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寒流增心臟病風險 1小時內要人命!

寒流增心臟病風險 1小時內要人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年僅37歲的男性自認身體健康,卻突發胸痛緊急送醫。檢查過程中,左前降支動脈突然塞住,造成突發性心臟衰竭及心因性休克,經葉克膜搶救,迅速將血管打通,整體狀況恢復中。原來這位患者早有糖尿病及高血脂,只是從未檢查而不自知。三高患者年輕化 心肌梗塞更易發生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簡思齊表示,心肌梗塞好發50歲以上、三高及抽菸患者,但近幾年國人飲食習慣精緻化、環境中的危險因子增加,三高發生年齡逐年下降,心肌梗塞發生最低年齡亦下降。及早察覺症狀、及早就醫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的黃金標準。心肌梗塞發生,起因都是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導致供給心肌血流中斷,心肌缺血缺氧壞死。心肌梗塞約5成以上患者沒有任何症狀,然而發作時,最常出現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呼吸困難。症狀輕微只感到經常性胸悶,嚴重則會造成心肌細胞永久性損傷,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慎防寒流、大熱天 恐發作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更令人猝不及防,嚴重的可能在發病後1個小時內猝死,死亡率相當高。因心臟收縮功能受到影響,會產生劇烈胸痛、頭暈、發冷汗。糖尿病患因為神經病變,可能不會劇烈胸痛症狀,而以突發性氣喘來表現。膽固醇過高、高血壓和肥胖者,都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族群,須特別警覺。簡思齊醫師提醒,心肌梗塞好發於寒流來襲或高溫熱天,一旦發作,需把握救命黃金12小時,儘速送醫進行手術。預防勝於治療,平時應多注意檢測及防治,8成可以有效預防。如果家族中有心肌梗塞病史者,建議每年接受檢查,如有上述典型症狀,應盡早至心臟血管內科就診。

講座/異位性皮膚炎

講座/異位性皮膚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有皮膚過敏體質,手足、四肢彎曲處和脖子皮膚變粗厚。出現紅色丘疹,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嚴重時會蔓延全身,小心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雙和醫院將於12/15(五)舉辦小兒部衛教講座,邀請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異位性皮膚炎」。歡迎家中有小孩及想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知識的民眾前來聆聽,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小兒衛教-異位性皮膚炎時間:106年12月15日(五)15:00- 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新生兒LSD篩檢 幫母嬰揪出罕病

