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恐嚇式教育」再不乖叫警察來抓你哦!

「恐嚇式教育」再不乖叫警察來抓你哦!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記得女兒剛出生,全家開心去餐廳吃飯,起身幫大家拿飲料,冰箱旁坐了個小家庭,有個約3、4歲小男孩,不知怎麼一直在哭鬧,聽到小男孩哭聲,沒有特別在意,反正他父母都在就讓他們處理吧。沒想到小男孩爸爸忽然說了「你再不乖,那個外國人會把你抓走!」當場不敢相信在如此國際化的台灣,還是有父母像這樣用「外國人」恐嚇他們孩子,好像我是個壞人。「對不起,你是說我嗎?」我問小男孩爸爸。「對……」(顯然這爸爸沒想到外國人也懂中文。)「那麼,你是說我會綁架孩子嗎?」「我不是這個意思!但是……但是他不乖啊!」我一開口,小男孩爸爸就開始緊張出汗了,大概覺得他怎麼這麼倒楣,遇到一個聽得懂他可笑威脅的外國人。我當然知道這爸爸沒什麼惡意,但這整件事令人憂心的是家長使用「恐嚇」方式教育孩子。「恐嚇教養法」在台灣似乎很常見最常聽到的就是「你再不乖,警察伯伯會把你抓走!」台灣父母用「警察」或者「外國人」來恐嚇孩子,大多是因為覺得孩子「不乖」,想要禁止孩子重複這些不好行為。恐嚇式教育算是種失敗的「禁止性規矩」。荷蘭爸爸真心話「這麼說太低估孩子認知能力,孩子知道警察不會真的來抓他。」這樣的教育有四個嚴重問題問題1:父母沒有設立清楚規矩,無法讓孩子知道爸媽的要求及期待問題2:被當成解決緊急情況的手段,致使「禁止性規矩」過多問題3:孩子無法搞清楚規矩背後的道理問題4:低估孩子的認知能力,他知道爸媽的懲罰其實不會被執行荷蘭父母這樣做荷蘭父母去餐廳前通常會訂好幾個「禁止性規矩」,跟孩子溝通哪些規矩需要遵守,並對孩子說明背後道理。但荷蘭孩子當然也會有哭鬧不聽話狀況,記憶中當荷蘭父母遇到孩子哭鬧不休時,通常是先帶孩子離開現場,用其他事物吸引孩子注意力,等心情穩定下來,孩子比較好溝通後,再好好解釋剛才行為為什麼不乖,透過說明和溝通,讓孩子理解規矩和行為的標準,自然而然就會慢慢地建立日後的行為模式,他就可以成為一個乖寶寶了。因此,各位爸爸媽媽,下次當你們喊出「你再不乖我就……」時,請吞下恐嚇話語吧!好教養從清楚規矩與良好溝通開始,先採取「清楚」、「有道理」與「少而美」原則設立「禁止性規矩」,再跟孩子說清楚你的期待與要求,良好親子溝通絕對比空虛威脅有用多了!(本文摘自/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野人文化) 

要交際人脈 傾聽比表達自我更有效!

要交際人脈 傾聽比表達自我更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雖然大家都不願意承認,但我們其實非常喜愛談論自己。實際上,人類的口語輸出有30%至40%都投注於自我揭露。在推特與臉書這類社群媒體網站上,這個比例更是膨脹到80%。傾聽對方說話 對方因表達自己而愉悅哈佛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黛安娜‧塔密爾與傑森‧米契爾發現,人在談論自己時,大腦會出現一些變化——構成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的大腦區域會變得更活躍。看到關鍵字「多巴胺」沒有?談論自己會帶來愉悅感。在一項實驗裡,參與者甚至為了揭露更多關於自己的資訊,願意放棄金錢——沒錯,人願意付錢獲取表達意見的特權。這就是卡內基的名言「要成為有趣的人,先要對別人感興趣」背後的科學,也是我的沉默誓言效果那麼好的原因。當你對別人感興趣,當你聆聽,當你讓別人說話,他們就會感到愉悅。立下沉默誓言之前,我的腦子總是轉個不停,想著接下來要說什麼。忙著想話題 反而分心而冒犯別人我沒辦法真正把別人說的話聽進去,因為我太忙著要想出風趣的笑話、精采的故事及巧妙的回應。這種互動方式非常糟糕,我非但不專心,也因為分心而冒犯了別人。後來,我意外發現,沉默為我贏得的朋友竟比以往的過度熱切還要多。這是否意味著我們都應該在互動中保持沉默呢?當然不是。對別人感興趣只是第一片拼圖而已。1)當你提出一句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的談話刺激素,並聆聽對方的回應時,對方就會因此感到愉悅。成功!不過,真正的重點在於你接下來做的事。2)你有沒有重視對方說的話?你聆聽的重點是什麼?你怎麼回應對方的自我揭露?精采的互動不會只有單方面。3)重點是沉默不只幫助我學習如何避免插嘴,也教導了我一種新的聆聽方法。(本文摘自/和任何人都能愉快相處的科學/方智出版)

