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眼皮不聽使喚,小心「眼瞼痙攣」

眼皮不聽使喚,小心「眼瞼痙攣」

「眼瞼痙攣」讓眼皮不正常收縮 好發於中老年人台東基督教醫院 莊雪霞醫師表示,所謂的眼皮抽筋就是「眼瞼痙攣」,患者的雙眼眼瞼常常不由自主、反覆的用力閉起來,想張卻張不開,好發於中老年人。初期症狀只是眨眼的次數增加,隨後出現閉眼的時間增長,最後則是痙攣性的用力閉眼。情況嚴重者,雖然眼睛本身沒問題,因為眼睛張不開、受到遮蔽,甚至無法開車上路,也無法正常工作,如同失明。從輕微的眨眼次數增加到嚴重的眼瞼痙攣,通常需要好幾年,能自行緩解的機會非常少。痙攣的強度不一,情況嚴重者,其臉部表情幾乎皺成一團,容易造成病人長期的身心困擾。目前的治療方式以施打肉毒桿菌毒素為安全有效的方法,一次施打可維持三至六個月時效。口服藥物或手術,一般效果都不佳。眼瞼痙攣的問題出在控制眼瞼閉合的肌肉「眼輪匝肌」產生不正常的收縮,使眼皮緊閉,無法張開。施打肉毒桿菌毒素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式是在眼眶的周圍局部打入肉毒桿菌毒素,鬆弛那些引起痙攣的肌肉。不過這種治療並不是做一次就一勞永逸,若是症狀復發的話,仍須再注射。

吃月餅,別忘了把握三低原則

吃月餅,別忘了把握三低原則

中秋佳節將近,台中市衛生局針對本市市售月餅及其餡料,進行抽驗,檢驗防腐劑、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以及人工甘味劑,結果出爐了;本(96)年度共檢驗45件,結果均符合規定。台中市衛生局為提升本市糕餅製售業之環境衛生與從業人員之衛生,今(96)年特辦理「糕餅業衛生優級評鑑」,評鑑分4級-優、良、普、劣級;其結果亦可讓消費者選購月餅廠商之參考;本項工作於中秋節前2個月即開始進行,首先辦理糕餅業衛生講習會1場,並派員至本市糕餅製售場所稽查輔導,共稽查251家,其中38家衛生狀況良好,由轄區衛生所提報進入複評,經台中市衛生局聘請大專院校專家、學者現場複評,共19家通過衛生優級評鑑。台中市衛生局呼籲,消費者選購食品時應注意自製自銷之製造場所是否清潔、衛生,完整包裝之食品是否有標示產品名稱、成分、重量、有效日期、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若有添加食品添加物則需標示其名稱(如:防腐劑、人工甘味劑等),並應儘量選購天然色澤之食品,以免攝取過量之人工化學添加物質。又高糖高熱量的月餅常常讓美食愛好者又愛又恨,台中市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尤其是糖尿病的患者,吃月餅別忘了把握低油、低糖、低熱量的原則;為注意營養、熱量的掌握以及控制,建議須先看月餅之營養標示欄內,確定每100克有多少熱量的攝食量,再決定要吃一個還是半個,然後和澱粉米飯類做代換,例如月餅吃下去的熱量是100大卡,就減掉三分之一碗米飯、200大卡減三分之二碗米飯,300的話就整碗飯都不可以吃了。