新生兒LSD篩檢 幫母嬰揪出罕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多歲的陳小姐長年有神經疼痛、腎臟疾病等問題,一直無法確診病因,直到替剛出生的孩子進行自費新生兒篩檢時,驗出孩子患有罕見遺傳疾病「法布瑞氏症」,陳小姐也同步進行相關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她多年的症狀竟也是法布瑞氏症所造成!所幸於積極接受治療後,陳小姐與孩子都能夠穩定控制疾病。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遺傳內分泌科牛道明醫師解釋,法布瑞氏症為溶小體儲積症(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 LSD)中的一種,是為罕見疾病,這類疾病來自於溶小體功能缺陷,導致體內的多種代謝物如脂肪、醣蛋白、黏多醣等無法被分解,持續堆積體內,使患者細胞功能被破壞,最後甚至造成器官功能受損。法布瑞氏症即是由於缺少溶小體酵素-A型阿法半乳糖甘酶,導致globotriaosylceramide/Gb-3持續堆積,造成多重器官受損,如腎臟衰竭、心臟衰竭等。關節痛、起紅疹 布瑞氏症早期發現難典型法布瑞氏症易好發於青少年時期,牛道明醫師表示,孩子平均8歲開始出現初期病徵,如手腳痛、關節痛等,10歲左右開始則可能出現血管角質瘤等症狀,外觀看似皮膚冒紅疹,一般人多無法意識到是為特殊疾病而易被忽略。牛道明醫師提到,當孩子出現手腳痛症狀時,可能因而排斥上體育課,有時家長還會誤認孩子是因為偷懶才不上課;即便就醫,有些醫師也可能誤認只是生長痛或關節炎,若因紅疹去看皮膚科,也可能僅被當作一般皮膚疹處理,這也是法布瑞氏症之所以易遭延誤確診的主因。牛道明醫師談到,除了典型法布瑞氏症外,現在台灣也出現許多非典型的案例,稱為晚發型法布瑞氏症,這類晚發型病人,不像典型病人一樣有較明顯的皮膚及神經疼痛表現而發現較晚,故往往確診時多重器官已受到較大損害。舉例來說,最常見的腎臟型晚發及心臟型晚發法布瑞氏症患者,前者多有嚴重的腎功能受損,導致需面臨洗腎,後者則可能造成心臟逐漸肥大、心律不整,最後形成心臟衰竭。目前雖有許多醫學中心已推行針對腎臟衰竭、心臟肥大患者進行法布瑞氏症篩檢,但此類篩檢僅能檢驗出較後期的病人,多半為時已晚。因此牛道明醫師建議應有及早預防的觀念,建議可於新生兒篩檢時就幫孩子勾選自費LSD疾病篩檢,除了能保障孩子健康,或許也可同時揪出家族中其他患LSD疾病的親友,進而提早就醫治療。牛道明醫師提醒,LSD篩檢的常見疾病項目包含法布瑞氏症、龐貝氏症、高雪氏症、黏多醣症等,篩檢步驟只需取少量腳跟血液即可送驗,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身體受到不可逆的傷害。

腦中風突發要人命 掌握4字訣速發現

腦中風突發要人命 掌握4字訣速發現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冷氣團接連報到,氣溫持續下探,恐讓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機率攀升。據統計,冬季氣溫每下降1度,將提升1.6%的腦中風發生率,須格外留意。每17分鐘1人死 四字訣快速察覺腦中風台灣每17分鐘就有1人發生腦中風,每44分鐘有一名患者死亡,每年奪走超過1萬人性命。及早掌握腦中風徵兆、儘速就醫治療,是患者能否逃離失能、死亡風險的重要關鍵。國際推廣的「F.A.S.T口訣」雖點出腦中風徵兆,但英文口訣對國人而言實在難以記憶與聯想。國內兩大腦中風醫學會及兩大病友協會共同發展台灣在地化腦中風徵兆口訣─「臨、微、不、亂」,利用簡單的打油詩呼籲民眾快速察覺腦中風徵兆,幫助自己或旁人能於黃金3小時治療時間內送醫治療,遠離失能、死亡風險!1)「臨」-臨時手腳軟/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無法舉起。2)「微」-微笑也困難/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臉部表情是否對稱。3)「不」-講話不清楚/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4)「亂」-別亂快送醫/當出現上述任一症狀,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撥打119,於黃金3小時內送醫治療。

講座/婦女骨盆健康

講座/婦女骨盆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尿失禁對婦女的影響,除了陰部周圍皮膚不舒服、泌尿道感染等生理健康外,社交方面也容易因為異味困擾、影響選購衣物,減少如跳舞、旅行等動態的休閒娛樂活動。此外,生產造成的骨盆鬆弛,透過學習正確的盆底運動與把握學習時機,都能有效避免盆底肌拉傷。有鑑於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將於12/16(六)舉辦「婦女骨盆健康不漏尿」衛教講座,邀請余堅忍顧問主講「生產造成的骨盆鬆弛」,以及泌尿科醫師許齡內主講「膀胱過動與尿失禁」,並由護理師劉燕華指導「避免尿失禁運動」。事先報名者,將贈送小禮物,限額100名,活動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女骨盆健康不漏尿時間:106年12月16日(六)上午9:00-12:00地點:安南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1樓國際會議廳洽詢:06-355-3111轉2288黃小姐。

