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端午健康吃粽零負擔

端午健康吃粽零負擔

如今社會腳步加快,人人生活忙碌,會親手包粽子的媽媽大概不多了,多數人都是購買市售的現成粽子。如果能自己動手包粽子,就可以按照個人的口味以及健康考量挑選材料;而目前許多知名廠牌製造的粽子,均有明確的成分標示,可以按照個人不同的需求作挑選。簡單來說,一個成人每天需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五榖根莖類三碗、蔬菜類三碟、水果類兩個、奶類一杯、蛋豆魚肉類四份(約四兩)、油脂類兩湯匙,就達到營養均衡的原則了。至於粽子,雖然各個地方的人所包的粽子內餡不盡相同,但整體來說,像糯米、栗子、綠豆、紅豆、蓮子等,都與米飯屬於同一類;而豬肉、火腿、燒雞燒鴨、蛋黃、豆乾、蝦米等則屬於肉類;一顆粽子的份量約相當於一碗飯以及兩份肉類。如果我們吃了一顆粽子,則當天就可以比平常少吃一碗飯以及兩份肉,而不是仍按照平時的食量繼續進食,懂得控制食量就不必擔心變胖了。同樣的道理,糖尿病患也是用這種同類食物互相替換的方式,一樣可以享受端午節吃粽子的樂趣,而不用擔心影響血糖了。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 官小燕建議在吃粽子時,要所需的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一、粽子不易消化:澱粉分為直鏈澱粉與支鏈澱粉兩大類,在來米、蓬萊米比糯米含有較多的直鏈澱粉,糯米則大部分只含有支澱鏈粉,支鏈澱粉不易消化,胃排空較慢,對有消化性潰瘍、膽結石,或是消化機能較差的人,一定要細嚼慢嚥,依個人腸胃功能的差異酌量吃。現在有許多健康粽,用五穀雜糧或山藥、紅豆、黃豆等取代部分的糯米,由於五穀雜糧的纖維質高,可以改善一般粽子缺乏纖維質的缺點,一方面又可以減少糯米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的情形。二、慢性病患吃粽子時更要注意:一般粽子的含油量偏高,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應選擇含油量低的鹼粽或台灣南部粽。為避免膽固醇攝取過量,建議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每星期勿攝取超過兩個蛋黃,所以先衡量自己一周內攝取的蛋黃是否已經超過兩個,再決定是否要吃粽子內餡的蛋黃,肥肉也應該避免,盡量選擇瘦肉。糖尿病患吃鹼粽時最好以沾代糖取代砂糖,高血壓及腎臟病患者則要注意勿攝取過多鹽分,所以吃粽子時最好不要再沾甜辣醬、醬油膏等。三、吃完粽子,別忘了還要吃蔬菜水果:粽子內餡中只有香菇屬於蔬菜類,但份量很少,所以吃粽子的同時,燙一盤青菜或是配上一碗蘿蔔湯、竹筍湯,可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再吃上一份水果,更可以補充維生素C,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四、注意食品衛生及添加物的安全:市售的鹼粽有些會添加硼砂以增加口感及韌性、保水度,硼砂積存體內會引起慢性中毒,所以建議大家最好是自己包鹼粽,改以三偏磷酸鈉(普美能)代替硼砂,就可達到硼砂的效果而沒有硼砂的害處。粽子也要趁新鮮吃,吃不完放入冰箱冷藏,若要久存也可以冷凍,要吃時再把冷凍的粽子蒸過,仍可保有原有的鮮味。

