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B肝帶原不自知 全台患者逾250萬人

B肝帶原不自知 全台患者逾250萬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死因第10位,肝癌為全國癌症死因第2名 ,眾多的B、C型肝炎帶原者就是造成肝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最大因素。B肝能有效治療 C肝可根除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高嘉宏指出,台灣B肝帶原者約有250萬名,C肝患者約75萬名,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有無帶原,更別說定期追蹤檢查,出現症狀為時已晚。主動檢驗自身是否有B、C肝,定期接受肝臟完整檢查,才能有效抑制肝病惡化。近年來醫療不斷突破, B、C肝炎治療都有一定成效,B肝患者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毒,停止纖維化進展。C肝可以根除,完成療程且停藥後不再復發,達成完全治癒,避免長期發炎可能導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是肝癌,最終有機會達到在人類社會根除B、C肝的目標。肝病難早期發現 B肝疫苗防治貢獻大我國C肝患者預估有近40萬人還未治療,由於現行健保給付規範條件嚴格,針對C肝第二型基因型、肝臟衰竭的患者及肝硬化B級或C級以上者,健保就沒有給付,未來希望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上述患者仍可以被照護到,C肝治療對於健康來說就是最好的投資。中央研究院暨台大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陳定信表示,肝很耐操,不會痛,常常讓人忽略它已經生病的事實,藉由各個層面打擊肝臟病變,才能獲得健康人生。我國B肝疫苗的實施為肝病防治貢獻很大,爾後開始慢性B肝篩檢,健保給付B肝治療藥物,加上今年再納入C肝口服新藥都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常刷牙自認健康 小心遺漏齒縫細菌!

常刷牙自認健康 小心遺漏齒縫細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醫療品質與生活水準提升,臺灣已進入高齡者社會。高齡者比攀升至13.33%,老化指數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未來高齡病人的比例將會逐年增加,而高齡長者的口腔醫療與照護較多元且複雜,口腔健康更需要專業的照護。長者口腔問題複雜 應掌握正確刷牙要點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牙醫師莊耀震表示,口腔不但能維持臉形正常、還可以保有咀嚼功能,但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功能退化,高齡長者常見多種口腔問題,如口腔組織老化、牙周病惡化、牙根齲齒增加、牙齒喪失、長者特有的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癌、義齒的適應問題、糖尿病造成口腔組織的變化及口腔疾病的發生。口腔健康較佳的長者,會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也會因外貌的改變而影響社交生活。缺牙數較少,可充分咀嚼食物的長者,生活品質及活動能力較高,運動、視覺及聽覺機能也較佳。高齡長者需要定期且正確的口腔清潔照護,牙周組織較脆弱,建議選用軟毛牙刷,刷頭愈窄,愈能刷到內側牙齒,刷柄最好選大一點、好握的。還可搭配牙間刷、漱口水來清理牙縫莊耀震牙醫師表示,除了一般牙刷,也可使用牙間刷來維持牙根與牙齦間縫隙的清潔,缺牙的部分可用刷頭窄、刷毛集中的單束牙刷,清除牙縫間死角。長期臥床或手不靈活的長者,建議照護者使用牙刷及牙間刷外,再用海綿棒沾漱口水來清潔,避免刷不到的死角產生細菌。台灣的長者9成都裝上假牙,其中44%為活動假牙。雖然假牙不會蛀牙,但清潔不當也會孳生細菌進而侵襲自然牙,如為全口活動假牙,建議每天睡覺前摘下清洗。口腔衛生跟全身健康息息相關,一旦細菌從口腔進入血液,可能會造成感染。高齡長者若能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才能維持自己口腔及身體健康,達成健康老化的目的。