常被誤解的口腔警訊

常被誤解的口腔警訊

「醫師,我最近刷牙的時候,常有出血的情況,是不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口臭的問題一直很困擾我,是不是因為我長期太操勞,肝不好的關係?」很多人以為這是小病,事實上,您可能已經長期罹患牙周病而不自知;您的齒槽骨正在一點一滴的離您而去,除了令人尷尬又影響人際社交的口臭外,將來伴隨而來的就是牙齦的萎縮及牙齒的脫落。的確,熬夜、操勞會使身體的免疫力降低,這時潛伏在體內慢性發炎病灶內的細菌,就會伺機活躍使發炎程度加劇,牙齦紅腫出血的程度,會比平常更加嚴重,這時的不舒服,絶不是所謂的單純”火氣大”或”缺乏維生素C”造成的!黃怡豪醫師指出,牙周病是細菌感染而不是火氣大造成的,只要牙周病菌獲得有效的控制,即使暫時性免疫機能下降,也不致於會造成嚴重的發炎反應。此外黃醫師也表示,牙周病是許多系統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子之一,期望衛生單位應正視牙周病盛行的嚴重性,擴大牙周病篩檢及治療,使國人的生活能夠更加健康。下次若您有因為生活操勞不正常而突發的牙齦紅腫現象,不妨請您的牙醫師替您做詳細的檢查及治療,以杜絕後患。

骨刺是否要開刀?

骨刺是否要開刀?

「骨刺」的產生通常是因退化所引起,骨刺通常被認為是骨頭為了支撐受影響的關節所承受的負荷,而本身盡量作修復而產生的結果,多發生在關節的位置,一般常見於脊椎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陳鑑江醫師表示脊椎產生骨刺通常是以保守療法為主,例如注意平時的姿勢、減輕脊椎的負重及復健治療等,根據文獻報告,保守療法的療效可達百分之九十左右,病情亦可獲得相當的改善。是否需手術治療則視患者的病情而定,如有神經壓迫、運動功能障礙、活動無力、肌肉萎縮及馬尾神經叢的問題產生時,就需要考慮以手術來處理。建議患者須經由專科醫師為您進行審慎的檢查及仔細的評估,以了解病情是否已達到必須手術治療的適應症。髖關節及膝關節「骨刺」之產生亦多因退化所產生,手術之適應症是依關節腔隙受影響的程度、關節面受損情形及關節活動受限之狀況而定,並非依骨刺之多寡及大小來決定開刀與否。人體的各個關節均有產生骨刺的可能,新店耕莘醫院建議至於否需手術則須經由骨科專科醫師為您作進一步的檢查及評估。

想美白,你下對功夫了嗎?

想美白,你下對功夫了嗎?

炎熱夏天的到來,避免皮膚不曬傷讓既有的黑斑不再惡化或顯著,平常則要懂得如何保養及美白皮膚,一般針對黑斑或美白的方法如下:1. 去斑藥膏:要將藥膏當作保養品,持續使用才能維持療效,然而有些黑斑是起因於女性荷爾蒙再加上陽光的影響,可能會因洗斑藥膏之停止使用又再次產生黑斑。2. 果酸換膚:可去除變厚的角質層,加速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同時也具有淡化黑斑的作用。3. 左旋Vitamin C : 至今有一般美容保養品供美白使用,也可藉超音波導入皮膚以淡化黑斑而達到美白效果。4. 防曬: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最大,不是造成黑斑就是曬傷,無論如何治療黑斑,防曬是必然的功課。5. 靚白彩衝光:可將對皮膚有害之光譜過濾掉,留下可被皮膚之黑色素與含氧血紅素吸收的光,藉由選擇性光熱效應,不僅可去除黑色素,達到美白效果;增生血管同時刺激膠原蛋白再生 • 也對黑斑、細紋、血管絲具療效。6. 美白點滴:以點滴的形式,達到迅速且全身均勻補充的效果,促進血液循環,排除體內毒素,阻斷黑色素形成,達到抗氧化、延緩老化及全身美白。比佛利美容整形診所 林玲嘉醫師建議白天美白防護,紫外線的隔離是主要關鍵,對於平常不上妝、卻又想要擁有白皙亮麗健康肌膚的女性朋友們來說,選擇白天使用的保養品,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一般來說,在具滋潤效果的日間用乳液之後,最好選擇具防曬效果的美白隔離乳,除含美白成份外,還可以積極淡化現有的黑色素,最要的是要在美白的同時,配合日常正確防曬,即可同時隔離紫外線,避免黑色素形成。除早晚日常的基礎美白保養外,在大量照射紫外線後,可在夜間加強具美白作用之精華液,或是敷上美白面膜,鎮定與保溼日曬後的肌膚外,還可加強肌膚細胞活化與修護,加速黑色素代謝。

