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血管長泡泡?認識顱內動脈瘤

血管長泡泡?認識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其實不是腫瘤,故無良性惡性之分,它通常是因血管壁因故變的薄弱後,在血流不斷的衝擊下逐漸膨出似氣泡般,俗稱「血管長泡泡」。沒有破裂前,正如暴風雨前的寧靜般的沒有徵兆,一般的斷層掃描也無法查出,目前只有高階健檢使用的64切斷層血管攝影可以做早期篩檢。日前敏盛醫院接獲一名85歲女士,因顱內動脈瘤破裂,意識陷入重度昏迷,但由於血管因老化而過度彎曲,不利於栓塞,手術治療便成為需要考慮的一個選項。在充分與家屬溝通過後,醫師決定實施顱內微創開爐術。顱內微創開爐術能在夾除動脈瘤的同時清除血塊,及實行顱內壓監測,術中使用高階誘發電位監測,可確認兩側大腦功能保存良好,由於該手術傷害小,恢復快,該名病患在三天後即由重度昏迷恢復意識。敏盛醫院表示,顱內動脈瘤臨床上依出血的嚴重度可分為五級,輕者只有劇烈頭痛,意識仍然清醒。越嚴重的昏迷指數就越低,預後和嚴重度有直接關聯;通常40%的病人會死於第一次的出血,生存者也會面臨再度出血及出血後血管欒縮造成大中風的危險。治療主要是針對預防再度出血為主,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為所謂的血管內治療,利用導管做白金線圈的栓塞,優點是不需開顱術,缺點是再發率較高,需定期做腦血管攝影,另外如果血管太彎時,也不容易成功。另外一種方式則是「手術」,傳統的開顱術,傷口大,破壞較多,現已發展出微創開顱手術,傷口小、破壞少、恢復快,也不需理光頭,手術是在顯微鏡下將動脈瘤夾除,手術中再輔以精密的監視設備,使危險性更低,而且動脈瘤的再發率也很低。故對於年邁的老人家而言,可以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隱形殺手,死亡率及殘障率很高,如果可事先篩檢出,宜及早治療,一旦破裂後,需儘快利用栓塞或微創手術來預防再出血已提高治癒率。

更年期聰明吃 苗條健康有一套

更年期聰明吃 苗條健康有一套

一旦年過三十,人體會因新陳代謝機能的減慢而使得體脂肪所佔的比例逐漸增加,肌肉質量所佔的比率反而減少,因此體重逐漸增加,甚至出現肥胖的現象。肥胖的形成環境因素佔了95%,包括近年來生活水準的改善,食物獲取率的提高,加上多吃少運動以及不均衡的飲食習慣,使得肥胖者愈來愈多,並衍生出許多像高血壓、心臟病等與肥胖有關的疾病,其中以心肌梗塞最為嚴重,常導致猝死,是更年期婦女乃至於銀髮族的致命殺手。臺安醫院婦產科徐弘治醫師表示,更年期婦女若想延年益壽,需從日常生活飲食調整做起,配合持續的規律運動,戒菸少喝酒,方能達成養生保健的目標。徐弘治醫師從飲食調理提出以下建議:一、要降低血脂膽固醇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前者會引起血管硬化,故被稱為壞膽固醇,後者可將膽固醇從血管壁帶走,因而有保護血管的功能,故被稱為好膽固醇。過去不少研究指出,壞膽固醇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如能將其降低確實可以減少冠心病死亡率與中風;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遂成為降低膽固醇的首要目標。徐弘治醫師指出,要達成此目標,應先調理飲食。採用低油、低鹽、低糖、低熱量的均衡飲食,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及富含維他命A、C、E等蔬果;也就是說內臟海鮮蛋卵類食物要限量使用,多吃榖類、糙米、薏仁、燕麥、豆類;烹飪時多採用「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大豆油,多利用蒸、煮少用煎炸;少吃精製甜食,並善用保健食品如茶葉、魚油、紅麴等來幫忙控制血脂。再加上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腳踏車、慢跑、打太極拳、跳元極舞、土風舞、打羽毛球等,每週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如此若尚未改善血脂肪,就得採用藥物治療,血脂一但控制得宜,也會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危險。二、控制體重利用身體質量指數(BMI)可以計算自己有無肥胖的危機。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若數值介於18.5~24,則屬正常;若介於24~27之間則屬過重;若BMI大於27,則屬肥胖,應攝取個人適當的熱量及均衡的營養或參加醫院的減重班,來維持理想的體重。三、貫徹正確的飲食原則要多選擇新鮮富含蛋白質、纖維的食物,可使排便通暢,避免便秘、憩室症、憩室炎的發生。少吃肥肉、多吃蔬菜水果,具有抗癌的作用,可降低20%大腸癌的發生率。避免含鹽份多的加工食品,以預防高血壓。多吃含鈣食物如小魚乾、牛奶、豆腐等來補充鈣質,強健骨骼,預防骨鬆症的發生。徐弘治醫師強調,更年期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藉著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坦然面對也能活出彩色的人生。

