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林小姐近一年白天一小時就要小便一次,且小便前下腹部脹痛明顯加上夜尿3次影響睡眠,症狀反反覆覆且服用抗生素改善不明顯,甚而被視為神經質,搞得身心俱疲而求診中醫。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此種疾病稱為「間質性膀胱炎」,好發於20到50歲的女性,確切的致病因素仍不明,可能和自體免疫反應、神經發炎反應有關。「間質性膀胱炎」有3大診斷特徵︰ 1. 排尿前下腹部恥骨上方會脹痛,排尿後疼痛減輕, 2. 頻尿每天白天大於8次,夜尿大於每晚1次 3. 小便沒有細菌感染, 而且可能在膀胱鏡底下會看到出血點。 有些人甚至合併有其他慢性疼痛 如:肌纖維痛症、腸躁症等。 莊可鈞中醫治療「間質性膀胱炎」除了治療泌尿道症狀外,還會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態做分類,急性期大致分成濕熱型及氣鬱型: 1. 濕熱型: 飲食不恰當 ( 如:辛辣、柑橘、茶、咖啡或酒等 )或是天氣悶熱,釀成濕熱,注於下焦會誘發小便熱澀疼痛,尿色偏紅,或小便渾濁,常伴腰腹脹痛,口苦口渴,大便排不淨或偏硬。常常使用貫眾、萆薢、雞冠花治療 2. 氣鬱型: 常在壓力大或經前期時發生,臨床表現為小便澀痛,小腹脹痛,壓力大時明顯,口苦頭痛,婦女可見月經不調。因肝氣不疏,鬱而化火,氣火鬱於下焦,影響膀胱氣化故小便澀痛。這時就會使用柴胡、鬱金、香附 因病情容易反覆,時間一長,體質常呈現「氣陰兩傷」 的表現,慢性期分成氣虛型及陰虛型: 3. 氣虛型: 疲累時好發,多見於老人,症狀有頻尿、尿量多、尿失禁,其他症狀有全身無力、怕冷疲倦、胃口不佳及大便稀軟等。主因為中氣不足,特點為小便迫切感,伴見脾虛氣陷之證。這時會用白朮、黨蔘、白果、芡實 4. 陰虛型: 多由作息不正常或熱病傷陰,釀生內熱,影響膀胱氣化。臨床表現為小便熱痛,伴有尿血或小便渾濁,膀胱鏡下黏膜出血,頭暈耳鳴,咽乾顴紅,潮熱盜汗。這時會用生地黃、地骨皮、青蒿、鱉甲等中藥治療 莊可鈞中醫師表示此疾病除了中藥治療之外,頭皮針及腹針合併使用改善更顯著,因為疾病容易復發,有「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必須要有耐心,持續地接受治療,調整生活作息、心情放輕鬆,避免一些會刺激膀胱黏膜的酸性飲食(蘋果、葡萄、柑橘等)及高鉀性食物(香蕉、楊桃、草莓、柳丁等),飲食控制很重要,建議少量多餐,如果要嘗試新的食物最好從少量開始,再慢慢增加份量,一旦出現疼痛症狀要減量或暫時不吃。 莊可鈞分享運動也必須適量適中。避免太過劇烈,以免刺激膀胱,影響骨盆腔肌肉,連帶影響小便的通順與否。最好做些可減輕壓力或有助於放鬆骨盆腔肌肉的運動,如散步、游泳、騎單車、瑜伽以及凱格爾運動經驗發現,症狀發作時泡熱水澡可以改善同時,要養成均勻喝水的習慣,一小時約喝100~200cc,不要一下子喝一大口,要分五、六次慢慢喝,膀胱才不會快速漲尿。千萬不要因為頻尿就不敢喝水,因為如果不攝取足夠的水分,尿液濃度將增高,反而刺激膀胱,導致更嚴重的頻尿與膀胱疼痛。當有尿意時要稍微忍一下,正常人約2~3小時解尿一次,如果不稍微忍尿,幾分鐘就跑廁所一次,無法訓練膀胱擴大容量。 「腹式呼吸法」穩定膀胱神經 可以透過正確的呼吸吐納來疏通肝氣,達到穩定的作用,平常可以在早上及睡前做「腹式呼吸法」,施作時盡量讓自己處在放鬆的狀態。 施作方式: 充分呼氣 先進行1-2次的充分呼氣,讓空氣從肺部的底層徹底排出,使肺部呈現真空狀。 鼻吸嘴吐 從鼻子緩慢地吸氣,再用嘴巴慢慢地吐氣,如此進行多次循環,透過鼻吸嘴吐的方式較容易上手腹式呼吸法。 雙手感受腹部 吸氣吐氣時能明顯感受腹部的高低隆起,吐氣時要把腹部的空氣全吐光,吸氣時氣體則會慢慢使腹部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