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

活用大腦 你也能成為大考達人

活用大腦 你也能成為大考達人#時間管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所謂的番茄鐘工作法,是鬧鐘設定25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心無旁騖地專注在1件工作上,然後休息5分鐘,再重複這個循環,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法。番茄鐘學習法 激發好勝心我的「番茄鐘學習法」非常簡單,首先,鬧鐘設定25分鐘,集中精神學習某1個科目,然後休息5分鐘,而在休息時間內,做什麼都可以,5分鐘後,重新開始學習25分鐘(讀書時要關掉手機),經過4個番茄鐘(相當於學習100分鐘,休息15分鐘)後,再休息一段較長的時間,約15到20分鐘。「番茄鐘學習法」是一種利用心理學的騙術,激發自己的「好勝心」,讓人不知不覺在設定時間內處理好事情,我讓2個孩子嘗試,效果非常好,除此之外,想要集中精神的意志力愈強,效率就愈高。隨意抽出15分鐘 1年多5475分讀書為了避免2個孩子虛度時光,改正他們在書桌前不念書、只是消磨時間的習慣,我開始利用「番茄鐘學習法」,1天只要從隨意浪費的時間中抽出15分鐘,1年就有5475分鐘,也就是有91個小時可以多讀書。循序漸進 活用零碎時間一開始,我並沒有要求兩個孩子要專心長達25分鐘,因為對尚未養成習慣的孩子而言,25分鐘並不算短,我為東柱設定的番茄鐘時間是10分鐘:10分鐘用功讀書,5分鐘休息,在這10分鐘內,專心研讀1個科目,之後,再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最長甚至可以達到30分鐘,番茄鐘學習法不僅可以讓兩個孩子活用瑣碎時間,也可以在短時間內,1次學習數個科目。一般來說,考生一天可以認真準備幾個科目呢?有些人只要1、2科就很吃力,有些人最多可以研讀4到5個科目,不過,我認為1天之內應該學習所有的科目,但是必須考慮孩子的成就表現和能力,適當地分配時間。例如,解題時間較長的數學,如果學習1個小時以上,背誦科目可以安排在30分鐘內,盡量不要太久。大腦專注力有限 平均使用才有效而且,好幾個科目輪流念,反而不會覺得厭煩,也能減輕疲勞感,因為大腦的注意力和肌肉一樣有極限,無法1次持續太久,此外,學習國文或英文後再學數學,或者在社會科部分先學歷史再學習地理,像這樣運用大腦不同領域安排科目,也很有效果,因為右腦和左腦平均使用時,能發揮最大的效用。(本文摘自/用愛翻轉逆境:工人老爸自學向上,將輟學兒子推向頂尖名校/大好書屋)) 

善用通勤時間 擁有改變一生機會

善用通勤時間 擁有改變一生機會#時間管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梳洗整裝完畢,喊一聲「我出門囉」,出門上班去。這個時候,除非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否則一定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抵達公司。如果有任意門,就可以在寒冷的冬天跑去夏威夷過冬,聽著海浪聲、喝著椰子汁,在海邊晒太陽;相反的,到了酷熱的夏天,可以去南極欣賞極光,和企鵝一起玩樂。「南極只要待上五分鐘,身體就會變得冰冷,我必須記得不能離任意門太遠,否則就危險了」、「假如感冒拖得太久,我還可以善用任意門遠離小孩」。明明任意門連買都買不到,我卻認真思考要是擁有它,會是什麼情況。簡單來說,實在是因為瞬間移動太有魅力了。可是,如果真的有任意門,現實社會就不妙了。汽車、飛機、旅行、物流業者等,各個行業將不復存在;站務人員、巴士服務員、制服狂,肯定都相當悲傷。世界如果近在咫尺,我們將感受不到旅行的真義,喪失大家一起前往氣候舒適國家齊聚一堂的樂趣。若真能從公司瞬間返家,也不會再碰到公司以外的人了,人際關係變得更狹隘,自由反而讓人變得不自由。這麼一想,通勤時間是不是更加值得重視呢?據說在東京都內通勤的上班族,平均通勤時間是每天單程一個小時。如此計算,往返需兩小時,一年工作兩百七十天,就得花五百四十小時。這樣龐大的時間,只要過得更有意義,你的人生就會有巨大的改變。你的通勤方式是什麼?火車、汽車、自行車、步行還是滑板車?不管採用什麼方式,都可區分成兩種:看書,還是不看書?如果是可以看書的環境,請不要猶豫,盡量的閱讀。如果是不能看書的環境,就聽聽有聲書。當然,書籍內容只能與工作或學習相關。(本文摘自/拆解你的每一天/大是文化)

