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樂閱讀/肥胖與癌症的關聯

樂閱讀/肥胖與癌症的關聯#肥胖

美國研究報告指出:90萬超重的人口身上,發現某些癌症的發生率有增加的傾向,例如:子宮內膜癌、乳癌以及大腸癌,也就是肥胖的男性因罹患大腸癌,而死亡的比率約有35%,肥胖的女性因子宮內膜癌的死亡率佔60%。當飲食日漸西化以後,造成許多學齡童的「胖娃娃現象」,同時國人罹患乳癌及攝護腺癌的機率更是增加10倍以上。自小就攝取過多的垃圾食物,像是速食漢堡、碳酸飲料、炸雞,及富含反式脂肪的薯片和零食等,這些高熱量飲食對身體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對於飲食習慣的改變,除了出現肥胖年輕化徵狀,再來就是大腸癌和攝護腺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口增加。由各處飲食與衛生單位資料顯示,國人罹患的乳癌及攝護腺癌,比起西方還是相對較低的,不過若是飲食繼續西化,將來乳癌及攝護腺癌則會有上升的趨勢。此外,肥胖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室肥厚症都有相當大的關係,在過度肥胖的人身上,脂肪細胞會產生一種叫「瘦體素(leptin)」的物質,「瘦體素」能夠增加血管內皮一氧化氮的表現,同時抑制精氨酸,此時就會產生過氧亞硝酸,造成一連串的發炎機轉。「瘦體素」會刺激自由基的形成,促成動脈硬化的病變,同時瘦體素還會誘導發炎因子NF-KB(Nuclear Factor-Kappa B,簡稱NF-KB,是造成身體發炎的主要調節物質)增生,產生身體的發炎機轉,連帶影響內分泌的免疫機轉。在感染及發炎的人身上,可以明顯看到「瘦體素」指數的升高,瘦體素跟高血壓、大腸疾病有很大的關係,此外乳癌病人身上,也能發現「瘦體素」的過度表現,尤其是肥胖的乳癌病人會更加明顯。【抗癌小辭典】瘦體素是蛋白質激素,調節能量攝入和支出,包括食欲和飢餓,代謝和行為。它是一個重要脂肪的來源激素,含有167個氨基酸的蛋白質。瘦體素的指數,作為一種身體發炎症的標誌物。雖然瘦體素與身體脂肪量有關,有趣的是,運動並不會使它的指數降低,可見瘦體素是脂肪的炎症反應,只要能夠控制發炎症狀,才能降低瘦體素。(本文作者/鄭煒達)(摘自/拒絕癌症/博思智庫出版)

一顆月餅=三份主食 中秋肥胖拉警報

一顆月餅=三份主食 中秋肥胖拉警報#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各家業者紛紛推出各式各樣應景月餅禮盒,但為了口感美味,一般外皮及內餡使用高量的酥油及糖漿製作,一顆廣式月餅就等於三份主食的醣。營養師提醒,月餅切勿與主食同時吃,否則下肚後除了驚人的熱量外,還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魏梅茵說,一顆重約50g的蛋黃酥,總熱量高達400至500卡,相當於吃進1碗的白飯加1匙半的油脂,如此高糖高油高熱量的點心,若不加以節制,過完中秋節後,恐怕身材走樣,連健康也跟著亮紅燈。咖哩地瓜月餅 低油負擔少魏梅茵表示,這次特別製作的低糖低油低卡高纖的咖哩地瓜月餅,除了將月餅外皮比例降低,而且選用較健康的無水奶油取代酥油。內餡部分使用地瓜,含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A、B、C及鉀、鐵、酮、鋅等微量元素。為了避免額外添加糖粉、糖漿,利用薑黃製作而成的天然香料咖哩粉,除了提供香氣之外,還含有豐富的薑黃素,可提升免疫、殺菌、預防腫瘤及降低膽固醇。   也要提醒民眾,適量的飲食和搭配運動,才不會讓過量的應景點心變成危害健康的負擔。

