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8招過年脂肪不上身 減重醫師這樣做

8招過年脂肪不上身 減重醫師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農曆新年後都是減重的高峰期,從大年夜圍爐開始到年假結束,重鹹高熱量的飲食,再加上熬夜、活動量減少等等原因,台灣人一周的年假平均體重可以增加2-3公斤。如何才能避免年節時脂肪上身,楊智堯醫師提供以下8大訣竅:1)定時喝溫開水/喝水對想減重的人來說非常重要,零熱量、暫時性的飽足感、提升循環代謝。有些人會把渴的感覺誤解為餓,尤其是冬季天冷時特別會忽略水份攝取,食慾也就容易增加。所以隨時補充溫開水能讓飢餓感減低許多。至於一天攝取多少才算足夠,以每公斤體重30 CC來算,60公斤的成人一天至少1800CC以上。可以用起床後每2小時固定喝300 CC得方式來完成即可。 2)不熬夜、早點睡/過年都會跟家人朋友聊天看電視打打牌,時間越晚就越容易吃宵夜、零食。另外,晚睡的人體內飢餓素會上升,讓隔天胃口大開,飲食就容易過量失控。所以強迫自己午夜12點前一定要上床睡覺。 3)細嚼慢嚥慢慢吃/過年一定有整桌的大魚大肉,如果吃太快,往往還沒覺得飽就已經吃太多了。楊智堯醫師表示,人體進食後,瘦素分泌刺激飽食中樞產生飽足感大約需要二十分鐘以上。所以細嚼慢嚥,每口食物在嘴裡至少咬二十下再吞下去,也能減少食量降低脂肪攝取。 4)先吃蔬菜,澱粉排最後/用餐時,最好先吃蔬菜類。蔬菜的纖維在胃腸道裡可以形成阻斷油脂吸收的纖維層,又可以有飽足感,所以脂肪熱量吸收會下降。吃完蔬菜後可以吃蛋白質,瘦肉、海鮮、豆腐類等。最後才是吃澱粉類。甜食一定要避免,糖分是脂肪的好朋友,拒絕甜食就是拒絕脂肪上身。5)醬料少沾吃原味/火鍋常用的沙茶醬,2湯匙熱量就高達350大卡,若再加上辣油、香油、醬油,一起下肚脂肪肯定飆高。所以,盡量習慣感受食材的原始味道,拒絕醬料也拒絕脂肪上身。6)阻斷吸收/楊智堯醫師表示,真的無法控制飲食,可以選擇一些阻斷熱量吸收的輔助產品,在用餐前服用。市面上較常見的有吸附油脂如甲殼素,阻斷澱粉的如腎豆素,都能減少一些熱量吸收。但通常阻斷的比例也不是百分之百,所以不能過度期待依賴這類產品。7)進食完畢就刷牙/吃完東西就刷牙的人,心理上會覺得有一個類似結束的動作,可以給食慾衝動踩煞車,也會因為不想再刷一次牙而不再亂吃。給大腦一個制約反應,你已經用完餐了。尤其使用薄荷味的牙膏會讓食慾下降較多。在正餐後就去刷個牙,會少吃很多熱量的。8)走出戶外燃燒脂肪/待在家裡不是吃就是睡,不然就是打牌看電視吃零食,要脂肪不上身也很難。多活動,不久坐,有聚餐大餐的都改成戶外郊遊踏青,一樣可以聯絡感情,身體也會更健康,年後也不用為了甩油傷腦筋了。 