親子相處磨合難 同理心是決勝關鍵

親子相處磨合難 同理心是決勝關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要接住特殊孩子的情緒球,最快的方法就是用「同理心」來和他互動,換言之,就是看懂他的感受,讓他知道自己是被了解、被接納。這樣他就不會越來越火大,甚至可以緩和情緒強度。同理心,是熄滅孩子怒火的最佳利器。比起幫忙想解決辦法 不如積極傾聽但家長往往因為太愛孩子而捨不得他受苦,只要他一發脾氣或苦惱著來求救,就彷彿變身自動導航系統,開始想幫孩子解決問題,沒意識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被傾聽。更沒察覺到敏感又總被誤解的特殊孩子,對於自己不被了解的反應比一般人強烈很多。所以,家長用錯策略,會讓彼此都很挫敗。其實,家長只要改變說話的態度,孩子就跟著不同了!此時,「積極聆聽」可讓孩子迅速消減火氣。父母的包容傾聽 讓孩子更配合教導因為,這代表父母懂他的心、關心並接受他的感覺,能滿足隱藏在孩子生氣背後的傾聽需求。若做不到積極聆聽,也可用保持沉默的「消極聆聽」來表達接納,透過這非語言的訊息,讓他感受到已被接受。當家長能包容孩子的負面情緒、體諒並允許他可以沮喪後,孩子會感到舒服而覺得和父母很麻吉,自然願意配合教導,如此就能讓教養更輕鬆了。另一方面,父母看懂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之後,會更寬容孩子的脫序行為,自己的情緒自然更淡定。(本文摘自/暴走小孩,淡定父母/心靈工坊)

教導自閉孩子 掌握7要點更貼心

教導自閉孩子 掌握7要點更貼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同理孩子,可依狀況選用「積極聆聽」或「消極聆聽」的對待態度。積極聆聽可迅速搭建親子間良好的關係橋樑,不過有些細節需要注意: 先「傾聽」,也就是去讀懂孩子的心,進到他的感覺中首先,要做的是專心看著孩子,認真聽他說話,不插嘴,即便他是錯的。 觀察他的肢體語言包括姿勢、表情、語氣、眼神,是否與他描述的內容一致,才能發現孩子真正的情緒。特殊孩子常常辭不達意,明明在抱怨很生氣的事,但臉上卻掛著微笑,這時,就要去區辨他內在的情緒是生氣?還是害怕自己生氣?或是其他?當他說的話和肢體語言矛盾時,建議去相信非語言部份所傳遞出來的訊息。 幫孩子說出他現在的情緒和想法如果推斷不出孩子的想法,就描述他正在做的動作。這用意是告訴孩子,我了解你,我和你站在同一陣線上;另外,也是教他認識及表達自己的情緒,此方法尤其適用於中、重度的自閉兒。在說出小孩此刻的情緒想法,須留意以下七點:1) 用積極聆聽的回應句型不同認知程度的孩子,因理解力的落差需用不同方式來表達同理心。2) 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覺想法。重點是要說出「孩子」的感覺或想法,不是家長的。3) 把情緒轉換成語言。特殊孩子往往不太能正確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尤其,沒口語(指話說不出來)的自閉兒童,更是常常使用肢體語言來表示情緒。4) 同理孩子現在、此時此刻的感覺想法。5) 不要批評及建議,這會讓孩子很難思考自己的問題或負起責任。6) 說錯孩子情緒而讓他更火大,或是他拒絕母同理父母時,最好順著他、靜靜地接受。7) 孩子在分享想法時,不要趁機教育。這樣他會覺得父母很無趣,而關上溝通大門,家長不知其中緣由,還很疑惑為何小孩都不和自己說話。執行上述七點時,有個極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同時,也要分心來傾聽自己的話,以分辨出自己正用哪種方式來說話。 留意身體反應人天生可感知對方的情緒,在和生氣的人互動時,身體也會感受到壓力及緊繃,有學者認為這現象是「生理同步」。因此,當孩子表達不出真正感覺時,家長或許可透過此刻的身體感知,來推論他的情緒狀態。同理完孩子後,可以問他需要父母幫什麼忙,說不定,這時他已沒事了。記住!孩子真正想要的是父母能感受到他的沮喪,因此,同理的重點是讓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懂他的感覺,父母不需急著表達自己的感覺或下指導棋。(本文摘自/暴走小孩,淡定父母/心靈工坊)

