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老是失眠!我該尋求睡眠中心的專業協助嗎?

老是失眠!我該尋求睡眠中心的專業協助嗎?

在這個步調緊張的現代社會中,失眠是相當普遍的問題。根據美國大型流行病學的調查,有接近30%的人有過睡眠困擾,而國內相關研究也顯示失眠的盛行率約有15%。有過失眠經驗的人都曉得,睡不著的影響層面是相當廣泛的,它影響一個人白天的情緒、工作表現、人際關係、生活品質,甚至是健康狀態。 然而,相對於失眠的高普及率與影響層面,人們因失眠而就醫的比率卻是偏低的。美國的研究發現只有5%失眠的人會純粹因失眠問題而就醫,另外有26%的人會因其他問題就醫時順便處理失眠困擾。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表示,一般失眠的人不尋求醫療協助主要有二個原因,一是不曉得出現甚麼樣的睡眠問題才需要就醫,另一個則認為失眠不會對生命造成立即的威脅。因此,多數人常常是等到睡眠已經嚴重惡化,明顯影響日常生活的時候才肯就醫。所以在睡眠門診中常看見許多人的睡眠困擾早已持續4到5年,有的甚至長達一、二十年之久,讓自己承受長期不良睡眠品質的折磨。 有鑑於此,北醫附設醫院睡眠中心特別提供一份「尋求專業協助時機的自我檢核表」,它可以幫助你決定目前的睡眠狀況是否該尋求專業的協助。如果你夜裡時常睡不好,你可能患有睡眠障礙。該圖表列出一些常見的睡眠困擾,請對照你自己的症狀,依輕重程度分為1-10個等級。從以下的建議表上,你可以查出是否應該立刻接受治療。具有一項以上症狀的人,要將單項的調查表結果再提升一個建議等級(例如:建議接受治療升級成為必須接受治療)。如果你覺得自己或是某位親友可能罹患了睡眠障礙,當自我檢核表中有任何一個項目的分數落在「建議接受治療」或「必須接受治療」的範圍時,請即刻與睡眠中心聯絡。【尋求專業協助時機的自我檢核表】評估項目有:● 睡眠中曾經發生喘氣、窒息、呼吸中止的經驗      ● 鼾聲很大,血壓高,體重過重      ● 剛上床時雙腿會有刺痛發癢等奇怪感覺      ● 開車會打瞌睡      ● 睡眠中雙腿抽筋或抽慉      ● 半夜會醒來,白天疲憊不堪      ● 不論在白天或是不太晚的晚上,看電視、看書會讓你睡著       ● 早晨起床覺得很累,懶洋洋打不起精神來。      ● 有可怕的夢魘經驗      ● 出門旅行或是在家中曾經徹夜失眠表格詳細內容請至北醫附設醫院官網查詢。

成人疝氣儘早修補 可免除腸道壞死

成人疝氣儘早修補 可免除腸道壞死

一位70多歲男性因腹痛被家人送至該院急診,經檢查為腹股溝疝氣,因徒手無法復位,於是緊急進行手術,以免除了腸道壞死的危險。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外科何鎮明醫師表示,疝氣俗稱墜腸,就是腸子掉進疝氣囊。疝氣的發生率很高,一生中已發生或將發生疝氣的患者約占人口的1%至4%,其中的半數患者發生在一歲以下的嬰孩。疝氣男性比女性多,比例約為8:1。何鎮明醫師指出,腹股溝疝氣可分為間接型疝氣及直接型疝氣。間接型疝氣絕大多數發生在嬰兒及小孩,發生的原因是在發育過程中腹膜閉鎖不全,導致先天間接型疝氣形成;相反地,直接型疝氣多發生於年齡較大的病人,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慢性咳嗽、便秘及攝護腺腫大等因素,造成腹內壓升高,腹部橫筋變薄變弱而造成疝氣。由於年紀大的患者得了疝氣常常不好意思告訴家人,往往因為發生嵌頓性疝氣(卡在疝氣囊的腸子無法自動回到腹腔)造成腹痛及腸阻塞而至醫院急診,如果無法及時徒手回復卡住的腸子,就需緊急進行手術,更嚴重甚至因為卡住的腸子壞死,而須切除壞死腸道。何鎮明醫師表示,由於近年來大量使用人工網膜來修補成人疝氣,手術後疼痛的情形減少,復發率更低,因此建議年紀大的患者在尚能接受麻醉時,應盡早進行疝氣修補手術。

