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膝下無子有遺憾?反而夫妻感情好

膝下無子有遺憾?反而夫妻感情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婚後膝下無子的六十歲代夫妻並不少見,我不認為這只是發生在我的週遭朋友間。由於單身的女性多體悟到自己得面對一個人的老後,因此多數人老早就為自己做好老後計畫。相對於此,已婚者的應對卻有些差異。單身的我總羨慕兩人皆是有薪階級的夫妻。沒有孩子,經濟上應該富裕許多,不只是經濟層面,身邊有伴,感覺精神上也很安穩。夫妻膝下無子 反而感情更好其中當然也有關係不好的夫妻,我所認識的人當中也有膝下無子的夫妻只有彼此為依靠者,但關係卻非常親密。常人言「孩子是維繫關係的鎖鏈」,他們沒有孩子,於是只好珍視彼此。膝下無子總有些遺憾,但比起那些還有年過四十歲的孩子賴在家裡的夫妻,真是好太多了。我的朋友之中,有對已經從企業退休的七十五歲與七十歲的再婚夫妻。他們倆總是形影不離、親密到連我都忍不住想挖苦一下。他們一起旅行、一起打高爾夫,無論是上健身房、看牙醫、購物採買,還是上醫院都在一起。總之就是那種讓人想要頒個「理想夫妻獎」的伴侶。如果有事打電話給妻子,她一定會把電話轉給丈夫,所以才知道,兩人一直都是一起的。丈夫有優秀的孩子與孫子,有非常棒的家人,但是當丈夫暫時離席時,妻子小聲地跟單身的我這樣說。伴侶感情好 其中一方死去將造成反撲「如果有一天他死去,我該怎麼辦才好?只要想像只剩下我一個,就好害怕。妳,很了解單身吧。請多多告訴我一些。」她認真懇切地說著,並感嘆著由於經常是兩人一道行動,她連自己的朋友都沒有。即使稱得上是朋友的人,也都是彼此共同的友人,所以她非常擔心,萬一成了單身者,就會沒有朋友了。我覺得,她很享受鶼鰈情深的世界,就宛如單身一般,說不定根本不需要朋友。也就是說,當關係好的兩人都健康時會過得很幸福,但當其中一方去世時,那跟隨而來的不安將無可測知。屆時,伴侶相伴的數十年幸福所帶來的反撲,將超乎想像。因此,我認為,有伴侶的生活雖然幸福,但要記得不要太依賴伴侶,也開拓屬於自己的人際網絡才是。(本文摘自/獨老時代/世茂文化)

說不出口的愛 不妨試著用行動表現

說不出口的愛 不妨試著用行動表現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夫妻關係改變,常常是因為家庭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動,例如因為孩子的出生而改變。通常是妻子將注意力從先生轉而放在孩子身上,而冷落了先生。然而這單純只是小孩子導致的現象嗎?其實丈夫自己的問題也是因素之一。生性害羞的男性 難以將心意說出口這是日本夫妻常發生的狀況。這樣說或許有些不禮貌,我實在不懂,為什麼日本男性這麼不會取悅女性,有幽默感的人這麼少呢。無論是哪一個的外國男性都能很適時地幽默一下。反觀日本男性,卻並非如此。日本男性是很害羞內向的,但若要惡意解讀的話,也可以說他們是沒有服務精神的無趣男人。一定有人為他們平反,雖然連『我愛你』這三個字也難以啟齒,但他們一定會用心傳遞愛意。但這畢竟不是演時代劇,不能套用。如果將心意說出口很是困難,那我有個好方法可以傳授-那就是給人驚喜。不擅長說愛 不妨試試給予驚喜在家庭裡這個平凡的日常中,用驚喜來加以妝點。這個方法相當受女性喜愛。即使平日愛逞強的妻子,也會因為這突如其來的驚喜而大感震撼,說不定還會哭出來。我想太太並不會在意驚喜的內容,反倒會因為試圖要給出驚喜的先生而感動。這並不代表,平常事事堅強的太太,其實是個強裝堅強的柔弱愛哭鬼。她只是希望你表達愛意,只是希望你愛她。老後很長,孩子長大後的兩個人老後,會長到你無法想像。好不容易有旅伴了,兩人若不能好好相處,真的很可惜。至於,要給妻子怎麼樣的驚喜呢?想著想著,連自己都期待起來。我認為,人生的喜悅來自收到多大的驚喜與感動。不擅長用語言傳遞愛意的你,請務必試試看超越語言效果的驚喜。(本文摘自/獨老時代/世茂文化)