研究:語調、表情比談話內容更被信任

研究:語調、表情比談話內容更被信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特殊孩子和一般人不一樣,反應指令的時間較慢,所以家長須依他的特質,給予他足夠的時間來回應。一個指令只要求一個動作,並給予5~15 秒反應時間。萬萬不可下完指令後,看到孩子沒立刻動作,便不耐煩地斥責他,這會點燃既委屈又不擅表達的特殊孩子的怒火。適時鼓勵孩子 增加繼續保持動力此外,當孩子完成要求時,別忘了給予增強鼓勵,如:笑著稱讚他、抱抱他,或給他一瓶喜愛的果汁,這都會提供他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和能量,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出孩子的好行為了。就某個程度來說,訓練特殊孩子和訓練寵物的原則一樣。其實,在大人的世界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比方上班族因公司遲到扣薪規定而被訓練出準時出勤的行為。研究指出,當一個人說話的語調、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即非言語溝通部分,和他說話的內容不一致時,對方會傾向相信他的語調、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而不是他所說的話。簡言之,即使你不說,別人也會透過語氣表情感受你真實的態度和情緒。因此,想要有效教養天生可洞察對方真心的特殊孩子,展現接納語氣、表情和肢體語言是成功關鍵。面對孩子行為脫序 家長先穩定自己情緒話雖如此,但在面對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脫序行為時,要家長不動怒地接納包容,真的很困難。建議家長們先穩定自己情緒,接著以和緩篤定的語調、真誠的表情及敞開的肢體動作,展露出接納而非拒斥的態度,就能讓孩子聽話。即使說話的內容是在指正他,孩子卻可在沒有情緒迷霧的遮掩下,看到對方了解接納的真心,而願意接受教導。遵循良好的溝通原則,可協助孩子正確接收家長的指示,不但父母教養起來輕省,孩子也減少發飆、耗費能量的機會,讓親子雙方都更輕鬆快樂。想讓特殊孩子願意聽家長的話,得配合他的天生特質,用他能接收進指令的溝通方式才行。

更年期晚期 4大症狀找上門

更年期晚期 4大症狀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更年期早期症狀,包括月經不規則、熱潮紅、情緒不穩、盜汗,身體會出現疲勞、眼睛乾澀、肌肉痠痛、注意力不集中或健忘等症狀,而情緒容易起伏不定,有焦躁不安、沮喪憂鬱和易怒等現象,容易併發恐慌及焦慮症。更年期晚期 心血管、泌尿問題接踵而來至於到了更年期晚期,則可能出現更多身體狀況,包括皮膚老化、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等問題。若是平時不多加注意、必要時就醫,恐怕會導致嚴重後果。1) 皮膚老化體力逐漸走下坡,連皮膚也難逃歲月的魔掌,尤以臉部皮膚最為明顯逐漸失去光澤,皺紋也增加了, 而且容易乾燥、缺乏彈性,甚至出現乾癢的問題。2) 骨質疏鬆停經之後骨頭中的鈣質會加速流失,骨密度急遽下降,易引起骨質疏鬆症,並且會逐漸出現腰痠、駝背等狀況。一般而言,由於骨質的破壞速度大於再造速度, 一不小心就骨折的機率也會增加,不得不多加提防,像是走路時不小心絆倒,可能以手撐地一下就骨折了。3) 心血管疾病血液中脂蛋白濃度產生變化,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以及腦中風等疾病的機率。4) 泌尿生殖系統由於長期荷爾蒙缺乏、自主神經系統調節能力受損,容易出現陰道發炎、尿道發炎或急尿、頻尿、尿失禁等泌尿道功能缺失等症狀。此外,也有人因為陰道萎縮使得陰道乾澀、搔癢不舒服,造成性慾降低或性交疼痛等變化。這些症狀往往不會消失,而且會隨年齡增長愈來愈嚴重,值得特別注意。(本文摘自/我的生活我作主/好的文化)