SNQ國家品質標章 肯定北市聯醫的照護服務

SNQ國家品質標章 肯定北市聯醫的照護服務

作為國際級的健康城市,臺北市有的,不只是高樓大廈、繁榮的街景與豐厚的醫療資源,更有著人文關懷與對弱勢族群的服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萬芳醫院、關渡醫院是臺北市民的醫院,除了一般常見的醫療服務外,他們也在從事一般醫院所沒有的特別任務,以醫療的角度為社會公益做出貢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仁愛、陽明、婦幼四院區以及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去年一舉榮獲5項由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主辦的「SNQ國家品質標章」及「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榮耀。此項榮耀獲立法院王院長金平肯定其於醫療照護服務上的優秀表現,使臺北市成為具有人文素質與關懷弱勢的世界級文明都市,並且與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強調SNQ提升醫護品質與打造臺北成為健康城市之理想,二者不謀而合。生策會創辦人立法院王院長金平致詞時表示,世界級的文明都市,不僅只有經濟面的繁榮,更需要有人文關懷與對弱勢族群的服務,而SNQ國家品質標章之設立,正是拔擢優秀的醫療團隊的機制,目前正值H1N1新流感疫情爆發之際,第一線醫護人員繼續投入醫療專業與社會關懷更令人感佩。臺北市自許為健康城市,除了提升醫療品質與水準之外,更希望健全基層醫療與醫學中心的分工與合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主動支持並參與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推動「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藉由嚴謹的審查機制,改善既有的服務流程與品質,建立完善的醫療體制,實踐健康城市的理想。此次分享的醫療團隊都有創新且感人的服務內容,如:忠孝院區運動神經元疾病醫療照護中心,是國內唯一的運動神經疾病專業醫療照護單位。在北台灣127位漸凍人當中,有41人曾在忠孝院區治療,佔全部患者比例的30%,專業服務遍及病人及家屬。最受到注目的個案,像是以眼寫下五本書的陳宏先生,也在忠孝院區受到良好的照顧;另外,2006年於婦幼院區成立的乳癌篩檢中心,整合婦產科、乳房外科、放射科醫療資源,不但首創人性化的「斗蓬衣」保護病人隱私,顛覆傳統乳房x光攝影須一絲不掛的檢查過程,院內設有專屬診區與諮詢室,提供民眾乳癌篩檢五合一服務(乳房理學檢查、乳房超音波、數位乳房攝影、骨密度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超越傳統健康檢查中心,以「預防醫學」為基礎的萬芳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以「長期且持續性的照護服務」為特色之陽明院區及仁愛院區「心靈鋪子」計畫,皆展現出對社會的關懷情懷,透過良好的照護服務之提供,可降低整體社會負擔。當天參與觀摩會的與會人士非常踴躍,現場座無虛席反應熱烈。會中院長王金平、市長郝龍斌、衛生局局長邱文祥、生策會會長陳維昭,共同宣誓以推行「SNQ國家品質標章」作為守護臺北市民健康的目標決心。【SNQ國家品質標章】SNQ國家品質標章是由生策會(全名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主辦推動的健康醫療品質認證制度,是國內生技醫療產業高品質的代表標幟。SNQ國家品質標章係由陳維昭教授擔任總召集人,評審團隊囊括了生醫領域120位專家學者,透過嚴謹客觀的評選機制,為國人篩選優質的生醫產品及醫事服務,自民國2004年推動迄今,已有將近300項產品及服務通過認證,逐漸成為國人健康消費的新指標。