糖尿病足的預防與治療

糖尿病足的預防與治療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慢性病變,患者及家屬除了要密切控制患者的血糖外,更要著重於併發症的預防及照護,糖尿病的併發症包括:高血壓、心臟血管、眼睛視網膜、腎臟及末梢神經等方面的病變。心臟血管方面的病變,最普遍的是腦血管病變導致中風的發作及致命,再其次是源於糖尿病造成的心肌病變或冠狀動脈病變導致的心肌梗塞,卻往往最令照護的醫師束手無策的就是所謂的『糖尿病足』周邊血管的病變,若是延誤醫治或是迷信偏方,則有敗血症瀰漫全身而致死的可能!『糖尿病足』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會造成末稍神經血管的病變,造成病患肢體感覺遲鈍,並合併血液循環不足的病況下,肢體組織養分失調而導致脆弱病變;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變得容易受損,而且,一旦受傷,血液循環不足的傷口就更不易癒合,一旦淺層傷口逐漸惡化至深層壞疽,更嚴重到侵蝕骨頭,甚至,造成蜂窩組織炎,引發全身性敗血症,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時,病患的生命就垂危了!新店耕莘醫院 盧崇弘醫師建議為了防治糖尿病足的產生及惡化,須讓病患及家屬對糖尿病足的病變有所了解及警覺,平日應保持足部的清潔。儘量避免自行處理病患腳上的雞眼,無論是塗抹藥膏或是切削表皮。病患穿著的鞋子,鞋底要夠厚夠軟,不可有粗糙面的產生,造成皮膚磨損傷口感染細菌。更要避免讓病患穿著拖鞋,減少被周遭環境的創傷,形成傷口感染。更要留意的是,遠離任何不正確的足部保暖熱源,以免造成燙傷引發感染。若是糖尿病足部傷口潰瘍已產生,要儘速就醫,防止感染。進一步清除壞死組織,或可配合高壓氧的治療,有助於傷口癒合。若是患肢末梢的動脈血管萎縮不嚴重,在適合動脈繞道手術的情況下,可截取患者本身的周邊靜脈或植入人工血管,為患肢的末梢組織重建傷口修護所需要的血流及養分,讓傷口有機會癒合。若傷口的皮膚已無法復原,在末梢組織血流改善下,經由整形植皮可恢復皮膚覆蓋的成功機率就大大提升了,也因此,讓糖尿病患有機會遠離面臨截肢的夢魘。若是患肢的壞疽已嚴重到無可挽回的情形,為了防止壞疽所產生的敗血物質回流全身,造成腎功能及肺功能的衰竭,在考量優先保住病患生命的前提下,必須斷然及早採取截肢的手術,讓傷口在較健康的肢體獲得恢復痊癒的機會。