乳暈縮小手術

乳暈縮小手術

其實許多女性都有乳暈、乳頭太大的困擾,卻不知道一個很簡單的乳暈/乳頭縮小手術,就可以將巨大的乳頭、乳暈還原成嬌小秀氣的模樣,也有許多接受隆乳手術的病人在滿足了罩杯升級的喜悅之後,才發現乳頭卻變得更突出、乳暈也變得更大、更難遮掩了。乳頭、乳暈在人體構造上是乳房的一部份,共同完成哺乳的工作。當一個女人懷孕之後乳房內的乳腺在受到荷爾蒙作用之下就會開始成熟脹大,乳頭、乳暈的顏色開始加深、尺吋也逐漸成長,這些改變都是為了扮演母親的角色而轉變的。但隨著哺乳期的結束,乳房快速萎縮了,一下子回到原來的尺寸,乳頭、乳暈卻一點也沒縮小,甚至隨著外來的刺激,乳頭還會不斷增大、增長。「乳頭縮小手術」跟去除腳跟厚皮的道理很接近,都是將後天增生的外圍組織切除,讓乳頭在保有原來功能條件下,回到原本嬌小秀氣的模樣,因為沒有侵害到乳頭內的乳管,所以不會影響輸送乳汁的功能。「乳暈縮小手術」則是將太大的乳暈外圍以同心圓的方式將多餘的部份切除再仔細縫合就完成了,一般而言只要乳暈的尺寸不要太大,或縮小的尺寸不要太多,通常只要一次的縮小手術可以達到理想的大小。乳頭、乳暈的組織,較一般皮膚強靭許多,術後復原能力也很好,所以手術過程不會有太大的疼痛感,只要施打局部麻醉針就可以了,術後的復原期也很快,術後照護也只要自行居家換藥即可,大約7天就可以拆線了,旣不影響生活,術後效果又很明顯~是近年來美容手術中接受度成長最快的項目之一。雖說這是個滿意度很高的手術,但在門診時也會遇到病人質疑乳頭、乳暈縮小手術,術後是否會導致無法正常哺乳、乳頭凹陷或乳暈外圍呈放射狀等後遺症,這些成因主要是因為在執行乳頭縮小手術時,損傷了乳頭中心的乳管,或乳暈縮小時切除面積太大所造成,要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對經驗豐富的醫師都是很容易的,只要病人能與醫師充份溝通,並了解正確的手術目的,與術後的期望,要確保術後滿意的成果一點也不難。

用愛抗癌,永不放棄!

用愛抗癌,永不放棄!

「這場病,我看見每個生命的獨一無二。」參加台灣癌症基金會「第二屆抗癌鬥士選拔」的湯家安,在三十六歲的人生精華時期,卻被診斷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經歷過兩次開膛破腹、十二次化療,讓她對生命有的態度完全改觀,與另一半的感情也更為堅定。湯家安在發現罹患大腸癌後,還來不及猶豫、悲傷,就讓醫生截去25公分的結腸與直腸。接踵而來的「化療」考驗,強烈的副作用讓她幾乎嘔出膽汁、掉光頭髮,血球的數值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不得已接受輸血,卻不幸感染C型肝炎,肝功能指數一度飆高到1250,讓她欲哭無淚。當湯家安插著呼吸器進入加護病房時,當下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活下去」,僅僅是認真而且用力的呼吸,為了存在而掙扎。癌症,讓她放棄做夢的能力,失去規劃未來的勇氣,因為不確定還有幾個明天?原本薪資優渥的工作停擺了,計劃中的婚禮也泡湯了,擁有的一切都消失不再。回想起這一年的抗癌,彷彿一個世紀這麼長,現在到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癌友關懷教育中心」練氣功與拖地板,是湯安家每天的兩大重要事情。經過生死的磨難,湯家安臉上洋溢著笑臉,說現在打算和另一半重新規劃婚禮,「勇敢抗癌讓我比從前快樂!我們更堅定要相互扶持下半生,雖然我們都不知道未來還有什麼考驗,但是我們有信心孤注一擲,欣然面對我們的人生。」如果你也是抗癌鬥士,請與我們一同迎向陽光,感動社會上其他癌友,用愛抗癌,永不放棄!這次由台灣癌症基金會、遠雄人壽、台灣諾華公司,共同推動的「第二屆抗癌鬥士選拔」活動,報名截止日期只到8月31日,參加者有機會獲得五萬元獎勵金。相關資訊請上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 http://www.canceraway.org.tw/fighter/