如何預防老年視網膜黃斑部變性

如何預防老年視網膜黃斑部變性

隨著社會年齡層的老化,老年性視網膜黃斑部變性已漸成為中老年人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黃斑部是眼球後部視網膜最中央的一塊小區域,是主宰中心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一旦黃斑部發生病變,中心視力隨即受到影響。老年性黃斑部變性即是視網膜黃斑部隨著年齡增加所發生的病變;可大略分"乾性"與"溼性"兩種類型。乾性類型的黃斑部變性屬於較為單純的退化或老化,視力退化很慢較不易達到"失明"的程度。少數的"乾性"會轉為"溼性"。溼性的黃斑部變性是網膜下長出了不該長的脈絡膜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會滲出液體或出血,造成視網膜剝離,因此稱為溼性。溼性變化進行快速,可短時間內造成失明。臺安醫院眼科醫師 劉寬鎔指出,其中吸煙更是臨床已證實的高危險因子。因此戒煙對吸煙者是最重要的預防工作。其他如高血壓、高血脂症皆可以內科療法控制。日光照射方面則在強光下應戴棕褐色太陽眼鏡以避免有害的藍色光譜。在飲食方面,據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顯示,適量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包括維生素C、E、beta胡蘿蔔素﹚及礦物質鋅(硒銅)可以減少病情惡化。其他維生素包括B12,葉酸及維生素D,最近也被證實可以減少黃斑部病變發生的機會。beta胡蘿蔔素因為治療效果不佳以及可能增加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因此已不建議補充服用。除了以上之維生素與礦物質之外,目前可能是最重要的營養補充品為類胡蘿蔔素之葉黃素與玉米黃素以及omega 3 脂肪酸之EPA與DHA。 預防重於治療,除了綜合維他命與礦物質外,應多吃深綠色蔬菜類,魚類,黃豆類食品及含抗氧化物質的水果與多種莓類,核果及全穀雜糧,少吃高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及高膽固醇的紅肉類,減少食用白米飯麵類等,不但可降低中老年發生黃斑變性的機會,而且可以使身體更健康。

不明熱持續兩個月 泰籍男子心臟遭感染 命險不保

不明熱持續兩個月 泰籍男子心臟遭感染 命險不保

當身體持續出現間歇性的發燒症狀時,可千萬別輕忽大意!日前,一位任職於台中縣某工廠的泰籍勞工,因呼吸不順與持續發生兩個月的不明熱,到光田綜合醫院看診,經心臟科醫師診斷與檢查後,發現該名男子竟是罹患了細菌性心內膜炎,且因延誤治療,症狀已相當嚴重,不僅心臟的兩個瓣膜遭到細菌的嚴重侵襲,還合併肺積水與心臟衰竭,病況十分危急。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郭達智主任先為患者注射兩週的抗生素,稍微緩解病情後,再施以心臟手術,並爲其裝設人工瓣膜。如今這位泰籍男子已漸漸恢復健康,順利出院,但因心臟受損嚴重,未來仍須長期調養,暫時無法勝任原本高勞動力的工作。其實,這位泰籍勞工從兩個月前就已經持續出現「不明熱」的症狀,常常因不明原因發起燒來,體溫大約都在38~39度之間,因為過一陣子就會退燒,所以輕忽了病情,延誤就醫。直到兩個月後,細菌已嚴重侵蝕心臟,並造成肺部積水、呼吸急促、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時,才緊急到醫院治療。當時醫師評估,即使施以手術,成功機率也僅有50%,幸而在光田綜合醫院心臟科團隊的全力救治下,這位泰籍男子才順利挽回生命。郭主任表示,細菌性心內膜炎是心臟內膜或瓣膜受到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病症,細菌的傳染管道大部分是透過口腔內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口進入血液中,然後藉由血液傳輸,侵襲到心臟,因此有不少患者是在接受牙科治療或因為其他原因受傷時不慎受到感染。感染後因白血球包覆細菌,會產生一或多個菌塊,所以透過超音波可檢測出病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另外,血液培養也是目前普遍採取的檢查方式。郭主任指出,當症狀尚不嚴重時,透過抗生素就能有效控制病情。但如果抗生素控制效果不佳,或心臟瓣膜受損嚴重、發生心臟衰竭,或衍生的菌塊隨血液侵入其他器官,有造成栓篩性腦中風、腎衰竭、肺水腫等併發症的危險時,醫師就會考慮施以手術治療。醫師提醒也民眾,由於患病初期多只出現發燒症狀,許多民眾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所以醫但出現不明熱、反覆發燒或發燒不退等症狀時,最好儘快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而在疾病的預防方面,因為口腔中的細菌非常多,所以平時應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若是身上有傷口時,更要小心處理傷口以降低細菌侵入的機會。