「姐姐的守護者」陪伴癌症家庭共享溫馨的夜晚

「姐姐的守護者」陪伴癌症家庭共享溫馨的夜晚

癌症希望協會在台北信義威秀影城與龍祥育樂多媒體(股)公司的盛情邀請下,8月3日與癌症家庭們ㄧ起分享「凱特」的生命故事,度過一個特別的盛夏夜晚。電影從開始到結束,劇情的發展讓人忍不住流淚;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看完電影的病友秀秀說:「看到影片中的凱特因化療掉髮、嘔吐,我就想起,這段路我也曾這麼走過…雖然我沒有吐,但是那過程中的痛苦,我真的經歷過,也曾經想放棄,當朋友在和我說加油時,我真的已經很努力了,到底要加多少油、要多努力我才能戰勝癌症!? 」走過抗癌路的病友,在看完電影後,也許曾經經歷過,他們除了深受電影內容的感動外,更比一般人擁有更多深刻的感受。感動影片中的凱特在上天給他這麼大的考驗下,她的笑容依然這麼燦爛;感動他的家人,面對癌症,總是無怨無悔、永不放棄;感動他們是這麼勇敢地守護這個上天給的禮物;筱雯回憶起當時罹患舌癌的爸爸治療時的情景:「我爸爸在手術切除口腔腫瘤後,無法用言語表達,但是他很努力地寫了一張字條給在病床旁陪伴的我們,字條的內容很簡單,『謝謝你們,沒有你們,我沒辦法走到這裡』雖然是張很簡單的字條,但是它對我們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抗癌的路不好走,不僅僅要醫療團隊的努力、病友本身不能放棄外,家屬的陪伴更是不能缺少的支持,癌症希望協會希望所有癌症家庭們都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所以以全方位的服務,提供癌症家庭資訊、支持與資源,也希望社會大眾加入抗癌的行列,給予所有正在面對癌症挑戰的朋友們更多支持的力量,一起陪伴他們,走過生命的低潮、看見生命的希望。癌症希望協會愛心專線:(02)3322-6286

慶祝父親節「健康」 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慶祝父親節「健康」 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為迎接今年8月8日父親節的來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精心規劃於98年8月7日(星期五)上午8時至11時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3個院區(仁愛院區、婦幼院區、陽明院區)及門診部(內湖門診部、中山門診部、萬華門診部)舉辦『慶祝父親節-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活動。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加。■ 心臟病、糖尿病及腎臟病名列前十大死因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均為97年之十大死因,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58.01%。但此類慢性疾病可透過定期篩檢,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癌症高居十大死因之首民國97年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第1位,另依臺北市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統計資料顯示,女性乳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分別位居臺北市主要癌症死因之第4位、第8位及第9位。民國92年至97年,本市因口腔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4.74上升至5.0,乳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15.55上升至16.9,子宮頸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6.35下降至5.5。上述3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因此,加強民眾慢性病及癌症防治,是極重要的醫療與公共衛生課題。提醒市民朋友平日除攝取均衡飲食、養成規律運動外,也不要忘了每年要定期接受健康篩檢。歡迎該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相關訊息請參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http://www.health.gov.tw/或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篩檢項目】1.口腔癌篩檢:18歲(含)以上2.乳房檢查(理學檢查或超音波檢查):30-49歲女性3.子宮頸抹片檢查:30-69歲女性4.血壓、血糖、血膽固醇三合一篩檢:40歲(含)以上5.預約乳房X光攝影檢查:50-69歲女性註:口腔癌篩檢以抽菸、嚼檳榔者為優先檢查。

菸商淡化香菸盒警示圖文 董氏呼籲主管機關嚴辦

菸商淡化香菸盒警示圖文 董氏呼籲主管機關嚴辦

根據民眾檢舉,全球第一大菸草公司美國菲利浦摩里斯菸草公司在台上市的萬×路菸品包裝,竟然故意將菸盒警示圖文印刷顏色調淡,企圖淡化消費者對健康警示的警覺,這是繼該菸商於暑假期間包下夜店舉辦私密派對為掩護,以進行菸品新包裝廣告促銷後,又一企圖鑽法律漏洞的銷售行為,董氏基金會給予最嚴厲的譴責。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為有效提醒消費者吸菸對人體健康的傷害,菸害防制法第六條規定,菸品容器一定要清楚標示警示圖文,且在『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檢測及容器標示辦法』明確規定,健康警示之標示,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提供之電子檔案等比例直接以彩色印製,使消費者能清楚辨識,且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又根據菸害防制法第24條規定,違反警示圖文標示之菸品者,得處100萬-500萬元罰鍰,並令限期回收,屆期未回收者,按次連續處罰,違規之菸品沒入並銷毀之。姚思遠強調,台灣的菸品容器警示圖文,已是所有執行國家中,圖案最溫和,面積最小的,而菸害防制法清楚規定,任何企圖以顏色淡化,來降低民眾對菸品傷害的警覺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現在全球第一大的菸草公司,居然知法玩法,完全視台灣法律為無物,一而再地挑戰台灣的法律,民間團體強烈呼籲,主管機關務必即刻依法嚴辦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台灣分公司類此玩法駭人之惡行。不論菸商趁暑假期間在夜店的廣告促銷行為,或是目前在菸盒警示圖文上動的手腳,都應予以嚴懲制止,使菸害防制法發揮保障國民健康的功能。