心導管在心臟血管疾病的應用

心導管在心臟血管疾病的應用

心導管手術係一項非常重要且實用的手術,不只可以妥善處理心臟及周邊的血管疾病,也可以診斷與治療心律不整,或是其它心臟的疾病。但因目前心臟血管疾病的病患佔了接受心導管手術的一大部份,因此本文特就心導管在心臟血管疾病的應用作一詳細的介紹,俾讓民眾能夠瞭解這一項日趨重要且運用深廣的手術。新店耕莘醫院心臟內科 劉傳捷醫師指出,在為病患做心導管檢查時,首先必須先建立一個通道,由於此通道必須能夠讓導管順利的進入病患的血管,所以醫師要先在股動脈(鼠蹊部)或撓動脈(手腕處)的皮膚上,先切一個小傷口,傷口的大小約在0.2公分左右,之後再將一個叫做套鞘的塑膠管送入血管,將它的尾端留在傷口外,然後便將導管尤套鞘導入血管,順著動脈進入主動脈瓣附近的冠狀動脈開口,接著再由導管內打入顯影劑,並以放射線透視顯影的血管,即可知道病患是否有冠狀動脈狹窄的問題。如果發現病患血管有狹窄或阻塞的問題時,則便應施行氣球擴張術,此時醫師會使用一根極細的網絲(即導線),經過導管進入冠狀動脈,並且要運用一些技巧,將這一條導線放到病灶的下游處,接著便將氣球順著導線向狹窄處推進,如果能到達狹窄的地方,醫師會利用加壓器,將氣球打開,如此便可將病灶撐開,經過幾次的加壓,再利用顯影劑看看病灶是否已被打開,以達到血液暢通的目標。如果不甚理想,則必須接著置放血管支架,將病灶處撐起,以確保血管的暢通。最近幾年因為醫學的進步,心導管手術運用新的醫療器材及藥物,使得手術的成功率大幅增加,尤其是使用經撓動脈進入做心導管,病患在做完手術後即可坐起,並不會像經股動脈進入的患者,必須臥床幾個鐘頭,這樣的改變,對病患來說,不啻是一大福音。話說回來,即使心臟血管順利打通,我們仍要建議並要求病患繼續服用心血管藥物,並要戒除抽菸的習慣,同時也要求病患改變生活形態,「少吃油膩,多運動」。預防重於治療,平時我們就應該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以及對於危險因子的排除(糖尿病、高血壓、吸菸、家族病史及高血脂症),如此才能使我們免於心血管疾病的傷害。

秋冬小心『退化性膝關節炎』

秋冬小心『退化性膝關節炎』

十月進入秋冬時節,天氣也已逐漸濕寒,在這個時候老人家的膝關節也特別容易酸痛。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就是關節軟骨經過多年的使用、受力所造成,它不但使軟骨磨損,也會造成周圍的滑囊發炎、增生。如果不及早治療,嚴重者將會使骨骼磨至缺損、甚至變形,形成所謂的『O形腳』及『X形腳』。現在電視廣告所言『蹲下去、站不起來』就是此種疾病。雖然退化性關節炎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個無法治癒的疾病,但依退化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新店耕莘醫院骨科 張立本醫師所給予病患的治療會有所不同,茲將治療方式簡介如下:【藥物治療】1. 止痛藥 2. 非類固醇消炎藥 3. 類固醇 4. 葡萄糖胺 5. 玻尿酸關節注射劑【復健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如:冷、熱療、向量干擾波、微波等;膝關節活動度與股四頭肌肌力訓練。依國外研究發現,無運動習慣的人,在年過40之後其肌力會急速下降,由此可知常規運動的重要了。【手術治療】1. 關節內視鏡手術:由於科技的進步,將針孔攝影機的原理運用在醫療上,現在不用將病患的膝關節打開,就可經由兩個小洞,讓醫師清楚看到內部結構,同時可清洗發炎的關節及清除游離的骨軟骨碎片(骨刺),達到減輕關節疼痛的目的。2. 骨矯正手術:用於關節軟骨良好,但膝關節骨骼變形的病患。3. 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用於單一內或外側軟骨磨損嚴重的關節,手術時間短且病患關節恢復活動快。4.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用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末期,亦是軟骨磨損已十分嚴重的關節。此時不但有骨骼缺損變形的問題,同時周圍的筋、韌帶也會有攣縮的變化。經由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手術,這是一個癒後十分良好的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個十分常見的老年疾病,雖然大部份病患經由保守治療就可達到很好的療效;但萬一嚴重到需要手術矯治時,亦不可因畏懼而放棄治療。

咳嗽、咳嗽、別輕忽!

咳嗽、咳嗽、別輕忽!

