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血便當痔瘡!?不要輕忽大腸癌的可能性

血便當痔瘡!?不要輕忽大腸癌的可能性

根據統計,大腸直腸癌患者大約有一半的人都有血便現象,另一半的人完全沒有症狀。雖然有血便的人不一定是大腸癌所引起,絕大多數是因痔瘡、肛裂、大腸憩室炎等下消化道疾病,或是胃潰瘍、胃出血等良性上消化道出血所引起。在台灣,大腸直腸癌有逐年增加及越來越年輕化趨勢,有血便問題最好還是找醫師診治,千萬不要自以為只是痔瘡問題,尤其是五十歲以上病患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好發族群更要小心,才不會喪失治療良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李秉翰表示,除了血便問題要找醫師診治外,另外有一半大腸癌患者是完全沒有症狀,這些人要靠大腸癌篩檢方式來早期發現。目前除了五十歲以上成人在社區篩檢中有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外,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健康檢查也有包含這個項目。糞便潛血陽性患者,同時併有內外痔問題人也不少,這些病患直覺反應常是:血便是因內痔或外痔所引起。李秉翰指出,該院之前就曾遇到一位72歲女性病患,平常生活都很正常,沒有血便、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或排便習慣改變等問題。在老人健康檢查時發現有內庤問題,糞便潛血則呈現陽性反應。病患對於糞便潛血結果表示是因多年內痔關係,醫師詢問家族史發現她的女兒有大腸癌病史,建議其作大腸鏡檢查,結果在距肛門口18公分結腸處,發現一個1公分大的腫瘤,病理切片顯示為惡性大腸腺癌,雖然術前電腦斷層顯示未有擴散現象,但開刀後的淋巴病理切片顯示已有轉移,為大腸癌第三期。在後續幾次放射治療及12次化學治療後,目前恢復情況良好。李秉翰強調,由於醫療科技進步,即使是大腸癌第三、第四期患者,在手術配合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下也有很高存活率。他在此呼籲,有血便症狀病患固然要多加注意,即使完全沒有症狀,也不能忽視大腸癌找上門的可能性。根據1997年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對於50歲以上無症狀的一般危險群,每五年應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每年作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對大腸癌術後患者,一年內應再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以後至少每三年作一次大腸鏡檢查。兩位一等親或一位小於60歲以內一等親,患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個人,應於40歲前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以後每五年檢查一次。其他等親之家屬罹患大腸癌者,可考慮50歲以前接受篩檢。李秉翰提醒民眾,平常要預防大腸癌,除了飲食要注意多吃青菜水果等高纖食物外,應盡量避免多餐完全肉食、過多動物性脂肪或容易烤焦的炭烤類食物。此外也要戒菸戒酒,平日多運動,保持正常作息不熬夜,適時舒壓與每日排便習慣。他說,當有血便現象、排便習慣改變或大便有長期形狀變細現象時,要及早就醫。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個人也要接受建議,定期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一但有問題時才不會錯失治療良機。早期大腸癌並非絕症,治癒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愈早發現,治癒率愈高。

正確使用油炸油 確保飲食健康

正確使用油炸油 確保飲食健康

針對台北縣政府消保官到知名連鎖速食業餐廳調查,發現業者每天濾油,沒有天天換油乙事,衛生署要求業者正確使用油炸油,以確保民眾飲食健康。台中市衛生局已將餐飲業之油炸油列為餐飲衛生稽查重點,業者如有使用劣變油脂之情事者,衛生局將依據食品良好衛生規範之規定予以限期改善,如限期改善未改善者,將會被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如添加於油炸油內之抗氧化劑,不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者,將被處罰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長時間油炸食物之餐飲業者,應選用穩定度高之油炸油,其於靜置冷卻期間,應有良好之防護措施,以避免油炸油脂快速氧化。諸如:將油炸油置於陰涼乾燥且無日光直射之處、遠離熱源(例如:瓦斯爐、油炸鍋、蒸鍋等)、用畢後應立即蓋緊瓶(桶)蓋等。衛生局呼籲餐飲業者正確使用油炸油,為防止油炸油脂快速氧化,業者於烹飪食物時,應避免不必要之加熱。油炸過程中,應隨時把油炸過程產生之懸浮物質或沉澱之油渣予以去除,並應將油炸油以有效方法過濾,以減緩氧化之速度。當油炸油品質達於下列任一狀況時,可以確認已劣化至不可再使用之程度,應全部予以更新。(一) 發煙點溫度低於攝氏170度時(亦即油炸油於低溫時即已冒煙)。(二) 油炸油色深且又粘漬,泡沫多、大有顯著異味且泡沫面積超過油炸鍋二分之一以上者。(三) 酸價超過2.5 時(須送驗得知)。(四) 油炸油內之極性物質含量達25%以上者(須送驗得知)。臺中市衛生局已加強稽查該市速食業及相關油炸食品業之油質,呼籲台中市食品業者應本著民眾健康第一之精神,遵守以上規定,以免受罰。如有疑義,可電洽臺中市衛生局服務專線04-23801127。 