樂閱讀/時間管理 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樂閱讀/時間管理 決定一個人的價值#時間管理

如何管理你的時間,等於如何安排人生「時間」是人人平等的資源,無論工作能力好壞、人生順遂與否,每個人擁有的都是24小時,沒有區別。然而,這24小時的使用方法,卻會讓結果產生令人嘆為觀止的改變。該做的時候不做,事後想要挽回卻為時已晚,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舉例來說,升學、考取證照、駕照,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考試」。在準備聯考的時間不好好讀書,之後才悔不當初,抱怨自己沒學歷:「早知道當學生的時候,就要把英文學好!」「早知道就多考幾張證照!」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指的就是這樣吧!我認為「時間該如何使用」,其實就等同於「人生該如何過活」。學會時間管理的技術固然重要,不過我們最該做的,其實是擁有對時間的「哲學」。對時間沒原則的人,能力再好都沒用!「這個工作,有必要投注這麼多珍貴的時間嗎?」「放棄A選擇做B,是現在最好的選擇嗎?」抱持上述想法、不斷自問自答是非常重要的。不妨在心中為自己訂下幾個規則,例如:「不參加續攤聚餐」、「盡量不更改決定好的行程」等等。我認為這些比起工作技能,與「生活哲學」更是息息相關。重點是改變對時間的意識。對時間管理來說,徹底訂定自己的哲學和規則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技術。(本文作者/中島孝志)(摘自/不想累死自己,一定要學會 把工作變簡單/采實文化出版)

樂閱讀/不要讓別人浪費你的時間

樂閱讀/不要讓別人浪費你的時間#時間管理

1)認識並避開時間大盜/史考特‧亞當斯在《呆柏特法則》一書中,提到了這一點:「別和浪費時間的白癡開會。」很多成功人士確實做到這一點,他們不只懂得延遲與浪費時間的人開會,很多時候,他們會避免這種會議。斯坦利‧馬庫斯曾說:「我一定會準時,因為我的時間很寶貴,別人的時間也很重要。如果我發現有人不這麼想,我就會找別人。」這是很多頂尖人物遵循的準則。一位非常優秀的業務員告訴我:「真正好的業務員不會讓別人等他們。」可悲的是,很多人都浪費時間在等別人。作為一個業務員,你可能一刻不差地趕到買主的會客室,而他卻待在辦公室遲遲不肯出來,他甚至不會在乎你的等待。假使這人是你的重要客戶,你也只能等下去。但是你可以利用時間看書,書中的某個點子可能在下一刻派上用場。當然,面對這種情形也可以採取比較積極的辦法。有一位經理講:「我不會讓自己等得太久,如果是去看醫生,等待的上限是15分鐘,然後告訴掛號人員,醫生已經好了嗎?我約的時間是三點鐘,如果他還有別的事,我要重新安排時間,因為我另外有約。而他們通常都會讓我進去。」2)學會說「不」/脫口秀明星賴瑞金被問到什麼是他認為最浪費時間的事,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跟自己不喜歡的人一起吃午餐。」緊接著說:「我發現在生命中得到的愈多,不論是職業上或金錢上,你就愈可以挑剔,我現在已經沒有那種非去不可的午餐了。」那些會管理時間的人,總是想辦法避免各種浪費時間的活動:無聊的會議、和不喜歡的人約會,以及沒有意義的社交活動。但是對於一些例行性的活動,通常是無法躲避的,這時候他們會積極地想辦法應對。如果是可以不參加的活動,他們會找人代替。假使有朋友想找你一起做一件事,但你真的擠不出時間,或者根本毫無興趣。那麼,這麼告訴他吧:「很抱歉,我想我現在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本文作者/高原)(摘自/改變力/好的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