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

泡腳放鬆 怎樣才有效?

泡腳放鬆 怎樣才有效?#泡腳

一星期疲憊的工作下來,許多人會在假日選擇泡湯活動來紓緩壓力,放鬆身心,不過現在中醫師提供一個簡單泡腳方式,每天泡,促進血液循環,不僅能達到放鬆身心效果,還能讓身體更健康,根據網路媒體報導,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隆指出,腳浸泡在溫熱的水中,直接刺激經絡穴位,改善氣血循環,但建議在夜晚睡覺前至少1小時開始,吳建隆中醫師提醒,浸泡時間約20分鐘,至少要10分鐘才有效果,最多不宜逾半小時,溫度大約在40~42度間。開業診所賴清旭中醫師表示,中醫學上,腳掌的骨骼肌肉紋理位置,可以對應到人體全身上下及五臟六腑,甚至有經驗的中醫師可以透過撫摸腳掌的型態來評估疾病,並以適當的刺激施於腳掌上穴位,來調整全身的氣血經絡,或進一步治療疾病,泡腳不僅可以經由熱水的浸泡達到刺激穴道,促進血液循環功能,另外局部刺激還會反應到全身,所以泡完腳後,也會有全身通體順暢的感覺。另外根據媒體報導表示,泡腳相對比泡澡安全,泡澡雖可祛寒,但高血壓、心臟病、孕婦或糖尿病病患等在泡澡上都要小心,因此不妨改用泡腳來活絡氣血,達到溫暖身體的益處,另外賴清旭中醫師也表示,泡腳除了促進血液循環外,還能幫助睡眠、甚至有美容養顏、保持青春活力的效果。手腳冰冷別苦惱 保暖、食補、運動可改善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13232失眠之中醫預防及保健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4010美腿保養與手術後護理http://w3.uho.com.tw/plasty.asp?aid=291

手腳冰冷別苦惱 保暖、食補、運動可改善

手腳冰冷別苦惱 保暖、食補、運動可改善#泡腳

秋冬之際氣溫驟降,許多女性雙手始終冷得像冰,怎麼搓也搓不暖。雙腳也是即使穿上厚厚襪子,仍然冷冰冰。或許您也發現身邊老人家直抱怨手腳冰冷,甚至半夜凍醒而無法入睡,就算增加衣被也僅能暖暖身子,始終無法擺脫冰冷手腳。難道手腳冰冷永遠是提醒天氣轉涼的警報嗎?又到底為何會手腳冰冷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黃浩瑞表示,當人體處於寒冷環境時,會產生一連串的生理反應以保持體溫恆定。首先藉由皮膚及腦中樞的溫度感覺接受器感受外界溫度變化,隨即將訊息傳遞至下視丘和腦幹中樞,造成自律交感神經亢奮,使得週邊血管收縮,以減少體熱流失,同時也增加新陳代謝速率以產生熱量。如果此時週邊血管收縮太過,導致四肢所獲得的血液灌流過低,就會造成四肢末端冰冷現象。黃浩瑞醫師說,手腳冰冷不是病,僅是一種症狀。但手足冰冷又是許多系統疾病的徵兆,不可小覷。現代醫學認為,手腳冰冷可能是血液循環系統疾病徵兆,例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雷諾氏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可能是甲狀腺低下、貧血等內科疾病所引起。但也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是因為長期處於緊張、疲倦的高壓環境下而引起,這種患者長年苦受其擾,卻又無明確治療方式可處理此擾人問題。絕大部分手腳冰冷的患者只需從日常生活中注意些小地方,多能大幅減輕症狀,以下提供一些預防保健方法供大家參考。手腳冰冷的人更需注重保暖工作,尤其戶外活動特要針對頭部、四肢等暴露在外的部分加強保暖。在室內可藉由暖爐、暖氣、電毯等保暖設備驅除寒氣。此外,也可利用熱水泡腳加按摩足底中央的湧泉穴以改善循環,一般以三十至四十度左右的溫熱水泡腳約二十至三十分鐘即可。中醫認為,枸杞、紅棗、當歸、桂圓皆具有溫養補血功效,適量食用可改善四肢冰冷。傳統上認為,薑具有溫經散寒作用,所以紅糖薑湯也是祛寒取暖的好方法。但這些藥膳、食補都應適可而止,以免上火,尤其是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皮膚過敏的病患更應小心,最好還是請中醫師調治較為妥當。黃浩瑞醫師強調,「食補藥補,運動最補。」要解決手腳冰冷問題,還是要在平時就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健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皆能改善新陳代謝率及血液循環,提高人體抗寒能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