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

康聯生醫整合健康服務生態圈 以智慧科技+精準醫療 打造個人數位健管方案

康聯生醫整合健康服務生態圈 以智慧科技+精準醫療 打造個人數位健管方案#精準醫療

在精準醫療的時代,透過個人化健康檢查的疾病預防,加上大數據分析的健康風險控管,是現代醫療發展的大勢所趨。康聯集團透過旗下康聯生醫發展新一代健康管理平台,以數據為核心推出個人化智慧健康之應用,期望透過新科技,帶給民眾更好的健康管理利器。 以往在疾病預防的觀念上,都是聯想到健康檢查,而「數位健康」在個人化的健康管理上為何扮演如此重要角色?康聯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群倫表示,民眾以往都是有了疾病才看醫生,健康管理的概念是要在疾病發生之前做好慢性疾病或者體重、睡眠等管理等來避免疾病發生。 林群倫說明,「數位健康」有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數據分析,透過每年健檢報告的數據歷史軌跡,以往能做「健康風險評估」,現在,更能制定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智慧化Call Center與個人化健康管理平台 來精準評估風險 以能快速掌握身體問題的第一層防護的健檢來說,有別傳統模組,康聯著重於針對個人健康狀況、量身定制的檢查方案,在現代大多數人處於「亞健康」的狀態下,從慢性疾病、營養攝取,以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睡眠問題等切入,提早預防疾病風險。 康聯以先進之健康數據分析技術,針對每位嘉賓長年累積之各項健康資料,快速評估狀況並建議最適化之健檢方案,除每年常規之健檢服務外,在後疫情時代,透過專業健管師諮詢輔以智慧化聊天機器人,可更有效快速地量身訂製健康管理方案。 以好發慢性疾病風險來說,除了亞健康疾病如體重管理、慢性病、睡眠問題等解決方案,康聯更連結國內外知名產學研團隊,帶入專屬亞洲聲紋數據與學研實驗室獨家演算法開發,透過醫師顧問群與醫院臨床驗證,走向多種呼吸相關適應症之數位療法應用。 康聯於投入生醫領域應用之研發,透過蒐集海量、精準的醫事檢測資料,以數據科技為核心,提升精準檢測,將推出客製化健康風險分析與管理方案,提供民眾最佳疾病預防選擇。另外,在促進健康的各項環節中,亦著重於營養、運動、舒壓、睡眠四大面向,協助民眾擬定個人化的健康促進方案。 客製化數位健康管理方案 有效控管疾病 林群倫認為,「每個人都值得最適合自己的數位健康管理方案」,這需要仰賴專業的團隊與醫療數據科技。以同樣康聯集團旗下的康誠、康儀來說,康誠所提供的基因檢測服務,像是對於國人威脅的最大的---癌症遺傳性基因檢測,提供癌症精準醫療用藥指引,以及用藥預後分析、復發追蹤,目前更著手規劃建立亞太檢測中心,致力縮短檢測時間與降低民眾費用負擔。 集團旗下康儀科技提供醫學檢驗設備之銷售與服務,協助專業人士提升服務流程與品質。現今康儀已成為國內集設備耗材代理銷售、技術服務與物流運輸於一體的佼佼者,將持續進行研發與創新,投入微生物臨床技術、檢驗流程、冷鏈儲運等領域,提供最全面的產品與服務。 康聯集團整合旗下的健康服務內容,打造健康生態圈,在精準醫療的趨勢之下,透過運用大數據與健康風險評估,系統化健康分級與智能健康個人管理,提供最務實且長期的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康聯集團以結合科技、跨領域智慧,專業的健康風險評估、健康管理諮詢等服務核心,並根據個人化的遺傳、環境、生活等資訊來量身客製健康管理方案。林群倫強調,在健康管理的具體發展上,目前康聯正研發的個人化的睡眠聲波分析搭配手機的便利方式,為現代人最重要的睡眠等問題來做監測並找出解決方案,在智慧醫療方面,則會整合醫師、營養師等提供最佳疾病解決方法。康聯期望透過這樣多元科技、數據,與臨床醫學的整合,成為全球健康服務生態圈的領航者,協助民眾真正達到健康永續的最終目標。