更年期出血要當心!恐是子宮病變

更年期出血要當心!恐是子宮病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進入更年期階段,對女性造成的影響從頭到腳、從內到外都有,可說是非常全面且深遠。身心面臨極大轉變,女性更要懂得關心自己,留意身體的變化,將身心靈保持在理想的狀態。專家建議,女性面對更年期時應避免攝取太多糖分、澱粉和鹽分,少吃富含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多補充蛋白質、鐵質、鈣質和維生素A、B、C、E及葉酸等,有助於增強骨質、避免貧血。多參與社交活動 排解更年期不適也要多喝水並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避免感染尿道炎,並且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有助維持腸道健康。同時不要抽菸、喝酒,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的習慣,維持心臟血管及骨骼肌肉系統的健康。保持心境開朗、多與人接觸,或參加社團、團體活動,多培養一些生活嗜好,也有助於排解荷爾蒙改變帶來的身心不適。若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更年期的症狀仍相當嚴重,則應尋求醫師協助,評估是否藉由藥物協助,讓自己安然度過更年期。在更年期的混亂時期,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較嚴重的疾病也會跑來攪和,像是不定時出血,不一定是因為月經週期變化,也可能是子宮頸癌前期細胞病變,或子宮內膜癌等病變的關係尤其是停經之後出現的不正常出血,更要提高警覺。更年期即使無不適 仍需定期健檢一覺得不對勁就應該立刻至婦產科檢查,以免延誤診斷及治療。除此之外, 也可先透過政府單位設立的更年期保健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005-107,由具醫護背景的專業人員提供專門協助,以及透過部分醫療院所提供的「更年期門診」先行評估、進行預防。就算更年期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症狀,定期去做身體健康檢查也很重要,除了政府提供的四十歲以上每三年一次免費健檢,若經濟許可,建議可做一些自費健檢,重點檢查項目包括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血糖值、心電圖、婦科內診、子宮頸抹片、骨盆腔超音波檢查、乳房篩檢,以及骨質密度檢測等,確保自己的健康狀態。(本文摘自/我的生活我作主/好的文化)

你的單身體質如何?4大要點來檢視

你的單身體質如何?4大要點來檢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單身好嗎?」這是一個困擾無數單身者的問題,尤其做為一個單身女人,時間久了,變得愈來愈獨立,生活上的大小事都能一個人自在面對。然而,伴隨年齡增長,想法不再像以前那般單純,對喜歡的事物也逐漸有了定見,雖然偶爾感到孤單、寂寞、有點冷,但終究不願失去對自由的想望。選擇單身,等於給予自己重新看待生活的機會。因為單身,最能體現一個人最自由、最無所畏懼的狀態。但你確定一個人能過得好好的嗎? 能夠獨自到餐廳吃飯民以食為天,人每天都要吃飯,單身一個人是否還是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這點顯得非常重要。然而,獨自一人到餐廳吃飯,可不是指在便利商店、小吃店、拉麵店用餐,而是指到高級餐廳,神情自若地選擇面向門口的大桌,點上需費時兩到三小時的套餐,大聲地宣告:姐吃的不是餐點,而是「氣氛」。 能夠抵擋各方暗箭「還沒有對象啊?該不會是有什麼缺陷吧?」「要不要去檢查一下,搞不好是同性戀?」「欸,再不隨便找個男人嫁了,就生不出來囉!」如果有「惹火單身女性的一句話」 競賽,單身者一定能夠立刻列出一百條金句, 秒登冠軍,拿下最大獎,並且還可再附贈解法大全,嘉惠各方大德。 能夠自在找樂趣日本曾經做過一項「孤單級數表」,判斷自己對於寂寞的容忍度,從等級較低的一個人看電影、唱KTV、打保齡球、看海,到等級較高的去動物園、水族館和遊樂園,想必厲害的人一定還可以一個人坐在雲霄飛車的第一排,自嗨到不行。 能夠沒有工具人單身的人,尤其是女人,一人得分飾多角,一會兒成為電腦維修技師,一會兒又化身水電工。經過多年的角色磨練,哪天真要拍成電影時,想必連奧斯卡金像獎影后梅莉.史翠普、艾瑪.史東都比不上自己的純熟演技,能榮獲最佳多重演技大獎。(本文摘自/我的生活我作主/好的文化)

