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解除便秘的撇步

解除便秘的撇步

一般來說,浣腸劑(即俗稱甘油球)經由肛門擠入後,最好先憋住或用手夾緊肛門數分鐘,再自然放鬆,即可將大便排出。只是此法救急可以,但長期如此做法則不妥,因為有時會造成肛門周圍的受傷;況且,此法只對大腸末端靠近肛門的糞便有幫助,對於較深入處的糞便則無效。而舒緩緊張和壓力的習慣以及如廁時按摩小腹都是很好的改善便秘的技巧!建議若是能夠在平時多多攝取水分和蔬果、加上適度的運動,同時將「黃金屋」的陳設佈置得賞心悅目、盡量避免服用容易便秘的藥物等,也都能有效改善便秘的撇步。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 夏效中醫師提醒您,有便秘症狀的民眾,最好不要隨便投藥,有時吃了瀉藥,反而變成腹瀉,效果適得其反!若便秘症狀超過三週,應找胃腸科或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就診,仔細地評估便秘的原因:係因大腸過長引起的胃腸蠕動問題、結構問題;還是腸腫瘤、腸沾粘導致的阻塞問題;或是身體電解質不平衡、甲狀腺功能低下、腎功能異常造成的內分泌問題等,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對症處理,便秘問題自然能順利解決。

我胸部的顏色可以用雷射去除嗎?

我胸部的顏色可以用雷射去除嗎?

乳暈的顏色及大小,可以分為先天與後天的因素,先天的因素主要為基因遺傳和人種的膚色,而後天因素中較為常見的求診原因,常常是敏感性肌膚或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在乳頭及周遭的乳暈皮膚出現濕疹的皮膚發炎病灶後,留下發炎後的色素沉澱,造成乳暈色澤變深,這種顏色常常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去淡化。常常罹患乳暈濕疹的病人,容易對內衣、泳衣、胸貼的的材質、染劑過敏,產生接觸性皮膚炎,因此對於此類用品應小心選擇,而季節的變化時,此處肌膚因溫度溼度變化產生搔癢時,應儘速予以治療,避免搔抓,以免在「癢-抓-癢-抓」的過程循環下,留下黑色疤痕,造成「咪咪熊貓眼」。此處肌膚跟一般皮膚一樣的保養方式,不需特別或過度去角質,筆者有些病人用磨砂膏或毛巾用力搓揉,結果卻適得其反。青春期過後乳暈的顏色變深,主要是跟雌性激素有關,隨著年紀老化,顏色也會變深。塗抹市面上廣告標榜可淡化或漂紅乳暈的外用產品,是一般女性最常見的自救方式,但其實它們所謂的漂白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有的成分甚至添加具有刺激性的酸鹼藥物,強力去角質下,反而產生接觸性皮膚炎或感染性傷口,之後形成疤痕,因此在使用前還是要審慎選擇。來路不明、標示不明或未經衛生署許可的乳暈美白霜,千萬不要使用。運用紅色或粉紅色刺青的方式來掩蓋原本不喜歡的乳暈顏色,也是女性常見的方式,類似方式也常用來豐唇或替白皙無血色的嘴唇上色,以便以後不用常上口紅,但常常因顏色的不自然或不滿意而來尋求醫師的幫忙,希望用雷射予以去除。一般紅色刺青可以藉特定的去斑雷射(如釹雅鉻雷射或染料雷射)去除,但不是每種去斑雷射都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而且比黑色染料刺青較難去除也容易有皮膚色素反黑的副作用。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 楊志雄醫師建議,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乳房或乳暈有慢性持續存在的紅色斑塊,經過塗薬後未痊癒,還有乳房退縮和不正常分泌物或腫塊,就要立即就醫,以免是惡性腫瘤,如乳癌、柏哲氏症等,而延誤了就醫的最佳時機,筆者就有病人因為是家中長者是典型的傳統女性,因不想麻煩子女,就一直忍耐不想麻煩子女,自行擦薬而延誤就醫。成熟正確而健康面對乳暈顏色,時而自我檢查乳房與乳暈,才是正確的態度。