98%幼兒曾染輪狀病毒!疫苗能防範

98%幼兒曾染輪狀病毒!疫苗能防範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值秋冬時節,是輪狀病毒流行高峰期。輪狀病毒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少量病毒即可致病,傳染力極強。在台灣6歲以下的幼兒,98%曾感染輪狀病毒。即使勤洗手、注重飲食衛生仍防不勝防,對於免疫力低弱的嬰幼兒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接種疫苗。台北市補助輪狀病毒疫苗 6至24週大可接種臺北市補助接種輪狀病毒口服疫苗,設籍臺北市出生滿6週至24或32週內可接種2或3劑,低收入戶、重大傷病、罕見疾病及社會局認定特殊個案的嬰兒,依規定時間接種,全額補助疫苗費用。設籍台北市滿2年的市民或第3胎的嬰兒,則補助2,100元。截至11月底,已有1萬6,886個小寶貝接種,共計接種2萬9,786劑次,接種率約7成。請家長儘速帶家中尚未接種的寶貝,至臺北市輪狀病毒疫苗補助特約醫療院所接種,以獲得保護力。疫苗不可混搭補助 應先確認接種資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陳少卿科長說明,目前市面上有2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符合接種資格的寶寶可擇一安心接種。然而疫苗有接種年齡限制,且疫苗廠牌不能混搭補助,為避免錯過接種黃金時間,可至「臺北市預防接種資訊系統」(https://vaccine.health.gov.tw/),查詢是否符合補助資格及接種合約院所地圖資訊。符合補助對象的嬰幼兒家長,應攜帶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證(證明卡)、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前往「臺北市101家輪狀病毒疫苗補助特約醫療院所」接種,可於現場直接減免疫苗費用。若尚未辦理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證,則請儘速前往臺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申請,相關資訊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或撥打臺北市衛生局預防接種專線02-23754341洽詢。

男性照護者恐陷憂鬱 10秘訣紓壓

男性照護者恐陷憂鬱 10秘訣紓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43歲男性與母親合力撐起家計、照顧不良於行的父親,因無法提供女友經濟及照顧,無法承諾結婚。交往10年的女友年紀漸長仍遲遲無法結婚,近來想結束關係,該男性開始出現焦慮、憂鬱、失眠嚴重、悲觀、吃不下、暴瘦、無法專注工作,甚至萌生和父親共赴黃泉的念頭。男性照護者不願傾吐心情 恐陷入憂鬱精神科醫師施佳佐表示,當家中有人須長期照護,大多仰賴家庭成員,照護者又以女性居多。男性照護者人數雖然較少,但多不願傾吐壓力。加上傳統社會對在家男性不友善,多會忍隱自身病痛不適,常陷入憂鬱而不自覺。一旦發生問題,易出現激烈反應或嚴重失常行為。照護者憂鬱症的診斷準則,可參照憂鬱症準則。當9項主要的症狀之中符合5項以上,且時間持續超過2週就要當心。這9項主要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凡事提不起興致、睡眠問題、食慾改變、動作遲緩、疲倦、自責、自殺的意念以及無法專注。照護者避免憂鬱 學會紓壓10心態治療儘量挑選副作用較少的藥物,通常需4到6個星期,甚至8個星期才能看到藥物效果。並且配合心理治療與家庭資源整合協談,協助整合家庭資源,提供外界資源資訊轉介。下列10招可供照護者參考,如何自保避免憂鬱或是即時求助:1)拉大格局,長遠思考/看「長線」非短線。2)放下完美主義及自我過高期待/允許自己無法照顧到面面俱到。3)接受他人幫助/放下心中罪惡感,讓自己可以有「喘息」。4)偷時間給自己5)尋求其他家人支持及認同6)積極尋求資訊及資源7)避免陷入「兩人世界」避免只有照顧者及被照顧者兩人過度病態依附的狀況。8)適時放假/發現自己情緒不穩,導致照顧品質不佳,建議暫時給自己放假。9)出現狀況尋求協助/自己身心出現狀況,如焦慮、失眠等,要勇於就醫,尋求協助。10)學會照顧自己/永遠記得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愛他(生病者)就要先照顧好自己。施佳佐醫師提醒,高齡化社會來臨,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照護者。照護者身心出狀況時,不一定願意向外求援,要靠家人觀察留意,及時拉他一把,協助就醫。照護者學會自保,避免憂鬱,才能真正幫助罹病家人。

想當人際關係之王 學學「小夫力」!