男性上班族小心 年老恐淪為自大男

男性上班族小心 年老恐淪為自大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男性跟女性不管個性、思考還是價值觀都大不相同,女性即使單身也能很堅強,原因在於「她們並沒有想要從跟男性的關係中獲得幸福」。女性喜歡與同性朋友熱熱鬧鬧大聊特聊。即使先生去世,只要跟朋友們談話就不會墮入孤獨的無底洞。重點在於「有說話的對象」。不需要異性存在,也能泰然自若的生活。年老男性失去工作 也失去鬥志在我住家附近,有許多八、九十歲的未亡人,她們都能硬朗地獨自生活。有人熱愛聽某個演歌歌手的演唱會、有人熱愛書法,一整天都沉浸其中、外向的人則與朋友去看看寶塚劇團的演出、參觀各種展覽等。另一方面,男性又是如何度過單身生活呢?在我看來,不少男性在失去妻子當下,就宛如氣球洩了氣般,失去了生氣。好比日本男性在失去職場的頭銜後,就一併失去鬥志一般。其中,尤以上班族男性的狀況最糟。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力拚事業,看不見其他東西,結果在職場生涯中失去了自己。女性比起男性 年老更懂得享受生活原本極其平凡的人,一旦在公司招牌下長期生存,多會誤以為自己遠比原本的自己來得偉大,即使退休也無法忘懷曾經的豐功偉業,因此讓身邊的人避之唯恐不及,進而遭到孤立。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女性其實遠比男性要來得有生命力。女性具有較強大的意志力,也較堅強。只有體力較男性弱而已。沒錯!女性只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真的什麼都不怕。男性多老後單身 應提早開始考慮要從九十歲以上的超高齡者之中,找到活力充沛的男性相當不容易,但要找到活力充沛的女性卻簡單得不得了,從這一點就可看出女性的生命力。說起來,男性才更需要好好思考關於「老後單身一人」這個人生課題才是。高齡單身男性,在未來人數將急遽增加。一聽到「老後單身一人」,不知為何令人直接聯想到孤獨死,但是各位千萬不要悲觀,也有不少男性在年老後是過著幸福的單身生活的,請不要放棄尋找積極且幸福的老後單身人生。(本文摘自/獨老時代/世茂出版)

防再度中風 小心用藥傷胃致潰瘍

防再度中風 小心用藥傷胃致潰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到了秋冬變化的季節,對醫院急診室來說感受應該特別深。「秋冬一到,加護病房又開始變成一床難求!」新光醫院神經科主任連立明醫師用加護病房病床變化的狀況,來形容氣溫變化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特別是氣溫驟降或是溫度變化大的時候,醫院急診室教會很明顯感受到中風患者的增加。」連立明醫師說,中風就代表血管被塞住,一旦器官組織沒有血液供應,就會急速的壞死,輕則肢體障礙,重則甚至導致死亡,要避免這些中風後遺症擴大,必須在中風後3小時的黃金救援期內送到醫院進行搶救。中風後再中風機率高出常人九倍 需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預防由於中風過的患者比起一般民眾,再度中風的機率會高出九倍,因此在治療上,預防再度中風就成為首要之務。而現在的治療方式,除了要求病患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外,還必須服用抗小板藥物(缺血性中風病患)或是抗凝血劑(心房顫動類中風病患),來預防再度中風。可別小看這樣的治療,研究顯示,一天一次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可以有效降低再中風的相對風險達到25%;由於效果佳,這樣的藥物治療方式已經成為常規性的治療準則。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藥物主要以阿斯匹靈類(Aspirin)藥物為主,但還是有近兩成的患者會抱怨腸胃很不舒服。服用阿斯匹靈類抗血小板藥物 恐出現腸胃道不適症狀「我在門診最常碰到病患抱怨覺得胃糟糟或是礙胃的感覺,甚至每年都會有個案,因為胃出血送到急診室,才知道原來是服用阿斯匹靈惹得禍。」連立明說,Aspirin藥物的確會造成胃黏膜上缺血的變化,常見的副作用是腸胃道毒性及刺激,包括:胃灼熱、腸胃不適、潰瘍、甚至解黑便等。由於臨床上並無法分辨哪些人吃了這類藥物會容易出現腸胃症狀,所以病患多半是服用藥物後出現不適跟醫生反映後才知道,原來自己對Aspirin耐受不良。還好這些對Aspirin類藥物產生過敏的人,還有別的抗血小板藥物可以使用,像是clopidogrel、cilostazol或dipyridamole類的藥物。連立明醫師指出,這類藥物大幅改善了腸胃不適的副作用,而目前在臨床上改用clopidogrel等藥物的病患,幾乎沒有再出現腸胃不適甚至是胃潰瘍出血的狀況發生。連立明醫師建議,如果醫師開立Aspirin類藥物用來預防再度中風,包括患者甚至是患者的家人,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如果有類似耐受不良的症狀出現,一定要與醫師反映千萬不要選擇忍受,否則屆時發生腸胃道出血反而可能危及生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手機遠離床頭!甲狀腺少量輻射就病變

