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糖尿病引起的皮膚問題

糖尿病引起的皮膚問題

糖尿病會引起很多併發症,包括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眼睛的眼底病變、冠狀血管病變以及皮膚病變。新店耕莘醫院 楊志雄醫師表示,糖尿病的皮膚異常原因大多和高血糖、胰島素的缺乏或過多有關,以下介紹一些與糖尿病人有關的常見皮膚表徵:1. 黑色棘皮症:常見於脖子後外側、腋下、跨下、肚子的皺摺部位,呈現灰黑色,如骯髒黑色絲絨般的粗糙硬皮,常兩側對稱出現。2. 厚皮:皮膚會有變厚的緊繃感及蠟狀表面,以手背與手指最常見,症狀類似硬皮症患者,嚴重時,關節活動甚至會變得不靈活,雙手因而無法彼此完全對掌貼緊,導致原因與高血糖有關。3. 成年型的硬皮腫:中年、肥胖、糖尿病控制不良的病人,在其上背部及脖子後端,皮膚會有明顯、不痛而且對稱的一整坨變厚硬皮,有點像皮膚水腫,此類的病人皮膚治療效果通常不好。4. 黃斑瘤:通常米粒大小,紅到黃色的小丘疹,以臀部及四肢的伸側為常見部位,跟胰島素的缺乏或抗性而引起脂質代謝異常有關。5. 脂質壞死:最常見於腿部,尤其小腿前側,皮膚疹子中央為下陷、蠟狀、黃棕色、表皮萎縮且有微血管擴張,外面包有一圈紫紅色的扁皮皮膚硬塊。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式,只能局部注射類固醇於外圈阻止它的擴散,或是有些可以口服一些藥物改善。6. 感染:因高血糖引起的免疫功能異常,尤其是白血球,進而導致抵抗力下降,使皮膚容易產生細菌、黴菌、念珠菌、病毒的感染。7. 難癒合的傷口:因為神經感覺變差,病人容易碰撞,比一般民眾容易造成傷口,況且加上血管病變,皮膚局部循環不良及免疫功能異常,容易有細菌、黴菌、念珠菌、病毒的感染,常常會使傷口癒合時間更加拉長,嚴重有時肢端會缺血壞死而要截肢。8. 其他:諸如手腳的水泡、小腿前側的凹陷、環狀肉芽腫、甚至白斑等,也都曾有醫學報告過與糖尿病有關。

櫻花季裡的皮膚盛事

櫻花季裡的皮膚盛事

1、美背:一般美背分兩階段,通常先治療背部常見的皮膚疾病,如汗斑、細菌性毛囊炎、芽孢菌毛囊炎、玫瑰糠疹或毛囊角化症等,再處理疤痕及紫外線傷害的部分,一般以背部的果酸換膚為主流,而這個方式可以去除背部過厚的不正常角質,加速皮膚更新,也有淡化黑斑及毛囊發炎後疤痕的作用,另外可以配合三合一藥膏、趜酸、家用高濃度果酸,雷射及維他命C超音波美白導入進行美背。當然嚴格的防曬是最重要的,生活作息正常及多吃蔬菜水果也都有幫助。2、灰指甲:台灣地處亞熱帶,天氣溼熱,很多人因黴菌感染足部,久未治療進而造成顏色呈黃褐色且表面凹凸不平的灰指甲,因為盛夏時,會穿各式涼鞋出門時,屆時如露出變色的指甲,頗為尷尬,因此利用整個春季(三個月的療程)的口服抗黴菌薬,還指甲一個「美麗本色」。3、除毛:目前最理想、快速、大面積且永久的除毛方式應為「雷射除毛」,但由於它只能破壞生長期的毛囊細胞,因此要永久除毛通常需要四到五次療程,每次療程間隔一個半月到兩個月。而雷射除毛副作用也較少,副作用以雷射完因表皮吸收能量,造成表皮色素沉著為最常見,因此選擇雷色機種及能量的設定都非常重要。4、除斑:原則上,應先由醫師判斷「斑」的種類及深淺,運用適當的雷射機器或脈衝光予以治療,一般而言,如只針對「斑」的處理,仍以色素斑雷射為主,但肝斑反應較差,至於要綜合處理血管擴張、臉部潮紅、毛孔粗大、細紋及淺層斑如雀斑、曬斑等,則可考慮脈衝光治療,肝斑則另外可以考慮三合一藥膏、趜酸、對苯二酚及高濃度果酸,綜合式換膚,搭配維他命C超音波或離子美白導入等方式,再以脈衝光為輔。新店耕莘醫院新店 楊志雄醫師建議在預防上,則須加強防曬觀念,日曬前30分鐘擦用防曬品,選擇的防曬品以防護紫外線A+B(係數SPF30以上,PA++或PPD4以上)抗汗、抗水、清爽為原則,同時再以遮陽帽、衣物、太陽眼鏡輔助防曬。5、美白:面對夏季的來臨,紫外線的傷害首當其衝,「美白」也成為櫻花季裡的重要課題,一般以趜酸、雄果素、對苯二酚、高濃度果酸、綜合式換膚、搭配維他命C超音波或離子美白導入等方式為主,可再以脈衝光為輔,來達到較快速的美白效果。