想當人際關係之王 學學「小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哆啦A夢中的小夫,天才般的伶牙俐齒、言之成物,讓學校老師及家長們都願意替他說話,再以見多識廣的形象來籠絡人心,建立起自己的人際圈。小夫獨門傳授,教你如何成為備受寵愛的人。趨炎附勢的小夫 其實更能順應世界身為胖虎的跟班、老愛大言不慚亂吹牛的小夫,大多被視為「八面玲瓏、裝腔作勢又討人厭的傢伙」,很少人會把小夫這位角色的存在認真當成一回事來思考。然而,殊不知只要把視角來個一百八十度逆向思考,就會發現,小夫的這種獨特處世哲學,其實正是對我們未來益處良多的人生指引。趨炎附勢、謊話連篇、阿諛奉承⋯⋯這些一般給人負面印象的小夫特徵,其實不正是人類生存於世及突破逆境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質嗎?在此,我想將這種能力命名為「小夫力」。所謂「小夫力」,其實並非是什麼特殊才能。不管是誰,只要稍微多加留心,必定可以發揮此一能力。以下試著舉幾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 當你發現某人換了新髮型、穿了新衣服,如果可以泰然自若、真誠地稱讚對方,那就是能進一步跟對方閒聊及建立關係的契機點。 旅行或回鄉下老家時,即便手頭不寬裕,還是會記得多買幾份土產或伴手禮,回公司跟主管及同事分享(此時就可以順便聊到旅行時的見聞或耍笨趣事⋯⋯)。 打工時,發現店長換上新領帶時,主動稱讚:「哇,那領帶真是不錯呢!」廣結善緣、給人好印象 讓人際關係更順利當然,「非常討厭那種阿諛奉承、刻意取悅別人的行為,我絕對不想去做!」應該有許多人心中是這樣想的吧?然而,這就如同人際關係中的潤滑油一般,是非常重要的準備工夫。在經營人際關係時,「總之第一步就是先跟每個人打好關係」,構築起雖然淺薄但卻廣闊的良性人脈關係,給予眾人全方位的好印象,其實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策略。(本文摘自/小夫的生存之術/尖端出版)

長期便秘小心痔瘡!放任恐致貧血

長期便秘小心痔瘡!放任恐致貧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痔瘡可說是現代文明病之一!需要久坐久站的上班族、手機族,長期有便秘困擾及產後新手媽咪等族群,都是痔瘡發作的高危險群。近期南韓藝人李洪基就因痔瘡復發,為儘快復原,就醫進行手術。然而,許多患者長期受痔瘡所苦,但又害怕開刀引起的痛苦及風險,因此一拖再拖。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吳昌杰表示,現在有新推出的口服藥物,配合日常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加上使用肛門塞劑及痔瘡藥膏,相輔相成之下,可更有效減緩痔瘡引起的不適感、腫脹與出血等症狀,因此可減緩需要手術治療的急迫性。肛門周圍組織受壓迫充血 小心痔瘡大爆發痔瘡形成原因主要是局部反覆的壓迫、充血與水腫,加上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結締組織會老化,組織也會鬆弛失去彈性,如同肌膚會產生皺紋一樣,使得痔瘡惡化,產生症狀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肛門有搔癢、疼痛、異物感,或因黏膜及皮膚過度腫脹而突出肛門導致脫垂,甚至排便時有出血等現象,都是痔瘡常見症狀。痔瘡雖不會病變,但若放任不管,持續嚴重腫脹或長期出血,不但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有慢性貧血之可能。口服藥搭配藥膏、塞劑 可有效緩解痔瘡症狀痔瘡的治療方式,是依症狀及嚴重度而不同。若被診斷為第一、二級輕度痔瘡,多半只須調整生活、飲食,並使用藥膏與塞劑便可緩解症狀;但若是第三、四級中重度痔瘡,往往靠藥膏與塞劑的效果較差,部份病患就需要手術治療來控制,但是大多數人的痔瘡症狀非到萬不得已,都不敢接受痔瘡手術,因術後恢復期的痛苦及不便常讓患者苦不堪言。吳昌杰醫師提及,現在的新型口服藥物成分是天然的類黃酮苷萃取物,過敏及副作用比例極低,也不會累積在病人體內造成負擔,即使病人長期服用也較為安全,該藥物可增加靜脈通透性而能改善血液循環,與痔瘡藥膏或是肛門塞劑同時使用,可以更快速且有效達到症狀緩解作用,減緩痔瘡惡化;吳昌杰醫師分享,臨床上,不論在治療急性痔瘡發作,或是痔瘡手術後持續使用此藥物,都有顯著改善的效果。欲終止痔瘡惡化 生活型態需徹底改變吳昌杰醫師也提醒,痔瘡治療無論是使用口服藥物、藥膏、塞劑,或是不得已需進行手術,即使症狀舒緩後,仍不可大意,平常須注意避免刺激肛門口造成充血狀態,也就是說,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避免過度攝取辛辣、刺激及上火食物與酒精飲料,勿長時間久坐、久站並適時運動,才能真正減少痔瘡惡化或復發。(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癌年奪2千命!6項前兆早發現

