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肝膽科

肝功能正常不代表沒肝病!醫揭「1工具」護肝免切片:7類人快健檢

肝功能正常不代表沒肝病!醫揭「1工具」護肝免切片:7類人快健檢#胃腸肝膽科

脂肪肝等於健康亮紅燈,呼籲早期診斷與治療!南科工程師小陳今年30歲,因為平常工作忙碌,三餐又以外食主,缺乏運動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體重在過去1年快速增加10公斤。最近健康檢查發現體重109公斤,腰圍112公分,身體質量指數(BMI)高達33.6,血壓126/92毫米汞柱,雖然血糖、血脂肪數值正常,但肝指數異常,所以來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求診⋯

「這種腹痛」千萬別忍!恐是膽囊炎發作⋯醫揭「2症狀」都因結石卡住

「這種腹痛」千萬別忍!恐是膽囊炎發作⋯醫揭「2症狀」都因結石卡住#胃腸肝膽科

肚子痛別輕忽,小心急性膽囊炎!郭綜合醫院檢查中心主任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張育霖提醒,急性膽囊炎的發生與膽結石有密切關係,常見於飽餐或進食過多高油脂食物後,引發腹痛不適。他指出,膽囊炎症狀主要為右上腹持續性疼痛,並可能伴隨發燒、嘔吐症狀,並警告「4類人」是高風險群。

腹瀉、嘔吐、滿肚子腹水⋯竟患「嗜酸性腸胃炎」!醫警1類人好發

腹瀉、嘔吐、滿肚子腹水⋯竟患「嗜酸性腸胃炎」!醫警1類人好發#胃腸肝膽科

不尋常的腸胃炎,竟是塵螨惹禍!一位30歲女性因腹脹、腹痛、嘔吐、腹瀉掛急診,經抽血檢驗發現她的白血球數高達23,000(正常為400-10,000),其中嗜酸性白血球比例為29%(正常為5%),腹部電腦斷層發現小腸壁變厚且有明顯腹水情形,最後被診斷是少見的「嗜酸性腸胃炎」,經收治住院治療。

男學生「解出大量血便」昏倒在圖書館⋯醫1招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

男學生「解出大量血便」昏倒在圖書館⋯醫1招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胃腸肝膽科

「有人昏倒了!趕快打119!」寧靜的圖書館裡突然出現一陣騷動。20多歲李同學是位博士生,當時正在準備畢業論文,壓力非常大,飲食也不正常,甚至因解出大量血便,而昏倒在圖書館。送到急診室後,狀況相當不穩定,於是住進加護病房。內視鏡檢查發現李同學的腸子潰爛地非常厲害,並且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

B肝檢查「陽轉陰」就是痊癒了?醫揭1狀況「恐復陽」增罹癌風險

B肝檢查「陽轉陰」就是痊癒了?醫揭1狀況「恐復陽」增罹癌風險#胃腸肝膽科

30多歲趙先生,從小就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長期在胃腸肝膽科門診追蹤,肝功能正常,超音波也沒有看到肝臟病變。但在今年公司健檢發現,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陰性,讓他不禁好奇B型肝炎是否已經痊癒、不用再追蹤?對此醫師指出,表面抗原是有可能消失,但肝臟內可能還是有B型肝炎病毒,仍有復發可能。

長期腹痛、腹瀉竟不是腸躁症?醫揭「發炎性腸道疾病」併發症超多

長期腹痛、腹瀉竟不是腸躁症?醫揭「發炎性腸道疾病」併發症超多#胃腸肝膽科

「我永遠記得,他來就診的時候,已是20多歲的大男生,卻只有40公斤而已!」高雄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蔡騌圳回憶,「他已經反覆腹痛達5年之久,經常腹瀉、甚至有血便的狀況,後來因為克隆氏症導致腸道狹窄,只好接受手術切除部分腸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文分享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民眾顧好腸胃。

為什麼「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醫揭「NG習慣」改姿勢換一個胃

為什麼「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醫揭「NG習慣」改姿勢換一個胃#胃腸肝膽科

30多歲陳小姐,吃飯時習慣一邊看手機一邊吃。她知道吃完躺下容易胃食道逆流,雖然飯後沒有立即躺下,但仍繼續盯著手機看,整個人從頭、脖子到肩膀都往前傾,甚至還有點駝背的姿勢。不過,最近因為胃食道逆流及便秘就醫,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經醫師提醒後才改變用餐及餐後的姿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