北醫版圖再擴大 造福台北縣市民

北醫版圖再擴大 造福台北縣市民

懷著興奮與喜悅的心情,28日舉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雙和醫院兩院院長交接典禮,這是北醫大校史上重要的一頁。因為,自今年七月一日起,北醫附設醫院吳志雄院長,將接掌雙和醫院,肩負院務發展的重任;而雙和李飛鵬副院長,將接任附醫院長。吳志雄院長於七年前接下北醫大附設醫院院長職務,附醫在他的帶領下,突飛猛進,業務蒸蒸日上,建立良好的口碑,而最難得的是吳院長延攬各方醫界精英,不遺餘力,這些年來,附醫醫師陣容在國內首屈一指,兩年前附設醫院完成第三醫療大樓興建,將醫療服務更推上高峰,床數可達八百多床,已符合醫學中心的水準,附醫一路走來,一步一腳印,吳院長功不可沒,也都為附醫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新任北醫附設醫院的李飛鵬院長,是位耳鼻喉科專家,臨床經驗豐富,他在一年前奉派前往雙和醫院擔任醫療副院長,他對醫療品質的追求與堅持,讓雙和醫院在開院不到一年的時間即通過新制醫院、新制教學醫院評鑑、JCI預評及ISO等多項國際認證,門診人數也不斷激增,目前每日門診將近三千人次,績效良好,這些都是李飛鵬院長默默奉獻獲得的成果,七月一日起,他接任北醫附設醫院,將會帶著在雙和打拼的經驗,融入附醫經營團隊,打造北醫附設醫院成為第一流的醫學中心。現今的醫療環境是多變且競爭激烈的,同時在民眾不斷要求更優質醫療服務的情況下,兩位新任院長所背負的責任也將是極艱鉅的挑戰,目前,透過雙和醫院的成功,北醫大已證明了公辦民營署立醫院是可行的,面對未來,相信北醫大附屬的「附醫、萬芳、雙和」醫院所組成的「醫療金三角」團隊,定能成為臺北縣市鄉民的健康守護者,進而成為國家級的醫療重鎮。未來,順應國際地球村的趨勢,與全球醫療接軌,晉升為第一流的國際醫療集團。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給幼兒完善的保護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給幼兒完善的保護

