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乳癌年輕化,女人30、40、50篩檢方式各不同

乳癌年輕化,女人30、40、50篩檢方式各不同

自我檢查是不夠的提到乳癌篩檢,許多婦女的觀念仍停留在:「不就是洗澡時,自我檢查就行了嗎?」羅東博愛醫院放射科陳明聰主任表示,有位五十多歲的女士,洗澡時在乳房摸到硬塊,但她想「應該不會那麼倒楣得乳癌吧」,於是拖了好幾個月,後來自己越摸越奇怪,在家人催促下到醫院接受乳房攝影才發現腫瘤已經五公分大了。這位女士從未接受過任何乳房檢查,除了「應該不會是我」的逃避心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讓男醫師檢查乳房很難為情」。羅東博愛醫院放射科陳明聰主任指出,事實上零期與第1期治癒率高的乳癌,自我檢查是摸不到的,女性自己發現的乳癌通常都已超過2公分大,多半已經是第2期以上。有效的乳癌篩檢診斷,有賴外科醫師的觸診、乳房X光攝影以及超音波檢查,或是進一步的細胞抽吸檢驗。人造海咪咪 vs自然小籠包 年輕vs年長  檢查方式各不同女性朋友會問:「那我該做哪一種?」時下許多年輕女性為求美觀,隆乳者不在少數。羅東博愛醫院外科主治醫師羅鴻捷指出,隆乳不會增加乳癌的罹病發生率,不過會增加乳癌檢查的困難度(乳房內有隆乳水袋,X光人員做乳房攝影操作時,會不好施壓,照到的乳房面積相對會比較少,有可能影響診斷,臨床上也曾有水袋被壓破的個案。),因此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比較適合採用超音波,進行乳癌篩檢。一般東方女性乳房較小、屬於緻密型,年輕女性若採用乳房攝影,常因乳腺組織緻密,拍出來的X光片上呈現白茫茫一片,再加上35歲以下婦女,乳房受放射線影響可能較大,一般建議以超音波檢查為主。至於乳房X光攝影則較適用於鬆軟型(脂肪較多)乳房,三十五歲到四十歲應做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再配合超音波交替檢查,五十歲以後乳房鬆垂,以乳房X光攝影檢查為主。不過還是要由醫師根據每位就診婦女的個別情況,決定最適當的檢查方式。由於乳癌篩檢有賴乳房攝影及超音波檢查,攝影技術、影像品質和判斷準確率非常重要,羅東博愛醫院與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日本NPO法人乳房攝影品質精度管理中央委員會,於97年4月12日至13日,舉辦「中日乳房影像品質提昇研習會」,中日專家學者與醫師、放射師,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東方女性,應該進行何種乳癌篩檢方式,進行技術交流與討論。乳癌年輕化 女性要注意羅東博愛醫院放射科陳明聰主任指出,隨著生活及飲食習慣日漸西化,乳癌已連續4年名列女性第一好發癌症,台灣婦女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比歐美少10歲,每11位患者就有1人小於35歲,似有年輕化趨勢。國內乳癌病例每年以7%到8%的速度持續增加中,目前每年約有6千名新增病例。過去兩年羅東博愛醫院乳房攝影篩檢兩千多例,最小可篩檢出0.7公分腫瘤,且攝影時都由女性放射師協助將乳房固定,讓女性朋友不會覺得尷尬。今年四月再購入最新頂級超音波儀器,超音波檢查無害無痛,可提昇蘭陽婦女接受乳癌篩檢的意願。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95年台灣地區因癌症死亡的女性共有1萬3,570人,其中死於乳癌者有1,439人(圖表一)。95年因為乳癌接受門診或住院治療的女性,高達5萬3,979人,較94年增加4,262人(圖表二),乳癌已成女性不可輕忽之重大疾病。台灣的乳癌發生率是每10萬人有49人,雖然低於美國和英國(圖表三),但已從乳癌低發生率國家躍升為中發生率國家。台灣年輕女性的乳癌發生率高於歐美國家也是相當值得注意的。美國婦女乳癌發生率最高的年齡是50到60歲,台灣是40到50歲;台灣40歲以下乳癌患者比美國高2倍,35歲以下年輕乳癌患者比率,台灣是美國的4.5倍(圖表四)。臨床發現年輕乳癌患者癌細胞惡性度較高、預後較差,歐美國家研究也證實,50歲以上婦女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可降低20%~30%的乳癌死亡率。因此羅東博愛醫院放射科陳明聰主任建議女性要定期接受乳房檢查,高危險群更要提早作乳癌篩檢。所謂危險群分為四大類:高危險群(乳癌機會大於一般人4倍):一側乳房得過乳癌,家族史中有停經前得過兩側乳癌,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次高危險群(乳癌機會為一般人2~4倍):母親或姊妹得過乳癌,第一胎生育在三十歲以後,未曾生育者,停經後肥胖,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患者,胸部大量放射治療者。略高危險群(乳癌機會大於一般人1~4倍):中量飲酒,初經在十二歲以前,停經在五十五歲以後。可能危險群:口服避孕藥,更年期荷爾蒙補充(HRT)。圖表一圖表二圖表三圖表四

