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家有胖童 六成五奶奶腰圍也失守

家有胖童 六成五奶奶腰圍也失守#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兒孫都胖成代謝症候群隱憂!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公布的「每太飽家庭大調查」結果,顯示全台九縣市肥胖比例較高的國小學童家庭中,有高達65%的奶奶腰圍超標,平均為89.8公分。基金會董事長孫璐西教授指出:「這結果提醒我們更應該注意家庭成員中,年長女性即早注意腰圍或腹部過大,以免於三高慢性病之苦!」。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吳至行指出: 65歲以上女性腰圍超標,易出現血脂異常、血糖過高及血壓異常等代謝症候群問題的機會較腰圍正常女性高2至4倍,進而引發糖尿病、中風、心肌梗塞嚴重併發症等機率也顯著倍增」。吳醫師門診日前有一名68歲的奶奶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發現一年內體重增加了5公斤,腰圍達85公分。在聽取醫師的建議後,改變了飲食及生活習慣,恢復健康的奶奶除了徹底改變了自己,也時時叮囑小孫女少吃零食及少喝飲料,間接促使家中成員注意健康。奶奶「健康線」需要大家守護奶奶的觀念除了影響自身健康外,在現代多隔代教養的情況下,更與孫兒的健康息息相關。英國研究指出,隔代教養下兒童肥胖的機率更高出2.03倍。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的調查報告也顯示,四成的家長不在意飲食中的油鹽含量,且近七成沒有固定運動的習慣,但經過對孩童的衛教後,超過八成願意改變飲食烹調習慣,願意陪孩子一起從事戶外活動的比例也增加至五成,由此可見對健康教育從小紮根可獲一舉兩得之效。

樂閱讀/6大訣竅!預防婚後幸福肥

樂閱讀/6大訣竅!預防婚後幸福肥#肥胖

提高新陳代謝,預防婚後發胖不想讓婚姻拖垮你健美的身材,從現在開始進行下面建議的預防方法還來得及!邀伴侶一起運動/年齡增加,新陳代謝率愈降愈低,人愈容易發胖,這時候不論你結婚或者單身,如果沒有定時運動,想永保健康輕盈的體態並不容易。根據美國的調查發現,和配偶一起運動,持續的可能性會增加2~3 倍,因為運動過程中,彼此可以互相激勵打氣。美國運動生理學家瑪格蘭斯建議伴侶們,晚飯之後,牽著手到戶外散步、到遠一點的商店買東西,或是健走30 分鐘,不但可以避免晚餐多餘的熱量堆積,同時藉著一起運動的機會溝通彼此的想法,拉近因為生活忙碌形成的距離。學習烹調低脂食物/如果夫妻兩個人都喜歡吃,不妨捨棄上餐廳的習慣,改為假日在家裡一起研究做些簡單、低熱量又低脂的食物,例如適合夏天的生菜水果沙拉、涼拌蓮藕等小菜或是清蒸魚類海鮮,平衡一下在外油膩又重口味的飲食。用「吃」以外的方法慶祝節日/碰上結婚紀念日、伴侶生日,很多人都在一頓大餐中度過,經年累月下來,瘦了荷包也肥了身材。特別的節日不一定要靠「吃」慶祝,有時候換個方法也許更顯誠心,而且對彼此的健康都有益。目前在國外,即將步入禮堂的新婚伴侶流行送對方健身器材或是健身房的會員證,當做結婚禮物。建議你也可以把每年花在吃大餐慶祝的錢省下來,投資在和健康有關的支出,例如,結婚紀念日當天安排兩人一起做健康檢查,或是對方生日時送一雙健走鞋,邀他(她)一起walking,共同儲存兩人的健康資本。避免用「吃」解決情緒問題/婚姻生活難免碰上各種令人生氣、沮喪、難過的事,營養師趙思姿認為,吃東西並不能真正解決引發你負面情緒的問題,所以最好不要讓這種「心情不好就吃東西」的惡性循環持續下去。「心情不好時,儘量找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做,或運動、和朋友聊一聊都好,轉移對食物的注意力,」蕭敦仁醫師說。如果你一時戒不掉,非得吃些東西不可,那應該有聰明的選擇,例如先泡一壺不加糖的花草茶,喝一大杯並嗅聞一下香氣,讓心情緩和放鬆,然後等10 ? 20 分鐘,仔細觀照自己身體的需求,是不是還想吃東西?如果是,再吃一些熱量比較低的食物,例如茶凍、低糖的愛玉及仙草冰、低脂優格、幾片蘇打餅乾,或一份水果,但不要拚命把洋芋片、蛋糕、巧克力、冰淇淋這些熱量高的食物猛往嘴裡送,也不要上餐廳吃大餐來逃避,因為到頭來只會讓你更後悔。互相提醒鼓勵/彼此關心對方的飲食情況和身體健康變化,互相提醒、鼓勵:「最近好像有點發福囉,要不要從明天開始一起去運動?」、「今天高熱量食物吃太多了,明天換吃清淡一點吧!」兩個人同時控制體重比較容易,而且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行動來改善。不過,提醒不是嘮叨,鼓勵也不是強迫,輔導夫妻相處的心理治療師朱春林提醒說,如果有一方無法立刻配合,也不要硬叫他在短時間內改變,否則弄得對方心生抗拒,更且傷了夫妻感情。尤其不要用「你不應該(吃這些東西)」,或是「我不喜歡你(這個習慣)」等負面語句,要用鼓勵的話讓對方覺得他受到尊重。幫對方改正不利健康的習慣/為對方做一些事,讓他感受你的關心而不是抱怨或嫌棄,可以幫助他(她)更快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先生天天吃宵夜而導致發胖,妳希望他戒掉,不妨鼓勵他先由每天吃改為一星期吃五天、三天,慢慢減少天數。再者,消夜時間和他一起做些別的事情,例如外出走一走,轉移他對食物的注意力。如果非吃宵夜不可,可以親自幫另一伴準備而儘量不要外食,這樣可以選擇熱量比較低的食物,例如脫脂牛奶搭配幾片蘇打餅乾,或者清淡的蔬菜湯麵,同時也容易控制份量。婚後肥胖不是宿命,只要夫妻一起從生活中的小處著手,協調出適合你們兩人的體重控制方法。(本文作者/黃惠如、林貞岑、 楊心怡)(摘自/代謝好,加倍瘦/天下雜誌出版)