全球新流感疫情拉警報,目前全世界極力防堵秋冬爆發大流行,學者研究發現,許多流感患者合併細菌感染,尤以肺炎鏈球菌居多,另一種同樣很容易侵襲嬰幼兒,令家長頭痛的就是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梁雅惠指出,肺炎鏈球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中,免疫能力降低時,藉由飛沫或受飛沫污染物品感染。此菌會導致侵入性感染症,如菌血症、腦膜炎,以及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中耳炎及鼻竇炎,在老年人及嬰幼兒其致死率相當高,即使治癒也有部分兒童會有許多後遺症問題,如:痙攣、癲癇、智力障礙、聽力障礙等。目前肺炎鏈球菌對抗生素已產生高的抗藥性,臨床上,一般認為使用施打疫苗為較佳預防方法。梁雅惠說,目前國內有兩種預防肺炎鏈球菌疫苗,一種是七種結合型疫苗,可以使用在兩歲以下的兒童,2~6個月者施打四劑,每劑至少間隔1個月。7~11個月者施打三劑,每劑至少間隔1個月。12~23個月者施打二劑,每劑至少間隔2個月。2~9歲者施打一劑,抗體產生比例可超過九成。另一種是非活性的23價多醣體疫苗,使用在成年人及兩歲以上的幼兒,約有五至七成保護力。國內今年七月份起,將全面實施「五歲以下高危險群列入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政策,有六類族群屬於高危險群,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人工耳植入者,以及慢性疾病患(包括慢性腎病變、慢性肺病與糖尿病等患者)、腦脊髓液滲漏、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療癌症或器官移植者。梁雅惠表示,輪狀病毒每年造成全球50萬名兒童死亡的腹瀉疾病,有85%是在非洲與亞洲開發中國家,因此6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全球各國使用疫苗來對抗輪狀病毒。全世界5歲以下的嬰幼兒95%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經由糞口途徑傳染,接觸受病毒感染的排泄物、嘔吐物或病毒附著的物體表面後,雙手未清洗乾淨就去照顧幼兒造成傳染。她提醒民眾,台灣以往大多出現在秋冬,但最近春夏也出現不少感染案例,值得大家注意,高峰族群為6~24個月大的寶寶,年紀越小感染病毒狀況越嚴重。梁雅惠說,感染輪狀病毒會先出現嘔吐、發燒,之後開始腹瀉,患者可能一天有多達10幾次水便,進而出現脫水、休克現象,臨床上以補充水份、電解質為原則,飲食方面建議儘量清淡,少量多餐,哺餵母乳的嬰幼兒,不需中斷母乳哺餵,如果喝的是配方奶,應將牛奶稀釋後餵食,少數腹瀉情況嚴重的嬰幼兒,較容易導致乳糖吸收不良,所以如果已經腹瀉一個星期,最好改以無乳糖配方奶餵食。梁雅惠說,目前市面上有羅特律Rotarix®及輪達停Rotateq®兩種疫苗,由於兩家藥廠生產的疫苗所使用來源不同(人類或牛人重組的輪狀病毒疫苗),所以建議避免交替接種,前者在嬰兒2、4個月口服二次,後者在嬰兒2、4、6個月口服三次,與其他疫苗接種並沒有限制,只有必須與小兒麻痺口服疫苗間隔2週。另外,輪狀病毒疫苗常見副作用包括:食慾降低、躁動、輕微發燒、嘔吐或腹瀉等,但發生率低,根據上市後的調查顯示,接種的嬰幼兒普遍接受度良好,且在預防上都可達到八成以上效果。她強調,接種疫苗不僅能有效降低疾病感染風險,更能避免感染疾病後的醫療支出以及成本的付出。現有許多疫苗不斷在研發改進,讓家長有越來越多選擇機會,建議民眾應先對疾病有較多了解,並評估自己經濟狀況,選擇適合疫苗定期讓寶寶接種,就能得到很好保護效果,以減少疾病感染機會。

解決雄性禿 生髮兩點靈:消油脂、補氣血

解決雄性禿 生髮兩點靈:消油脂、補氣血

25歲的李先生(化名),一年多前發覺前額及兩側額角髮線往上移,並且頭頂正上方的頭髮愈來愈稀疏而推測自己患有「雄性禿」,他擔心使用藥物治療會產生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半年前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就診,經醫師詢問得知,李先生有頭皮油膩發亮、頭皮屑增多、搔癢明顯等症狀,平常晚睡又喜歡吃油炸、辛辣、冰冷食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前述的禿髮現象即中醫所謂的「蛀髮癬」俗稱「雄性禿」,是一種由於濕熱病邪侵襲肌膚,使得營養失調、免疫力低下、頭皮血液循環變差,導致營養物質無法運送至頭髮,使頭髮不能固攝於頭皮而造成禿頭。林在裕表示,不正常生活習慣、日常飲食不均衡及營養不良,均會引起禿髮現象,常習慣熬夜或生活緊繃、工作繁忙的人,容易有口乾舌燥、肩頸僵硬、頭暈頭痛、胸悶心悸等症狀,會使毛髮代謝及營養失去平衡而掉髮,加上飲酒過多、愛吃甜食、辛辣、油炸、燒烤、冰冷食品的人,容易造成溼熱體質,導致毛囊油脂分泌過多阻塞毛囊而脫髮。他解釋,目前西醫用5α-還原酶抑制劑(柔沛)口服治療雄性禿,或使用血管擴張劑(落健)外塗治療脫髮。中醫則可用消油去脂、補益氣血之藥物來調理體質。毛囊過多的油脂去除了,則不致於讓毛囊受到阻塞,營養物質就可運輸到頭髮,改善髮質受損情況。氣血充盈後,短程可使全身營養充足、代謝旺盛、改善頭皮血液循環。中程可讓毛囊得到足夠營養供應、內分泌達到平衡及免疫力得以提升。遠程目標不掉髮、生髮、白髮變黑、髮絲變得潤澤光采。運用消油脂、補氣血等治療法則,能讓雄性禿病友萌生新髮願望靈驗。林在裕建議,要預防禿髮平常可多攝取改善髮質受損食物:• 優質蛋白質:魚、肉、蛋、奶、豆類。• 含碘食物:海帶、海藻、紫菜。• 含維生素E食物:芹菜、菠菜、芥菜、黑芝麻。• 含膠原蛋白食物:山藥、蓮藕、芋頭。避免和忌食下列食物:• 菸、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如蔥、蒜、韭菜、薑、花椒、辣椒等。• 油膩、燥熱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 高糖份和動物性脂肪豐富的食物,如各類甜食、豬油、奶油等。