端節不放「粽」、腸胃不會痛

端節不放「粽」、腸胃不會痛

端午節快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紛紛出籠,讓人食指大動,想要大快朵頤一番。不過每逢端午節前後,腸胃科門診的病人總會明顯增加兩成左右。因此,過節應景吃粽子時,如何在滿足口腹之慾時又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兼備均衡營養及身體健康,是現代人生活必要的功課。天主教耕莘新店總院胃腸肝膽科 夏效中醫師指出,傳統的粽子膽固醇及脂肪含量較高,再加上粽子是糯米製品,不容易消化,一般米飯要一個半小時至二小時才能完全消化,但是糯米又比米飯要多半個小時至一小時,才能在腸胃排空,因此常有民眾在大量食用糯米後,出現腹脹、上腹悶痛、噁心及胃口不佳等情形,嚴重時甚至會有嘔吐症狀出現。如果有膽道結石的患者,也不適合吃太多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引起膽囊炎、膽管炎和胰臟炎等疾病。夏效中醫師強調,在吃粽子時,最好少用沾醬如蕃茄醬、甜辣醬、辣椒醬等,因為這些都是含納量高的調味料,對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鹽份攝取過多都會加重身體的負擔,而大量的辛香類佐料,雖然有助於提高食慾,但也容易刺激腸胃道的黏膜,會加重潰瘍或胃炎患者的不適。老年人和幼童在吃粽子時尤其要細嚼慢嚥,以免噎著或嗆到,甚至造成呼吸道堵塞及吸入性肺炎等後果;並且要多吃纖維食物,以幫助消化。有逆流性食道疾病、急性消化性潰瘍或慢性十二指腸潰瘍併十二指腸球部變形的患者,最好少吃粽子,以免引起胃痛、胃飽脹、胃酸逆流甚至嘔吐等症狀。粽子雖然美味,一般人一天最好不要吃超過二顆粽子的量,若是有特殊慢性病的患者,則更應酌量食用,否則暴飲暴食容易增加胃腸的負擔,造成腹痛、腹脹、拉肚子或便秘等不適症狀。粽子應趁鮮食用,若吃不完,待涼後送入冰箱保存,但冰箱不具殺菌功能,只能將食物腐敗變質的時間推延,再加上夏季氣溫高,細菌生長快速,因此冷藏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天,如果能擺在冷凍庫最為恰當,要吃時再加熱,千萬不可多次復熱,冷凍時間不要超過二個星期,若粽子剝開後如有粘絲,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夏效中醫師提醒民眾,近年來健康養生的觀念日益普及,民眾對吃的要求也更嚴格,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巧,則應該把握「均衡、適量、高纖」的原則,因此強調少油、少鹽、少糖與多纖維的健康養生粽就應運而生,利用高纖維養生食材取代傳統的糯米,各大醫院也分別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應景粽,滿足民眾吃出美味無負擔的要求。許多廠商出產的粽子,也有營養標示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含量,這也是現代人兼顧營養與健康的好方法。最後祝福大家都能渡過一個「胃」所欲為、「腸」行無阻、「肝」「膽」相照、「胰」定幸福的快樂端午節。

我的孩子需要做矯正嗎?

我的孩子需要做矯正嗎?

