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時說起,女人一旦嫁進男方家中就會有冠夫姓的傳統,因此古時候許多女性的名字都會是老伴的姓氏再加上自己的名字。雖然現代社會,冠夫姓的傳統不再普及,不過結了婚後的女人,還是需要做出極大的改變,像是要離開自己原先舒適自在的家庭、與生養自己多年的原生家庭分開住,或是婚後協助照顧公婆、可能需包辦夫家的家務事、自己婚後組織家庭的家務事,或是最常見的帶娃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女人不婚的5個原因。
「好漂亮的青蘋果啊!」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顆顆肥美的棗子。過去曾經有日本客來台灣,以為水果攤上綠色水果是青蘋果,吃了之後才知道是棗子。棗子營養價值極高,熱量低、膳食纖維含量豐富,有助腸道順暢;新鮮棗子維生素C及鉀含量超越蘋果,有助血壓調節、防止便秘。
50歲的葉先生在某天下班後跑步時,突然因眩暈倒地,經診斷確診為「病竇症候群」,心跳不僅過慢,甚至每天多次出現心搏暫停,最長達2.85秒,雖醫師建議裝設人工節律器,但他心中仍有疑慮,最後轉至奇美醫院中醫部就診,經調整體質與生活作息後,他免於裝設人工節律器,且經近1年追蹤,未再出現心臟不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疾管署資料統計,2013年愛滋感染者平均年齡為31.0歲,為自1991年以來平均感染年齡新低,其中15歲至30歲感染者也從2007年的795人上升至1301人,最年輕的感染者僅16歲,顯示愛滋感染年輕化。且9成以上感染者是透過不安全性行為傳染,而部分感染的傳染途徑與合併使用成癮藥物或網路交友導致不安全性行為有關。 謹記6招自我保護青少年在漫長假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張開嘴,只要咬住氟膠牙托約1至2分鐘,半年內蛀牙就不會找上你!為降低齲齒率及落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共衛生政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將於暑假期間舉辦學齡兒童免費塗氟活動。6成5童有蛀牙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馬魁醫師指出,蛀牙是侵害學童最多的口腔疾病,一般小朋友約65%有蛀牙,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因不懂得刷牙技巧,蛀牙率特高,約95%。尤其是暑假期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我們都知道哺餵母乳,除了可以讓寶寶更健康外,也是媽媽帶給寶寶的第一個禮物,但仍有家長擔心母乳含有乳糖且吃得頻繁,可能容易導致寶寶蛀牙。對此衛生福利部國健署表示,根據醫學文獻研究結果發現,長期哺餵母乳和蛀牙無關。長期的哺餵母乳不會造成蛀牙,因為直接吃母乳時,寶寶會將乳房吸的長長的,奶水直接進到口腔後面,較少接觸牙齒,甚至哺餵母乳還可以減少咬合不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統計,不論新生兒人數多寡,每10人就有1人是早產兒,常見的早產兒併發症包括:呼吸窘迫、顱內出血、壞死性腸炎、視網膜病變、聽力問題、腦性麻痺等,早產更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因。一般來說,早產是指懷孕周數在20周以上、未滿37周的生產,當寶寶出生周數越小及出生體重越低,愈容易產生併發症、甚至有死亡的風險,因此必須從孕期加以預防。高齡、未成年孕婦更要當心基隆市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今日為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世界肝炎日,世衛呼籲應重新思考病毒性肝炎這個沉默殺手,強化肝炎相關疾病的預防、篩檢及控制,整合國家預防接種計畫,提高B型肝炎疫苗覆蓋率,與全球協力對抗肝炎。提高B肝疫苗覆蓋率 有效減少帶原者臺灣於1984年首開全球先例,推動大規模嬰幼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計畫,有效阻斷母嬰垂直傳染途徑,使幼兒B型肝炎帶原率由計畫實施前的10.5%,大幅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因為網路的發達,任何艱深的資料,均可在網路上一把抓,導致民眾只要身體有毛病,第一時間可能不是請醫生診斷看病,反而是自己當起醫師,相信起網路上的謠言與偏方,讓眾多醫生不堪其擾,影響服藥與看診的順從性。對此,美國媒體《赫芬頓郵報》就蒐集了醫師最討厭聽到病患說的九句話,其中,多數都是拜網路所賜!1) 排名第一即為「我上網查過了」,最讓醫師頭痛,因網路上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乳癌患者,每年新增人數,在去年首度突破一萬人,其中,治療乳癌荷爾蒙療法,最重要的藥物,泰莫西芬,經過美國的醫學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佳,恐怕會影響到藥物的效果,且癌細胞將更容易產生抗藥性,將不利於治療。褪黑激素分泌減少 將影響泰莫西芬藥效乳癌荷爾蒙治療,常用的泰莫西芬,在醫學上佔有重要地位,但根據美國杜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於老鼠的實驗顯示,睡眠不...
中醫養生哲學,是近來頗受歡迎的老祖宗智慧,從強化身心與預防疾病的觀念開始,調整體質、培養精、氣、神,簡單的小步驟,就能活出健康生活。 不生病的生活,從這幾招做起一般人所提到的「養生」,其實就是根據生命的原有規律,採用「養護身心、保持或增進健康、減少疾病」,以便「延年益壽」的一種措施。簡單來說,就是相當於現代醫學中所謂的「保健」活動,也是近年來十分熱門的「預防醫學」的概念。只不過,相對...
父母要跟孩子建立親密的歸屬感,有幾個最基本的準則:1)要常常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2)溝通家庭事務時,盡量讓孩子參與。例如要搬家、要重新整修房間、安排旅行、舉辦派對、照顧爺爺奶奶..。父母有什麼想法和做法,最好也讓孩子能七嘴八舌,一起貢獻意見。3)不要讓孩子用語言或行動傷害兄弟姊妹。如果家裡有好幾個小孩,難免互相爭寵,父母要留意,不要讓其中一個孩子在肢體或語言表達上,傷害其他兄弟姊妹。例如大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