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科塔爾症 活人過喪屍生活!

科塔爾症 活人過喪屍生活!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科塔爾症(Cotard Syndrome)又稱為行屍走肉症,是稀少的心智疾病。患者會有錯覺,認為自己已經死了、不存在了,也有些認為身體的一部分不在了,或認為自己遭受永恆的詛咒,無法自然死亡。患者經常不吃不喝,因為既然已經死亡,就沒有必要吃東西。認為自己真的死了 身體不再存在英國網站MailOnline 的健康與科學編輯霍吉斯(Anna Hodgekiss)於2015年報導了一個科塔爾症的案例。一位住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17歲女子史密斯小姐,得了這種極罕見的疾病。她相信自己真的死了,身體不再存在。得病3年後,史密斯小姐出乎意料地被治癒了,醫生很奇特地用迪士尼電影治好了她。發病後喜歡去墓園 以便靠近其他死人史密斯小姐是在父母離異時突然發病,發病後她喜歡去墓園,以便靠近其他死人。她想像自己在墓園野餐,花很多時間看喪屍恐怖片,以求能接近同類,這讓她覺得放鬆。許多科塔爾症患者覺得既然已經死亡,就不再吃東西,因此餓死。史密斯小姐卻覺得既然死了,多吃也不會胖,因此毫無節制地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史密斯小姐在網路上找到一些與她相似的病患,大家都有相同的嗜好,即去墓園以便靠近同類,有了病友後,史密斯小姐感覺好多了。後來史密斯小姐求助於父親,並去看精神科。醫生讓她看迪士尼影片《小美人魚》、《睡美人》、《阿拉丁》等,結果她感到困惑:如果已經死了,為什麼迪士尼電影讓她感覺良好? 在男朋友的協助下,史密斯小姐痊癒了。卡普格拉症病人可以認得親人的臉孔,卻認為那只是親人的冒充者。卡普格拉症的病因可能是梭狀迴臉孔區與杏仁核之間的神經連結出了問題,因此無法對親人臉孔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科塔爾症的病因有可能也是這兩個臉區功能失常。科塔爾症於1880年首先由法國神經病學家科塔爾(Jules Cotard)所發現,目前並無治療方法,史密斯小姐的痊癒是非常稀有的案例。(本文摘自/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時報出版)

每週只吃1次魚!癌症飲食注意10點

每週只吃1次魚!癌症飲食注意10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雖然長壽飲食一般而言適用於癌症的預防,但是也有人像安潔莉娜.裘莉那樣有BRCA基因突變,以致於可能引起極高的致癌率,甚至可能高達百分之八十。癌症高風險族群 飲食攝取注意10要點雖然乳房切除和其他的手術程序,可以大幅減少部分這些基因所致的癌症之發作,但是營養和擬斷食飲食也有助於降低癌症發生率。對於那些已被診斷出癌症並且緩解中的病患,飲食介入也有助於降低復發率。以下是針對上述癌症高風險群的飲食建議:1)採用海素長壽飲食但是把蛋白質攝取量降到每天每磅體重零點三公克,或每公斤體重零點六六公克。2)每週最多吃一次魚其餘的食物則從植物攝取(沒有起士、牛奶、雞肉等)。3)盡可能減少糖的攝取同時也盡可能減少麵和麵包的量,務必讓血糖盡量低,但是也必須在安全的範圍內。4)保持健康的體重和BMI值5)多運動6)每隔一到三個月進行一次為期五天的擬斷食飲食如果你非常健康,並且體重和體脂肪都很理想,則每三個月一次;若否,則每個月一次。在老鼠研究中,在許多狀況下,擬斷食飲食的效果跟化療一樣,只是它不會傷害正常的組織和器官,而是保護它們。7)務必攝取充分的必需脂肪酸、維他命、礦物質等這些營養素可以從各種優質的蔬菜(綠色花椰菜、紅蘿蔔、青椒、番茄、鷹嘴豆、扁豆、碗豆、黑豆等)和鮭魚等優質的魚類取得。你的免疫系統是對抗癌症的主要防禦,所以飲食必須營養均衡,才能殺死癌細胞或癌前病變細胞,並且不會造成你的免疫系統缺損,也不會造成荷爾蒙的改變而變孱弱。8)定期(每隔幾個月做一次)每日攝取幾公克的維他命C已經有好幾個研究團體證實維他命C有對抗癌症的能力,雖然它的效果有其爭議。就算它沒有效,但是每隔幾個月攝取這些量的維他命C是安全的,應該不會造成任何傷害。9)攝取大量的橄欖油、堅果和椰子油等優質油脂但是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即使是來自蔬菜的也要減少。10)盡量不要喝酒健康飲食搭配運動 控制體重、BMI除了一般對健康飲食的既定印象,如常聽到的少糖、避免飲酒等觀念,癌症高風險族群還需控制蛋白質及魚類的攝取量,並且慎選油脂類品項,甚至控制定期定量的維他命C攝取,這些新知飲食小細節,都一步步構築了防癌、抗癌的堡壘。除了飲食外,搭配運動增強身體狀態,維持體態更是根本之道。(本文摘自/長壽健康飲食法/遠流出版)