中風肢體僵硬 7成肉毒桿菌能改善

中風肢體僵硬 7成肉毒桿菌能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51歲的男性患者,多年前因腦中風造成右側手腳偏癱,復健治療雖緩慢改善力量,然而右手手指蜷屈嚴重,四根手指緊扣住掌心,握拳無法放鬆。造成病患自信下降、生活品質也受影響。接受施打肉毒桿菌素後5天,手指蜷曲度改善,上肢因僵直而活動受限的部分也減少許多,幫助增加復健的效果。腦中風肌肉痙攣 施打肉毒桿菌可改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莊雯莉表示,腦中風導致肢體偏癱,伴隨肌肉痙攣僵硬現象,造成復健的困難和生活上的極端不便,讓患者和家屬充滿挫折感。這類病患經施打肉毒桿菌素後,肌肉痙攣可獲得好的改善,猶如注入信心,在復健的道路走得更穩定。有些中風患者經治療於病況穩定後,由於腦部運動神經元受損,有可能出現肢體肌肉痙攣,導致關節僵硬變形,在復健治療時必需強行將屈曲的關節拉開,造成病人疼痛,甚至影響病患接受復健的意願和生活困擾。肉毒桿菌素 效果維持3至6月莊雯莉醫師說,肉毒桿菌素注入肌肉後,會在神經肌肉交接處的神經末稍接受體處產生作用,讓肌肉無法收縮,也就是讓痙攣僵硬的肌肉放鬆。可改善中風病患的肌肉張力、預防關節攣縮。效果約可維持3至6個月,所以最好1年能施打3次,每次回診都要視狀況微調劑量。莊雯莉醫師表示,中風後的肢體肌肉痙攣僵硬的患者,經施打肉毒桿菌素約7成患者可獲得良好改善。中風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能減輕家屬的照顧壓力,在後續復健有更佳效果。對顏面神經痙攣、眼瞼痙攣、局部肌張力不全症、慢性偏頭痛的患者,施打肉毒桿菌素也有不錯的療效。

講座/預防骨質疏鬆、兒童糖尿病

講座/預防骨質疏鬆、兒童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言平淡就是福,然而要是身體突然出毛病,失能造成家人負擔,實在令人促不及防。因此,平時就應特別注意身體健康,不管是骨骼營養或是慢性病的控制,都著實煞費苦心。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2/18(一)舉行講座,由護理師韋映安主講「骨質疏鬆的預防」,以及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兒童糖尿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第一場:骨質疏鬆的預防】名稱:骨質疏鬆的預防時間:106年12月18日(一)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第二場:兒童糖尿病】名稱:兒童糖尿病時間:106年12月18日(一)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夫妻關係降冰點 一句道謝就破冰!

夫妻關係降冰點 一句道謝就破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即使你希望能夫妻關係良好,但應該有人現在的夫妻關係已經冷如冰霜,究竟該如何重修舊好呢?一個六十幾歲的家庭主婦提問,她說,與退休的先生每天一起生活,令她感到辛苦。她結婚三十五年,孩子們成家立業,夫妻兩人共同生活了十五年。夫妻間總是沉默 相處令人難熬這十五年之中,與先生一起生活,她從未感到快樂。平日先生很沉默,就算她開口說話,也得不到回應。不過,退休後的先生比工作時要來得有耐性,只是他一整天都待在家,真令人感到窒息。她嘆了口氣說道:「最令人感到難受的是用餐時間,兩人總是沉默以對。我只要想到,未來的每一天都將會如此,就覺得地獄不遠……」看著說話的她,臉色黯沉,就知道真的很辛苦,當時我這樣回覆她。「這樣聽起來,好像都是對方不好,妳自己是否也有需要反省的地方呢?」這個問題似乎出乎意料之外,於是她認真看著我。然後,我又這樣說。「這樣說或許太唐突,但我想問問,妳有沒有想要感謝先生的事呢?妳是否曾經當面對他說謝謝呢?」她瞬間啞口無言。當面向先生道謝 讓夫妻關係轉好於是,我接著說,「不好意思。像妳這樣既不是美女,也不特別溫良恭儉讓的普通女人,人家可是跟妳結婚了喔。到目前為止,生活無虞都拜他所賜,對吧。請試著回到原點思考一下。不論他有多麼地無趣,對於他的奉獻應該是感謝不完的吧。」她繼續沉默。然後,我告訴她夫妻關係圓滿的方法。「請妳今天回家後,當著面跟先生說『謝謝你。謝謝你願意娶這樣一個我。』這樣一來,夫妻關係會越來越好的。人生很長,難得有個人願意與妳共度一生,一定要好好相處才是。像我這樣一個單身的人,根本沒有人能跟我沉默以對呀!」說出口的感謝 挽救了夫妻關係隔週遇到了她,她告訴我那天回家真的跟先生說了感謝。真是太棒了。她說,當晚,她慎重其事地向沉默無言的先生說,「謝謝你願意跟這樣的我結婚」。然後,先生在驚訝之餘,也向她說「彼此彼此」後哭了起來。就這樣,十五年間幾乎不太好好說話的兩個人,在那天像是久違的陽光照進黑暗屋子般,現在的他們可是手牽手一起散步。正是如此!夫妻關係的修復就是這麼簡單。只要說出感謝的話,就能找回親密關係。如果按照她原先的想法,肯定有一天會拋棄先生,迎接悲慘的老後一個人生活,但卻因為她的由衷感謝而挽回了兩人關係。請把「謝謝」掛在嘴邊,好好維繫夫妻關係。這是單身的我對大家的請求。(本文摘自/獨老時代/世茂出版)