我還可以懷孕嗎?

我還可以懷孕嗎?

即使台灣進入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雖然孩子的教養費用逐年升高,生活壓力上升,但渴望膝下有子的父母還是比比皆是,門診中就常見這樣的例子。42歲的小慧(化名)不孕多年,也曾是各大醫院不孕門診的常客,去年小慧來院探病時,無意中得知自然生殖門診的設立,決定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姑且一試,在做了一陣子的外陰黏液紀錄後,由紀錄結果發現其排卵功能不良,且每次經期結束後一周內,還持續會有咖啡色分泌物,又經檢查確認有子宮內膜息肉存在,在用子宮鏡切除約2公分的瘜肉後,再加上藥物治療改善外陰黏液的分泌狀況,持續追蹤外陰黏液紀錄三個月後終於順利懷孕,順利生下金豬寶寶。此外,隨著新移民的人口漸增,門診中也常見到大陸新娘的身影,43歲的尹華(化名)在家鄉曾有過一段婚姻並已結紮,後因再婚之故,嫁到台灣,她自覺年紀已不小,又急思為夫家傳承香火,於是來門診諮詢是否可以早日懷孕,經手術接通輸卵管後,再持續做了三個月的外陰黏液紀錄追蹤便順利懷孕,雖一度不幸流產,但三個月後又順利懷孕至今。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醫師 張正坤表示,自然生殖科技是以疾病為導向的治療,首先須找出器官的問題加以治療,再由外陰黏液紀錄探究生殖功能的問題,進一步治療。上述的幾個例子都是真實的案例,即使已屆不惑之年,或是曾經有過失望灰心,只要願意再踏出新的一步去尋求醫學上的幫助,也許一個新生命的萌芽,屬於媽媽的春天就不遠了。