代謝症候群標語之星 今起決戰網路

代謝症候群標語之星 今起決戰網路

健康腰圍是多少?代謝症候群是什麼?你知道嗎?由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主辦,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協辦,代謝症候群「標創意、拿獎金」標語競賽活動。網站上線至今僅一個月的時間,競賽標語已累計近千則,參賽民眾多為20-30歲的社會青年,網路上五花八門的參賽作品顯見參賽者創意十足,且互別苗頭氣氛濃重。本次競賽共有八名獎項,總獎金5萬元。第一名得獎作品可獨得三萬元大獎。國健局將會善用這些富含創意及衛教概念的標語,作為日後宣導代謝症候群防治的活動標語。即日起,活動網站將開放民眾上網票選,每個人可以選出你心中最具創意的標語。參賽者不妨藉此機會呼朋引伴,為自己的標語拉票,增加得獎機會。  票選活動將開放至9月25日,為期15天的時間進行第一階段票選。參加票選民眾,只要於網站上留下簡單基本資料,即可為你中意的二則標語投下神聖的一票。票數最高的前30名作品,將由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評選出最後優勝者。得獎名單經國建局核可後,將於10月11日公佈於代謝症候群宣導網站。詳細活動內容請至代謝症候群宣導官方網站:http://www.1000-love-ms.org.tw/

秋冬美容好時機─現代的小針美容

秋冬美容好時機─現代的小針美容

二三十年前非常流行小針美容,當時的確造成了一股旋風,令愛美的人士趨之若鶩;不過後來卻發現有很大的後遺症;甚至時間久了以後因為地心引力而下墬,造成美觀上的困擾。矽膠分為固態及液態矽膠,在醫療上的應用很廣,特別是在美容醫學上,像人工鼻骨、人工下巴等等是屬於固態矽膠;液態矽膠主要是用在隆乳所用之義乳,以及從前用於臉部整形之小針美容,不過後來發現小針美容或是矽膠義乳如果滲漏,液態矽膠和皮膚組織直接接觸,造成嚴重沾粘現象,因此現在液態矽膠在正規的醫療院所已經禁用了。目前在美容醫學上用於填充皮膚凹陷或是皺紋所用的材料已經和從前大不相同,填充的物質要合乎兩大原則,一是合乎自然,與人體相容性高;二是能在人體內完全分解,不造成殘留或是沾粘現象。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 陳志剛醫師指出,目前醫療上所用之皮膚填充物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體移植,另一類是皮膚原生物。所謂自體移植是將自己本身其他部位的皮膚真皮組織或皮下脂肪,抽取後移至凹陷缺損的部位,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材料是自己本身的,不需要用錢買,數量上不成問題,而且不會產生排斥;缺點是要動手術抽取皮膚或脂肪組織,較花時間,而且由於凹陷或是疤痕通常血液循環較差,移植的皮膚組織不容易預測其存活的比例,如果都活了,那效果就很好;反之,也有可能移植的組織沒活,就全部被吸收掉了。另外一種是所謂皮膚原生物,是指皮膚原來就有的成分,目前主要是注射用膠原蛋白和玻尿酸兩種。膠原蛋白主要是從動物萃取來的,但由於狂牛症的疑慮,以及有些人會對動物膠原蛋白過敏,因此注射前要先試驗,目前膠原蛋白注射已經愈來愈少用;另外一種就是當今流行的注射用玻尿酸,是利用基因工程讓細菌或其他細胞製造出來的,因此沒有感染的疑慮,但缺點是價錢高。這兩種注射物都會隨著時間慢慢在體內分解掉,不會像液態矽膠那樣殘留在皮膚下,可以號稱是現代的"小針美容"。