研究:讚美確實能使人提升與進步

研究:讚美確實能使人提升與進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在拉麵店時期的親身經歷,再加上看到許多客戶企業的員工們的成長,我切身地感受到真的是如此。2012年11月8日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的定藤規弘教授等人的研究團隊,以科學的方式證實並發表了讚美確實會使人進步的結果。如果受到他人的讚美 就能順利地學會根據研究結果,在進行運動訓練時,如果受到他人的讚美,就能順利地學會運動的技巧。而實驗的方式是對48名的成人施行按照固定的順序盡可能快速地在電腦鍵盤上打字的訓練,在訓練結束之後,馬上將受試者分為三組:第一組的成員是給予「讚美」;第二組的成員則是「讓他們看到別人受到讚美」;而第三組的成員則是「只給他們看自己的成績圖表」。對大腦來說 讚美是能與金錢報酬匹敵的社會報酬接著在第二天,讓受試者再進行與昨天相同的輸入作業,結果受到讚美的第一組和其他兩組相較,輸入的速度似乎變快了。具體來說,另外兩組的成績與昨天相比,僅成長了13~14%,而受到讚美的第一組與昨天相比,則是提升了20%。對於這樣的研究成果,定藤教授說道:「對大腦來說,受到讚美可說是也能與金錢報酬匹敵的社會報酬。」如此一來,以科學的方式也證實了讚美會使人進步,此外借用定藤教授的話:「讚美是能與金錢報酬匹敵的社會報酬。」一旦受到讚美,就容易留在記憶中,利用這個特性在工作結束的時候,對員工當天成長進步的地方給予讚美,隔天以後員工也就不容易忘記被提起過的事,於是培育員工的架構就這麼完成了。(本文摘自/絕讚餐飲管理:提升業績與工作氣氛的「讚美表單」/博碩文化)

