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那些人容易罹患青光眼?

那些人容易罹患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連串的疾病過程,導致視神經病變及退化。視神經就如電纜一般,內有成千上萬的電線,將影像從眼睛傳至大腦。以往一般認為青光眼是眼壓高所引起的,但由於許多的青光眼視神經病變,眼壓一直是正常的,故眼壓高只是青光眼的一個危險因子,並非絶對相關的。新店耕莘醫院 陳志明醫師表示青光眼的分類相當複雜。依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原發性青光眼”及“續發性青光眼”。依眼壓,可分為“高眼壓性青光眼”及“正常眼壓性青光眼”。依“隅角”之變化,可分為“隅角開放性青光眼”及“隅角閉鎖性性青光眼”。依發作的速度,可分為“急性青光眼”及“慢性青光眼”。依發生的年齡,可分為“先天性青光眼”及“後天性青光眼”。這些分類,主要是要淸楚掌握病人的情況,從而對症下藥,適當治療。大部分的青光眼患者,開始時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只感到眼睛疲勞,眼球脹脹的感覺,有時候會看到光暈。之後,視野開始從邊緣慢慢縮小。最後,只剩中心視野,視力也受影響,結果導致失明。通常患者在視力受損後或嚴重視野缺損的時候,才有感覺。以致求醫時,往往是青光眼的末期。所以青光眼會在無預警的狀態下,奪走患者的視力。通常年齡大於六十歲,家人親戚有青光眼的病史,長期使用類固醇,高度遠視或高度近視者,之前眼球曾經受過傷的病患都是高危險群,應定期到眼科檢查。青光眼患者的眼科檢查一般分眼底鏡檢查,眼壓檢查及視野檢查。眼底鏡檢查主要是追蹤視神經的狀況,而眼壓檢查應每一到兩個月檢查一次,是實際情況而定。而一般的視野檢查,大約每半年到一年要檢查一次。在日常生活方面,患者應放鬆心情,盡量改變緊張的生活,要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不管如何,病患只要能遵從專業眼科醫師的處理,青光眼的視神經破壞雖然不可以回復,但視神經的破壞,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患有青光眼的朋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最重要的守則。

眼前霧濛濛,可別掉以輕心

眼前霧濛濛,可別掉以輕心

白內障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主要是因為眼球內的水晶體,從原來的清澈變成混濁。水晶體就如照相機的鏡頭,將影像聚焦到底片,即視網膜上。患者往往會感到視力模糊,就像汽車的擋風玻璃,加上了一層霧的感覺。新店耕莘醫院  陳志明醫師表示嚴重的白內障患者,可能會引起急性青光眼而導致失明。白內障一般都是因為年紀大所致,少部份因為外傷、發炎、輻射或糖尿病等所引起。目前並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如果白內障成熟的程度足以影響到病患的日常生活,手術治療是唯一的方法。當病患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時,醫師除會替病患作進一步的視力、眼壓、裂隙燈及眼底等檢查。還包括角膜弧度及眼軸長度的測量,可以評估置入之人工水晶體的度數。大多數白內障手術雖然不需全身麻醉、手術時間也短,但卻並非一般人認為的小手術,它是一個相當複雜而仔細的手術,目前這類手術的成功率相當高。不過,為確保治療的黃金時間,千萬不要等到白內障過熟、無法使用超音波乳化術,甚至引起急性青光眼的時候,才考慮開刀。提醒您,這是不可掉以輕心的。