一般急性咳嗽,大多因為發炎(例如:感冒、肺炎)引起,其他原因則包括吸入異物、刺激性氣體、過敏原、或者心臟衰竭引起的肺水腫等。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 劉宜讓醫師表示超過3個禮拜的慢性咳嗽,通常病因不易察覺,唯有依賴有經驗的醫師幫忙找出真正咳嗽的原因,方能解決惱人的咳嗽。而慢性咳嗽常見的原因,包括:抽煙引起的慢性支氣管炎、鼻涕倒流症候群、胃食道逆流疾病及哮喘等,其他不常見的原因包括:服用某類型的高血壓用藥、心臟衰竭、支氣管擴張症、肺結核、肺纖維化以及高居癌症死亡率榜首的肺癌!依序介紹幾種造成慢性咳嗽,但胸部X光檢查都是正常的疾病:據統計,慢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是鼻涕倒流症候群,這些患者通常有鼻炎或鼻竇炎的問題;除了鼻分泌物過多外,甚至會自覺喉嚨後壁有液體流下,所以常有清喉嚨的反應,或者痰卡在喉嚨的感覺。而哮喘發作的病人大多合併氣促、哮鳴(呼氣時)、慢性咳嗽、胸悶等症狀,但也有少部份患者單純只有慢性咳嗽的表現;一般哮喘的病人通常容易有家族或個人的過敏性體質存在,以及感冒後的咳嗽通常比一般人來的長久!至於胃食道逆流疾病的表現,有心灼熱感(灼熱感可以由胃延伸到頸部)、反胃、甚至有胃酸逆流到喉嚨的感覺,尤其於飽食飯後特別明顯。至於容易傳染家人的肺結核與大家最擔心的肺癌【抽煙者得肺癌的機會是不抽煙者的10~20倍;台灣婦女的肺癌約有50%歸因於油煙、30%歸因於菸害(包括吸煙與二手煙)】,通常是先藉由胸部X光檢查來篩選,進而開立相關檢查。因此,奉勸大家千萬別輕忽了咳嗽,尤其長期不明原因的咳嗽,最好先到醫院照張胸部X光,排除肺結核或者肺癌的可能;之後再配合醫師找出真正咳嗽的原因,對病下藥,才能永保健康的身心!

淺談急躁性腸症候群

淺談急躁性腸症候群

急躁性腸症候群是種長期反覆腹痛及大腸功能改變為主的疾病,屬於一種常見的腸道功能障礙,男女的好犯率約為1:4。醫學發現,大部分的急躁性腸症候群患者由於腹部會有不適感、腹脹感和排便異常,通常會發生腹瀉或便秘交替產生或以其中一種現象為主的情形,少部分患者的腹痛和腹脹症狀不明顯,而是以腹瀉為臨床主要表現;不但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且由於其治療結果的改善不明顯,常常令患者對醫療人員的醫療方式感到懷疑,因而造成急躁性腸症候群患者到處換診檢查,日積月累下來,造成醫療人員及患者的沮喪是可想而知的。新店耕莘醫院藥劑科 張正賢藥劑師表示,目前造成急躁性腸症候群的確切病因仍不明瞭,患者常主訴剛解便完不久,又想去排便,總覺得排便不完全,同時出現腹痛、腹脹和腸道蠕動異常,不過如排便或排氣可稍微獲得舒解。有時患者也常因情緒壓力或用餐後,產生排便的急迫感或使原本腹瀉症狀更加惡化。除了以上的腸胃症狀外,研究也發現,40%至60%的病患有憂鬱或焦慮的症狀。另外,患者也可能合併有排尿和性功能障礙、疲倦肌肉痛和痛經等症狀。目前,結合飲食、心理與藥物治療的三合一療法,才能提供比較令人滿意的結果。急躁性腸症候群患者平常就要注意哪些飲食會誘發或加重自己的症狀,尤其是乳製品、脂肪及果糖、山梨醇(這兩種難消化的糖類富含於許多蔬菜水果或包裝食品中),要特別小心選擇。同時,患者應修正自己的生活型態,不要喝酒、抽煙,保持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學習面對壓力時放鬆自己。雖然急躁性腸症候群可能會持續反覆發作,只要定期接受醫師檢查,如沒有器質性的病變,就不會對生命構成威脅。醫護相關人員應教育病人使其充分明白此疾病,並建立良好醫病關係,使病患認知與疾病共存的策略,讓病人知道自己對症狀的反應態度比症狀本身更重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