資深藝人文英發現肺癌 專家呼籲:千萬別等罹癌才改變習慣

資深藝人文英發現肺癌 專家呼籲:千萬別等罹癌才改變習慣

平常看起來非常健康活躍的文英阿姨,今年二月發現肺癌後,便停止工作、開始專心接受治療,但仍不幸於半年後過世。台灣的罹癌人口逐年快速攀升,平均13分鐘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專家藉此呼籲國人:每個人都要當「零期癌」來預防保健!千萬別等罹癌才改變習慣。根據2009年六月行政院衛生署公布「2008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統計,惡性腫瘤連續27年蟬聯榜首!日本外科名醫、國立千葉大學醫學院臨床教授------濟陽醫師發表說:一般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處於「癌症零期」,每個人都有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根據衛生署〔台灣癌症登記統計處〕追蹤資料顯示:男性癌症「五年存活率」為39.7%,女性為55.8%,平均存活率為47.8%。換句話說,即使手術成功、化療順利,治癒率仍不達一半。行醫40年、切除近3000例惡性腫瘤手術的日本外科名醫------濟陽醫師痛心的發現,病人接受手術、抗癌劑和放射線,兩個病人中還是有一個會死。於是,他決定採取更精進的研究。他花了10年的時間研究實證,病人接受治療外,加上他的飲食指導,震驚的發現,癌症存活率從原本不到50%,提升至66.3%,深獲日本醫界重視。濟陽醫師將這項突破寫成書籍《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日本名醫的飲食合併療法》,中文出版後也立刻深獲國內醫界、營養學專家的一致推薦。最近書市引進這一本日本外科名醫的暢銷書《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才剛上架不到10天,讀者詢問度和銷售反應非常熱烈,可能是因為癌症為國人第一大死因,又昨天,資深藝人文英阿姨也在罹癌後半年不幸過世,癌症儼然成為台灣國病,因此民眾也特別警覺相關議題。但坊間的養生、防癌抗癌的理論和說法琳瑯滿目,民眾常常不知道該聽什麼好。中原大學 蔡敬民教授、陽明大學 潘懷宗教授、台安醫院 蘇主惠醫師等人就特別出來呼籲國人:「千萬不要聽信偏方,更不要以為單攝取某一種食物就能讓癌症消失。要提高治癒率,還是要回歸專業醫院的治療,養成正確的飲食攝取,提高營養吸收率,讓新陳代謝正常、提升免疫力,才是正確之道。」呼應了《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書中所強調的:醫療和飲食的「合併療法」才是目前最佳選擇。目前各種癌症的成因和治療都還不夠明朗,醫界與科學界都仍積極地努力研究。不過《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提供了民眾、醫生許多寶貴的突破與發現,以及臨床10年有效的飲食建議!相當值得國人參考。國人已經不能忽視癌症的侵襲,專家一致呼籲:養成正確的醫療觀念、飲食習慣,讓自己和家人都遠離癌症和病痛。