漫談氣喘病

漫談氣喘病

目前全世界有一億多人口罹患氣喘病,兒童有逐漸增加之趨勢。從嬰孩至成人階段中之任何時間都有可能發生氣喘,氣喘發生在學齡期(六歲以下)的孩童,往往到了青少年或成年人後症狀就消失了。但成年以後才開始發作的氣喘,通常疾病都會伴隨到老,所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就更顯得重要了。根據醫學的研究顯示,氣喘病人與遺傳基因有部分的影響;另外,與外在的環境也有相當大的關係。氣喘是一種反覆發作的、可逆性的氣流阻滯病變,會造成支氣管長期持續發炎,可視為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疾病。氣喘發生的原因,可分為二大類:1、外因性氣喘:由外來過敏原引起,例如塵螨、動物、黴菌、花粉等。吸入過敏原後30-40分鐘內,產生咳嗽、呼吸困難、喘鳴等症狀,之後症狀會稍微緩解。接著的4-8小時,呼吸道除了支氣管收縮、水腫和黏液分泌外,還會因細胞激素過度分泌而持續呈現發炎狀態,最後形成慢性發炎。2、內因性氣喘:由本來對正常人沒有影響的刺激原所引起,例如天氣、藥物、感染、心理壓力等。新店耕莘醫院胸腔內科 鍾世哲醫師指出,與其它會產生喘鳴聲的疾病比較,氣喘會喘鳴聲遍佈整個肺部都聽得到,首次發病年齡常見於兒童,每次發作之間有完全無症狀的時期,咳嗽的痰常是無色或白色而非混濁的黃綠色,會在運動過後,吸入污染空氣或氣候變換時發作;急性發作時,吸入速效乙二型支氣管擴張劑常能立刻緩解症狀,在夜間被突發的氣促驚醒,伴隨著咳嗽和喘鳴,常有過敏的家族史。這些特徵都有助於更正確的診斷。氣喘發作前常會有前兆症狀,這些症狀包括:呼氣時間超過吸氣時間的兩倍以上,休息時也有嚴重症狀,呼吸時鼻孔鼻翼顫動、嘴唇發青、速率變快且喘不過氣,使用胃部、胸壁肋間和頸部等肌肉來幫助呼吸,胸部看起來比平時大或膨脹,吸氣時胸部凹陷,不自覺地維持前傾坐姿,肩膀緊繃提高,無法躺下,說話長度變短,僅能在每次短暫呼吸之間說話,易識狀態較不清楚,焦躁或嗜睡。若能瞭解這些徵兆並給予適當治療,可避免嚴重氣喘再次發作。預防過敏性氣喘的最佳方法不外乎避免接觸過敏原以及居家環境的控制。切記!過敏性氣喘的發作與過敏原密切相關,過敏原的種類十分廣泛,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品,例如塵螨、灰塵、黴菌、花粉、寵物、化學物質等,都有可能是過敏原,其中塵螨是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有些刺激物並不算是過敏原,但同樣容易對過敏體質的人造成氣喘,像是空氣污染物、氣候變化、感冒、劇烈情緒變化等。長期的藥物控制比僅在急性期發作時才針對症狀做治療,更能有效壓抑支氣管慢性發炎現象,且對於氣喘症狀控制,肺功能改善,預防急性發作等均有益處。慢性氣喘為長期、頑固、無法緩解的氣喘,許多病患只注意及性症狀的控制,而忽略長期持續性呼吸道發炎的存在。因此每一位氣喘病人均應該接受完整的療程,包括適當的階段性治療、完整的衛教與評估,藉由及早治療及長期妥善控制,遠離氣喘的威脅。

認識健康的隱形殺手『高血壓』

認識健康的隱形殺手『高血壓』

依國民健康局2002年的調查顯示,15歲以上民眾的高血壓盛行率:男性為24.9%,女性為18.2%;65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則高達56.6%;然而,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的比例:男性僅有21%,女性則是29%,由此可知國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人數眾多,高血壓的防治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由於血管系統是全身性的器官,所以高血壓對健康的影響是全面性的,發生在腦部的血管硬化,易使血管破裂或阻塞,造成中風。對心臟的影響包括心室肥大,心臟衰竭、狹心症、嚴重者因心肌梗塞而猝死。對大血管而言,主動脈瘤、主動脈剝離的機率會提高。引起腎臟動脈硬化時,腎臟組織會逐漸被破壞,導致腎機能不全而終致尿毒症。這些嚴重的併發症會造成病患嚴重的傷害、失能及死亡。血壓值愈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愈高。通常,高血壓在開始發病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超過一半以上的病患根本不知道自已的血壓高,更遑論檢查及治療了。高血壓一般在進行定期健康檢查,或因其他問題就醫時才被診斷出來。高血壓的相關症狀不具特異性,例如頭暈、頭痛、耳鳴、眼力模糊、失眠、呼吸短促、頸部酸痛、兩肩酸硬等,時常被忽略,等到發生高血壓的併發症,生命健康已經遭到嚴重的威脅,這時已經太晚了。新店耕莘醫院心臟內科 王禎煜醫師指出在高血壓的治療方面,除了極少數可以根治的「次發性高血壓」之外,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都需要藥物控制。次發性高血壓,如腎動脈狹窄,內分泌、腫瘤,其他血管的先天性異常,去除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後,血壓會回復正常。血壓控制,首先就是要改變生活型態。第一件有效且簡單的工作是減重,再來是運動。每次運動時間要超過30分鐘,才算有氧運動,一星期至少要三次。飲食方面,鹽分的攝取則是在每天6克以下;酒類飲用不可過量,不要超過每天三分之一瓶紅酒或是一瓶啤酒的量,威士忌則大約70毫升就超過了。抽煙本身會引起血管阻塞,所以應該要戒掉。藥物使用或多或少有其副作用,時常會造成病患的疑慮,目前高血壓藥物的發展日新月異,經許多卓越的臨床研究證實,這些高血壓用藥,在正確的使用下,能安全的幫助血壓控制,降低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應依醫師處方按時、按量服用,如有任何不適,應與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或減藥。雖然高血壓的人口愈來愈多,然而目前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日新月異,配合生活型態的調整,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壓。怕的是自己不注意、不在乎,讓種種併發症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對於已有高血壓的患者,建議您依醫師處方按時、按量服用高血壓藥物,定期回診追蹤,並養成自己量血壓的習慣,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在每次醫院門診時,提供給醫師做為診斷及治療的參考。在患者和醫師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可以將高血壓的危害降到最少。

