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

冬令進補吃對了嗎?中醫提醒:吃完羊肉爐、薑母鴨口乾舌燥恐太上火,「這種水果」搭鍋物最適合

冬令進補吃對了嗎?中醫提醒:吃完羊肉爐、薑母鴨口乾舌燥恐太上火,「這種水果」搭鍋物最適合#酵素

近期天氣轉涼,不少羊肉爐、薑母鴨店家再現排隊潮,但究竟進補是否真的這麼需要?中醫師表示,現代人幾乎是營養過剩,而台灣也沒到那麼冷,如果加上活動量又減少的話,過度進補反而會引發消化不良、便秘等「上火」症狀,吃補應適時搭配富含酵素的水果來平衡腸胃道環境,才是比較好的保健觀念。 翰鳴堂中醫診所周宗翰中醫師表示,近期氣候忽冷忽熱,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化液無法有效分泌使消化系統作用變得緩慢,不少敏感的人已經有腸胃不適現象出現便秘或腸躁等消化問題,以中醫角度來說就是「脾胃不和」。 9成現代人都不需過度進補 周宗翰中醫師指出,現代人其實營養都算足夠,9成人幾乎是不用補的,反而因為平時已經高油、高鹽,但卻缺乏膳食纖維,又因忙碌生活熬夜、缺乏運動,再去吃補反而會產生「外寒內熱」的體質變化。 周宗翰中醫師說明,門診不管是上班族、女性月經調理、更年期或是學生,只要是壓力大、睡眠不足的狀態,幾乎7成都是虛火伴隨實火的體質,若過度進補,女性有經痛的恐怕會更明顯,有些則會長痘痘、口乾舌燥等,這都是上火的表現;特別是女性如果經常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神經長期處於亢奮、慢性勞損的氣滯氣血兩虛、飲食不當造成的身體慢性發炎,或是有子宮肌瘤肌腺症等,更不宜隨意進補。 不過,天涼總想來個鍋物暖暖身,周宗翰中醫師說明,只要以「平補滋陰」為原則,適度透過藥材調整至整體藥性「微溫」還是可以應景吃鍋,要如何健康吃?周宗翰中醫師提供訣竅:鍋物通常都是肉類多,可以多補充金針菇、白菜、杏鮑菇、番茄等蔬菜來平衡,飯後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如奇異果,也能幫忙維持腸胃健康狀態。 綠奇異果富含酵素與膳食纖維,1天2顆維持腸胃平衡狀態 周宗翰中醫師說明,特別是綠奇異果因富含奇異酵素,能幫助蛋白質快速分解,減輕腸胃負擔。此外,其豐富的維他命C,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減少身體發炎機率,且每100公克中,就大約有3公克的膳食纖維,比一般蔬菜都還多。不管是食補後的營養平衡、平時補充,或是用來改善便秘,綠奇異果都是很好的選擇。 有些人擔心水果有食性太涼的問題,周宗翰中醫師解釋,奇異果是相當平衡的水果,平時覺得大魚大肉吃太多都能補充,1天吃1~2顆搭配早餐或晚餐後解膩,都可以成為飲食保健的方法;特別是便秘或脹氣的族群,若能在早餐後吃1顆奇異果,其中的奇異酵素,不僅讓白天消化更好,也能補充到應有的膳食纖維。 周宗翰中醫師也提醒,現代人有些幾乎不吃蔬菜,隨著秋冬到來更要注重膳食纖維的足夠攝取量,如果真的不愛菜類,至少要透過水果像是奇異果來平衡,不僅能補充好的酵素,更讓腸胃道的消化酶有更好的作用,持續維持腸道健康。 (圖/翰鳴堂中醫診所周宗翰中醫師)

我想要減肥,什麼時候斷食比較好?日名醫揭「1時機」提升4大代謝力

我想要減肥,什麼時候斷食比較好?日名醫揭「1時機」提升4大代謝力#酵素

代謝酵素是體內的酵素之一,參與人體內各項生理機轉與新陳代謝,如能量的轉換、氧化還原等,也是人體健康又長壽的秘訣!日本酵素權威醫師鶴見隆史於《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一書中,分享早上斷食的飲食原則,包括好處、方法與迷思,幫助民眾正確減重。以下為原書摘文:

便秘吃益生菌、酵素有用嗎?婦「滿肚子大便」超悶!醫建議2招助排便

便秘吃益生菌、酵素有用嗎?婦「滿肚子大便」超悶!醫建議2招助排便#酵素

現代人壓力大吃多喝水少,常有便祕困擾,不少人會吃益生菌、酵素來幫助排便,但其實吃中藥也能緩解便秘問題。一位41歲蔡姓婦人常2到3週才解便一次,偶爾5天就解便還算是「運氣好」,用盡方法想改善便秘但效果有限,因擔心排便不順連帶影響食欲,日前到中醫求診,服用中藥調理3個月後竟可恢復每天解便一次,腹部終於不再「滿肚子大便」。

想幫助消化吸收,我需要吃酵素嗎?盤點「10大族群」最需要補充

想幫助消化吸收,我需要吃酵素嗎?盤點「10大族群」最需要補充#酵素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民眾在日常飲食也更注重保健養生,不少人也會選擇服用保健食品來補足攝取不足的養分,或是彌補平時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傷害。像是許多上班族會感到頭痛的腸胃問題,常聽人說「酵素」可以幫助消化分解吸收食物、促進新陳代謝及調節生理機能。但究竟哪些人最需要補充酵素呢?快看看你是不是其中10大族群之一!

