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胃酸逆流好難受 針灸調節消化能力

胃酸逆流好難受 針灸調節消化能力#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小姐從過年後整天「胃嘈嘈」、溢酸、火燒心,最近每天晚上更是躺下來就胸悶,睡都睡不好。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熬夜,三餐不定時定量,飲食西化不均衡,又常暴飲暴食,長久下來就會容易出現這類胃腸消化機能異常的問題。覺得胸口跟胃悶,三不五時就反胃作噁,有時甚至感受到胃酸逆流,不自覺咳嗽,或是口臭越來越嚴重,就是受到胃食道逆流的糾纏。胃食道逆流 30至40歲佔大多數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邱伯恩表示,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原因與胃酸過多或下食道的括約肌鬆弛有關。目前西醫治療是以制酸劑為主,也有病人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加強下食道擴約肌張力。但仍有部分病人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停藥後,甚至手術後症狀再次復發。台灣30到40歲成年人佔胃食道逆流的大多數,目前盛行率約10至20%,現行診斷胃食道逆流多透過胃鏡檢查與24小時酸鹼測定儀檢測。然而臨床上有些病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但胃鏡檢查卻是正常。針灸足三里、內庭、中脘 改善消化能力邱伯恩醫師說,從中醫觀點來看胃食道逆流,要針藥併施做綜合體質的調整。研究證明特定穴位對於促進胃部蠕動排空與抑制胃酸分泌有良好的成效,尤其是對於制酸劑反應不佳的病人,更能夠產生加倍的效果。中醫臨床治療胃食道逆流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內庭、中脘等。現代科技使用「雷射針灸」以低能量雷射對準穴位照射,固定頻率和能量來強化賁門肌肉層內的小神經,改善胃內壓及胃排空功能,調節消化能力,引導食物順利往下移動入腸,並抑制胃酸過度分泌,達成療效。另外搭配使用經絡能量檢測儀,透過不同穴位點微電流通過後產生的參數,配合醫療方大數據的分析,以檢測治療前後的療效評估,更能使傳統診斷上主觀的缺失降至最低。隨著近年健康意識提升,中醫「治未病」的觀念逐步成為主流。胃食道逆流這類文明慢性病若能早期對症施治,並配合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的調整,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之道。

預防腸病毒 中醫2方法提高免疫力

預防腸病毒 中醫2方法提高免疫力#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熱,腸病毒蠢蠢欲動,在每年5月底至6月中旬達到高峰期。余先生的大兒子手腳出現紅疹,口腔出現潰瘍。一周後小兒子也感染腸病毒,還因發燒不退,出現嗜睡意識不清病徵而住院。經過適當治療與照顧,孩子才痊癒出院。腸病毒屬中醫「溫病」 氣候變化致病毒侵襲腸病毒預防方式除了多注意重症前兆外,平時更要注意孩子勤洗手及正確洗手的衛生習慣與病毒防護,最重要的是提升免疫力,以達到標本同治的效果。中醫的藥膳、茶飲、穴位按摩,不僅達到緩解腸病毒等不適症狀,傳統中藥口噴劑型也有增強抵抗力對抗腸病毒的效果。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中醫認為腸病毒是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侵襲人體為病。腸病毒症狀屬於中醫的「溫病」,是因氣候變化異常或急驟,導致肌表、口鼻疾病發生。中醫茶飲、穴道按摩 預防及治療腸病毒楊成湛主任說明,中醫預防及治療抗腸病毒可分為2步驟。首先「預防勝於治療」,中醫建議以清熱解毒利咽的金銀花茶(金銀花、板藍根、連翹、甘草、薄荷、魚腥草),或提升免疫力的穴道按摩如合谷、曲池、迎香、風池等穴位。四時不正之氣會令病毒、細菌變種,因此不論是何種感染,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有效抵抗、預防外邪。其次為「清熱解毒」。除西醫支持療法外,中藥「普濟消毒飲」(黃蓮、黃岑、板藍根、玄參、柴胡等14種中藥材)的口噴劑可有效緩解腸病毒的不適症狀。臨床研究發現,普濟消毒飲口噴劑可使8成輕中度腸病毒患者病程縮短至2天。孩子在對抗腸病毒時,嘴巴破到難以下嚥,建議可多吃冰涼的綠豆薏仁湯,將食物撈出,只餵涼涼的湯給孩子喝,不僅清熱解毒功效,還能緩解咽喉不適。手、口、足部出現水泡潰瘍 當心是腸病毒花蓮慈院兒童社區醫療科主任朱家祥表示,腸病毒一般潛伏期約3至6天,發作時會出現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症等典型症狀,包括口腔黏膜、牙齦、舌頭以及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等處出現水泡潰瘍。一旦發生以上症狀,以及嗜睡、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等情況,需立即就醫治療。腸病毒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及疫苗,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就可降低感染機會。腸病毒主要傳染途徑為透過唾液、噴嚏、咳嗽以及糞便、受汙染的食物和水等感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正確洗手,且咳嗽時應以手帕或衛生紙掩口鼻等咳嗽禮節,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若不慎感染腸病毒,應落實請假在家隔離至少7天。