健康寶寶遠離病媒,健康一夏

健康寶寶遠離病媒,健康一夏

腸病毒好發於夏天,因病毒種類太多所以也難以預防且無法終身免疫,如腸病毒71型容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腸病毒主要侵襲3歲以下的嬰幼兒,傳染途徑主要經由腸胃道或者呼吸道傳播,所以病患的排泄物、口水、分泌物均具有傳染性,幼童也常因家中大人從外面將病毒帶回家,或在公共場所而被傳染;就學的兒童則常因為同學有感染,藉由親密接觸或把玩受污染的玩具而生病。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大約二至十天,大多數被感染兒童沒有臨床症狀或症狀極為輕微,而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腸病毒典型的表現以手足口病或咽峽炎較為常見,單純只有口腔後方有潰瘍稱為咽峽炎;若口腔有潰瘍而且手掌以及腳掌有水泡,這就是手足口病。由於目前腸病毒並無疫苗,醫師也多採用對抗症狀的支持性療法。面對腸病毒,除了落實正確的「濕、搓、沖、捧、擦」洗手方式,均衡的攝取營養來增加孩童的抵抗力。如果有典型的手足口病、疹性咽峽炎並有持續性發燒、食慾不好的情形應立即就醫。當出現嗜睡、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慉持續性嘔吐、煩燥不安、頸部僵硬、肢體麻痹、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情形,可能是重症病例的前兆,家長應多加注意。新店耕莘醫院小兒科 翁麗緻醫師指出,由於夏季氣溫炎熱容易讓細菌繁殖加速或因放假有與家人戶外野餐,常因食物保存不當、烹煮過程不潔而引起食物中毒及因食物引起的疾病。食用放在室溫過久的食物,只要經細菌污染,均可能發生食物中毒。台灣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的氣溫均適合細菌繁殖,家長須特別注意。常見的原因包括:冷藏保存不正確、食物調理後未立即使用而放置過再取食、被已感染的人接觸過、加熱處理不當、保溫儲存不當、食用已被污染的食物。沙門氏菌的潛伏期6~72小時。容易污染肉類及雞蛋,造成疾病嚴重導致生命危險。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腸胃炎出現症狀有血便、發燒、頭痛、腹痛等症狀。痢疾志賀氏菌是經由受污染的食物和帶菌者的排泄物而來,傳播的媒介是蒼蠅,潛伏期三至五天,症狀會有腹痛、腹瀉、發燒和血便。大腸在正常的狀態之下也有很多大腸桿菌,但是每一個人身上的耐受性都不同,出外旅遊最常造成「旅遊者腹瀉」的兇手就是大腸桿菌。潛伏期約二十四到七十二小時,症狀的程度差異很大,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重者脫水、休克,持續約幾天至一星期。最怕的是所謂大腸桿菌O157:H7,被感染也會有血樣腹瀉,嚴重病患可能導致溶血性尿毒症而有致命危險。阿米巴痢疾的病原阿米巴原蟲會以胞蟲囊型態,跟著病患的糞便排出,再經由口傳染給其他的人。