減肥觀念大進化減脂大於減重

減肥觀念大進化減脂大於減重

一般的減重方式,多是以低卡路里的飲食法或是抑制食慾的方法減重,以求在短期內達到快速瘦身的效果。這些快速減重的方法,雖然可以在幾天內看到成果,但減去的多是水分與肌肉,一旦恢復原來的飲食,肥胖就再度找上門來。老是減去肌肉與水分,但復胖的卻是脂肪,在不斷反覆減重的過程中,產生了溜溜球效應。溜溜球效應會導致我們身體的體脂率過高,新陳代謝率下降,因而陷入越減越難減,越減越肥的惡性循環之中。再者,就是體內脂肪與新陳代謝症候群的高度相關性,而新陳代謝症候群正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前兆。體內脂肪細胞所產生的炎性反應,會造成胰島素阻抗,造成新陳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之一—血糖—升高,進而導致糖尿病。另外,血液中的血脂肪及三酸甘油脂也會造成心血管方面的慢性疾病發生。最後,最明顯的就是肥胖者的體型,身體多餘的脂肪,堆積在腰腹部形成的中廣身材,也是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的指標之一。研究已證實中廣身材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高相關性,所以為了健康,減脂才是我們應該要追求的!新店耕莘醫院家醫科 王志嘉醫師表示要達成減脂可以飲食、運動為主,藥物為輔,例如脂肪酶抑制劑以抑制油脂攝取,以此金三角做為減脂處方箋才能幫助減重者做好體重及健康管理。在飲食方面,把握高纖低脂的進食原則,三餐定時定量,每天攝取熱量以1300大卡為原則(男性可增加300大卡),避免引起身體的危機意識,將熱能直接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運動則遵循333原則,每周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運動時心跳達到130下(年者者須依醫師指示適時修正)。持續而溫和的運動,有效強化肌肉,提升新陳代謝率。此外,醫師處方的減重藥物,也可以幫助減重者進行體重控制。

開心面對好孕到輕鬆懷個好寶寶

開心面對好孕到輕鬆懷個好寶寶

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大致可分成早期(一至三個月)、中期(四至七個月)及晚期(八至十個月)三個階段的心理變化,而每個階段的心理壓力來源不同。懷孕早期主要是擔心流產,或懷孕期間因體型的改變及荷爾蒙變動,而影響情緒起伏,變得焦躁、易怒,對於小事反應過度,斤斤計較,莫名的沮喪、哭泣;懷孕中期則容易擔心胎兒畸形,或害怕做超音波等檢查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刺激等壓力;懷孕晚期的心理壓力,主要為擔心生產的痛苦及安全性、小孩出生後的養育問題,及自己是否能扮演好母親的角色等,如果這些憂慮不能及時獲得緩解和疏通,就會形成心理壓力,嚴重者可能罹患產前憂鬱症。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 楊聰財醫師指出孕婦的情緒管理相當重要,在十月懷胎的歲月中,身心的巨大變化很容易造成孕婦情緒失調而罹患各種身心症,提供懷孕婦女以下幾個管理技巧,讓懷孕期可以過得更順利。學習每天寫日記:寫日記是一個抒發自己不想與人分享之情感及思緒的好方法,孕婦可以將懷孕期間生理及心理的變化寫下來,藉此抒發心理壓力。學習面對孤立感:孕婦懷孕的情緒變化有時不是另一半或家人能夠深切體會的,不妨參加醫院為孕婦準備的課程班,多認識一些也是懷孕階段的新朋友,也可認識初為父母的年輕夫妻,問問他們的經驗。學習和另一半及親友溝通:懷孕期間有時候因為情緒的變化,很容易讓另一半及家人覺得很難和孕婦溝通,這時可以試著保持平和的態度,主動和另一半及親友分享自己的感情和心事,盡量找人傾訴所擔心的問題。創造好心情:懷孕期間因為體型的變化,做起事來沒有以前方便,需要家人的協助在所難免,如果遇到不盡如人意的事也不要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以開朗明快的心情面對問題,對家人要善解人意、心存寬容和諒解,許多事情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培養堅持的態度:十個月的懷孕過程,對每個女人都是一種考驗,許多孕婦容易承受不住壓力,覺得自己拖著大肚子熬時光是一種負擔。因此孕媽咪應抱持堅持的態度告訴自己,那麼長的一段時間都堅持下來了,還在乎剩下的這點時間嗎?另外,多走出去,與其他孕婦或媽咪多交流,從別人身上尋找自己缺少的快樂理由,或者多讀一些書,讓心沈靜下來,平緩不安、焦躁的情緒。懷孕是一件值得喜悅的事,不過對孕婦來說,心情有如洗三溫暖,除了對當媽媽有著一份期待之外,懷孕期間的生理變化,以及擔心胎兒的健康等因素,卻也讓孕婦的情緒顯得起伏不定。孕婦本身除了要對自己在懷孕期間的情緒壓力自我調適外,身為孕婦的家人也應多點包容及體諒,支持孕婦順利走過懷孕生產期,讓幸福感延續到胎兒出生,這樣對孕婦及胎兒都有正面的幫助。