別亂進補!龜鹿二仙膠3族群不宜用

別亂進補!龜鹿二仙膠3族群不宜用#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約70歲婦人發生車禍後,家人因為希望補身、加速骨頭復原,購買龜鹿二仙膠供其服用,結果出現心律不整症狀,趕緊就醫。該名婦女腎功能不佳,檢查後發現血清中鉀離子飆高,需緊急安排洗腎才脫險。龜鹿二仙膠外觀難辨真假 坊間流竄劣質品龜鹿二仙膠被視為是強筋健骨、補氣血及滋陰補陽的明星產品。但價格昂貴且外觀難辨識原物料,坊間流竄著劣質品。提醒民眾,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食用龜鹿二仙膠,應與專業醫師討論後,依個別體質適量服用,避免進補不成反傷身。《本草綱目》記載龜鹿皆靈而壽,久服可以延年益壽。《醫方考》也記述「龜、鹿稟陰氣之最完者,其角與板,又其身聚氣之最勝者,故取其膠以補陰精」。可見自古以來龜鹿二仙膠便是被推崇的聖品。發炎、肝腎不佳、感冒 服用反加重身體負擔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表示,龜鹿二仙膠主要是由龜板、鹿角、人參及枸杞熬製而成。鹿膠含有豐富膠質、碳酸鈣、磷酸鈣,且與龜板含有多種胺基酸,可預防骨質疏鬆;而人參與枸杞補氣血、明目保肝,可提升免疫功能。但並非所有的體質都適合服用龜鹿二仙膠。顏素美主任提醒,(1)炎症反應、(2)肝腎功能不佳、(3)感冒等民眾皆不適合,若自行服用,不但無法達到預期的保健效果,還可能加重身體負擔。切勿自行購買藥物服用,以免吃到假貨或者是不適合體質而傷身,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皆需經過專業醫師評估個別狀況後,依據醫囑服用。