夏季中、西醫體驗營 從小開始學養生

夏季中、西醫體驗營 從小開始學養生

中醫、西醫,傻傻分不清楚?今年小華陀營因應中西醫結合趨勢,以及去年小朋友熱烈迴響,特別籌備兩天的營隊活動,讓小朋友一次體驗中西醫看診方式與文化差異,了解中醫與西醫的同與不同,並且學到正確養生保健與預防疾病觀念與方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李彩鳳介紹,在中醫部分,延續小華陀營既有精神,目標在於將中醫養生預防觀念往下紮根,藉由活潑主題、生動內容,讓學童能夠認識中醫,在有趣活動引導下,培養預防疾病、照顧健康基本能力。在西醫部分,則希望藉由日常生活就能做到的小動作,進行健康自我篩檢,且體驗醫師看診,減少看診時的恐懼感。李彩鳳指出,兒童近視情況嚴重,2006年衛生署調查顯示,七歲學童近視率為19.6%,十二歲學童近視率高達61.8%!高度近視會衍生出很多視力問題,因此,為推廣學童視力保健議題,本次2009夏季中西醫體驗營主題便是「視力保健」,除了安排中、西醫視力保健課程及護眼操外,更依主題選用護眼午餐及點心、茶飲,期待能讓學童了解視力保健的重要,並能親身身體力行。她表示,今年暑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除了跨越中、西醫界線,讓小朋友可以深入體驗中西醫療的奧妙,在中醫部份突破傳統,讓中醫也可以很科學,透過中醫檢查儀器-經絡儀,來了解身體各方面呈現狀況。在西醫醫療中,也從小朋友好奇的聽診器裡探出身體各器官發出的聲音,如:心臟、腸子蠕動、脈搏等,在這次體驗營中,為了讓小朋友有更深度體驗及課程中的感動,活動集結該院區及中醫門診中心的專業中、西醫師群,打造二場各2天的中西醫保健營行程,讓學童有意猶未盡的心靈悸動。不僅如此,在本次活動規劃上,還要帶學童上山採藥去,也結合內雙溪森林藥用植物園,讓參加的學童在聽覺、視覺、嗅覺、觸覺上滿足其好奇心,如此走出戶外,讓孩子的境涯更加寬廣。◆2009夏季中、西醫體驗營◆一、報名繳費時間:第一梯次:即日起至98年7月22日,額滿為止。         第二梯次:即日起至98年8月5日,額滿為止。二、活動時間:第一梯次:98年7月27、28日週一及週二       第二梯次:98年8月10、11日週一及週二三、活動地點:第一梯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10樓       第二梯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8樓四、報名專線:23887088-3823五、參加對象:11-14歲〈國小五-六年級或國中一年級〉六、報名費用:1500元,請洽詢林森(中醫)院區服務台七、招收名額:每梯次60名,額滿為止!八、報名方式:傳真報名或電話報名。請洽一樓聯合服務中心服務台領取報名表或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網站自行下載報名表。

「市民健康卡」有獎徵答 誠摯邀請大家踴躍參加!