乳癌年奪2千命!6項前兆早發現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乳癌是婦女生命殺手,但及早發現就能降低危害。1名50歲女姓患者,因摸到乳房腫瘤,就醫檢查診斷為乳癌,透過透過乳房保留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控制病情。2年後因追蹤腫瘤指數變高,發現癌細胞轉移至骨頭,經放射線治療及賀爾蒙治療成功消除腫瘤,腫瘤指數下降,持續治療追蹤中。高熱量、高脂肪飲食 恐是乳癌危險族群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吳玉婷說明,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統計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間,約為每十萬名婦女中有178至188人。每年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28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5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如果未曾生育、哺乳或高齡產婦,有乳癌家族病史者,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飲食偏好高熱量、高脂肪、甜食者,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的女性,體型肥胖、中年發福者要特別注意,恐怕是乳癌危險族群。以下為6項乳癌前兆,如果有上述問題,必須立即就診乳房外科,經由專業醫師診斷治療,避免延誤治療:1)乳房疼痛2)乳頭出現不明分泌物,甚至分泌物中帶血3)乳房大小不一或形狀改變4)乳房的皮膚出現橘皮、發紅潰瘍等異狀5)乳頭凹陷6)乳房或腋下出現腫塊手術保留重建乳房 減少乳房變形傳統乳房全切除手術治療,傷口大、術後疼痛高,術後病人自我滿意度低,影響生活品質。現今手術治療,會根據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停經前後、賀爾蒙受體、標靶基因表現及癌症期別的不同,進行不同的治療規劃,更會評估術後病人自我滿意度及生活品質,儘量乳房保留重建或微整型手術,強調乳房整形重建,減少乳房變形,讓手術完善又能保留乳房外觀,隱藏疤痕。如果病人已有骨頭轉移,千萬不要放棄個治療,可透過個人專屬的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降低治療不適及副作用,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乳癌個案高達83%,5年存活率更超過9成,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預防的不二法門。吳玉婷醫師將於107年1月19日舉辦免費講座,詳情可上https://goo.gl/hXSR4v查詢。

屁味是疾病象徵?老翁驚見大腸癌!

屁味是疾病象徵?老翁驚見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因放屁氣味改變而就診,竟發現大腸癌!1名9旬患者因屁味變很臭,而且會導致內褲濕而就診。肛門指診在距離肛門5公分處摸到腫瘤,經過大腸鏡及切片檢查後,確診為大腸癌第2期。醫師強調屁味與腸癌並沒有絕對的關連性,但排便習慣改變或腸道蠕動習慣的改變仍是警訊,可就診由醫師評估、檢查,有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排便、屁味是腸胃道狀況改變徵兆南投醫院直腸外科醫師廖師賢表示,排便跟放屁臭不臭其實不能當作大腸癌診斷的依據,但它是腸胃道蠕動型態改變的徵兆,當腸道狀態改變時,會以放屁味道變臭形式來表現。當吃下太多易產氣的食物(如肉類、豆類、根莖類、碳酸飲料、油炸類及含硫蔬菜等)、消化不良或是進食習慣不佳(如狼吞虎嚥、邊吃飯邊說話等)便容易放屁,而屁的氣味與飲食和生活型態有關。如果常常放臭屁及連環屁,且伴隨黏液、腹部脹痛、排便習慣改變、貧血等症狀,可能是細菌感染、消化道出血或體內有惡性腫瘤的警訊。50歲以上民眾 應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廖師賢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對於醫師肛門指診、腸鏡等侵入性的檢查會害怕而抗拒,然而肛門指診能高度診斷直腸癌。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已經蟬聯台灣第1大癌症長達9年,1年約1萬5千多人罹患腸癌,其中2至3成是直腸癌患者,而半數直腸癌可以指診初步篩檢。由於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輕忽,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定期進行腸鏡檢查。若有家族史,則建議40歲以上進行腸鏡檢查。如果排便習慣或糞便形狀改變、裡急後重感、血便、腹痛、貧血、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可至醫院就診。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8(一)舉行衛教講座,由營養師欒家菁主講「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癌症期間飲食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7年1月8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遵從狗界五定律 訓狗再不是問題