病患每天會有4-6次的膿樣含黏液的大便、血便的情形。即使沒有治療,大約1—2週後,症狀會自動消失,但身體內的原蟲並沒有真正死去,可能會再度復發,若沒有給予完整治療,容易形成慢性疾病。輕微的腹瀉,家長可以暫時不要給予小朋友進食以及服用任何藥物,讓胃腸道稍微休息約4至6個小時,若沒有嘔吐情形,再開始吃些清淡的食物。喝母奶的嬰兒可繼續哺乳。喝嬰兒配方奶粉的嬰幼兒可換用「無乳糖的腹瀉配方奶粉」,以免再刺激的小腸。急性期補充水份最為重要,當嘔吐情況改善,可以給予口服電解質液補充。市售的一般運動飲料,因飲料糖份稍高,腹瀉的兒童並不適用。但若腹瀉、嘔吐的情況未加改善,持續無法進食,只好詢求醫師的協助給予靜脈點滴注射,預防脫水的狀況發生。家長處理食物應徹底清洗,調理及貯存場所、器具、容器均應保持清潔,做好的食物也應儘快食用,食物的烹調及保存應特別注意溫度控制,養成個人衛生習慣,調理食物前徹底洗淨雙手才可調理食物。登革熱傳播的病媒蚊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孳生的場所為屋內外盛水之各種容器,症狀有發高燒、劇烈的關節痛和肌肉痛,潛伏期約為5—8天,發病時會併發惡寒的高燒、頭痛、腰痛。發病3—4天後,高燒會稍微減退,但一日後又會再度上升,四肢的皮膚會開始出現紅疹,2—3天後紅疹才會退去,高燒也才會退溫,但無力感卻需一周後才可恢復。兒童感染登革熱嚴重者將產生二種情形:一種是出血性登革熱,會發生血液中白蛋白降低,血小板缺乏,出血時間及凝血時間延長,然後發生出血點,紫斑、及大片皮下出血.另一種為登革休克症候群,出現血壓降低、脈博變快、嗜睡.這二種情形死亡率偏高。對於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藥,只能用退熱劑和鎮痛劑來減輕登革熱的病症,要多休息,補充水份,居家防治登革熱應避免白天被蚊蟲叮咬,例如:裝設紗窗、紗門,登革熱流行期間,睡覺時可使用蚊帳,選購登記合格之環境衛生用藥,使用捕蚊燈滅蚊,注意家中及周圍環境,消除蚊蟲孳生場所。三大類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或呼吸細胞融合病毒。腺病毒的感染好發於冬末春初,在夏天的前半段亦會出現,常見的症狀包含了發燒、喉嚨疼痛、發炎以及呼吸道的症狀。腺病毒亦會造成咽部結膜性發熱,以發燒、喉嚨發炎與結膜炎為其特徵;一般而言,其病程會比一般的呼吸道病毒感染較長。另外一種夏天常見的副流感病毒,會造成嬰幼兒發生哮吼、急性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等疾病。哮吼是一種因為喉部阻塞而引起的疾病,其典型的症狀有聲音嘶啞、狗吠聲咳嗽、吸氣喘鳴聲。在治療上面常給予一些氧氣及濕氣等一般支持性療法,若症狀較嚴重者,可考慮類固醇的使用。急性細支氣管炎好發於二歲以下的小朋友,最常見的病原是呼吸細胞融合病毒,症狀除一般感冒症狀,如:流鼻水、咳嗽之外,甚至是呼吸困難及肋間肌凹陷,治療上常使用氧氣帳,並應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平衡。