肥胖造成偏頭痛?機率是瘦子的2倍

肥胖造成偏頭痛?機率是瘦子的2倍#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肥胖會導致頭痛?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肥胖者偏頭痛的機率是瘦子的2倍,英國成人每7位就有1位有偏頭痛的「症頭」,且英國每年花費在治療偏頭痛的成本高達20億英鎊,現在科學家找出肥胖和偏頭痛的關聯,或許可減少支出和找出預防方法。胖子發作性偏頭痛機率 高正常體重者8成該研究調查平均年齡47歲的3862位受訪者,詢問他們的身高、體重和偏頭痛的情形所得到的結果,發現肥胖者發作性偏頭痛的機率比正常體重者增加81%;研究最後建議,減肥和運動是有效幫助偏頭痛患者減輕症狀的有效方法。肥胖 是偏頭痛潛在危險因子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芭芭拉‧李彼德林(Barbara Lee Peterlin)表示,這個結果或許將會讓許多醫師建議患者採取健康的生活型態、如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保持理想體重來遠離發作性偏頭痛的困擾。當肥胖可能變成偏頭痛的潛在危險因子,或許減重和運動會是最好的預防方法,讓你不再每個月至少15天(或以上)被頭痛所纏繞。

規律運動健康體態 拒子宮內膜癌威脅

規律運動健康體態 拒子宮內膜癌威脅#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最新研究指出,每天持續運動半小時,可以減少將近5成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其中更指出喝咖啡也能幫助女性保護子宮,但還需再進一步證實。英國研究指出,每日維持38分鐘的規律運動和保持健康體重可減少約44%的子宮內膜癌病例發生;子宮內膜癌好發於60歲以上婦女,為英國女性第4大癌症。美國羅格斯大學癌症研究所流行病學副教授艾莉莎‧班德拉(Elisa Bandera)表示,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的疾病,有許多研究已顯示保持健康體重和規律運動能有效預防此疾病的發生。脂肪和癌症有關聯 健康體重、規律運動保健康科學家相信脂肪和癌症間有正向關係,因為脂肪細胞會釋放荷爾蒙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規律的運動能讓荷爾蒙濃度維持在健康的狀態,並提升防疫力和消化作用,讓身體更健康,自然遠離癌症威脅。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卡倫‧薩德勒(Karen Sadler)表示,為了減少罹患子宮內膜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本基金會提倡每天應進行至少30分鐘的運動和維持健康體重,並切勿過瘦或過胖。咖啡保護子宮? 專家說尚待釐清該研究也透露出,咖啡或許能減少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但咖啡的保護力仍就需進一步研究才能得知確切結果,薩德勒表示關於咖啡保護子宮的論述相當有趣,但還有許多環節需釐清。

我國孩童越來越胖!爸媽胖小孩跟著胖的風險增八成

我國孩童越來越胖!爸媽胖小孩跟著胖的風險增八成#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孩子胖不是胖?過去,小孩子如果長得胖,綽號可能會是小胖、阿肥等,但因為長輩傳統的觀念,認為小孩子就是要會吃,會吃才會長的高,因此演變成我國的許多學童,都有過胖的危機,又加上孩子對於炸雞與零食沒有抵抗力,家長又不控制這些食物進入孩童的嘴裡,導致我國未來的主人翁,其健康情況令人擔憂!小胖小胖!越來越多小胖出現阮綜合醫院小兒科蔡金燕醫師指出,在飲食西化與速食文化影響下,台灣有愈來愈多父母因為沒時間煮飯,小朋友面對路邊炸雞攤、飲料店的誘惑,幾乎沒有抵抗力。長久下來,高脂、多糖、重鹽的飲食習慣,再加上長時間黏在電視、電腦前,活動量明顯不足,「小胖」這個綽號已成為菜市場外號,幾乎小學校園內,每個班級都有好幾個「小胖」。事實上,體重過重和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已成為全球性的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兒童及青少年過重及肥胖人數,近年來增幅驚人。爸媽胖 孩子跟著胖的機率很高蔡金燕進一步表示,兒童肥胖也是造成成人肥胖的主因。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包含遺傳基因、環境因素及飲食生活習慣。如爸媽都胖,那子女肥胖機率高達七、八成,其中只有一人肥胖,則孩童肥胖機率也有四、五成。胖小孩在整個兒童期身心都會受苦,而且青春期肥胖的青少年,進入成年時,大部份會依舊肥胖,並繼續受病痛折磨,因肥胖所產生的疾病包括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及某些癌症,如今更發現小至三及四歲的過重兒,已經顯現血壓及膽固醇升高的徵候。如何做,才能讓小朋友變瘦呢?蔡金燕呼籲,少吃高熱量食物與多運動,是控制體重的不二法門,胖嘟嘟兒童想要減重,並不適合使用減肥藥,以免未蒙其利卻受藥物作用之害。 他建議,首先全家一定要一起配合才行。包括,少吃,戒除喝飲料及吃消夜的習慣,少吃油膩及含糖量高的飲料及甜食。其次是多運動,限制每天看電視及坐在電腦桌前的時間,多增加親子間互動的時間。第三要設定目標,並且定期門診追蹤檢查。相信藉由以上的努力,小朋友一定會更健康,更快樂。