上班族眼睛易疲勞 中醫2粥品護眼

上班族眼睛易疲勞 中醫2粥品護眼#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許多人上班用電腦,下班看電視、看手機,眼睛長期不辭勞苦地工作著。結果,眼睛疲勞、視力下降,還有的患上了乾眼症。許多人只知「用眼」,卻不知「養眼」,忽略了「心靈之窗」的養護。中醫理論認為,肝開竅於目,眼睛與全身臟腑經絡關係密切,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讓眼睛充分休息,飲食也應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海藻、綠色蔬菜、魚肝油、動物肝臟等,因維生素A缺乏時易引起視覺障礙、眼睛疲勞、眼屎多、角膜紅腫等症。也可以適當服用六味地黃丸、枸杞子、菊花等有養陰滋肝明目功效的中藥來調理,對改善視力衰退、眼睛疲勞等症大有助益。烏雞肝粥 原料:烏雞肝1個,豆豉10克,白米100克,鹽適量。 做法:1. 將烏雞肝洗淨切小粒;豆豉煎汁,棄豆豉濾汁備用。2. 白米洗淨,入鍋加水,用大火煮沸後改為小火,待粥快熟時加入烏雞肝,再煮1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烏雞肝維生素A含量高 防止眼睛乾澀、疲勞此粥出自《壽親養老新書》,原方為「治老人肝臟風虛,眼暗:烏雄雞肝一具,切碎,以豉和米作羹粥食之。」中醫認為,烏雞肝性微溫,味甘苦,具有補肝血、明目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烏雞肝中維生素A的含量遠遠超過奶、蛋、肉、魚等食品,具有維持正常生長和生殖機能的作用,且能保護眼睛,維持正常視力,防止眼睛乾澀、疲勞,貧血和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可以多喝一點兒烏雞肝粥。菊花粥 原料:紅棗50克,白米100克,菊花15克,赤砂糖20克。 做法:1. 白米洗淨,放入清水內浸泡待用;紅棗洗淨放入溫水中泡軟;菊花洗淨,瀝乾水分待用。2. 在鍋內放入白米及泡米水、紅棗,大火煮沸後改小火慢慢熬至粥熟,放入菊花瓣略煮,再放入冰糖煮化即可。紅棗補氣養血 菊花清熱、明目紅棗菊花粥具有健脾補血、清肝明目之效,其中的紅棗可以補氣養血,菊花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等作用,紅棗和菊花合用可以令肌膚美豔、眼睛明亮。和菊花最有淵源的就是慈禧太后了,她一生愛菊,常以菊花代茶飲,並用菊花桑葉水煎後淨面洗目和浸泡雙足。晚年,她每日必服一味補品,就是御醫張仲元為她擬的「菊花延齡膏」。慈禧太后尤其喜歡以菊花入肴,用厚瓣菊花和鴿子肉做成小餃子或菊花火鍋,長年食用,所以即使到了晚年,慈禧太后仍容顏秀美、眼神明亮。(本文摘自/養生粥療:97歲中醫大師教你一日一粥,保健防病/世茂出版)

親子衝突險癱瘓 中醫紓壓有撇步

親子衝突險癱瘓 中醫紓壓有撇步#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9歲的黃同學是高三學生,常與母親產生衝突。某天母親表示女兒在家中2樓跌落至1樓,跌下後意識不清、四肢癱瘓,緊急送醫做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頸椎損傷、椎體破裂及脫位,立即進行椎間盤固定術及椎間盤切除術,救回一條寶貴生命。國內事故傷害10大死因 第2位為高處跌落術後黃同學四肢肌肉力量只有2分,日常生活皆需仰賴他人,醫生建議入院復健治療。住院復健期間仍經常與母親產生衝突,拒絕治療及復健,經由護理師與案母深入會談,終於找出親子衝突癥結。藉由復健科團隊及中西醫合併治療,安排身心內科醫師會診及心理治療師會談,終使黃同學打開心結,轉為積極復健治療,四肢肌力回復至4分,目前可用助行器下床緩慢行走。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十大死因事故傷害之主因第2位為高處跌落,15至24歲族群前三大死因依序為:(1)事故傷害、(2)自殺(蓄意自我傷害)、(3)惡性腫瘤。針灸、中藥方、按壓風池穴 改善疲憊和憂鬱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王佩玉表示,一般青少年面臨許多的壓力與親子衝突時,應尋求壓力釋放管道,青少年親子溝通父母更應主動關懷、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取代責罵及命令。醫療方面不在是只有身心科門診可協助,中醫科門診也能提供壓力及焦慮之相關放鬆治療法。王佩玉護理師表示,醫學證實針灸治療和中藥方茯神及按壓風池穴,有調養情志的心理功效,可改善疲憊和憂鬱以減輕焦慮情形。可參考「自殺防治守門人123」原則:(1)問:主動關懷,積極傾聽、(2)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3)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可撥打行政院衛生署安心專線0800-788-995尋求協助。