流鼻血、耳朵悶塞 驚見鼻咽癌第3期

流鼻血、耳朵悶塞 驚見鼻咽癌第3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印尼漁工斷斷續續流鼻血1年、耳朵悶塞時好時壞,最終因為頸部異常腫大才來就醫。內視鏡檢查鼻子、鼻咽、咽喉,確診為第3期鼻咽癌。進行2至3個月療程,包括6到8週電療及3至4次化療,原發腫瘤完整清除。頸部淋巴腫塊大、消退慢,進行兩側頸部淋巴廓清術,術後恢復良好。鼻咽癌初期難發現 有症狀已3、4期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譚媛云表示,由於鼻咽癌不易發現,有症狀時已是進入第3、4期。然而鼻咽癌第3期定義為頸部淋巴轉移,第4期則是出現遠端轉移,但頭頸癌相對其它癌症較為特殊,淋巴轉移不屬於遠端轉移,而是轉移至肺臟、肝臟、骨頭等才屬遠端轉移。鼻咽癌原發位置在鼻子後部很深的地方,靠近耳咽管兩側處。初期原發性腫瘤很小,不會疼痛。當腫瘤稍大時,會因潰瘍引起斷斷續續的流鼻血症狀,更嚴重時還會導致耳咽管積水,常表現於單側。鼻咽癌又為稱為容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也有患者原發腫瘤很小,沒有出現症狀,頸部淋巴異常腫大卻不會疼痛。台灣為鼻咽癌高盛行區 男性、中壯年最多譚媛云醫師表示,鼻咽癌盛行率東南亞地區相較歐美與日本等國高,台灣亦屬鼻咽癌的高盛行區。台灣1年約有1000至1500人罹患鼻咽癌,男性居多,為女性2至3倍。各年齡皆可能罹患,但以40至55歲中壯年居多。鼻咽癌的電療與化療成效佳、治癒率高,第1至第2期的5年存活率遠較其它頭頸部腫瘤好,高達8至9成,即使是第3期鼻咽癌患者,5年存活率還是高達7成。鼻咽癌治癒率很高,只要多留意身體上是否有鼻咽癌症狀的相關警訊,提早接受治療都能擁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食物、酸水逆流 女爆瘦剩39公斤