英國小胖子 5成不愛動、久坐

英國小胖子 5成不愛動、久坐#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小胖子不愛動!英國最新的研究指出,約有5成以上的7歲兒童一天超過7個小時,讓他們小屁屁黏在椅子上,相當於清醒活動中有一半的時間,都消磨在椅子上,運動量明顯不足。兒童久坐不愛運動 增肥胖風險英國倫敦、布里斯托和劍橋的研究人員在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期間,針對英國7000名學齡兒童從早上七點起床後,將近15個小時清醒時間,確實紀錄他們身體活動所得到的結果;研究員利用孩童們腰上綁著紀錄儀器(需隨身攜帶、只能在睡覺和洗澡期間脫掉),如實監測孩子們的日常身體活動。結果指出,超過一半的兒童每天久坐超過7小時以上,且5成的孩童沒有達到每日預設的運動目標;研究人員希望小朋友能保有適當且活力十足的身體活動,因此訂了一套標準、希望小孩能每天至少運動、快走或跑步一個小時,如此一來就能減少坐著的時間,但效果顯然不彰。女孩懶得動 比男孩嚴重進一步揭露,女孩們久坐的比例比男孩高,且進行較少的身體活動,僅有三分之一的女孩達到運動目標,但有三分之二的男孩成功完成每日運動,因此專家們認為提倡女孩多運動更顯得重要和刻不容緩;久坐的原因可能是造成英國小孩肥胖速度比其他國家快、且小胖子比例驚人的結果,久坐的風險也大大危害孩子們的健康。

肥胖問題多 臨床2例手術減重甩病

肥胖問題多 臨床2例手術減重甩病#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肥胖也會有睡眠問題?更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臨床有2個病例,王先生體重105.5公斤、BMI值37.8,因晚上睡眠品質不佳、工作又需長時間開車,怕精神不濟而發生交通問題,為了安全前往醫院就醫,成功減重後精神不好的問題消失了;郭先生則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覺需戴呼吸器,也有胸悶的問題,手術後成功減重,呼吸中止症也獲得改善。肥胖引發的代謝疾病 健康、生活受影響雙和醫院減重美容塑身中心蘇彥豪醫師表示,肥胖對健康和生活品質可能產生極大的影響,BMI值若超過32恐產生肥胖相關代謝疾病,而BMI值若超過37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減重,避免肥胖對健康造成影響;39歲的王先生,體重105.5公斤、BMI值37.8,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導致開車時想睡覺,為了怕交通事故影響安全,經過醫師的診斷和建議後,進行胃袖狀切除手術(縮胃手術),成功減輕25公斤,連睡眠品質不佳的情況也改善。而62歲的郭先生則是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還經常胸悶和心臟不舒服,睡覺時更是必戴正壓呼吸器(CPAP),在經過手術一個月後體重從125降到98公斤,瘦下來後胸悶情況改善、睡覺也不必戴呼吸器;他開心地表示,減重不只找回健康、還改善了睡眠呼吸中止症,讓他覺得賺到。過重患者聆聽專業建議 才能正確甩油蘇彥豪醫師表示,少吃多動可以瘦,但對於BMI值超過32,且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肥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患者而言,少吃效果不好,且運動對身體負擔過大、可能會疼痛甚至發生危險,所以最好就醫治療、傾聽專業意見,以免拖延造成持續肥胖或不當減重而危害健康。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 遠離肥胖好簡單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 遠離肥胖好簡單#肥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肥胖不但會引發高血壓、高血脂、中風、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腎臟病等慢性疾病發生,還會增加惡性腫瘤之發生及影響心理情緒。現代人肥胖原因,大多以「吃得過多」及「運動量過少」造成營養過剩所致,但可藉由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而改善。而日常飲食中少油、少鹽、少糖、少零食,增加蔬果攝取量,每天至少累積運動30分鐘,且天天量體重及作紀錄,即可有效控制體重。 新竹市衛生局結合國泰新竹醫院、國軍新竹地區醫院、元培科技大學於8~10月間,各開辦1班為期8週之減重班,每週安排有營養及運動課程,冀望過重或肥胖者共同來學習「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且持之以恆控制體重。 凡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4者,請逕向下列單位報名,詳細課程內容請上衛生局網頁查詢,本課程全程免收任何費用,限收名額30人。為免向隅,請有意願且符合規定者盡速報名,不但可免費參加課程,減重有成者(減1公斤以上)還可參加本年度摸彩活動,另有萬元獎金等你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