面對一個障礙兒的媽媽

面對一個障礙兒的媽媽

臨床上,障礙兒母親相關的精神疾病,除了憂鬱症外,也可以是短期或長時間的睡眠上的障礙: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睡眠之後醒來沒有飽足感或者入睡時翻來覆去無法成眠;也可以是身心疾病:因生活壓力過大而產生身體上如頭痛、胃痛等問題或者原先有的身體疾病因心理因素而惡化或使得病程加長;甚至出現焦慮症:除了身體的不適外,整天顯得過度的憂心一些繁瑣的事物,對外界的環境變化全身繃緊,不得放鬆。身為障礙兒的母親,在生活中的各個時期,該如何來使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新店耕莘醫院神科 劉宜釗醫師表示主要有三方面:1、正視孩子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可能是長期的,需嘗試充分瞭解問題本質及其可帶來的生活影響,長遠的狀況有時不可預期,應以當下孩子狀態來設定短期目標。2、獲得家人的支持:開誠布公地和先生或其他家人討論,對孩子的問題採取較一致的教養態度,並在情緒和時間安排上尋求大家的支持。3、勇敢地面對自己可能有的身心失調狀況:事實上,在這樣的壓力情境下,出現任何上述的身心症狀或問題都是可以理解的,不須因自己的情緒變化或症狀覺得難堪,在適當時尤其需要尋求專業協助。簡單說來,當情緒困擾程度,已經影響了生活或工作能力時,出現了萬念俱灰的負面想法,或者已經無法再心平氣和地面對小孩和周遭親朋好友時,絕對需要醫院精神科或心理衛生中心的幫忙。

小方法幫您不要忘記服藥

小方法幫您不要忘記服藥

「不正確的服藥方式」- 不僅浪費金錢;同時也浪費時間。根據國際藥劑研討會議的估計;新店耕莘醫院藥劑科 彭子安藥師根據病患病情處方藥物,而病患發生非順從性的服藥行為,每年浪費超過千億美金。其中又以急診、醫院及看護之家的病患情形較為嚴重。除此之外,以美國境內而言,每年約有12萬的人口因非順從性服藥行為而發生死亡,幾乎是機車車禍死亡人數的2倍。1. 很單純地忘了吃藥:在廚房掛上月曆,一旦您吃了藥;就在月曆上劃下記號,此外,您也可以請求家人或朋友來提醒您記得服藥。利用藥盒子;您可以先裝好一星期內每次要服用的藥量,並區隔每天不同時間要服用的藥物,如此一來;如果您的藥物不見了,那您肯定已經服用了藥物。此外,也可應用一種類似定時器;像鬧鐘等,能提醒您吃藥的裝置來增加服藥順從性。2. 在其他人面前吃藥,感覺怪怪的:您可以將藥物帶至自己的房間內使用。3. 無法負擔藥費:無力負擔藥費的就醫民眾,可向當地戶政單位洽詢貧戶補助相關法規,以申請補助,可以跟當地的里長詢問。4. 沒有人解釋該如何正確吃藥:當您對於正在服用的藥物越了解,您越有可能常常用到它們,您的主治醫師與藥師最能夠幫助您如何正確使用藥物。還有,您也可以閱讀藥物的仿單,特別是到藥局購買成藥使用時,請務必詳閱藥品說明,當然您也可連上網際網路查詢;但是要小心選擇網路資訊的來源,有時,某些網站所提供的訊息是不可靠的,而像政府或大型製藥公司的網站內容則是較可信賴的。5. 服藥後產生了副作用:服藥後產生副作用時,第一時間內應回診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有時候只要調整服藥劑量或吃藥時間,就可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如果上述方法仍然無效,那可能必須請您的醫師更改藥品治療。6. 太忙: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藥盒子,您只要先裝好一星期內每次要服用的藥量,藥盒子那就可以讓您隨身帶著走,而不致於沒時間吃藥。7. 醫師處方多種藥物,服藥過於複雜:請先與您的醫師以及藥師討論,其實,有許多藥物是可以一天一次或一天兩次來使用的;您的主治醫師能將您目前所服用的藥物予以簡化,以便於使用。只要您能依循醫師與藥師的指示正確的使用藥物,杜絕逛醫院、亂吃藥的惡習;藥物便能讓您早日康復,增進生活品質。

