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資深吞雲吐霧癮君子 小心慢性肺病

資深吞雲吐霧癮君子 小心慢性肺病#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是長期飯前飯後一根煙的癮君子嗎?根據署立豐原醫院胸腔內科黃建文主任指出,長期吸菸除了會提高肺癌風險之外,還會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為全球慢性病死亡率排名第四之病因,嚴重者甚至導致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等死亡危機。 黃建文表示,日前一煙齡十年以上的廖先生,最近幾個月常感疲倦、呼吸急喘困難等症狀,因此到院治療,發現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所幸經由治療並配合復健運動及腹式呼吸的方法之後順利出院。依國健局「2010年成人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台灣成人吸菸率為19.8%,其中男性35.0%,女性4.1%,而長期吸菸會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此疾病造成日常生活不論是工作、活動、進食等諸多不便,對患者及家人都是身心一大煎熬。黃建文解釋,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長期吸菸或是受空氣污染所造成肺部慢性發炎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嚴重者甚至有可能造成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等死亡危機。患者常會有久咳不癒、痰液增多或是活動時呼吸容易喘的表徵。復健科黃建華物理治療師說明,慢性阻塞性肺病能透過客製化的復健治療教導患者上肢及下肢的復健運動,以及使用腹式呼吸的方法增強呼吸肌的力量,改善呼吸的速率以減輕呼吸困難的問題,只要能持續地在家做好自我照護及管理,並且持之以恆的執行居家復健運動,能提升個人日常生活的品質。也提醒,長期吸菸者,應定時到院進行肺部檢查,以確保身體健康。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健康減肥講座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健康減肥講座#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有鑑於此,板橋亞東紀念醫院特舉行「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講座,邀請該院營養科孫文蕙營養師蒞臨,主講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種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1年9月27日(四)下午 15:00~16:00地點:板橋亞東醫院1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 02-8966-7000轉1001或2002

控制代謝症候群 遠離慢性病

控制代謝症候群 遠離慢性病#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随著夏季即將進入尾聲,民眾對於打擊脂肪仍不可懈怠,根據成大斗六分院糖尿病內分泌科梁怡鈴醫師表示,許多民眾患有代謝症候群仍不自知,根據最近一次的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在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高達31.5%的女性與25.5%的男性患有代謝症候群!肥胖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象徵,且常會伴隨高血壓、血糖及血脂異常等,更有許多研究指出,代謝症候群不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險性,也會造成其死亡率上升,因此民眾對於代謝症候群不可輕忽!成大斗六分院糖尿病內分泌科梁怡鈴醫師說,代謝症候群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疾病前期的概念,以個別危險因子來看,所訂定的判定值處在輕度異常還未達到傳統認為需要治療的門檻,然而當多個危險因子聚集出現,則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的風險。梁怡鈴醫師呼籲民眾對於代謝症候群應提高警覺,一旦發現自身有任一個危險因子,就應該去找尋是否有其他高度相關的危險因子存在,以及早進行預防性介入,期望降低日後進展至疾病與併發症的風險。最後梁醫師提醒民眾,要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或已有代謝症候群需要控制者,沒有任何捷徑或特效藥,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型態的改變,藉由健康的飲食習慣及增加體能活動,達到減少肥胖、改善代謝指標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效果,才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門。

抗老不分年齡 從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開始

抗老不分年齡 從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開始#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國人的十大死因包含,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臟疾病、高血壓等,全部都是慢性疾病,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常聽見新聞報導有許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罹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必須一輩子吃藥控制的例子,可見抗老不分年齡,已經成為大眾熱烈討論的話題。醫學美容醫師張大力在其著作上指出,老化已不再是單只外表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內在器官的退化及疾病癌症的危機。所以,別以為外表年輕老化就與自身無關,因為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斥著高糖份、自由基、紫外線、壓力、重金屬、塑化劑,嚴重地傷害身體,使內在器官在不知不覺中,已悄悄邁向衰老。 張大力醫師在著作上提到,老化殺手「糖化反應」,是由於食物中的糖和體內蛋白質結合後,產生化學反應,引起人體循環不良,使皮膚失去彈性,器官、血管慢性病變引發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慢性疾病的發生,主要也因為糖分促進細胞老化。因為糖化反應,生理系統逐漸失靈,一開始是肥胖或代謝症候群,衍生出各種慢性病。例如糖尿病,就是血液中的糖分太高,衍生出許多不良的代謝產物,逐漸導致體內器官失去作用,嚴重甚至死亡。可怕的是,原本這些狀況是中年或老年才發生,現在則提前出現在小孩與年輕人身上。因此張大力醫師在著作中建議大家,抗老化是需要從小養成正確的生活觀念,建立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來延緩器官功能退化,遠離疾病痛苦和死亡的威脅。

醫訊/遠離慢性疾病 樂活健康吃

醫訊/遠離慢性疾病 樂活健康吃#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且隨著年齡增長,腰圍都有隨之增加的趨勢。由於腰圍肥胖代表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性,如果持續無法改善胰島素阻抗性問題,最後將導致肥胖、高血糖、血脂異常、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相關症狀及疾病,因此腰圍過胖之也被視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為協助民眾健康減重遠離慢性疾病,台北長庚特別邀請營養師陳姿吟主講「如何吃最健康?」提供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加。講座時間:7/5(四)上午9:30~11:00講座地點:台北市啟明圖書館講座洽詢:(02)27135211轉3619,台北長庚社會服務組 蘇素華小姐