好想要一個好鼻子─鼻整形的迷思

好想要一個好鼻子─鼻整形的迷思

「鼻整形」在台灣常被稱做隆鼻手術。事實上,隆鼻只是鼻整形手術中的一部分,由於亞洲民族常見鼻根或山根過低,故將鼻子做得更突出(也就是隆鼻),會比鼻子變小手術來得多,目前在台灣、日本及韓國大多流行使用矽膠人工鼻骨,雕塑形狀後再置入;歐美國家由於鼻子皮膚薄,不適合承受矽膠鼻骨較大的張力,多半採修整或移植鼻子內部的軟骨(病人本身的鼻中膈、耳後軟骨或是肋軟骨)來達到改造鼻子形狀的目的,至於何者為最好的手術方式,至今仍無定論。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 陳志剛指出,矽膠人工鼻骨可以分為L型及I型兩種,L型涵蓋鼻根、鼻尖及鼻柱,能對鼻形做較大範圍的改變,I型則只涵蓋鼻根部及鼻樑,台灣則較流行L型。人工鼻骨的好處是較容易做出想要的鼻形,特別適合有些鼻根太低的亞洲人,不過,矽膠鼻骨對人體來說仍是異物,對皮膚會產生張力,設計不良的鼻骨有時會撐破鼻尖的皮膚;此外,臉部骨骼的結構會隨著時間改變,原本合身的矽膠鼻骨在幾年後可能因張力過大而彎曲或變形,導致必須施行第二次的鼻整形手術。在鼻子上半部置入人工填充物,比較不會出問題,這是I型鼻骨設計的原理,缺憾是無法很戲劇性的改變鼻子形狀,頂多能將鼻根墊高而已,術後的美觀效果不如L型鼻骨;但如果採用L型鼻骨,問題常出在延展性小的鼻尖或鼻柱皮膚,因此,醫師在設計鼻整形手術的同時,必須考量病人本身鼻子皮膚的特性,如果鼻尖承受過大張力,就容易造成皮膚壞死或變形。歐美鼻整形手術主要藉由修飾鼻子軟骨結構來達到外觀上的改變,由於使用病人本身軟骨,不會有異物反應,較不易像矽膠鼻骨會有皮膚張力過大的問題,手術方式雖較複雜,但對於鼻尖及鼻柱來說最合適,後遺症也最少;不過,對於山根(鼻根)太低的亞洲人來說,由於需要很大量的自體軟骨,同時不容易雕塑的很平滑,使得術後鼻根部的觸感不佳。由於對鼻子皮膚解剖特性以及鼻整形手術的了解,目前已經有醫師開始針對適合的病人,將鼻子上半部及下半部的皮膚用不同的手術方式來處理,上半部使用I型矽膠鼻骨,下半部則使用自體軟骨,後遺症較少,比較不會有矽膠鼻骨變形的問題。鼻整形是一項非常複雜且充滿美感的手術,不同的臉型適合不同的鼻形,加上每個人心目中理想的鼻形都不一樣,因此在接受手術之前一定要與您的醫師做充分的溝通,才能得到令您滿意的鼻形,建議病人在手術前應該至少有三次的門診,抉擇出對自己最合適的手術方式。

高度近視一定會視網膜剝離嗎?

高度近視一定會視網膜剝離嗎?

台灣由於地狹人稠,居住空間較擁擠,加上升學壓力大,導致近視好發率節節上升,初發年齡也逐年下降。據研究發現,孩童越早得到近視,度數越不易控制,日後成為高度近視的比率也越高。高度近視者因眼球擴大與拉長,眼球壁也隨之變薄、變脆弱,一旦眼球壁產生裂孔後,眼球內玻璃體中之膠狀液體會慢慢滲入視網膜下方,使得主管視覺最重要的神經性視網膜與色素上皮層分開,也就產生了近視族最畏懼的「視網膜剝離」。諾貝爾眼科醫師 劉淳熙表示,視網膜剝離一開始可能只有不明顯的前驅症狀,如閃光幻視或眼前產生一群浮動的黑點,接著就會產生進行性的視野缺損及明顯的視力減退,萬一視網膜剝離的範圍影響到黃斑部,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視力喪失。視網膜剝離除了要保護眼球遭受碰撞,是無法使用藥物來預防的。但若能早期發現視網膜的裂孔或退化,即可在門診接受簡易的局部視網膜雷射光照,避免玻璃體進入裂孔。但若有明顯之視網膜剝離,便須住院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以「鞏膜扣壓術」為主,有時還需要合併「玻璃體切除術」或「氣體視網膜固定術」,術後復元時間也較長,同時一旦產生視網膜剝離,一般皆極有可能傷及視網膜原本之功能而損害視力。建議高度近視者最好每半年接受詳細的視網膜檢查,一旦發現眼前有飄動的黑點、黑影或突現閃光,就須立刻安排散瞳之眼底檢查,及早找出病兆,及早治療。高度近視族也有較高比率罹患黃斑部退化、青光眼、白內障之嚴重眼睛疾病,定期檢查眼睛健康狀況才是上策!