教養過動兒  多鼓勵少說「不」

教養過動兒  多鼓勵少說「不」

「過動兒」是「注意力缺損過動症」病童的俗稱,主要的臨床問題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及行為衝動。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蓉蓉醫師表示,過動兒的特徵可能在嬰兒時期就呈現睡眠不定時、時間短、躺在床上也是動的時間多、不安、哭泣以及餵食上的困難。學齡前過動兒則可能出現明顯不能專心以及動個不停的現象,也常有動作協調不佳以及語言發展遲滯的現象。小學時期的過動兒可能表現出典型的活動量大、容易分心、衝動等行為,容易在做作業時沒看清楚題目,未經思考而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影響學業成績,也常因為坐不住、干擾別人、衝動性,而造成和同學相處的問題。少年時期的過動兒,坐立不安的現象減少了,活動量大常使他們朝運動方面發展。但是少年及青年期過動症患者最大的問題,不只在學業、人際關係上,甚至在後來的就業都會出現衝動控制不佳的問題。如果父母親有照顧孩童學習上的障礙時,黃蓉蓉醫師建議,最好是帶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加以評估。如果確定符合過動兒的診斷,一般處理的原則可分幾方面如藥物治療、行為治療、課業輔導、日常生活安排等。但是前提是父母親要有正確的認知及態度,才能配合醫療。事實上父母的接納與支持,是過動兒朝向正常發展最大的助力。在幫助孩子改變行為的同時,父母也需適度調整自己的個性來配合過動兒,孩子的心理也會比較健全。此外,過動兒因無法滿足常規的標準、或一般父母的期望而容易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其實孩子是無辜的,千萬不要讓自己失望的情緒影響了孩子對自己的信心。黃蓉蓉醫師建議,父母可儘量安排一些活動如游泳、溜冰等一方面滿足其過好動需求,並藉著鼓勵、讚美其較專長部份,增加自信心,彌補因學業、人際關係上的挫折造成的自卑心態。功課方面可安排一對一的教導方式,彌補過動造成的學習障礙。這些不足的地方是需要較長的時間,千萬不要抱著馬上要看到結果的心態,期待或要求太高對孩子來說都是壓力。父母親雙方也要要互相支持、態度一致,互相體諒與支持,千萬不要因孩子而互相埋怨、怪罪對方,甚至因孩子的存在而造成夫妻感情不和諧。處理問題時,儘可能不要有太多的情緒反應,先停下來想一想,孩子的行為是否嚴重?是可忽略的嗎?行為是來自焦慮不安或故意?再依原則處理。黃蓉蓉醫師強調,過動兒確實是不容易教養的,作父母有生氣情緒或罪惡感是常見的,給自己一些休息,免除照顧責任的休閒生活,會很有幫助。同時讓老師與父母瞭解孩子問題所在,可避免因孩子過動行為激起的不悅情緒,影響正確的處理,減少父母老師間不必要的指責與攻詰。◎在管教上父母應注意的一般原則1. 溫和的語言態度2. 多給予鼓勵,少說「不」3. 協助集中注意力4. 減少環境刺激5. 分段學習6. 規律的日常活動安排7. 注意環境安全教養過動兒對父母而言是一大挑戰,父母應了解及接納孩子,調整自己的個性及過高的要求,彼此間互相支持,才能走更長遠的路。且唯有合理的教養態度及方法,配合適當的醫療才是改善的根本之道。