現代人的文明病─頭暈

現代人的文明病─頭暈

醫學上,『頭暈』包括了暈厥前兆、不平衡感及暈眩等不同的情形,不過,大多都會有頭暈暈的不舒服感覺。何謂暈厥前兆呢?那是一種快要昏倒過去的感覺,大多都與心臟或是血管的病變有關;而不平衡感則是一種站不穩或是走路不穩的感覺,與神經肌肉系統、視覺、前庭系統或是本體感覺失調有關。暈眩則是一種特別的頭暈情形。暈眩不只是暈,還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會覺得天花板會轉或是地板晃動。新店耕莘醫院耳鼻喉科 王守仁醫師表示,暈眩與全身性疾患或是耳部疾病有關。全身性疾患舉凡代謝障礙、血管障礙、血液疾病、神經病變、內分泌失調、免疫疾病等內在因素,或是頭部外傷、噪音傷害、病毒感染、情緒壓力、藥物中毒、特定食物等外在因素。耳部疾病則包括週邊性暈眩或是中樞性暈眩。常見的週邊性暈眩有良性陣發性頭位暈眩、美尼爾病、前庭神經炎等等;中樞性暈眩則有缺血及中風、聽神經瘤、基底動脈偏頭痛等等原因。第一次來耳鼻喉科看頭暈的病人,醫師會先詳細地詢問其頭暈發作的型態、頻率、持續時間、加重及緩解的因素、有無內耳症狀及全身性疾病等等;接著會安排適當的神經耳科學檢查及實驗室影像學檢查。在神經耳科學檢查方面,則運用最新的聽力檢查、眼振圖檢查、重心動搖檢查、耳蝸電圖檢查及聽性腦幹反應檢查等等,仔細地評估頭暈的病發來源,再配合抽血及影像學檢查,經由一系列的檢查評估之後,會給病人一個明確的病因,並且告訴病人治療一個療程約需三個月,要有耐心地規則接受藥物及復健治療。最後,相信在醫學進步的今日,若能好好的配合醫師病史的詢問及適當的檢查,頭暈是會改善,甚至痊癒的。

造成胃下垂主因「糖尿病」

造成胃下垂主因「糖尿病」

胃輕癱這種疾病,類似老一輩醫師口中所指的胃下垂,係指在沒有機械性阻塞的情形下,食物在胃中停留過久,造成不適的一種疾病。患有糖尿病的人,大約30~50%會有這種情形,而其本身也是造成胃輕癱主要原因,糖尿病性胃輕癱的致病因可能和慢性自主神經病變或高血糖有關。糖尿病患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下會使得胃蠕動減緩、消化不良,同時造成胃部蠕動障礙。臨床症狀較輕者為容易飽漲,嚴重者則包括噁心、嘔吐,甚至體重減輕、營養不良、電解質不平衡或昏迷。當糖尿病患感覺腸胃不適時,均應就醫檢查,由醫師決定是否要做胃鏡檢查,先排除胃部毛病,例如消化性潰瘍或胃癌的可能性。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 葉錦龍醫師表示在診斷方面,大部份的胃輕癱病人會先安排抽血檢查,項目有血色素、血糖、白蛋白、甲狀腺等等,另外還會安排鋇劑上消化道造影、胃排空核子閃爍攝影檢查以及胃十二指腸壓力檢查來確定胃排空時間延長。在治療方面,第一步就是要將血糖控制好。症狀輕微者在飲食方面盡可少量多餐、食用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纖食物及飯後適度運動,均可減輕腸胃不適等症狀。若症狀無明顯改善可服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病情嚴重者必須住院治療,其中包括靜脈補充水份、促進胃腸蠕動藥物。若仍無法進食,可考慮靜脈給予營養或使用胃管灌食。若上述方法均無效,就必須考慮手術治療。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嚴格的血糖控制、良好飲食習慣、不抽煙不喝酒,再加上適度的運動是預防糖尿病性胃輕癱的最好方法。