不吃油脂好健康?反而提高憂鬱症風險

不吃油脂好健康?反而提高憂鬱症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一般人常認為「減肥要少肉、少油」,其實,減肥時不吃肉、不攝取油脂,反而會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導致肥胖的來源是米飯、麵包、點心等精製醣類食物,「醣類」容易被身體吸收,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剩,一旦攝取過多醣類,情緒也容易不穩定,對身體毫無益處。不吃油脂 恐造成健忘、記憶力減退「蛋白質」則是身體的基礎,也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會影響情緒,若身體缺少蛋白質,會使心靈變得空洞而殘破,當然,我們也不能就此採取極端的無油飲食。雖然攝取過多有害油脂,會形成脂肪並影響身心功能,不過,優質的油脂則能形成防護膜,保護細胞,當細胞被包覆在油膜下時,能讓神經傳導物質間的傳遞順暢,若完全不吃油脂,反而會使腦袋不靈光、健忘、記憶力減退等,有害無益。只吃植物性蛋白 無法合成體內蛋白質有些人覺得「豆腐或納豆」能代替肉類,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因為植物性蛋白質的蛋白質指數低,也缺乏某些必需胺基酸,像是促使身體合成蛋白質的「甲硫氨酸」等,因此,只依賴「植物性蛋白質」也無法充分合成體內的蛋白質,唯有均衡攝取植物性及動物性蛋白質,才能維持身體健康,若刻意不吃蛋白質,反而會讓肌膚變得粗糙乾燥,毫無光澤。食物攝取膠原蛋白 不會馬上被吸收在有益肌膚的營養素中,最受推崇的即為「膠原蛋白」,不過,只吃膠原蛋白也無法讓肌膚充滿彈性,原因在於「膠原蛋白」是由胜鍵結多種胺基酸而形成長鏈,就算從食物中攝取,無法立刻被吸收,必須先在體內消化後分開鍵結,直達胺基酸層級才會被人體吸收,這段過程非常漫長,導致有些膠原蛋白會被排出體外。因此,若想再生成肌膚細胞,必須由分解後的胺基酸、鐵質與維他命C共同合成膠原蛋白,換句話說,並不是單吃膠原蛋白就能直接增加肌膚的彈性,想要有完美的肌膚,除了攝取蛋白質,也需要維他命與礦物質,只要體內營養充足,外表就能容光煥發。(本文摘自/活腦力飲食/采實文化)

沒空不想運動?8秘招趕跑懶惰藉口

沒空不想運動?8秘招趕跑懶惰藉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運動何其難!從零開始建立運動習慣,總是會有許多抱怨,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阻礙。高強度訓練超級省時,但不可思議的是我們永遠找得到不去做的理由。在此奉上幾項祕訣:1)寫一份宣言「我要開始用健身腳踏車做十分鐘的高強度訓練,一週三次,從我明天下班回家後的晚上開始做。」釘在牆上,記到你的行事曆上,在電話上貼紙條提醒自己。任何你方便的作法都行,但你得愈透徹,愈可能實際執行。2)昭告天下你打算做些什麼以及幾時做公開聲明一個目標,可提高你貫徹始終的機率。3)呼朋引伴做運動如果你打算去慢跑順便做高強度訓練,或你想做速效健走,找人和你一起做。很多人雇用健身教練的主因是確保自己不想運動時,仍會出門運動。4)參加運動小組或俱樂部召集人馬,組成一個在地的運動小組,按時在公園裡集合做運動。但野心不要太大,否則又形成另一個阻撓你持續下去的障礙。5)寫一份潛在的藉口清單找不到鞋子、洗衣機在洗衣服、我累了、天氣好冷、我明天再運動、狗狗剛生病……現在針對每一個理由,一一寫下對策。如果你預見潛在的障礙,就可以降低退縮的機率。6)創造視覺提示一如大剌剌放在你眼前的餅乾比較可能被你吃掉,如果運動的視覺提示近在眼前,你也比較可能去運動。把跑鞋放在前門旁邊,將健身腳踏車放在你家的休閒室,待洗的衣服別再披在交叉訓練機上了,改放其他地方。7)提醒自己目標你的內在聲音會告訴你「這是浪費時間」。提醒自己等運動結束後就會舒服一些,或乾脆想別的事情。那個聲音說的話你不見得要聽。8)重新評估狀況你的障礙不會跟我的一樣,但全都需要你的考量,在你展開運動計畫之後,也要重新評估狀況。審視你的體驗,會比較容易養成按時運動的習慣。(本文摘自/速效運動/三采文化)