服藥因人而異 孕婦、高血壓要注意

服藥因人而異 孕婦、高血壓要注意#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每個人都看過醫生吃過藥,不過,藥品的會因為個人體質、潛在疾病與對藥品不良反應的耐受力而有不同,因此,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無論是到醫院、診所看病或在社區藥局買藥,應當在決定用什麼藥之前,告訴醫師或藥師關於自己用藥的相關資訊。如有藥物過敏者、高血壓、懷孕、哺乳期或患有其他疾病,都應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讓醫師正確開藥,千萬不要怕麻煩或隱匿用藥情形,否則受害的是自己。一般醫師給要時會詢問是否有藥物過敏,藥品過敏反應而言,輕微者或許只是皮膚紅癢的反應,嚴重者卻可能導致休克死亡。每個人都應該牢記或寫下可能讓自己過敏的藥品,最好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個人的情況。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或痛風病人,分別最好有低鹽、低糖、低嘌呤等飲食限制。有些藥品可能正好含有高鹽(例如注射劑)、高糖(例如糖漿)或高嘌呤;有些藥品服用後容易提高血糖與尿酸濃度(例如某些降血壓藥),因此可能影響疾病的控制。這些資訊可以幫助醫師或藥師為您選擇更合適的藥品。懷孕中的婦女服藥,藥品會通過胎盤或進入乳汁,影響胎兒的發育,或是在哺乳時讓嬰兒同時吸收了藥品。為了減少或避免這些負面影響,親自哺乳的媽媽或是懷孕的女性,應當主動提醒醫師或藥師;尤其,有些病人懷孕早期未察覺,無意間服下一、兩回藥品,造成不好的結果,總是令人遺憾。所以,沒有避孕而可能隨時懷孕的情況,也應當告知醫師或藥師。而某些疾病可能影響藥品在體內的作用,若肝臟與腎臟差,藥效可能被加強或改變,必要時需換藥或更改藥量。例如蠶豆症病人,遇到氧化作用較強的藥品可能會有溶血現象,可能需要避免使用。服用其他藥品更需注意了,因藥品相互之間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有時發生在胃腸道吸收時,有時進入身體血液循環相遇,有時在腎臟排出階段互相干擾。這些影響都可能改變藥效或安全性,唯有事先掌握資訊,幫助醫師或藥師從市面上作用類似的多種藥品中,挑選出對您傷害最小、受益最多的藥品,才能讓負面影響減到最輕。 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再次呼籲民眾,到醫院診所看病或在社區藥局買藥,應當主動告訴醫師或藥師關於您個人的用藥資訊,以保障自身的用藥安全。

慢性病患吃粽子 須注意攝取量及熱量

慢性病患吃粽子 須注意攝取量及熱量#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端午佳節的來到,家家戶戶總會飄著粽香,因南北文化差異,所以各地粽子種類特色也都不相同。粽子怎麼吃,才會吃的美味又健康呢?奇美醫學中心營養師張景泓表示,粽子隨著大小和內餡不同,熱量也不同,一粒粽子熱量有四百到六百大卡,相當於一碗半到兩碗的白飯加上約2份肉類,因此一般市售粽子大多過油、過鹹或過甜,並不適合糖尿病及患有心血管等的慢性病人食用。奇美醫學中心營養師張景泓提出三少一多的建議,也就是少油、少鹹、少糖、多纖維,一天三餐中盡量只選擇一餐吃粽子,且一餐中避免吃超過2顆粽子,對於消化狀況不佳的民眾盡可能於中午吃粽子;當然吃粽子也不能少掉纖維素的攝取,纖維的來源是蔬菜、水果及五穀雜糧,因此於糯米中,加入五穀雜糧,例如紫糯米、薏仁、栗子、糙米、燕麥等,也可搭配一碗蔬菜湯,如冬瓜、竹筍、絲瓜等湯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糖尿病人要吃粽子,最好用五穀米代替糯米並注意攝取量,避免在粽子餡料中加入粟子、山藥等高澱粉質的食材,以免血糖升高,可以用蒟蒻及菇類取代肉類;腎臟病人則不能吃五穀米包的粽子,因五穀米的磷含量高;餡料則需用滷的代替油炒減少熱量,應避免以含磷過多的堅果類及肉類當做內餡,如此慢性病人不僅能品嚐健康粽,更不會傷了身體。對於慢性病患者,千萬不要因節慶而讓身體增加負擔,因此特別提醒慢性病的民眾應注意粽子攝取量,如:糖尿病患者應避免攝取過多主食類及熱量,而腎臟病患者應避免攝取過多的磷,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攝取過多的油脂及高膽固醇的內餡,能如此相信人人都可過個健康又快樂的端午佳節。建議民眾吃粽同時搭配各攝取一碗蔬菜湯及水果,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另外要避免過多沾醬食用,以減少過多鈉的攝取,對於患有慢性病的民眾在粽子攝取時應當淺嘗即止,才能在端午佳節過得快樂又健康。

健康生活動起來 打擊肥胖遠離慢性病

健康生活動起來 打擊肥胖遠離慢性病#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打擊肥胖,擺脫慢性疾病帶來的威脅,國民健康局在今年(101年)持續發布減重召集令,以「臺灣101 躍動躍健康」為主軸,號召全國動起來,一起來減重,除了能有效改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同時也大幅度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經國健局電話調查結果發現,過年期間體重增加者之比例達4成5,平均增加1.7公斤,而體重過重或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4kg/m2以上(含))者,罹患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都比健康體重者要大,腹部肥胖也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因子。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保持在18.5kg/m2~24kg/m2之間,女性腰圍保持在31吋以下,男性腰圍保持在35吋以下,可以有效改善罹患慢性病等風險。澎湖縣西嶼衛生所鼓勵去年參加健康體重管理計畫的民眾,今年繼續揪團,讓自己身體健康、不復胖,也呼籲尚未報名的民眾,響應參加減重活動,透過「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生活方式,為自己訂下目標,為健康動起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