牙齒在擁擠的情形之下會出現旋位、重疊、傾斜等現象,同時產生不少口腔衛生的死角,清潔不易是蛀牙及牙週病的「幫兇」,就是醫師們想把被破壞的牙齒修復也倍感困難。有時縱然勉強能完成復形之步驟,但是擁擠仍然存在於是從另一位置又出現病灶。咬合不良影響了咀嚼不良的功能及效率。當食物未經充份的咀嚼就吞嚥時,腸胃等器官勢必承擔額外之負荷,營養之吸收也隨之受影響,久之,容易引發腸胃及消化系統之毛病。牙齒除咀嚼外也兼有協助發音之功能,某些不良之咬合,如嚴重暴牙及「開咬」的患者,會使發音顯得困難及不準。咬合不良對人體之影響,除了上述咀嚼及發音外,也會引發其他之問題,如頭痛,關節疼痛等。有些咬合不良之患者,因為前牙位置不正,無法發揮其引導功能,所以當咀嚼時,後牙會產生不正常的磨損,這是種慢性的問題,歲歲月月的磨損後上下兩顎垂直高度會減少,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 所以齒顎矯正是真對功能重整的治療,然而在治療過程中,美觀也一併獲得改善。臺安醫院牙科醫師 何啟洸指出,齒顎矯正是利用活動或固定之矯正裝置及鋼絲之彈性把牙齒移至正確的位置,其過程可能從三個月到倆年多不等,視乎問題之複雜性及受治療者之合作度。有不少家長(甚至部份的醫師)都以為孩童在十二歲時,恆牙都萌出後才開始治療。其實最好的時機是在換牙的時期,在七歲時就可先做檢查,因為在此汰舊換新的數年中,醫師可以利用生長發育之潛力幫助治療。孩子的骨骼較軟,所以治療較易,其實好些問題祇需要很少的攔截性治療就可奏效。可是有些父母卻因為經濟性考量,或過份注重孩子功課等理由,一拖再拖,坐失治療良機,以致孩子在生理心理的發育都蒙受不良之影響,殊為可惜。

艷陽天怕臉油?夏季控油大作戰 提前馭膚妙招

艷陽天怕臉油?夏季控油大作戰 提前馭膚妙招

五月幾波鋒面過後,炙熱的夏日太陽終於開始發威了,大太陽底下或是冷氣房中,美眉們要如何能保有不泛油光的完美膚質呢?這可是她們目前最關切的話題。高雄榮總婦產科劉文雄醫師表示,今年夏季氣溫變化大,因為油脂分泌旺盛導致痘痘問題上醫院求診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以二十歲以上成年女性佔大多數。最主要導致這些皮膚問題產生的原因就是體內雄性激素濃度過高所引起的。 劉醫師說明,雄性激素具有促進毛髮的生長及皮膚油脂的分泌功能,也會強化皮膚細胞中的黑色素活動力的作用,進而造成毛孔粗大、臉上甚至胸部背部長痘痘甚至黑斑問題出現。對於夏天想要展現完美裸肌的愛美女性來說,雄性素可是夏天皮膚的最大勁敵。但如果能夠做好清潔和防曬的功夫,搭配調整內分泌,來平衡體內過度活躍的雄性素,任何女生都可以擁有不泛油光、白皙透亮的好膚質。目前在臨床上,許多醫師會建議病人使用新型的低劑量口服避孕藥,這類藥物以含有DRSP抗雄性激素特性的口服小丸子調理效果尤佳。DRSP是一種近似人體內天然黃體素的成分,能夠平衡雄性素濃度高的問題,有效抗雄性化,降低雄性素分泌並減少雄性素過度刺激皮脂線,達成肌膚調理的效果。此外,也能制衡一些因為雌激素引發的鈉、水蓄積的現象,改善生理期前因水腫導致體重增加的狀況。 但劉醫師叮嚀,造成女性雄性素過高的主因不外乎,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偏好油膩等,若再加上一些外在條件,例如溫度及溼度變化、上妝及清潔等問題,就會造成油脂分泌堵塞毛孔形成痘痘,如果皮膚出現異狀,應直接尋求醫師治療協助外,也要同步調整生活習慣,尋求解除壓力的方式,並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劉醫師也強調,選擇內分泌調理方式改善的人,大約需要持續治療一至二個月以上,才能明顯看到效果,所以想要利用內分泌調理的方法提前在仲夏展現完美肌膚,現在就是提前準備的好時機。延伸閱讀:http://www.wewomen.com.tw/doctor/doctor_blog1.asp?id=95&aid=424

哪些婦女不適合做減痛分娩?

哪些婦女不適合做減痛分娩?