頭皮上惱人的小疙瘩

頭皮上惱人的小疙瘩

許多病患來門診的主訴就是頭皮上摸到許多突起的小疙瘩,有的癢,有的不癢,忍不住摳一摳,摳到流血破皮,結果還是再長出來。頭皮上的小疙瘩,摸得到,看不著,不知到底是什麼,的確叫人煩惱!其實許多皮膚的問題都可以造成頭皮上的小疙瘩,較常見的有下列幾種:《毛囊炎》外觀是紅色的丘疹,具有些微的癢感或些微的疼痛,常常好好壞壞,有時會自行消失。病因類似青春痘,主要是由於毛囊開口阻塞、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上細菌在阻塞的毛囊中增生所造成的。壓力大、睡眠不足,以及戴安全帽都是造成毛囊炎惡化的因素。治療的方式主要是口服或外用的抗生素藥水,也可合併使用外用的抗發炎藥物。《結節性癢疹》紅色或棕色,表面粗糙的結節,非常癢,病因是長期搔抓引起。治療可以液態氮冷凍治療,或病灶內注射抗發炎藥物。《病毒疣》肉色或棕色表面粗糙的丘疹或斑塊,通常沒有症狀,是由於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病毒疣好發在手指和腳底,可經由洗頭髮或搔抓頭部由手指傳染到頭皮上,也可能是去美容院洗頭被傳染。治療主要是用液態氮冷凍治療。病毒疣由於具有傳染性,一旦發現就要積極治療,否則會越長越多,還會傳染給他人!《脂漏性角化症》肉色或棕色表面粗糙或平滑的斑塊,通常沒有症狀,但少數的病灶可能有些微的癢感。病因是由於體質加上日曬造成表皮的增生,在年紀大的人較常見,故俗稱老人斑,好發在臉部、頭皮及手背。此症不會產生病變,治療主要是美觀上的考量,可以二氧化碳雷射或鉺雅各雷射治療,一次就可以見效。《日光性角化症》紅色或棕色的斑塊,表面可能是粗糙、脫屑或是表淺的潰瘍,是由於日曬所造成的皮膚癌前期病變,在白種人較為常見。治療可用液態氮冷凍治療或塗抹藥膏。《表皮囊腫及皮膚腫瘤》通常是無症狀的肉色或紅色結節,治療一般需要手術切除及病理檢查。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 王佳珍醫師表示皮膚的問題形形色色,需要專業醫師才能鑑別診斷。如果在頭上摸到突起的小疙瘩,還是走一趟皮膚科門診,請教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就可以獲得解決。千萬別以為摳一摳就掉了,結果延誤治療又造成續發性細菌感染,那就得不償失了!

「乳暈霜」擦眼睛黑眼圈可以嗎?

「乳暈霜」擦眼睛黑眼圈可以嗎?

「乳暈霜」不外乎含去角質劑、A酸、趜酸、熊果素、甚而添加具有刺激性的酸鹼藥物或一些號稱天然的植物配方,本身對敏感肌膚有可能產生接觸性皮膚炎或感染性傷口,使用前就必須審慎選擇。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瓶乳暈霜擦胸部不會引起接觸性皮膚炎,但抹眼睛黑眼圈的時候,因為對眼部皮膚的穿透力是胸部的好幾倍,所以造成表皮過度的薬物累積濃度而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的機會也會大增;同樣的,「塑身霜」拿來擦臉頰也常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因此一般同樣是維他命C,眼膠的濃度就會比臉霜低,以免造成眼部刺激。另外抗黴菌藥膏可以治療香港腳,但對灰指甲也因穿透力差而造成療效不好。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 楊志雄醫師指出,皮膚科門診病人最擔心的莫過於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其中最常見為皮膚萎縮線紋及萎縮變薄,通常多發生在多汗、皮膚較薄處及經皮吸收較強處,只要立刻停薬,通常數週即能復原。另外還有瘀青紫斑、微血管擴張、酒渣、口周圍皮膚炎、痤瘡、黴菌感染、毛囊炎、臉部多毛等常見的副作用。而一般民眾最常詬病擔心的滿月臉、水牛肩、高血壓、骨質疏鬆、胃潰瘍、或白內障,則大多見於長期需口服的患者。

尿路結石,粒粒皆辛苦

尿路結石,粒粒皆辛苦

50歲的游先生長期被下腹及腰部酸痛問題困擾,卻不以為意,直到最近腰部酸痛得連站都快站不住,才在太太的堅持下,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經診斷發現,游先生患有雙側的腎結石及輸尿管結石,並且由於結石數量多且體積大,由院方進行經皮腎截石術及輸尿管鏡碎石術,輔以體外震波碎石術,目前已完全康復出院。羅東博愛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文榮表示,尿路結石其實是一種常見且擾人的疾病,且經常復發,對病患的生活帶來莫大的困擾。當結石掉到管徑較小的輸尿管時,常會引起令人難以忍受的絞痛,同時也可能有噁心及嘔吐等症狀;掉到膀胱後又會造成排尿困難;如果結石阻塞嚴重,也會造成感染而發生發燒及寒顫的現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但並不是所有的結石患者,都有上述的臨床症狀。有些病患的結石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結石引起的尿路阻塞卻在不知不覺中造成腎臟積水,進而破壞腎實質,最後導致腎臟不可回復的失去功能。陳醫師指出,醫師會根據病患各別的狀況來決定最適當的處理方式。並不是每個結石的病患都需要手術治療,小的石頭只需要尿量充足,百分之八十都可以自行排出。而無法自然排出的結石,就需要藉由手術方式加以治療。大部分的腎或輸尿管結石,體外震波碎石術是治療的第一選擇,利用碎石機的震波將結石擊碎,崩解成細沙礫狀排出體外。輸尿管鏡碎石術或膀胱鏡碎石術是用於輸尿管或膀胱結石,其做法是使用內視鏡經由尿道到達膀胱或輸尿管內,將結石取出或予以擊碎並洗出碎屑。對於較大的腎結石,可做經皮腎截石術,經由腰部的小切口,使用內視鏡將腎結石擊碎取出,或者進行傳統的腎盂截石術或腎截石術,將腎直接切開取石。面對經常復發的結石問題,陳文榮醫師提醒民眾,若您曾患有泌尿結石,請記得定期到泌尿科門診來追蹤,以期早日治療,避免造成嚴重的絞痛,甚至腎臟功能的損壞。