生菜沙拉健康?醫:草酸含量高易結石

生菜沙拉健康?醫:草酸含量高易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中醫經典《難經》四十九難曰:「形寒飲冷則傷肺」。生冷食物會助長脾溼,使肺氣更虛,到了秋天時,就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到了冬天容易患咳嗽、氣喘、氣管炎與支氣管炎。西方人很喜歡喝生機飲(smoothie)、吃生菜沙拉,把酪梨和生的花椰菜、萵苣、番茄、黃瓜、菠菜苗、小麥草、苜蓿芽、芹菜、紅蘿蔔等通通丟到果菜機裡打成一杯,或加到生菜裡,成為一道標榜具有纖維、酵素、維生素、礦物質的養生佳餚,再撒上些起司,連蛋白質也都有了,也許營養學家多數認同這樣的組合,可能只有中醫會挑剔這樣的一道開胃菜。生菜沙拉草酸含量高 恐致結石中醫認為飲食生冷,將由胃寒導致肺寒或腎陽虛,女性則再加上個宮寒。寒性凝滯,不利於水液代謝,則聚水而為痰,使肺失宣降,出現咳嗽、氣喘、呼吸短促、胸悶、腹脹。一般大眾或許覺得中醫吹毛求疵或危言聳聽,怎麼這麼多外國人吃了都沒事。但實際情況是,我有太多的病人都因為迷信這樣的養生觀,而罹患甲狀腺低落、消化不良、季節性呼吸道過敏、氣喘、肥胖。這些病人各色人種都有,包括白種人、黑人、黃種人與棕色人種。十字花科植物如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芥菜、白蘿蔔、西洋菜、芥藍菜等含甲狀腺腫素(Goitrogens),會抑制甲狀腺功能,造成甲狀腺腫低落;許多綠葉植物含高量的草酸,草酸會抑制鈣質及其他礦物質的吸收,造成結石。而經過烹煮加熱後,甲狀腺腫素就會被破壞,部分草酸也會被分解,大大降低對身體的傷害,較生機飲安全。常吃生冷食物 導致胃寒、易胖體質如果你以為喝生機飲、吃生菜沙拉不會胖,那就真的錯了。因為當胃的溫度過低時,是無法消化食物的。胃必須先不斷的蠕動,直到胃裡的溫度達到體溫的恆定質時,才能開始消化吃到胃裡的生冷食物。如果你經常吃生冷食物,將虛耗胃的能量,直到胃裡溫度過低,無法消化食物,就是中醫所謂的「胃寒」。這時候的消化機能已經偏弱,身體為了生存,必須借更多的能量給胃以消化食物,維持生存所需,所以體溫只好開始下降,新陳代謝趨緩,以節省能量的消耗。這時甲狀腺素分泌開始低落,最後你才發現,曾幾何時自己的體質已經變成易胖體質,簡直連呼吸都能讓人發胖,這就是西醫所謂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症」。中醫稱肥人為多痰之人。「痰」阻礙呼吸道,是造成咳嗽氣喘的根源。所以不吃生冷,預防痰生,是養肺基本觀念之一。(本文摘自/食林改錯 七大排毒迷思/康鑑文化出版)