年過20,體內輔酵素Q10走下坡?老化、慢性病與肥胖

年過20,體內輔酵素Q10走下坡?老化、慢性病與肥胖#酵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輔酵素Q10,英文寫作Coenzyme Q10(簡稱CoQ10),算是保健食品裡常見的成分,十多年前曾經大流行過一陣子,後來則成為各種保健食品配方的一員;只是,常常看到它的你,知道這個成分在人體能發揮什麼作用嗎?是必需營養素嗎? 一起來認識它吧!粒線體產能、細胞抗氧化都需要輔酵素Q10 Coenzyme Q10是一種脂溶性的抗氧化劑,動物細胞能自行合成,普遍存在各種細胞裡,不過不同物種的結構可能會不太一樣,可能是Q6、Q7……Q10,具體的化學結構長哪樣,我們不在這裡聊,你只要知道人類的是Q10。它在人體內有2大作用,一個是在粒線體膜裡,幫助它產生能量,並順便清除掉一些產能過程中跑出來的自由基;另一個作用,則是在粒線體之外,像是細胞膜或是脂蛋白裡,發揮抗氧化的作用,這些位置的脂質過氧化。有3種型態––––完全氧化型、半氧化型與完全還原型Q10跟體內其他抗氧化分子有點不一樣,像是維生素C或維生素E,就只有氧化型與還原型;而Q10則是多「半氧化型」的型態,也就是說人體內CoQ10的量有多少,其實是完全氧化型(Ubiquinone)、半氧化型(Ubisemiquinone)與完全還原型(Ubiquinol)3種的總和。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如果沒有特別強調的話,添加的CoQ10八成會是完全氧化型,而有部分的產品會特別強調自己是「還原型CoQ10」,兩兩之間可以彼此轉換,完全氧化型能直接恢復成完全還原型,也就是有抗氧化能力的型態,這個過程會可以透過一種含有「硒」的酵素協助進行,也因為這層關係,有些保健品會把含有硒添加到CoQ10的配方裡 。但問題來了,既然有不同的型態,那就會有人問,吃哪種會比較好?從相關的臨床研究來看,還原型的似乎較能有效的增加體內CoQ10的濃度。不是必需營養,但20歲開始走下坡少了CoQ10,全身細胞裡面的粒線體就沒辦法好好的運作產能,細胞膜或是脂蛋白質難以對抗氧化壓力,看起來似乎是個責任重大的成分,想必應該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才是。不過很遺憾,它在營養素的地位不像維生素與礦物質那樣,是人體一定要從外界攝取補充的成分,因為,我們的細胞能自己合成出這個分子來。也能隨時自己做出來用,就算它在人體內有很重要的角色,但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對吧!請看下圖,這張圖是人的心、肝與腎,3個器官裡CoQ10在不同年齡時的濃度,挑器官分析是因為器官的含量比較高,3個器官的含量都在20歲時達到高峰,接下來就逐年衰退,直到80歲的時候,含量只有全盛時期的一半,於是開始有研究者去探究體內CoQ10的量跟老化,以及老化相關疾病之間的關係。 服用藥物、慢性發炎與慢性疾病也會減少體內的CoQ10除了隨著年紀增加,人體合成CoQ10的能力會下降,服用某些藥物也會促使體內的CoQ10量減少。Statin類藥物,是很常見的降血脂藥物,它能抑制合成膽固醇過程中的重要酵素反應,只是很巧的是,用來合成膽固醇與一部分CoQ10的原料就來自於這個過程;雖說服用藥物抑制了膽固醇合成,但也順便影響了CoQ10的合成。前面有提到CoQ10能保護脂蛋白避免過氧化,例如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被氧化的LDL是動脈硬化的指標之一;長期服用這類藥物的人,可能有補充CoQ10的需要,以降低動脈粥樣化的風險。還有,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磷酸鹽類藥物也會抑制體內CoQ10的合成,如果有接受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的人,身上常常肌肉痛,或感到身體不舒服的話,那麼可能是體內缺乏CoQ10的跡象。從一開始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體內缺少CoQ10的話,會影響粒線體能量的產生,還有抗氧化能力,而從這其實會延伸出許多身體方面的問題,例如疲勞、身體活動不靈活、肌肉疼痛…等,那麼如果補充了,會帶來哪些變化呢?補充CoQ10有什麼幫助?有關補充CoQ10能有什麼效果的研究很多,底下列出證據比較充分的結果,其中標粗體的是補充後,效果比較明顯的項目,其他則是有些微的幫助: 降低脂質過氧化 抗氧化酵素特性 改善血流 改善血壓 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有心臟問題者的運動能力  運動引起的氧化 抗疲勞 降低一般氧化作用 改善HbA1c(糖化血色素,可用來判斷3個月內的血糖控制情形)既然自己的身體產量不足,那就用吃的吧!輔酵素Q10 的食物來源既然Q10是粒線體產生能量必需要的輔酵素,那麼其他生物有,也是很合理的事情,那麼在日常飲食當中,能吃到多少呢? 有研究調查了一些常見的食物,從下表的資料,可以發現內臟類的含量較高,肉與油脂其次;不過這只是單看食物本身,如果再加上實際攝取量的話,從油脂吃到的量就不多了。以大豆油為例,每公斤含有53.8到279毫克,抓一餐用了10公克的大豆油,不考慮耗損,我們能吃到0.538到2.79毫克;整體來說,按照一般常人的食量,如果某一餐有吃到CoQ10含量比較豐富的食材,那麼一餐能吃到的CoQ10到10毫克就算是多的了。而這也是為什麼在保健食品的產品裡,有它發揮的空間。什麼時候吃?飯後還是空腹?有沒有副作用?由於從食物獲取CoQ10的效率並不是很好,因此就有從補充食品取得的需求,不過台灣因為法規限制每天CoQ10的上限攝取量是30毫克,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產品,劑量最高就是到30毫克,且上面會標示「15歲以下小孩、懷孕或哺乳期間婦女及服用抗凝血藥品(warfarin)之病患,不宜食用」的警語。CoQ10是脂溶性的成分,因此建議隨餐或飯後食用,而這餐最好是搭著好油一起,避免空腹吃;還有一點,維生素E會影響它的吸收,因此避免同時補充,或是一起作成配方。至於副作用方面,由於台灣法規已經訂了一個攝取上限,因此按照包裝上的指示服用,基本上安全,但如果自己目前有服用一些藥物,或者身體處在某些疾病,那麼建議與你的醫師討論。​(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年過20 體內輔酵素Q10走下坡?老化、慢性病與肥胖)

