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

他尾椎劇烈刺痛 就醫後竟罹末期攝護腺癌

他尾椎劇烈刺痛 就醫後竟罹末期攝護腺癌#攝護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男人超過五十歲,如果尿量變小、尿不出來,可要趕緊就醫,當心罹患攝護腺癌!一名六十三歲的蔡姓先生,四年前某日,尾椎突然隱隱作痛,剛開始還以為是骨刺作祟,遂不以為意,不料過沒多久,原本還算和善的疼痛感,竟猛轉為劇烈疼痛,彷佛千根針狂扎屁股處,痛到哀哀欲絕,經救護車趕緊送到醫院後,確診攝護腺癌第四期,癌細胞轉移骨頭。一個月無法入睡 痛到向家人交代遺言「那個痛根本無法形容,曾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只要躺在床上二十分鐘,就會痛到醒來,」蔡先生對於癌細胞的折磨,永遠忘不了,在他最為疼痛的時刻,簡直度秒如年,他形容,一個月無法睡覺無法坐下,只要一坐下,劇痛感就會湧上,所以只能天天站著,腳酸了就跪著,還曾經沮喪到向媽祖拜託帶他走,「那時已經痛到向家人交代遺言」他說。已經有爸爸走的心理準備,為了蔡先生的癌症,全家均進入抗戰,身心煎熬,女兒更早有心理準備,全家一同上婚紗館,拍下張張照片,好減少太多的遺憾,所帶來的衝擊。實際上,像是蔡先生這樣的案例,在台灣恐怕是天天發生。攝護腺癌 每年發生五千多例根據統計,攝護腺癌是男性癌症之中,發生率排名第五大癌症,每年近五千例新增案例,其中,高達三成五的患者,就醫後已走到末期,癌細胞多處轉移,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歐宴泉感嘆,在台灣男性攝護腺若有問題,例如,尿量減少、總是尿不出來,絕大部分的患者都選擇隱忍,就診率只有兩成,大都會地區也僅僅五成左右。五十歲過後 沒有人魚線也要顧好攝護腺他強調,歐美國家對於攝護腺癌的防治非常重視,只要年過五十歲後,不少男性都會積極做PSA指數檢測,所以攝護腺癌的癒後都非常好,反而還有過度診斷的趨勢,不過反觀台灣,癒後就非常差,更因各種醫療費用的支出,對於國家的健保都帶來很沉重的負擔。歐宴泉進一步說,雖治療攝護腺癌的方式,從過去的荷爾蒙療法,到健保近期通過給付的「口服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都讓癌症的存活時間不斷往後延長,但晚期轉移的攝護腺癌,即使透過口服抑制劑的治療,雖症狀能暫時的大幅改善,不過於一年後,恐怕出現抗藥性,進而步入無藥可醫的局面。他呼籲,台灣超過五十歲以上的男性,最好能定期做PSA指數檢測,若有攝護腺肥大症狀,尿量明顯減少,就一定要趕緊就醫,以免陷入晚期攝護腺癌的風險之中!

老翁攝護腺肥大每天尿不乾淨 竟差點要洗腎

老翁攝護腺肥大每天尿不乾淨 竟差點要洗腎#攝護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洗腎病患大多數都為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所致,但台中卻出現一名八十四歲的老翁,因為攝護腺肥大,小便總是滴滴答答尿不出來,十幾年累積下來,腎臟竟因長期的積尿,引發嚴重腎毒,導致全身無力,下肢嚴重水腫,緊急送醫,經檢查,腎功能已嚴重到接近洗腎地步,但經醫師再進一步詳細診斷後卻發現,原來導致腎毒的是攝護腺肥大,經手術後,腎臟功能立即恢復,真是虛驚一場!老男人疾病有二:吹牛與攝護腺肥大老男人有兩種特殊疾病,一是吹牛,二就是攝護腺肥大,眾多中年男性可要引此案例為借鏡!這位高齡的男性患者,被送進急診室時的症狀是食不下嚥、噁心、嘔吐、全身乏力、下肢水腫,經抽血驗尿的結果是血液尿素氮110 mg/dL(正常為20 mg/dL以下)、肌酸酐值8.02mg/dL(正常為1.5 mg/dL以下),顯示其腎臟功能已達到洗腎的程度,其家屬獲知後,感到十分訝異,更討論未來洗腎的接送問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高清添表示,在病患住院期間,再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膀胱腫大且有水腎現象,也檢查出有嚴重的攝護腺肥大症狀,所以先給予病患導尿,三天後發現他的血液尿素氮已降至46 mg/dL、肌酸酐值也降為2.88 mg/dL,判斷其腎臟功能逐漸恢復,應該已經脫離須面臨洗腎的情況。之後,該患者接受建議立即進行前列腺雷射氣化手術,將十幾年來的攝護腺肥大問題予以徹底治療,術後追蹤,發覺病患的尿素氮和肌酸酐值已趨於正常,而興高彩烈地出院回家。長期尿不乾淨 當心引發腎毒高清添指出,這位高齡的男性患者,長期有尿不乾淨、尿後滴尿、頻尿、夜尿的困擾又不好意思向子女啟口,更不知道自己因攝護腺肥大才有這樣的排尿問題。由於膀胱內不斷積有餘尿,就會造成尿毒反應在腎臟功能的數值上,乍看之下就像需要洗腎的病狀,其實只要將源頭的攝護腺肥大問題解決掉,腎臟功能就會恢復正常。高清添醫師呼籲,這是一個較特殊的個案,很多年紀較大的男性,或許會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如,解尿速度變慢、尿柱變細、感覺解尿解不乾淨或頻尿等現象,最好即早就醫,如果因長期積尿是有尿毒的風險。

