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逢24節氣小寒,俗諺:「小寒大寒,凍成一團。」中醫師提醒,除了準備禦寒用品、注意保暖,小寒養生也要注重養腎、保胃。補養身體方式,效果最好是三伏貼與三九貼,而生薑、當歸可溫補,來碗暖呼呼的小米燕麥粥、八寶粥等也合宜。
今日逢24節氣小寒,俗諺:「小寒大寒,凍成一團。」中醫師提醒,除了準備禦寒用品、注意保暖,小寒養生也要注重養腎、保胃。補養身體方式,效果最好是三伏貼與三九貼,而生薑、當歸可溫補,來碗暖呼呼的小米燕麥粥、八寶粥等也合宜。
疫情過後旅遊大爆發,54歲某男最近出國,前往埃及旅遊,當他抵達初訪的埃及景點時,卻出現一種對當地景物「似曾相識」的感覺。回國後與太太討論此事,懷疑自己是否「前世到過這些地方」?過沒幾天卻突然出現短暫「失神」的意識障礙,以及一側肢體抽搐現象,於是前往診所就醫。
今天是冬至,中醫師彭溫雅說,冬至時陰氣最重且即將升陽,可吃一些「溫補」食品,如吃湯圓有糯米可補氣;吃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可補腎;還有多從事快走、慢跑等全身性運動,透過發汗也有助於保暖。
今年12月22日晝最短、夜最長,是為「冬至」;冬至正值一年中最寒冷季節,有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中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藥物,控制病情,防患於未然;養腎、顧脾胃,也是冬至養生重點。冬至因為吃湯圓而感到「胃堵堵」者,飲用添加「梅子」的薑茶,堪稱消脹氣的法寶。
老師、客服、民代及業務員是使用聲音最頻繁的人,有時還要放大聲量,很容易出現聲帶慢性發炎或水腫,甚至聲帶長瘜肉等問題,醫生建議適時降低音量和速度等,避免失聲。《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燒聲」相關知識,民眾應該讓喉嚨聲帶適當休息,若有相關症狀應就醫檢查。
咽喉逆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是指胃酸或是胃液中的酵素直接刺激到咽喉,也就是俗稱的溢赤酸、火燒心,常見的症狀包括喉嚨感到異物感、喉嚨很卡、持續有痰。《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咽喉逆流的相關知識,想要預防咽喉逆流,建議避免吃太飽,並且飯後不要坐著或躺著。
43歲吳姓女主管因連日加班熬夜,自覺常頭暈、精神不濟,日前特地到住家旁某工作坊嘗試「撥筋養生」按摩服務,不料隔天起床發現小腿肚「宛如家暴毆傷」,且有發腫、疼痛,嚇得趕緊就醫。所幸只是皮下小血管破裂,僅需休息、冰敷即可恢復。醫師提醒,患有慢性病、服用抗凝血劑等民眾當心,以免衍生後遺症。
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65歲以上族群,長年來的自殺死亡率,居各年齡層之冠,這是否與高齡人口的「老年孤獨感」上升有關?專家列舉社會孤立、心理健康問題、生活事件和壓力、社會支持4項可能因素,同時提醒長者,除了必要時尋求社會資源,平日也要善用「活到老,學到老」精神,在生活中練習10個方法,幫助自己減少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