幼兒容易發生的眼睛疾病

幼兒容易發生的眼睛疾病

一般常見的幼兒眼部疾病有以下幾種:一、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由於胎兒在母體內尚未發育完成,故易伴隨許多疾病的產生,可能造成日後的斜視、弱視、屈光異常、青光眼及視網膜剝離,嚴重者更會因此導致失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可依視網膜發展情形分為四期,輕微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第一、二期)會自動痊癒、發育成熟。嚴重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第三、四期)則應積極施以冷凝、雷射或手術治療。二、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及新生兒眼炎這兩種問題皆會造成流眼淚、眼屎較多,可使用抗生素眼藥水治療。但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多在出生就有溢淚、眼睛分泌物增加、擠壓鼻梁、有膿樣物的情形。大部分的鼻淚管阻塞皆會在出生幾個月內自動緩解,若於接近一歲還是症狀明顯,宜儘速就醫施行淚管通條術治療。三、先天性眼瞼下垂出生時即發現有明顯「大小眼」,孩童也會常有抬頭的奇怪姿勢。若下垂情形嚴重,兩歲以前要動手術,以免影響視覺發展。若下垂不是很嚴重,只須密切觀察視力發展情形。四、斜視即俗稱的「鬥雞眼或脫窗」,約有2%的幼兒有斜視現象,有些是與生俱來,然而大多數是不明原因造成。屈光不正亦是造成斜視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遠視容易形成內斜視。斜視要找出原因並早期治療,以免變成弱視。有一種情形稱為「假性內斜視」,發生原因是內眼貲部皮膚過多將眼白遮住一部分,外觀看來兩眼球靠得很近很像內斜視,實際上並沒有斜視,大多年紀大一點就會改善,無需過度擔心。五、弱視造成弱視的原因:斜視、兩眼不等視(兩眼度數差250度以上)、高度屈光不正(高度近視、遠視、散光)、視覺剝奪引起之廢用性視力(如眼皮下垂、白內障)。幼兒常用視力較好的那眼,視力差的那眼不用,久之,就造成弱視。弱視若能及早發現(七歲以前),配眼鏡、遮蓋治療或施以弱視訓練,皆能獲得良好效果;太晚發現,療效將大打折扣,而徒勞無功。 六、屈光不正因為近視、遠視、散光引起的視力模糊,看物體時,瞇著眼睛可以減少屈光度數而看得更清楚。如果發現家中孩童常瞇著眼睛看遠處物體,要及早檢查原因。若未能及早治療高度遠視、散光,有可能產生弱視。近視問題也必須定期檢查控制度數,避免惡化至高度近視。本文擷取自 『眼睛保健聖經』一書,由圓神出版社發行

自殺者親友常見之心理困境

自殺者親友常見之心理困境

所謂自殺者親友包含家人、朋友、情人、同事,有交情的人,有時候甚至還擴及到看護或是醫療機關的工作者。而親友的反應強度,會根據和自殺者之間的交情深度或時間長度而不同。自殺者如果與他們是小有交情的人、同學或同事,多少會受到打擊;但是換成是家人、情人或摯友,情緒反應會更強烈。這些情緒反應會因人而異,沒有一定的順序且猶如狂風暴雪般肆虐人的心靈。高雄立市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醫師 陳偉任指出自殺事件發生後,身邊的人大多表現得若無其事,小心翼翼地避談傷心事,以致於自殺者及親友刻意去壓抑情緒,但壓抑的情緒終究有天還是會反撲。雖然可以肯定,讓他們沉靜一下總比不謹慎的話語或態度好的多,但是「持續痛苦,陷入低潮也不是辦法」,依據高雄市自殺防治中心兩年來之實務經驗,常見之自殺者親友心理困境如下:《驚訝》絕大部分的人,在接到消息的第一反應是:「怎麼會這樣?」、「他真的這樣做?」心中會因過度驚訝,而顯得手足無措。《恍惚》有些人說,在得知自殺消息時,那份驚訝使心跳加速,而腦袋一片空白、思考停擺,根本忘記自己是誰,也不記得自己說過什麼,這一段時間做了什麼。《自殺相關情境再現》由於突如其來的自殺事件,帶給他們的衝擊太強烈了,有些人的腦海裡會不斷浮現他們和自殺者自殺前夕見面的場景。《否認》也有人因為無法承受自殺這項殘酷的訊息,而產生極欲否認事實的行為,例如:「覺得應該只是剛好同名同姓」、「是聽錯了吧?根本不是什麼自殺吧!」、「所有事情都會沒事的」。《自責》親友認為自殺者會選擇死亡的直接原因在於自己,因而產生強烈的自責,例如:「一定是我那時候說的那句話刺激到他了。」、「早知道就應該認真的聽你把話說完。」、「你明明有暗示了,我竟然忽略掉。」會責備自己沒為自殺這件事做出任何的預防。《憤怒》「為什麼?為什麼你要這麼做?你擺明就是故意做給我們看的吧!」甚至挑釁自殺者再進行自殺,其實對自殺者發怒、再怎麼罵也於事無補,甚至是加深傷害的。然而,親友發怒的舉動有時候只是是表象,他們憤怒的箭頭實際上是指向自己。《情緒轉移》當自殺者親友把怒氣發洩在他人身上時,會把責任轉嫁給其他人,以緩和自責感。《隱瞞》有不少人擔憂旁人在自殺者親屬的背後竊竊私語或深信「自殺是家族的恥辱」,因而隱瞞自殺的事實,或讓這個問題看起來並不重要。而身旁的人也順勢配合,完全不提起自殺的往事。