食物、酸水逆流 女爆瘦剩39公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8歲的吳小姐,半年來吃飯時總覺得食物積在胸口,無法順利吞嚥,連喝水都有困難。平躺睡覺時,未消化的食物伴隨酸水逆流而出,使吳小姐爆瘦到只剩39公斤,經就醫檢查,確診為食道弛緩不能症,術後吳小姐吃飯終於不用配水喝。食道弛緩不能症 好發30至50歲族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陳政國表示,透過食道攝影檢查患者食道,發現患者吞下藥水後,X光攝影顯示食道和胃交界處呈現鳥嘴狀,食道積滿液體無法往下流。透過「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切開食道肌肉,手術時間約1小時,隔天患者即可出院,也可以順利進食。食道弛緩不能症每年20萬人中僅有1至2人罹患,好發於30歲至50歲的男性或女性,發生原因不明,是患者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性收縮、無法放鬆,導致患者出現漸進式吞嚥困難,並伴隨胸痛、嘔吐、胃酸逆流、營養不良等症狀。吞嚥不適、飯後嘔吐 應速就醫檢查手術雖然無體表傷口,但食道內的黏模和肌肉需要時間復原,患者術後應少量多餐、小口進食,先吃流質和軟爛的食物,避免太刺激性的食物,讓腸胃道慢慢適應消化,才能達到最好的恢復效果。陳政國主任呼籲,因無法正常飲食容易營養不良,失去樂趣。所以若出現吞嚥不適、喝水不順、飯後嘔吐、胸口疼痛等症狀,建議赴醫揪出原凶,才能對症下藥治療。

「面子」到底重不重要?

「面子」到底重不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面子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當我們顧及他人面子時,目的是避免讓對方難堪,讓他覺得被尊重,進而讓他感覺自己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如果別人不給我們面子,我們會感到不舒服,覺得自己好像沒價值。所以,面子與我們所感受到「自我價值」似乎有很緊密的關聯。活在世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當然有一定重要性。問題是,如果我們缺乏對自己的覺察、無法肯定自己,其實也就等於將鼓勵自己、評斷自我價值的權力拱手讓人。到後來別人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會成為我們建立自我價值唯一依據。換句話說:你是個怎樣的人,都由別人說了算,而你自己完全喪失了判斷與反駁的能力。這樣的結果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傷害?・自我價值脆弱如果我們的價值取決於他人,那麼我們對他人語言或回應是缺乏抵抗力的(因為別人說了算),這樣自我價值顯然建立在一種相當脆弱基礎上,別人一句話就可能瞬間讓我們崩潰,甚至對自我感到羞愧與懷疑。即使這些來自他人的訊息可能根本不適當、不客觀,我們還是沒有能力予以辨識與反駁,因為我們已經習慣藉由他人的回應來建立對自己的認識。・習慣負向解讀模式由於容易被別人影響,所以當別人在互動中使用負向語言,我們可能很難辨識這些語言真實本質為何,而一概將它們當作是攻擊自己的語言,因此感到不舒服、委屈、挫折,甚至用攻擊方式來回應對方。就像孩子摔書包動作,可能讓一個老師解讀為「被攻擊」、「自我價值被挑戰」,而採取教訓(攻擊)學生的行動;但同樣行為對另一位老師而言,卻無關個人價值,她可以客觀地看待這個行為,所以不覺得有生氣、惱怒的必要,從而平穩地採取相對應輔導策略。・自己的價值 自己評斷  自我價值會影響看待這世界的觀點,而這觀點會左右他的情緒及對這世界的互動模式,進而影響環境對他的回應。最終,與別人互動結果會再影響他對自己的觀點與情緒,形成「自己影響環境,環境再影響自己」的循環。如果想避免成為人際關係或職場上令人敬而遠之的「玻璃心」、「易碎品」,想避免經常被他人行為或言語影響情緒,最好方式還是要經常練習觀察自己,提升對自己的了解。必須時時練習欣賞自己,針對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予以正視與接納,才能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真實而穩定的價值。(本文摘自/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寶瓶文化) 

