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治療

孩子注意力不足⋯吃藥能改善嗎?專家:別亂用藥「這4招」家長必學

孩子注意力不足⋯吃藥能改善嗎?專家:別亂用藥「這4招」家長必學#職能治療

日前,宜蘭某補習班擅自給學童服用管制藥品「利他能」,來改善孩子專注力、提高學習成效,進而引起社會關注。醫師表示,利他能是治療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常用藥品之一,健康的人若長期使用,可能產生幻覺或過度嗜睡的現象;此外,職能治療師也表示,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可透過活動安排及環境調整。

到底是自己要先吃,還是讓小孩先吃?職能治療師教「解法」快學起來

到底是自己要先吃,還是讓小孩先吃?職能治療師教「解法」快學起來#職能治療

身為父母之後,總會為了小孩的事情忙東忙西,也會犧牲原來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身為父母的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顧的。資深職能治療師夫妻陳姸伶、張恩加於《好好生活》一書中,透過職能治療的觀點,協助父母進行自我覺察、改善生活面臨的問題,幫助他們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以下為原書摘文:

「早睡早起」竟是錯誤觀念?專家教你睡好覺「3步驟」不用吃藥

「早睡早起」竟是錯誤觀念?專家教你睡好覺「3步驟」不用吃藥#職能治療

下班回家就躺平滑手機、看電視,不知不覺睡著,到半夜驚醒卻再也難以入眠,許多人或許都經歷過這樣的困擾。日本職能治療師菅原洋平將睡眠門診中幫助患者的種種方法,整理成著作《快眠大全》, 提倡不使用藥物,而是從調整日常行為入手,只要3個步驟,將大腦對睡眠與床鋪的認知改變,就能變得更好睡。以下為原書摘文:

總感覺「睡不飽」跟少喝水有關?腦復健專家祭「3招」急救愛睏腦

總感覺「睡不飽」跟少喝水有關?腦復健專家祭「3招」急救愛睏腦#職能治療

到公司時總是昏昏欲睡?曾因無法早起而耽誤大事?你可能以為自己只是睡眠不佳,找一天睡飽就好了。在日本從事腦傷復健工作的職能治療師菅原洋平在《告別拖延腦》分析了8種與拖延症狀有關的大腦類型與改善的練習辦法,其中關於「愛睏腦」就特別針對碰到正事就感覺到睏意,因而精神難以集中、浪費時間在發呆的人。以下為原書摘文:

火燒屁股才著急?「拖延症」無關性格,你其實正在「傷害大腦」

火燒屁股才著急?「拖延症」無關性格,你其實正在「傷害大腦」#職能治療

有些人做事總習慣拖到最後一刻,每次在死線前追趕進度、吃盡苦頭時,心中暗自發誓下次絕不重蹈覆轍,但同樣戲碼依然反覆上演,從未改善。在日本從事腦傷復健工作的職能治療師菅原洋平在《告別拖延腦》中想告訴大家,越拖會越傷腦,別再自嘲懶惰、歸咎給性格,這一切其實能透過行為科學的實驗,逐步改善,停止傷害大腦的拖延行為。以下為原書摘文:

上班族打電腦 必知5招防「媽媽手」

上班族打電腦 必知5招防「媽媽手」#職能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班族常使用滑鼠、鍵盤,當心「媽媽手」找上門!35歲的曾小姐平時上班工作內容多文書處理,需長時間使用滑鼠及鍵盤,下班回家後還有一堆家事要做,這個月開始大拇趾外側與手腕的地方腫脹、疼痛,這禮拜更惡化到睡覺都不安穩,翻個身也會痛醒,就醫檢查後確診「媽媽手」。手腕不正確使力、拇指反覆動作造成滑膜炎衛福部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李雅萍說明,「媽媽手」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造成的原因與手腕不正確使力或拇指長期反覆動作有關,使「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肌腱發炎,造成肌腱間滑動困難,引起手腕疼痛。5招伸展兼訓練肌力 預防媽媽手改善媽媽手的方法除了休息或穿戴副木減少大姆指使用,有時會注射少量類固醇於患部或以超音波治療消腫減輕疼痛。不過預防勝於治療,李雅萍職能治療師建議,平常可做5招手部伸展運動及肌力訓練,強化手部肌力,避免造成媽媽手:1) 拇指指尖碰觸小指指尖,維持5秒後打開,反覆10次。2) 手腕伸展動作。手掌向下壓再往身體拉或手掌向上抬再往身體拉,維持10秒後放開,兩組動作反覆10次。3) 手腕伸展屈曲肌力訓練,掌心朝上握住水瓶或掌心朝下握住水瓶,讓手腕向上彎曲停住並維持10秒後再慢慢放下,兩組動作反覆10次。4) 握力訓練,可利用網球或軟橡膠球用力握緊維持5秒後打開,反覆10次。5) 利用橡皮筋訓練手指伸展肌力,手指把橡皮筋撐開5秒後放鬆,反覆10次。

塵暴周年 職能治療供身心重建指引

塵暴周年 職能治療供身心重建指引#職能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為了能夠有效提升職能治療,對燒燙傷病人的照護能力,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八仙塵暴意外滿周年之際,出版「燒燙傷身心重建職能治療臨床服務指引」一書,透過出版書籍方式,將林口長庚復健科職能治療團隊,及雙和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團隊,將職能治療師在此次事件中,對燒燙傷病人所提供的照護項目,做系統性地整理,並以最方便的方式,提供給所有職能治療師做為參考。提供病人重回職場的準備與訓練因為職能治療師對於燒傷病人身心復健的協助,除了可提供副木和壓力治療的專業的評估和建議外,更可以提供病人未來在重回職場的準備與訓練,提供輔具與職務再設計,讓病人重回原來生活,該書於職能治療師全聯會網站供民眾下載,希望更多民眾能認識到燒燙傷病人,透過職能治療的專業服務後,能對於病人的關節孿縮與疤痕增生越能達到預防的效果,讓病人盡早重回原來正常生活與角色。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黃恢濤組長表示,雖然在短時間無法將燒燙傷病人的職能治療服務都收錄在一本書當中,但是以林口長庚復健科職能治療燒燙傷服務團隊的豐富經驗,將本書內容做了最適切的規劃,簡明扼要,配合上相關實務圖片的呈現,以及雙和醫院職能治療團隊提供的心理職能治療服務內容,對於目前或是以後即將要從事燒燙傷病人治療服務的職能治療師來說是必備工具書之一。強調損傷修復 日常生活訓練此外,也可以透過該臨床服務指引的推廣,讓一般民眾了解針對燒燙傷病人的獨特醫療需求,並依病人燒燙傷程度提供個別的加強式復健,同時更需要接受持續的功能重建訓練,以免日常生活功能因疤痕攣縮,或缺乏心理社會的支持而逐漸受限,銜接現有之醫療照護網路,滿足燒燙傷病人出院後之身心功能重建需求,在身心重建的過程中,強調損傷的修復治療、日常生活的訓練,重視心裡社會層面的改善,減少創傷所帶來的心理傷害,重新再融入社會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