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跑步後膝蓋痛,休息好幾天卻沒舒緩?小心不是單純肌肉痠痛,可能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找上門!《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撰文,他表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通常是指膝蓋前側、髕骨周邊及髕骨後方的疼痛,除了要接受治療外,也建議2招復健運動可幫助改善。
久坐、跑步後膝蓋痛,休息好幾天卻沒舒緩?小心不是單純肌肉痠痛,可能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找上門!《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撰文,他表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通常是指膝蓋前側、髕骨周邊及髕骨後方的疼痛,除了要接受治療外,也建議2招復健運動可幫助改善。
現今許多醫美都提供「舒眠麻醉」的選項,通過靜脈注射小劑量的鎮靜劑和止痛藥,使患者在手術或醫療程式期間保持舒適、放鬆甚至半睡狀態。不過,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呼籲,2025年醫美趨勢是完全清醒的治療。《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清醒醫美6大好處。
為了即將到來的馬拉松要突破個人最佳紀錄,小林準備了好幾個月,然而隨著跑量逐漸增加,小林發覺小腿內側的骨頭邊緣開始疼痛,本來只是剛開始跑會痛一下,接著繼續跑就好些;然而慢慢進展到一跑就痛,甚至連走路都痛。
外國朋友來台灣旅遊,常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台灣女人的臉上畫了眉毛,甚至也畫了眼線,卻沒有腮紅、口紅等,整體的全臉打扮呢? 外國朋友看到的其實是很特殊的台灣文化 ——紋眉、紋眼線。早期許多愛美人士為了方便,會以刺青方式,將自己喜歡的眉毛及眼線永遠紋在臉上。所謂紋眉、繡眉、漂眉以及紋眼線,好處是專業設計,形狀好看,使眼周有神、增加明亮。化妝時節省描繪的時間,方便視力不好,或是手拙的人,缺點是流行...
盈盈是48歲單親媽媽,2月時發現右乳有硬塊,在醫學中心的乳房門診,證實是乳癌,需要切除手術。醫院病人很多,盈盈的手術排在5月。醫師解釋乳房切除手術能夠治病救命,但是外觀會塌掉變形。如果害怕失去信心可以重建。重建手術有許多選項,病人需要自己作決定。衛教資料上面註記:乳癌術後重建有3個選項,1是組織擴張術,之後放入義乳;2是背部皮瓣移植,3是腹部皮瓣移植,拉肚皮同時填充乳房。
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5月中已日逾6萬例,龐大的PCR採檢、輕症就醫人潮湧入急診,使得急診壅塞問題更為嚴峻。壅塞會增加急診的待床時間,或延遲急重症病人得到醫療照護的時間,影響病人安全與醫護人力。
肉毒桿菌素(以下簡稱肉毒)上市超過20年,儼然成為「除皺」的代名詞。早期的肉毒治療強調效果,皺眉紋、抬頭紋、魚尾紋全部燙平,也難怪美國遭受911恐攻時,有電視新聞中的播報員表情詭異,無法顯出哀戚的神色!
大腿拉傷怎麼辦?在常見的運動傷害中,大腿拉傷發生率最高,可能造成肌腱撕裂,甚至是骨折。大腿後肌受傷後,該如何評估受傷嚴重程度?需休養多久才能再度回到運動場上呢?《優活健康網》特邀請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提供復健規劃的建議,並教大家簡單4招居家運動,幫助快速舒緩大腿拉傷。
傳統觀念生病要休息,手術後更要休息。醫院裏病人的單位是病床,病人被規定要躺在床上,重點是,躺著能促進疾病恢復嗎?
作者/醫療改革基金會 根據研究顯示,台灣每年丟棄的藥品重量高達193公噸。然而為何這些幫助控制疾病的珍貴的藥品就這樣被丟棄了呢?原因是在於拿藥成本太低,用藥出現問題還是因為自我照護識能不足呢? 慢性病控制為何這麼困難? 根據醫改會2019年的調查中,民眾剩餘藥品以糖尿病藥品最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每年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
文/陳渝仁 為了突破個人的馬拉松最佳成績,阿俊近期的週跑量從50公里進展到100公里,儘管疲勞似乎逐漸累積起來,阿俊不以為意繼續跑著。然後一次衝刺訓練中,阿俊聽到大腿後側啪的一聲,然後就連走路都感覺疼痛。阿俊想起一位跑友也是這樣,醫師說是大腿後肌拉傷而且有輕微撕裂,阿俊擔心自己的跑步生涯會不會提前結束⋯⋯ 延伸閱讀: 大腿拉傷怎麼辦?醫師親授「4招」在家也能做的復健法 「大腿後...
作者/林靜芸 日本赤瀨川源平先生提出「老人力」的創思。這是一種逆轉思考,將健忘、囉唆、重覆等老人行為轉變為「老年人的力量」。《老人力》一書,書腰上寫著這些字:「通常人們說你老了,你很笨,或者你總是坐不住,但事實是:啊,我老頭子的力量一直很大,據說是這樣的,然後不知何故我對變老變得更加積極,而且覺得是件好事!」 日本處處可見老人力,我去日本旅行時,有幾位老年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