「市民健康卡」有獎徵答 誠摯邀請大家踴躍參加!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讓廣大的市民朋友瞭解「市民健康卡」集點活動辦法與內容,增進民眾辦卡意願,將於98年6月27日(星期六)下午3時至5時,參與臺北市政府稅捐稽徵處於國父紀念館西側廣場辦理之「2009擁抱租稅 幸福社會」統一發票租稅園遊會,設置「市民健康卡」宣導活動攤位,現場提供便利之「市民健康卡」申辦服務,只要市民持相關身分證明文件,立即隨到隨辦,馬上擁有臺北市民專屬之健康權利。現場併有「市民健康卡」有獎徵答,答對者即贈送精美紀念品乙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歡迎市民踴躍參加。截至98年5月31日止,「市民健康卡」總發卡量計有18萬2,773張,累積健康點數已達43萬4,110點,共計有6,940人以健康點數換取健康服務,包括:計有6,398人換取就醫免門診掛號費、65人換取健康教室、116人換取初階健康檢查(價值3,000元)、167人換取進階健康檢查(價值8,000元)、194人換取高階健康檢查(價值12,000元)。想進一步瞭解「市民健康卡」活動詳情,請瀏覽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或洽各區健康服務中心、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及其院外門診部或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期許每一位善用「市民健康卡」的市民朋友們,皆成為自身健康最佳的守護者。

夜行俠召集令!!奧比斯邀您一同為眼疾病童健走

夜行俠召集令!!奧比斯邀您一同為眼疾病童健走

今年3月,奧比斯「光明大使」吳君如前往內蒙古探訪多個等待醫治的眼疾病童,旅途上,君如為小病人送上玩具和零食,和他們一起玩、講故事,但他們仍然十分落寞,一向擅長搞笑的吳君如,第一次覺得沒輒,心情不由得沉重起來。她說道:「那時我才明白,罹患眼疾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它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傷害。」幸好看見小病人張天山的眼科手術,吳君如終於重拾笑容。「原來幫助一個孩童回復視力,受惠的不只是小孩一人,一家人的未來亦因此改變。」「2009奧比斯 New Balance公益健走」將於8月29日在風景優美的新店碧潭風景區舉辦,並將首創先例,舉辦仲夏夜健走,邀請民眾體驗盲人朋友在黑暗世界中行走的感受。運動休閒用品領導品牌New Balance,更秉持著企業社會責任的精神,成為本次健走之主要贊助企業。奧比斯「光明大使」吳君如亦將於活動當日蒞臨現場與民眾同樂,她感性地呼籲,「希望大家攜家帶眷,響應這個既特別又有意義的健走活動,和我一起為失明孩子開啟未來!」「2009奧比斯 New Balance公益健走」即日起開始報名,7月20日前完成報名者還能獲贈奧比斯限量飛機手機吊飾乙個!更多活動訊息,請瀏覽http://www.orbis.org.tw 或電洽(02) 2546-5046分機23方小姐。【關於國際奧比斯】國際奧比斯是一非營利醫療教育組織,肩負全球救盲使命。奧比斯透過提供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及培訓眼科醫護人員,協助落後國家制訂長遠的救盲計劃,解決可避免的失明問題。我們積極提升各地眼科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期待受助地區的醫療夥伴能夠自行營運,為人們提供可負擔、方便及持續的優質眼科服務。想進一步認識奧比斯的工作,請瀏覽http://www.orbis.org.tw。