淺談治療失眠的藥物

淺談治療失眠的藥物

睡不好常常是門診病人最常抱怨的症狀。簡單來說就是病人主觀感覺在夜間得不到適量的睡眠,失眠是睡眠障礙中常見的一種症狀,包括入睡困難、過早清醒或睡眠中斷、不易持續等現象。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約有30﹪人口有睡眠障礙的問題,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失眠會使人不快樂、注意力不集中、嚴重的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所以,失眠的治療已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課題之一。新店耕莘醫院藥劑科 彭子安藥師指出典型的睡眠狀態有兩種,非快速動眼期睡眠與快速動眼期睡眠,而夜間睡眠時期又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二期是淺睡期,第三、四期是深睡期。處於深睡期時;腦部與身體是處於完全休息狀態,是消除身體疲勞的主要睡眠。深眠一段時間之後會進入快速動眼期睡眠,之後再進入非快速動眼期睡眠。此兩種不同狀態的睡眠會交替出現,組成基本的睡眠循環週期,而這個週期平均是90分鐘,而一個夜晚約有四到六次的循環,所以正常人平均約有6至9小時的睡眠。在現代都會生活中,充滿了緊張、忙碌與壓力,所以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早已是很普遍的現象。若產生嚴重的睡眠問題時;應儘早與精神專科醫生溝通並尋求協助,改善睡眠環境及留意睡眠衛生,並且遵循用藥的原則,切勿自行購買安眠藥物服用、勿自行增減藥量、不要任意中止藥物的治療,均有助於解決失眠的問題。

惱人的夜未眠

惱人的夜未眠

95%的夜間失眠族是屬於「續發性失眠」,所謂續發性失眠指的是「有原因的」所引起的睡眠問題,如睡眠習慣不良、焦慮沮喪等心理因素或是疼痛、咳嗽與呼吸不順暢所造成。要注意的是,若夜晚睡不著的情況持續超過3星期以上,就有可能是慢性失眠,必需尋求專業醫療的幫助。在治療上,應先針對引起失眠的原因做妥善處置或治療:如讓病患了解自己家裡的床、臥房跟睡眠的關係,除維持寢室內的安靜以及合宜的室內溫度外,任何與睡覺無關的活動,都應該減少在這些場所進行。此外,平日應避免小睡片刻的習慣;睡覺習慣應避免注視時鐘以及其聲響。訓練學習如何放鬆肌肉,降低身體緊張;避免在就寢前2~4小時間運動;上床睡覺前六小時內避免喝含咖啡因飲料及抽煙,睡前4小時內不可喝酒;降低病人焦慮的情緒(因擔憂而失眠),當病人感覺焦慮時,可要求保持清醒。新店耕莘醫院 彭子安藥師建議在藥物治療方面,絕大部份的安眠藥物在醫師監控下,應不致於中毒與成癮;有些效果較短暫的安眠藥物,若自覺效果不佳,而一次服用過多劑量下,可能會增加反彈性嚴重失眠的產生;某些治療失眠藥物在體內停留時間較長,若逕自服用高劑量或延後時間服藥,則易產生藥物殘留效應,造成白天精神不繼與危險,總之,失眠治療成敗取決於病患與醫師的默契與配合。在這個物價與薪水不一定成正比的世界裡,壓力是很難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負面心情影響到生活才能一夜好眠,而正常規律的生活作息依然是「預防失眠」的最佳之道。

無痛大腸鏡檢查─真的不會痛嗎?

無痛大腸鏡檢查─真的不會痛嗎?

