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別逼孩子吃 生長機制有辦法

別逼孩子吃 生長機制有辦法#成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我們在孩子上小學1年級或2年級的時候,用手術治療他們某些不健全的功能,這些功能之後就會改善,如果今天我們已經知道,在肺炎或斑疹傷寒的疾病周期結束後,症狀就會減緩,那我們就得耐心等待症狀過去,如果我們不能確定孩子生長的階段,我們就無法知道不同孩子發展的正常標準到底是什麼。生長曲線有它自己的週期孩子的生長曲線會有它自己的週期,有辛勤工作的時期,也有修補、完成沒做完工作的時期,還有為了下一個階段作準備、養精蓄銳的休息時光,7個月的胎兒已經可以獨立生活了,但是他還要在母親的子宮裡待2個月(懷孕的第4階段)才能成熟。在第1年體重就增加3倍的嬰兒,有權利在接下來的階段休息,他心智方面的快速發展,也賦予了他這個權利—他可以對於他學會的東西忘東忘西,而我們本來還以為這些技能是一旦學會,就永遠不會改變的。嬰兒每天要吃掉體重1/6的食物一個小小的算數問題,孩子出生的時候重約8磅,1年過後他的體重增加3倍,變成25磅,如果孩子要以這樣的速度繼續成長,在第2年過完時,他的體重應該變成25磅乘以3,也就是75磅,滿3歲時,他的體重應該是75磅乘以3,也就是225磅。 滿4歲時,他的體重應該是225磅乘以3,也就是675磅,滿5歲時,他的體重應該是675磅乘以3,也就是2025磅,這個5歲、重約2000磅的怪物,每天都要吃掉自己體重1/6或1/7的食物—─就像嬰兒一樣—─也就是說,每天要吃掉300磅的食物。體重會遵照內在機制而上升下降孩子吃得少或吃得很少,吃得多或吃得很多、是和他的生長機制有直接關聯的,體重曲線也許會緩慢上升或者突然上升,有時候在一整個月內都不會有任何改變,這曲線很有邏輯:孩子生病的時候,他的體重會在短短幾天內下降,而在接下來幾天他的體重又會遵照內在機制的命令而上升:「剛好就好,不多不少。」當健康卻營養不良的孩子開始正常飲食,他的體重會在一周內彌補不足,來到正常範圍,如果你每個禮拜給孩子量體重,他過一陣子就會開始猜想,他的體重是下降了還是上升了。孩子想吃多少就應該吃多少如果父母強迫生病的孩子進食,孩子就會三不五時得胃病,而在生病的禁食期間,他的體重又恢復成原本該有的樣子了,規則:孩子想吃多少就應該吃多少,不多也不少,即使是強迫生病的孩子進食,我們也必須有他的參與,才能制定出一份食譜,而且整個治療必須在他的掌控下進行。(本文摘自/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心靈工坊文化出版)

喜怒無常、猶豫不決 青春慢熟中

喜怒無常、猶豫不決 青春慢熟中#成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青春期被稱為成熟的時期,彷彿之前所有的時期都不是循序漸進的成熟,有時候緩慢一點,有時候有活力一點,當我們仔細觀看體重的曲線圖,就會明白青少年為什麼會疲累、笨手笨腳、懶惰、昏昏欲睡地沉思、有氣無力地說話,臉色蒼白,動作遲緩,缺乏意志,喜怒無常,猶豫不決,我們這麼說好了,和之前的成熟階段比起來,這個階段有更多「不平衡」的部分。長大太早、太突然、脫離常軌長大是辛苦的工作,而生活—不管是制式的學校作息,或是制式的工廠作息—都沒有提供這項工作有利的條件,很多時候,這個過程的進行就像是生病一樣,因為太早、太突然,或是脫離常軌。 對女孩來說,初經是一場悲劇,因為人們教導她看到血要害怕,乳房的發育讓她憂鬱,因為人們教導她要為自己的性別感到羞恥,而乳房會揭露她的真面目,所有人都會看到,她是個女孩。 男孩心理上反應完全不同男孩雖然在生理上也會經歷到同樣劇烈的改變,但在心理上他們的反應完全不同,他懷抱著渴望,等待臉上長出第一批鬍鬚,因為那是一個預言和承諾,如果他會為公雞般的嗓音和風車般的手感到羞恥,這表示他還沒準備好,還必須等待。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先天處於劣勢的女孩會嫉妒、討厭那些擁有特權的男孩?沒錯,以前人們懲罰她的時候,總是有一點罪惡的陰影,而現在,她做錯了什麼?就因為她不是男孩?女孩會較早蛻變、較早成熟女孩會比較早開始蛻變,而她也會愉快地宣示自己這唯一的特權,「我已經幾乎是個大人了,而你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毛頭,我再3年就可以嫁人,而你還要上學。」兒時的青梅竹馬現在變成了被輕蔑的對象,「妳可以嫁人,但是有人會要妳嗎?我不結婚,也會有權利。」她會比較早成熟,認識到什麼是愛情,而他會認識到什麼是愛情遊戲。她會學到什麼是婚姻,他則會學到如何花天酒地,她會知道如何養兒育女,而他會知道如何和女人交合,就像庫普林說的:「像蒼蠅一樣,停在窗框上1秒鐘,然後蠢笨又驚訝地清理前腳,之後飛得無影無蹤。」 和婚姻伴侶是兩個敵人之間的關係兩性關係的新面貌現在得到了來自兩性的厭惡,不久之後,它又會改變它的面貌,那時候她會躲起來,而他會狩獵她,他和婚姻伴侶的關係是兩個敵人之間的關係,她會成為他的負擔,奪走他的特權,自己享受好處。(本文摘自/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心靈工坊文化出版)