紅斑狼瘡腎炎早治療 成功生育不是夢

紅斑狼瘡腎炎早治療 成功生育不是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快30歲的小娟(化名),因為全身性水腫而就醫,診斷後卻發現是紅斑性狼瘡患者,且已經有蛋白尿出現,原本擔心病情會影響一年後的結婚生子計畫,但在接受並配合醫師治療後,成功受孕產子,而且一連生了三胎。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醫師表示,紅斑性狼瘡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發病原因至今仍不明,九成以上患者為女性,且發病高峰期為15至40歲之間,這階段正是女性就學、就職、邁入結婚生子之際,一旦罹病格外容易引起患者的不安。「臨床上觀察,紅斑性狼瘡與家族史有密切關係,很多患者都是姊妹檔、姊弟檔或母女檔,由於這類疾病會影響很多器官,而且每個人的症狀、表現、病程都不一樣」蔡長祐醫師指出,有些人症狀來得很急、但也有些人是慢慢浮現的,不過東方人有將近40%以上會伴隨腎臟受損的情形,若沒有早期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導致末期腎臟病,甚至可能有致死的風險。蔡長祐醫師提醒,紅斑性狼瘡患者在懷孕初期與中期症狀都會改善,但懷孕後期或生產後卻容易惡化,因此必須規律用藥、定期回診,「想生育的女性患者,千萬不要拖到已經有尿毒症了才處理。」每月定期驗尿 免疫抑制劑已獲健保給付因紅斑性狼瘡腎炎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但可經由患者的血尿、蛋白尿、血球數目(包括紅白血球)是否降低等情形來觀察,因此,為了能提早發現紅斑性狼瘡腎炎,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觀察尿液,可藉由定期驗尿來做判斷。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除了使用類固醇外,也有多種藥物可依患者的狀況與需求來選擇,蔡長祐醫師解釋,某些傳統藥物可能導致不孕,但現已有免疫抑制劑可供選擇,其造成不孕的風險較小,今年(106年)亦已獲得健保給付,只要患者配合醫師積極接受治療,疾病普遍都可獲得控制。蔡醫師說,臨床上有許多紅斑性狼瘡患者都能成功生育,但前提是必須控制好腎臟功能,因此建議,病患最好每個月都來醫院驗尿或抽血檢查,若出現蛋白尿時,也不須驚慌,沒有絕對的理由不能懷孕生子,只要好好配合醫師,確實進行治療計畫,一樣可以擁有美麗人生。 

總是大食怪上身? 你吃錯食物啦!

總是大食怪上身? 你吃錯食物啦!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你有沒有常常覺得明明已經吃很多食物,但不到1小時又出現飢餓感呢?這或許是吃錯食物所造成的。林煜幃營養師舉例,個案一是位糖尿病病患,早、午餐只吃吐司吃到飽,結果飯後1小時左右出現低血糖(血糖低於70mg/dL)情況。病患表示之前不常出現此現象,是最近愛上吃吐司才發生的。個案二是位減重病患,很愛吃便利商店的麵包、餅乾、甜點,常以此取代正餐,個案覺得這些食物好吃,且重量比正餐來的輕,熱量應該比較低,但吃完沒多久又會出現飢餓感,且體重怎麼樣都瘦不下來。影響血糖迅速上升的4大因素這些食物都屬於精緻澱粉,這類食物比起蛋白質和油脂的消化吸收速度快,易使血糖迅速上升,胰島素大量分泌,進而使血糖驟降,容易引起飢餓感而誘發食慾和進食量,增加人體血液或細胞中脂肪的堆積。以下是影響血糖迅速上升的4大因素:1)食物本身澱粉的屬性/多醣類澱粉質消化時間長,血糖上升較慢,例如:全榖根莖類、蔬菜等;相反,單糖類很快被身體吸收,例如:砂糖、果糖等。2)纖維的含量/纖維量愈高,血糖上升越慢。例如:纖維量較高的全麥麵包就比白麵包上升速度慢。3)食物的型態/稀爛及切碎的食物比塊狀的食物較易吸收。以水果為例,果汁令血糖上升的速度就比直接吃水果來得快。4)烹調方式/相同熱量的飯和稀飯,由於澱粉糊化程度不同,稀飯較易消化吸收,所以血糖上升速度較快。林煜幃營養師表示,針對第一個個案,建議可選擇兩片全麥,中間夾大番茄片、蛋、水煮鮪魚或里肌肉片,再配上一盤生菜沙拉(加和風醬)和一杯無糖豆漿。這樣不僅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也可防止血糖迅速竄升又驟降,降低低血糖風險。而第二個個案的解決方法,則建議可選擇便利商店中的雞肉三明治,搭配生菜沙拉,或是選擇御飯糰配無糖牛奶燕麥飲品及滷蔬菜一份。若真的想吃餅乾甜點,一週限定一次,並與正餐的主食做替換。這樣就可有效解決血糖波動過大的問題,也可降低飢餓感和進食量。