自很早很早以前開始,人類後代的繁衍即由男女雙方合作來完成。但懷胎、生產的過程,卻由女性獨立來承擔,真是含辛茹苦!不論膚色、不論種族的女性,一旦懷胎、生產都得面對小孩出生時那種錐心刺骨的娩痛。 為了降低這些痛楚,人們不斷的研究找尋各種降低娩痛的方法,於是出現過藥學、按摩乃至儀式等各種方法。目前以硬脊膜上加藥止痛法、脊髓液內加藥止痛法等效果較確實、安全。 台東基督教醫院麻醉科醫師 阮志仕表示,產痛對生理的不好影響為心臟工作負荷增加、耗氧增加、血壓升高、消化功能降低、泌尿功能降低、快速換氣導致呼吸性鹼中毒,影響胎盤血液供應,造成胎兒不良影響等;對心理的影響為因害怕而恐懼生產、排拒性生活等。所以在生產的適當時機,在醫療團隊適時的介入下,給予正確的評估及有效的處置,當可大大地減低生產的不適及恐懼,以及適度的改善生產品質。 有些病人往往將產後的腰酸背痛,歸罪為減痛分娩的結果,其實不然。在很多沒做減痛分娩的病人,產後腰酸背痛依然存在。故此狀況應是不好的懷孕體態、過重的身體負荷所導致的結果。但臨床上確實有一些不適合做減痛分娩的病人,分別為無法合作的病人、不正常的凝血機轉、血壓過低或休克、注射部位感染、顱內壓升高等。 因為適時適度的減痛,所以病人可有較好的休息狀況。能將體力保持在較好的狀態,所以在此同時可減低家屬的照護壓力,以及減輕醫療人員照護的負擔,可說是一舉數得。當孕婦具有這種認知時,可以鼓勵她們多參加一些減痛分娩的課程,以便多了解操作的情形及狀況,排除因不了解及疑惑所產生不必要的恐懼。以便在有需要的時候,可尋求醫療團隊的協助,在適時的情形下給予減痛,以達到安全改善生產品質的目的。

台灣檢驗再升級 檢驗快速又安心

台灣檢驗再升級 檢驗快速又安心

健保卡快速通關 檢驗結果醫師網路即時看 上醫院抽血檢驗,別以為抽號碼牌等候叫號、檢驗人員提供試管與貼上標籤,是一成不變的流程。您隨身的健保卡在北醫附設醫院,讓您享有全台最新科技的檢驗服務。 進入北醫附設醫院中央實驗室,您要做的檢驗項目,您的健保IC卡都知道,操作簡便連阿公阿嬤都OK。只要插入健保卡,系統瞬間選好試管、貼上資料標籤並由專利軌道送到醫檢師面前,民眾只要在舒適的等候區候檢。 院長吳志雄說明,抽血檢驗不是件舒服的事,所以更要為民眾設想做到最好,關心到受檢者的隱私與特殊需求,以國際規格建置「個別化檢驗空間」,檢驗的項目與隱私於方寸之間為民眾保留;再者,「無障礙檢驗區」提供聰明的升降檢驗檯,不論是輪椅使用者、小朋友或是抱著小孩的家長,特製的升降式檢驗檯都可以微調適合民眾的高度,貼心的設計連小細節都不馬虎,為的是讓每位受檢者都享有優質的檢驗服務。 您知道血液檢體也要有大頭照嗎?360度環繞拍攝、每一管要照1-2張影像,為的是在第一時間電腦判讀試管中的血液份量足夠、血液品質正常(有無溶血、脂血、黃疸等現象)…,這份檔案北醫附設醫院中央實驗室幫您保存10年。 檢驗工作不僅止於正確,流程更要讓專業與民眾放心,實驗診斷科林秀真主任表示,北醫附設醫院設置中央實驗室以全實驗室自動化Total Laboratory Integration,從病人安全、採檢安全、檢體安全、操作安全到資訊安全,都以高規格標準建置完成,每個環節都能顧及病人安全。 在提供民眾舒適與省時的服務背後,中央實驗室設置模組化的全自動「檢體前處理系統」,結合單一流程的檢驗自動化系統,整合161項檢驗項目,所有檢驗結果皆可提供臨床醫師線上網路即時看的需求。 北醫附設醫院重視每一項醫療環節,檢驗為醫療診斷的根本,應用資訊與科技,帶領台灣檢驗升級,準確快速與減少人工失誤的全自動化系統,提升病人安全,讓民眾安心也讓醫者迅速掌握病情。 追求突破創新,也不忘台灣三十多年來檢驗醫學的歷史演進,會場首次展出於全台耗費多時收集的檢驗古董儀器,如:早期使用燒尿用的本生燈檢測尿蛋白、用試管混合器作試劑和檢體的混合、吊掛式計時器作為人工計算檢驗反應的時間…,兩相比較更顯出現代科技為醫療帶來的福祉。