預防腦部退化 搓熱手後按頭、耳穴位

預防腦部退化 搓熱手後按頭、耳穴位#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3歲的李阿嬤患中度失智症,一年前開始將以前的事情當作剛發生的事,現在很多事都記不起來。李阿嬤經常晚上不睡覺、自言自語,甚至常半夜偷跑出門、打電話找已往生的家人聊天。長期下來吃不好、睡不飽而營養不良,情緒也很低落。李阿嬤就醫透過中藥、針灸輔助治療,3個月後恢復正常生活,現在還能記起每天發生的事,家屬開心不已。同時患失智症、帕金森氏症 中醫治療助改善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昆豪醫師表示,李阿嬤一開始就診精神狀況非常差,問診時也不太有反應,兒子說母親晚上都會躁動不安、無法安穩入睡,白天很疲倦,有時會產生一些幻覺,想找已經往生的家人,以前的記憶常會講錯、認錯,兒子一開始帶到醫院檢查後,醫師診斷為中度失智症及帕金森氏症。李阿嬤經過每週以針灸、中藥治療3個月後,晚上睡眠品質變好,飲食也恢復正常,還能記起以前及現在發生的事,人、事、時、地錯亂情況大幅改善,整個人變得相當開朗、愛笑。手步搓熱後按壓頭部百會穴、四神聰穴陳昆豪醫師說明,相關研究證實,失智症患者藉由中藥及針灸輔助治療,除了可提升病人認知功能,還能延緩退化情況,睡眠品質、進食能力也都能獲得大幅改善。除了接受中、西治療,建議平時多參加團體活動,養成規律生活作息,平常在家中也可進行穴位按摩,如頭部常用的百會穴、四神聰穴,將手部先搓熱後,以十指揉壓的方式旋轉按壓;耳朵也有很多穴位,多加按摩可促進頭部的氣血循環,達到預防腦部退化作用。

補鈣別過頭!骨頭變脆跌倒更危險

補鈣別過頭!骨頭變脆跌倒更危險#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骨質疏鬆,可以透過X光骨質吸收儀來測量骨質密度,其結果會與正常成人最高密度相比較,若標準差低於二點五即為骨質疏鬆症。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指出,國人鈣質建議攝取量如下:● 一至三歲:五百毫克● 四至六歲:六百毫克● 七至九歲:八百毫克● 十至十二歲:一千毫克● 十三至十八歲:一千兩百毫克● 十九歲以上成人、銀髮族:一千毫克骨質疏鬆飲食、運動對策三十五歲前是存骨本的黃金時機,我建議女性在二十八歲前就要開始積極保養身體,因為三十五歲之後的保養主要在延緩老化,而非增加骨本。但要特別提醒的是,含鈣食物不是吃越多越好,補過頭也會讓骨頭變脆、變硬,萬一跌倒反而更加危險。除了鈣的攝取之外,膠質的攝取也很重要,讓骨頭同時富含韌性與彈性。平時可在飲食中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乳製品、芝麻、小魚乾、豆腐、深綠色蔬菜、枸杞;另外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如蛋黃、沙丁魚,搭配多曬太陽,對骨頭也有幫助。膠質也是攝取的重點之一,如雞腳、豬腳、蹄筋、花膠都是膠質豐富的食材及藥材,它們除了補充身體的膠原蛋白,也有助於美容養顏。要對抗心血管疾病,全身性大肌肉運動是最重要的,但要對骨頭有幫助,重點則在於「負重」,讓骨頭承受一些重量,可以刺激骨小梁的增生,如散步、慢跑、爬樓梯、騎腳踏車、打球,再配合負重運動如舉啞鈴、沙包等。更年期的飲食補充更年期的女性們對於「大豆異黃酮」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異黃酮又稱為植物雌激素,是一種類似女性荷爾蒙的天然植物性化合物,能夠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在我們吃的食物中,大豆、味噌、月見草、葛根、山藥、黃豆、黑豆、毛豆、豌豆、四季豆、地瓜、花椰菜、芹菜及菇蕈類中都有這類成分,由於存在於大豆中的含量最多,所以通稱為大豆異黃酮。不過,大豆異黃酮針對更年期各種症狀非萬靈丹,它有預防效果,卻沒有治療效果,單純能改善熱潮紅的現象,但也必須吃非常大量才能見效,而那個量卻非腸胃所能負荷。所以平常多平均攝取含異黃酮的食物、均衡飲食為佳。女性的卵巢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營養呢?卵巢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也提供卵巢營養,除了大家熟知的維生素E可促進性激素分泌外,堅果類、蜂王乳、海鮮類也可以,加上足夠的鈣、鎂及維生素B群,可以緩解身心壓力。另外,中年以後保有規律的性生活較不易老化,因為致使卵巢可以分泌雌激素,藉由交互作用反過來提供卵巢養分,所以除了飲食之外,一個人的荷爾蒙飽和量也會影響卵巢老化程度。(本文摘自/時療/平安文化)