顴骨之美

顴骨之美

西方人的臉形狹小而高聳,有時鼻子大的令人很不習慣。以前唸高中時認識一位英國來台的學生,他的鼻子從側面看高度幾乎與剩餘的臉寬度一樣。雖然東方人也有所謂鼻子挺的人,但相形之下,就顯得很普通了。此外,西方人的顴骨顯得平整,而東方人則高聳隆起居多。以側面45度角來看,西方人的側臉在眼睛下方微微隆起後幾成直線往下削;而東方人則高聳有如小山丘。當然人種之間長相殊異,審美觀也不同,甚至同一種族隨著時間對美的見解也會有所變化,所以我們無法很權威地說那個樣子才是美。但大體上人都有一種互補心態,坐這山望那山,西方人希望自己顴骨高一些看起來比較年輕;而東方人則希望自己顴骨平整一點,線條才會柔和。像影星湯姆克魯斯的臉型其實是很陽剛的,鼻樑高挺,顴骨微微隆起,而下巴厚實稜角分明,這種臉型在東方其實很常見,一個東方的藝人若是長得像這樣子,大概不會太紅。東方人現在喜歡的男影星屬於柔美中性化型,像日本的視覺系藝人、V6,台灣的F4等等。因此,每當有些整形外科醫師要去美國學習進修時,令人不解的是西方的整形醫師為了因應當地文化美學觀點,常做乳房縮小、鼻子削平、顴骨壂高、下巴加大等手術,至於東方人需要的隆鼻、雙眼皮、顴骨變小、下巴削小等反而很少做。這樣學回來的技術在東方恐怕用處不大。 憑心而論,台灣的整形外科水平是與世界先進國家比肩齊步的,很多外國醫師都到台灣來學習例如皮瓣轉移等技術。可惜的是,由於傳統老一輩醫師不屑美容手術,認為那不是正統醫學,悖離了一個醫師「應有」的社會責任,因此不願認真對待研究,以致於我們對某些美容手術落後了日韓等國。這就像漢朝獨尊儒術後,其它九家十流便沒落了一 般,當我們在發展自認為「正統」的的醫學時,日韓等國的醫師倒是清楚地以滿足民眾的需求為最高原則。因此像雙眼皮的各種作法,縫的也好,割的也好;隆鼻的各種技巧,封閉式也好,開放式也好,拉皮的層次,全開式或內視鏡式等等,幾乎都是日韓或新加坡的醫師打了先鋒。幸好有些事來得及補救。像雙眼皮隆鼻抽脂等不是很繁複的手術,在整形外科界的努力之下,我們在舊有的基礎上,很快就趕上世界水平。比較棘手的是一些本身複雜度及技巧都較高的手術,像是顴骨縮小術、下顎骨整形術等,在台灣就沒有幾個醫師做的很好了。東方人之所以為大餅臉,顴骨可說是最大原因。由於臉最寬的部位是在顴骨弓,因此有些女生雖然拼命想瘦臉,塗塗抹抹一些保養品,甚至做了臉部抽脂、打肉毒桿菌素等等,無奈成效不彰,其主要原因就是顴骨小不下來。由於顴骨是非常硬的骨頭,若不經由手術削骨,怎麼可能會變小呢?顴骨小不下來,臉看起來自然就很大。當然臉大並沒有什麼錯,古人甚至認為方面大耳的人才有福份。據宋史記載,周世宗柴榮曾召趙匡胤(就是以後的宋太祖)喝酒,醉眼蒙矓中,柴榮盯著相貌堂堂 的趙匡胤打量了半晌,突然說道:“你這小子方面大耳,好一派帝王氣象。說不定今後也有九五之尊呢。”可見得古代認為臉方才好,而那些小臉的人在古代就吃虧 了,總不離尖嘴猴腮、神色猥瑣這一類的形容。( 作者 / 北醫附設醫院 整形外科 主治醫師孫雷銘 )