事後擔心染愛滋 72小時內投藥最有效

事後擔心染愛滋 72小時內投藥最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26歲的男性神情慌張至感染科求診,原來是擔心自己可能受愛滋病毒感染。患者曾發生不安全性行為,發現保險套破掉,擔心得病、不了解對方狀態,於是焦慮求診。評估發現這次風險暴露在72小時內,經抽血檢查後的HIV及甚他性傳染病篩檢都是陰性。患者連續28天服用抗病毒藥物,預防愛滋病毒感染,在後續1、3和6個月的HIV追蹤檢查都是陰性。抗病毒藥物 可在暴露前後預防愛滋病HIV是藉由血體液、性接觸及母子垂直傳染的病毒,感染初期有些人會急性發燒,絕大部份人後續會進入慢性感染期,直到失去免疫功能時,會出現愛滋病發病的症狀。儘管HIV無法被治癒,在抗病毒藥物的控制下,感染者仍可恢復健康,甚至可以擁有差別不大的平均餘命。奇美醫學中心感染科主治醫師杜漢祥表示,抗病毒藥物其實也能預防HIV感染,在暴露HIV感染風險前開始用藥就稱為暴露前預防性投藥。上述患者的狀況則是在暴露HIV感染風險後用藥,稱為暴露後預防性投藥,是指未感染者在暴露HIV風險後開始服用28天的抗病毒藥物來預防感染。暴露不安全性行為 72小時內投藥最好風險包括醫護人員被使用於感染者的針頭扎傷,或大量的血體液暴露,或是不安全性行為的暴露等。72小時內開始用藥預防效果較好,一旦暴露超過72小時,病毒可能已入侵身體造成感染,預防效果變差。杜漢祥醫師表示,經常遇到風險很低甚至無感染風險的民眾求診,不需因為擔心感染而害怕及恐慌。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儘可能安全性行為,考慮使用預防性投藥來預防感染。

講座/健康吃外食

講座/健康吃外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異地工作的上班族,蝸居在小小的套房裡,沒有廚房下廚,工作忙碌得只能吃外食。繁重的工作若沒有足夠的飲食營養支撐,身體恐怕很快就垮下來。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2/20(三)舉辦營養保健講座,邀請營養師余岱臻主講「健康吃外食」。歡迎常常吃外食的民眾前來聆聽,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健康吃外食時間:106年12月20日(三)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9診候診區洽詢:02-2249-0088

無任何不適 食道竟長8公分大肌瘤

無任何不適 食道竟長8公分大肌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7歲的許先生,曾在7年前發現上胸有食道長出的平滑肌瘤,由於腫瘤非惡性,且無不適,許先生未就醫處理。今年健康檢查時發現腫瘤增大至近8公分,壓迫食道與氣管,血壓日益增高。腫瘤剛好位於死角,從鎖骨上方作單孔切口切除腫瘤,許先生恢復良好,術後2天就出院。食道平滑肌瘤 好發青壯年、男性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謝旻孝表示,食道平滑肌瘤是食道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透過吞嚥困難或胸骨疼痛表現,但也有患者無任何不適。發生率約1‰至4‰,好發於20到60歲的青壯年族群,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至3倍。食道從內而外分別有黏膜層、黏膜下層與肌肉層,平滑肌瘤通常自黏膜下層與肌肉層中長出。若腫瘤往內長,可在胃鏡檢查中發現,透過胃鏡剝離,若腫瘤往外長,僅能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以手術切除。腫瘤雖是良性 仍可能壓迫周圍器官食道平滑肌瘤可藉由胸腔鏡手術切除,但要視腫瘤生長位置決定手術切口,位於頸部可經頸部作切口摘除,位於上胸段可由胸腔右側作切口摘除,位於中下胸段則視所在位置決定左側切口或右側切口。若腫瘤位於死角,只能傳統開胸、鋸開胸骨切除,台灣過去還沒有用單孔縱膈腔鏡切除食道腫瘤的案例。謝旻孝醫師提醒,食道平滑肌瘤雖為良性,但腫瘤長期生長仍可能造成周圍器官壓迫,造成影響。一旦健檢中發現異狀或任何不適,應儘早求診腸胃科。手術建議由胸腔外科醫師執行,以確保對胸腔構造的熟悉以及手術的安全。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現在全世界的流行病,在台灣,有將近二百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有95%的患者是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年輕化趨勢 你我不可忽視糖尿病的年輕化與日常追蹤照護也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陳宏麟院長表示,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在過去10年中,20歲以下及20至40歲患者人數增加11%及32%;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是造成腎臟病變甚至糖尿病的因素之一。慢性病症狀發生緩慢,開始的時候總是不易覺察,日常的自我健康管理及定期健康檢查更顯得非常重要。吃多、喝多、尿多 建議及早注意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後期可能出現的慢性合併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以及動脈硬化症;一旦病情控制不佳,易引起心臟病、中風,還會造成眼睛、腎臟、下肢血管等併發症,甚至造成失明、洗腎和截肢。糖尿病前兆包含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除此以外,若莫名感到疲勞、倦怠、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並注意血糖控管。自我血糖監測 選擇血糖機精準最重要對於選購血糖機,陳宏麟醫師強調,除了必須要有衛福部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外,最重要的就是精準度,可參考全球業界指標ISO 15197:2013標準;醫師也提醒,方便使用、數字清楚、採血量少、檢測快速、可二次採血等指標,也是選購血糖機的可參考條件。糖尿病需要全家人一起對抗,家人的關心與陪伴,是患者很重要的力量。只要調整好心態,樂觀面對,聽從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定期自我血糖監測,患者也可以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並擁有良好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外食族注意!營養均衡靠飲食7原則