另一種常見的文明病:厭食症與暴食症

另一種常見的文明病:厭食症與暴食症

厭食症與暴食症同屬於飲食疾患,可說是一種常見的文明病。研究發現,約有一成之多的人有厭食症狀或暴食傾向,較嚴重的厭食症和暴食症的盛行率約為1%~3%,顯示此二者並非罕見的病症。厭食症與暴食症的病因仍未有定論,但主因包括社會壓力、青春期的心理發展障礙、家庭因素以及減肥後遺症、壓力引起的挫折感、憂鬱症等。厭食症病患深深著迷於體重控制,即使犧牲健康也不在乎,等週遭親友發現時,常已出現多種營養不良的症狀,如瘦弱無力、無精打采、臉色蒼白、畏寒、掉髮、便祕、骨質疏鬆、貧血、停經等,程度嚴重則會導致胃腸功能衰竭、心臟和腎臟功能受損,最後有可能會死亡,死亡率約在1~2成!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 張盛堂醫師在治療上,首先須設法讓病患回升到合理體重。建議儘早轉介精神科醫師評估,建立具信任感的「病患-醫師-家人」三方組成的「治療聯盟」,放鬆病患對飲食的過度操縱,逐步建立健康飲食行為,之後再探討影響厭食症形成的種種挫敗經驗,調整種種認知扭曲、不適當的想法和進食行為等。暴食症的病患則比厭食症多,常會反覆暴食和催吐。病患常因無法克制食欲或情緒不穩定,經常爆發近似強迫性的進食,隨後又自我催吐,不斷地惡性循環,病患心理上陷入一再地懊悔、自責及沮喪的情緒困擾中。目前對於暴食症的治療已有幾種抗憂鬱劑可提供有效協助。合併藥物和心理治療,讓個案養成自我監測飲食的習慣,減少失控的暴食再發,讓體重維持在正常健康的範圍。更進一步還需解決病患所面對的諸多人際互動或心理困擾等問題,這樣才能讓治療成效持續下去。在現代社會中出現了厭食症/暴食症這類的「文明病」,我們了解疾病的特徵後應該鼓勵及協助這些病患儘早就醫,以免病情日益惡化,難以痊癒。另外關心健康問題的有識之士也應該仔細地思考如何來預防這類飲食疾患的發生,這方面先進國家已開始作嚐試,雖然成效未定,不過長期的規劃和持續的關心是絕對必要的努力。

身心障礙者之牙科治療

身心障礙者之牙科治療

身心障礙者或不合作孩童的口腔健康照護,因為在溝通及治療上明顯比正常患者困難,長期以來多被忽視。身心障礙者的牙科治療,基本上與一般正常患者的治療模式並無太大區別,需要克服的主要問題是身心障礙患者配合牙醫師進行治療過程行為的穩定性,彼此間溝通方式與互動關係均須特別的設計。可以溝通合作的患者,只需要施行簡單的行為誘導即可進行治療。緊張而合作度較差的患者,必要時可配合使用「約束帶」,將肢體束縛後,牙醫師可以快速、安全地進行治療,可減少患者因為反抗掙扎而造成的意外傷害。較難溝通不合作的患者,可嘗試口服的鎮靜麻醉方式,以藥物降低病人的意識及活動力,可減輕患者恐懼不安的情緒,讓患者在較淺意識的狀態下安靜而快速的完成治療。新店耕莘醫院 鄺懷德醫師表示至於完全無法溝通極度不合作的患者,可以深度鎮靜麻醉方式(靜脈或肌肉注射)在門診分次治療,或安排在手術室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全口復健。深度鎮靜及全身麻醉,讓患者在沒有意識的狀態下接受治療,是省時、省力最有效率的治療方式。關於全身麻醉當然有一些風險,臨床上也有引起醫療糾紛的問題,不過在醫療團隊的合作下應可妥善因應,值得提出的是,該項的健保給付偏低,但基於愛心與社會責任使命感之所然,本院牙科部仍與小兒科及麻醉科組成醫療團隊,積極地為此類患者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願意接受治療的身心障礙患者須在術前做審慎的生理評估,再由資深的主治醫師為患者做全盤的診斷與治療計畫後,罹患全身性重大傷病或是三歲以下極端不合作之恐懼或焦慮的兒童,患有廣泛性齲齒及牙周病,無法施行例行性局部麻醉以致無法獲得良好的門診治療患者,建議可以全身麻醉進行牙科治療。目前本院牙科可接受預約看診,並向健保局提出事先申請,經核准後可以免費施行全身麻醉的牙科治療。此種全身麻醉通常可以在半天內完成,並可在當日辦理出院;如有特異體質者則需住院觀察,以確保患者安全無恙。不論選擇何種方式完成全口治療後,身心障礙的牙科病患至少每三個月至半年作定期檢查。例行檢查後醫師會施行全口清潔及塗氟等治療,同時指導家屬如何幫助身心障礙患者刷牙及使用各種不同的潔牙工具,宜鼓勵病患獨立完成刷牙的動作,或服用氟錠來輔助強化潔牙工作以維護口腔健康。