男人不可忽視的毛病-攝護腺肥大

男人不可忽視的毛病-攝護腺肥大

最近知名企業家王永在先生因攝護腺肥大而引起急性尿滯留住院。又引起了大家對攝護腺相關疾病的重視。攝護腺是男性專有的器官,它是男性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交會的地方,位於膀胱出口處。天主教聖功醫院泌尿科 - 陳建旭醫師表示,在男性約40~50歲起,攝護腺的腺體會因增生而逐漸變大,而導致尿路受阻塞,因而引起阻塞性(小便變細、變慢、中斷、滴滴答答尿不乾淨)和刺激性(頻尿、尿急、尿失禁)兩種症狀。需特別注意的是,當攝護腺出現症狀出現的時候,可不都只是「良性攝護腺肥大」,讓人聞之色變的癌症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器官。在美國,攝護腺癌高居男性癌症的第一名,而且攝護腺癌和良性攝護腺肥大,在臨床症狀上是否無法區隔的。陳建旭醫師提醒,當男性有下泌尿道症狀時,切莫輕忽它,以為只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來泌尿科門診檢查一下,才不會耽誤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機。那究竟男人該如何照顧好自己的攝護腺呢?攝護腺肥大幾乎是每個男性都會遇見的問題,40~50歲男性就逐漸出現症狀;到了80歲,九成的男性都會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因此,中年以上男子都應該多關注自己的攝護腺健康。陳建旭醫師的建議是:(一)50歲以上即應定期到泌尿科檢查攝護腺,避免有攝護腺癌而不自知。(二)有症狀時即應求診,因為輕忽攝護腺肥大症狀而導致腎功能損傷,甚至洗腎的情形時有所聞。(三)不要過度憋尿,尤其長途旅行、高速公路塞車等都容易讓人憋尿,但過度憋尿往往造成膀胱功能的損傷,嚴重時會導致急性尿滯留而需放置導尿管。(四)某些藥物容易影響膀胱功能,如:感冒藥、暈車藥等,服用時需小心。父親節快到了,謹祝天下辛苦的父親們父親節快樂,攝護腺都健康,尿尿都「一洩千里」。

最近有點「繁」!?廁所老是上不完 當心膀胱有問題

最近有點「繁」!?廁所老是上不完 當心膀胱有問題

「我從國小六年級開始,因為憋尿所以變得常常要跑廁所,雖有吃藥將近一年,卻還是比正常人跑廁所的次數多,不知是不是這樣子,使得有時候尿都會漏出來,為何會這樣呢?」臺安醫院泌尿科 - 陳欣宏 醫師表示,在泌尿科門診中,頻尿、急尿是相當常見的症狀,尤其以女性患者居多。所謂「頻尿」是指排尿次數增多,是一種較為主觀的症狀,一般說來,通常在白天每小時排尿一次以上,晚上入睡後排尿兩次以上便可說是頻尿。而「急尿」則是指病人一有尿意便想去解尿,否則下腹會漲痛且嚴重時會控制不住而漏尿出來。臨床上須要懷疑的疾病包括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膀胱腫瘤、尿路阻塞及神經性膀胱等等,如果經理學、尿液、x光攝影、內視鏡及尿路動態機能檢查仍無法找到上述疾病的證據,便可能要考慮是否為「頻尿急尿症候群」。陳欣宏 醫師指出,這是一組疾病的通稱,通常是因膀胱的感覺障礙,或是與逼尿肌的本質變化或收縮力變化有關,如果經過仔細的鑑別診斷,可能包括超敏感度膀胱、不穩定性膀胱、攣縮性膀胱、間質性膀胱炎等等。 這些疾病雖然有類似的症狀,但成因卻不太相同。例如超敏感性膀胱便可將之歸納為心因性障礙,臨床上病人由於排尿頻繁,影響工作及睡覺,甚至產生焦慮、沮喪等情緒變化而使情況更糟糕,但是當病人專注於某些工作時卻又不感到症狀的困擾即可證明。 至於不穩定性膀胱,則可能來自中樞神經的控制不良、或膀胱外阻塞、或是不明原因的膀胱不穩定性收縮等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總之,經由系列檢查,大多數可以被診斷出來,再施以個別適當的治療,便可以得到不錯的改善。 「最近有點煩,有點煩,覺得廁所老是上不完」,陳醫師說這是很多現代人可能曾有或正在苦惱的問題。消極的人來個不理不睬,習以為常,甚至以「戒急用忍」對抗它,卻反而使情況更糟糕,另外一些急躁的人則是來個醫院「瞎拼」,遍訪名醫,頗有「神農嘗百草」的精神,卻因不夠耐性接受治療,反而情緒焦慮,整天疑神疑鬼而功虧一簣。 因此陳醫師建議有這種疾病的患者,應即早尋求您信賴的泌尿科專科醫師的協助及系列檢查以確定病因,然後耐心的接受治療,必然可以徹底解決您的「繁」惱。

Menu