉例說明,許多民眾往往拖到中年後咳、喘、痰三部曲接連出現時才驚覺,恐為時已晚。沾附在衣物家具的三手煙也會導致危害內科醫師巫慶仁指出,香菸對身體傷害極大,尤其很多年輕人不了解抽菸導致的慢性肺病及肺癌。因此,1987年WHO(世界衛生組織)訂定每年「世界無菸日」,後來固定於每年5月31日,每年並且擬定各重點推展項目,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將菸害的目標設定為:「Tobacco–A Threat to Development」(菸害–對於永續發展的威脅)。巫慶仁醫師表示,香菸裡有致癌成分,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及肺癌都與抽菸有相關性,二手菸更是會危害親朋好友的健康,另外,除了二手菸外,沾附在衣物、家具上的三手菸經由接觸進入人體也會逐漸威脅身體抽菸不但會致癌,還會破壞肺部組織。肺癌為國人罹患癌症的第二位及癌症死因首位面對菸害造成的慢性肺病已晉升為十大死亡疾病之一,且肺癌也列為國人罹患癌症的第二位及十大癌症死因首位,在今年「世界無菸日」的前夕,巫慶仁,醫師指出,響應世界無菸日,除了要讓青少年及民眾了解其危害性之外,也呼籲政府應該正視、而要有所警惕與作為。

降43%肺癌風險 抽油煙機要這樣用

降43%肺癌風險 抽油煙機要這樣用#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女性成人吸菸率長期維持持平,而肺癌死亡率卻逐年攀升?52歲的林媽媽,半年來為咳嗽好不了及濃痰所困擾,經過診斷發現她罹患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由於她及家人都不抽菸,進一步詢問才發現,媽媽過去20多年來幾乎都照三餐在廚房替一家人煮食,肺部長期吸入油煙,因而罹病。長期受到含微粒的蒸氣刺激 恐致肺阻塞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醫師巫慶仁指出,除了常在廚房煮三餐的媽媽之外,還有餐廳的廚師,因為長期不間斷過度的吸入油煙,部分人的肺部也會跟抽菸者一樣,長期受到含微粒的蒸氣刺激而變成慢性發炎,將可能造成阻塞性肺病。根據衛生福利部每年公布10大癌症死亡率,肺癌已連續30年高居女性10大死因之首,然而我國每年平均2,500位女性肺癌患者當中有高達9成並不吸菸,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針對女性非吸菸族群卻罹患肺癌的研究顯示,女性長期在廚房烹煮卻無使用抽油煙機的習慣,是影響9成女性肺部健康的重要因素。長時間在通風系統差、燃燒效能極低的炊具上做飯的家「煮」婦罹癌風險是完全不煮飯女性的1.78倍。一休二輕遠油煙 4大要點防油煙專業藥師提出全新生活概念「一休二輕遠油煙」:每週一天休息不煮飯、二天只做輕食料理,減少接觸油煙機會,遠離肺癌就從簡單的生活習慣做起!若「煮」婦媽咪平時必須要下廚煮飯,藥師也貼心叮嚀預防油煙的4大要點:「煮飯時戴口罩」、「打開窗戶維持室內通風」、「使用抽油煙機」、「定期清理抽油煙機」。煮飯前先開30秒 煮完飯後繼續運轉5-10分鐘抽油煙機是保護家庭「煮」婦的最大幫手,研究指出,使用抽油煙機者可減少43%罹患肺癌的風險,此外使用抽油煙機時也要把握「先開後關」的原則,於煮飯前先打開抽油煙機30秒,待抽油煙機全面運轉後再開火,煮完飯後則要讓抽油煙機繼續運轉5-10分鐘,徹底帶走廚房內油煙後才能關閉,全面杜絕任何癌症危險因子,守護媽咪肺部健康。

咳嗽4個月 食物殘渣卡肺葉

咳嗽4個月 食物殘渣卡肺葉#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0歲林先生咳嗽近4個月,拿了感冒藥症狀卻一直未改善,就醫檢查發現肺部左上葉有疑似腫瘤的塌陷陰影,透過支氣管檢查也發現有腫塊,醫師懷疑是惡性腫瘤,建議切除肺葉確認。患者擔心開刀後遺症決定尋求第二意見。經胸腔內科醫師夾出塞住腫塊發現竟是植物組織,醫師研判可能是食物殘渣嗆入氣管導致肺部塌陷咳不停。取出組織後發現有細胞壁 研判為食物殘渣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倪永倫表示,支氣管鏡的管子從鼻子伸進去,通過聲帶再到氣管,比做胃鏡更難受,曾經有調查顯示,做過支氣管鏡的人,願意再接受的比例只有1/10。倪永倫醫師讓林先生接受意識鎮靜睡著檢查,發現原本應該如隧道般的氣道,被突出的團塊塞住。切片檢查後觸摸切片感覺堅硬,跟一般惡性腫瘤型態大不相同。醫師開始懷疑塞住的可能是骨頭或不小心的嗆入物。醫師決定採取套網技術,接力細心套入鬆鬆的、飄動著的團塊,像塞子的團塊終於慢慢清理出來。常規30分鐘的檢查卻花了2小時。取出組織後發現有細胞壁,研判可能為食物殘渣,因為留在支氣管內,肉芽組織最終塞住支氣管才導致腫塊。肺部塌陷明顯改善 能夠大口呼吸倪永倫醫師表示,支氣管鏡不只用在診斷,近年也進行介入性治療,透過電燒探頭,在腫瘤部位放金屬支架撐開支氣管,移除塞住支氣管的腫瘤,或做咳血病人的表層止血。患者的支氣管通暢後,肺部恢復功能,只留下一點小小的疤痕,回診時肺部塌陷明顯改善,終於能夠大口呼吸。