太重不行 肥胖使乾癬嚴重程度增

太重不行 肥胖使乾癬嚴重程度增#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與乾癬共處13年的曾先生,當時發現病灶時體重約81公斤、BMI值28.4,因一直未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加上服役間無法定期就醫複診,讓病情處於中重度狀態,直到接受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何宜承醫師的治療與建議後,不僅成功減重、也讓乾癬控制事半功倍。何宜承醫師表示,先建議曾姓患者控制體重、改變生活型態,而他也靠著規律運動和作息調整讓自己成功減重13公斤、BMI值降至23.8,體態不僅變得更健壯、也提升乾癬的治療成效。乾癬並非單純的皮膚疾病,病灶是身體發炎症狀的表現,根據長庚醫院皮膚科研究近400名乾癬病患後發現,5成6患者的BMI(身體質量指數)高於正常值24,屬於過重等級以上,且BMI值越高的患者,乾癬程度也越嚴重。脂肪促使發炎細胞激素分泌 加重乾癬的發炎反應研究也指出,過重患者有嚴重乾癬風險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84倍,中重度肥胖患者也高出常人的3.29倍;其中又以男性肥胖者的趨勢最為明顯,原因在於男女脂肪分布不同,男性脂肪大多包覆著內臟,而女生的脂肪多分布在皮下,內臟脂肪又是主要產生「發炎細胞激素」之處,此激素會誘發過多的發炎性物質分泌,導致乾癬發炎反應變嚴重,臨床上嚴重程度增加。對此,何宜承醫師呼籲,病友們應警覺皮膚病灶下,暗藏的肥胖與心血管疾病危機,鼓勵病患積極控制身體內外的發炎反應,減少肥胖、也能因而避免與其他身體疾病產生共病問題。

胖子小「心」 患心臟病機率較常人高

胖子小「心」 患心臟病機率較常人高#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國民健康署調查指出,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5年內患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倍,且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4「過重」者,其心臟病的機率也高出1.4倍,為此,醫師提醒三高族群和肥胖族都應當小「心」。糖尿病併發心血管病變 致死率高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鄭和順表示,血糖控制不良,容易發生血管病變,因此約有65%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同時引發多種併發症,如視網膜、血管、腎臟、神經、心臟等,當大血管產生病變時會導致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和周邊血管疾病,使得併發心血管疾病而致死的機率高。所以,糖尿病病患和相關代謝症候群者如肥胖、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多加留意。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兩者間息息相關研究也針對無糖尿病但罹患心肌梗塞者出院後健康狀況做調查,結果發現,出院3個月內有35%的病患葡萄糖失耐(葡萄糖偏高)、31%新確診為糖尿病;而3個月後則約有41%葡萄糖失耐、25%新確診為糖尿病,由此可得知,罹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有很高的比例得到糖尿病或造成葡萄糖失耐。鄭和順醫師最後建議,民眾需維持規律且適當的運動習慣,才能有效降低高血糖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外表不胖腰腹突出 你也是泡芙族嗎?