總是負面思考?「秘密劇本」揭密

總是負面思考?「秘密劇本」揭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年少時所養成的負面自我,背後其實暗藏著一部祕密劇本,等我們長大以後,就把這個劇本套用在和他人的相處上。自認無趣的人,在派對上就認為自己要坐上一整晚的冷板凳。如果一個平日沒什麼作為的人,帶著同樣的想法參加工作面試,當然不會被錄取。你怎麼看待自己 別人也會如此認為表面上看來像是童話故事裡的魔鏡預言成真,但事實上,這種現象就是眾所皆知的「自我應驗預言」,也就是我們所預期的事多半會發生,看起來一點也不神祕。因為我們腦子裡所想的,確實會影響我們的姿態、手勢、表情、語調、用字遣詞和行為舉止。身旁的人在不知不覺中,也會接受我們的想法並做出相同的回應。透過這樣的方式,別人也會認為,我們就是那樣的人。我在一家精品店裡偶然撞見的情形,正好印證了上面這個說法。一名女性客人,年約五十歲,明顯看得出老態。她嘆氣,悻悻然地望著鬆弛的手臂,放下了手裡的無袖襯衫。接著,她試穿裙子時無法拉起拉鍊,辯稱是因為年紀大了,新陳代謝急速下降,因而日益發福,況且現在也真的不能再穿顏色花俏的衣服了。自我應驗預言 助長自我負面形象起初,精品店的女店員還極力說不是這樣;之後也放棄了,拿出一些呆板又保守的衣服給這位女士。就在她離開之後,我聽到女店員對她的同事說:「這個老女人真的令人討厭!」雖然聽起來很不禮貌,但可以理解──因為這個女店員接受了客人傳達給她的模樣。「自我應驗預言」給了我們不斷助長自我負面形象的養分,就好比是一部停不下來的機器,在無人阻止的情況下,一旦啟動,就自動地維持運轉。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認定腦海裡所想的事、所連結的感受。(本文摘自/你不必完美,但可以更有魅力/大好書屋)

忌在中午流汗?運動4不你中了沒

忌在中午流汗?運動4不你中了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靠某個階段增加運動量減下來的肉,一定會在不運動的時候,全部還給你。當然,適當的運動和節食是減肥期間必要的輔助,它可以幫助體重慢慢恢復到正常。但絕對只是輔助而已。對於運動和節食,我的建議是:1) 不要以游泳為主要方式一是會練得膀大腰圓;二是秋冬季節人要收藏,游泳只會讓身體凝結更多的寒與溼,很容易造成瘀血或寒溼。2) 不要在中午或者晚上八點以後大量運動出汗汗為心之液,出大汗會造成比較嚴重的陰虛。陰虛的後果前面講過,陰為人體的基礎,陰虛比陽虛更難調理。3) 少吃是一定要的,但是最好不要不吃。人體的脾胃是根本,傷了脾胃,就是在傷害其他所有的臟腑。晚上稍微吃一點米飯沒什麼了不起,千萬不要只吃水果,水果多半寒涼也很傷脾胃,實在不想吃飯就燙些蔬菜。4) 每一餐都少吃。即使是早餐,減肥期間也不要猛吃,只要吃到不餓,能維持到中午就好了。每一餐都少吃一點的效果,遠勝於只是晚餐不吃,不信可以試試看。運動搭配中醫藥方 減肥順便治不適我也慢慢用中醫藥調理體質,希望可以不再為了變瘦而那麼累,所以就打著調理體質的旗號,安心等待身體自己瘦下去。這中間當然還要輔助適當的運動和節食,比如晚上睡覺我盡量多翻身,宵夜是絕對不吃了,早餐的煎餅裡,從明天開始只加一個蛋,明天,保證從明天開始。中醫減肥,首先一定是調理體質。現在市面上的針灸和拔罐減肥我都不建議,反彈特別快,因為他們主要的思路就是靠穴位抑制食欲。中醫湯藥減肥也不是千人一方,身體一定會有其他不適的症狀,中藥會針對這些症狀,經過辨證施治後,再進行體質的改善,讓你在治病的過程中慢慢瘦下來。減肥注定是條艱辛的路,沒有人可以邊吃火鍋邊唱歌,愉快地瘦下來。所以要想清楚,減減停停還不如不減。(本文摘自/醫本正經/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