中醫治療骨質疏鬆 「補腎」加強吸收

中醫治療骨質疏鬆 「補腎」加強吸收#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更年期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就是骨質疏鬆,上了年紀的人,因髖關節骨折而致死的機率甚至比癌症還高。女性過了三十五歲,骨本會隨著年齡慢慢的減少,所以鼓勵女性在三十五歲前一定要存夠骨本。更年期後鈣質吸收變差 腰痠背痛、易骨折骨質疏鬆一開始是不會有感覺的,直到常常感到腰痠背痛,背越來越駝,而且每次量身高都變得越來越矮,才會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骨質疏鬆嚴重的話,有可能打個噴嚏、輕微跌倒,就會造成不小的意外,所以上了年紀的女性一定要特別小心,尤其居家安全措施必須做好。女性隨著更年期的報到,動情激素減少,會造成骨骼中鈣質的析出,而且降低維生素D的活性。偏偏這個年齡腸胃道吸收並不如年輕,即使吃一樣的食物,對於鈣的吸收也沒有那麼好,導致骨質密度減少,就會越來越疏鬆,造成腰痠背痛等現象。如果用影像學去看骨質疏鬆的骨頭,會發現中空而且疏鬆,就跟海砂屋一樣,其實是骨頭因疏鬆而變薄、變脆弱,並且容易造成骨折。中醫的治療對策 補腎左歸丸、右歸丸、龜鹿二仙膠中醫稱骨質疏鬆為「骨萎」,由於腎主骨,因此骨萎除了與腎氣衰竭有關,也與任督二脈衰竭相關。一般人往往有個錯誤的迷思,以為面對骨質疏鬆問題,只要不斷補鈣就好,許多老人家也會吃維骨力來避免骨本流失。事實上如果腎氣沒有調節好,那麼再好的保健食品都吸收不了,所以腎氣一定要充足。腎為先天之本,補強之後,後天的氣血循環才會好,並且發揮真正的功能。中醫對於骨萎的治療重點就是補腎,藥材上常常會使用補腎的左歸丸、右歸丸、龜鹿二仙膠,補脾胃氣血的八珍湯、六君子湯。保健食品當然可以吃,但同時調節腎氣,才能讓吸收更好。因此除了葡萄糖胺或維骨力等保健食品外,建議從補充腎氣著手,例如龜鹿二仙膠、杜仲、獨活、肉蓯蓉、熟地、大補精髓,可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並且經由腎氣系統的提升,補充全身的骨本。(本文摘自/時療/平安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