【免費講座】攝護腺衛教講座

【免費講座】攝護腺衛教講座#攝護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泌尿道癌是台灣人常見的癌症之一,男性以攝護腺癌、膀胱癌以及腎臟癌為主;而女性以膀胱癌及腎臟癌為主,依衛生署的統計,2003年台灣地區死於該疾病將近二千人,從此得知它對國民健康危害甚為劇烈。有鑑於此,馬偕醫院特邀泌尿科林文榮主講「攝護腺」,將介紹常見攝護腺保健問題及攝護腺肥大的原因與治療方法,幫助民眾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攝護腺衛教講座時間:12月27日(六)14:00~15:00地點: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平安樓15樓階梯講堂洽詢:02-25433535 于蓓華護理師

高聚焦超音波 可望殺死攝護腺癌

高聚焦超音波 可望殺死攝護腺癌#攝護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醫學日漸進步,多種過去須動大刀的疾病,現在逐漸邁向無創手術。一名74歲林姓男子罹患攝護腺癌已超過十年,十年前剛發現罹癌時,曾做過放射治療,並輔以荷爾蒙治療。但今年突然發現攝護腺癌復發,所幸未有遠端轉移現象,雖初步進行放療效果不佳,但經醫師詳細分析後認為以海福刀治療,是一條可行之路,目前林姓男子經海福刀治療後,手術時間短,無任何傷口,目前恢復良好,持續門診追蹤。海福刀不會造成傷口 恢復期快臺中醫院泌尿科朱朗軒醫師表示海福刀微創標靶治療不是刀,不會造成傷口,是利用高聚焦超音波來殺死癌細胞,術後僅有輕微的不適感,且能保留性功能及避免尿失禁,不但適合早期攝護腺癌的患者使用,也適合做過放射線治療或手術後局部復發的患者,對於年紀較大或不願意進行手術的患者,均是另一選擇。另外,朱朗軒表示許多年老者男性,常有攝護腺肥大問題,目前針對良性攝護腺肥大的患者,近來有另一項morcellapor絞肉器出現,不論在針對攝護腺肥大手術,如極光雷射或銩雷射手術,均可配合使用,可減少手術時間。因為過去,進行雷射手術時必須將組織切的較小,才可透過膀胱鏡將組織從尿道取出,現在有新型絞肉器,醫師便可快速的將患部切割下來,再用新型絞肉器將組織吸出,不僅手術時間縮減一半,也大大減少流血量及術後的不適。朱朗軒提醒民眾,不論是攝護腺肥大或者攝護腺癌,以現今的醫療技術,均有許多方式可以治療,民眾不要因為擔心手術的不適、性功能或排尿功能會遭到破壞而逃避就醫,只要到醫院接受診治,醫師會依照每位民眾的身體狀況安排適合的手術,並努力維持民眾術後的生活品質。

熟男當心!55歲開始 攝護腺肥大現蹤

熟男當心!55歲開始 攝護腺肥大現蹤#攝護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0歲的陳先生 在一次出國旅遊期間,急著小解但等了許久,卻解不出來,最後等到膀胱漲痛難忍,被迫到醫院緊急插了一條導尿管才稍稍紓解,雖然之後繼續完成旅程,卻讓他玩興盡失,因此鬱鬱寡歡。  回國後,陳先生快速到泌尿科求診,堅持拔掉導尿管,希望能靠自己尿尿。不料,隔天再度發生在便池前站立許久,還是解尿解不出來,半夜被家人送到急診,再一次裝上導尿管。 年紀愈大 症狀頻率也愈高男性從55歲開始,慢慢會有攝護腺肥大情況。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說,最初的表現多是以夜間頻尿,或日間猛跑廁所居多,嚴重時可能出現小便阻塞,有尿意卻解不出尿,或是即使尿出來,小便也是呈現細水長流狀,不好解出甚至完全解不出。而攝護腺肥大,大多發生在年紀較長的男性,也因此病患本身,常常也具有一些潛在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等。 陳先生雖然長期有在服用治療攝護腺肥大藥物,隨著年紀愈來愈年長,及攝護腺愈來愈大,服藥效果會愈來愈差。經過醫師告知病情並詳細解釋,陳先生為了從根本解決長期解尿的困擾,接受攝護腺雷射手術。蔡秉儒醫師也說,此手術主要針對年紀較年長,或具有潛在慢性病、手術風險較高的病患,提供另一項安全性較高,手術期間出血較少的治療選擇。