鳳梨保護血管、助消化 營養師:2種人要少吃

鳳梨保護血管、助消化 營養師:2種人要少吃#酵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中國自本月起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全台發起吃鳳梨挺農民行動!鳳梨有別於其他水果,除了豐富果糖外,還含有蛋白質消化酵素,可以促進飲食中蛋白質的消化,或於烹調時改善肉類口感,有機酸也可以帶出食物中特殊風味,平衡鹹膩口感,不單單當水果食用,也很適合做料理或加工產品。富含維生素B1助身體代謝 也有清除亞硝酸鹽功能樂生療養院營養師蔡雅禎表示,鳳梨酵素有助消化,膳食纖維可幫助腸蠕動,預防便祕,但酵素易受高溫影響,如要保有酵素活性可以醃料方式或於熄火前再入菜為佳,高溫製成的加工品如鳳梨醬、鳳梨罐頭則無酵素活性。而鳳梨心是膳食纖維和酵素含量最多的地方,切記勿切除丟棄。在水果中,鳳梨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而維生素B1有助於醣類代謝,維持神經良好的傳導及修復,有助於消除疲勞、促進食欲。鳳梨也含有維生素C、鉀,可降低血管損傷,助於血壓穩定。維生素C具有保護血管的功效,降低血管內皮的氧化損傷,而鉀有助於排除身體過多鈉離子,是天然降壓藥,加上鳳梨的獨特風味,降低烹調中調味料的使用,減少鹽分攝取。對於肉類加工品,如香腸、火腿中的亞硝酸鹽致癌物也有清除功能。 糖尿病、腸胃疾病患者吃鳳梨淺嚐即可樂生療養院營養室主任蘇嘉華提醒,有糖尿病和腸胃疾病者攝取鳳梨須注意,鳳梨含有大量醣類,且屬中升糖指數(GI值65)的水果,容易讓血糖波動明顯,每天需控制攝取量為兩份量,且須減少攝取頻率,一份為1/10片(110克),熱量60大卡,約一般飯碗半碗的份量,也需避免食用鳳梨加工品如鳳梨果乾、鳳梨罐頭、鳳梨醬、鳳梨汁等。此外,因鳳梨富含酵素,有消化性潰瘍疾病者時,除了避免空腹食用外,因為胃壁已有受損情形應避免食用或減少攝食量。

嚴立婷虎媽本色 用益生菌照顧二寶

嚴立婷虎媽本色 用益生菌照顧二寶#酵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保健食品品牌「GREEN GOLD」於9月20日舉辦新品專業媽咪系列益生菌新品發表會,發表會邀請知名女星、育有2子的嚴立婷為產品代言。嚴立婷在記者會中表示:「自己是一個控制狂媽媽,不僅在教育,對於孩子的健康更是嚴加控管,當我了解GREEN GOLD的專業媽咪系列益生菌新品「好好餵」及「好好顧」的成分及功效後,毫不猶豫接下這次代言活動,除了為自家兩個小寶貝的健康著想,也希望將這麼好的產品讓更多媽媽知道。」GREEN GOLD新品發表會 千名粉絲參與直播專業媽咪系列益生菌新品技術和功效更勝從前,採用特殊保留活性技術,讓菌種能夠耐酸鹼,在腸道中發揮功效。並添加珍貴成分,增加腸道中的益菌抑制壞菌,減少各種腸胃道的問題、顧好家中寶貝的體質。也因此產品一推出,已在各大媽媽社團及親子部落客之間掀起風潮。為了讓更多支持GREEN GOLD的朋友一同參與新品發表會, GREEN GOLD突破以往發表會僅限於實體互動模式,此次搭配全程直播方式,讓上千名粉絲朋友透過網路一同參與發表會,並藉由直播互動,讓大家能與代言人嚴立婷線上面對面,充分利用線上及線下相互串流方式,讓這場記者會更具話題性。好好餵擁專利乳酸菌BC30 好好顧全台獨家仿母乳配方專業媽咪系列益生菌新品能夠成功的近入市場,產品功效不容小覷,兩款新品「好好餵」及「好好顧」,皆擁有全台獨家專利技術,讓好菌能抵抗體內的酸鹼考驗直達腸道、平衡體質。「好好餵」產品擁有專利乳酸菌BC30,有效提升蛋白質利用率、乳糖、果糖、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能有效地減緩腹部脹氣的不適、除此之外還添加19種酵素,全方位打造健康腸道環境。「好好顧」產品擁有全台獨家仿母乳配方,延續母乳的強大力量,添加珍貴的牛初乳及來自44國270項專利半乳寡糖GOS,臨床實驗證實,這能讓好菌倍增、抑制壞菌增長,而六合一益生菌能優化自身修復能力、平衡身體機能。兩款商品從孩童到老年人皆能食用,如果將兩款產品搭配使用,防護更全面性,守護全家人的健康。台灣綠金GREEN GOLD除了不斷出品優質產品之外,也希望將品牌推至國際,因此無論在形象包裝、行銷模式,都有別於以往既有的保健品思維,也成功創造市場的注目度。在今年參與國際頂尖設計大賽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從眾多優秀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設計銀獎殊榮,成功向國際展示台灣的設計實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