肺癌沒感覺 8成患者發現已末期

肺癌沒感覺 8成患者發現已末期#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抽菸也可能被肺癌盯上!64歲的黃女士沒有吸菸的習慣,生活作息正常,平時也沒有咳嗽或任何不適症狀,卻意外在員工健康檢查時發現右上肺處有一顆約3公分大小的腫瘤,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接受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腫瘤,術後恢復良好,不僅疼痛減少,手術4天就可返家,出院後也幾乎看不到傷口。7到8成患者 初次發現罹癌就是末期不論是抽菸、二手菸、烹飪油煙或空汙霾害,空氣品質越來越不理想,近年來肺癌發生率也節節升高。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心臟外科張比嵩醫師表示,臺灣每年將近有9千人死於肺癌,但最可怕是,約7到8成的患者,初次發現罹患肺癌就已經是末期,不而僅有2到3成第3期以內的患者,仍有機會藉由手術完整切除腫瘤。出現長期咳嗽、胸痛、咳血要注意張比嵩醫師表示,肺腺癌初期完全沒有任何症狀,一旦出現長期咳嗽、胸痛、咳血等明顯症狀時,通常已為晚期肺腺癌。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的優點就是傷口只有約3公分,除了能有效減緩疼痛,術後恢復也非常快,且手術隔天即可進食、下床活動。二五六電腦斷層檢查 小結節都會現形不論是空氣懸浮微粒PM2.5、吸菸及二手菸也是致癌因子之一,張比嵩醫師提醒民眾,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導因於多數病例都太晚發現,若要早期發現,建議民眾除了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外,他建議中壯年只要經濟許可,就考慮做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早日篩出病灶。二五六切電腦斷層(CT)攝影檢查,不僅輻射劑量低且比胸部X光靈敏,因此許多X光看不到的肺部小結節都會一一現形,能有效早期發現肺癌,才有機會接受傷害性較小的微創手術。

每天1根香腸 罹癌風險增19%

每天1根香腸 罹癌風險增19%#肺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加工肉類被認為會增加胃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肺癌、乳癌和攝護腺癌的風險。研究指出,每天進食一條香腸或兩片燻肉,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19%。亞硝酸會造成肝臟出血 增癌症風險早在17世紀時,人們發現加工肉品易有肉毒桿菌的污染,只要有百萬分之一公克的肉毒桿菌毒素即可致人於死,因此在香腸、臘肉裡添加亞硝酸鹽以抑制病菌,也可增艷肉品的顏色與風味。硝酸鹽類對人類是無毒的,但亞硝酸被轉化成亞硝基化合物後,在體內會造成肝臟出血或壞死,長期則會增加癌症風險。當人體吃進加工肉品時,內含的亞硝酸鹽會在強酸(胃酸)或油炸高溫下,與人體或高蛋白食物(蛋、肉、魚、蚵及蝦貝類)中的二級胺或三級胺,反應成會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N-nitroso compounds)或亞硝胺(nitrosamines)。另外,從蔬菜吸收的肥料硝酸鹽,經過胃酸作用後會被轉化為亞硝酸,再與肉類蛋白質反應,也會變成亞硝基化合物。可能添加硝酸鹽的加工品含香腸、熱狗目前「可能會」添加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包括:某些紅肉香腸、熱狗、火腿、培根(燻肉)、臘味、板鴨、燻腸(baloney)、家禽類的香腸與低脂肪熱狗、蒜味鹹臘腸(salami)、魚漿、紅白肉冷盤(cold cuts)。3措施降食品致癌風險另外,醬油、味噌及醃製醬菜等也可能添加亞硝酸鹽,這些被亞硝酸鹽污染的食品原料也會擴散到其它再製食品,例如火腿常出現在麵包、披薩、炒飯、炒菜、便當或西式早餐店中。那麼有何策略可以降低亞硝胺的產生與致癌風險嗎?其實不吃才是王道!如果非吃不可,則可以採行下列措施:1) 選擇於加工肉品製造過程中,添加抗氧化劑維生素C或E的產品,因為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硝酸鹽的還原,或將亞硝基化合物還原成無毒的一氧化氮(NO)。2) 用餐時多攝取檸檬、柑桔、番石榴、糙米等富含維生素C或E的食物,減少亞硝胺產生;或搭配大蒜、人蔘,也能抑制亞硝胺形成。3) 儘量不要與優酪乳或乳酸菌飲料一起食用,因為這些可能添加硝酸鹽以防止過度發酵;然而乳酸菌含有硝酸鹽還原酵素(nitrate reductase),能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也要避免與富含胺類的食品(例如:發芽中之麥芽、魷魚、魚乾、青魚)同時進食,以免產生亞硝胺。(本文摘自/抗癌就像減肥/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