外食族注意!營養均衡靠飲食7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人在外忙工作、忙學業,三餐老是在外的老外族,常面臨到營養不均衡的飲食問題。為求美味,口味大多偏重,多鹽、多調味料,而且為了方便無法顧及均衡營養,肉量攝取偏多、蔬菜嚴重不足。健康飲食7原則 營養均衡滿分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師洪凱婷表示,外食族常吃油炸物,長期高熱量、高油脂、高鹽、高糖、少蔬果的飲食方式,營養不均衡、暴飲暴食、形成重口味習慣,對身體健康負擔很大,如何當個聰明外食族,遵守健康飲食7原則:1)先學會食物代換 認識食物六大類,熟悉自己每餐能吃的食物份量,即使外食也能輕鬆代換,熱量不超標,肥胖不上身!2)記得看營養標示 看懂營養標示,才能吃對食物,高糖、高鹽、高油全部都現形。3)健康外食原則「四少一多」少油、少糖、少油湯、少醬料、多蔬果!4)三餐選擇全穀根莖類每天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25至35公克,以糙米飯、五穀雜糧飯、燕麥飯、南瓜、地瓜、芋頭等食物取代精緻的白米飯,或以毛豆、黃豆來取代部分肉類,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一點也不難!5)每餐至少半碗青菜、飯後水果1份 營養均衡多樣化,成人每天至少要攝取5份蔬果(3份蔬菜、2份水果)。6)勿暴飲暴食,吃7分飽最好定時定量,避免去吃到飽餐廳,大餐之後下一餐要平衡。7)自備白開水取代含糖飲品,環保又健康!

想脫離洗腎人生 腎臟移植存活率更高

想脫離洗腎人生 腎臟移植存活率更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7歲的吳小姐是嫁來台灣的印尼人,因慢性腎絲球腎炎、高血壓、慢性腎臟病,長期生活壓力與作息不正常,造成末期腎臟病變及尿毒症。採用腹腔鏡手術進行腎臟移植,手術傷口小,術後疼痛減少,復原迅速、提早進食,前後住院6天,無併發症,吳小姐度過人生難關。腎臟活體移植 脫離洗腎命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指出,腎臟的來源可分活體捐贈與屍體捐贈兩種,一般來說,接受活體捐贈移植的腎臟比屍體捐贈移植腎的存活率高。腎臟移植是目前脫離洗腎的唯一方法,術後對飲食的限制少,病人較能回歸日常生活,也對長期醫療的成本負擔較低,但術後須按時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和定期回診。腎臟移植的成功率視腎臟的來源和基因配對的多寡而定,如果是健康親屬捐贈,術後1年和3年的成功率均大於9成以上。腎臟移植評估須確認捐腎的人符合資格,例如年齡在20至60歲間、兩側腎臟功能正常,不能有糖尿病、高血壓、肺結核、動脈硬化等慢性病、惡性腫瘤、傳染性疾病或是藥物成癮。等候腎臟移植逾7千人 不妨考慮活體移植依據統計,腎病病人進行器官移植後,身體康復狀況較透析治療好,5年存活率更高達94.9%。陳信安主任指出,捐贈腎臟是安全、成熟的手術,根據國外統計,手術後的死亡率為0.02%、併發症大概僅有0.1%至1.6%。吳麥斯院長表示,腎臟在我國等候移植器官中比例最高,截至2017年12月11日,仍有逾7千人在等待腎臟移植,占等候器官移植病人的76.7%。國內腎臟移植技術成熟,但等待腎臟移植人數過多,需求者不妨考慮親屬活體移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