【免費講座】關心寶貝發展,守護兒童成長

【免費講座】關心寶貝發展,守護兒童成長#成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又來囉!一年當中小朋友最開心的日子,在歡度之餘,你對小朋友的自我保健有信心嗎?你認識兒童發展及相關福利嗎?除了陪伴寶貝成長外,也要守護孩子們的健康及權益!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將舉辦兒童節慶祝活動!邀請新北市私立親親袋鼠幼兒園大班兒童參與,安排兒科宋季純醫師教兒童如何自我保健及洗手歌帶動唱跳,最後將由湯乃孋社工督導介紹兒童發展與相關福利讓現場家長知道,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關心寶貝發展,守護兒童成長時間:4月1日(三)上午10:00~11:50地點:臺北醫院一樓大廳洽詢:0918-920128/2276-5566分機2838語婷

兒童雞精與變聰明、長高無關 反會傷孩子健康!

兒童雞精與變聰明、長高無關 反會傷孩子健康!#成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如果你曾以為,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秘訣法寶,來自於一瓶瓶兒童雞精,那做為家長的你,可要先打住這樣的想法,因為無論在兒童發育,或是讓孩子頭好壯壯,聰明伶俐,雞精恐怕與這些期待,幾乎沾不上任何邊,反而多吃海鮮、魚油,才是打開孩子發育的關鍵金鑰!雞精夢幻滅 與促進成長沾不上邊幫助孩子保持學習成長動力、幫助腦筋靈活學習加倍,這些雞精廠商的關鍵廣告詞,若曾讓你聯想至「喝雞精能讓孩子長高」,或是「喝雞精能讓孩子變聰明」,那你的幻想可要就此破滅!中醫師胡心瀕指出,雞精主要的成分為蛋白質,因小分子的特性,能夠讓身體快速吸收,改善疲倦,恢復體力,達到醒腦提神的作用。「不過,十歲前的孩子,並不太需要大量補充體力,」胡心瀕坦言,整體而言,若大人喝雞精,的確能像維生素B群一樣,有助於補充因為高工時早已耗盡的體力,不過反觀兒童,似乎就沒必要去喝雞精來補充。她不諱言,雞精其實與變聰明,或是促進發育長得高,沒什麼關連性,前者是雞精並沒有任何研究指出,能夠促進大腦神經網絡的延伸與連結,反而是魚油所含的DHA,與腦部發育較有關連;而後者,她說,雞精頂多能緩解生長痛,相較之下,海鮮類的蛤蠣、蝦子,因富含鋅,與長高這等事,則會比較有關。雞精喝多 會傷腎還長不高值得注意的是,多喝雞精除了與長高無關,反而還會長不高!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葉勝雄指出,倘若含硫氨基酸攝取過多,「則會有讓骨頭鈣質流失的風險,」因含硫胺基酸經身體代謝後,會轉化成磷酸鹽,身體為了平衡磷酸鹽,則需要鈣質,若鈣質攝取不足,會從骨頭裡面拿取,反而會有長不高的問題。此外,雞精含有大量蛋白質,若營養均衡的孩子再行補充,將會加重腎臟負擔。如何上孩子贏在起跑點?請筆記成長「三多」綜觀兒童雞精,恐怕是廠商為了搶奪保健產品市場,進而過度延伸產品功效,所出現的行銷手法,導致倘若家長給小孩早上每天一瓶雞精進補,除了得不到欲達到的功效,反而還會傷害兒童的健康。總結讓孩子成長的關鍵有「三多」,分別是多吃魚類,因含有DHA能促進腦部發育、多吃海鮮,海鮮富含鋅,缺鋅的孩子才會長不高,最後則是多多運動,盡量讓小孩十一點左右就上床睡覺,才是確保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密碼!