背部也要防曬

背部也要防曬

紫外線除了會造成曬紅及曬黑的急性傷害外,還會慢慢的讓皮膚產生皺紋、黑斑等老化現象,而皮膚癌更是慢慢累積紫外線傷害的最終產物。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 楊志雄醫師指出美背一般分兩階段,先治療背部常見的皮膚疾病如汗斑、細菌性毛囊炎、芽孢菌毛囊炎、玫瑰糠疹或毛囊角化症等,再處理疤痕及紫外線傷害的部分。至於果酸換膚,則可去除背部過厚的角質,加速皮膚更新,也有淡化黑斑及毛囊發炎後疤痕的作用;另外,可配合三合一藥膏、趜酸、家用高濃度果酸,雷射及維他命C超音波美白導入。當然,嚴格的防曬是美容抗老最重要的基本工,而生活作息正常及多吃蔬菜水果也都有幫助。

愛美媽媽小心飾品皮膚炎

愛美媽媽小心飾品皮膚炎

醫學上,「接觸性皮膚炎」泛指因為接觸到某些物質而引起皮膚濕疹樣發炎的問題,常見的有化妝品、保養品、藥膏、金屬或貼中藥等等。新店耕莘醫院 楊志雄醫師指出接觸性皮膚炎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相當常見的刺激性接觸皮膚炎,另一種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前者是接觸不當的物品急性或慢性刺激而來的,通常是手部長時間接觸水及刺激性高的洗劑,例如餐飲類,導致皮膚上的保護層被洗掉,進而造成手部有乾,癢,脫皮的症狀,這時只要盡量讓手部肌膚有喘息的機會及多選用較滋潤保濕成分,如乳酸,尿素等護手霜即可。後者則是因為自己本身的特異性體質而發生過敏的現象,像是因職業上需要接觸含化學類藥品或金屬的人,例如美髮類、水泥營造業,除了乾癢症狀外,在嚴重時還會有手掌紅腫,起水泡,及水泡內液體滲出現象。若置之不理,過敏症狀有可能會蔓延全身,此時一定要停止接觸過敏原。飾品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易發生在夏季,這是由於天熱多汗,金屬會微量溶於汗水中,因此增加了皮膚接觸金屬的機會,也增加飾品皮膚炎的發生。根據外國醫學文獻對金屬飾品的過敏指數分析,依發生高低依序為鎳、鉻、鈷、銀、銅、鈀、鉑(白金),而純金是最不易引起飾品皮膚炎,而根據台大醫院長期對國內患者所做的調查發現,其中最著名且排行第一的過敏原也是鎳金屬。在台灣,臉是對鎳過敏病人的最好發部位,主要是因為戴含鎳的眼鏡或是穿耳洞所引起,其他如項鍊、手錶、錢幣、衣服上的金屬鈕釦、拉鍊,或鑰匙,都有鎳,也是門診「鎳皮膚炎」的常客。飾品皮膚炎通常在接觸後一週內出現,一旦免疫細胞產生第一次過敏後,下次皮膚再接觸同材質飾品時,8到24小時內會發生同樣的皮膚炎症狀。有趣的是外國研究顯示此類病人,有一半在20歲前即發現,且身上穿洞愈多愈容易發生飾品皮膚炎。金屬已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及醫學上,如日常用品、染料、牙齒矯正、心臟結律器、子宮避孕器等,遇到過敏時,利用貼膚試驗找出過敏金屬,同時避免接觸同類金屬製品是最佳治療,也要及早尋求醫師治療,以免留下發炎後的黑色疤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