專家:部分腫瘤患者 死於「心理休克」

專家:部分腫瘤患者 死於「心理休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相信許多人都有類似情況,出現生氣、焦慮、悲傷或壓力大的情緒時,身體出現緊繃、頭痛等等不適。其實「心身症」就是心理的因素導致生理的疾病。許多臨床研究發現,假如癌症病人表現出消極逃避的態度,往往比醫生預期的早逝,這說明了情緒影響身體的密切關係。精神疾病患者 失去正向求生意志我的督導有個學有專精、優秀的朋友在六十多歲時,突然被告知自己是乳癌第二期,這位朋友告訴督導,她覺得她一生活夠了,剩下的就順其自然。乳癌是一種治癒率極高的癌症,在充分的治療下都能被穩定的控制,而她一開始就失去求生意志,最後當然就如同她的預期,日漸惡化而去世。當我化療期間掉髮,戴著頭巾、仍在門診與精神科病人談話時,曾不只一次遇到病人豔羨的眼光:「老師,妳應該好起來的,為什麼生病的不是我而是妳?反正我老早就不想活了,是我生病的話該有多好?」巴不得罹癌的是他們而不是我。心理與身體狀態相互影響這些病人的意思是,如果他們罹癌了,也算順水推舟完成心願了(但也得真的病重到活不成才行);心不想活,如果這個軀殼能配合該有多好。那麼如果倒過來說,身體病了,也許也能藉由心智的力量,來增加讓自己活下去的動能。儘管你不一定是因為心理因素才生病,但一定可以透過正向心理幫助身體痊癒,兩者相互依存的程度正是魚幫水、水幫魚,如果心不想活,身體罹病的機率就會增加,互相拖累的程度也是呈等比級數的快速。心靈痛苦造成疾病 團體治療可抒發中國的腫瘤醫學專家何裕民即說,許多腫瘤患者不是死於疾病本身,而是死於「心理休克」,所謂哀莫大於心死,許多癌症患者不是病死的,是被嚇死的。臺灣的抗癌名醫許添盛也說:「疾病是心靈痛苦創造出的結果。」所以治療身體必須先從治療心理做起,就癌症來說,目前有愈來愈多的關懷與支持團體,欲透過情緒支持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的病。在團療的過程中,許多癌友都發現彼此有些共同特徵,例如壓抑、固執,需要藉由分享來修正。雖然目前科學仍在研究情緒與癌症的因果關係,但行為或心理治療卻可以減緩我們身體上的痛苦,不一定可以延長壽命,卻可以讓你活得更有品質、更有自尊。(本文摘自/好想找人說說話/遠流出版)

「無黏液飲食」清理身體廢物與毒素

「無黏液飲食」清理身體廢物與毒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每一種疾病,無論在醫學上的名稱為何,都來自「便祕」──一種人體整個消化系統阻塞的問題,任何特殊症狀,都只是該處黏液過度累積所造成的異常「便祕」問題而已。消化道黏液的累積 是造成腸道便祕的真正原因舌頭、胃以及整個消化道,都是黏液特別容易積聚的地方,而消化道黏液的累積就是造成腸道便祕的真正原因,一般人的腸道中平均都有約4.5公斤的糞便堆積,毒害血液與整個消化系統,請三思,每一個生病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黏液堆積的問題,自幼開始,人體中未完全消化、未完全排出、非天然的食物等,都會累積在體內。我的黏液理論以及「無黏液飲食療癒系統」一直屹立不搖,也證明了「彌補作用」(Compensation Action)是治癒各種疾病的良方,有系統的運用這個療癒系統,將可能讓幾千名被醫師宣告不治的病人重獲生機。「無黏液飲食」包括生食與熟食水果、無澱粉蔬菜、綠色葉菜我的「無黏液飲食」包含了各種生食與熟食的水果、無澱粉蔬菜,以及大部分的綠色葉菜,於「無黏液飲食療癒系統」,則結合了適合個人的短時間(或長時間)斷食與循序變換的菜單──包含各種不會形成黏液的食物。疾病是身體為了清除廢棄物、黏液、毒素所做出的努力,需要療癒的不是疾病,是身體──身體需要被清理乾淨,以免於廢物、異物以及從童年時期就開始累積的黏液及毒素的迫害,你無法花錢就買到健康,也不可能在幾天之內就清理身體系統,重獲健康,你必須「彌補」自己有生以來在養生上所犯下的錯誤。總而言之,人體是有彈性的管道系統,而所謂的「文明飲食」並無法完全被消化,其所產生的廢棄物也無法完全排出體外,於是整個管道系統慢慢的被阻塞,特別是在消化道和病徵顯現之處──這就是各種疾病的由來。(本文摘自/無黏液飲食療癒法/柿子文化)