遵從狗界五定律 訓狗再不是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把狗當成人對待將導致牠身心失衡,長期下來,就會衍生行為問題。最常被飼主問到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是狗心理學?」很多人以為狗心理學跟人心理學沒什麼兩樣,其實不然狗心理學跟人心理學之間有非常大不同,人心理學探討人的情感和反應;狗心理學則不從人的角度出發,而是從狗角度去理解、去解釋狗行為。飼主常把狗當成人,最常處理問題之一,就是自以為狗跟他們沒什麼兩樣。看看現在人是怎樣把狗當成人對待:給狗慶生,讓牠穿衣服,把牠放在嬰兒車裡推著走,甚至向牠傾吐心事,好像牠是閨中密友。既然人喜歡這些事情(至少有些人很喜歡),人養的狗又怎麼可能會不喜歡呢?很多飼主並不了解,這些活動滿足的是他們自己,而不是狗,這些飼主不過是利用狗來滿足自己情感上渴望與需求而已。深入洞悉狗心理須先了解「狗界自然律」。如果想要控制狗行為,當牠們狗群領袖,你一定得懂牠們,清楚回歸本性時狗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定律是野狗幾千年演化下來的結果,理解人狗才可能和平共處。即使是現代狗行為思想也仍然受到這些神奇力量影響。這些定律是大自然賦予這物種的特質,如果罔顧它存在,就是跟大自然對抗,而大自然可不是好惹的。狗界自然律的五條定律1. 狗全靠本能,人類則是理智、情感和靈性動物。2. 能量決定一切。3. 狗先是動物,然後是物種,再然後是品種,最後才是名字。4. 狗的現實世界是由牠的感官知覺所組成。5. 狗是社會性很強的群居動物,需要有領袖和追隨者。理解五項定律,運用九大基本原則和狗老大技巧,把道理全部加在一起,掌握必要方法,想要擁有一隻既平靜服從,又尊敬你、信任你、愛你的狗,已經指日可待。根據經驗多數人都只看結果:「為什麼我的狗不聽話?」有些則只關心技巧,怎樣遛狗才正確、怎樣遛狗是錯的。但如果沒有弄懂狗界自然律,不管什麼技巧,大概都難得到正面結果。掌握狗界自然律,馴狗技巧讓狗乖乖聽話,再簡單不過。把狗當成人五大通病1. 讓狗過得像人一樣,例如:在餐桌上吃飯、睡在主人床上等。2. 用人感受和情感來解讀狗行動、肢體語言、臉部表情等。3. 幫狗穿上沒有保護或辨識作用的服裝。4. 期待狗聽得懂或有辦法解讀人的語言。5. 用人的方法來解決狗的問題,例如:看到狗焦慮便安慰牠、狗已經興奮過頭了還熱情地跟牠打招呼。(本文摘自/西薩‧米蘭 狗班長的快樂狗指南/大石文化) 

下班貪杯不掃興 防宿醉有方法!

下班貪杯不掃興 防宿醉有方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下班後小酌幾杯是相當放鬆的事,若是不小心喝過量,隔天上班往往會變得很淒慘,一整天感覺不舒服,根據統計,酒醉的人之中,有75%的人會產生令人不舒服的宿醉。宿醉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口渴、嘴乾等情況。喝越多體內的水分越少造成頭痛、想吐、噁心等宿醉的原因有很多種,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體水份不足,導致脫水。因為酒精有利尿作用,所以喝越多體內的水分越少,在不知不覺間逐漸陷入脫水症狀,使得隔天引起宿醉。為了預防宿醉,喝酒時要記得同時也要喝水,或在睡覺前補充大量的水分,喝普通的水就可以了,不過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效果,建議喝氫水,可以把分解酒精時產生的活性氧去除,有減輕宿醉的療效。空腹喝酒 容易致使宿醉避免空腹喝酒也很重要,空腹時,血中酒精濃度會較快上升到高峰期,容易致使宿醉,而在分解酒精時,也容易造成糖分不足,所以若是在還沒攝取糖分前就喝酒,容易陷入低血糖症。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喝酒才正確。對喜歡喝酒的人而言,有件重要的事項必須注意,就是要好好保護負責分解酒精的肝臟,平時一定要設個「休肝日」;並且在飲酒的隔天,喝碗含牛磺酸的蜆味噌湯或蜆湯也不錯,有助於修補肝臟功能。為了預防宿醉,喝多少酒就要喝多少水,此外,睡覺前也要喝水,特別推薦氫水。也不要忘記一邊適量吃些東西一邊喝酒,避免空腹飲酒。(本文摘自/健康65法則/人類智庫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