醫療科技與博物館同框  奇美智慧醫療與藝術大放「醫」彩

醫療科技與博物館同框 奇美智慧醫療與藝術大放「醫」彩#精準醫療

今年臺灣醫療科技展於12月1日至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奇美醫療體系由總院林宏榮院長、柳營院區黃順賢院長及佳里院區周偉倪院長帶領頂尖醫護團隊參展,展場以奇美博物館館藏藝術品創作設計呈現,展出多項專業團隊新技術與臨床照護創意作品,提供現場民眾實際操作與互動小遊戲,還設置文藝拍照打卡區。 奇美醫療體系在永康、柳營、佳里三個院區同仁努力下,歷年來已開發完成許多臨床創新設計醫材、新技術的運用、及整合式互動衛教資訊平台等形式,今年展出內容以「精準醫療」、「AI智慧」、「3D列印科技」等創新數位醫療三大主軸共15項作品,現場讓民眾實際體驗智慧化醫療創新產品及新應用,並深入了解奇美醫療體系在不同領域上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準的成果。 精準醫療 首先「唾液檢驗為基礎的口腔癌防治策略」以唾液檢驗為基礎的口腔癌防治策略,針對居家篩檢與臨床診斷輔助為方向,提供國人快速、準確、信賴的精準檢驗治療,大幅減少篩檢之人力物力支出、強化篩檢效率、進而有效降低口腔癌死亡率;「微量腫瘤基因完美檢測攻略」,在今年三月引進最新旗艦機種,主要發展檢測微量腫瘤基因次世代定序,只要二管血、十個工作天內即可一次獲得523個微量腫瘤基因檢測報告,以全球領先實驗室的報告時效,協助醫師診斷及規畫個人化用藥完整基因資訊;「疼痛控制與營養素檢測」,臨床發現不同的疼痛特徵,其對應的營養素缺乏情形並不相同,因此院內陸續開發21項完整的營養素檢測,提供臨床醫師在給予病人營養素補充前後,透過精準檢測確認營養素缺乏種類與程度,達成精準檢測、正確補充、獲得健康不疼痛。 AI智慧 醫院研發「AI添好孕」預測系統,能準確地提供人工生殖懷孕率與雙胞胎率預測,藉由具體預測機率,以便臨床醫師可與不孕症患者進行醫病共享決策,選擇植入適當的胚胎數目,在維持懷孕率的同時選擇採用不增加雙胞胎風險之人工生殖治療策略;「智慧型手術護理系統」的建構,將病人手術資訊與排程、醫衛材盤點管理、重要訊息推播與公告、訓練計畫與排派班等智能手術室作業模組,優化各項手術作業程序及智慧化自動排程與排派,有效提升手術效能和維護手術病人安全之效益;成立「癌(愛)‧有阮尬您作伴」抗癌整合式互動資訊平台,提供癌症病人零時差、零距離自我學習機會,讓病人及其照顧者得以吸收正確之照護訊息及新知。 3D列印科技 3D列印團隊從病人或醫護人員等使用者角度針對各族群需求,研發創新便利照護輔助工具,為全國性創新醫療,更榮獲2022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四銀、二銅榮耀。此次展出的「血管模擬」是開發紅外線即時導引影像來提供一個無輻射的血管模具操作平台,結合實際臨床案例,針對困難個案進行手術計畫模擬及術前反覆演練的血管模具平台;「可調式人工血管(Port-A)彎針置入練習座」提供護理人員練習在不同傾斜角度、不同皮膚組織厚度時,如何將彎針置入該人工血管模組內;「營養吞嚥衛教品」是發展吞嚥障礙液體飲食質地性狀組合示範教具,及發展吞嚥障礙訓練工具包,方便營養師衛教及出院吞障病人返家可進食到適合質地的餐食,可協助照護者照護品質;「可計數紗布桶」,自動感應顯影紗布數量,能夠快速、準確地清點紗布,避免體內遺留異物之異常事件,也可快速計算出血量;「中醫針灸盒」同步智能計數輔助型集針盒,協助護理人員再確認總針數,縮短病人等待時間並且提升安全;還有開發供吞嚥障礙病人的「攜帶式抽吸器」隨時抽吸口水保持其外貌乾淨清潔;「灌食空針」外觀設計好固定好拉,減少或避免鼻胃插管病人腹脹的;透過科學物理的運用研發的「瞳孔直接比對器」可提供監測瞳孔尺寸的一致性;以及應用於復健領域的「智能棋盤顯示裝置」具有實務操作以及即時回饋的特色,追蹤身體功能進步狀況。 醫療的本質在於讓人們有更美好、健康的生活,奇美醫療體系陸續發展更多精準醫療與創新的產品及技術,善用高科技來幫助更多的病人,未來將會持續秉持著「關懷、專業、效率」的核心價值,應用臨床大數據與物聯科技等建立新的服務模式,追求更專業、安心、高品質的健康照護服務,持續提升醫院的醫療水準,迎上精準健康時代的需要。