育兒、家事、工作三頭燒 不自覺成”腕隧道症候群”一族

育兒、家事、工作三頭燒 不自覺成”腕隧道症候群”一族

今年剛升格當媽媽的陳小姐(化名)是職業婦女,平時上班必需到處奔波。兩個月產假過後,她回到工作崗位,開始了家事、育兒及工作三頭燒的忙碌生活。沒想到兩個月下來,她發現自己雙手手腕常隱隱作痛,嚴重時甚至雙手痠麻無力,握不住也舉不起東西,有一次還差點手軟將孩子摔落到地上。後來經光田綜合醫院復健科醫師檢查後,才知道自己爲了工作和寶寶忽略了自身的健康,已成為「腕隧道症候群」的一員。光田綜合醫院復健科戴正忠主任指出,為了讓寶寶健康又舒適,媽媽的雙手簡直成了全世界最符合寶寶人體工學的溫床,也因此有不少女性出現了雙手、肩頸痠痛的問題,除了易罹患常見的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外」,家庭與事業需兼顧的職業婦女們還常會像陳小姐一樣出現「腕隧道症候群」的問題,不僅平時手腕麻鈍、刺痛,每當夜晚熟睡後由手掌延伸到手肘和肩膀的麻木酸痛,常常讓人輾轉難眠。戴正忠主任表示,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即是手掌部位的正中神經穿過手腕隧道時,神經受到壓迫所造成的症狀,通常患者食指、中指及大拇指會產生麻鈍、刺痛、疼痛感。若症狀較輕微,只需要多休息,避免手部長時間處於彎曲的姿勢,若情況仍無明顯改善,可能就需要開刀來做根本治療。醫師表示,腕部隧道症和日常生活、工作活動有絕對的關係,除了照顧孩子外,婦女朋友在料理食物時常會使用菜刀切菜、上班操作電腦又長期使用滑鼠,久而久之,對腕部也會造成傷害,加重神經的壓迫,使腕隧道組織腫脹。因此若手腕部位有不適情形,應做詳細的檢查來了解原因,早期發現,是可減低神經性永久受損的可能性。戴正忠主任也提醒媽媽們平時就應保護腕部,建議可購買保護手腕的護套來減輕腕部壓力,定時讓雙手休息,抱孩子時可雙手輪替,並與家人輪流,以避免傷害的發生。若有不適情況,應儘早就醫,否則一旦發生萎縮現象,即使開刀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冬病夏治 三伏天揮別過敏症

冬病夏治 三伏天揮別過敏症

端午節過後,炎夏正式來臨,中醫認為天地與人體是合一的,夏天是許多過敏性疾病的緩解期,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團隊也將遵循古法「冬病夏治」原理,針對冬天較容易發病的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難治疾病,在三伏天開辦穴位敷貼特別門診。初伏貼門診在七月十四日至十六日。 中醫師林經偉說,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是根據節氣曆法計算而來,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是中伏,及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而三伏貼即是在三伏天所做的穴位貼敷治療法,是中醫的外治法之一。今年的初伏是七月十四日到十六日、中伏是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末伏是八月十二日至十四日。 在三伏天,因為天氣炎熱,加上人體陽氣旺盛,特別是午時,皮膚腠理完全開泄,選取特定穴位,及一些辛溫、溫陽、逐痰、祛寒的中藥進行穴位敷貼,這時的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三伏貼主要是依據冬病夏治的原理;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是冬季好發的難治疾病,皆屬肺系疾病,肺的五行屬「金」,根據中醫春夏補陽原則,在一年最炎熱的三伏天陽盛之際,將具減敏、定喘及化痰止咳功效的藥餅,敷貼在病人背部的穴位,可助長陽氣,減少寒冬發病率。 林經偉說,對於怕風、怕冷、多汗、冬天四肢冰冷、面色恍白、眼眶暗沉、容易疲倦、胃口差、大便浠軟、腰痠等虛寒性體質,或流清涕、鼻塞、鼻嚔倒流、氣喘、咳嗽等好發在冬季過敏症狀嚴重的疾病,三伏貼都有不錯的療效。 根據花蓮慈院接受健保局委託承辦的小兒氣喘緩解期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試辦計畫,在中醫四診診察、穴位推拿按摩、以及督脈及神闕灸中,發現三伏貼有助於降低過敏症的發生,提高環境適應能力。中醫相關研究報告也顯示,運用穴位膚貼療法連續三年,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八成以上,適合不喜歡服藥的小兒以及服藥過多的老人。 林經偉說,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可減少腸胃道干擾,延長藥效;適合接受這療法的病人主要以過敏體質的兒童,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及容易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在成人方面如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都可經由三伏貼改善症狀。 中醫科將自七月十四日起推出夏季三伏天穴位敷貼綜合療法,給需要減敏、定喘、止咳的病友進行治療,並自即日起受理初伏穴位敷貼掛號。 接受穴位敷貼治療的病友,每次敷貼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林經偉建議,在敷貼當天可注意多喝水、不碰冷水、不曝曬在陽光下、不從事激烈運動等。至於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及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的病患,以及有發燒和咽喉發炎者,施治前宜先請中醫師指導調理、診治評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