春雨很『濕』意,居家安全別大意

春雨很『濕』意,居家安全別大意

綿綿春雨下個不停,為多雨的蘭陽增添了一股詩意。同時,也為宜蘭民眾帶來揮不去的『濕意』。乍雨還晴,陽光露臉,空氣中保含的水氣,讓居家環境好像泡在水裡一樣,牆面、地板、窗戶上凝結了一層水霧,更甚著,延著牆面流下一道小河流似的水珠。衣服與棉被摸起來也又冰又冷。羅東博愛醫院提醒民眾,在這樣高溫高溼氣候條件下,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同時,也要預防家中的老人家因地板濕滑而跌倒。 急診日前就接到好幾起因地板濕滑而跌倒骨折而前來求診的病患。羅東博愛醫院復健技術科副主任張文欽表示:老人家本來就是跌倒的高危險群。而因為反潮導致濕滑的地板,更容易讓肌力、反應力與平衡能力都衰退的老人家跌跤。 張文欽物理治療師說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年的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的老人有20%曾有跌倒過的經驗,其中更有44.4%發生在自宅內。因此,為了避免家中濕滑導致的跌倒事件,除了利用除濕機保持家中的乾燥及地板乾爽外,防滑的地材或塗料、地墊及扶手也都可以減少跌倒的事件發生;此外,保持室內的充足照明與擺設整齊更是防止跌倒的不二法門;另外,可依家中老人家的需求,在醫師及物理治療師的評估建議下,給予適當的步行輔具,增進步行的穩定與省力。 除了要小心跌倒的問題外,黴菌、細菌與塵蹣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之下會快速增殖。羅東博愛醫院皮膚科張景皓主任表示,這種又濕又熱的天氣,很容易讓溼疹、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病情惡化;胯下、臉部也容易因為黴菌、細菌的滋生而長癬;香港腳的問題,也容易在這個季節惡化。張景皓醫生提醒民眾,在面對皮膚的症狀時,除了要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外,別忘了打開家中的除濕機與空氣清淨機,降低空氣中的濕度;枕頭套與被褥也要經常換洗,以免細菌的滋生,才是治本之道。

抗暑中醫DIY

抗暑中醫DIY

預防中暑首先要重視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可稍作午休,平日養成體育鍛練的好習慣,多飲白開水、適當補充營養,室內要通風良好、隔熱遮蔭,即使外出也要作好衣帽防護、避免高溫曝曬。其次要重視夏日的飲食,避免肥甘厚味、暴飲暴食及恣食生冷,如此容易造成腸胃功能的損傷,進而加重暑濕的症狀。《DIY抗暑粥》組成:薏仁、新鮮蓮子肉、新鮮山藥、紅棗、小米、綠豆、白米依個人喜好,加入新鮮荷葉湯(新鮮荷葉1張或乾荷葉1/3張事先煎湯備用),熬煮成粥《DIY抗暑茶》組成:金銀花1錢  菊花3錢  山楂5分  兌入2包綠茶  加入700c.c熱水沖服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黃慧君表示,一般民眾常常使用刮痧來治療輕度的中暑,刮痧其實類似按摩的作用,它是利用水牛角製成的刮痧板來刺激皮膚,使得皮下充血、毛細孔擴張,以便讓體內暑熱穢濁濕氣由裏出表,如此經絡氣血得以暢通,進而調節身體五臟六腑的功能。刮痧前,刮板及所刮部位的皮膚要注意消毒,小兒或體瘦者,因為皮膚柔嫩需特別注意輕刮,或隔著薄衣來刮。刮完痧後1小時內,不要洗冷水澡,最好馬上休息,避免吹風、流汗,且多補充水分,配合抗暑飲食,以助清熱解暑。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痧,再次刮痧的時間需間隔3-7天,以個人皮膚上痧退為標準。刮痧療法的禁忌有,年老、久病體弱或過度疲勞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心血管疾患,糖尿病患者,皮膚有傷口者,皮膚容易過敏者,骨折處、局部組織腫脹處,饑餓或剛吃飽者均要慎刮、禁刮。