口腔癌高危險族群拒受檢,醫師表憂心

口腔癌高危險族群拒受檢,醫師表憂心

50歲的王先生嚼了一輩子檳榔,除了自己吃,也把檳榔當成是社交的工具。三年前,發現口腔裡,長了紅斑。一方面是害怕,一方面也是輕忽,就這樣拖了三年。日前,情況惡化,才讓王太太壓著到醫院檢查。經切片後,確定為口腔癌時末期,開刀後,失去了右臉,目前仍在積極接受治療中。王先生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民眾,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就得先戒了檳榔。日前,由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康仲然領軍,下鄉為民眾進行口腔癌的檢查。在進行篩檢的過程中發現,有部分民眾因害怕檢查呈現不良的結果,而不敢接受檢查。整整兩個小時,都在牆外徘徊,觀看其他民眾受檢,而不敢上前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康仲然醫師提醒民眾:口腔癌篩檢並不如想像中可怕,高危險族群更應定期作口腔癌篩檢,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康醫師指出,口腔常見的白斑症、紅斑症、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慢性潰瘍等癌前病變本身其實並不是口腔癌,只要妥善加以治療,其實是可以痊癒的。但若長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一直存在時,以後有極高的可能性發展成口腔癌,民眾勿輕忽這些早期的症狀,應即早向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求助,才能常保口腔的健康。康醫師表示,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3年癌症登記資料和95年死因統計,十年內,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從1千7百位增加為4千7百位,成長160%;死亡人數則從約1千位增加為2千2百位,成長110%。在台灣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易罹患的癌症,而且是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根據93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一年台灣有超過4700個家庭要被宣判親人罹患口腔癌,其中2千多個家庭因而失去至親,而患者平均死亡年齡只有55歲,比其他癌症早10歲以上。

長期使用含鈣藥物,洗腎患者恐有處處鈣化之危機

長期使用含鈣藥物,洗腎患者恐有處處鈣化之危機

長期使用含鈣藥物 洗腎患者恐有處處鈣化之危機磷能解取代傳統含鈣之磷結合劑 降低洗腎患者死亡率達50%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指出,國內目前有超過五萬名的洗腎患者,每年百萬人口新增病患已超越美國居世界之冠,且流行率也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2位,健保在洗腎的1年支出更超過280億。洗腎病患因腎功能衰竭而產生許多併發症,其中「高磷血症」為常見之症狀,根據各國研究顯示高磷血症與洗腎病患死亡高度相關。高磷血症治療所用含鈣之磷結合劑,如使用劑量過多將增加心血管疾病之死亡風險。高磷血症造成洗腎病患之死亡危機正常人從飲食中所攝取的磷,經腸胃吸收後有三分之二需藉由腎臟排出,當腎臟功能異常時,磷的排出自然就出現障礙,而導致「高磷血症」。一般醫師建議洗腎之病患,多食用含蛋白質之食物以維持健康營養之所需,這些食物包括肉類、奶及蛋等皆含豐富的磷,對於腎臟功能異常病患,容易使血液中的磷升高,卻又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即時洗腎也無法完全取代正常腎臟的排磷功能,因此大部份患者都有高磷血症,而需要使用磷結合劑來協助血磷的控制。新莊新仁醫院副院長兼ARC醫療顧問劉宏祥醫師指出,高磷血症會引發多種併發症: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血管及周邊血管、心瓣膜及軟組織鈣化,根據劉醫師20多年來臨床經驗表示,患者皆有可能在各個關節、器官及大大小小血管產生鈣化現象。一旦心血管發生鈣化,再加上高血脂症或血脂代謝異常所造成血管硬化,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將大幅攀升。平均洗腎患者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約高出正常人20倍以上,但年輕患者與同年齡正常人相較,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達數百倍。因此,洗腎患者需要使用磷結合劑來降低血磷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