手機遠離床頭!甲狀腺少量輻射就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長期旅居英國的張太太,頸部腫塊已出現2年,曾在當地被診斷為罹患甲狀腺結節。張太太特地來台灣求診,發現左側甲狀腺長了直徑4公分的結節,結節內含有多處不規則鈣化,細針穿刺結果為濾泡腺瘤。進行經口腔內視鏡甲狀腺切除術,術後第2天病人就順利出院。經口腔切除甲狀腺 體表無傷口、康復快經口腔甲狀腺切除手術不用拆線,口腔粘膜癒合能力很,術後口腔前庭傷口很快癒合,手術隔天即可進食。手術安全、可行、體表完全不留疤痕,可同時進行2側甲狀腺腫瘤切除。組織分離造成創傷少,患者術後康復快。東方人下顎較扁平,有利於本手術進行,有效擴展本手術適應症,是愛美患者的最佳選擇。安南醫院暨亞大附屬醫院副院長温義煇表示,近年來體檢盛行,在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時可能發現一些腫瘤仍很小的早期甲狀腺癌。若能選擇經口腔甲狀腺切除術,就能避免因為擔心接受傳統手術可能會在頸部留下明顯疤痕的顧慮而延誤病情造成遺憾。                                                                                                                              手機遠離床頭 降低甲狀線接收輻射甲狀腺結節有良、惡性之分,其中絕大多數是良性,少數是惡性。良性甲狀腺腫瘤大多無明顯症狀。但腫瘤日益增大,壓迫氣管、食道和喉返神經,會出現呼吸困難、吞嚥困難、聲音嘶啞等症狀。良性甲狀腺瘤仍有10至15%的病變機會,發現後應儘早治療。温義煇副院長提醒,甲狀腺腫瘤發病可能與輻射線、碘攝入量、雌激素血中濃度、家族發病史、不良情緒有關。人體的甲狀腺組織只要接受到較少的輻射就可能癌變,而且年齡越低,輻射的傷害會越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首先要進行輻射的防護,手機遠離床頭,減少頸部X線檢查。