搶救危機家庭 需要你伸出援手

搶救危機家庭 需要你伸出援手

根據內政部96年度資料顯示,全台低收入戶計有9萬682戶,人數近23萬人;同時有39萬個新移民家庭仍處於較弱勢的社會中下層,61萬戶特殊際遇家庭必須在困境中生存,共有一百萬家庭正面臨著暴力、失業、貧窮等各項危機。94年8月,聯合勸募針對社福機構進行需求調查,並同步檢視專家學者研究資料,綜合分析後發現,台灣社會在家庭方面的需求和問題最多,尤其當家庭在「經濟」、「健康」、「婚姻關係」等三大主要功能失衡時影響最劇。大環境變遷,促使家庭功能失衡的「危機家庭」越來越多,在台灣,每七個家庭就有一個可能是危機家庭,亟待社福團體伸出援手。婚姻、健康、經濟是構成家庭關係的「黃金三角」,若其中一個失衡,又沒有其他支持因素,這類家庭就很容易出問題,形成所謂的「危機家庭」。這些一再在真實生活中上演的故事情節。而你不該只是個觀眾,您的愛心捐款,可以幫助800個獨居或失能老人獲得溫飽及妥善的照護,安養他們的晚年1259個弱勢家庭孩子,透過課業輔導與陪伴,減少學業低成就,增強競爭力3187個單親或婚暴婦女脫離險境,穩定生活狀況,減輕經濟負擔4000個新移民家庭解決來台生活適應問題,穩固婚姻及親子關係。搶救危機家庭,刻不容緩。詳細活動辦法請上:www.unitedway.org.tw/crsisfamily

夏日高燒、關節痛 小心感染登革熱

夏日高燒、關節痛 小心感染登革熱

由於全球暖化因素,病媒蚊孳生情況較往年嚴重,衛生局日前又發現兩起登革熱陽性個案,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宣布台北市進入防疫安全管理紅燈警訊期。目前登革熱通報病例有64例,確診32例,其中30例皆為境外移入,衛生局呼籲所有市民加強清除病媒孳生源避免被蚊蟲叮咬,以防疫病擴散。接獲通報當日,衛生局即完成孳生源及病媒蚊調查,並由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清潔隊前往住家周圍及工作地點環境噴藥及滅蚊工作。由於此次確認2例個案,其感染源尚不明,爲避免登革熱疫情擴散,衛生局業從兩個案住家附近周圍半徑100公尺內之住戶及其公司同事進行登革熱衛教宣導,並執行附近居民全面性採血,以進一步釐清感染源;全面訪查個案住家附近診所,將個案發病前1個月曾至診所就醫且具有感冒症狀之患者全面造冊並列管追蹤。登革熱早期症狀為高燒、骨頭關節痛、紅疹,衛生局再次呼籲所有市民隨手清除家生孳生源,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同時請各大醫療院所如有發現疑似病患,應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局,若症狀不典型,請以主動疫情監視通報,並採取檢體送檢驗,市民務必做好防蚊措施,若懷疑感染登革熱,請即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早偵測,不但可保障自己的健康,也可以保護家人不受傳染病的威脅。市民若有登革熱相關疑問,請撥打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詢問。■預防登革熱應注意以下幾點1. 『除積水、清容器、滅孑孓』,落實孳生源清除三步驟。2.  做好防蚊措施,避免遭蚊蟲叮咬。3.  出現紅疹、關節痛、發燒等疑似登革熱症狀,務必儘速就醫,如有旅遊史或接觸史也請主動告知醫師。4.  請各醫療院所醫師提高警覺,遇有疑似登革熱症狀者,應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局。

只要5C.C的血 為自己做好深度癌症健檢

只要5C.C的血 為自己做好深度癌症健檢

聽到癌症,你怎麼想呢?國人可說是聞癌色變,然而最好的治癌方法仍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為醫學研究發現,癌症的形成與基因及環境因素息息相關,因此,新一代以基因來檢測體內癌細胞蹤跡,甚至可早期預測的「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檢測技術愈來愈受到重視。光田醫院腫瘤內科郭集慶醫師表示,現在只須經由5c.c.的血液即可完成檢查,除了對於零期癌症的篩檢率更高外,其方便、省時的優點也符合現代人重視經濟效益的特性。自從基因被解碼之後,醫學便朝向基因與疾病之間的關連作研究,郭集慶醫師指出,目前已經知道將近四千多種的疾病是與「基因」有關,因此,若是能夠早期預測出自己是否是罹癌高危險群,是每位注重自己身體健康者所關心的。「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檢測技術可偵測絕大部分的上皮細胞癌,包括國人最常罹患的如肝癌、肺癌、乳癌、胃癌、口腔癌、子宮頸癌、淋巴癌,均有相當比例可檢測到此基因之變異,因此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並施以積極的治療,將可避免民眾長期處在罹癌恐懼的威脅下。郭集慶醫師強調,癌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成效是最佳的,同時也是對抗癌症的不變法則,但是一些癌症篩檢工具其侵入性的檢查項目,卻常常讓民眾望之卻步,也大幅降低了接受度。而「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檢測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血液中的基因,再搭配專科醫師詳細的病史分析或是理學及基本的影像學檢查,將可大幅提昇癌症預測準確性,比起傳統癌症篩檢標記如CEA、CA-125等,敏感度及準確性更高,臨床上亦可偵測微小轉移病灶或復發之可能,無疑是癌症篩檢的一大利器。