外表不胖腰腹突出 你也是泡芙族嗎?#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三餐老是在外的「老外」族,人口越來越多!根據國內一項外食族調查發現,有高達 7 成的民眾,每一周至少外食 5 次,又以「早餐」、「午餐」草草在外果腹的比例最高。三餐外食比例高,容易造成營養失衡、三高、肥胖、腸胃疾病、便秘等健康問題。身體的組成、肌肉比例、脂肪分布比體重更能預測健康。阮spa減重中心沈咏萱醫師說,經常攝取過量、油膩食物、缺乏運動的人,因為腹部脂肪囤積較多,即使因為減重讓體型變瘦,但因為長期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導致內臟都被脂肪包覆即所謂「泡芙族體型」,相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還是較高。增加肌肉強度 加強熱量消耗多訓練肌肉可降低過高的體脂率,但運動還是要從緩和、低衝擊性活動開始,漸進式的增加阻力訓練,比較不容易受傷,同時能增加肌肉強度,加強熱量消耗。一天中肌肉組織所消耗的熱量比例超過身體總消耗量25%,甚至連在睡眠的時候,肌肉組織都還是持續在消耗熱量。已經出現腰腹突出的「泡芙族」或是營養不均衡的「老外族」,儘量透過運動、調整飲食來改善健康。每天的飲食中增加攝取蔬果及減少油脂攝取,再藉由有氧運動縮小腰圍、減輕體重,有機會降低腎臟病與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肥胖傷膝蓋 罹患關節炎機率高出4成

肥胖傷膝蓋 罹患關節炎機率高出4成#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以往常聽聞「慢跑傷膝蓋」,但美國報告指出,慢跑對關節並不會造成直接傷害,反倒是體重過重或是家族有關節病史者罹患關節炎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45%,且每增加1磅體重,膝蓋承受壓力就增為4磅。振興醫院復健科醫師李林鍵指出,規律的運動,尤以有氧運動及低阻力之肌力訓練能有效提高肌肉耐力,進而減輕關節負擔,反倒體重過重者會讓關節承受壓力增加,容易引發關節相關疾病或加速關節退化。常搬運重物恐加速關節退化此外,銀髮族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它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全身的關節會隨著老化讓關節腔中滑液的玻尿酸濃度減少,因此降低對關節、軟骨保護、同時減少吸收震動作用、降低物理碰撞功能,如此一來便讓關節暴露在威脅之中。醫師也提醒,常搬運重物或膝關節曾受傷、開過刀者都是得到關節炎及加速關節退化的危險因子,除此之外也不要常常坐太低的椅子,或長時間維持同一姿態如盤坐、蹲踞、跪等彎曲膝蓋的動作。 

肥胖禍首 別讓熱量失衡找上你

肥胖禍首 別讓熱量失衡找上你#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人們總是為了多一公斤擔憂,多一吋煩惱!其實自身遺傳的體質、藥物使用及內分泌失調都會造成肥胖問題,但是超過9成以上的肥胖原因是來自於熱量失衡。 人類能量的來源來自於「食物」。吃下高熱量的食物會導致熱量吸收過多,身體就會把多餘的熱量儲存在脂肪細胞內,造成脂肪細胞擴張,形成肥胖。多攝取7700Kcal的熱量,體內就可以多轉化成1公斤的脂肪。 「聰明吃」即是均衡飲食,就是吃到符合人體所需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的飲食。為持續協助民眾「吃得健康」,打造一個健康飲食的支持環境,衛生局輔導各類食品業者,提供熱量標示的營養資訊。烘焙業者也響應配合,提供產品,不僅符合「高纖」、「減糖」及「零反式脂肪」等健康概念,並有熱量標示,提供消費者在選購前,即可參考運用以做出健康選擇。隨著健康議題越來越受重視,本局將持續努力讓健康飲食與營養資訊也能更便利的取得,讓民眾在選擇美味的餐點之際,也能考量營養與健康。

團圓人不圓 健康烤肉趣

團圓人不圓 健康烤肉趣#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秋節,是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少不了烤肉、月餅、文旦及柚子。但研究證實,烤肉過程伴隨產生之致癌物質,可能會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如:胃癌、結腸癌和乳癌等。而這些致癌物主要分為三種: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木炭在燒烤過程中,產生之煙霧或食物燒焦部 分含量最高。亞硝胺:香腸、培根、火腿等食材當中含有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經過高溫調理後會轉換成亞硝胺,此物質已被證實會增加胃癌發生率。異環胺:肉類等富含蛋白質之食材,經高溫(100℃以上)及長時間燒烤後產生。因此,如何從飲食中找出抑制或減少致癌物質的方法就是相當重要的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黃薰儀說,中秋烤肉容易產生的飲食問題,就是食物中的鈉攝取過多,主要原因就是烤肉時最重要的配角「烤肉醬」了。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或腎臟病)請酌量食用。建議民眾可做些醬料調整與改造,例如:先以開水稀釋醬料以減低鈉含量、使用富含自然果香之蔬果,或加入羅勒、義大利香料、新鮮檸檬、百香果、蒜頭、黑胡椒等,以增加醬料香氣之層次。如此一來,不僅在團聚之餘增加烤肉時的樂趣外,也可降低對身體的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