美白成分-杜鵑花酸

美白成分-杜鵑花酸

壬二酸﹝俗稱杜鵑花酸 azelaic acid﹞,這是一種最初由觀察一種稱為汗斑的皮膚病會造成皮膚脫色現象,而由造成汗斑的皮屑芽胞菌培養基中所提鍊之天然物質。雖然其正式核可用途為青春痘,但亦廣氾使用於各種發炎後色素沉著、雀斑、黑斑,尤其是伴隨青春痘之色素沉著,而因其天然之特性,也有人特別用於孕婦之黑斑。蔡呈芳 醫師指出在1989年菲律賓的報告中,20%的壬二酸外用,對黑斑效果比2%的對苯二酚還好。在1991年阿根廷的研究中,20%的壬二酸外用效果相當於4%的對苯二酚。治療上一般使用 20%濃度一天兩次,在報告中達到約七成效果,但60%略有刺激性,且似乎需要較久才產生理想效果。壬二酸特別對較為活躍的黑色素細胞有效,可競爭性抑制駱氨酸媒活性,減少DNA合成,及降低粒線體活性。

「血尿」問題可大可小

「血尿」問題可大可小

在顯微鏡檢查下最常見的體檢問題是尿液潛血呈現陽性反應,這是利用尿液試紙測得,其原理是利用血紅素和試紙上的有機過氧化物產生作用,使試紙變色,但此項試驗對血尿的判斷準確度並不高,經常會因藥物及食物而產生偽陽性的機率頗高,故常常潛血反應為陽性,但實際上並無血尿產生。  臺安醫院腎臟內科醫師 甘耀東表示一般而言,若是血尿發生的同時,病患併有頻尿、急尿、尿道有灼熱感,甚至合併有腰痛及發燒的情況,那麼泌尿道感染的機會很大,此時尿液中發現有過多的白血球即膿尿,尿液的細菌培養會呈現有意義的菌落數。若有上述症狀、膿尿、呈現有意義的尿液細菌培養,即可輕易診斷出泌尿道感染。  若是病患有單側性腰痛或上腹部疼痛,且此時也感到鼠蹊部常會疼痛,便須考慮可能是泌尿道結石。腹部X光檢查時,常常可見不透光的鈣化結石,腎臟超音波檢查,有時可見腎臟結石,甚至腎臟水腫。但有時結石本身含鈣比例較低,使結石透光度高,此時便須藉由靜脈泌尿道攝影來作進一步的確認。所謂靜脈泌尿道攝影是利用靜脈注射顯影劑,顯影劑將會自腎臟排出,再利用X光攝影,將其泌尿道路徑拍攝下來,即找到結石。因為結石常會有復發的情況,因此過去有結石病史的患者,應謹記在心。  學校體檢也常有血尿發現,若考慮年齡因素,感染後急性腎絲球腎炎為首要懷疑的原因,而若是年齡超過40歲以上,發生腫瘤的機會則大大提高,因此除一般血液、尿液、X光的檢查以外,不要忘記要加作尿液細胞檢查及超音波檢查,甚至更積極以膀胱鏡檢追查是否有腫瘤產生。綜合前面所說,血尿的成因可大可小,甚至很多血尿的成因並非是病理性,對腎臟並無傷害,因此早期檢查,早期治療,是預防腎臟病產生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