吃麵包會腹瀉 天生免疫疾病作祟

吃麵包會腹瀉 天生免疫疾病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們所吃的食物必須多樣化,才能得到所有需要的營養素。不過,這些營養素最好是從食物裡取得,而且最好就是你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人體是好幾十億年演化的結果。過去這一千年來,演化已經過濾掉那些不適合某個特定環境的人,也過濾掉那些不適合某個特定基因型的食物。乳糖不耐症 是南歐、亞洲人常見的症狀舉例來說,在許多大量攝取牛奶的北歐國家,幾乎很少有人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lactose為牛奶所含的糖分),但是在南歐和亞洲等不習慣攝取牛奶的國家,則是普遍常見。所以,如果你是住在美國的日本人想要開始喝牛奶,但牛奶卻是你的父母和祖父母餐桌上很少出現的東西,那麼你可能會開始生病。不論你是要吃乳糖、羽衣甘藍、藜麥或薑黃(薑黃素),都必須先瞭解這些食物是否在你自己、你的父母或祖父母所生長的環境中是常見的食物。攝取錯誤食物 可能引起自體免疫失調如果不是,最好不要吃或者偶而吃吃就好。可能出現的問題是不耐受,例如因為無法碎解牛奶裡的乳糖而引起的乳糖不耐症,或者是像有些人因為攝取了含有麩質的麵包和義大利麵等由穀類製作的食物,而引起的乳糜瀉(celiac disease)的自體免疫疾病。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明確的關聯,但是攝取到錯誤的食物的確可能引起許多自體免疫失調的疾病,包括克隆氏症和結腸炎、第一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眾多疾病。(本文摘自/長壽健康飲食法/遠流出版)

退休後好Blue 9大招趕走憂鬱

退休後好Blue 9大招趕走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即將屆齡退休的陳醫師問我:退休生活應如何安排?是否該繼續行醫?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於2013年發表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顯示退休人士的健康和精神狀況,在短期內因工作壓力的解除而小幅提升,但中、長期後自覺健康甚佳的可能性少了4成,且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增加4成。也難怪陳醫師對退休有點焦慮。退休後因致經濟困難、無價值感、孤單寂寞而憂鬱老年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包括身體病痛、親人去世、經濟問題、無價值感和孤單寂寞等,退休只是原因之一,退休可能對某些人造成經濟困難、無價值感和孤單寂寞,而出現憂鬱症狀,但不能與憂鬱症畫上等號。9大招防退休憂鬱不過,的確有人在退休後,頓失生活重心,無所適從,而覺得無聊,甚至產生焦慮或憂鬱,因此,退休生活真的需要用心規劃。1)     愈早準備愈好 /從中年時就該開始經營,到了退休時,才能有老本、老伴、老友,較不易得憂鬱症,在接近退休的前幾年,更要積極規劃,包括把工作或手上的計畫圓滿結束、經驗傳承、尋找退休後的合適居處,並籌劃各種活動。2)     心理調適 /退休後沒有了頭銜和權位,頭上光環不再,過去所受的禮遇消失,也許會感受到人情冷暖,心理要提早調適。3)     從事另一個全職或兼職工作 /日本的「丈夫退休症候群」,退休的日本男人整天在家指揮太太,導致太太憂鬱症或夫妻關係緊張,因此,有人會再找一份全職或兼職工作,增加收入是其次,主要是覺得人生有意義。4)     擔任志工 /每星期一天或半天擔任志工,可以選擇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比較能駕輕就熟)或是全新的行業(較有新奇感),服務他人,覺得自己有用,且學習新知,加入志工團體,結交新朋友,生活更有趣。5)    終身學習 /除了看書、上網和閱讀報章雜誌外,還可到社區大學、其他公益或宗教團體選課,如電腦、攝影、自然生態和古典音樂等等,以豐富生活。6) 保持原有的嗜好,並培養新的興趣 /例如,維持原本喜歡的運動如乒乓球,還可涉足於盆栽、學太極拳和打麻將等。7) 多運動 /如果原本就有運動的習慣,如騎單車,請繼續。若沒有,至少要多走路、健行,增強體能。8) 旅遊 /不見得一定要出國旅遊,台灣有許多美景祕境,居家近郊的山間小徑、溪流和公園,都值得一遊。9) 與親朋好友和晚輩多相聚 /幫忙帶孫子,折衷的方式是不定期、在需要的時候才幫忙帶,既可以含飴弄孫,又可以保有自己的生活。(本文摘自/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寶瓶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