孩子每天坐在教室面對偌大的世界 怎能成長?

孩子每天坐在教室面對偌大的世界 怎能成長?#成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在寒冬冷日中,一群人趁天未亮欲亮的清晨,必須圍著厚厚的圍巾,搓著雙手,縮著身軀,小碎步趕往即將關著他們十小時左右的學校,在這偌大的世界,你的孩子,卻得鎮日坐在窄小的座位上,直到黃昏落日,日復一日,作為家長的你,卻沒有發覺到,你的孩子,有滿肚的想法,滿腦子的創意金礦,等著被挖掘,等著被你發現,在他們即將把想法告訴你時,你卻以「小孩子不懂」,要他把話吞回去,但你卻希望他能成為社會的中堅分子。孩子少參與社會時事 孩子的世界,不僅僅只有讀書,更要培養他們怎麼看世界,站在不同立場,要他們看到這大千世界,換一個角度,轉一個彎,都是一片蔚藍的天空,但根據家扶聯盟的調查指出,兒少有「不關心」(不關心公共事務)的現象,有超過半數的孩子(52%)從未參加過任何公共事務,有參加過的,以參加校內社團(32.2%)或網路社群為(24.8%)為主要管道,但能關心時事、社會脈動、政治變化等公共議題,卻只占少數。孩子要表達自我意見 往往困難重重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孩子關心社會議題了,卻僅三成左右(29.5%)的中學生指出,他們可以不受阻礙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亦即,有七成以上的學生有話要說時曾受阻。而在意見採納上,即使是與自己切身相關的重大議題,僅29%的孩子肯定自己所表達的意見在社會上可能影響結果,呈現出大人「不聽取小孩話」的現象,即使在制訂與兒少切身相關的政策,兒少的表意也很難被聽取。就有一名高一生小嵐,時常對家長表達自己對社會時事的意見,但碰壁的機會還是很高,關心時事的她,對大人說,我可以說我的意見,雖然大人不必採納,但也許能夠聽聽,參考參考,顯見青少年儘管關心時事,但往往都沒能有大人能夠好好的聆聽,讓孩子有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家扶基金會呼籲,「要聽、要看、要說」的三項建言,建請政府、學校及家庭、兒少們一起來努力,提供學習環境和機會,鼓勵兒少主動關心並參與時事,創造屬於他們自己未來的公民社會。 

樂閱讀/願意對智慧付出多少金錢 決定人的成長幅度

樂閱讀/願意對智慧付出多少金錢 決定人的成長幅度#成長

有許多日本人抱著錯誤觀念,認為智慧是不用花錢的。認為想讓對方傳授智慧給自己時,只要帶著一盒伴手禮前往就好了。這是日本人獨特的思考方式。在這世界上,智慧絕對不是免費的。對於肉眼所見不到的智慧願意付出多少金錢,將決定這個人未來能夠成長到什麼程度。誰都會為了買房子、買車而花錢。不過對於肉眼所見不到的智慧而花錢,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能夠對智慧付出金錢,就是這個人的「智性」了。人若沒有智性,是無法為智慧付出金錢的。大師們為了藝術,奉獻生命花上數十年,才獲得了智慧。我們對此付出金錢,怎麼想都是理所當然的。我曾接受過不同的採訪。某次有位編輯以出版社之名,想無償訪談我,他不只提問沒切中核心,時間還拖得很長。他最後寫出的採訪稿,內容當然很無趣。另一方面,就算是微薄的心意也好,有位付費採訪我的編輯非常認真,不只句句問中核心,還很有效率地完成訪談。曾經有大企業的幹部表示要請我工作,其實只是無酬找我討論經營問題,他的談話內容不僅很表面、很薄弱,時間還拖得很長。自費參加講座的人態度總是謙虛又認真,而受上司命令、公司出資參加講座的人卻態度傲慢,無法吸收講者之言。這樣的人是前途無望的典型例子。成長空間/若將來想憑頭腦賺錢,必須對智慧投資。(本文作者/千田琢哉)(摘自/讓自己自由/天下雜誌出版)