塑膠袋盛裝食物 注意耐熱溫度就安心

塑膠袋盛裝食物 注意耐熱溫度就安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臺灣外食人口眾多,各式餐飲業者使用塑膠袋作為食品包材相當普遍,民眾也常以塑膠袋做為儲放食品容器,卻不時聽聞塑膠袋不可裝熱食及含油脂食品。為了為民眾食品及容器安全把關,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至超市大賣場、網路販售業、五金雜貨店、烘焙材料店、量販店等進行抽驗。20件食品用塑膠袋 均符合耐熱規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市面上食品用途塑膠袋產品進行抽驗,共計抽驗20件各式食品用途的耐熱袋、密實保鮮袋、擠花袋、三明治包材袋及重複使用食物袋,結果均符合我國「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規定。臺北市衛生局依據我國「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進行相關試驗檢驗,分別以盛裝溫度、食品特性、儲放溫度、接觸時間等狀態,進行塑膠袋溶出測試。結果顯示,本次採集16件聚乙烯、2件聚丙烯、1件矽膠、1件聚胺酯成分的塑膠袋,檢驗結果在塑膠袋所規範的耐熱溫度範圍下。應認明是否為一次性塑膠袋 避免重複使用民眾及店家應該如何選購合法安全的食品用塑膠袋呢?塑膠袋包裝上應清楚標示產品品名、材質名稱、耐熱溫度、製造日期等,且須讓消費者知道品適用於接觸食品、為重複性或一次使用。若為重複性使用產品,應標示其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並明確告知使用該產品的注意事項,以利消費者正確使用。臺北市衛生局呼籲,應購買標示完整產品,並依據標示適用溫度範圍正確使用塑膠袋。勿重複使用一次性塑膠袋,且產品發生破損或裂痕時請勿使用。即使自備餐具,也要了解產品使用方式,確保使用安全無虞。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7108洽詢。

「壓抑情緒」 眼不見為淨有效嗎?

「壓抑情緒」 眼不見為淨有效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七旬婦深夜以利刃殺夫後,吞大量安眠藥試圖自殺……」鄰居們無不感到詫異表示,這名婦人多次獲頒鎮上模範母親殊榮,是大家眼中好媳婦、好媽媽,甚至是不可多得的好婆婆。突然做出這樣舉動,大家始料未及,類似社會事件時有所聞。「打從十五歲嫁進家門,丈夫只顧在外玩樂,家裡大小事都她張羅;婆婆對她苛刻,孩子相繼出生後,經濟更拮据,生活過得很辛苦……」未滿十五歲女孩被迫放棄朋友、夢想與其他需求,一肩扛起陌生家庭大小瑣事。面對長輩批評,先生無任何支持;肚子女兒呱呱墜地,生活更顯艱困。因不是男丁沒能坐好月子,時常半夜獨自忙家事,陸續生了三個孩子,日子卻沒逐漸好轉。多年後婆婆去世,好不容易累積些財富、不必再終日忙於工作,很多事卻回不來了——因長年疲累病倒,孩子長大後離家,老公依舊深夜才現身,回家就是渾身酒氣。直到某個晚上,丈夫又因賭博輸錢拿花瓶砸她,望著鮮血,嘆了口氣,下定決心結束這幾十年悲慘命運……憾事並非「突然發生」 而是「終於爆發」那些沒有反擊,選擇持續扮演大家期待角色的人,肯定多到難以計數。或許有人認為以前那年代女性就是如此:「傳統文化所致,無須過於訝異。」因不被允許,因不知如何處理,因無處發洩,所以選擇抑制內在難受情緒,所有委屈與痛苦往肚子吞,負向情緒經年累月堆積體內。然而,即便是彈簧,若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久了也會失去彈性。大量壓抑負向情緒像是沉積水庫底部淤泥,長年堆積不但會破壞水庫蓄水能力,巨大負能量可能會在一場大雨後,如潰堤洪水沖破防線,使我們失序,做出後悔莫及憾事。最後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傷害別人。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在於我們耗費太多力氣在壓抑情緒、控制情緒,卻鮮少認識情緒本質究竟是什麼。壓抑並非全無一利,事實上,它可助我們在某些時刻不必直接面對那些情緒,等到比較放鬆再處理這些不快。但如果只想全然不接觸,我們會以逃避、扭曲或否定方式處理那些情緒。情緒不會消失,它會轉化成各種形式持續出現干擾作息,例如身體某些部位出現疼痛、免疫力下降、睡眠困擾、焦慮或憂鬱等症狀。當我們否定真實情緒,會讓我們距離真實自己愈來愈遠,與情緒和平相處,愈能夠安然與它共處。(本文摘自/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寶瓶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