小切口雙眼皮成形併抽脂手術

小切口雙眼皮成形併抽脂手術

在台灣40%的人是單眼皮,如何變成電眼型男型女,就要慎選適合您個人需要與條件的整形方式。光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 吳文宏指出,傳統的雙眼皮整形技術有“縫合法”及“手術法”兩種:1.) 縫合法:要在上眼皮切3個針孔,再使用8字縫合法,由眼皮縫向結膜,再由結膜縫回眼皮,最後打結在皮下。優點是7天內即可消腫恢復自然,且手術時間短;缺點是無法拿掉多於皮膚與脂肪,兩年內有20%的人會鬆脫變回單眼皮。 2.) 手術法:指在上眼皮上方切開一道雙眼皮切口,撥開眼輪匝肌,再把眼輪匝肌深部之“提上眼瞼肌膜”與“真皮”縫合沾黏在一起至少3點。優點是可以根據個人眼睛周圍條件做大幅修正,並造成永久的雙眼皮;缺點是需要30天以上才會消腫回復自然。為了要達到使所有受術者都擁有高度滿意,因此採取小切口雙眼皮成形術合併抽脂手術,此手術方法是在上眼皮切3個各2mm的小切口,經由小切口撥開眼輪匝肌,抽取出脂肪,並將“提上眼瞼肌膜”和“真皮”縫合在一起,皮膚小切口無須縫合,也不必拆線。優點是可兼具縫合法與手術法的優點,且7天內可消腫恢復自然,且兩年內鬆脫的比率小於1%,讓您輕鬆就能擁有人見人愛的迷人電眼。

鼾聲隆隆,真的無所謂嗎?

鼾聲隆隆,真的無所謂嗎?

最近美國統計有55%的成人會有打鼾的現象,25%則為經常性打鼾,男性及體重過重者易發生問題性打鼾且隨著年齡而加重。人們會打鼾乃從小就有的現象,兒童的鼾聲是由於扁桃腺及腺樣體肥大產生呼吸道部分阻塞而造成,隨著年齡長大,扁桃腺及腺樣體會逐漸縮小,要是不造成睡眠呼吸中止,尚不致造成大問題。然而成人的呼吸道卻因為口腔、舌頭及咽喉的肌肉鬆弛而發生阻塞,尤其在夜間熟睡時肌肉最鬆弛,上呼吸道也產生嚴重的阻塞,當呼氣時,氣體無處可走,於是由口腔或鼻腔擠出,使軟顎、舌根部及懸雍垂產生劇烈的振動,鼾聲於焉產生,輕者產生睡眠呼吸障礙,嚴重者即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據統計約有20%至40%打鼾的成年人同時也會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彰化基督教醫院睡眠醫學中心醫師 溫永頌指出打鼾程度可分四級: 第一級為只靠在臉旁可聽到鼾聲,第二級為在臥房內可聽到鼾聲,第三級為在臥房外且房門打開的情況下可聽到鼾聲,第四級為在臥房外且房門關閉的情況下可聽到鼾聲;由此可知您對家人困擾的程度。打鼾是常見的睡眠疾病,輕者就如同得個感冒一樣無關痛癢,嚴重者則會導致身體嚴重之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障礙、工作不順遂及婚姻生活不協調等種種後遺症,故不能以等閒視之;如長期發生此問題,不論本人或伴侶都應一起到睡眠醫學專門醫師門診共同治療,以得到「無聲勝有聲」的高品質睡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