父母可多傾聽 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長

父母可多傾聽 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長#成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前些日子發生多起青少年自殺案件,而青少年自殺方式多樣化,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今年自殺通報資料顯示,青少年自殺多是因為感情、家人間情感問題、人際適應問題,另外少數合併有物質濫用或生涯問題,以此看來,青少年的情緒控管能力及面對挫折的態度,都慢慢在改變,此時該如何面對青少年的情緒發展,如何與青少年建立穩定關係已經成為重要議題了。青少年時期在發展階段處在於一個由青澀邁向成熟的銜接時期,在身心條件都尚未成熟的狀況下,若是經常處在不穩定的關係中會嚴重影響日後人格的養成,在青少年階段,情緒是紛擾不穩定的,情緒的起伏程度非常大且常會表現出極端的行為,甚至有盲目跟從的行為,但隨著年齡及經驗的增長累積,情緒會趨於穩定。青少年階段是生命中重要的發展階段,此階段除了追求自我認定、生涯定向外,也是轉換至成人角色及擔負責任的關鍵時期,青少年除了須適應身心急速的變化外,也必須學習面對親子關係的轉變,而父母對於孩子的轉變及適應將是影響青少年發展的重要關鍵。青少年的轉變對於父母也常形成壓力,因青少年雖對於父母的依附仍高,但因對同儕依附的增加而有親子關係變遠的感覺,此外孩子聽從建議的對象不再只是父母,使父母感受不再那麼被需要或是影響力降低,且即使父母已經做好孩子成長的心理準備,但在孩子的改變、獨立的要求與父母允許的速度有差異時,兩方的需求無法達成平衡的狀況時更容易造成親子間的衝突及壓力。青少年因處在發展轉銜時期,尚在學習適應脫離兒童凡事需對他人的依賴,但身心環境又尚未允許自己完全獨立,因此常陷入情緒糾結及關係的不穩定中,青少年對自己複雜的內在衝突常感矛盾及困擾,此時父母或社會環境若能持續給予傾聽、陪伴,協助釐清青少年的內在衝突,持續給予單純穩定的關係,對於親子間及青少年自身的發展都將是最好的助益。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呼籲,青少年是生命歷程中重要的發展階段,需持續給予健康穩定的支持關係,共同協助、陪伴青少年度過發展階段,與青少年一同邁向健康成人的成長道路。

伊甸、遠東推公益APP 紀錄孩子成長進度

伊甸、遠東推公益APP 紀錄孩子成長進度#成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伊甸基金會與遠東商銀於昨日,舉行「孩子第一哩路」公益APP開發記者會。該APP由遠東銀與同仁共同集資,贊助伊甸基金會投入開發,希望推動國人對於遲緩兒早期療育的認知,讓每個孩子都能穩健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孩子第一哩路」APP於開發完成後,將免費提供準媽媽與新生兒父母下載,父母可隨時隨地利用手機,詳實記錄寶寶的成長進度,並同步進行0至6歲發展檢測。該APP同時附有增進認知能力的遊戲,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獲得適當的學習刺激。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日益普及,推動APP的爆發成長,目前多作為商業運用或娛樂、社交用途。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表示,「孩子第一哩路」很大的意義在於為公益事業導入科技的力量,讓創新科技為公益服務。他樂見未來台灣出現更多的公益APP,讓愛心加對科技的翅膀,可以照顧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伊甸基金會推廣遲緩兒早期療育觀念不餘遺力,執行長黃琢嵩表示,每15個孩子中,平均有1個在成長發展上出現遲緩現象,全台灣約有十萬名發展遲緩兒,但因為社會對於早療概念的缺乏,根據估計,只有近六成被發現、進入通報系統,其餘四萬名孩子,只能眼睜睜地錯過黃金成長期。他希望今年內「孩子第一哩路」APP推出後,可以加速推廣新生兒父母對早期療育的認識,藉由詳實的記錄與手機上的簡易檢測,及早發現孩子的遲緩狀況、及早進行療育。於該APP平台上,遠東百貨總經理徐雪芳表示,也將提供嬰幼兒用品安全採購知識,讓媽媽們買得安心、使用放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