研究:結紮男 罹攝護腺癌風險增一成

研究:結紮男 罹攝護腺癌風險增一成#攝護腺

(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了別再不小心多生一胎,結紮,就成了部分男性的選擇。但日前美國就有一份最新研究指出,發現結紮的男性,其罹患攝護腺癌的機會比常人高出許多,但研究人員目前還是無法釐清原為何。研究尚未定案 原因待查這份研究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研究追蹤近五萬名男性四十歲以上男性,其中有六千人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八百多人因病過世,而在分析這些攝護腺癌案例後,發現,結紮男性罹攝護腺癌的風險,比起常人高出一成以上,另發展成癌末的致死率,也高出兩成左右。但報告目前無法確認致癌原因為何,但美國泌尿科醫師指出,會有這樣的結果,也可能是因結紮的男性,較常跑泌尿科,進而導致攝護腺癌及早被診斷出,使罹患風險看起來會偏高。

男人沒有人魚線 也能靠雷射治療「攝護腺」

男人沒有人魚線 也能靠雷射治療「攝護腺」#攝護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男人年紀一大就會有兩種毛病,第一,攝護腺肥大,第二,吹牛。後者恐怕本性難移,但前者攝護腺肥大的程度,讓你排尿滴滴答答,尿量過小,非常困難,若經服藥治療仍未改善,就要考慮是否經由手術刮除。目前,攝護腺肥大手術治療分為兩種,一為電刀刮除,二為雷射治療,前者因獲得健保給付較為省錢,但對於年紀已高的老年人,就可能碰上極大的風險與副作用。傳統電刀 對老人恐較不適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連啟舜指出,兩種手術對解除排尿症狀的效果,其實不相上下,主要的差異在術中的風險和術後恢復狀況。不論採用哪種方式,在開刀刮除的過程中,都必須灌流大量沖洗液。他解釋,傳統電刀用的是蒸餾水,相對於雷射使用的生理食鹽水,比較容易滯留在體內,導致水中毒。另一方面,雷射的止血效果好,不僅降低術後出血的可能,病患拔除導尿管隨後平安出院的時程,一般來說也會比較早。  連啟舜強調,人體的心肺及腎臟調節能力,本來就會隨著老化而變差,何況有腦中風、糖尿病、心臟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問題的老人家,更無法承受短期內大量水分的吸收與滯留,很容易就拉起心肺衰竭、肺積水的警報。在評估手術效益的同時,安全性當列為重要考量。  他提醒,大小如栗子般的攝護腺,肥大可說是年過五十男性的常見煩惱。若出現解尿困難、腹壓解尿、遲疑解尿、尿流細小、尿流間斷、末流滴滴答答、殘尿等,屬於阻塞型症狀。若有急尿、頻尿、夜尿,則為刺激型症狀。而攝護腺肥大並非一開始就要開刀割除,觀察一段時間,發現藥物控制效果越來越差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研究:五十歲以上男性愛騎單車 罹攝護腺癌風險暴增五成

研究:五十歲以上男性愛騎單車 罹攝護腺癌風險暴增五成#攝護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騎單車運動健身,雖能促進身體健康,但五十歲以上的男性,可要特別小心!根據英國的最新研究指出,五十歲以上的男性,若每周騎超過8.5小時以上的單車,將會讓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暴增五倍以上。騎單車恐壓迫到攝護腺 進而出現病變此研究目前刊登於《男性健康期刊》,來自英國倫敦大學,研究經過分析五千餘位,有騎單車習慣的男性,所得出的結果。研究發現五十歲以上的男性,若每周騎單車超過過8.5小時以上,其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比起每周騎不到3.5小時者高出整整5倍。研究人員指出,其中很可能的原因是騎單車的姿勢,將會不斷壓迫到攝護腺,所以易導致攝護腺產生病變,但研究人員也說,報告會有如此明顯差異,也有可能是愛騎單車的男性,對於自身的健康十分重視,所以才會及早發現罹患癌症,進一步就醫治療。但不管男性騎單車是否會導致罹患攝護腺癌,反觀國內,彰化曾經有一名男性,因長年愛騎單車,天天騎乘超過一小時,使他精蟲數目大幅減少,進而導致不孕,國內醫師就提醒,長期坐在單車椅上,可能會壓迫到陰囊導致睪丸受傷,並且使陰囊過於悶熱,導致精蟲數目變少,所以男性騎單車請勿過量,以免造成不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