糖尿病未控制 失智症風險增2.4倍

糖尿病未控制 失智症風險增2.4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般健康檢查主要檢測空腹血糖值,讓許多人以為只要降低空腹血糖就能高枕無憂。然而人處於飯後的時間比空腹長,更需要注意飯後血糖。1名70多歲的阿公空腹血糖未超標,糖化血色素卻一直降不下來,原來阿公雖然減少飯量,飯後卻吃好幾種水果,導致飯後血糖飆高。調整後配合藥物治療,血糖才穩定控制。高血糖影響胰島素 與阿茲海默症相關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張宏猷指出,糖尿病患血糖過高,引起大、小血管病變,除了促使動脈硬化、阻塞,導致血管性失智。高血糖會影響大腦內胰島素的作用,與阿茲海默症關係密切。調查顯示,台灣未用藥物控制的糖尿病患,失智症風險是常人2.4倍,已用藥患者的失智症風險,則是常人的1.6倍。飯後高血糖尖峰的影響,對大腦認知功能下降或失智症更大。飯後高血糖不僅加速糖尿病進展,增加糖尿病患者失智風險,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致死率,糖尿病患除了控制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值,更須控制飯後血糖值,才能有效減少各種併發症。長期血糖波動大 損害腦部神經致萎縮目前針對降低飯後血糖的藥物包括α–Glucosidase inhibitors(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Glinides、短效胰島素類似物等,根據病況評估使用。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延緩小腸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趨於平穩,不會忽高忽低,降低餐後血糖高峰,減緩對血管的衝擊和損傷。張宏猷醫師表示,飯後高血糖造成失智風險的機轉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但長期血糖波動過大確實會損害腦部神經,導致腦部萎縮,影響認知功能。除了藥物治療,也必須積極改善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體重控制,才能延緩併發症發生,降低失智威脅。

婦咳嗽以為感冒 竟患基因突變肺腺癌

婦咳嗽以為感冒 竟患基因突變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以往晚期肺癌從確診至病逝,可能只有幾個月;隨著治療藥物的精進,讓癌友重燃希望!一名60多歲的吳姓婦人,去年6月突然咳嗽不止,且會頭暈頭痛,以為只是感冒,至住家附近診所就醫,但症狀持續惡化,進一步到大醫院就醫,確診為晚期肺腺癌,且已腦轉移。透過基因檢測,發現她是罹患EGFR 基因突變的肺腺癌;而在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一年多,肺部腦部腫瘤明顯變小,目前已可和家人一起出遊。  基因突變肺癌、腦轉移患者新福音這位婦人有呼吸急速易喘症狀,且單側手腳無力類似中風,家人立即將其送至急診,經影像學檢查證實,她罹患晚期肺腺癌且已腦轉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主任柯政昌醫師指出,以往這類患者只能接受化療、電療,現在透過基因檢測,若是EGFR 基因突變的肺腺癌,可使用口服標靶藥物,甚至是雙標靶藥物;雙標靶藥物與單用口服標靶藥物相較,可以延緩6至8個月無疾病惡化期,還能降低腦轉移風險,如果已經腦轉移,則能控制腦部腫瘤生長。雙標靶藥物包括口服標靶藥物、針劑型的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藥物,柯政昌醫師解釋,後者可直接攻擊腫瘤血管接受器,血管無法持續供應養分給腫瘤,就能餓死腫瘤。臨床發現,如果只使用口服標靶藥物,因為抗藥性緣故,大概10個月後腫瘤就不受控制,無疾病惡化期平均約9.7個月,但合併針劑型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藥物,則無疾病惡化期平均可達16個月。雙標靶治療 讓無惡化存活期有機會長達一年半如果屬於EGFR基因突變中exon 19缺失的晚期肺癌患者,雙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更好,柯政昌醫師進一步指出,相較於單標靶藥物,雙標靶治療可再延緩8個月不惡化,使病人的無疾病惡化期達到18個月。此外,雙標靶藥物還能有效減緩腦轉移風險,研究顯示,使用雙標靶治療,超過9成病人成功控制腦內腫瘤生長,只有不到2成病人發生腦轉移。這位吳姓婦人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一年多,肺部腦部腫瘤明顯變小,持續回診,病情穩定,走路不再氣喘噓噓,已可以跟家人一起出遊。除了治療效果明顯之外,與單標靶藥物相較,使用雙標靶治療,癌友在生活品質上並無太大差異,常較發生的高血壓副作用,可以被妥善控制。不過,目前健保僅給付口服標靶藥物,針劑標靶藥物則需自費。醫師籲: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肺部檢查柯政昌醫師表示,多年來,肺癌穩居國人10大癌症之首,每年奪走1萬3000多人性命,主要原因在於超過一半癌友確診時都已到了晚期,轉移至腦部、骨頭、肝臟等器官。空污問題越來越嚴重,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該定期接受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