分析大腸鏡檢查會痛的原因有三個:(1) 檢查時注入太多空氣。(2) 腸鏡抵住腸壁。(3) 大腸過度伸張,牽扯腸系膜。新店耕莘醫院 葉錦龍醫師表示,檢查如果小心謹慎的操作大腸鏡,可以避開前二項疼痛,但是第三項疼痛必須運用技巧及手法讓大腸鏡拉直,並且以很短的長度(約70~80公分)做到大腸的盡頭-盲腸,才能達到無痛的境界,而醫師單人操作大腸鏡檢查時,手腦並用,較容易達到上述要求,讓大腸鏡檢查真正不痛且安全。現在簡單的說明一下無痛操作的原理,由於正常大腸的走向彎彎曲曲,尤其是在乙狀腸的部份,先彎向前腹腔再彎向後腹腔,因此在大腸鏡檢查時,很容易在乙狀腸打轉,在檢查繼續進行時,讓乙狀腸過度伸張,牽引腸系膜造成疼痛,有時候甚至於連2公尺長的大腸鏡整個送進大腸都到不了盲腸!一半的鏡子都糾在乙狀腸,對檢查者及受檢者都是一種煎熬,痛苦不堪!反覆的前進後退、壓肚子、換姿勢,或許可以改善一些疼痛,假如不施打鎮靜痳醉劑就進行檢查的話,那絶對是痛苦的回憶!如果能運用方法,在檢查進行中,適當的拉回並順時針扭轉腸鏡,去除打轉,再順時針扭轉腸鏡前進,用來克服再度打轉的力量,之後讓腸鏡在最短的長度(約70~80公分)抵達盲腸做完檢查,就可以避免因乙狀腸過度伸張所造成的疼痛及檢查中的困難。傳統上由二人操作方式所進行的大腸鏡檢查是由醫師調整方向,謢士推送腸鏡前進;要達到心意相通,相互配合地扭轉拉直腸鏡去除打轉有一定的困難,而由單人操作則十分容易。因此,國外在做大腸鏡檢查時,多半採用單人操作方式進行,令大腸鏡檢查時不再痛苦不堪,讓患者願意接受大腸鏡檢查,期能早期發現日益增多的大腸直腸癌症,早期治療,延長壽命。

秋冬來臨,更要「水」噹噹

秋冬來臨,更要「水」噹噹

在旅美之時或秋冬換季之際,由於環境改變或天氣變涼,溫濕度降低,皮膚因而無法由空氣獲得足夠水分,而此時皮膚的排汗和分泌油脂也會降低,皮膚當然會嚴重缺水。健康的皮膚是需要有適度的水分及油份,尤其秋冬來臨時,皮膚晶瑩剔透的基本要件就是「皮膚飽水度一定要夠」。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 楊志雄醫師指出,乾燥的皮膚不管是外因性或內因性,保濕用品的使用可以改變皮膚的構造及功能,加強或維持皮膚的飽水度,皮膚臨床治療學上,它更可以提高藥膏的藥效且可預防一些皮膚疾病的惡化及再發,諸如冬季癢、乾癬、魚鱗癬、異位性皮膚炎、腳跟厚皮等。保濕品的目標在於增加皮膚含水量,改善皮膚光滑度,進而能減少因乾燥引起的癢、刺或灼熱感,其成分可細分為下列四類:1.) 密封劑:抹在皮膚上,具有相當程度的密封效應,防止水分蒸發,可以保水,使皮膚柔潤光滑,以凡士林最佳。 2.) 濕潤劑:吸引環境中水分或將水由真皮吸往表皮主要是能吸水。 3.) 角質修復劑:修復皮膚角質的完整性。 4.) 潤膚劑:角質層如同城牆,角質細胞如同磚塊,潤膚劑如水泥般填充於磚塊間,防止水分流失,抵抗環境刺激。一個優質的保濕產品,應該包含以上這幾類功能的成分,彼此互相輔助加強,而達到皮膚鎖水飽水的功能。《洗面乳》溫和且不含皂性,避免刺激皮膚即可,敏感肌膚專用。《化妝水》避免去角質或有收斂毛孔成分、不必有太強的功能或太多內含物,溫和的皮膚保濕功能即可(含適量甘油或潤膚成分),不刺激皮膚,且不含酒精、可選擇使用活泉水噴霧,具有礦物質離子成分,去除自由基,減少發炎及紫外線傷害。《保濕品》選擇保溼度較好的保濕霜類或乳液,避免保濕凝露或凝膠。 《面膜》以保濕功能為主。注意敷臉時間不超過30分,甚至過夜,並不是天然萃取、中藥或植物配方就是「讚」,需小心過敏及光敏感。《治療性保濕品》以凡士林、dimethicone 、低濃度甘油為主, 以防止表皮的水分流失, 增加皮膚含水量,以補強皮膚健康的城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