精準醫療 還給皮膚免疫疾病患者乾淨的皮膚

精準醫療 還給皮膚免疫疾病患者乾淨的皮膚#精準醫療

這兩年疫情,讓本身是中重度乾癬患者小玲(化名)不太敢經常往醫院跑,回診時間越拖越久,但皮膚症狀又反反覆覆,令她相當困擾;收治該名病友的林口台北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相當心疼,在經過與小玲溝通、分析各種藥物的優缺點下,決定使用長效性的生物製劑IL-23,就不需經常回醫院。四個月的療程結束後,小玲的皮膚幾乎有90%都已恢復乾淨,她高興地說:「終於可以趁著國門開放,帶家人到日本泡湯了!。」 皮膚免疫功能出問題,中重度患者身心俱疲 對於全身皮膚狀況很不好的中重度乾癬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不但會有強烈的癢感,影響睡眠,加上大量掉落的皮屑及明顯的外觀,患者會缺乏自信、社交恐懼,更因為癢感不適導致生活品質也不好。 黃毓惠觀察,多數這類患者也對治療沒有信心,會覺得怎麼擦藥好像都好不了,於是就不想繼續擦藥;或者會因為對藥物的誤解,一方面擔心外用類固醇的缺點、又怕傳統用藥會傷肝傷腎等等,「其實最近幾年,已經有很好的治療武器,像是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能有效達到改善皮膚狀況。」 精準治療能讓皮膚狀況改善九成以上 「病患發病的原因除了與體質有關,後天因素也會讓皮膚狀況更加惡化,像是壓力、情緒、作息不正常等等,所以也必須避免這些惡化因子,病況才能得到控制。」黃毓惠強調,尤其不能相信偏方或吃會增強免疫力的補品或食物,否則會適得其反。 以乾癬來看,近年來國際醫學會都建議治療目標是潔淨的皮膚,也就是要改善90%-100%的皮膚病灶;而異位性皮膚炎也要求達到症狀的舒緩、皮膚修復潔淨的狀態,「對於中重度患者,若要達到此目標,還是需要靠生物製劑或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才能有效調控皮膚的免疫功能,讓發炎反應不再活躍,達到治療目標。」 醫病共享,與病人溝通選擇最適宜的用藥策略 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生物製劑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種類很多,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前提下,現在用藥策略也愈來愈精準,會由醫師與病患共同討論出最適宜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找回潔淨的皮膚。 黃毓惠說,現在藥物選擇很多,乾癬治療,仍會依照病患本身狀況與疾病嚴重度,像是有沒有共病?需不需要控制關節炎症狀?以及對藥物的期待等,例如對效果出現速度?對效果長期維持度的期待等等面向,「我們會將各種藥物的好處與特點用容易懂的方式,去和病患溝通討論,醫病一起找出最適切的治療方針。」這有點類似幫病患打造量身訂做的治療方式,對醫療品質的促進有很大的幫助。 她提醒,皮膚免疫疾病的治療相當辛苦,但病患不用太灰心,現在的治療藥物無論是療效或安全性都適合病友進行長期治療,也能達到最好的治療目標。也歡迎病友可以多參加醫院舉辦的講座,多吸收治療新知。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與台灣乾癬協會於10/22周六下午兩點合辦一場線上講座,也歡迎病友一同報名參與。報名洽詢:(03)3281200分機5131。

精準醫療亞洲版 望加速病人使用癌症新藥

精準醫療亞洲版 望加速病人使用癌症新藥#精準醫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精準醫療是癌症治療的熱門話題,不少病人都有著相似的疑問,從化療、標靶到近日的免疫療法,精準醫療差別在哪裡?精準醫療並非將化療、標靶或免疫療法做直接比較,而是根據癌症病灶呈現的基因特性找出適合個人的治療方案,其療程可能包含手術、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各種療法的順序及期間都可能因人而異。舉例來說,乳癌的患者其病灶的基因表現有可能呈現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或是荷爾蒙受體陽性,抑或是三陰性等等,加上不同的診斷期別或轉移部位,治療方案皆呈現相當程度的差異。癌症基因呈現族群差異 影響癌症藥物研發方向目前已知部分癌症盛行與族群、地域有著顯著的關聯性,例如:亞洲地區盛行的肝癌、胃癌、非吸菸女性的肺癌等。以乳癌為例,根據臨床統計在東亞國家平均發病年齡較西方歐美國家早了約10年左右,多數乳癌患者是在停經前發病。由於荷爾蒙在多數乳癌的治療中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停經前與停經後的乳癌治療對策也有相當的差異。此外,包含亞洲地區好發的肺腺癌以及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等,都呈現特殊的地域差異,這些都證明在亞洲地區投入早期的研發與臨床研究的重要性。一直以來,國際大廠的癌症藥物從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歐美病患為參考依據,新藥在美國FDA或歐盟EMA核准後一、二年才能取得台灣TFDA核准,再加上新藥納入健保還需一至二年時間,到台灣患者使用,時間至少延後二到三年。對於腫瘤惡性度高的晚期患者而言,這是十分漫長的一段路程。目前已有跨國藥廠開始對亞洲癌症的特性採取差異化的研發策略,希望可以盡早找出符合區域特性的治療方式,加速病人及早使用新藥物。已有藥廠針對亞洲區域發展一項名為StAR(Strategy in Asia Region)的計畫,透過該項平台從尋找疾病標的、藥物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亞洲區常見的癌症例如肝癌、胃癌、肺癌等為主,目的就是希望加速該區域的病人及早用到創新的癌症藥物。免疫療法成明日之星 傳統療法不該被捨棄近日廣泛討論的免疫療法是否可以取代手術、化療或標靶治療?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吳一龍教授指出,根據病灶特性運用化療、標靶、免疫療法彼此相輔的合併療法是現今癌症治療較新的觀念。吳一龍教授強調,早期發現予以手術切除目前仍是治療的黃金準則,呼籲民眾一定要定期檢視自己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