過敏體質取決於你的基因遺傳

過敏體質取決於你的基因遺傳

根據國外知名過敏期刊調查資料顯示,全球具有過敏性體質的人,約佔所有人口的30%,而台灣地區屬海島型氣候,濕熱、溫差大,且空氣污染嚴重,近年來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患者其成長率比以前增加三倍之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張棋楨醫師表示,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通常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一、致敏化:約佔全人口數的30%第一階段並不會有過敏症狀,「基因」是過敏疾病發生的關鍵因素,有過敏體質的個體,接觸到過敏原,是個體對過敏原產生過敏,亦即產生過敏球蛋白IgE。張棋楨醫師解釋,通常這個階段的個體是在免疫功能還不健全,或是有呼吸道感染及發炎時最容易產生。二、敏感化:約佔全人口數的20%此階段主要是已經有過敏球蛋白IgE的人,再度接觸到過敏原,使局部組織及器官產生發炎反應,所以會有過敏疾病的症狀產生,例如皮膚過敏、眼睛過敏、鼻子及氣管過敏等;第二階段的過敏病人不但有IgE,且有過敏症狀。三、變形化:約佔全人口數的5%組織器官由於經常發炎反應產生組織變形,這個階段不一定要接觸過敏原,任何一種空氣中的刺激物及污染物或運動都會造成症狀。由於組織已經不可逆的變形,因此無法痊癒;也就是有罹患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不僅常有症狀,且會有永久性症狀。張棋楨醫師指出,台灣地區最常見的過敏物質,在空氣方面主要為家塵、蟑螂、動物皮膚、黴菌及花粉等;食物分面主要為牛乳、蛋白、豆類、魚蝦、水果類。刺激物質最常見的為空氣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近年來,治療過敏方式也有革命性的發現及改變,張醫師強調,最重要是了解過敏疾病,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發炎反應,因此對於過敏疾病的治療方式不斷推陳出新,療效越來且副作用越少。目前治療過敏疾病的最新發展如下:1. 新型抗組織胺:此種藥物已發展到第三代,抗過敏效果良好且不像傳統型抗組織胺會造成昏睡、注意力無法集中。2. 白三烯素拮抗劑:對於中度氣喘患者有相當不錯的療效,在治療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亦有效果,且可降低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劑量。3. 抗IgE抗體生物製劑:它是令人期待的藥物。抗IgE抗體製劑可與IgE抗體結合,使其失去功能,而達到治療的目標。此生物製劑在國外已上市且治療效果很顯著。4. 抗介白質-5生物製劑:在調控過敏發炎反應中,抗介白質-5生物製劑能阻斷發炎細胞聚集,進而抑制過敏反應。此類藥物已進入人體實驗階段,相信將來可幫助廣大的過敏患者。5. 基因治療:這是目前相當熱門的研究課題,其作法為細胞可分泌抗發炎激素來控制過敏發炎反應。這種方法現在只限於動物實驗,但假以時日必能應用於人類。6. 免疫療法:減敏療法對藥物治療無效或深受過敏原困擾之患者,是另一種效果不錯的治療選項。而未來使用疫苗注射去克服過敏也是令人審慎樂觀的盼望。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診斷及治療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診斷及治療

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可早期發現子宮頸上皮內腫瘤,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抹片乃是收集子宮頸剝落的的細胞加以檢驗,當抹片發現有不正常或可疑細胞時,需進一步接受"陰道鏡檢及切片檢查"。只有依據病理檢驗才能診斷子宮頸上皮內腫瘤。有時陰道鏡及切片檢查仍無法診斷時就需藉助"子宮頸圓錐切片檢查"才可進一步確定診斷。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治療很簡單且安全,幾乎可以百分之百治療。輕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此類病灶有恢復正常的機會,不需進一步處理,而以抹片追蹤,每三個月至六個月做一次。中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及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可以做局部治療,包括"電刀線圈部分切除治療"和"子宮頸錐形切除"都是很好的方法既可達成組織診斷,也可完全治療。單純的子宮頸上皮內腫瘤,一般施行"治療性的子宮頸圓錐切除手術"即可,除非有其他的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或脫垂等,否則進一步的子宮切除對病人並無特別的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